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终端技术规范(2018年试行版)

合集下载

智能配变终端建设安装实施方案(征求意见完善稿 2018年3月)

智能配变终端建设安装实施方案(征求意见完善稿 2018年3月)

智能配变终端建设安装实施方案(征求意见完善稿)2018年3月目录目录 (1)一、项目背景 (3)二、编制依据 (5)三、建设目标 (8)(一)智能配变终端(TTU)建设总体规划目标 (8)(二)智能配变终端(TTU)建设中需完善的问题 (9)四、智能配变终端(TTU)技术规范要求 (12)(一)使用环境条件 (12)(二)电源要求 (12)(三)通信要求 (12)(四)功能要求 (13)(五)性能要求 (18)(六)结构要求 (18)五、智能配变终端(TTU)建设规范及指导意见 (20)(一)总体原则 (20)(二)低压设备配合改造指导意见 (21)(三)典型安装设计规范 (21)(四)现场安装施工规范 (21)(五)检测调试规范 (22)(六)主站展示方案 (23)六、项目预期效果 (24)七、实施进度计划 (25)(一)启动阶段 (25)(二)全面开展阶段 (25)(三)评价阶段 (25)八、职责分工及保障措施 (26)(一)职责分工 (26)(二)保障措施 (28)附录 (30)附录1:低压设备配合改造指导意见 (30)附录2:典型安装设计规范 (41)附录3:现场安装施工规范 (77)附录4:检测调试规范 (101)附录5:主站展示方案 (154)附录6:智能低压分路监测单元技术方案 (175)附录7:开合式电流互感器技术方案 (183)附录8:低压台区数据普查技术方案 (194)一、项目背景面对电力体制改革、配售电市场放开、国资国企改革、新一轮能源革命等新形势,以及国家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任务,现有配电网面临着决胜“一强三优”现代公司与配电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配网质量提升速度滞后与用户灵活稳定用能需求快速增强的矛盾、专业化组织体系与深挖公司经营发展水平的矛盾、条块化运营模式与高效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的矛盾、分散化信息管理与强力支撑本质安全和本质服务水平升跃的矛盾,配电网亟需提升管理效率、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

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

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1 总则1.1 引言提供设备的厂家、投标企业应具有GB/T1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宜具有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及年检记录,宜具有AAA级资信等级证书、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证书并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商业信誉。

提供的保护装置应在国家或电力行业检验检测机构通过型式试验、和IEC61850的一致性测试。

投标厂商应满足2.4.1中的规定、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招标方在专用技术规范提出的要求投标方也应满足。

中标单位应按买方要求开展相关检验测试。

(注:本批投标设备型式试验和IEC61850的一致性测试报告可在中标后供货前提供。

)1.1.1本技术规范提出了智能终端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供方提供的设备应符合《Q/GDW 441-2010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相关部分的要求。

1.1.2 本技术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方应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1.3 如果投标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技术规范的条文提出异议,则表示投标方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技术规范的要求;如有异议,应在报价书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1.4 本技术规范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按较高的标准执行。

1.1.5本技术规范经招、投标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效力。

1.2 供方职责- 1 -供方的工作范围将包括下列内容,但不仅仅限于此内容。

1.2.1 提供标书内所有设备及设计说明书及制造方面的说明。

1.2.2 提供国家或电力行业级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型式试验报告和IEC61850的一致性测试报告,以便确认供货设备能否满足所有的性能要求。

1.2.3 提供与投标设备版本相符的安装及使用说明书。

Q/GDW 428-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及概要

Q/GDW 428-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及概要

Q / GDW 212 — 2008ICS 29.240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 / GDW 428 — 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lligent terminal in Smart Substation2010-××-××发布2010-××-××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Q/GDWQ / GDW 428 — 2010I目次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引用标准 ······································································································································· 1 3 基本技术条件 ································································································································ 1 4 主要性能要求 ································································································································ 3 5 安装要求 ······································································································································· 4 6 技术服务 ······································································································································· 4 编制说明 (7)Q / GDW 428 — 2010II前言由于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IEC 标准等未统一智能变电站智能组件中的智能终端技术要求等内容,为使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选型、设备采购等工作有所遵循,特编制本标准。

继电保护通用技术规范(2018年试行版)

