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人“耳”异——采耳前世今生
采耳详细资料

采耳详细资料一、采耳概述采耳,又称为掏耳、挖耳,是一种古老而又受欢迎的清洁耳朵的方式。
在我国,采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最早可见于《周礼》等古籍。
采耳不仅能够清除耳垢,保护听力,还能带来强烈的舒适感和放松效果。
二、采耳工具采耳所使用的工具多种多样,常见的有:1. 挖耳勺:用于挖取耳垢,有不同形状和大小,以适应不同人的耳朵。
2. 棉签:适用于清理耳屎,柔软且不易伤害耳道。
3. 耳钩:用于钩取耳屎,尤其适用于耳道弯曲的人群。
4. 耳扒:用于刮取耳屎,操作起来较为方便。
5. 耳灯:用于照亮耳道,方便观察和操作。
6. 耳盐:用于清洁耳道,具有一定的消炎和杀菌作用。
三、采耳步骤1. 准备工具: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采耳工具,并确保工具的清洁和消毒。
2. 消毒:用酒精擦拭耳勺等工具,确保工具的消毒。
3. 放松:让顾客躺在舒适的位置,可以播放轻音乐帮助顾客放松。
4. 采耳:先用挖耳勺轻轻挖取外耳,然后逐渐深入,注意力度要轻柔,避免损伤耳道。
5. 清理:用棉签或耳钩清理挖出的耳垢。
6. 冲洗:用温盐水冲洗耳道,有助于消炎杀菌。
7. 结束:采耳完成后,询问顾客感受,并进行适当的耳部按摩。
四、注意事项1. 采耳时,要注意力度,避免损伤耳道和鼓膜。
2. 采耳工具要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3. 建议顾客定期进行耳部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耳部问题。
4. 耳道内有炎症或出血等情况时,不宜进行采耳。
5. 孕妇、老人、小孩和耳部有疾病的人群,应谨慎采耳。
五、采耳的好处1. 清洁耳道:有效清除耳垢,保持耳道清洁,避免耳垢阻塞耳道。
2. 保护听力:定期采耳可以降低耳道感染的风险,保护听力。
3. 缓解压力:采耳过程中,可以带来舒适和放松的感觉,有助于缓解压力。
4. 促进血液循环:采耳时对耳部的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对身体健康有好处。
采耳是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技艺,通过专业的工具和手法,能够有效清洁耳道,保护听力,同时带来舒适的体验。
金耳勺非物质文化遗产采耳

金耳勺非物质文化遗产采耳加盟
中医说耳----采耳
耳朵就是人的缩影,它包含了人的全部生理信息及遗传信息;耳朵,是目前世界上人们研究最多的人体凸出部位,人身上所有器官对应的穴位都在耳朵上有规律的排列,并得到全面反映。
它像是一个倒置的胎儿。
人体器官所对应的穴位在耳朵上非常有规律地排列分布
人的所有器官,心、肝、肺、胆、脾、胃等在耳朵上都能找到相对应的穴位
采耳竟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究竟有什么魅力?
江西曾出土三国时代东吴人所用的金质耳勺。
此后欧洲也有银质等贵金属制成的耳
勺
河南安阳的殷墟妇好墓中,还发现过两枚鱼形的玉制挖耳勺,头部的鱼眼,透雕为孔,拴绳可以佩带在身上,设计得十分巧妙。
历史采耳多为用耳勺,耳勺,也叫掏耳勺、耳扒子,是一种清除耳屎的工具,也可用于单纯搔痒。
多为竹制或
金银一类贵金属和玉石制
品。
随着人们开始重视生活
质量,尤其是对耳朵健康的
日益关注,采耳服务快速崛
起,耳保健的养生方式也应运而生。
采耳作为耳保健的起源发端,融合了传统中
医学的特点:不仅具备了清污除垢的基本功效,还能有效防治各种常见疾病,同
时还能在精神上提供康乐享受。
后真相理论案例采耳

后真相理论案例采耳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娱乐的追求也就越来越多,现在不少人喜欢养生服务,甚至很多年轻人年纪轻轻就喝起枸杞红枣,也有一部分喜欢去足疗店按摩,当然有些足疗店正规有些足疗店并不正规。
和足疗店类似的采耳店也是如此,现在大街上有很多采耳店铺,采耳这个行业逐渐发展起来。
而采耳店就如同店名一样,主要是掏耳朵,如果大家耳中总感觉自己的耳朵不干净的话,其实都可以选择采耳朵。
采耳这个行业的内部人员表示,不少看起来就很正规的采耳店其实提供的不仅仅是采耳服务,还包括一些不正规的服务,包裹在养生服务的外皮下,内在其实是不可描述的服务,大家懂的都懂。
甚至某些采耳店会推出“躺采”的服务,消费者躺在床上,而技术人员靠在消费者身上,更夸张的则是躺在消费者身上,进行采耳服务,这样的做法已经在疯狂打擦边球了,确实不合规矩。
采耳专业资料

