《纪录片创作》复习资料-刘忠波2012.12资料

合集下载

纪录片考试重点

纪录片考试重点

《纪录片创作》考试重点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和展现,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

实用主义纪录片是一种为着特殊目的制作的,制作者参与他所表现事件之中的纪录片,但也要遵守纪实的美学,不能虚构等等,但在表现上,因为制作者的目的和立场有所不同,所采用的表现手法也就显现的不同了。

真实电影是从 20 世纪 50 年代末开始的一个以直接记录手法为基本特征的电影创作流派,该流派主张真正的电影应该直接拍摄现实生活,排斥虚构。

所以,他们在拍摄电影时一般都不事先撰写剧本,也不用职业演员,结果拍出来的内容非常地真实。

美国直接电影代表人物:美国人罗伯特.德鲁主张:摄像机和摄制人员不能和拍摄对象发生任何瓜葛,以求能拍出那种即使摄像机不存在时也会发生的情况,同时也绝不使用访问。

特点:1.旁观的美学 2.视听同步的要求 3.沉默的主体法国真理电影代表人物:法国人类学家让.鲁什主张:承认摄像机的存在可以对现实产生影响,电影制作不应再是躲在摄影机后面,而是要积极参与被拍摄者在被拍摄的那一刻生活,促使被拍摄者在摄影机前说出及做出他们不太轻易说出或做出的事。

(《夏日记事》)真实电影类纪录片的特点1.影片首先试图探索的是人们内心世界的真实,人们对于“幸福”是如何想象和体验的。

2.影片其次探索的是形式上的真实,让叙事的主体直接进入影片,元叙事不再是一个隐蔽的、可以任意虚构的角色,而是元叙事自身。

3.真实电影则大量使用采访和解说——“在场”。

所谓的“在场”,是指拍摄主体作为语言交流中的一方,并使观众能够明确意识到其存在的呈现。

《初选》《夏日纪事》《八廓南街 16 号》《北京的风好大》真实游戏(麦克莫尔)纪录片的特点:1.第一人称叙事2.虚拟手段的运用;利用剪辑增强可看性,如平行蒙太奇和交叉蒙太奇3.真实的游戏;游戏的三个特性:假定性,无利害性和参与性真实游戏纪录片采取了一种“真实游戏”的策略,即让观众知晓游戏的过程,虚构变成了一种能够“看见”的虚构,也就成为了非虚构下的虚构。

纪录片复习资料

纪录片复习资料

一:1纪录片类型:人类学纪录片,自然类,文献专题类,社会生活类,历史文化类风光片2反射型纪录片:是在拍摄纪录片过程中,把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之间彼此之间如何互相运作和互动的关系呈现出来,这种作品混合了观察访问以及摄影机前后人物之间互动等几种方式3长镜头:镜头内通过场面调度拍摄的长画面,多景别长画面蒙太奇的独特效果是,视听内容和事态过程的系统性无与伦比,叙事的可信性无与伦比,现场氛围的真实感无与伦比4纪录片经典理论:5英国纪录电影学派:主张纪录片应当是富有创造性的,对真实生活场面的处理,是一种直接的宣传手段,与此同时,在创作上非常注重6表现蒙太奇:又叫表现式剪辑技巧,是表达主体意识的艺术利器,它能把某些本不相干的镜头组接在一起,营造一种氛围,酝酿一种情绪,以及表达一种立场主张观点思想7叙事蒙太奇:是把若干不同哦景别不同角度而又各自独立的画面,静态或动态画面组接起来,构成语意,讲述一个情节或过程,服务于作品的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是最直接把最简单的画面租借方式。

8纪录片流派:海派,京派,西部派9张洪峰:原央视《见证影像志》外围编者《地坛医院六十天》《窑工》获2003年获北京首届国际DV论坛纪录片大奖李京红:2005——2006真实中国纪录片年度大奖《姐妹》27集长期纪录片获《南方周末》致敬中国传媒之年度现场报道奖《新周刊》中国电视台节目榜之最佳纪录片在60多个重点城市电视台主流频道的黄金时段播出,收视超过当期热播电视剧,创下中国纪录片国内收益的历史新高章桦中国最具传奇经历的纪录片女导演2005——2006,真实中国纪录片年度导演《邝丹的秘密》时长20分钟素材500个小时,获2004年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DV2004——我们的影像故事”评委会大奖《我有一个好爸爸》获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DV大赛一等奖二简答题1每个时代的特征:政治化纪录片时期(1958-1977);人文化纪录片时期(1978-1992);平民化纪录片时期(1993-1998);社会化纪录片时期(1999-2004)。

