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生态环境关系论文

合集下载

生态环境的论文(精选3篇

生态环境的论文(精选3篇

生态环境的论文1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产业结构、公众参与、环境管理、队伍建设、环境规划、环境投资等方面对当前环境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进行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经济发展在给人们提供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享受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近几年来,通过环境保护与治理,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局部地区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但环境保护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环保工作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环境保护问题对策一、当前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环境保护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过程。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既矛盾又协调统一,是相互发展的整体。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整体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环保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将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1、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中面临的产业结构非常不合理。

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提供的经济数据显示。

2003年中国GDP中三次产业构成是14.8%、52.9%、32.3%,低收入国家的三次产业构成平均为24.8%、25.1%、50.2%。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少于中国的只有少数几个国家。

中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对资源的粗放利用,导致原材料和能源资源的消耗巨大,生态环境透支十分严重。

2003年中国消耗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分别约为世界消耗量的7.4%、31%、30%、27%、25%、40%,而创造的GDP 仅相当于世界总量的4%。

可以说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付出过高的环境代价,是大气、水资源等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之一。

2、公众环保参与度不高。

公众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向前发展的社会基本力量,没有公众层面的广泛参与,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是不可想象的。

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发布的《2005年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报告显示:以百分制为刻度的中国环保民生指数为68.05分。

这份报告数据显示,只有16%的公众知道,“12369”这个全国统一的环境问题免费举报热线电话,其中只有9.2%的打过电话;不到1%的人表示家中从不使用塑料袋;1/5以上被访者不知道自己享有哪些环保权利;公众参与环保的行为以个人空间浅层次参与为主。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这一综合复合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既互相促进又相互制约,相互之间既有积极的正面意义又有消极的负面影响。

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论文范文一:创立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设想摘要:现有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存在着经济学学科性质不突出、学科一体化不够、学科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创立中国特色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学科建设的难点与特点,提出研究对象与主线、目的与任务、指导思想与方法,设计该学科的框架结构与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进行科学而准确的定位。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对象;研究主线;理论体系一、问题的提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是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设立的二级学科,它是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是理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

目前,在国外,既未见有以《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为名的著作与教材,也没有把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融合为一体的一门经济学学科。

但国外对作为独立学科的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以及把资源与环境融为一体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研究开展较早,相关著作与教科书较多。

在国内分别以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为研究对象的书籍较多,把资源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视为一门学科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如以《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为名的著作较多。

但是,以《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为名的著作较少,作为教材的居多。

但问题是,这些教材大多没有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看成是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而是把它视为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的简单相加,在结构上表现为三大板块。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的这种情况,既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二级学科来建设的思路不相适应,也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更与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实际需求不相一致。

自然学论文-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学论文-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自然是人类最重要的东西,如果没有大自然,人类就呼吸不到空气,如果没有大自然,人类就饮不到水,那么,人类就即将灭绝。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

“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

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

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

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

此外,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

保护环境论文

保护环境论文

保护环境论文保护环境论文(通用8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保护环境论文(通用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保护环境论文篇1人是自然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又养育着人类。

人类与环境就像鱼和水的关系,须臾也不能分离。

但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自然怎么样呢?由于人口的激增和人为引起气候异常、土地沙化、物种灭绝等一系列问题。

同时,人类为了生存,大力发展工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又反过来影响人口素质和人类的健康。

因此,环境对于人类至关重要,人人都要珍惜环境,爱护环境,做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那么,怎样做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呢?首先,我们应该提高认识,遵守社会公德和具备良好品德。

保护环境是一种公德,即公共道德,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的时候,整个人类都应具有的行为规范。

在地球环境日立益恶化的今天,爱护地球的环境,是地球上每一个人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这种公德。

有的人为了自己的私利而破坏环境,就不具备这种公德。

同时,保持环境是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份。

保护环境既是物质文明的内容,又是精神文明的内容。

没有一定的物质基储一定的投资,保护环境就是一句空话。

但是,如果人们精神不文明,再多的投资,再好的设备,也搞不好环境保护。

我们每个公民都有了这种认识,都具备的美德,就会以自觉得爱护树木,草地和野生动物等,就会与不爱护环境的行为作斗争,从而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就是要把保护环境时刻记在心上。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几乎每时每刻、各行各业、全国各地都在发生。