采耳专业资料一、采耳概述1.1 定义采耳,顾名思义,即为采集耳朵内的分泌物。
它是一项古老而神秘的技艺,起源于中国,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专业的采耳服务不仅能够清洁耳道,还能为人们带来愉悦的体验。
1.2 发展历程采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早期的采耳主要是皇室和贵族的特权,随着社会的发展,采耳逐渐传入民间,成为一种普遍的服务。
现代的采耳行业在技术、工具和服務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
二、采耳的工具与材料2.1 工具- 挖耳勺:用于采集耳屎和分泌物。
- 耳扒:用于刮除耳道内的污垢。
- 耳棉签:用于清理耳道内的细小污垢。
- 耳冲洗器:用于冲洗耳道,帮助清洁。
2.2 材料- 耳盐:用于清洁和消毒耳道。
- 耳油:用于润滑耳道,减少采耳过程中的不适感。
- 消毒液:用于消毒工具和耳道。
三、采耳的步骤与技巧3.1 准备工作- 环境布置:确保采耳的环境安静、整洁、舒适。
- 工具消毒:所有工具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 客户告知:向客户解释采耳的过程和可能的感觉,以取得其信任和配合。
3.2 采耳步骤1. 清洁外耳:使用耳扒和耳棉签清理外耳和耳道口。
2. 采集耳屎:使用挖耳勺轻轻采集耳屎和分泌物。
3. 润滑耳道:使用耳油涂抹耳道,减少不适感。
4. 耳道冲洗:如有需要,使用耳冲洗器冲洗耳道。
3.3 注意事项- 轻柔操作:在采耳过程中,一定要轻柔,避免损伤耳道。
- 观察反应:密切关注客户的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停止。
- 消毒卫生:确保工具的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四、采耳的禁忌症与风险4.1 禁忌症- 耳道感染:如有耳道感染,应避免采耳。
- 耳道损伤:如有耳道损伤,应避免采耳。
- 耳聋:耳聋患者应避免采耳,以免引起不适。
4.2 风险- 耳道损伤:不当的采耳可能导致耳道损伤。
- 感染:工具的不当使用和消毒可能导致耳道感染。
- 耳屎堵塞:过于频繁的采耳可能导致耳屎堵塞耳道。
五、结语采耳是一项专业的服务,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知识。
采耳师上台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个特殊职业——采耳师的故事。
在这里,我要向大家讲述采耳师这个职业的历史、传承与发展,以及他们在我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一、采耳师的历史渊源采耳,又称掏耳、挖耳,是我国传统民间技艺之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了采耳的记载。
古代采耳师被称为“耳工”,他们凭借精湛的技艺,为人们清除耳垢,缓解耳疾,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
二、采耳师的技艺传承采耳师这门技艺传承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岁月里,采耳师们一代代传承,将这门技艺发扬光大。
他们用心倾听,用手操作,将采耳技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 耳诊:采耳师在为顾客服务前,会先进行耳诊,了解顾客的耳部状况,以便采取合适的采耳方法。
2. 工具:采耳师使用的工具繁多,有挖耳勺、耳钩、耳铲等,这些工具经过精心制作,既美观又实用。
3. 技法:采耳师掌握多种采耳技法,如掏、挖、刮、拨、捻等,根据顾客的耳部状况,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4. 保健:采耳师在为顾客服务的过程中,还会传授一些耳部保健知识,帮助顾客保护耳朵,预防耳疾。
三、采耳师在文化中的地位1. 传统技艺:采耳作为我国传统民间技艺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生活习俗:在我国民间,采耳已成为一种生活习俗。
人们相信,定期采耳可以清除耳垢,预防耳疾,保持身体健康。
3. 社会地位:采耳师在我国古代社会地位较高。
他们凭借精湛的技艺,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赞誉。
四、采耳师的发展与创新随着社会的进步,采耳师这个职业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
如今,采耳已经从单纯的清除耳垢,转变为一种集养生、保健、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
1. 服务项目:采耳师的服务项目不断丰富,如耳穴按摩、耳膜护理、耳部美容等,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
2. 技术创新:采耳师们不断探索新的采耳工具和技法,提高服务质量,使采耳成为一种舒适、健康的享受。
人生小乐事,没事儿采个耳

