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任力模型在员工招聘中的应用研究

胜任力模型在员工招聘中的应用研究
胜任力模型在员工招聘中的应用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710546293.html,

胜任力模型在员工招聘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继志

来源:《报刊荟萃(上)》2017年第12期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员工素质的高低对企业经营的成败起到越来越至关重要的

作用。高素质的员工能够产出高的工作绩效,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准确识别和培养员工的胜任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胜任力模型在应用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及未来可能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胜任力;招聘;胜任力模型

1引言

随着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在现代企业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更加被企业所重视,传统的招聘模式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因此胜任力理论的被开始推广利用。在员工的招聘环节中,设计合适的企业员工招聘胜任力模型,可以显著提升招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通过构建招聘的胜任力模型可以将员工的内在素质(价值观、动机、个人角色认知等因素)与所从事的岗位进行有机地匹配。本文以移动通信行业的岗位胜任力为研究切入点,以员工招聘的胜任力模型构建为研究对象,对胜任力模型在员工招聘的应用实践进行系统研究,进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麦克利兰的胜任力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 David McClelland(1973)在《测量胜任力而不是智力》的文章中首次提出“胜任力”(Competency)的概念,麦克利兰在文中界定胜任力的概念是指“能区分在特定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这些特征包括个体的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和价值、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麦克利兰认为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也是决定并区别绩效差异的个人特征总和。一方面,胜任力是隐藏在表象背后的深层次特征。既然是深层次特征,那么肯定是难以衡量的,如动机、价值观等,而知识、技能这些非常容易观察和衡量的特征,如金融专业知识、计算机操作技能,并不属于胜任力的范畴。另一方面,胜任力是真正区别生活成就或工作业绩方面优劣的个人特征。岗位胜任力不是从事某岗位的任职资格和必要条件,它是在该岗位表现优秀的充分条件。所以,岗位任职资格可以筛选掉差的。但留下的不一定都优秀;而岗位任职资格可以筛选掉差的,但留下的不一定都优秀;而岗位胜任力则是在岗位任职资格的基础上,留下优秀的员工。此外,胜任力是刚性不变的,岗位胜任力表现在每位绩优人员身上都是一样的,固然,有些时候看起来绩优人员比一般人员学历高、知识丰富,但这只一个表象,因为其他并不具备同样知识背景的人绩效也可能会很优秀。

3胜任力在招聘中的应用现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