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环境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知识网络】1.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世界人口的增长。
世界人口的分布;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中国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
3.人口素质与环境: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4.人口迁移与环境: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考点透视】1.人口再生产(1)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概念: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使人口总体延续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死亡率很高,出生率很高,自然增长率很低传统型:出生率很高,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较高 过渡型:死亡率降低,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现代型:出生率很低,死亡率有所回升,自然增长率低(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分世界:属于“过渡型”,处在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 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大部分、大洋洲除澳、新外)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2.人口素质与环境(1)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人口身休素质的概念:人口群体平均的身体健康状况遗传因素: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因素:是主要因素(社会制度、经济形式、文化传统、科技知识、伦理道德)且影响越来越大自然环境因素:原生环境因素:地形、气温、湿度、降水等次生环境因素:物理、化学、生物方面对环境的污染(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着特殊的影响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整体上影响着人们的环境观、资源观和发展观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直接的影响科学文化素质不同的人口,对资源利用的充分程度也大不相同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典例精析】例1:下图是“世界人口增长图”,读后回答(1)1920年前后相比较,世界人口的增长发生的变化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
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自人类文明开始,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就一直存在。
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它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而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环境的持续恶化,研究人员开始意识到必须重视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以求寻找出更好的解决途径。
一、人口对环境的影响人口的增长和扩张一直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但是与之同时,人口自然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中最显著的就是资源消耗,尤其是在节约和可持续利用资源方面。
随着人口的增加,无论是水资源、矿物资源、石油、天然气还是土壤与森林等,都面临着共同的激烈竞争。
而资源枯竭、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已经成为了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失衡现象也在不断凸显。
其次,人口增长也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有的甚至会直接导致生态系统破坏或崩溃。
例如,人口的自然迁移或人为摧毁森林等造成了大面积的生态平衡失调,同时也会使许多动植物灭绝。
此外,过度的垃圾和污水排放、工业污染、农药使用等也使得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加速,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态系统恢复遥遥无期。
二、环境对人口的影响环境的恶化和不稳定也对人口产生重要影响。
毒气、放射性物质、紫外线、病毒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健康和幸福感,人口的安全和免疫系统也可能受到影响。
水资源的质量和水源的缺乏,对人类的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
在极端气候的影响下,人口可能需要住在高海拔地区或防洪堤上,而此时的各种自然灾害尤其容易威胁人类的生存和生命安全。
同时,由于环境扩大化和破坏,人类的生存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一些重要的森林、水源、气候、沙漠或海洋等都在迅速恶化中,它们的崩溃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和极端风险。
这些因素造成的社会、政治和经济事件通常与发展和贫困有关,特别是在欠发达国家以及农村地区。
相较于工业和发达国家,人口来源广泛且自我保护措施较少的这些国家则会更加受强制性环境变化带来的严重影响。
三、人口与环境的互动然而,人口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并不完全是单纯的单向作用,它的影响和相互作用还包括了环境对人群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人口与环境知识点

人口与环境知识点人口与环境是一个相互关联且影响深远的重要议题。
在当今世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人口增长的趋势。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全球人口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这主要得益于医疗水平的提高、粮食产量的增加以及卫生条件的改善,使得死亡率大幅下降,而出生率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
然而,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开始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仍在持续增长。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随着人口的增加,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
例如,对土地的需求导致了森林的砍伐和草原的开垦,这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还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森林的减少意味着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从而加剧了气候变化。
水资源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人口的增长使得用水量急剧增加。
在一些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甚至引发地面沉降等地质问题。
同时,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排放了大量的污水,污染了河流、湖泊和海洋,威胁着水资源的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能源的消耗也是人口增长带来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需求,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度很高。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引发一系列的气候变化问题,如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此外,人口增长还带来了大量的垃圾和废弃物。
城市生活垃圾的堆积和处理不当,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可能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电子垃圾、塑料垃圾等难以降解的废弃物更是对环境造成了长期的危害。
在农业方面,为了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农业生产往往采用大规模的集约化方式。
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污染和水质恶化,同时也对生态系统中的昆虫、鸟类等生物造成了伤害。
然而,我们不能仅仅将人口增长视为环境问题的唯一根源。
人类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同样对环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加剧了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压力。
