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肿瘤的护理

合集下载

椎管内肿瘤护理

椎管内肿瘤护理

椎管内肿瘤护理【主要护理问题】1.潜在并发症——感染与腰骶尾部肿瘤术后伤口易污染、留置导尿管、引流管等相关。

2.低效性呼吸型态与颈胸段脊髓损伤有关。

3.躯体移动障碍与神经肌肉损伤、肌无力、肌麻痹及术后长期卧床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身体活动障碍、绝对卧床、感觉障碍有关。

5.便秘与脊髓损伤致神经功能障碍、卧床、进食不当等有关。

6.有受伤的危险与神经功能障碍、肌力下降、行走不稳及深浅感觉障碍有关。

【术前护理】1.皮肤护理肢体瘫痪的病人足跟用软枕垫起,防止压疮。

每2小时翻身1次,同时注意按摩骨突出处,侧卧时背部垫软枕。

2.注意安全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或感觉异常,应卧床休息,防止跌倒。

3.大小便护理尿失禁的病人应留置导尿管,便秘的病人可给予缓泻剂,尿、便失禁的病人应及时清洗臀部和更换被服,并保持会阴部清洁。

4.严格掌握热水袋、冰袋使用指征,防止烫伤、冻伤。

【术后护理】1.病情观察①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必要时,可备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呼吸机等。

②观察引流管内液体的颜色及引流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勿打折、脱出。

③注意伤口有无渗血。

2.卧位平卧或侧卧位,高颈段手术病人因有寰椎减压,应用马蹄枕或沙袋固定头部,2小时翻身1次,采取轴线翻身、即翻身时保证头、颈、脊柱呈一条直线。

3.大小便护理马尾部肿瘤病人常伴有直肠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术后应留置导尿管,1周后将尿管夹闭,4小时开放1次,以刺激膀胱括约肌功能恢复。

待夹闭导尿管膀胱内尿液充盈有排尿反射时,方可拔除导尿管。

如有便秘可给予缓泻剂,并保持会阴部的清洁。

4.皮肤护理即每2小时翻身1次,同时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经常按摩骨突处,以防止压疮的发生。

5.饮食的护理鼓励病人进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的食物。

6.加强功能锻炼应协助并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按摩四肢,保持肢体功能位,防止肌肉萎缩,促进早日康复。

卧床2周后,根据病人病情可下床活动,要有专人保护,防止跌倒。

椎管内肿瘤护理常规

椎管内肿瘤护理常规

椎管内肿瘤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临床分期:(1)刺激期:神经根痛,病变早期出现,性质多为电灼、针刺、刀切或牵拉感,咳嗽、喷嚏和用力排便增加椎管压力而诱发疼痛或加剧。

夜间和平卧痛是椎管内肿瘤较为特殊症状,患者常被迫“坐睡”。

(2)脊髓部分受压期:受压平面以下运动、感觉障碍,髓内肿瘤是从上而下发展,髓外肿瘤则由下向上发展。

(3)脊髓完全受压期:压迫平面以下运动、感觉、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而且为不可逆的。

2、临床特点:(1)感觉障碍:为感觉不良和感觉错误,前者有麻木、束带或蚁行感等,后者将冷误为热,抚摩误为刺痛。

(2)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最常见为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可伴有少汗等;腰脊髓段以上肿瘤压迫脊髓时膀胱反射中枢仍存在,膀胱充盈时,可产生反射性排尿;腰骶段肿瘤可产生尿潴留,膀胱过度充盈,产生尿失禁;腰节以上脊髓受压产生便秘;腰节以下脊髓受压产生大便失禁。

(3)运动障碍及反射异常:在肿瘤平面表现支配区肌群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迟缓性瘫痪)及反射减弱或消失,在肿瘤压迫平面以下,则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痉挛性瘫痪)及发射亢进,圆锥和马尾部肿瘤表现为下神经元瘫痪。

3、各节段脊髓肿瘤的主要症状和体征:(1)高颈段(C1—4)肿瘤:枕颈区放射性痛,四肢痉挛性瘫痪,躯干、四肢的感觉障碍,膈神经受损可有呼吸困难和窒息感。

肿瘤在C2以上可有枕大孔区症状,也可出现颅内压增高、后组颅神经损害或小脑共济失调。

(2)颈膨大段(C5—T1)肿瘤:肩及上肢放射性痛,上肢迟缓性瘫痪,下肢痉挛性瘫痪,病灶以下感觉障碍,伴有霍纳氏综合征,颈段肿瘤只有40%患者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