只要我们每个人立足本身,时刻想到环境保护,就会从大局出发,自觉地保护环境,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就是要随时随地为保护环境尽自己努力。

环境影响人的重要性的议论文600字作文

环境影响人的重要性的议论文600字作文

环境影响人的重要性的议论文600字作文环保写起来是非常简单的,但做起来却非常困难。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人是真正做到环保的?现在许许多多的地方都发生了地震,水灾,干旱,沙尘暴,可以说是灾难连连。

这些自然灾害其实都是我们人类一手造成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环境影响人的议论文,方便大家学习。

环境影响人的重要性的议论文1这几年,我发现我们的城市越来越脏,到处都是垃圾。

我们施甸大河上也很明显地能看到一些垃圾浮在上面,空中到处都是灰尘,对我们的身体有极大的威胁。

看到这些情景,我不得不说说。

我发现有些小朋友把吃完东西的`袋子随地乱扔,就算前面有一个垃圾桶,也不愿意扔进垃圾桶里。

原来,我们扔垃圾没有秩序,可回收垃圾的垃圾桶里面也投进一些不可回收的垃圾,结果弄得臭气熏天,使人不敢靠近垃圾桶。

如果我们把垃圾有秩序的分类投放,现在就不会因为一点臭味而养成乱扔垃圾的习惯。

我们的城市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整洁,这一定会好的多。

在学校外,我发现一些学生在小摊上吃完东西后,就喜欢将袋子和纸碗扔进小摊边的河里,使大河变得又脏又臭。

施甸大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不能破坏她,以前,人们常常在河里洗澡,玩耍嬉戏,如今人们路过这恶臭的河水都会捂着鼻子快步走开,令我十分痛心。

汽车排放毒气,把天空给污染了,人们生活在灰尘中,对身体有极大的危害。

如果,现在的汽车没有排气管,不能排放那些有毒的气体,而燃料是各种毒素细菌,能通过燃烧把它们彻底消灭,城市增加了大片的绿化带,我们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那世界将会多么美好啊!正如一首儿歌所唱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绿树成阴,空气清新;绿了大地,润了人心;功在当代,造福子孙;山上树木光,山下走泥浆;治山治水不栽树,有土有水保不住;植树造林镇风沙,遍地都是好庄稼。

”我们应该保护环境,让世界变得更美丽,更清新!环境影响人的重要性的议论文2保护环境不是一时的事,需要我们每天坚持,并随时随地付诸实际行动。

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就一定能拯救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