继电保护通用技术规范(2018年试行版)

继电保护通用技术规范(2018年试行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继电保护通用技术规范(2018年试行版)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power system protectionQ/CSG目录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缩略语 (3)5 总则 (4)6 装置技术要求 (4)7 屏柜要求 (23)8 直流电源配置技术原则 (27)9 二次回路及抗干扰技术要求 (29)10 试验方法 (32)11 检验规则 (36)12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38)13 其他 (39)14 与相关标准的衔接 (39)附录A (资料性附录)保护定值信息文件化规范 (43)附录B (资料性附录)保护档案文件化规范 (64)附录C (资料性附录)保护状态信息文件化规范 (71)附录D (资料性附录)保护告警信息文件化规范 (78)附录E (资料性附录)网络压力测试方案 (89)附录F (资料性附录)IED物理端口描述及站控层双网配置示例 (96)附录G (资料性附录)装置对外通讯映射目录汇总 (100)附录H (资料性附录)文件化信息点汇总 (104)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前言本技术规范遵循《南方电网电力装备技术导则》(Q/CSG 1203005-2015)规定的技术原则,根据GB/T 1.1-2009相关规则编制。

本规范旨在通过规范南方电网10kV~500kV线路及辅助保护、断路器保护、T区(短引线)保护、母线保护、变压器保护、高压并联电抗器保护、低压补偿装置保护、发电机保护、智能录波器(故障录波装置)、行波测距、智能终端等装置的通用技术条件、基本要求,提高继电保护设备的标准化水平,为继电保护的制造、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提供有利条件,提升继电保护运行、管理水平。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北斗智慧农业管理与服务平台及北斗农机智能终端使用规范(试行)》的通知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北斗智慧农业管理与服务平台及北斗农机智能终端使用规范(试行)》的通知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北斗智慧农业管理与服务平台及北斗农机智能终端使用规范(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3.09.05•【字号】鄂农发〔2023〕34号•【施行日期】2023.09.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社会工作正文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北斗智慧农业管理与服务平台及北斗农机智能终端使用规范(试行)》的通知鄂农发〔2023〕34号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农业农村局,各有关单位:现将《湖北省北斗智慧农业管理与服务平台及北斗农机智能终端使用规范(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2023年9月5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平台使用规范第三章设备使用规范第四章作业审核第五章售后服务湖北省北斗智慧农业管理与服务平台及北斗农机智能终端使用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目前,湖北省北斗智慧农业管理与服务平台(原湖北省北斗农机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省平台)与北斗农机智能终端,广泛服务于全省北斗农业机械化播种、插秧、植保、收割、深松、深翻、秸秆还田、粮食烘干、打药、播种等农业生产过程。

为了更好的发挥其功能,服务于广大农户,增强作业规程意识,规范作业行为,杜绝违规作业,特制定本使用规范。

第二条范围(一)权限使用平台具有使用权限的角色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管理员、厂商/代理商、安装维护人员、机手与合作社/农场人员。

(二)终端适用通过湖北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的评测选型和田间测试的北斗农机智能终端产品,方可接入省平台。

第三条原则(一)安全性农业机械化生产作业安全管理,应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推行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农机作业生产安全。

(二)完整性在进行作业数据采集、上传、审核、申报等环节处理时,各相关人员应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三)真实性在审核和变更数据信息的过程中,各相关人员应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不得覆盖、篡改。

(完整word版)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规范

(完整word版)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规范

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规范目次1范围 (3)2规范性引用文件 (3)3术语和定义 (4)3。

1配电自动化终端 (4)4环境条件 (4)5功能及技术要求 (4)5。

1终端额定参数 (4)5.2配电终端基本功能与指标 (5)5.3馈线终端(FTU)具体要求 (6)5.4站所终端(DTU)具体要求 (10)5.5配变终端(TTU)具体要求 (15)6终端试验 (18)6.1型式试验 (18)6.2抽样试验 (18)7。