(3)胸髓段(T2—12)肿瘤:胸腹部放射痛和束带感,上肢正常,下肢痉挛性瘫痪并感觉障碍,比较多见括约肌功能障碍。

(4)腰膨大段(L1—S2)肿瘤:下肢放射痛,迟缓性瘫痪及感觉障碍,会阴部感觉障碍,明显的括约肌功能障碍。

(5)圆椎肿瘤:明显感觉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发生早。

椎管内肿瘤术后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椎管内肿瘤术后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椎管内肿瘤术后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椎管内肿瘤术后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一、护理目标:
1、保证术后患者的生命安全,促进术后康复。

2、积极恢复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控制症状。

3、加强预后的预防和应急护理,延长患者的活动时间。

二、护理措施:
1、术后头颈及颈部部位的护理:在术后病人头部保持抬高位置,保持术后头部的稳定,避免头部拱起,拧动头部,颈部保持柔软,避免拧动,左右侧拉伸,按摩等活动,及时修整床单,及时调整病人头部位置,使之处于舒适状态,并应用护理柔软枕,保持颈部支持,防止病人头颈部受到外界晃动,引起病人的不适。

2、术后躯干及四肢的护理:在术后,应尽量避免患者改变体位,应及时进行术后体位的调整,保持呼吸顺畅,避免患者状态因体位改变而受到过度刺激,以缓解疼痛。

3、术后中枢神经功能的护理:患者术后应定期进行检查,如血压、心律、血氧饱和度等,观察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如果症状出现异常,应及时给予护理,以减少神经受损的影响。

4、术后的压疮预防护理:术后的压疮预防护理应采取四点压疮预防护理,即床垫,枕头,床单,衣物应该更换,以减少术后的压疮发生。

5、术后的外来感染预防:术后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手术部位
的细菌污染,在术后需要注意床单、枕头、床上用品的消毒,并且在护理中应注意及时更换湿毛巾,湿毛巾更换一次就应该扔掉。

6、术后的康复护理:术后要注重康复护理,促进术后病人的生理功能恢复,及时给予恰当的膳食,并且注意保持环境清洁,以防止术后发病。

椎管内肿瘤护理要点

椎管内肿瘤护理要点

椎管内肿瘤护理要点椎管内肿瘤是一种生长在脊椎骨和脊髓周围组织中的肿瘤。

对于患有椎管内肿瘤的患者,有效的护理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椎管内肿瘤护理的要点。

1. 定期监测患者症状和疾病进展患有椎管内肿瘤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症状和疾病进展的监测。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症状、疼痛程度和肢体活动能力。

及时记录和报告任何症状的变化,以便医生能够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2. 疼痛管理椎管内肿瘤常导致患者疼痛不适。

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疼痛管理。

这包括给予患者合适的镇痛药物,并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

此外,也可以考虑采用其他非药物疼痛缓解方法如按摩和热敷来帮助减轻患者的疼痛。

3. 床位转换和体位调整椎管内肿瘤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床位转换和体位调整,以防止压力性损伤和促进舒适。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床位转换和体位调整的频率和方法。

在进行床位转换时要注意谨慎操作,避免对患者的脊髓造成损伤。

4. 神经功能评估护理人员需进行定期的神经功能评估,以监测患者的神经状况。

这包括观察患者的感觉、运动和反射等神经功能表现,并记录和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神经功能评估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情绪支持和心理疏导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来说是一次重大打击。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情绪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可以通过情绪倾诉、心理咨询和社会支持等方式来提供支持。

以上是椎管内肿瘤护理的一些要点。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监测,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椎管内肿瘤的护理