电视专题片制作实践期末复习提纲

电视专题片制作实践期末复习提纲

电视专题片制作实践期末复习提纲(2010年12月)1.世界上最早的记者诞生在16世纪意大利。

12.我国最早的记者是在19世纪随着近代报刊的产生而产生的。

23.在中国,记者曾被称为访员、访事、通信员。

24.电视新闻记者的工作特点讲求时效性。

25.电视新闻记者是电视新闻的发现者、采集者、制作者和传播者。

26.电视新闻记者的基本职责就是发现新闻。

77.电视新闻记者空间位置的定位应该是平视。

78.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场性思维。

99.电视传播的优势:传播对象广泛、直接进入家庭、时效性强、直观性好、传播功能多。

1310.电视传播的弱点:线性传播,稍纵即逝,具有不可重复性1311.电视节目结构的灵魂是主题。

1412.电视新闻记者的基本能力包括新闻感知能力、新闻辨析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创新能力。

1713.政策标准、业务标准、社会标准是辨析一条新闻有无价值的基本标准。

19-2114.电视记者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和全方位创新。

24-2515.电视现场采访记者的特殊能力:26-31(1)现场报道的能力。

(2)现场调查的能力。

(3)现场采访的能力。

(4)现场点评的能力。

(5)文字表达能力。

(6)驾驭电视画面和声音的能力。

16.电视摄像记者的特殊能力:32-33(1)电视画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2)掌握先进的电视技术的能力。

(3)良好的体能素质。

电视摄影工作既是一项脑力劳动,也是一项体力劳动。

17.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最早出现于美国。

3418.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特殊能力:34-40(1)使用规范、标准、悦耳的普通话的能力。

(2)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主持人外部形象的特殊能力体现——它包括:相貌、气质、表情、动作等诸多方面。

19.新闻报道以客观事实为前提。

4520.寻找新闻线索、确定新闻选题是新闻业务流程的开端。

4521.案头准备工作是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的战略步骤。

4522.电视新闻写作方面,新闻标题和新闻导语的写作是重要的两部分。

纪录片创作复习资料整理

纪录片创作复习资料整理

1大众文化纪录片大众文化形态纪录片(简称大众纪录片)是中国纪录片最重要的类型,它把镜头对准社会,对准普通人,素朴地纪录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刻画出当代中国人物群像。

从1988年上海电视台推出《纪录片编辑室》、1993年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提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到1997年北京电视台《百姓家园》提出“让老百姓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一观念渐次深入,形成中国纪录片的奇异景观。

这一类型的作品数量巨大,佳作叠现。

如《远去的村庄》、《舟舟的世界》、《八廓南街16号》、《姐姐》、《半个世纪的乡恋》、《藏北人家》、《芝麻酱还得慢慢调》、《球童》等都是其中杰作。

2纪录片的观念造型纪录片的造型是多种语言因素的复合体,是一整套相互交织、组织严密的电视语言系统。

其本质意义在于它的美学内涵和情感外延的直接体现。

它不仅具有客观现实的“再现性”,更有主观内涵的“表现性”。

1、观念造型通过画面和声音语言的综合运用,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观念。

影像所提供的环境以及剪辑所提供的组合和对比,结合有效的声音效果,都可以成为表达创作思想的手段,可以强烈的传达一种思想、感情和倾向。

从生活中去发现富有哲理性的镜头,反映现代人的人生观、伦理观、社会道德观,体现一种思想或意念。

这是电视纪实作品的思想深度得以加强的基础,也可以说是纪录片的灵魂所在。

如纪录片:伊文思的《西班牙的土地》3新闻纪录片新闻片和纪录片的统称.表现对象是真实的社会、自然现象,并从中归纳、提炼出带有规律性和普遍意义的主题,通过采访、纪录和宣传报道,达到宣传教育、传递信息的目的.新闻片侧重于对时事动态的报道,要求现场采访拍摄,经迅速编辑后及时放映,体裁上分为时事报道片和杂志片.纪录片可以纪录表现现实或历史,人物或事件,社会政治或自然风光,风土人情或文艺演出等各个领域和专题的内容,多采用实地拍摄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制作而成.这类影片注重真实性,拍摄时不能虚构、不能表演、不能变更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过程等.新闻纪录片是电影的基本类别之一.1895年,标志电影诞生的法国路易.卢米埃尔拍摄的《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等第一批影片,就体现了电影的纪录功能.中国较早的新闻纪录片有《武汉战争》、《上海战争》等反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战争的短片.1953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专业新闻纪录电影生产基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4精英记录片精英文化形态纪录片(简称精英纪录片)是指知识分子气息馥郁的作品,选材主要集中于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民俗学和艺术、宗教等方面。

