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抗性生理综述

植物的抗性生理综述
植物的抗性生理综述

第十二章植物的抗性生理

第一节抗性生理通论

一逆境对植物的伤害

逆境会伤害植物,严重时会导致死亡。逆境可使细胞脱水,膜系统破坏,一切位于膜上的酶活性紊乱,各种代谢活动无序进行,透性加大。逆境会使光合速率下降,同化物形成减少,因为组织缺水引起气孔关闭,叶绿体受伤,有关光合过程的酶失活或变性。呼吸速率也发生变化,其变化进程因逆境种类而异。冰冻、高温、盐渍和淹水胁迫时,呼吸逐渐下降;零上低温和干旱胁迫时,呼吸先升后降;感染病菌时,呼吸显著增高。此外,逆境诱导糖类和蛋白质转变成可溶性化合物增加,这与合成酶活性下降,水解酶活性增强有关。

二植物对逆境的适应

(一)胁迫蛋白

在逆境条件下,植物关闭一些正常表达的基因,启动一些与逆境相适应的基因。例如,高温诱导合成一些新的蛋白质,叫做热激蛋白(heat-shock protein)。经过热锻炼而形成热激蛋白的植物,抗热性提高。

(二)渗透调节

大量实验表明,干旱、高温、低温,盐渍等不良环境下,细胞会被动地丢失一些水分,除此以外,逆境会诱导参与渗透调节的基因的表达,形成一些渗透调节物质,提高细胞内溶质浓度,降低水势,使能从外界继续吸水,植物就能正常生长。组织水势的变化主要是渗透势的变化。

脯氨酸(proline)是最有效的渗透调节物质之一,在多种逆境下,植物体内都积累脯氨酸,

(三)脱落酸

植物对逆境的适应是受遗传性和植物激素两种因素控制的,它们可以通过基因控制或代谢作用改变膜系统,提高抗逆能力。在逆境条件下,脱落酸含量会增加。一般认为,脱落酸是一种胁迫激素(stress hormone),又称应激激素,它调节植物对胁迫环境的适应。

(四)、活性氧

第二节植物的抗冷性

低温对植物的危害,按低温程度和受害情况,可分为冷害(零上低温)和冻害(零下低温)两种。在零上低温时,虽无结冰现象,但能引起喜温植物的生理障碍,使植物受伤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冷害(chilling injury)。原产于热带或亚热带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遇到零上低温,则发生冷害

一冷害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

1、水分平衡失调

2、呼吸速率大起大落

3、光合速率减弱。

4、酶活性变化

二冷害的机制

1.膜得相变

2.膜蛋白活性降低

三影响冷害的内外因素

1、内部条件对冷害的敏感性不同,棉花、豇豆、花生、玉米和水稻等对冷害温度是很敏感的,这些作物各生长期如处于2~4℃,12 h 即产生伤害。同一作物不同品种或类型的抗寒性亦不同。例如,适应冷凉环境生长的粳稻的抗寒性,比适应于高温环境生长的籼稻强得多。在同一植株不同生长期中,生殖生长期比营养生长期敏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前后最敏感)。

2、外界环境对提高喜温植物的抗寒性是有一定效果的。在25℃中生长的番茄幼苗在12.5℃低温锻炼几小时到两天,对1℃的低温就有一定的抵抗能力。黄瓜、香蕉的果实和甘薯块根经过低温锻炼,同样对冷害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但是,这种保护作用只是对轻度至中等的低温有效,如温度过低或时间过长还是会死亡的。

植物生长速率与抗寒性强弱呈负相关。植株稳生稳长,组织结实,含水量低,呼吸速率适中,这种生长状态的植株对不良环境有一定的适应准备,较能抗寒。相反,暴生暴长,组织疏松,身娇肉嫩,含水量高,呼吸旺盛,这样的植株对低温全无适应准备,经受不住低温侵袭。所以,在低温来临之前的季节,应合理施用磷钾肥,少施或不施化学氮肥,不宜灌水,以控制稻秧生长速率,提高抗寒能力。还可以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延缓生长,提高脱落酸水平,提高抗性。

第三节植物的抗冻性

当温度下降到0℃以下,植物体内发生冰冻,因而受伤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冻害(freezing injury)。我国北方晚秋及早春时,寒潮入侵,气温骤然下降,造成果木和冬季作物严重的冻害。

一植物对冻害的生理适应

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冬季的低温,在生长习性方面有各种特殊适应方式。

植物在冬季来临之前,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体内发生了一系列的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抗寒力逐渐加强。这种提高抗寒能力的过程,称为抗寒锻炼。尽管植物抗寒性强弱是植物长期对不良环境适应的结果,是植物的本性。但应指出,即使是抗寒性很强的植物,在未进行过抗寒锻炼之前,对寒冷的抵抗能力还是很弱的。

植物在生理生化方面对低温的适应变化有以下几点:

1、植株含水量下降随着温度下降,植株吸水较少,含水量逐渐下降。随着抗寒锻炼过程的推进,细胞内亲水性胶体加强,使束缚水含量相对提高,而自由水含量则相对减少。由于束缚水不易结冰和蒸腾,所以,总含水量减少和束缚水

量相对增多,有利于植物抗寒性的加强。

2、呼吸减弱植株的呼吸随着温度的下降逐渐减弱,其中抗寒弱的植株或品种减弱得很快,而抗寒性强的则减弱得较慢,比较平稳。细胞呼吸微弱,消耗糖分少,有利于糖分积累;细胞呼吸微弱,代谢活动低,有利于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

3、脱落酸含量增多多年生树木的叶子,随着秋季日照变短、气温降低,逐渐形成较多的脱落酸,并运到生长点(芽),抑制茎的伸长,并开始形成休眠芽,叶子脱落,植株进入休眠阶段,提高抗寒力。

4、生长停止,进入休眠冬季来临之前,树木呼吸减弱,脱落酸含量增多,顶端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活动减少,生长速度变慢,节间缩短。

5、保护物质的增多在温度下降的时候,淀粉水解成糖比较旺盛,所以越冬植物体内淀粉含量减少,可溶性糖(主要是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增多。可溶性糖的增多对抗寒有良好效果:提高细胞液浓度,使冰点降低,又可缓冲细胞质过度脱水,保护细胞质胶体不致遇冷凝固。因此,糖是植物抗寒性的主要保护物质。脂肪也是保护物质之一,在越冬期间的北方树木枝条特别是越冬芽的胞间连丝消失,脂类化合物集中在细胞质表层,水分不易透过,代谢降低,细胞内不容易结冰,亦能防止过度脱水。

二内外因素对植物抗冻性的影响

1、内部因素各种植物原产地不同,生长期的长短不同,对温度条件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抗寒能力也不同。同一作物不同品种之间的抗寒性差别也是很明显的。同一植物不同生长时期的抗寒性也不同。冬性作物在通过春化以前的幼年阶段抗寒性最强,春化以后抗寒性急剧下降,完成光周期诱导后就更为减低。一般说来,冬性较强的品种抗寒性强,冬性较弱的品种抗寒性弱。木本植物在由生长转入休眠状态时,抗寒性逐渐增加;完全休眠时,抗寒性最强;由休眠状态变到生长状态时,抗寒性就显著减弱。

2、外界条件抗寒性强弱与植物所处休眠状态及抗寒锻炼的情况有关,所以,影响休眠和抗寒锻炼的环境条件,对植物的抗寒性将产生影响。温度逐渐降低是植物进入休眠的主要条件之一。因此,秋季温度渐降,植株渐渐进入休眠状态,抗寒性逐渐提高。到了春季温度升高时,植株从休眠状态转入生长状态,抗寒性就逐渐降低。

光照长短可影响植物进入休眠,同样影响抗寒能力的形成。我国北方秋季白昼渐短,长期如此就导致植物产生一种反应:秋季日照渐短是严冬即将到来的信号。所以短日照促使植物进入休眠状态,提高抗寒力;长日照则阻止植物休眠,抗寒性甚差。