椎管内肿瘤的护理
整理课件
临床表现
脊髓部分受压期: 在神经根刺激症状的同时或之后出现脊
髓传导束受压症状。由于髓外肿瘤尤其是神经纤 维瘤对脊髓的压迫逐渐加重,发展为脊髓半侧受 压综合症。表现为同侧运动障碍及深感觉障碍, 对侧痛、温觉障碍,双侧触觉正常或减退。
整理课件
临床表现
脊髓完全受压期: 是肿瘤后期。常由脊髓部分受压或不全性截瘫发
整理课件
颅神经检查
1.嗅神经检查。 2.视神经检查。 3.动眼、滑车及外展神经检查。 4.三叉神经检查。 5.面神经检查。 6.听神经检查。 7.舌咽神经、迷走神经检查。 8.副神经检查。 9.舌下神经检查。
整理课件
运动系统检查
1.姿势与步态 2.肌营养状况 3.肌力 4.肌张力 5.共济运动 6.不自主运动
主诉:腰部疼痛伴双下肢麻木、无力半年,加重3月 体检:胸6平面以下感觉障碍,双下肢肌力减退,左 下肢2级-,右下肢3级-,双侧病理征(+)。
整理课件
MRI T1
整理课件
MRI T2
整理课件
水抑制
整理课件
病史汇报
辅助检查:胸5-8椎体水平椎管内脊髓背侧梭形异常信号,相应
脊髓明显受压。T1低信号,伴中心环形低密度影;T2高密度,中
整理课件
一般检查
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睁眼
自发睁眼 4
语言吩咐睁眼 3
疼痛刺激睁眼 2
无睁眼
1
语言
正常交谈 5
言语错乱 4
只能说出单词 3
只能发音 2
无发音
1
运动
按吩咐动作
6
对疼痛刺激定位反应 5
对疼痛刺激屈曲反应 4
异常屈曲(去皮层状态) 3

椎管内肿瘤护理措施

椎管内肿瘤护理措施

椎管内肿瘤护理措施简介椎管内肿瘤是一种发生在脊柱椎管内的肿瘤。

对于患有椎管内肿瘤的患者,合理的护理措施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档将介绍椎管内肿瘤的护理措施和管理建议。

护理措施1. 疼痛管理:- 给予合适的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消炎药等,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 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镇痛效果,调整药物剂量和方案。

2. 神经功能监测:- 定期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包括感觉、运动和膀胱功能等。

-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神经功能受损的表现,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损伤。

3. 康复护理:- 针对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 引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和康复训练,促进肌力恢复和功能恢复。

4. 营养支持:- 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鼓励患者进行均衡的饮食。

- 如有需要,可以考虑给予补充营养支持,如口服补充剂或静脉营养。

5. 心理支持:- 提供患者和家人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和不适。

- 如有需要,安排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帮助患者恢复积极的心态。

管理建议1. 多学科团队合作:- 椎管内肿瘤的护理和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包括神经外科、神经病学、康复医学等专业。

- 不同专业间的沟通和协调非常重要,确保患者得到全面、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2. 定期随访:- 对于椎管内肿瘤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和康复期间,定期进行随访。

- 随访的内容包括病情评估、功能恢复情况、相关检查结果等,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3. 家庭教育和指导:- 向患者和家人提供有关椎管内肿瘤护理和管理的教育和指导。

- 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了解疾病和治疗,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

结论椎管内肿瘤的护理措施和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和综合性的护理措施。

通过合理的疼痛管理、神经功能监测、康复护理、营养支持和心理支持等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

而多学科团队的合作和定期随访及家庭教育和指导则能够更好地管理和护理椎管内肿瘤患者。

椎管内肿瘤护理常规

椎管内肿瘤护理常规

椎管内肿瘤护理常规椎管内肿瘤脊椎内肿瘤简称脊髓肿瘤,是指生长于脊柱和脊髓相邻组织如神经根、脊膜、血管、脂肪组织及胚胎残余组织等的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大多数为良性肿瘤,可以手术切除。

脊髓病以脊髓外、硬脊膜内多见。

主要表现为脊髓受压部位以下膨体瘫痪和大小便失禁。

【护理诊断】1.疼痛:与神经根刺激有关2.焦虑:与患者担心手术预后有关3.潜在并发症:脊髓水肿或损伤、废用综合征、关节僵硬等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活动障碍有关。

【观察要点】1.观察患者痛、温、触等感觉丧失平面及程度,肢体感觉、活动和肌力情况。

2.观察患者排尿排便情况,有无尿潴留或尿失禁、便秘或大便失禁。

3.观察患者皮肤情况,有无压疮。

【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病情观察按病情观察要点观察并处理(2)饮食护理由于病人病情重,精神上过度忧虑,且活动少,故有食欲不振、不肯进食等症状。

因此,必须勉励病人多进食蔬菜类食品;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忌刺激性食品。

(3)术前准备术前1天备皮,如颈部手术应剔去枕部头发。

行抗生素皮试,更换患服及佩戴手腕带等,术前8小时禁食水。

(4)大、小便异常的护理如尿潴留者应留置导尿管,要多饮水,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如有大便秘结,应口服缓泻剂,经常食人粗纤维食物。