纪录片拍摄对象的属性问题_刘忠波

纪录片拍摄对象的属性问题_刘忠波

一、拟剧理论作为分析工具
欧文 ・ 戈夫曼 (Erving Goffman) 的 “拟剧理论” (Dramaturgy theories)给拍摄双方的关系,尤其对于拍摄对象的行为属性,带 来了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体系。按照“拟剧理论”的观点 : “一般来 说,当个体处于他人面前时,常常会在他的行为中注入各种各样的 符号, 这些符号戏剧性地突出并勾画出了若干原本含混不清的事实。 这是因为个体的活动若要引起他人的注意,他就必须使他的活动在 互动过程中表现出自己声称的各种能力,而且,还需要在互动的某 一瞬间表现出这种能力。 ”①显然摄影机具有的媒介性质必然改变拍 摄者的行为, 拍摄对象在镜头的影响下不可避免具有一定的表演性。 在梅索斯兄弟的《灰色花园》中,很多人都认为伊迪母女是绝佳的 拍摄对象,尤其是小伊迪,她一定程度上成就了这部影片的经典性。 小伊迪面对镜头表现出了充分的表演欲,始终关注着镜头,藉此来 决定如何装扮自己,包括说什么话唱什么歌,她对着镜头窃窃私语, 镜头好似是小伊迪的亲密朋友为她而存在。小伊迪的自我意识里显

演还是要竭力撕掉这层“前台”的伪装,寻找拍摄对 象在没有摄影机存在的自然状态。导演利柯克说, “大 多数人都想取悦你。他们知道你带着摄影机和录像带 来到这里,显然你是想要得到些什么,而他们正想知 道你到底想要些什么,然后为你表演出来。每当这时, 我就会将摄影机放到一边,知道他们说 : ‘这家伙到底 干什么来了?让他见鬼去吧!我自己去干自己的事 了。 ’ ”⑥ 导演为获得拍摄对象的自然状态还会特别采 用一些应对技巧,利柯克主张摄影机应当尽量减少对 现实的影响,提出采用不间断地拍摄,让人们适应摄 影机并对拍摄行为放松警惕等一系列方法,依靠拍摄 对象对摄影机忽视,从而将影响降低到最低。
纪录片

《纪录片创作》复习资料

《纪录片创作》复习资料

《纪录⽚创作》复习资料纪录⽚复习资料1.英国纪录⽚运动从1928年到1937年,格⾥尔逊带领的英国纪录⽚⼩组(GOP),创⽴了⼀种纪录电影的制作模式。

他们以电影为⼯具,以公共利益为⽬的,参与到各个机构的服务性事业中,像电视直播⼀样,关注现实⽣活中的普通⼈。

他坚持对影⽚进⾏各种有益的实验,对真实⽣活进⾏创造性处理。

2.真理电影“真理电影”主张纪录⽚不应该纯粹地记录现实,⽽应该主动地挖掘真实,不排斥在纪录⽚中采⽤虚构策略,创作者应主动介⼊拍摄事件,并试图促成⾮常事件的发⽣,从⽽揭⽰⼈们内⼼世界中的虚构部分,⽽这可能“正是⼀个⼈的最真实的部分”。

3. 《北⽅的纳努克》《北⽅纳努克》纪录⽚之⽗弗拉哈迪的开⼭之作,该⽚的出现宣告了纪录⽚形态的诞⽣,也是浪漫主义纪录电影美学的完美演出。

影⽚拍摄了北极哈德逊湾地区爱斯基摩⼈(Inuit)纳努克⼀家⼈的⽣活,它为纪录电影提供了⼀种实践⾄今的拍摄模式,还开创了⽤影像来纪录民族独特⽂化的⼈类学纪录⽚类型。