光照强度与抗寒力有关。在秋季晴朗天气下,光合强,积累较多糖分,对抗寒有好处。如果该时阴天多,光照不足,光合速率低,积累糖分少,抗寒力就较低。

土壤含水量过多,细胞吸水太多,植物锻炼不够,抗寒力差。在秋季,土壤水分不要过多,要降低细胞的含水量,使植物生长缓慢,提高抗寒性。土壤营养元素充足,植株生长健壮,有利安全越冬。但不宜偏施氮肥,以免植株徒长而延迟休眠,抗寒力降低。

第四节植物的抗热性

一高温对植物的危害

植物受高温危害后,会出现各种热害病征:树干(特别是向阳部分)干燥、裂开;叶片出现死斑,叶色变褐、变黄;鲜果(如葡萄、番茄)烧伤,后来受伤处与健康处之间形成木栓,有时甚至整个果实死亡;出现雄性不育,花序或子房脱落等异常现象。高温对植物危害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可分为间接伤害和直接伤害两个方面:

(一)间接伤害

间接伤害是指高温导致代谢的异常,渐渐使植物受害,其过程是缓慢的。高温持续时间越长或温度越高,伤害程度也越严重。

1、饥饿如果植株处于温度补偿点以上的温度,呼吸大于光合,就会消耗贮存的养料,时间过久,植株呈现饥饿甚至于死亡。

2、氨毒害高温抑制氮化物的合成,氨积累过多,毒害细胞。当把有机酸(如柠檬酸、苹果酸)引入植物体内,其氨含量减少,酰胺剧增,热害症状便大大减轻。肉质植物抗热性强,其原因就是它具有旺盛的有机酸代谢。有机酸含量高,能减轻氨危害。

3、蛋白质破坏高温破坏蛋白质是生化损害的一种特殊形式。蛋白质损耗表现在合成速度缓慢和降解加剧两个方面。

(二)直接伤害

直接伤害是高温直接影响细胞质的结构,在短期(几秒到半小时)高温后,当时或事后就迅速呈现热害症状。高温对植物直接伤害的原因有下列各种解释。

1.生物膜破坏在正常条件下,生物膜的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靠静电或疏水键相互联系着。高温时,生物膜功能键断裂,导致膜蛋白变性,膜脂分子液化,膜结构破坏,正常生理功能就不能进行,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2.蛋白质变性高温逆境直接引起植物体内蛋白质变性和凝聚。高温对蛋白质最初的影响是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构型遭受破坏,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代谢紊乱。如果短时间内恢复到正常温度,变性蛋白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代谢正常。如果高温继续影响,变性蛋白质就转变为不可逆的凝聚状态。

二热激蛋白

热激蛋白,是植物受高温刺激后大量表达的一类蛋白,它最早是在果蝇中发现的,现已证明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

三内部因素对耐热性的影响

(一)内部因素

不同生长习性的高等植物的耐热性是不同的。

(二)外部条件

1、温度高温锻炼有可能提高植物的抗热性。因为在适当高温时,蛋白质分子一些亲水键断裂,但会重新形成一些较强的硫氢键,使整个分子重新恢复其空间结构,其热稳定性更大,耐热性增强。

2、湿度一般来说,细胞含水量低,耐热性强。干燥种子的抗热性强,随着含水量增加,抗热性下降。

第五节植物的抗旱性

植物常遭受的有害影响之一是缺水,当植物耗水大于吸水时,就使组织内水分亏缺。过度水分亏缺的现象,称为干旱(drought)。干旱可分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

一干旱对植物的伤害

植物在水分亏缺严重时,细胞失去紧张,叶片和茎的幼嫩部分下垂,这种现象称为萎蔫(wilting)。萎蔫可分为暂时萎蔫和永久萎蔫两种。例如,在炎夏的白天,蒸腾强烈,水分暂时供应不及,叶片和嫩茎萎蔫;到晚间,蒸腾下降,而吸水继续,消除水分亏缺,即使不浇水也能恢复原状。这种靠降低蒸腾即能消除水分亏缺以恢复原状的萎蔫,称为暂时萎蔫(temporary wilting)。如果由于土壤已无可资植物利用的水,虽然降低蒸腾仍不能消除水分亏缺以恢复原状的萎蔫,称为永久萎蔫(permanent wilting)。永久萎蔫时间持续过久,植物就会死亡。

二对植物的伤害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各部位间水分重新分配

2、膜和细胞核受损伤

3、叶片和根生长受抑制

4、光合作用减弱

5.活性氧的过度产生

三提高作物抗旱性的途径。

1、抗旱锻炼在种子萌动期予以干旱锻炼,可以提高抗旱能力。我国农民在栽种玉米、棉花、谷子等作物中,在苗期适当控制水分,起到促下(根系)控上(地上部),适应干旱,这叫做蹲苗。

2、合理施肥合理施用磷、钾肥,适当控制氮肥,可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磷促进有机磷化合物的合成,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合度,增加抗旱性。钾能改善作物的糖代谢,增加细胞的渗透浓度,保持气孔保卫细胞的紧张度,促进气孔开放,有利于光合作用。钙能稳定生物膜的结构,提高原生质的黏度和弹性,可以提高搞旱能力。

3、施用抗蒸腾剂抗蒸腾剂(antitranspirant)是一些能降低蒸腾作用的化学药剂。

第六节植物的抗涝性

一涝害对植物的伤害

1、代谢紊乱涝害时由于缺氧而抑制有氧呼吸,大量消耗可溶性糖,积累酒精;光合作用大大下降,甚至完全停止;分解大于合成,使生长受阻,产量下降。涝害较轻时,由于合成不能补偿分解,植株逐渐被饿死;严重时,蛋白质分解,细胞质结构遭受破坏而致死。

2、营养失调涝害时土壤的好气性细菌的正常生长活动受到抑制,影响矿质营养供应;相反,土壤厌气性细菌活跃,增加土壤溶液的酸度,降低其氧化还原势。使土壤内形成大量有害的还原性物质(如H2S,Fe2+,Mn2+等),使必需元素Mn,Zn,Fe 等易被还原流失,造成植株营养缺乏。

3、乙烯增加低氧促进番茄根部ACC 产生,运送到茎,转化成乙烯,导致叶柄偏上生长,叶片下垂。

二植物对涝害的适应

植物是否适应淹水胁迫,很大程度决定于植物体内有无通气组织。例如水稻的根和茎有发达的通气组织,能把地上部吸收的氧,输送到根部,所以抗涝性就强。而小麦的茎和根缺乏这样的通气组织,所以对淹水胁迫的适应能力弱。淹水缺氧能诱导根部通气组织形成,主要是因为缺氧刺激乙烯的生物合成,乙烯的增加刺激纤维素酶活性加强,于是把皮层细胞的胞壁溶解,最后形成通气组织。淹水缺氧与其他逆境一样,抑制原来的蛋白质的合成,产生新的蛋白质或多肽。

第七节植物的抗盐性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蒸发强烈,地下水上升,把水中所含盐分残留在土壤表层;加上降水量小,不能把土壤表层的盐分淋溶排走,致使土壤表层盐分越来越多。一些海滨地带地下水位较高或海水倒灌,土壤表层也会累积较多盐分。土壤盐分过多对植物造成的危害,称为盐害(salt injury),也称盐胁迫(salt stress)。

自然界中造成盐胁迫的盐份主要是NaCl, Na2SO4, Na2CO3, NaHCO3。土壤中NaCl

和Na2SO4 占优势时称为盐土,Na2CO3 和NaHCO3 较多的土壤称为碱土。通常情况下这些盐同时存在,所以通常称盐碱土。通常土壤含盐量在0.2%~0.5%,即不利于植物生长,而盐碱土的含盐量高达0.6%~10%,严重伤害植物,而且破坏土壤结构,危害农业生产,所改良盐碱土是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