对顽固性便秘者,必要时灌肠,及时排出粪便。

(5)心理护理椎管内肿瘤患者大多症状较重,患者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烦躁不安。

做心理护理时,注意语言技巧,充分理解患者的痛苦,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按外科术前护理。

2.术后护理(1)病情观察术后严密观察意识、面色、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引流量及切口敷料渗出情况,了解术中肿瘤切除情况及有无脊髓损伤。

其他按病情观察要点进行观察并处理。

(2)体位护理睡硬板床,术后1—2小时内取仰卧位,以减少创面,以后改侧卧位,以免挤压切口。

术后6小时可以翻身,翻身时头与躯干保持直线(即一字形翻身),避免脊柱错位,损伤脊髓。

椎管内肿瘤护理指导

椎管内肿瘤护理指导

椎管内肿瘤护理指导
简介
椎管内肿瘤是指发生在脊髓内或椎管内的肿瘤,这种肿瘤的发生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

因此,正确的护理指导对于椎管内肿瘤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护理指导措施
下面是一些建议的护理指导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椎管内肿瘤的治疗和康复过程:
1. 定期随访:患者应定期去医院进行随访,以便及时了解肿瘤的发展情况和调整治疗方案。

2. 注意休息和睡眠:患者应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睡眠,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导致疲劳和不适。

3. 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康复很重要,建议患者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

4. 正确用药: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导正确用药,遵守用药时间和剂量。

5. 物理活动:适当进行物理活动有助于康复,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6. 心理支持:患者可能面临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咨询对于患者的康复很重要。

康复建议
以下是一些椎管内肿瘤的康复建议:
1.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

2. 功能锻炼:通过锻炼,加强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3. 辅助器具使用:根据患者的需要,合理使用辅助器具,如拐杖、轮椅等,以提供支持和便利。

4. 长期随访:椎管内肿瘤康复需要长期随访和管理,定期回访医院以便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结论
椎管内肿瘤护理指导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的护理指导措施和康复建议,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其更好地应对椎管内肿瘤的治疗和康复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椎管内肿瘤的护理【概述】椎管内肿瘤也称脊髓肿瘤,是指脊髓、神经根、脊膜和椎管壁组织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

肿瘤发生于胸段者最多,其次为颈段、腰骶段及马尾。

椎管肿瘤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髓内肿瘤、髓外硬膜内肿瘤、髓外硬膜外肿瘤。

髓内肿瘤约占椎管肿瘤15%,常见有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

髓外硬膜内肿瘤占椎管肿瘤60%,常见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脊膜瘤等。

髓外硬膜外肿瘤占椎管肿瘤25%,多数是转移瘤、淋巴瘤。

【病因】椎管内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高峰年龄为25~50岁,除脊膜瘤外,椎管内肿瘤男性较女性发病率略高。

椎管内肿瘤来源有:(1).可由椎管周围组织直接侵入椎管,如淋巴肉瘤。

(2).可源于脊髓外胚叶的室管膜和胶质细胞,如神经胶质瘤、神经纤维瘤。

(3).可原发于脊髓的中胚叶间质,如脊膜瘤。

(4).同时也可以来自身体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的转移,如肺癌、鼻咽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等。

【病理】根据病理可将椎管内肿瘤分为脊膜瘤、神经鞘瘤、星形细胞瘤、节细胞性神经瘤、浆细胞瘤、单纯性囊肿、血管瘤、脂肪瘤、错构瘤、硬脊膜囊肿、间叶瘤、肠源性囊肿、恶性神经鞘瘤和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

神经纤维瘤、脊膜瘤和胶质细胞瘤(包括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神经纤维瘤约占40.0%,脊膜瘤约占9%~12%,胶质细胞瘤约占8%~12%。

【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1)髓内肿瘤多发生于20~50岁,以疼痛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逐渐出现肿瘤节段以下的运动障碍和感觉异常,表现为肢体无力、肌肉萎缩和截瘫、肌张力和腱反射异常。

(2)髓外硬膜内肿瘤多发生于20~60岁,病程较长,典型症状为神经根疼痛,以后出现肢体麻木、酸胀感觉或感觉减退。

随着症状的进展可出现瘫痪及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3)髓外硬膜外肿瘤如转移瘤多见于老年人,病程进展快,疼痛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很快出现严重的脊髓压迫症。