4.弗拉哈迪弗拉哈迪,美国电影导演,纪录⽚的创始⼈。

被尊称为世界“纪录电影之⽗”。

弗拉哈迪的电影带着⼀种近乎永恒的价值观念,他的电影从不带着优越感、从来不居⾼临下,因此可以让不同种族、信仰、不同时代的⼈喜欢。

他告诉我们:作品最⼤的价值在于对事物的价值取向和判断——它决定了影⽚最根本的价值,这⽐技术和任何⼿段都要重要。

5.格⾥尔逊格⾥尔逊(1898~1972) ,英国电影制⽚⼈、导演、理论家,英国纪录⽚运动创始⼈。

1947年联合国教科⽂组织任命他为群众宣传署署长。

著作有《格⾥尔逊论纪录电影》。

6.反射式纪录⽚7.德鲁⼩组“直接电影(Direct Cinema )”产⽣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美国,以罗伯特·德鲁和理查德·利科克为⾸的⼀批纪录⽚⼈提出这样的电影主张:摄影机永远是旁观者,不⼲涉、不影响事件的过程,永远只作静观默察式的记录;不需要采访,拒绝重演,不⽤灯光,没有解说,排斥⼀切可能破坏⽣活原⽣态的主观介⼊。

《电视专题片》复习资料

《电视专题片》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汇总一、选择题1.主观表现式的纪录片代表作有:《西藏的诱惑》、《英与白》和(《》)。

A,幼儿园 B,狙击手C,望长城 D,龙脊2.客观纪录式的纪录片代表作有:《望长城》、《潜伏行动》和(《》)。

A,幼儿园 B,龙脊 C,英与白 D,复活的军团3.1991年播出的()把镜头对准平民百姓,纪录普通人的生存状况,标志着我国纪录片创作观念的重大转变。

A,《话说长江》 B,《话说运河》 C,《望长城》 D,《丝绸之路》4.第一部纪录片诞生于美国,()被称为“纪录片之父”,他的代表作品是《北方的纳努克》。

A,弗拉哈迪 B,维尔托夫 C,卢米埃尔兄弟 D,库里肖夫5.1993年央视的《东方时空》栏目开播,其中的()板块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为其平民化的口号,一时间成为纪录片和纪实风格的代名词。

A,《焦点访谈》 B,《影像志》 C,《生活空间》 D,《纪录》6.纪录片《最后的山神》的导演是孙曾田,()也是他的代表作品。

A,《夏天》 B,《沙与海》 C,《圆明园》 D,《神鹿呀,我们的神鹿》7.纪录电影大师()曾经在中国拍摄了一批纪录片,例如:《四万万人民》、《早春》、《愚公移山》。

A,安东尼奥尼 B,维尔托夫 C,格里逊D,伊文思8.()是用人为的环境使隐蔽的真实浮现出来,使摄影机主动介入被摄环境,时而鼓励并触发被摄者暴露他们的想法。

A,真实电影 B,直接电影 C,蒙太奇学派 D,格里逊模式9.1993年上海电视台的(《》)开播,这是我国的第一个纪录片专栏。

A,地方台50分钟B,纪录片编辑室 C,纪录片 D,见证10.纪录片《英与白》的导演是(),作品中一只熊猫、一个人、一台电视机构成了一种生活存在。

A,孙曾田 B,陈晓卿C,张以庆D,吴文光11.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放映了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作品,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A,弗拉哈迪 B,维尔托夫 C,卢米埃尔兄弟 D,库里肖夫12.()被称为英国纪录片运动的创始人。

纪录片复习

纪录片复习

纪录片创作考试复习一、史实性知识1、纪录片发展名称的提出(Documentary)——格里尔逊纪录电影、纪录影片中国:“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新闻纪录片==纪录片纪录片==新闻纪录的电影2、纪录片的创作理论3、纪录片的定义以纪实为基本美学特征的非虚构的叙事的影片样式。

4、纪录片的性质纪录片的本质特性是视听形象纪实性。

(1)、纪实性;(2)、叙事storytelling5、纪录片的分类根据纪录片的功能,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纪实性纪录片、宣传性纪录片、娱乐性纪录片、实用性纪录片。