土壤盐分过多,特别是易溶解的盐类(如NaCl 和Na2SO4 等)过多时,对大多数植物是有害的。

1、吸水困难土壤盐分过多,降低土壤溶液的渗透势,植物吸水困难。

2、生物膜破坏高浓度的NaCl可置换细胞膜结合的Ca2+,膜结合的Na+/Ca2+ 增加,膜结构破坏,功能也改变,细胞内的K+、磷和有机溶质外渗。

3、生理紊乱盐分过多会降低菜豆、豌豆、大豆和葡萄的蛋白质合成速率,相对加速贮藏蛋白质的水解,所以,体内的氨积累过多。

二、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

根据植物抗盐能力的大小,可分为盐生植物(halophyte)和甜土植物(glycophyte)两大类。前者可生长的盐度范围为1.5%~2.0%,如碱蓬、海蓬子等;后者的耐盐范围为0.2%~0.8%,其中甜菜、高粱等抗盐能力较强,棉花、向日葵、水稻、小麦等较弱,荞麦、亚麻、大麻、豆类等最弱。在同一植物不同生育期,对盐分的敏感性也不同。幼苗时很敏感,长大后能逐渐忍受,开花期忍受力又下降。不同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方式不同。例如,柽柳属(Tamarix)吸收

盐分后,就把盐分从茎叶表面的盐腺排出体外,本身不积存盐分。长冰

(Agropyronelongatumi)虽生长在盐分较多的土壤中,但它的根细胞对Na+和Cl-的透性较小,不吸收,所以细胞累积Na+和Cl-较少。盐生植物和甜土植物一样,它的细胞质也不能忍受过高的盐分浓度,所以当Na+进入盐生植物的细胞后,植物就以下列两种办法减少细胞质的盐浓度:

1、Na+的排出

2、Na+ 在液泡内的区室化

第八节植物的抗病性

病害引起作物伤亡,影响产量甚大。植物对病原微生物侵染的抵抗力,称为植物的抗病性。作物是否患病,决定于作物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斗争情况,作物取胜则不发病,作物失败则发病。了解植物的抗病生理,对于防治病害是有参考价值的。

一病原微生物对作物的伤害

1、水分平衡失调作物染病后,首先表现水分平衡失调,许多作物的病害常常以萎蔫或猝倒为特征。水分平衡失调的原因有三种:1)有些病原微生物破坏根部,使植物吸水能力下降。2)维管束被堵塞,水分向上运输中断。有些是细菌或真菌本身堵塞茎部,有些是微生物或作物产生胶质或粘液沉积在导管,有些是导管形成胼胝体而使导管不通。3)蒸腾加强,因为病原微生物破坏作物的细胞质结构,透性加大,散失水分就快。上述3 个原因中的任何1 个,都可以引起植物萎蔫。

2、呼吸作用加强染病作物的呼吸作用大大加强,染病组织的呼吸一般比健康组织的增加10 倍。呼吸加强的原因,一方面是病原微生物本身具有强烈的呼吸作用;另一方面是寄主呼吸速率加快。因为健康组织的酶与底物在细胞里是被分区隔开的,病害侵染后间隔被打破,酶与底物直接接触,呼吸作用就加强;与此同时,染病部位附近的糖类都集中到染病部位,呼吸底物增多,呼吸就加强。由于病害引起的强烈呼吸,其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释放出来,所以,染病组织的温度大大升高,反过来又促进呼吸。

3、光合作用下降一般来说,染病组织的叶绿体被破坏,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速率减慢。随着感染的加重,光合更弱,甚至完全失去同化二氧化碳的能力。

4、生长的改变某些病害症状(如形成肿瘤、偏上生长、生长速率猛增等)与植物激素含量增多有关。组织在染病过程中,同时大量形成各种植物激素,其中以吲哚乙酸是最突出,有些病害的病征是赤霉素代谢异常所致。

二作物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

作物对病原微生物是有抵抗力的,这种抗病的生理基础主要表现在下列3点:

1.加强氧化酶活性

当病原微生物侵入作物体时,该部分组织的氧化酶活性加强,以抵抗病原微生物。凡是叶片呼吸旺盛、氧化酶活性高的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较大;凡是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高的甘蓝品种,对真菌病害的抵抗力也较强。这就是说,作物呼吸作用与抗病能力呈正相关。呼吸加强为什么能减轻病害呢?原因是:

(1)、分解毒素病原菌侵入作物体后,会产生毒素(如黄萎病产生多酚类物质,枯萎病产生镰刀菌酸),把细胞毒死。旺盛的呼吸作用就能把这些毒素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或转化为无毒物质。

(2)、促进伤口愈合有的病菌侵入作物体后,植株表面可能出现伤口。呼吸有促进伤口附近形成木栓层的作用,伤口愈合快,把健康组织和受害部分隔开,不让伤口发展。

(3)、抑制病原菌水解酶活性病原菌靠本身水解酶的作用,把寄主的有机物分解,供它本身生活之需。寄主呼吸旺盛,就抑制病原菌的水解酶活性,因而防止寄主体内有机物分解,病原菌得不到充分养料,病情扩展就受限制。

2.促进组织坏死

有些病原真菌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里,在死细胞里不能生存。抗病品种细胞与这类病原菌接触后,会形成广谱的防御以抵抗病原体侵入。一个普通的防御是过敏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夺去受侵染附近细胞的养料,使病原体得不到合适的环境而死亡。病害就被局限于某个范围而不能发展。因此,组织坏死是一个保护性反应。

3.产生抑制物质

作物体内产生一些对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因而使作物有一定的抗病性。植物对某些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与植物遗传性密切有关,抗病育种的根据就在此。例如,银杏对各种病害都具有高度免疫力。即使在同一植物不同品种中,对某一病害的抵抗力也不一样。棉花中的海岛棉对枯萎病完全没有抵抗力,而中棉对枯萎病却有较高的抗病力。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重点

自由水:据离胶体颗粒或渗透调节物质远,不被吸附或受到别的吸附力很小而自由移动的水分。 束缚水:在细胞中被蛋白质等亲水大分子组成的胶体颗粒或渗透物质所吸附的不易自由移动的水分。 水分临界期:植物在生活周期中对水分缺乏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 三羧酸循环: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进入线粒体,经过三羧酸循环等一系列物质转化,彻底氧化为水和CO2的循环过程。 氧化磷酸化:在生物氧化中,电子经过线粒体的电子传递链传递到氧,伴随ATP合成酶催化,使ADP和磷酸合成A TP的过程。P/O:是指氧化磷酸化中每消耗1mol氧时所消耗的无机磷酸摩尔数之比,是代表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活力的重要指标。 末端氧化酶:处于生物氧化一系列反应的最末端,把电子传递给O2的酶。 代谢源:是制造或输出同化物质的组织、器官或部位。 代谢库:是消耗或贮藏同化物质的组织、器官或部位。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通常从合成部位运往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生长素IAA、赤霉素GA、脱落酸ABA、乙烯ETH、细胞分裂素CTK. 植物生长物质: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微量化学物质。 乙烯的三重反应:是指含微量乙烯的气体中,豌豆黄化幼苗上胚轴伸长生长受到抑制,增粗生长受到促进和上胚轴进行横向生长、抑制伸长生长,促进横向生长,促进增粗生长。 偏向生长:上部生长>下部生长 春化作用:低温诱导植物开花的过程。 光周期现象:植物感受白天和黑夜相对长度的变化,而控制开花的现象。 临界夜长:短日照植物开花所需的最小暗期长度或长日照植物开花所需的最大暗器长度。 呼吸骤变:当呼吸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呼吸速率首先降低,然后突然升高,最后又下降现象。 休眠:成熟种子在合适的萌发条件下仍不萌发的现象。 衰老:细胞器官或整个植物生理功能衰退,最终自然死亡的过程。 脱落: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与植物体分离的过程。 抗逆性:植物的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 避逆性:植物通过物理障碍或生理生化途径完全排除或部分排除逆境对植物体产生直接有害效应。 耐逆性:植物在不良环境中,通过代谢变化来阻止、降低甚至修复由逆境造成的伤害,从而保证生理活动。 逆境:对植物生存和发育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 渗透调节:在胁迫条件下,植物通过积累物质,降低渗透势,而保持细胞压力势的作用。活性氧:化学物质活泼,氧化能力强的氧化代谢产物及含氧衍生物的总称。 交叉适应:植物处于一种逆境下,能提高植物对另外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这种与不良环境反应之间的相互适应作用叫做~ 单性结实:有些植物的胚珠不经受精子房仍能继续发育成没有种子的果实。 幼年期:任何处理都不能诱导开花的植物早期生长阶段。 花熟状态:植物能感受环境条件的刺激而诱导开花的生理状态。 脱春化作用:在春化作用完成前,把植物转移到较高温度下,春化被解除。 临界日长:长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日长或短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长日长。 长日植物:日照长度必须长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 日中性植物:在任何日照条件下都可以开花的植物。 花发育ABC模型:典型的花器官从外到内氛围花萼、花瓣、雄蕊和心皮4轮基本结构,控制其发育的同源异型基因划分为A、B、C三大组。 光形态建成:这种依赖光调节和控制的植物生长、分化和发育过程,称为植物的~ 光敏色素: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浅蓝色的色素

