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
设计概论——设计美学-图文

色彩的自然属性 色彩的象征意义
色相、明度、纯度
四、设计美的范畴
3.1 设计美概述
形式美的法则
① 和谐 ② 对比 ③ 对称 ④ 比例 ⑤ 重心
一、中国古代普遍的美学观
以“味” 为美
3.2 中国设计美学观
以“意” 为美
以“道” 为美
以“同构” 为美
以“文” 为美
3.2 中国设计美学观
它的本质是人的物质、精神要求均得到满足。
艺术美主要追求一种审美价值,而设计美往往是一种综合的美,而非单一的美。
3.1 设计美概述
三、设计美学的特征 (一)应用性
19世纪前 19世纪后
哲学主导
逐渐成熟,针对各部类的艺术与创造,发展出各领域的美学。
现代工业萌芽阶段
美学开始关注现实应用中的问题
因此,现实应用性是设计美学的首要特征。
3.1 设计美概述
三、设计美学的特征
(八)市场性 设计美学研究的依托
市场规律
市场竞争的法则造就了设计的审美趣味。
市场需求法则和市场规律是设计师创造的基 本原
是对每一个设计师最基本的要求。
3.1 设计美概述
设计美学的特征都有哪些?
3.1 设计美概述
四、设计美的范畴
二、科技至上的美学观
3.3 西方设计美学观
工业革命:水晶宫博览会
二、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
人与产品
3.1 设计美概述
人与环境
功能与形式
诸多关系
3.1 设计美概述
三、设计美学的特征
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审美因素。 它对传统的“美” 的意义进行了扩展和再认识。 “装饰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在不改变物体的情况下使物体得到改变”——贡布西里《秩序感》
04026 设计美学 第1章

美学设计代码:04026精讲课包包老师设计课程代码:04026课程名称:《设计美学》教材名称:《艺术设计与美学》主编:刘子川版次:2011年1月第1版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何谓现代设计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010203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0405当代语境中的中国设计当代设计美学的批判目录概述设 计 观 念 与 美 学 思 想美学批判重点美学设 计第一节 现代设计诞生的背景第二节 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第三节 设计美学第一章何谓现代设计造物活动与设计现代设计诞生的综合背景现代科学观的建立基于工业化大生产的现代社会总景观基于机器文明的现代艺术现代设计的概念及诞生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概念及诞生设计的含义及表现形态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现代设计的三大范畴设计与工程设计、设计与艺术的区别设计美学的概念设计美学的形成与发展设计美学研究的对象设计美的特征设计美学的类别1 造物活动与设计【单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生活有着一般动物所不能比拟的种种智能活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造物活动。
在人类造物形成的过程中,必先经过造物者的预先计划和思考,这种预先的设想与计划即为设计。
工业革命2 现代设计诞生的背景【单选、简答】1.18世纪60年代—世界已逐渐不再由手工业产品构成,而开始主要由工业产品所建构。
2.三位一体的结构模式在大工业文明中被分解。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欧洲和美国新艺术运动德国德意志制造联盟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2 现代设计诞生的背景【单选、简答】3.探索和试探(1)科学取代神学(2)先进生产力(3)新观念和新方式第一章 第一节现代设计诞生的背景2 现代设计诞生的背景【单选、简答】4.深层次背景2 现代设计诞生的背景【单选、简答】4.深层次背景:(1)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现代科学观取代了自人类诞生以来的各类神学观,成为人类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先进的生产力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新的现代社会景观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总景观。
《设计美学》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122851课程名称:设计美学/Aesthetics of Design课程总学时/学分:48/3 (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0学时)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学一、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大学本科艺术设计学专业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设计美学的原理及相关理论知识,充分领悟设计美学独到的精神内涵,提升设计鉴赏能力,从而为艺术设计学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创作。
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美学的产生和发展、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掌握设计美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2、重点掌握和领会设计本体的美学特征,设计作为艺术与科学结合的特点;3、重点掌握和领会设计审美心理、设计的形式美;4、重点掌握中外设计思想的历史沿革及其最新发展背后的美学动力;5、重点掌握和领会设计审美欣赏和批评的基本规律,培养和提高设计艺术的审美能力;6、掌握设计文化与审美的关系、设计形态语义学与审美、技术美学等内容。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中外设计美学观的历史回顾(8学时)1.1 中国古代器物审美观知识点:设计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中国古代各时期代表性的器物审美观。
1.2 国外设计美学研究的不同视角知识点:国外各阶段的代表性设计美学观念,及其背后的文化、经济、政治的内驱力。
重点和难点:设计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第二章产品(4学时)2.1 产品是设计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知识点:产品的定义;设计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2.2 产品的形态构成知识点:产品的自然形态、人工形态、技术形态、艺术形态、形式自由度。
重点和难点:产品的技术规定性与形式自由度,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与功能启示。
第三章设计审美范畴(10学时)3.1 形式美知识点:形式与形式美的概念;人的形式感的形成;形式因素的表现性和情感意蕴。
重点和难点:形式因素的表现性和情感意蕴。
3.2 技术美知识点:技术作为人的劳动形态;技术美的深远意义;范例剖析。
设计美学-风格变迁论