人与自然的高中议论文三篇

人与自然的高中议论文三篇

【导语】⼈类是⼤⾃然创造的奇迹,⼈类在⼤⾃然的庇护下成长。

为⼤家提供《⼈与⾃然的⾼中议论⽂三篇》,欢迎阅读。

⼈与⾃然的⾼中议论⽂篇⼀ 我们⽣活的⼤千世界,⽇新⽉异,我们⽣活的⽅式也逐渐改变着。

电视代替了观察,搭乘代替了⾏⾛,劳动代替了消遣。

但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蜕变的,那就是原始的⼤⾃然的⼒量。

可⼈类为了眼前的益利,常常破坏了⼤⾃然的⽣态平衡。

看到⼀丛⼩草悄然出⽣,⼼中总会掠过⼀丝淡淡的喜悦吧?听到⼀⽚树叶悄然落下的声⾳,会不会有⼀缕伤感?那⼀个个充满活⼒、渴望光明的⼩⽣命啊,已被⽩⾊垃圾给淹没。

⼤⾃然总在时间中酝酿,然⽽,⼤⾃然却在流泪啊…… 曾经的这⾥,充满着⽥园⽓息。

那⼀朵朵不知名的⼩花⼉,散发着幽幽的⾹味,让⼈⼼旷神怡……秋天,稻⾕成熟了,⾦黄⾦黄的,⼀⽚⼜⼀⽚,⼀丛⼜⼀丛,⼀簇⼜⼀簇。

我想:⼤⾃然多像⼀位画家啊,画出如此淡雅多姿的画来。

湛蓝湛蓝的天空宁静⽽⼜深邃,淙淙流⽔声奏出了清凉,奏出了只有⼤⾃然才能拥有的伟⼤,⼀切都是那么和谐…… ⽽如今呢?取⽽代之的是⼯⼚。

美丽的花⼉被⼈类⽆情的剥夺了⽣存的权利,为什么?为什么呀?⼈类永⽆⽌境的贪欲啊!天空中呛⼈的烟哪,⼩鸟的天地啊。

⼯⼚的污⽔呀,排⼊⼩溪,⼩鱼⼉的家园啊。

我们这些⽆知的⼈类,没有权利去剥夺这⼀切啊,⼤⾃然中的⼀切⽣物,都有⽣存的资格啊!⼈类⼀定被乌云蒙蔽了双眼…… ⾃然为⼈类付出了许许多多,不知⾜的⼈类只会索取,却不懂得去珍惜。

保护⾃然吧,别再让⼩鸟没有天地,别再让美丽的花失去⽣命,别再让⼩鱼⼉飘泊不定。

⼈与⾃然的⾼中议论⽂篇⼆ ⼈类只有⼀个地球,它是⼈类赖以⽣存的空间.⼈与⾃然的关系是⼈类始终⾯临和解决的问题.当今,⼈与⾃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整个⽣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由此,必须要建⽴⼈与⾃然和谐与共的新⽂明.为保障⼈与⾃然的和谐,保护⽣态平衡,除经济和法律⼿段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量.建⽴适应⽣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形成⼈们坚定的内⼼信念,形成强⼤的社会舆论压⼒. ⽣态环境道德是⼈类在处理与⾃然关系时应该遵循的⾏为准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反映了新阶段道德建设的客观实际和规律,也体现了中国先进⽂化的发展⽅向存的⾃然资源,爱护地球,就等于爱护⾃⼰的家园.和谐与共的⼈与⾃然关系理想状态和境界相适应,⽣态环境道德要求⼈们热爱⾃然、保护⽣态、改善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要⾸先做到: 珍爱⽣灵.平等对待⾃然界中的其它⽣命体,不随意损害它们,保持⽣态系统平衡.不践踏草⽊,不攀折花叶,不虐待⼩动物,不吃珍稀动植物等都是珍爱⽣灵. 节约资源.我们只有⼀个地球,资源有限,⽣活在地球上的⼈却不断增长.节约粮⾷、节约⽤⽔、节约纸张,使⽤可再⽣的资源、分类回收废物,⽣活简朴等等,都是节约资源. 植绿护绿.没有森林和植被等绿⾊,便没有⼈类,没有地球上的绝⼤多数⽣命.多植⼀棵树、多种⼀⽚草、多养⼀盆花、多增加⼀些绿⾊,都是青少年应尽的义务. 抵制污染.不当的⽣产⽣活⾏为,会带来很⼤污染.不乱扔垃圾、不⽤或少⽤难降解和难再⽣的物品、不焚烧秸秆、制⽌污染等都是抵制污染.我们⽣活在同⼀⽚⼟地上,我们拥有着共同家原,保护我们的环境.⼤地期盼着绿⾊、河流期盼着绿⾊、,⽔鸟期盼着绿⾊、花⼉期盼着绿⾊.滴⽔成川,积⼟成⼭,保护环境,从你我做起. 唤醒“绿⾊之⼼”实施“绿⾊计划”.开展“绿⾊⾏动”让我们⽤双⼿撑起⼀⽚蔚蓝的天空!⼈与⾃然的⾼中议论⽂篇三 ⼈是⾃然界⾷物链顶端的物种,也是⼤⾃然的得意杰作之⼀,但是⼈类⾃以为是地球的主⼈,空⽓、⽔、动植物、⽯油、矿藏这些⾃然馈赠的资源,⼈类认为是理所应当,如红蚂蚁,在接受馈赠之后,以怨报德,忘恩负义,肆意破坏⾃然,殊不知,⽣态平衡也有忍受的限度。