《人口与环境》考试重点复习

人口与环境一、人口问题与环境关系概述人口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作用关系,人口的数量、结构和分布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同时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人口的生存和发展。
在当今社会,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认真审视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人口与环境的影响因素1.人口数量:人口数量的增加对环境的压力会加大,包括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等。
2.人口结构: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老龄化对环境的影响与青少年比较。
3.人口分布:人口分布不均衡也会导致环境问题,一些地区人口密集会对环境造成压力。
三、人口增长与环境问题随着人口增长,环境问题变得愈发严重,包括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空气污染等。
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资源过度耗竭,环境持续恶化。
因此,控制人口增长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可持续发展与人口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影响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在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中,可持续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概念。
通过合理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环境资源,实现人口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五、应对策略与措施1.推行节育政策:合理控制人口增长,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2.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3.实施资源节约利用: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资源的过度消耗。
4.提高环境意识:增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共同努力保护环境。
六、总结人口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通过合理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环境资源,才能实现人口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未来,我们应该重视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的互动关系,共同为可持续发展努力。
以上是关于《人口与环境》的重点复习内容。
希望大家能够深入理解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浅谈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浅谈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进步,全球的生态环境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
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因此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系统与人口的关系,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人口与生态环境互动、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冲突等方面分析人口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人口与生态环境的互动人口和生态环境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人类从生态环境中获取资源满足自身的需求,同时也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生态环境的恶化也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福祉。
因此,在探讨人口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
1.1 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人类需要大量的土地、水资源和能源来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导致了土地开采、城市化和工业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此外,人类活动也会导致空气和水质的污染,导致大气环境和水资源的恶化。
这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繁荣起到了极大的阻碍。
1.2 生态环境对人口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福利。
例如,在自然灾害、气候变化或环境污染等事件中,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胁。
此外,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枯竭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冲突。
这会影响到各个领域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社会福利。
二、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城市化是由人类城市化的程度引起的现象。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经成为了城市生态环境管理中重要的问题。
城市化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土地、水和能源资源,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2.1 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城市化加速了城市土地的开发和利用。
土地开发活动,如建筑、道路和工业,会削弱荒野和森林,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这减少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空气质量,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态功能的衰退。
此外,城市化还会导致大规模土地的毁坏,并威胁城市地区的水源。
2.2 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城市化会导致水资源的枯竭和质量的恶化。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与应对策略一、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1.资源消耗:人口增长导致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增加,包括水资源、土地、能源和矿产资源等。
过度开发和消耗自然资源会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
2.生物多样性丧失:人口增长带来的土地开发和工业化进程破坏了生物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破坏会削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3.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导致能源消耗增加,尤其是化石能源的燃烧,释放大量温室气体。
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等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4.环境污染:人口增长带来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环境污染会影响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5.城市化问题:人口增长导致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扩张、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二、应对人口增长的策略1.人口控制:实施合理的人口政策,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
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提高人们对人口问题的认识,促进性别平等和家庭计划普及。
2.可持续发展: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广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3.生态保护与恢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4.节能减排: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费。
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强碳排放管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5.环境治理:加强环境法律法规建设和执法力度,提高环境治理水平。