淋巴瘤常累及胸腰椎,主要表现为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症状,以拒不疼痛最为常见,逐渐出现下肢运动、感觉障碍和括约肌功能紊乱。

脊髓各节段肿瘤的临床表现2.辅助检查①CT ②MRT【治疗】1.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尤其是髓外硬膜内肿瘤属良性,一旦定位诊断明确,应尽早手术切除,多能恢复健康。

2.放射治疗凡属恶性肿瘤在术后均可进行放疗,多能提高治疗效果。

3.化学治疗胶质细胞用脂溶性烷化剂如卡莫司汀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转移癌(腺癌、上皮癌)应用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

4.预后脊髓瘤的预后取决于以下诸因素:①肿瘤的性质和部位:②治疗时间迟早和方法的选择:③患者全身状况:④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对康复十分重要。

【主要护理问题】1.低效性呼吸型态与脊髓损伤造成呼吸肌麻痹有关。

2.清理呼吸道低效与呼吸肌无力及气管切开有关。

3.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与肢体瘫痪神经功能障碍有关。

4.躯体移动障碍与肌无力、肢体瘫痪有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神经功能障碍有关。

6.有感染的危险与长期卧床、留置导尿及气管切开有关。

7.有外伤的危险与肢体瘫痪神经功能障碍有关8.体温过高与手术创伤有关9.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10.语言沟通障碍与气管切开有关11.自理能力缺陷/部分缺陷与肢体瘫痪有关12.腹胀与脊髓损伤有关13.有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的危险与长期卧床、鼻饲有关。

14.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15.知识缺乏与缺乏手术前后相关知识有关。

【护理目标】1.患者不发生组织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

2.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患者不发生关节僵直,肌肉萎缩。

4.患者家属能认识翻身及活动关节的意义,不发生关节僵直及失用性肌萎缩。

5.维持患者皮肤完整性。

6.患者不发生感染。

7.患者不发生意外受伤。

8.患者不发生高热导致并发症。

9.患者疼痛时得到及时处理。

10.和患者建立有效地沟通方式。

11.患者卧床期间生活需要能够得到满足。

12.患者腹胀时得到及时的妥善处理。

13.患者营养状况良好。

14.患者能对疾病有所了解,焦虑减至最低。

15.患者能配合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对疾病和手术有所了解。

【术前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此类患者普遍有焦虑,恐惧及担心疾病预后的顾虑。

对医院陌生环境感到不安,对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表示怀疑。

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

(1)以亲亲切和蔼的态度接待患者,主动地向患者介绍病史环境,主管医师、主管护士、介绍手术成功的病理及同病室的病友认识,以及作息、探视制度等,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

(2)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和患者交谈,让患者面对现实,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术前宣教(1)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病因、征象,术前有关检查项目及注意事项、麻痹知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等,如神经根痛、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此类疾病的主要特征。

(2)临床上有的患者疼痛难忍;有的感觉下肢麻木,有蚁走感;还有的感觉下肢冰冷,这些征象都是肿瘤压迫脊神经根所致(3)除做好患者生活护理外,还要注意预防意外伤或并发症,如烫伤、冻伤、压疮等。

3.有关项目训练4.术前准备(1)按神经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皮肤准备范围高位颈段手术 : 枕骨粗隆至双肩水平的皮肤胸腰段脊髓手术 : 以病变中心上下五个椎体的皮肤腰骶段手术: 病变腰椎以上五个椎体至坐骨结节处(3)手术前夜予开塞露灌肠:术前8小时开始禁食禁水,哺乳期婴儿术前4小时禁食。

(4)术前有留置尿管者,应用艾利克消毒,更换无菌集尿袋。

(5)术晨准备按神经外科术晨常规【术后护理措施】1.体位护理(1)术后6小时内取去枕平卧位,以利于压迫止血,搬动患者时要保持脊柱水平位,尤其是高颈段手术应颈部制动、颈托固定,应注意颈部不能过伸过屈,以免加重脊髓损伤。

硬脊膜打开修补者取俯卧位。

(2)应1~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注意保持头与身体的平位,护士以稳妥轻柔的动作按照术前训练方法,协助患者翻身,因疼痛不必过多移动患者,要注意头、颈、躯干及下肢应保持在同一轴线位。

(3)因术中脑脊液丢失过多,导致颅内压降低,为防止引起头痛、头晕,应将床尾垫高8~12厘米。

2.生命体征监测(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30分钟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一次,平稳后改为1~2小时/次,持续监测24·48小时。