论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论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0生物技术世界 BIOTECHWORLD1 生态问题生态问题就是因为人类活动或自然变化而导致的有可能引发生态环境恶化或生态系统失衡,以及给环境中的生物生存在发展上带来的不利影响。

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问题的解决与人类的发展有着直接关系,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人类在资源的利用上急剧增加,这使得生态坏境遭受到了进一步的破坏,生态环境也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自然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势必会引起自然环境严重失衡,也会引起废物排放量的剧增,从而制约社会的稳定发展和经济发展。

2 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2.1 人类中心主义在人类中心主义下,只有存在意识的人才能作为主体,自然环境只能是客体。

价值的评价必须要人决定。

每当提及到“价值”时,都只能是对人的定义。

换而言之,破坏生态环境之所以是一种错误的行为主要是因为对环境的破坏将会影响他人的正常生存。

从目前情况来看,依据保护他人的利益而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主要分为弱势和强势两种。

一方面,在弱人类中心主义普遍认为,应当对人类的行为进行合理的限制,在认定人类价值的同时也要承认再燃环境本身的价值。

另一方面,在强人类中心主张上,因为人类是自然界的最高生物,因此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应当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对自然界的生物进行肆意的破坏和毁灭,同时自然环境存在的价值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通过人类定义其对人类是否存在价值。

2.2 非人类中心主义随着人类活动变得更加频繁,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进一步加深,人类也充分的意识到人类中心主义存在的弊端。

目前,人类将生态危机生产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归咎与人类中心主义,因此非人类中心主义应时而生。

非人类中心主义中主要包括生物中心论、动物解放论、生态中心论等。

(1)生物中心论。

生物中心论认为,整个自然界是一个系统,其中的生物之间相互依赖,人只不过是系统中的一部分,人类并不比其他的生物优越,所有的生物都应当作为中心。

(2)动物解放论。

关于形势与政策人口问题论文【九篇】

关于形势与政策人口问题论文【九篇】

关于形势与政策人口问题论文【九篇】1. 人口问题对形势与政策的影响人口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口问题对形势与政策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等相关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状况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

因此,各国政府和决策者需要高度重视人口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应对。

首先,人口数量影响着国家的整体发展形势。

过多或过少的人口数量都会对经济和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过多的人口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就业问题等,而过少的人口会导致劳动力不足、市场萎缩和老龄化等。

因此,政府需要根据国情制定恰当的人口政策,合理控制人口数量,以维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人口结构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人口结构涉及到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和就业状况等因素。

不同的人口结构对国家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年龄结构影响着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而性别结构则关系到社会平等和家庭责任分工等问题。

政府需要通过相关政策来引导和调整人口结构,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均衡。

此外,人口分布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人口的集中分布会引发城市化、交通拥堵、资源浪费等问题,而人口的分散则可能导致地区的边远化、基础设施不足等。

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城乡一体化政策,促进人口的合理分布,以提高区域间的协调发展程度和社会公平性。

综上所述,人口问题对形势与政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政府应该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以引导和调整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等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2. 人口问题挑战与政府应对之道人口问题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之一,也是一个影响国家形势与政策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人口数量的增长,各国政府需要制定适合自己国情的政策来应对这一挑战。

首先,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养老问题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政府应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养老金和医疗保障的水平,鼓励个人和家庭适当储蓄,以应对老年人口的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着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新能源;抑制生态环境恶化,提高生存环境质量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通过对人口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然后针对这些因素,提出几点有利于我国人口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对于研究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人口;生态环境;关系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social development face control population growth, improve population quality; reasonabl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restrain worsen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quality and so on a series of problems.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population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rmonious development predicament of analysis, then for these factors, puts forward some beneficial to china’s population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pulation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some guiding value.
keywords: popul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人类生存于自然环境之中,并在利用、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