开展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改善环境质量。
6.城市规划与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发展,优化城市布局和功能。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7.公众参与与教育:普及生态环境知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鼓励公众参与环保活动,培养绿色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人口增长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应对策略需多方面综合施策,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和谐共生。
环境与人口问题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与人口问题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本文将从资源利用、生态平衡和城市化三个方面来探讨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一、资源利用随着人口的增加,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长。
人口过多会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构成压力。
首先,能源资源供应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口膨胀导致能源需求的激增,化石能源的消耗速度加快,这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此外,水资源也面临着紧张的局势。
随着人口增加,人们对水的需求也随之增长,水资源的供应量无法满足需求,导致水危机的出现。
二、生态平衡人口增长对环境生态平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人口增长加剧了土地资源的压力。
城市化的进程导致土地不断减少,大规模的开发和建设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丧失了大量的生物多样性。
其次,人口过多也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增加了水、土壤和空气的污染,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人类的过度捕捞、过度放牧和过度砍伐也导致了许多生态系统的坍塌,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威胁。
三、城市化人口增长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随着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首先,人口过多导致城市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大量的汽车排放和工业废气导致了空气质量下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健康隐患。
其次,城市过于密集的建设也使得公共设施、资源供给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城市化的推进对环境的影响显而易见,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减缓这种影响。
综上所述,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
资源利用的压力、生态平衡的破坏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挑战,都需要我们寻求解决之道。
为了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该共同努力,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发展,以促进人口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尤其在当今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紧迫。
人口增长导致的环境问题是一种全球性难题。
人口数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资源的消耗和环境问题的加剧。
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口密度过高、土地资源有限,土地的耕作和畜牧业的发展就越来越难以为继,这种情况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危机。
同时,大量的人口数量也加剧了环境问题的恶化。
比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人口密集程度也不断增加,对水资源、空气、垃圾处理等环境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口增长还给环境带来了许多问题,包括土地占用、水资源的消耗、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噪音和光污染等等。
世界上的许多城市和农村地区,由于人口过于密集,导致大量的土地被耕种和开垦,这不仅会造成严重的地貌变化,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高密度的人口数量导致了对水资源的消耗增加,相关方面也在努力探索新的用水方式和保护方式。
同时,许多工业企业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等有害物质,也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问题。
对于环境问题的解决,对于人口问题的节制非常重要。
世界各国都在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政策来控制人口数量,减缓人口数量增长的速度。
人口问题已经走向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了人口政策和出生控制政策的实施。
同时,大家也需要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树立环保和节约资源的意识,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为人类的未来贡献力量。
总的来说,人口增长和环境问题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对环境的消耗也在不断加剧。
未来,我们需要推行更广泛的人口控制政策,树立环保意识,通过更加科学的手段,实现人口和环境的共同发展,为未来奠定更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增 长模式
人口年龄结构 金字塔
少年儿童 老年人口 年龄结 人口比重 比重(65 构类型 (0~14 岁及
岁)% 以上)%
原始型 传统型
40以上 4以下
年
轻 型
人口出生 率高
人口寿命 短,死亡 率高
人口增 长模式
过 渡 型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
年龄结构 类型
少年儿童人口 比重(0~14
岁)%
老年人口比重 (65岁及 以上)%
(1)1953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高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 由于新中国成立后,医疗保健状况得到改善,生活水平得到提 高。 1982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低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人口快速增 长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2、(2011上海文综改编题) 未来五年将是我国人口老 龄化加速发展期,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 征。读我国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回答下列问题。 (2)从人口金字塔图中, 能反应出我国目前存在 哪些人口问题? 并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30~40 4~7
成年型 人口出生 率降低
人口寿命 延长,死 亡率降低
30以下 7以上
现
代 型
老年型 人口出生 率低
人口寿命 长, 死亡率低
年轻型(增长型)
年轻型:下宽上窄,呈 真正的金字塔形,表明少 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大,预示着未来人口的发 展趋势是增长的。其人口 增长模式一般为“高— 低—高”模式,主要存在 于发展中国家,如尼日利 亚、朝鲜。
4、人口素质的变化 2005年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
人均 7.9
农村 6.9
城镇 9.4
我国高中、大学毕业生的比重
高中
大学
1990
8%
1.4%
2000
11%
3.6%
5、
读我国人口的分布回答: (1)我国人口 分布特点是 东部多,西部少;平原。多,山地少。 (2)人口密度超过500人的省有: 江苏、山东、河南。、台湾
请从材料中找出尽可能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
因素:
材料1: 从20世纪60年代起,俄罗斯人口数量逐年减少。从
1993年至今,俄罗斯人口总数从1.49亿减少到1.43亿。 造成俄罗斯人口减少的因素很多,其根本原因是苏联解 体后国家经济状况严重恶化,居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 以及生育观念的变化,很多俄罗斯人不愿生孩子或选择 少生孩子。此外,心血管疾病、结核病、艾滋病等疾病 的蔓延以及酗酒、毒品泛滥导致居民死亡率,特别是青 壮年死亡率直线上升,免费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渐 废除更是加剧了这种形势。专家认为,如果俄罗斯不对 人口政策作出重大调整,该国人口将在本世纪中期减少 到1.2亿甚至9000万。