3出厂试验 (18)附件一配电终端主要元器件明细表 (19)附件二故障指示器接入标准 (20)附件三站所终端(DTU)装置示意图 (22)前言配电自动化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工作原则,为有效开展浙江省电力公司配电自动化相关工作,公司生技部组织编写了《浙江省电力公司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规范》,将此作为浙江省电力公司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规范对配电自动化终端的各项功能和技术指标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并对其技术发展和在智能电网方面的应用也做出了适当定义和描述.本规范由公司生技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规范的主要起草人:本规范的主要审核人:本规范的批准人: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浙江省电力公司配电自动化终端的功能、型式要求,包括终端类型、气候环境条件、功能、外形结构、显示、通信接口、材料及工艺要求、标志标识等.本规范适用于浙江省电力公司配电自动化终端的规划、采购、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3术语和定义3.1配电自动化终端配电自动化终端(Remote terminal unit of distribution automation),是安装于中压配电网现场的各种远方监测、控制单元的总称,主要包括馈线终端、站所终端、配变终端等.其中:馈线终端(Feeder terminal unit—FTU):安装在配电网馈线回路的柱上等处并具有遥信、遥测、遥控等功能的配电终端。

智能终端技术规范(2018年试行版)

智能终端技术规范(2018年试行版)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智能终端技术规范(2018年试行版)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mart terminal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目次目次 (I)前言 (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一般技术要求及配置原则 (1)5功能要求 (2)6性能要求 (5)7布置和组柜 (6)8光缆选型及敷设要求 (7)9对二次回路的要求 (8)10与相关标准的衔接 (8)附录A(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接口和虚端子 (9)附录B(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面板指示灯 (27)附录C(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模型 (31)前言本技术规范遵循《南方电网电力装备技术导则》(Q/CSG 1203005-2015)规定的技术原则,根据GB/T 1.1-2009相关规则编制。

本规范旨在规范南方电网智能终端装置的配置原则、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布置和组柜要求、光缆选型及敷设要求、以及相关二次回路要求,提高智能终端装置的标准化水平,为智能终端的制造、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提供有利条件,提升智能终端的运行、管理水平。

本技术规范代替Q/CSG 1204005.67.6-2014《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第6部分:厂站应用第7篇: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第6分册:智能终端》,与Q/CSG 1204005.67.6-201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根据最新发布的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对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进行了补充更新,其后的内容进行了相应修改;——修改了配置原则(见4.2);——增加了建模原则(见4.3);——增加了型号规范及软件版本(见4.4);——增加了适用范围(见4.5);——重新编写了第5章功能要求内容;——重新编写了第6章性能要求内容;——增加了第7章布置和组柜设计规范内容;——增加了第8章光缆选型及敷设要求内容;——增加了第9章对二次回路的要求内容;——增加附录A(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接口和虚端子;——增加附录B(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面板指示灯;——增加附录C(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模型。

智能终端通用技术规范(范本)

智能终端通用技术规范(范本)

智能终端通用技术规范(范本)(编号: 2801013-0000-00 )本规范对应的专用技术规范(范本)目录序号名称编号1 智能终端专用技术规范(范本)2801013-0000-01智能终端采买标准技术规范(范本)使用说明1.本标准技术规范分为通用技术规范、专用技术规范。

2.项目单位依据需求选择所需设施的技术规范,通用技术规范条款及专用技术规范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可以改正。

3.项目单位应按实质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

如的确需要变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技术规范“项目单位技术差别表”并加盖该网、省公司物质部(招招标管理中心)公章,与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计划一同提交至招标文件审察会:①变动通用技术规范条款及专用技术规范固化的参数;②项目单位要求值高出标准技术参数值;③需要修正污秽、温度、海拔等条件。

经标书审察会赞同后,对专用技术规范的改正形成“项目单位技术差别表” ,放入专用技术规范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不然将视为无差别。

4.对扩建工程,项目单位应在专用部分提出与原工程相适应的一次、二次及土建的接口要求。

5.技术规范的页面、标题、标准参数值等均为一致格式,不得任意改正。

6.招标人逐项响应专用技术规范中“ 1 标准技术参数表” 、“2 项目需求部分”和“ 3 招标人响应部分”三部分相应内容。

填写招标人响应部分,应严格按招标文件专用技术规范的“招标人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招标文件招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

招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响应表时,若有偏差除填写“招标人技术偏差表”外,必需时应供应相应试验报告。