人生小乐事,没事采个耳!采耳是从古代兴起的,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一种民间新时尚,采耳就是什么呢?别着急,钟氏采耳这就来告诉你!采耳究竟是什么?
在民间,关于采耳,民间有很多说法,最常见的说法有:“人生三大乐,结婚搓麻掏耳朵”、“人生最快活,采耳修脚洗个澡”。
凡是享受的事都少不了“采耳”这一项,若是打听采耳究竟是什么感觉,就俩字——销魂。
第一次采耳的顾客很有可能被采耳郎拿出的工具吓到,当地人俗称“采耳十八般兵器”,很难想象这些工具都要在自己的小耳朵里走上一圈。
坐下后交出耳朵时不免会有些紧张,但采耳郎的手艺不会让人知道工具已经进入耳朵了,从紧张到集中精神,再到一块耳耵被采出的快感,很多客人甚至在采耳的过程中睡着了。
当今采耳郎的“十八般兵器”分别是竹耳扒、竹鹅毛棒、铜丝鹅毛棒、鸡毛棒、铗子、震子、马尾(头发为易)、刮耳刀、头灯、手握式聚光灯、双氧水、酒精(清洁工具用)、棉花棒、耳起(耳铲)、耳勾、银针毛棒、耳朵穴位模型、工具箱。
其中大同小异,也有很多老师傅虽然工具不多,但手艺很棒的另当别论。
掏耳朵历史典故

掏耳朵历史典故掏耳朵,这事儿听起来就透着一股惬意劲儿。
你要是觉得这不过是现代生活里一个小小的日常举动,那可就大错特错啦。
掏耳朵这事儿,那可是有着长长的历史典故呢。
咱老祖宗就对掏耳朵情有独钟。
在古代,掏耳朵可不像现在这么简单随意。
那时候,掏耳朵的工具都讲究得很。
就好比宝剑配英雄,精致的掏耳工具那也是身份和讲究的象征。
你看那古代的耳勺,有些是用金银打造的,上面还刻着精美的花纹,这哪里是简单的工具呀,简直就是艺术品。
古代的文人墨客对掏耳朵也有独特的情怀。
想象一下,一位儒雅的书生,在静谧的书房里,坐在书桌前,阳光洒在身上。
他感觉耳朵有点痒痒的,于是慢悠悠地拿出那精致的耳勺,轻轻地掏着耳朵。
这时候的他,内心的烦躁仿佛随着耳垢被掏出而烟消云散。
掏耳朵对他来说,就像是给心灵做了一次大扫除。
这跟咱们现代人压力大的时候去做个按摩放松放松是一个道理呀。
民间也有很多关于掏耳朵的趣事儿。
我就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
有个小村子里,有个特别擅长掏耳朵的老师傅。
他的手就像有魔法一样,不管是谁耳朵不舒服,只要经他一掏,那感觉就像到了仙境一般舒坦。
他的耳勺在耳朵里就像是一个灵巧的小刷子,轻轻一转一挑,耳朵里的痒痒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周围村子的人都慕名而来,老师傅的小屋子前常常排着长队。
这就好比现在的网红店,大家都挤破头想去体验一把呢。
掏耳朵在不同的地域还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在有些地方,掏耳朵是一种非常私密的行为,只能自己或者亲近的人来做。
这就像守护着一个小小的秘密花园,只对信任的人开放。
而在另一些地方,掏耳朵甚至成了一种社交活动。
大家坐在一起,互相掏耳朵,一边掏一边唠家常。
这时候的掏耳朵就像是一种纽带,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就像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火锅,热热闹闹的,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不过,掏耳朵虽然舒服,但也得小心谨慎。
就像走钢丝一样,得掌握好那个度。
要是不小心掏得太深或者太用力,那可就糟糕了。
耳朵是个很敏感又很脆弱的器官,就像娇嫩的花朵,得好好呵护着。
和采耳相关的古典故事