生活、居住在地球表面的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自然环境,也离不开自然资源,人类与自然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工农业生产所需的原料和动力来自自然界。

所以,人口发展必须与自然环境的发展相适应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生态环境指生物群落及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物质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要保持物质和能量转换的相对稳定状态。

生态系统的平衡是生态存在所必需的。

在平衡被打破,而新的平衡又未能建立起来的时候,生态系统将受到极大危害。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对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的相关问题做一点初浅的探讨。

一、人口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紧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是谋求人口、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人口过剩、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三大障碍。

由于我国地大物薄、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质量不够稳定。

同时,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逐步增长,与之相对应的自然资源日趋紧缺,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正在逐渐恶
化。

从全国范围来看,人口增长和快速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很大。

可以说,很多地区的生态环境压力超越了大自然许多系统的临界平衡极限,已直接威胁着当代以及子孙后代的生存条件。

(二)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亟待加强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很多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尽管近几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但由于基数大,未来几十年人口总量仍将持续增加,劳动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提高人口素质的任务十分艰巨。

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掠夺式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仍未得到根本转变,在城市建设方面,还普遍存在“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这些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和局部利益的体现。

(三)人口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性强
人口分布是一定地域、空间的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

目前,人口数量与素质是制约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大小的重要方面。

人口数量与素质、分布与密度,尤其是人口增长速度,对社会发展有着不同忽视的促进或延缓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呈现出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协调的特点。

在经济发展方面,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不足,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不够快,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在社会发展方面,传统家庭功能弱化,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

二、人口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统筹处理好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往往引起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破坏。

因此,协调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笔者认为,针对当前我国的人口与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人口发展方向,即从关注人口数量的单一目标转向人口适度、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的多元目标。

(2)转变人口工作机制,即从人口计生部门的独立行动转向政府动员下的多部门协调行动,实现工作方式从“行政管理型”向“统筹服务型”转变。

(3)转变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即从人口服务的差别化对待转向人口服务的均等化,实现市民待遇的覆盖范围从户籍人口拓展至常住人口。

(二)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
(1)全面优化人口结构,积极应对老龄化。

要营造有利于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平等发展的社会环境。

继续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倡导男女平等,优化女孩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保障老年人基本权益。

发挥老年人才优势,鼓励老年人继续参与经济社会发展。

(2)实施人口素质提升计划,增强人力资源竞争优势。

提高市民文化素质,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开展公民基本道德行为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3)转变计划生育工作思路。

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已经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这就要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必须由单纯控制人口数量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工作方式必须由行政制约为主向依法管理和综合施治转变。

(三)建立生态环境安全防范的市场机制
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根源不是生态环境和物质技术条件的制约,而是对破坏人类生态环境的生产和消费行为的约束机制不健全。

为此,我国政府要建立生态环境安全保护和防范市场机制,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完善市场运作机制。

针对当前人口与生态缓解的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政府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市场运作机制,从而使人们能够自觉的在进行经济决策时,考虑到生态环境对自身的经济损失和效益回报,只有从经济利益的回报率入手,才能真正实现由责任者承担生态环境破坏的损失,让保护和培育生态环境的行为获得相应的回报。

(2)健全城镇管理体制。

在管理体制方面,政府要突出综合治理,进一步集中行政处罚权,不定期地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重点地段和重点区域市容市貌的综合整治力度。

同时,政府要加大
宣传力度,逐步引导和规范市民的出行文明、秩序文明和言语文明,逐步形成一种“市民认识到位、部门监督有力、社会自觉共管”的城市管理新局面。

(3)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在生态环境方面,政府应该把“生态可持续”和“改善环境”作为发展的前提条件,以“退耕还林、还牧”为中心,积极开展农田基本建设,防治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最终达到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生态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耀彬.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响应度模型及其应用[j].干旱区地理,2008(01):76-77
[2]熊鹰,曾光明.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不确定性定量评价——以长沙市为例[j].地理学报,2009(04):19-21
[3]郭志刚.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初步理论思考[j].人口与经济,2009(06):39-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