7.一次设施的型式、电气主接线和一次系统状况对二次设施的配置和功能要求影响较大,应在专用部分中详尽说明。

目次智能终端采买标准技术规范(范本)使用说明------------------------------------------ 2 1 总则 - --------------------------------------------------------------------------- 4前言 - ------------------------------------------------------------------------- 4 供方职责 ---------------------------------------------------------------------- 4 2 技术规范要求 -------------------------------------------------------------------- 4使用环境条件------------------------------------------------------------------ 4 装置额定参数------------------------------------------------------------------ 5 装置功率耗费------------------------------------------------------------------ 5 智能终端总的技术要求 ---------------------------------------------------------- 5 智能终端详细要求 -------------------------------------------------------------- 6 智能控制柜构造的技术要求------------------------------------------------------ 7 3 试验 - --------------------------------------------------------------------------- 7试验要求 ---------------------------------------------------------------------- 7 性能试验 ---------------------------------------------------------------------- 7 系统联调试验 ------------------------------------------------------------------- 8 现场试验 ---------------------------------------------------------------------- 8 4 技术服务、设计联系、工厂查验和监造---------------------------------------------- 8卖方供应的样本和资料 ---------------------------------------------------------- 8 技术资料,图纸和说明书格式---------------------------------------------------- 8 供确认的图纸------------------------------------------------------------------ 8 买卖两方设计的图纸 ------------------------------------------------------------ 8 其余资料和说明书 -------------------------------------------------------------- 9 卖方供应的数据 ---------------------------------------------------------------- 9 图纸和资料分送单位、套数和地址------------------------------------------------ 9 设计联系会议------------------------------------------------------------------ 9 工厂查收和现场查收 ------------------------------------------------------------ 9 质量保证 --------------------------------------------------------------------- 9 项目管理 -------------------------------------------------------------------- 10 现场服务 -------------------------------------------------------------------- 10 售后服务 -------------------------------------------------------------------- 10 备品备件 , 专用工具,试验仪器 ------------------------------------------------- 111总则前言供应设施的厂家、招标公司应拥有GB/T19001 质量保证系统认证证书,宜拥有GB/T24001 环境管理系统认证证书和 GB/T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系统认证证书及年检记录,宜拥有AAA级资信等级证书、重合同守信用公司证书并具备优秀的财务状况和商业信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智能终端技术规范(2018年试行版)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mart terminal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目次目次 (I)前言 (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一般技术要求及配置原则 (1)5功能要求 (2)6性能要求 (5)7布置和组柜 (6)8光缆选型及敷设要求 (7)9对二次回路的要求 (8)10与相关标准的衔接 (8)附录A(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接口和虚端子 (9)附录B(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面板指示灯 (27)附录C(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模型 (31)前言本技术规范遵循《南方电网电力装备技术导则》(Q/CSG 1203005-2015)规定的技术原则,根据GB/T 1.1-2009相关规则编制。

本规范旨在规范南方电网智能终端装置的配置原则、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布置和组柜要求、光缆选型及敷设要求、以及相关二次回路要求,提高智能终端装置的标准化水平,为智能终端的制造、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提供有利条件,提升智能终端的运行、管理水平。

本技术规范代替Q/CSG 1204005.67.6-2014《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第6部分:厂站应用第7篇: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第6分册:智能终端》,与Q/CSG 1204005.67.6-201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根据最新发布的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对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进行了补充更新,其后的内容进行了相应修改;——修改了配置原则(见4.2);——增加了建模原则(见4.3);——增加了型号规范及软件版本(见4.4);——增加了适用范围(见4.5);——重新编写了第5章功能要求内容;——重新编写了第6章性能要求内容;——增加了第7章布置和组柜设计规范内容;——增加了第8章光缆选型及敷设要求内容;——增加了第9章对二次回路的要求内容;——增加附录A(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接口和虚端子;——增加附录B(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面板指示灯;——增加附录C(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模型。

本规范的附录A、B、C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系统运行部(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出、归口管理和负责解释。

本规范在起草的过程中得到了:广东电网公司、广西电网公司、云南电网公司、贵州电网公司、海南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和深圳供电局,以及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支持。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刘千宽、陈桥平、张弛、彭业、徐鹏、丁晓兵、刘玮、王增超、刘琨、陈志刚、赵谦、余德冠、付强、安永帅、赵锋荣、王峰。