• 设计美学概述 • 风格变迁的历程 • 风格变迁的动因 • 风格变迁的表现 • 设计美学在风格变迁中的作用 • 对未来风格变迁的展望
目录
01
设计美学概述
设计美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设计美学是研究设计领域中的审美规 律、设计原则、艺术表现等问题的学 科,旨在探讨如何创造出符合人们审 美需求的设计作品。
感谢观看
THANKS
特点
设计美学具有跨学科性、实践性、创 新性等特点,涉及艺术、心理学、社 会学、文化学等多个领域。
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
01
02
03
设计作品
包括建筑设计、产品设计、 平面设计、环境设计等各 个领域的设计作品。
设计师
研究设计师的审美观念、 设计思维、创作过程等, 探讨设计师如何运用美学 原理进行设计。
审美心理
当代风格的多元化
全球化趋势
数字化革命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不同文化、不同风格 的交融为当代设计带来了更多的灵感和创 意。
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设计带来了前所 未有的可能性,推动了当代设计的创新和 发展。
环保理念
个性化需求
环保理念在当代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设计师们开始注重使用可再生材料和环保 技术,推动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法,从而推动风格的变革。
提升审美价值
强化视觉冲击力
优秀的设计作品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提升作品的审美价值。
塑造品牌形象
独特而美观的设计风格有助于塑造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对品牌 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传递文化内涵
设计美学能够传递文化、历史和社会等方面的信息,提升设计作 品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设计美学》PPT课件共66页文档