6、弗拉哈迪与《北方的纳努克》罗伯特·弗拉哈迪(1884-1951):纪录片创始人。

重要贡献:坚持“非虚构”这一基本原则下,积极介入生活,让真实生活场景与作者的主观感情完美地结合起来。

赞赏自然美和人性美,从而使该片成为具有审美价值和影响社会的电影纪实艺术。

《北方的纳努克》(1922年)是被国际影视界公认为第一部完整意义的纪录片。

被誉为纪录片的里程碑之作。

是讲究艺术技巧的非虚构影片。

《北方的纳努克》的艺术技巧方法一、歌颂美而回避丑的美学原则。

他对现代文明的破坏力深有痛感却不直接触及,只是不遗余力地去描写、记录,乃至重演古老文明的善与美,并把自己的赞美之情注入其中。

二、与被摄对象长期交友共处,深入观察,准确把握生活形态,并使被摄对象在镜头前高度自然。

三、用故事片手法表现非虚构的人生故事,纪录片故事化,并以主观热情介入强化情节,塑造人物。

所谓“介入”就是巧妙地运用“重演”和“主观干预”,摒弃呆板地自然纪实,却又最大限度地追求客观效果。

四、长画面大容量。

猎取海豹,一家人下筏上岸等长画面,都被誉为长画面的最早范例。

五、在选择拍摄和选择编辑基础上,运用画面组接创造节奏变化和艺术气氛,使作品结构高潮迭起,增强吸引力。

六、利用字幕增强效果,使默片具备了综合艺术手段的表现力。

正是这些创造性手法,使纪录片脱离了原始形态,成为具有审美价值、史学价值和社会震撼力的纪实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判断)(一)、选择部分1、(1)()的出现宣告了纪录片形态的诞生,也是浪漫主义纪录电影美学的完美演出。

A.《北方纳努克》B.《摩阿那》C.《漂网渔船》D.《夜邮》(2)弗拉哈迪先后拍摄了()等探险式纪录片。

它为纪录电影提供了一种实践至今的拍摄模式,还开创了用影像来纪录民族独特文化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

A.《摩阿那》B.《亚兰岛人》C.《路易斯安那州的故事》D.《北方的那努克》(3)()的出现宣告了纪录片形态的诞生,也是浪漫主义纪录电影美学的完美演出。

A《北方纳努克》B《摩阿那》C《漂网渔船》D《夜邮》★考核知识点:罗伯特■弗拉哈迪和探险式纪录片2、(1)里芬斯塔尔的纪录片充满了政治宣教属性,1936年她拍摄了关于当年柏林奥运会的(),其拍摄动机让这部杰出影片成为服务于纳粹政府的法西斯美学的代表作品,也让她成为了一位饱受争议的纪录片导演,A《我们为何而战》B《普通法西斯》C《奥林匹亚》D《意志的胜利》(2)()这部影片记录了1934年9月4日至10日在纽伦堡召开的国家社会党第6届全国代表大会的实况。

导演莱妮·里芬斯塔尔通过出色的美学表达,试图通过电影来激发国民的强烈感受。

P35A.《摩阿拿》B.《拖网渔船》C.《铆工露西》D.《意志的胜利》★考核知识点: 莱尼■里芬斯塔尔《意志的胜利》、《奥林匹亚》3、1965年,苏联导演米哈伊尔·罗姆拍摄的代表作品(),基本上是由过往的影像资料汇编而成,也被称为思想纪录片。

A.《夜与雾》B.《普通法西斯》C.《我们为何而战》D.《意志的胜利》★考核知识点: 米哈伊尔·罗姆《普通法西斯》3、(1)直接电影的理论主张及实践理念包括()。

A.不介入拍摄对象B.高片比C.同步摄录D.无操纵剪辑(2)纪录者对被拍摄者施加影响力的隐性方式包括()。

A.不介入 B.被动跟随 C.减少摄影机对被摄者的影响 D.纪录者成为作者意图的实现者★考核知识点: 直接电影的实践理念4、(1)直接电影代表性导演包括()。

A.梅索斯兄弟B.怀斯曼C.让·鲁什D.麦克•摩尔(2)直接电影导演梅索斯兄弟的代表作品()记录了滚石乐队巡回演出,影片因为意外地拍摄下了在加尼弗尼亚演出时摇滚狂热者之间的致命骚乱而广为人知。