口
埃 6398 及万
2.50 % 0.65 % 1.85 %
约118万
日 12687 0.94 % 0.82 % 0.12 % 本万
约 15万
为何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低于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低的原因主要有:①社会经济发达, 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程度较高②文化教育水平高,女性受教 育的程度也高,很容易接受生育新观念③ ……
高–较高–较低 (传 统型)
高–低–高 (过渡型)
高-高-低
高–高–极低 (原始型)
高-低-高
低-低-低
低–低–低 (现代型)
生产力水平:由低到高
时间
(一)“高-高-低”模式
(1)释义: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2)两种类型: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基本特点 主要原因 基本特点 主要原因
(2)A、B两国中,近年来人口增长较快的是 A国,已进入人口
“低速增长阶段”模式的是 B 国,具有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结
构特点的是
A国家。
(3)两国针对面临的人口问题而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A国: 计划生育
B国: 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
1、(杭州六校联考改编)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 图”,回答(1)~(1)题。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 塔图直观地表示了人口 的年龄、性别结构。人 口金字塔的每一层代表 一个年龄组的人口,上 部代表老年人,下部代 表少年儿童;左半部分 代表男性,右半部分代 表女性;水平方向的长 度表示男性和女性人口 的数量各在总人口中所 占的百分比。
29
2.由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特征区分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能生动、形象地反映 出人口增长模式,具体如下表所示:
2001年世界各国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1.负增长 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
2.零增长 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
3.接近于零增长 英国、比利时、芬兰
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国家 问题
原因
影响
对策及今 后变化趋 势
发展中国家
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及儿童 比重过大
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 需要的劳动力多;②社会保险 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政治独 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
3.34 1.52 1.29
0.76 0.64 0.64
2.58 0.88 0.65
“高-低-高”型
“三低”型
转变原因: ①社会经济因素 ②制度因素 ③计划生育因素
2、人口数量在增加,但是增长趋势在下降
3、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中国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
1982 1990 2000 2005 2025
பைடு நூலகம்
4.9% 5.1% 6.7% 7.7% 20%
(二)“高-低-高”模式
(过渡模式)
(1)释义: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2)19世纪末20世纪 初,该增长模式在欧 洲基本结束。
(3)当今世界代 表性国家和地区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三)“低-低-低”模式
(现代模式)
(1)释义: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目前主要集中 在发达国家
死亡人口数 死亡率= —总—人—口—数— ×100%
出生率=
出生人口数 ——————
×100%
总人口数
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总人数 =出生率-死亡率
读下表,先计算填空,然后讨论分析有关问题:
国 总人口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 自然增长的人口
家
%
%
率%
埃 6398万 2.50 0.65 及
请从材料中找出尽可能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
因素:
材料2: 我国自1949年以来的人口转变过程波动起伏。
在建国初期,战争减少、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使死 亡率迅速降低,而此时并没有相应的控制人口增长 的政策,因此出生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在19581961年,我国不仅遭受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还受 到国内经济政策和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影响,出现了 负增长;60年代以后,经济的恢复和人口增长惯性 的影响,出现了两次小的增长高峰;而80年代后期 开始,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出生率较低,但庞大 的人口基数和增长的老年人口对环境和社会的压力 变得越来越大。
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人口 数量将比较稳定,但一些国家人 口还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思考:A、B两国存在什么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 就业压力大
人口增长过慢,老 龄化现象严重。
A
(1)图中A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人___口__老__龄___化_____
(2)针对B国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成年型(稳定型)
成年型:底部与中部的宽窄基本 相近,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 出生率、死亡率差不多,预示着未 来人口的发展趋势是稳定的。其人 口增长模式一般为“低—低—低” 模式,塔顶、塔底宽度基本一致或 者说塔形较直,在塔尖处才逐渐收 缩。说明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 龄组人数差别不很大。如瑞士、西 班牙。
(1)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B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丙、乙、甲
D.丁、乙、丙、甲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
B.乙地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
C.丙地人口严重老龄化
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
2、(2011上海文综改编题) 未来五年将是我国人口老 龄化加速发展期,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 征。读我国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读1953年、1982 年人口金字塔图,说明 0~4岁与5~9岁两个年 龄人口比例之间的差异 并分析原因。
老年型(衰退型)
老年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 (上宽下窄)。这种类型表明 少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人口 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 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问题 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低,如果 生育水平不变,预示着未来人 口的发展趋势是负增长。其人 口增长模式一般为“低—低— 低”模式,一般主要存在于发 达国家,如德国、瑞典。
区别?
差别在于死亡率不同。原始社会,人们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的 能力非常低,加上部落之间的战乱致使死亡率极高;农业社会时期, 由于生产力水平较原始社会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尽管死亡率水平波 动较大,但已经呈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人口增长速度比原始社会明 显加快。
(3)运用:
原始型和传统型的人口出生率都在3.0%以上,但传统型的 死亡率相对较低,据此可以区分二者
考点一. 人口增长模式
一、 人口自然增长 请描述世界人口变化的特点(数量、速度)
→人口数量持续上升,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人口增长时间上的不均衡
1945年 1750年
历史阶段 人类社会初期
产业革命后 二战后
人口增长状况 缓慢增长 快速增长 “爆炸”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