第二章 功能转化论 第一节 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
人的需要有哪些特点?
人的需要是人内在的、本质的规定,是人全部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表现有如下特征: 1、任何需要都是指向一定对象的,也就是说需要总是对某种事物的需要。 2、一般需要都有周而复始的周期性。 3、需要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对象范围的扩大和满足方式的改变 而不断丰富起来。 4、人类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这使得对于人们需要的把握有了共同 的依据。
与认知相关联的合规律性的基础之上)
第二章 功能转化论 第一节 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
人的需要
需要:需要作为人的属性,反映了人的生存对外界的依赖性。 (沟通人的内在和外部世界的桥梁)
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消费结构的形成都源于人的需要。
第二章 功能转化论 第一节 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
需要是人的本性
“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 人的需要是人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定,人的全部生命活动的动力和 根源。
第二章 功能转化论 第一节 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
需要层次论的应用
第二章 功能转化论 第一节 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
中兴百货意识流广告
第二章 功能转化论 第一节 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
产品的消费往往是一种感觉实在化。 广告主通过广告把产品的利益诉求告诉 受众,在产品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的今 日,商品成为附加价值的“媒介”,特 别在一些广告等的设计中商品承载了摩 登、现代、传统、高品质、专精、领导、 大众化等意义,成为“社会声望”、 “社会地位”及“生活风格”的载体。
设计 美学
第二章 功能转化论
第二章 功能转化论
功能:产品能满足人的需要的特性或对人发挥的效用。
(产品的核心概念之一)
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形态构成论主要概念:形态: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的外在特征。
完形质:由知觉结构所形成的事物特征,如曲调、风格等。
技术规定性:物质产品生产所依据的制作要求。
形式自由度:产品形式在设计创造中的变化范围。
意境:由产品实体与空间、形象与意义作用于人所产生的精神境界。
问题与讨论1、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由何而来?在功能层面对人有何启示?人类对大自然充满热爱、审美之情,不仅咏唱日月星辰、赞颂田园山水,也欣赏花、鸟、虫、鱼、树、石、江、河……因为它们不仅体现了大自然的和谐和有序,而且在与人的生活联系中被人格化了,赋予了人的意义。
(举例)a.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b.人们用瘦、皱、透、漏、清、丑、顽和拙来对石头品评鉴赏。
c.枯叶蝶d.花卉e.蜻蜓、蜜蜂的复眼f.鱼类结论:正如英国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所指出:自然界中动植物形体上特有的图案向人们表明,有机体呈现出的可见图案必定是有其用处的。
同理可证,有机体呈现出的结构也是有其用处的。
2、人工形态中,材料、结构、形式与功能之间是怎样关联和互动的?任何人工产品都是由各种材料按照相应的结构形式组合起来的系统,以实现特定的功能。
其中,材料是产品的物质基础,结构是产品内部不同材料的组合方式,形式是产品材料和结构的外在表现,功能则是产品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了对人的一定效用。
3、完形理论和人的感知特性包括哪些内容?完形理论,是西方格式塔心理学派用来阐释审美经验形成的一个重要原理。
其要旨是,人的心理天然地存在着一种“完形压强”,即当人们在知觉一个不规则、不完满的形状时,会产生一种内在的紧张力,这种内在紧张力会促进人的大脑紧张的活动,以填补“缺陷”,使之成为完满的形状,从而达到内在平衡。
譬如,轮廓线上有中断或缺口的图形,往往会被自动地补足或“完结”,成为一个完整连续的整体。
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更集中地体现在审美活动里。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设计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设计美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美学要素的运用,提高设计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表达力。
二、课程内容1.美学概念与设计美学的关系-美学的定义与范畴-设计美学的意义和特点2.设计美学要素的理论基础-形式美学:线条、形状、颜色等的美学原则和表达方式-结构美学:平衡、比例、对称等的美学原则和表达方式-功能美学:功能与美学的融合,功能性设计的审美价值3.设计美学的应用-基于用户需求的设计美学-基于文化背景的设计美学-基于环境可持续性的设计美学4.设计美学与艺术表达-设计作品的艺术性与表现性-设计美学在不同设计领域的应用案例剖析五、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案例分析,介绍设计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原则。
2.实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设计项目实践,培养其应用设计美学的能力。
3.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设计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观察力。
六、考核方式1.课堂表现(20%):参与讨论、提出问题、积极上课等。
2.设计作品(40%):完成课程安排的设计项目,包括创意提案和设计实践。
3.成绩考核(40%):期末考试,以选择题和简答题形式测试学生对于设计美学理论的掌握和理解。
七、参考教材1.《设计美学基础》(沈元成、冯泉主编)2.《设计美学导论》(张火泉著)3.《设计与美学》(佐藤耕一著)4.《设计美学的哲学基础》(张娅欣著)八、课程进度安排1.美学概念与设计美学的关系(2周)-美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设计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设计美学要素的理论基础(4周)-形式美学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结构美学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功能美学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3.设计美学的应用(4周)-基于用户需求的设计美学-基于文化背景的设计美学-基于环境可持续性的设计美学4.设计美学与艺术表达(2周)-设计作品的艺术性与表现性-设计美学在不同设计领域的应用案例剖析九、课程评价与反馈1.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设计作品、期末考试等。
设计美学》

姚君喜
DES8, 2013 1
主讲:姚君喜博士 专业:艺术设计 课时:周2
November 18, 2013
2
课程介绍
艺术设计专业的同学必须要学会 两条腿走路,也就是说:在掌握设计的 技能的同时,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以 提高自己的抽象思维和抽象表现的能力, 《设计美学》课程就是为加强设计理论 的学习,加强美学、文化、艺术的基本 理论功底,以满足现代设计的高要求。
November 18, 2013 17
11 、 徐 复 观 : 《 中 国 艺 术 精 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 12、姚君喜:《审美与艺术 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3 13、[美]内森· 卡伯特· 黑尔: 《艺术与自然中的抽象》, 上海美术出版社1998
November 18, 2013 18
November 18, 2013 52
1、抽象化
从艺术发展看,再现和表现始终是艺术 创造和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再现注重的 是具象化,是对事物的具体、客观化的描 绘和展现。表现注重的是抽象化,是对事 物的主要特征的传达,也就是中国艺术所 说的“传神”。一般的观点是,西方传统 艺术注重再现,而中国传统艺术(尤其是 中国的山水画)主要是以表现和写意为主。
55
抽象化是指从自然、感觉体验中提取出 精华和特征,并进行的分析、推理、分离、 选择、简括化,以及对几何形的运用。 西方传统艺术以反映客观世界的写实方 式为主,二十世纪的抽象主义艺术则摆脱了 表现上的束缚,自然事物在他们的构图中所 起的作用微乎其微,一个自然景色在他们的 画上只是一个几何形、图案、线条、角和纷 乱的色彩系统。抽象派艺术家在从自然景色 中遴选创作素材时剔除了那些非至关重要的 细部,从不规则的自然和日常视觉体验中汲 取到了精华。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集中体 现在绘画技巧以及图案、形状、结构和色彩 等的排列上。 November 18, 2013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