植物学与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学与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学部分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 一、名词: 1、胞间连丝 2、传递细胞 3、细胞周期 4、无限维管束 5、组织 6凯氏带 二:填空: 1、次生壁是细胞停止生长后,在初生壁内侧继续积累细胞壁,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2、植物细胞内没有膜结构,合成蛋白细胞的是核糖体。 3、植物体内长距离运输有机物和无机盐的特化组织是导管。 4、基本组织的细胞分化程度较浅,可塑性较大,在一定条件下,部分细胞可以进一步 转化为其他组织或温度分裂性能而转化为分生组织。 5、植物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6、植物细胞在进行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其中有丝分裂是细胞 繁殖的基本方式。 三、选择: 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偶线期。 2、随着筛管的成熟老化,端壁沉积物质而形成胼胝体。 3、裸子植物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组织是管胞。 4、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分裂的后期。 5、细胞核内染色体的主要组成物质是DNA和组蛋白。 6、植物的根尖表皮外壁突出形成的根毛为吸收组织。 7、植物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8、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在分裂的间期。 9、禾谷类作物的拔节抽穗及韭、葱割后仍然继续伸长,都与居间分生组织活动有 关。 10、细胞的胞间层,为根部两个细胞共有的一层,主要成分是果胶质。 11、植物细胞的次生壁,渗入角质、木质、栓质、硅质等特化,从而适应特殊功能 的需要。 12、有丝分裂过程中,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好的时期是中期。 13、根尖是根的先端部分,内含有原分生组织,这一组织位于分生区的根冠。 四、简答: 1、简述维管束的构成和类型? 答:(1)构成:木质部和韧皮部构成。(2)分类:有限维管束和无限维管束。 2、试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征? 答:(1)间期:核大、核仁明显、染色质浓、染色体复制。(2)前期:染 色体缩短变粗、核仁、核膜消失、纺锤体出现。(3)中期:纺锤 体形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4)后期:染色体从着丝点分 开,并分别从赤道板向两极移动;(5)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 核膜、核仁重现,形成两个子核。 第二章植物的营养器官 一、名词解释: 1、芽: 2、根灌: 1、泡状细胞: 二、填空题: 1、植物根的生长过程中,能不能产生侧根,侧根起源于中柱鞘。 2、禾本科植物茎表皮的内方有几层厚壁组织,它们连成一环,主要起支持作用。 3、禾本科植物的叶由叶片和叶鞘两部分组成。 4、禾本科植物的茎不能增粗,是因为其维管束内没有形成层所致。 5、茎内细胞通过皮孔可以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6、禾本科植物气孔器的保卫细胞的形状不同与双子叶植物呈哑铃形。 7、落叶是植物对低温、干旱等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 8、双子叶植物次生生长过程中,维管束形成层主要进行平周(切向)分裂向内、向外产 生新细胞。 三、选择题: 1、双子叶植物根的木栓形成层发生于(中柱鞘)。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1)

2、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胞膜或胞内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 。 3、代谢源(metabolic source ): 是指能够制造并输出同化物的组织、器官或部位。如绿色植物的功能叶,种子萌发期间的胚乳或子叶,春季萌发时二年生或多年生植物的块根、块茎、种子等。 4、代谢库:接纳消耗或贮藏有机物质的组织或部位。又称代谢池 。 5、光合性能:是指植物光合系统的生产性能或生产能力。光合生产性能与作物产量的关系是:光合产量的多少取决于光合面积、光合性能与光合时间三项因素。农作物经济产量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经济产量=[(光合面积 X 光合能力 X 光合时间)— 消耗] X 经济系数 6、光合速率(photosynthetic rate ):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或放出O2的量。常用单位12--??h m mol μ,1 2--??s m mol μ 7、光和生产率(photosynthetic produce rate ):又称净同化率(NAR ),是指植物在较长时间(一昼夜或一周)内,单位叶面积产生的干物质质量。常用单位1 2--??d m g 8、氧化磷酸化:生物化学过程,是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供给ADP 与无机磷合成ATP 的偶联反应。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9、质子泵:能逆浓度梯度转运氢离子通过膜的膜整合糖蛋白。质子泵的驱动依赖于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质子泵在泵出氢离子时造成膜两侧的pH 梯度和电位梯度。 10、水分临界期:作物对水分最敏感时期,即水分过多或缺乏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 。 11、呼吸跃变(climacteric ):当果实成熟到一定时期,其呼吸速率突然增高,最后又突然下降的现象。 12、种子活力:即种子的健壮度,是种子发芽和出苗率、幼苗生长的潜势、植株抗逆能力和生产潜力的总和,是种子品质的重要指标。 13、种子生活力(viability ):是指种子的发芽潜在能力和种胚所具有的生命力,通常是指一批种子中具有生命力(即活的)种子数占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14、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15、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照度值。在光补偿点以上,植物的光合作用超过呼吸作用,可以积累有机物质。 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低于阳生植物,C3植物低于C4植物。 16、同化力:ATP 和NADPH 是光合作用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一方面这两者都能暂时将能量贮藏,将来向下传递;另一方面,NADPH 的H+又能进一步还原CO2并形成中间产物。这样就把光反应和碳反应联系起来了。由于ATP 和NADPH 用于碳反应中的CO2同化,所以把这两种物质合成为同化力(assimilatory power ). 17、极性运输:极性运输就是物质只能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往下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比如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茎尖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再由根基向根尖运输。生长素是唯一具有极性运输特点的植物激素,其他类似物并无此特性 。 18、生理酸性盐:选择性吸收不仅表现在对不同的盐分吸收量不同,而且对同一盐的阳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水分代谢 1.内聚力 同类分子间的吸引力 2.粘附力 液相与固相间不同类分子间的吸引力 3.表面张力 处于界面的水分子受着垂直向内的拉力,这种作用于单位长度表面上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4.毛细作用 具有细微缝隙的物体或内径很小的细管(≤1mm),称为毛细管。液体沿缝隙或毛细管上升(或下降)的现象,称为毛细作用 5.相对含水量(RWC) 6.水的化学势 当温度、压力及物质数量(除水以外的)一定时,体系中1mol水所具有的自由能,用μw表示 7.水势 在植物生理学中,水势是指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

8.偏摩尔体积 偏摩尔体积是指在恒温、恒压,其他组分浓度不变情况下,混合体系中加入1摩尔物质(水)使体系的体积发生的变化 9.溶质势(ψs) 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体系水势降低的值,为溶质势(ψs) 10.衬质势(ψm) 由于衬质的存在而引起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称为衬质势(ψm),为负值 11.压力势(ψp) 由于压力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改变是数值,为压力势(ψp) 12.重力势(ψg) 由于重力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改变是数值,为重力势(ψg) 13.集流 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作用下共同移动的现象 14.扩散 物质分子由高化学势区域向低化学势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扩散的动力均来自物质的化学势差(浓度差) 15.渗透作用 渗透是扩散的特殊形式,即溶液中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选择透性膜)的扩散 16.渗透吸水 由于溶质势ψs下降而引起的细胞吸水,是含有液泡的细胞吸水的主要方式(以渗透作用为动力) 17.吸胀吸水