(2)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患者是否有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等呼吸道梗阻症状。

(3)注意血压的变化,肢体活动每2小时一次,及早发现椎管内出血。

3.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脊椎手术:注意呼吸情况,应特别注意观察伤口周围有无肿胀、胸闷气紧、呼吸困难,以防发生血肿压迫颈部而影响呼吸功能,麻醉清醒后严密观察四只感觉、运动、肌力等,并与术前对比,以便及时发现并发症;术后可能出现颈交感神经节损伤症患侧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眼球凹陷,一般不需处理胸椎手术:一般上肢不受影响,术后观察下肢活动情况,术后常会出现腹胀者可加用通便润肠药物或肛管排气腰骶部手术:观察下肢肌力活动度及肛周皮肤感觉,如发现感觉障碍平面上升或四肢活动度有减退,应考虑脊髓出血或水肿,应立即通知医师采取紧急措施4.伤口及引流管护理(1)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有无感染征象,保持伤口辅料干燥固定,尤其是骶尾部,污染衣裤及时更换。

(2)伤口感染常在术后3~7天出现,表现为局部搏动性疼痛,皮肤潮红、肿胀,压痛明显,并伴有体温升高,及时通知医生,检查上后情况并及时处理。

(3)引流管护理按神经外科引流管护理常规。

(4)一般引流管在2~3天拔除。

(5)尿管护理按常规进行,一般在患者排尿功能恢复后方能拔除尿管。

5.饮食护理麻醉清醒前禁食,清醒6小时后可进流质饮食,出现呕吐时暂不进食,头偏向一侧,术后第1天进食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多食蔬菜及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6.截瘫患者皮肤护理截瘫患者皮肤失去感觉,神经调节功能不良,血循环差,容易发生压疮,间歇解除压迫,安谧和温热敷是解除压疮的关键,早期翻身叩背每2小时一次,并帮助患者按摩受压处和被动活动肢体关节,保持关节功能位置。

7.疼痛的护理评估患者疼痛的程度及是否需要药物辅助止痛。

另外,可适当变换体位,让患者舒适以便缓解疼痛。

咳嗽、打喷嚏、便秘常常可使腹压增加,诱发或加重疼痛,因此,应注意预防感冒及便秘。

寒冷长使腰部以下肌肉收缩,加重疼痛,因此,腰部及下肢注意保暖,给予患者足浴和温水擦浴,水温保持41~43℃。

8.预防肺部感染指导患者进行咳嗽训练,随着切口愈合,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鼓励患者用力咳嗽,勤翻身叩背,以利肺的膨胀和引流,必要时做雾化吸入。

9.健康指导椎管肿瘤术后健康指导【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椎管内肿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前沿进展】显微神经外科的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microscopic neurosurgery technology),是利用光学放大设备和显微外科器材,利用特制的显微镜下手术器械而进行的精细的神经外科手术。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手术尽量减少干扰脑组织,采用新的手术入路,缩小神经外科的手术切口,尽量减少对脑的牵拉和损伤,提高病变切除术和治愈率,大大提高了手术疗效,明显减低并发症。

随着新型专业内窥镜、接触性激光、电磁刀等新技术的引入,使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日趋完善。

显微外科技术现在已经成为神经外科的常规术式,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颅脑、周围神经疾病和脊髓的外科治疗中,该技术是现代神经外科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观察护理重点】1.高位颈髓术后呼吸的观察。

2.术前术后肢体活动及感觉的观察。

3.括约肌功能的观察。

【知识拓展】马尾神经综合征马尾神经综合征是指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外伤、肿瘤压迫、腰椎退行性病变等,使马尾神经发生麻痹、紊乱,从而不能调节支配区域的神经功能,如运动、感觉、痛觉、知觉、湿度等,若神经缺血时间过长,亦或并发继发水肿,则可能会导致瘫痪。

在临床上,马尾神经损害大多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腰椎管狭窄,从而压迫马尾神经,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最早由Verbiest于1949年首次报告改组症状,并命名为“马尾神经综合征”。

马尾神经综合征的治疗是世界难题,常见病因有腰椎退行性病变、脊柱骨折,以及肿瘤,如马尾部位胆脂瘤、脊髓脊膜瘤、神经鞘瘤或转移瘤刺激等压迫或直接损伤马尾神经而引起。

目前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同时辅以脱水剂、皮质激素、营养剂或自由基清除剂等,但是疗效不是很理想,并且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