和采耳相关的古典故事民国二十七年,北平南锣鼓巷有个姓张的采耳师傅,性情舒爽,乐善好施,人们管他叫“张老爷”。
“张老爷”每天清晨带小木登和吃饭用的“家伙什”,坐在巷尾轮流给大家伙采耳。
“张老爷”采耳有一毛病:别人采耳需要安静,生怕给客人捅破耳膜喽,他采耳可不顾及这些,一边与人唠家常,一边采耳。
两三句话的功夫,便采好了。
这天清晨,“张老爷”照例又来到南锣鼓巷尾,放下小木登,摆好“家伙什”:采耳勺、盐水、鹅毛棒、一罐“张老爷”自制的药汤。
大家伙多次向“张老爷”探听这药汤有何用,可“张老爷”每次都三缄其口,微笑不语。
这弄得大家伙心里直痒痒,更想知道这药汤何用。
于是,大家伙纷纷猜测:这药汤能让张老爷更加精神?这药汤能驱邪?大家伙都没个准信,只觉这是“张老爷”的秘宝。
这不,正说着,帽儿胡同的老刘坐上了藤椅。
“张老爷”像往常一样问:“近来,您的耳朵可有不适?” “您呐,就放心采吧,很好。
”老刘也像往常一样回答。
“那好,这位爷,您躺好喽!”“张老爷”说完,就干活了。
“张老爷”拿起鹅毛棒娴熟地放进左耳,用拇指将鹅毛棒木端轻轻一按,然后拖出,用手掂了掂,这才拿起放在盐水中浸泡一晚的掏耳棒开始擦拭。
“张老爷”管这叫“探道”。
这“张老爷”用鹅毛棒一探,耳道内的情况了如指掌。
待“张老爷”擦拭完毕后,将掏耳棒放入耳道内,轻轻一划,中指定棒中,拇指和食指拿棒尖,轻轻在耳道中一旋转,老刘只觉耳朵一痒,“张老爷”就将掏耳棒取出,围观的人一看,耳道里的耳碎已尽出取出,啧啧称奇。
这招,“张老爷”管叫为“取物”。
最后,“张老爷”用鹅毛笔蘸一下药汤,往老刘耳中一扫,左耳就采完了。
一刻钟后,老刘的右耳也采完了,老刘此时睁开惺忪的双眼,坐起来,伸了个懒腰,对“张老爷”竖起大拇指:“高,实在是高!”“过誉,过誉,雕虫小技,不足挂齿。
”“张老爷”谦虚地说。
就在此时,传来一个声音:“听闻张老先生的采耳术在北平数一数二,不知当真不当真?我就破例来给您整一整,整不好,小心我砸您的招牌,要您的小命!”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个人当地人都了解——地痞狗七,后面跟着六七个拿着捷克式步枪的伪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朵里的舞蹈-采耳
采耳,俗称掏耳朵,是一门古老的行当,据说是过去的剃头匠在剃头之余,发明采耳的工具和手法。
印象中,爱享受的成都人是最喜欢采耳的。
在成都宽窄巷子,采耳已经成为老成都民俗文化,很多采耳师在街边招揽顾客,为游客提供专业采耳服务。
如今在保健行业内,这种通过"采耳"对耳朵养生的方式正成一种流行。
不少城市有专门的采耳店,由采耳师为顾客提供专业采耳服务
在安徽省黟县东北部的宏村的古建筑中,著名的"唐肃宗宴官"木雕,展示的是唐肃宗宴请文武百官,大家在赴宴之前所进行的各种娱乐活动。
其中,东西两头有服务人员,东边烧开水的手拿蒲扇扇风炉,西头理发的坐在高凳上给官员
挖耳朵。
这就意味着,采耳即掏耳朵一事,历史悠久
明代醉月子所撰的《精选雅笑》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亲历者身心舒坦、耳聪目慧,尘世凡事,恍若空灵,一勺一刷一铲收放自如,一推一捏一掸轻缓有道,真乃小舒服也。
"在巴蜀一带,采耳师由来已久。
每逢春秋两季,四川都流行喝坝坝茶,在喝茶过程中伴随着诸多娱乐和服务,打牌摆龙门阵,看相算命都有,采耳算是其中最神奇的一种
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采耳所坚持的采耳养生观点,却与现代的医学观点冲突多多。
坚持采耳养生的基本上认为,成人耳道内有耳皮、耳垢、耳屎等污垢,采耳师傅利用各种采耳工具对耳洞内外进行清洁刺激,有清洁耳洞的功能外,还能起到减压和享乐作用但是现代医学认为,耳道分泌物不是污垢,是对耳道有保护作用的,根本没有必要清理。
美国耳鼻咽喉学会最近发布了关于耳朵护理的更新指南提醒,耳朵有自己的清理方法,会逐渐将耳垢排出耳朵,但是掏耳朵会将耳垢又推回到耳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