依赖于低的衬质势ψm而引起的细胞吸水,是无液泡的分生组织和干种子细胞的主要吸水方式。(以吸胀作用为动力) 18.降压吸水 因压力势ψp的降低而引起的细胞吸水。当蒸腾作用过于旺盛时,可能导致的吸水方式 19.主动吸水 由根系的生理活动而引起的吸水过程。动力是内皮层内外的水势差(产生根压) 20.被动吸水 由枝叶蒸腾作用所引起的吸水过程。动力是蒸腾拉力 21.根压 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称为根压 22.伤流 如果从植物的茎基部靠近地面的部位切断,不久可看到有液滴从伤口流出。这种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中溢出液体的现象,叫做伤流(bleeding) 23.吐水 没有受伤的植物如处于土壤水分充足、天气潮湿的环境中,从叶片尖端或边缘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 24.萎蔫(wilting) 植物吸水速度跟不上失水速度,叶片细胞失水,失去紧张度,气孔关闭,叶柄弯曲,叶片下垂,即萎蔫 25.暂时萎蔫(temporary wilting) 是由于蒸腾大于吸水造成的萎蔫。发生萎蔫后,转移到阴湿处或到傍晚,降低蒸腾即可恢复。这种萎蔫称为暂时萎蔫。 26.永久萎蔫(permanent wilting)

《植物学与植物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植物学与植物生理学复习题 (课程代码 392379)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2小题) 1、组织 参考答案:是由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 2、同功器官 参考答案:器官外形相似、功能相同,但个体发育来源不同者,称为同功器官。 3、G蛋白 参考答案:G蛋白全称为GTP结合调节蛋白。此类蛋白由于其生理活性有赖于三磷酸鸟苷(GTP)的结合以及具有GTP水解酶的活性而得名。在受体接受胞间信号分子到产生胞内信号分子之间往往要进行信号转换,通常认为是通过G蛋白偶联起来,故G蛋白又被称为偶联蛋白或信号转换蛋白。 4、完全叶 参考答案: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叫完全叶。如棉花、桃、豌豆等植物的叶。 5、复叶 参考答案:每一叶柄上有两个以上的叶片叫做复叶。复叶的叶柄称为叶轴或总叶柄,叶轴上的叶称为小叶,小叶的叶柄称为小叶柄。由于叶片排列方式不同,复叶可分为羽状复叶、掌状复叶和单身复叶等类型。 6、变态 参考答案: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些植物的器官在功能和形态结构方面发生了种种变化,并能遗传给后代,这种变异称为变态。 7、同源器官 参考答案:器官外形与功能都有差别,而个体发育来源相同者,称为同源器官。如茎刺和茎卷须,支持根和贮藏根。 8、同功器官 参考答案:凡外形相似、功能相同、但来源不同的变态器官,称为同功器官,如茎刺、茎卷须和叶卷须等。 9、苞叶和总苞 参考答案:生在花下面的变态叶,称为苞叶。苞片数多而聚生在花序外围的,称为

总苞。苞片和总苞有保护花芽或果实的作用。 10、定芽 参考答案:生在枝顶或叶腋内的芽。 11、心皮 参考答案:心皮是构成雌蕊的单位,是具生殖作用的变态叶。 12、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参考答案: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等五个部分组成的花称为完全花。如桃。缺少其1至3部分的花称为不完全花。 13、心皮 参考答案:心皮是构成雌蕊的单位,是具生殖作用的变态叶。 14、雄性不育 参考答案:植物由于内在生理、遗传的原因,在正常自然条件下,也会产生花药或花粉不能正常地发育、成为畸形或完全退化的情况,这一现象称为雄性不育。雄性不育科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花药退化,二是花药内无花粉,三是花粉败育。 15、花粉败育 参考答案:由于种种内在和外界因素的影响,有的植物散出的花粉没有经过正常的发育,起不到生殖的作用,这一现象称为花粉败育。 16、无融合生殖 参考答案:在正常情况下,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是经过卵细胞和精子的融合,以后发育成胚。但在有些植物,不经过精卵融合,直接发育成胚,这类现象称为无融合生殖。无融合生殖包括孤雌生殖、无配子生殖和无孢子生殖三种类型。 17、孤雌生殖 参考答案:胚囊中的卵细胞未经受精直接发育成胚的生殖现象。单倍体胚囊中的卵细胞,经孤雌生殖形成单倍体胚,但后代不育;二倍体胚囊中的卵细胞,经孤雌生殖形成二倍体胚,但后代可育。 18、单性结实 参考答案:不经过受精作用,子房就发育成果实,这种现象称单性结实。单性结实过程中,子房不经过传粉或其他任何刺激,便可形成无子果实,称为营养单性结实,如香蕉。若子房必须通过诱导作用才能形成无子果实,则称为诱导单性结实(或刺激单性结实),如以马铃薯的花粉刺激番茄的柱头可得到无籽果。 19、真果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19814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与细胞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研究植物环境刺激的信号转导、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 水分代谢: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 水势:相同温度下一个含水的系统中一摩尔体积的水与一摩尔体积纯水之间的化学势差称为水势。把纯水的水势定义为零,溶液的水势值则是负值。 压力势:植物细胞中由于静水质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增加的值。 渗透势:溶液中固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的值。 根压:由于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伤流和吐水现象是根压存在的证据。 自由水:与细胞组分之间吸附力较弱,可以自由移动的水。 渗透作用:溶液中的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对于水溶液而言,是指水分子从水势高处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处扩散的现象。束缚水:与细胞组分紧密结合不能自由移动、不易蒸发散失的水。 衬质势:由于衬质(表面能吸附水分的物质,如纤维素、蛋白质、淀粉等)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 吐水:从未受伤的叶片尖端或边缘的水孔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水,温,湿) 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伤口处溢出液体的现象。 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蒸腾作用:水分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蒸腾效率:植物在一定生育期内所积累干物质量与蒸腾失水量之比,常用g·kg-l表示。蒸腾系数:植物每制造1g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g数,它是蒸腾效率的倒数,又称需水量。抗蒸腾剂:能降低蒸腾作用的物质,它们具有保持植物体中水分平衡,维持植株正常代谢的作用。抗蒸腾剂的种类很多,如有的可促进气孔关闭。 吸胀作用:亲水胶体物质吸水膨胀的现象称为吸胀作用。胶体物质吸引水分子的力量称为吸胀。 永久萎蔫:降低蒸腾仍不能消除水分亏缺恢复原状的萎蔫 永久萎蔫系数:将叶片刚刚显示萎蔫的植物,转移至阴湿处仍不能恢复原状,此时土壤中水分重量与土壤干重的百分比叫做永久萎蔫系数。水分临界期: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对缺水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一般而言,植物的水分临界期多处于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形成期,这个时期一旦缺水,就使性器官发育不正常。作物的水分临界期可作为合理灌溉的一种依据。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植物的最大需水期:指植物生活周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 小孔扩散律:指气体通过多孔表面扩散的速率,不与小孔的面积成正比,而与小孔的周长或

第十三章植物的抗性生理习题及答案

第十三章植物的抗性生理 一、英译汉(Translate) 1、stress tolerance() 2、permanent wilting() 3、heat-shock protein() 4、antifreeze protein() 5、osmotin() 6、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point () 7、glycophyte() 8、lectin() 9、active oxygen() 10、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PR() 11、antifreeze gene () 12、heat injury() 13、hardiness physiology () 14、superoxide dismutase () 15、protective enzyme system() 16、cross adaptation() 17、c-repeat/drought respone element() 18、heat shock element () 19、permanent wilting() 20、late embryo genesis abundant ()