A《推销员》B《初选》C《给我庇护》D《灰色花园》★考核知识点: 直接电影导演基本情况5、口述历史纪录片中,口述者的定位可以分为()。

A.当事人B.见证人C.知情人D.研究者★考核知识点:访谈纪录片的形式6、(1)“我视电影为讲坛”是()的纪录片创作理论主张。

A.罗伯特·弗拉哈迪B.约翰·格里尔逊C.让·维果D、卢米埃尔兄弟(2)英国纪录片运动领军人物约翰·格里尔逊的代表作品是()。

A.《摩阿拿》B.《拖网渔船》C.《铆工露西》D.《我是一个黑人》(3)最早严肃地在电影领域使用“纪录片/documentary”来进行理论性表述的是()。

A.约翰·格里尔逊B.理查德·利科克C.德鲁小组D.让·鲁什★考核知识点:格里尔逊的概念7、(1)从1922年至1925年,维尔托夫及其“电影眼睛”小组一共编辑完成了23期不定期发行的新闻杂志影片()。

A.《电影手册》B.《太阳报》C.《电影真理报》D.《内战史》(2)1934年维尔托夫根据以往积累的新闻素材编纂完成了第二部有声片《关于列宁的三支歌》,其中包含()三个部分。

A赞歌B挽歌C进行曲D热情——斯巴顿交响(3)1934年维尔托夫根据以往积累的新闻素材编纂完成了第二部有声片(),其中包含赞歌、挽歌、进行曲三个部分。

A 《前进,苏维埃》B《在世界的六分之一的土地上》C《第十一年》D《关于列宁的三支歌》(4)前苏联电影导演维尔托夫提出“电影眼睛”的理论主张,并通过自己的电影实践来验证和不断开掘自己的理论,代表作品有()。

A《热情——顿巴斯交响》B《带摄影机的人》C《关于列宁三支歌》D《战舰波将金号》★考核知识点:维尔托夫的理论主张8、1989年,英国导演菲尔·艾格兰拍摄的影片()拍摄了丽江小城的生活,对中国形象宣传起到巨大的作用。

A.《云之南》B.《龙之心》 B.《云南映象》 D.《丽江》★考核知识点:《云之南》的创作形式9、康尼·菲尔德的()是一部很受欢迎的影片,它通过五位当事人的证言,对一个美国人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进行了个人化的追述。

A.《摩阿拿》B.《拖网渔船》C.《铆工露西》D.《我是一个黑人》★考核知识点:访谈记录片的创作形式10、(1)法裔犹太导演劳德·莱兹曼的(),对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进行真想追踪。

影片没有使用常规的集中营资料,而是设法接近并直接叩问当事者的心灵,在复苏的记忆里使得历史事件得到当下的再生。

A.《路易斯安娜州的故事》B.《猪年》C.《证词:大屠杀》D《夜与雾》(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部分纪录片运用了自省式的叙事策略,其中包括(ABCD )。

A.《证词:大屠杀》/克劳德·莱兹曼B.《细细的蓝线》/艾罗·莫瑞斯C.《罗杰和我》/麦克·摩尔 D.《谁杀死了陈果仁?》/崔明慧★考核知识点:自省策略式纪录片的创作形式11、安德烈·巴赞从他的本体论出发,把()的出现看做1940至1950年间电影发展史上所出现的关键性事件之一。

A.新现实主义电影B.新浪潮电影C.蒙太奇学派D.《灰色花园》★考核知识点:巴赞的纪录美学理念12、()批评直接电影的实践者在一定程度上把摄影机降低为了一种机械的纪录工具,在他看来,摄影机应该成为一能动的某种现实的催化剂。

A.梅索斯兄弟B.怀斯曼C.让·鲁什D.麦克•摩尔★考核知识点:真理电影的创作理念以及与直接电影的分歧(二)、判断部分1、(1)通常,自我反射式纪录片混合了观察、访问以及摄影机与人物之间的互动等众多元素。

()(2)为了保持客观,纪录片不能使用极度风格化的手段进行处理。

()★考核知识点:自我反射式纪录片,参见P972、(1)真实再现的手法不会为编导造假提供便利条件,并不影响真实性。

()(2)不同的纪录片创作流派,对纪录片搬演手法的合法性问题上持一致的观点。

()★考核知识点:关于搬演的争论,参见P803、弗拉哈迪的创作观念认为纪录片应当关注那些发生在我们家门口台阶上的戏剧。

()★考核知识点:关于格里尔逊创作观,参见P314、纪录片本身的叙事具有专制性,因此纪实摄影师承担着处理“现场分镜头”的任务。

()★考核知识点:纪录片拍摄现场的操作,参见P113-1155、弗拉哈迪的纪录片《亚兰岛人》中记录了岛上的一户人家,拍摄对象之间是一种真实的家庭关系。

()★考核知识点:弗拉哈迪的创作理念,参见P5-116、(1)纪录电影的真实性与创作者的工作原则,观点、态度以及出发点和他或者她本人的文化及艺术修养以及境界并没有关系。