其中第1-3章由刘千宽编写,第4章由陈桥平、张弛编写,第5章由彭业、徐鹏编写,第6章由陈志刚、丁晓兵、刘玮编写,第7章由王增超编写,第8章由刘琨编写,第9章由刘千宽编写,附录A-C由赵志刚、赵谦等编写,编写说明由刘千宽编写。

刘千宽、赵志刚负责统稿校核。

本标准自2018年6月起试行。

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至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系统运行部。

智能终端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装置的技术要求、配置原则、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布置和组柜要求、光缆选型及敷设要求、二次回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500kV及以下电压等级新建工程,扩建及技改工程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711.1 基础机电继电器第1部分:总则与安全要求(IEC 61810-1:2003,IDT)GB/T32890继电保护IEC61850工程应用模型GB/T32901-2016《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通用技术条件》GB 51171-2016 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DL/T 86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智能变电站IEC 61850工程通用应用模型Q/CSG 1204005.12—2014 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第1-2部分:体系及定义术语和定义3术语和定义GB/T32890、GB/T32901、DL/T 860和Q/CSG 1203045-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通用面向对象的变电站事件(GOOSE)GOOSE提供了变电站事件(如命令、告警等)快速传输的机制,可用于跳闸和故障录波启动等。

3.2智能终端(Smart Terminal)一种智能组件。

与一次设备采用电缆连接,与保护、测控等二次设备采用光纤连接,实现对一次设备(如断路器、刀闸、主变压器等)的测量、控制等功能。

4一般技术要求及配置原则本规范与《南方电网继电保护通用技术规范》一起,共同构成智能终端的全部技术要求。

4.1一般技术要求装置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a)应具备高可靠性,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应不小于30000小时,使用寿命宜大于10年;b)硬件应是模块化的、标准化的插件式结构,各个板卡应易于维护和更换;除出口继电器外任何一个元器件损毁,应不造成误出口;c)装置运行允许的环境温度为–40℃~+70℃,相对湿度为5%~100%(产品内部既不应凝露,也不应结冰);d)装置的贮存、运输允许的环境温度为-40℃~+85℃,相对湿度不大于95%,在不施加任何激励量的条件下,不出现不可逆变化。

4.2配置原则装置配置原则应符合以下要求:a)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断路器智能终端应按双套配置;b)各电压等级的主变各侧智能终端应按双套配置;各电压等级主变本体智能终端宜按双套配置;c)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母联、分段、桥断路器的智能终端宜按双套配置;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线路智能终端可按单套配置;500kV智能变电站的35kV无功补偿设备(电容器、电抗器)的智能终端宜按双套配置;d)各电压等级母线PT智能终端宜按每段母线单套配置,若配电装置采用户内开关柜布置时母线宜不配置智能终端。

4.3建模原则装置建模应符合DL/T 860和《智能变电站IEC 61850工程通用应用模型》的要求。

4.4型号规范及软件版本装置型号及软件版本应符合以下要求:a)装置型号由图1中①、②、③、④部分的信息组成,装置面板应能显示装置型号;b)版本信息由图1中⑥、⑦、⑧部分的信息组成;c)装置软件版本由装置型号、版本信息组成,装置软件版本描述方法如图1及表1所示。

装置型号XXX-XXXXXX-**-N-XXXXXX V1.00 XXXXXX XXXX程序校验码基础软件生成日期基础软件版本选配功能功能代码-N表示常规装置,常规采样、常规跳闸-DG-N表示南网智能化装置,常规采样、GOOSE跳闸基础型号代码厂家系列代码,限2~5位字符厂家硬件平台代码,限2~5位字符图1 装置软件版本描述方法表1 智能终端“型号”代码分类表表1规定的装置型号适用范围如下:a)三相智能终端适用于三相机构控制断路器,也可用于控制母线刀闸;三相智能终端用于控制母线刀闸时可以称为母线智能终端;b)分相智能终端适用于分相机构控制断路器;c)本体智能终端Ⅰ型适用于三相主变和分相主变的单相,含非电量保护;d)本体智能终端Ⅱ型适用于分相主变的三相合一装置,含非电量保护;e)本体智能终端Ⅲ型适用于分相主变的三相合一装置,不含非电量保护。