21、transition polypeptides () 二、汉译英(Translate) 1、抗性() 2、冻害() 3、干旱() 4、盐胁迫() 5、避逆性() 6、渗透调节() 7、暂时萎蔫() 8、盐生植物() 9、植物防御素()10、冷害() 11、抗冻基因()12、热害()13、热激蛋白()14、过氧化氢酶()15、过氧化物酶()16、分子伴侣()17、交叉保护()18、抗蒸腾剂()19、厌氧多肽()20、区域化()21、过敏响应()22、系统获得性抗性() 三、名词解释(Explain the glossary) 1、抗性 2、冷害 3、冻害 4、温度补偿点 5、萎蔫 6. chilling injury7. freezing injury8. stree 四、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True or false) 1、任何逆境都会使光合作用速率降低。() 2、在0℃以下时,喜温植物受伤甚至死亡的现象就是冷害。() 3、外施脱落酸可以增加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提高抗逆性。()

植物生理学笔记整理

《现代植物生理学》 绪论 1、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植物。高等植物的生命活动主要分为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物质与能量代谢、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3个方面。 2、萨克斯于1882年撰写出《植物生理学讲义》并开设课程,他的弟子费弗尔1904年出版三卷本《植物生理学》著作。这两部著作的问世,标志着植物生理学从植物学中脱胎而出,独立成为一门新兴的科学体系。 细胞生理 3、水势(Ψw ):同温同压下,每偏摩尔体积纯水与水的化学势差。(细胞水势由三部分组成:溶质势(ψs),衬质势(ψm)和压力势(ψp),即Ψw=ψs+ψm+ψp) 4、溶质势(ψs ):由于溶质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值称为溶质势。 压力势(ψp):细胞壁对原生质体产生压力引起的水势变化值。 衬质势(ψm):由于亲水物质对水的吸引而降低的水势。 5、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a.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 b.是矿质元素和有机物运输的动力; c.降低叶温。 d.有利于气体交换 6、现已确定有17种元素是植物的必需元素:碳(C)、氢(H)、氧(O)、氮(N)、磷(P)、硫(S)钾(K)、钙(Ca)、镁(Mg)、铁(Fe)、锰(Mn)、锌(Zn)、铜(Cu)、硼(B)、钼(Mo)、镍(Ni)、氯(Cl)。 根据植物对必需元素需要量的大小,通常把植物必需元素划分为两大类,即大量元素和微量 8、缺素症

9、单盐毒害:将植物培养在单一盐溶液中(即溶液中只含有一种金属离子),不久植物就会呈现不正常状态,最终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单盐毒害。 离子对抗:在单盐溶液中若加入少量含有其他金属离子的盐类,单盐毒害现象就会减弱或消除,离子间的这种作用称为离子对抗。 (单盐毒害和离子对抗的内容也要看下及书上面的什么是“生理酸性盐”、“生理碱性盐”、“生理中性盐”也要看P81) 11、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大规模地利用太阳能把CO?和H2O合成富能的有机物,并释放出O2的过程。 12、C4植物比C3植物光合作用强的原因 ⑴结构原因:C3:维管束鞘细胞发育不好,无花环型,叶绿体无或少; 光合在叶肉细胞中进行,淀粉积累影响光合。 C4:维管束鞘细胞发育良好,有花环型,叶绿体较大; 光合在维管束鞘细胞中进行。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就近运输,防止淀粉积累影响光合。 ⑵生理原因:①PEPC对CO2的Km(米氏常数)远小于Rubisico,所以C4对CO2的亲合力大,低CO2浓度(干旱)下,光合速率更高。 ②C4植物将CO2泵入维管束鞘细胞,改变了CO2/O2比率,改变了Rubisico的作用方向,降低了光呼吸。 13.光补偿点:当达到某一光强度时,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净光合速率为零,这时的光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光合速率开始达到最大值时的光强度称为光饱和点。——P132 CO?补偿点:当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外界环境中的CO?浓度即为CO?补偿点(图中C 点)。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2)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根压——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2. 蒸腾作用——水分通过植物体表面(如叶片等),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3. 水分临界期——指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缺水最为敏感,最易受害的阶段 4. 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5. 矿质营养——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以及矿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通称为矿质营养 6. 必需元素——指在植物营养生理上表现为直接的效果、如果缺乏时则植物生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以及去除时植物表现出专一的、可以预防和恢复的症状的一类元素 7. 单盐毒害——溶液中只有一种金属离子对植物起有害作用的现象 8. 离子对抗——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如加入少量其他金属离子来减弱或消除单盐毒害的作用叫离子对抗 9. 平衡溶液——含有适当比例的多盐溶液,对植物生长有良好作用的溶液 10. 还原氨基化——还原氨直接使酮酸氨基化而形成相应氨基酸的过程 11. 胞饮作用——物质吸附在质膜上,然后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的攫取物质及液体的过程 12. 通道蛋白——在细胞质膜上构成圆形孔道的内在蛋白 13. 植物营养临界期——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某种养分的需要虽然绝对数量不一定很多;但有很迫切的时期,如供应量不能满足植物的要求,会使生长发育受到很大影响,以后很难弥补损失 14. C3途径——以RUBP为CO2受体,CO2固定后最初产物为PGA三碳化合物的光合途径16. C4途径——以PEP为CO2受体,CO2固定后最的初产物是四碳双羧酸的光合途径15. 交换吸附——根部细胞在吸收离子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离子的吸附与解吸附的过程,总有一部分离子被其它离子所置换,所以细胞吸附离子具有交换性质 17. 光系统——能吸收光能并将吸收的光能转化成电能的机构。由不同的中心色素和一些天线色素、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组成的蛋白色素复合体。 18. 反应中心——进行光化学反应的机构。由中心色素、原初电子供体及原初电子受体组成的具有电荷分离功能的色素蛋白复合体结构。 19. 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由第一线态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光。 20. 磷光现象——当去掉光源后,叶绿素溶液和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它是由三线态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光。这种发光现象称为磷光现象。

第十章 植物的抗性生理习题答案

第十章植物的抗性生理 一、名词解释 1.逆境:系指对植物生存和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如低温、高温、干旱、涝害、病虫害、有毒气体等。 2.抗逆性: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简称为抗性。抗性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3.逆境逃避:植物通过各种方式,设置某种屏障,从而避开或减小逆境对植物组织施加的影响。植物无需在能量或代谢上对逆境产生相应的反应,这种抵抗叫逆境逃避。 4.逆境忍耐:植物组织虽经受逆境对它的影响,但它可通过代谢反应阻止、降低或者修复由逆境造成的损伤,使其仍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5.抗寒锻炼:植物在冬季来临之前,随着气温的降低,体内发生了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抗寒力逐渐增强,这种提高抗寒能力的过程叫抗寒锻炼。 6.冻害:当温度下降到0o C以下,植物体内发生冰冻,因而受伤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冻害。 7.冷害:指0o C以上低温,虽无结冰现象,但能引起喜温植物的生理障碍使植物受伤甚至死亡,这种现象叫冷害。 8.萎蔫:植物在水分亏缺严重时,细胞失去紧张,叶片和茎的幼嫩部分下垂,这种现象称为萎蔫。 9.生理干旱:过度水分亏缺的现象叫干旱,由于土壤中盐分过多,引起上壤水势降低,使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困难,甚至发生体内水分外渗的受旱现多叫生理干旱,冷害等也能引起植物产生生理干旱现象。 10.活性氧:是性质活泼、氧化能力很强的含氧物质的总称,包括含氧的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单线态分子氧等。

11.生物自由基:泛指生物体自身代谢产生的一些带有未配对电子的基团或分子,它们是不稳定的,化学活性很高的基团或分子包括含氧自由基和非含氧自由基。 12.植保素:是寄主被病原菌侵入后产生的一类对病菌有毒的物质。 二、填空题 1.二硫键凝聚 2.膜相的改变由于膜损坏而引起代谢紊乱导致死亡 3.细胞过度脱水 4.强 5.多 6.脯氨酸 7.少 8.可溶性糖 9.高 10.正比例 11.大气土壤 12.较强 CAM植物体内有机酸与氨作用形成酰胺 三、选择题 1.C 2.A 3. B 4.A 5.B 6.A 7.A 8.A 9.B 四、是非判断与改正 1.(?)合成不饱和脂肪酸多 2.(√) 3.(?)成正相关 4.(√)