()(2)纪录片是一种活动影像,并不是广义上的电影。

()(3)纪录片电影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并不存在完全客观的电影。

()(4)一个纪录片工作者,并不存在与现实的伦理关系。

()★考核知识点:纪录片的基本特征,参见P84-857、叙述者(画外解说)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是一种全知叙述视角。

()★考核知识点:纪录片的叙述视角以及解说词的而应用,参见P21-33、P398、栏目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特征成为纪录片发展的桎梏,纪录片的故事性与真实性原则是矛盾的。

()★考核知识点:纪录片的故事化问题,参见P99-106 参照课件9、(1)直接电影是以参与为主的纪录电影。

()(2)真理电影是以人为的环境能使隐蔽的真实浮现出来这个论点为依据的。

()★考核知识点:直接电影与真理电影的创作观念,参见P59二、主观部分:(一)、填空部分无此题型(二)、名词解释1.英国纪录片运动★考核知识点:英国纪录片运动的概念2.真理电影★考核知识点:真理电影的概念3. 《北方的纳努克》★考核知识点:《北方的纳努克》的概念4.弗拉哈迪★考核知识点:弗拉哈迪的概念5.格里尔逊★考核知识点:格里尔逊的概念,参见P21-P336.反射式纪录片7.德鲁小组★考核知识点:德鲁小组的概念,参见P54-P568.手持摄影★考核知识点:手持摄影的概念,参见P1149.《细细的蓝线》★考核知识点:《细细的蓝线》的概念10.吉加·维尔托夫★考核知识点:吉加·维尔托夫的概念11、《夏日纪事》★考核知识点:《夏日纪事》的概念12、《意志的胜利》★考核知识点:《意志的胜利》的概念,参见P44、P4713、叙事性剪辑★考核知识点:叙事性剪辑的概念,参见P13214、《带摄影机的人》★考核知识点:《带摄影机的人》的概念,参见P16-P17(三)、简答1.简述纪录片导演架构影片的方式有哪几种类型★考核知识点:纪录片的架构,参见P96-972.结合具体影片,简要说明纪录片题材选择的不同方式。

★考核知识点:纪录片的架构,参见P100-1053. 一般来讲,纪录片前期采访拍摄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考核知识点:纪录片的架构附2.3.3:(考核知识点解释)1、进一步掌握和未来影片的架构直接有关的叙事信息。

2、考察并最后确定具体的拍摄对象。

3、为将要拍摄的影片寻找一个恰当的切入点。

4、对拍摄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对将要进行拍摄工作进行视觉上的设计。

以上可以结合影片具体分析。

4.在纪录片的剪辑中,对叙事的处理大致有那些结构方式?★考核知识点:纪录片剪辑的结构处理附2.3.4:(考核知识点解释)1、线性结构——整部影片的惟一发展线索就是按照时间顺序和情节逻辑逐步展开的一系列动作场景。

2、逆向结构——按着一种戏剧性的规则,叙事的空间自由地从现在跳回过去,又从过去返回现在。

3、交叉结构——围绕一个事件以两条以上的发展线索齐头并进,交响式汇聚于影片的主题中。

4、平行结构——用交替插入属于各自情节片段的办法,同时从正面展开两条展开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以便于它们在对比的发展中形成一种意义上的关联。

5、辐射结构——叙事围绕一个主题分别朝各自不同的方向发展。

5、简述个人对当前电视栏目纪录片强调观赏性和故事化倾向的理解★考核知识点:纪录片故事化问题附2.3.5:(考核知识点解释)(1)栏目化的优势:电视台雄厚资金的支持,大量专业制作人员的介入,播出渠道的畅通,固定观众群体的形成。

(2)栏目化的劣势:实用主义的功利性强的创作观念,制作周期,缺乏深度和力度(3)故事化原因探讨:市场话语权、收视率、大众娱乐审美取向。

6、简述纪录片中“真实再现/情景重现”手法的运用。

★考核知识点:真实再现/搬演的意义,参见P80、结合课件7、简述以谈话作为主导架构的纪录片有哪几种模式?★考核知识点:谈话与纪录片的架构,参见P968、简述罗伯特·弗拉哈迪纪录片创作理念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