5功能要求5.1状态量采集装置的状态量采集应符合以下要求:a)具有开关量采集功能,输入量点数可根据工程需要灵活配置,其中分相智能终端备用开入数量不少于40个,三相智能终端备用开入数量不少于20个,本体智能终端备用开入数量不少于10个;开关量输入采用110V或220V直流方式采集;b)具备事件顺序记录(SOE)功能;c)应具备电气隔离功能;d)应具有开关量输入防抖功能,断路器位置、刀闸位置防抖时间宜统一设定为5ms,开入时标应是防抖前的时标。

5.2直流量采集应具备温度、湿度等直流量信号测量功能,直流量信号测量接口应支持0~5V、4~20mA两种方式。

5.3控制装置的控制功能应符合以下要求:a)应具备断路器控制功能,可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分相控制或三相控制等不同模式;b)应具备开关量输出功能,用于控制隔离刀闸等设备,输出量点数可根据工程需要灵活配置,继电器输出接点容量应满足现场实际需要;c)断路器智能终端双套配置而断路器操作机构配置单跳圈的情况下,需要将两套装置的跳闸接点并接;d)常规站改造过程中,断路器智能终端与线路保护应同时改造,断路器智能终端应具备电缆TJR跳闸功能,并支持GOOSE方式转发TJR信号;e)断路器防跳、断路器三相不一致保护功能以及各种压力闭锁功能宜在断路器本体操作机构中实现;智能终端应保留防跳功能,并可以方便取消防跳功能。

5.4GOOSE信息装置的GOOSE信息应符合以下要求:a)应支持接收来自二次设备的GOOSE下行控制命令,实现对一次设备的实时控制功能;b)支持以GOOSE方式上传一次设备状态、装置自检、告警等信息,以上信息宜分为如下四类通过不同的GOOSE控制块分别上送,其中断路器、刀闸位置信号均采用双点传送,普通遥信和告警信号均采用单点传送:1)保护类信息至少包括装置的跳闸信息、合闸信息、闭锁信息、告警信息、开关及刀闸状态信息等;2)测控类信息至少包括断路器和隔离刀闸以外的其他开入状态、档位信息、智能终端自诊断信息等,档位信息应采用整型档位值上送,不应采用档位遥信和BCD码上送,断路器、隔离刀闸等位置GOOSE信号应带UTC时标信息,每个时标应紧跟相应的信号排放;3)温湿度信息;4)跳合闸、遥分、遥合命令回采信息。

5.5检修装置应支持检修硬压板输入,当检修投入时,装置面板应具备明显指示表明装置处于检修,并在报文中置检修位。

当智能终端的检修状态与发送方的检修状态不一致时,智能终端应不动作;一致时,智能终端应能正确动作。

5.6反馈信号装置应以虚遥信点方式发送收到及输出跳合闸命令的反馈。

5.7非电量跳闸装置的非电量跳闸功能应符合以下要求:a)主变本体智能终端的非电量保护跳闸通过控制电缆以直跳方式和断路器智能终端接口;b)主变本体智能终端的直跳继电器应满足大功率启动并具备抗交流串扰能力;c)断路器智能终端非电量跳闸采用重动继电器的情况下,应满足大功率启动并具备抗交流串扰能力。

5.8断路器智能终端断路器智能终端应至少具备如下功能:a)断路器分合闸控制;b)隔离开关、接地刀闸的分合控制;c)就地手合、手分断路器功能;d)提供断路器、刀闸控制回路闭锁输出接点;e)操作电源掉电监视功能;f)合后监视功能;g)手合、手跳监视功能;h)电缆TJR、电缆非电量直跳TJF跳闸及信号记录功能;i)事故总信号功能;j)控制回路断线监视功能;k)当双重化配置时,应具备手合接点输出功能,用于双套智能终端之间的配合;l)重合闸压力低采集功能;m)断路器智能终端宜具备闭锁重合闸输出组合逻辑:(1)当发生遥合/手合、遥跳/手跳、三跳启失灵不启重合、三跳不启失灵不启重合、闭重开入、本智能终端上电的事件时,应输出闭锁重合闸信号给本套保护;(2)双重化配置智能终端时,应具有输出至另一套智能终端的闭重接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