现代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绪论 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物质转化:植物对外界物质的同化及利用。 能量转化:植物对光能的吸收,转化,储存,释放与利用的过程。 信息传递:在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在整体水平上,从信息感受部位将信息传递到发生反应部位的过程。 信号转导:在单个细胞水平上信号与受体结合后,通过信号传递,放大与整合,产生生理反应的过程。 形态建成:植物在物质转化与能量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植物体大小,形态结构方面的变化,完全依赖于植物体内各种分生组织的活动。 细胞生理 原核细胞:无典型细胞核的细胞,核质外面缺少核膜,细胞质中没有复杂的细胞器与内膜系统。 真核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核,核质外有核膜包裹,细胞之中有复杂的内膜系统与细胞器。 生物膜:细胞中主要由脂类与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生理功能的膜状组分,即细胞内所有膜的总称,包括质膜,核膜,各种细胞器被膜及其她内膜。 内质网:存在于真核细胞,由封闭的膜系统及其围成的腔形成互相沟通的网状结构。 胞间连丝:穿越细胞壁,连接相邻细胞原生质体的管状通道。 共质体:胞间连丝把原生质体连成一体。 质外体:细胞壁,质膜与细胞壁间的间隙以及细胞间隙等互相连接成的一个连续的整体。 原生质体: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由细胞质,细胞核与液泡组成。 细胞质:由细胞质膜,胞基质及细胞器等组成。 胞基质:在真核细胞中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细胞浆。 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形态与特定生理功能的细微结构。 内膜系统: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关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广义的指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骨架与细胞壁。 微管: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由微管蛋白组装成的长管状细胞器结构。 微丝:真核细胞中由肌动蛋白组成,直径为7nm的骨架纤维,肌动蛋白纤维。 中间纤维:一类由丝状角蛋白亚基组成的中空管状蛋白质丝。 核糖体:由蛋白质与rRNA组成的微小颗粒,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

(初试科目) 植物学专业 855-植物生理学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855] 考试科目名称:植物生理学 一、试卷结构 1) 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 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 题型结构 a: 客观题(含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70-80分 b: 主观题(含名词解释、问答题、实验笔答题)80-7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植物的水分生理 考试内容 植物对水分的需求;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根系吸水和水分向上运输;蒸腾作用;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了解水分的理化特性,掌握植物体内水分的两种存在状态及其与代谢、抗性的关系,掌握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水势的概念、细胞水势组成、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机理、细胞间水分移动原理,了解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和水分在植物地上部分的运输规律; 3)掌握蒸腾作用的概念、意义和部位、气孔运动的机理与影响因素; 4)了解合理灌溉生理基础; 5)掌握水势与渗透势的测定方法。 (二)植物的矿质营养 考试内容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矿质元素的 运输和利用;植物对氮的同化;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掌握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种类、主要生理功能,了解作物缺乏必需矿质元素的诊断方法; 2)掌握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吸收方式及机理、植物根系与叶片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规律,了解影响矿质元素吸收的因素; 3)掌握氮素同化的机理; 4)了解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5)掌握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三)植物的光合作用 考试内容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意义;光合色素;光合作用过程;光呼吸;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考试要求 1)熟练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了解光合色素的种类及作用; 2)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原初反应、光合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碳反应; 3)了解光呼吸的实质; 4)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外因素以及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5)掌握光合色素的提取、分离、性质分析与测定方法,光合作用必要条件的验证方 法,光合速率的测定原理与方法。 (四)植物的呼吸作用 考试内容 呼吸作用的概念及生理意义;呼吸代谢途径;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呼吸作用与光 合作用的关系;呼吸作用的调控;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 考试要求 1)熟练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2)掌握呼吸作用的过程,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末端 氧化; 3)掌握呼吸代谢多途径的内涵及其意义; 4)掌握小篮子法测定呼吸强度的方法。 (五)同化物的运输与次生代谢 考试内容 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途径;韧皮部运输的机理;同化物的分配;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次生代谢物的主要种类;次生代谢物的生物技术应用。 考试要求 1)掌握同化物运输的途径、分配的特点和规律; 2) 掌握同化物在韧皮部运输的机理; 3)了解次生代谢物的主要种类及其在植物中的重要性; 4)了解次生代谢的途径及如何通过植物生物技术在植物生产上进行应用。 (六)细胞信号转导 考试内容 信号与受体结合;跨膜信号转换;细胞内信号转导形成网络。 考试要求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第四章呼吸作用 一、名词解释 1、呼吸作用:生物体内的有机物质通过氧化还原而产生CO2,同时释放能量的 过程。 2、有氧呼吸:指生活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放 出CO 2 并形成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3、三羧酸循环: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由细胞质进入线粒体逐步氧化分解,最终 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4、生物氧化:指有机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分解,生成CO 2和H 2 O,放出能量 的过程。 5、呼吸链:呼吸代谢中间产物的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序的电子传递体组 成的电子传递途径,传递到氧分子的总轨道。 6、氧化磷酸化:在生物氧化过程中,电子经过线粒体的呼吸链传递给氧(形成水分子),同时使ADP被磷酸化为ATP的过程。 7、呼吸商:又称呼吸系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植物组织释放CO 2 的摩尔数与 吸收氧的摩尔数之比。 8.糖酵解:胞质溶胶中的己糖在无氧或有氧状态下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二、填空题 1、呼吸作用的糖的分解代谢途径中,糖酵解和戊糖磷酸途径在细胞质中进行; 三羧酸循环途径在线粒体中进行。三羧酸循环是英国生物化学家Krebs 首先发 现的。 2、早稻浸种催芽时,用温水淋种和时常翻种,其目的就是使呼吸作用正常进行。当植物组织受伤时,其呼吸速率加快。春天如果温度过低,就会导致秧苗发烂,这是因为低温破坏了线粒体的结构,呼吸“空转”,缺乏能量,引起代谢紊 乱的缘故。 3.呼吸链的最终电子受体是 O 2 氧化磷酸化与电子传递链结偶联,将影响_ ATP _的产生。 4.糖酵解是在细胞细胞基质中进行的,它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 吸呼吸的共同途径。

5.氧化磷酸化的进行与 ATP合酶密切相关,氧化磷酸化与电子传递链解偶联将影响__ ATP__的产生。 6.植物呼吸过程中,EMP的酶系位于细胞的细胞基质部分,TCA的酶系位于线粒体的线粒体基质部位,呼吸链的酶系位于线粒体的嵴部位。 7. 一分子葡萄糖经有氧呼吸彻底氧化,可净产生__38__分子ATP,?需要经过__6_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8.组成呼吸链的传递体可分为氢传递体和电子传递体。 9. 呼吸作用生成ATP的方式有电子传递磷酸化和底物水平磷酸化两种磷酸化方式。 10.把采下的茶叶立即杀青可以破坏多酚氧化酶酶的活性,保持茶叶绿色。 11、无氧呼吸的特征是,底物氧化降解,大部分底物仍是,因释放。 不利用O 不彻底有机物的形式能量少 2 12、有机物质在生物体内氧气的类型有反应,反应,反应及反应。 脱电子(e-)脱氢加水脱氢加氧 13、当细胞质内NADPH+H+浓度低时,可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反之,当NADPH+H+浓度高时,则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从而调节PPP的运行速度。 提高抑制 14、酚氧化酶是一种含的氧化酶,存在于、内。这种酶在制茶中有重要作用,在制绿茶时要立即刹青,防止,避免产生,保持茶色清香。 铜质体微体多酚氧化酶活化醌类 15、水稻种子萌发第一个时期是从吸胀到萌动为止,主要进行呼吸,第二个时期从萌动开始,胚部真叶长出为止,则以呼吸为主。 无氧有氧 16、植物茎、叶和地下贮藏组织中的PPP所占比例,而在胚组织和果实中PPP所占比例 。植物组织感病时PPP所占比例,而EMP-TCA所占比例。

植物学及植物生理学测试题

植物及植物生理学生物竞赛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将植物界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的重要依据 A. 植物体内有无维管束 B. 生活史中有无明显的世代交替 C. 生活史中有无胚的出现 D. 是水生植物还是陆生植物 2、细胞最外一层细胞壁是 A. 初生壁 B. 次生壁 C. 角质层 D. 胞间层 3、细胞的代谢产物主要贮藏在哪种结构中: A. 内质网 B. 质体 C. 液泡 D. 核 4、淀粉粒主要贮存在: A. 有色体 B. 白色体 C. 叶绿体 5、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纺缍丝由什么组成: A. 微纤丝 B. 微管 C. 微丝 D. 中间纤维 6、石细胞的特点是: A. 细胞壁厚,具纹孔道,细胞腔小; B. 细胞壁薄,细胞腔大; C. 细胞壁厚,细胞腔大 7、木栓形成层属于: A. 原生分生组织 B. 初生分生组织 C. 次生分生组织 8、下列哪种植物的种子属于有胚乳种子: A. 大豆 B. 蚕豆 C. 花生 D. 蓖麻 9、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一般包括哪几部分? A. 胚根、胚芽、子叶、胚乳 B. 胚根、胚轴、子叶、胚乳 C. 胚根、胚轴、胚芽 D. 胚根、胚轴、胚芽、子叶 10、侧根发生于: A. 形成层 B. 内皮层 C. 中柱鞘 D. 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薄壁组织 11、根初生维管组织木质部和韧皮部的排列是: A. 内外排列 B. 散生 C. 相间排列 12、内皮层细胞为凯氏带增厚的植物是 A. 单子叶植物 B. 有次生生长的双子叶植物 C. 草本植物 D. 裸子植物和具有次生生长的双子叶植物 13、下列哪些部分与根的伸长有直接关系 A. 根冠和分生区 B. 分生区和伸长区 C. 伸长区和根毛区 D. 只有分生区 14、根中凯氏带存在于内皮层细胞的: A. 横向壁和径向壁上; B. 横向壁和切向壁上; C. 径向壁和切向壁上; D. 所有方向的细胞壁上 15、花公式中G(3: 3), 两点前的3表示: A. 三个心皮 B. 子房三室 C. 三个子房 D. 三粒种子 16、蕃薯藤的节上,所产生的根属于:A. 主根 B. 侧根 C. 不定根 17、水稻茎的维管束属于: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和符号

2、植物水分代谢 水势: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符号是ψw 。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蒸腾比率:植物每消耗1kg水时所形成的干物质的质量。 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最敏感、最易受伤害的时期。(小麦的水分临界期是孕穗期和灌浆始期—乳熟末期) 偏摩尔体积:指在恒温恒压,其他组分的浓度不变情况下,混合体系中1mol该物质所占据的有效体积。 Ψw 水势ψp 压力势ψs溶质势ψm 衬质势ψπ渗透势AQP水孔蛋白 MPa兆帕 3、植物矿质和氮素营养 必需元素:指在植物完成生活史中的、起着不可替代的直接生理作用、不可缺少的元素。(三个标准:元素不可缺少性、不可替代性和直接功能性。17种必须元素,14种矿质元素,9种大量元素、8种微量元素) 单盐毒害:将植物培养在单一盐溶液中(即溶液中只含有一种金属离子)不久植株就会呈现不正常状态,最终死亡,这种现象成为单盐毒害。 离子对抗:在单盐溶液中若加入少量含有其他金属离子的盐类,单盐毒害现象就会减弱或者消除,离子间的这种作用叫做离子对抗。 生理酸性盐:植物根系对盐的阳离子吸收多而快,导致溶液变酸的盐类。 叶片营养:也称根外营养,是指植物地上部分,尤其是叶片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可再利用元素:某些元素进入植物地上部分以后,仍呈离子状态或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可不断分解,释放出的离子又转移到其他器官中去,可反复被利用的元素。(常见可再利用元素N、P、K、Mg;不可再利用元素Ca、Fe、Mn、B、S) 缺素症:当植物缺少某些元素时表现出的特殊性病症。(缺少N、Mg、S、Fe会引起缺绿病)AFS表观自由空间 4、植物的呼吸作用 能荷:是对细胞中内腺苷酸A TP-ADP-AMP体系中可利用的高能磷酸键的一种度量。其数值为(A TP+0.5ADP)/(A TP+ADP+AMP)。 呼吸商RQ:在一定时间内植物组织释放二氧化碳的摩尔数与吸收氧气摩尔数之比。 伤呼吸:植物组织因受到伤害而增强的呼吸。 呼吸速率:单位鲜重、干重的植物组织在单位时间内所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或吸收氧气的量,也称呼吸强度。 巴斯的效应:由巴斯德发现的氧气抑制发酵作用的现象。 末端氧化酶:处于生物氧化一系列反应的最末端,将底物脱下的氢或者电子传递给分子氧,形成水或过氧化氢的氧化酶。(包括细胞色素氧化酶、交替氧化酶、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乙醇酸氧化酶。) 呼吸跃变:果实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突然上升然后又很快下降的现象。(降温可以推迟呼吸跃变;增加周围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和氮气浓度,降低氧浓度可以降低呼吸跃变强度。) 抗氰呼吸:指某些植物的组织或者器官在氰化物存在的情况下仍能进行的呼吸。(参与抗氰呼吸的末端氧化酶为交替氧化酶) 氧化磷酸化:指呼吸链上的氧化过程偶联ADP和无机磷酸形成A TP的作用。

植物的抗性生理综述

第十二章植物的抗性生理 第一节抗性生理通论 一逆境对植物的伤害 逆境会伤害植物,严重时会导致死亡。逆境可使细胞脱水,膜系统破坏,一切位于膜上的酶活性紊乱,各种代谢活动无序进行,透性加大。逆境会使光合速率下降,同化物形成减少,因为组织缺水引起气孔关闭,叶绿体受伤,有关光合过程的酶失活或变性。呼吸速率也发生变化,其变化进程因逆境种类而异。冰冻、高温、盐渍和淹水胁迫时,呼吸逐渐下降;零上低温和干旱胁迫时,呼吸先升后降;感染病菌时,呼吸显著增高。此外,逆境诱导糖类和蛋白质转变成可溶性化合物增加,这与合成酶活性下降,水解酶活性增强有关。 二植物对逆境的适应 (一)胁迫蛋白 在逆境条件下,植物关闭一些正常表达的基因,启动一些与逆境相适应的基因。例如,高温诱导合成一些新的蛋白质,叫做热激蛋白(heat-shock protein)。经过热锻炼而形成热激蛋白的植物,抗热性提高。 (二)渗透调节 大量实验表明,干旱、高温、低温,盐渍等不良环境下,细胞会被动地丢失一些水分,除此以外,逆境会诱导参与渗透调节的基因的表达,形成一些渗透调节物质,提高细胞内溶质浓度,降低水势,使能从外界继续吸水,植物就能正常生长。组织水势的变化主要是渗透势的变化。 脯氨酸(proline)是最有效的渗透调节物质之一,在多种逆境下,植物体内都积累脯氨酸, (三)脱落酸 植物对逆境的适应是受遗传性和植物激素两种因素控制的,它们可以通过基因控制或代谢作用改变膜系统,提高抗逆能力。在逆境条件下,脱落酸含量会增加。一般认为,脱落酸是一种胁迫激素(stress hormone),又称应激激素,它调节植物对胁迫环境的适应。 (四)、活性氧 第二节植物的抗冷性 低温对植物的危害,按低温程度和受害情况,可分为冷害(零上低温)和冻害(零下低温)两种。在零上低温时,虽无结冰现象,但能引起喜温植物的生理障碍,使植物受伤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冷害(chilling injury)。原产于热带或亚热带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遇到零上低温,则发生冷害 一冷害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