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习题册答案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详细答案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行为的科学,要解释心理活动的规律。
它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互相依存。
分别介绍如下:①认知。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和语言等。
②情绪和动机。
心理、行为调节与控制系统,是人们的共性。
情绪是指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的主观体验。
情感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③能力与人格。
心理特性系统,反映了心理的差异性。
个体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称作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
它包括能力和人格两方面。
心理特性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3)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我对心理学的认识?学习这门学科之前,我只是在电影和电视作品中接触过心理学。
那些心理学家们能够一眼看出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能够催眠,分析梦。
心理学在我看来,是很神秘的一门学问。
2.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1)心理与行为的关系: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①区别:心理是脑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能动的反应。
属于精神现象,是内隐活动,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②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普通心理学习题及答案详解_免费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A.心理过程 B.认识过程C.心理现象 D.心理特征2.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主要包括A.认识、情感和意念过程B.感知、记忆、思维、想象C.能力、气质和性格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自我调节系统3.反映的最高形式是A.表象 B.想象C.思维 D.意识4.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下列哪两部分?A.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B.意志过程和情绪过程C.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5.心理活动又被称为A.心理现象 B.心理过程C.理性活动 D.心理状态6.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来研究,这是遵循了心理学研究的A.客观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个别化原则7.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A.观察法B.实验室实验法C.自然实验法D.调查法8.心理学体系的三分法最早可追溯到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冯特9.心理学体系的二分法是把心理分为A.心理过程与个性B.情感与意志C.认知与意向D.内容与形式10.以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心理学流派是A.行为主义B.精神分析C.人本主义D.认知主义11.弗洛依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的根本出发点来自人的A.本我B.自我C.超我D.无我二、填空题1.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2.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两大部分。
3.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是—个人的整个精神或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的总和。
5.个性心理持征包括能力、和性格。
6.个性结构包括和个性心理持征。
7.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
8.动物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劳动和是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
9.黑猩猩利用木棍从竹筒中取到糖块、属于心理发展水平的阶段,10.科学心理学的创立依赖于哲学、生理学和三大基础学科的发展。
《普通心理学》练习题一答案

《普通心理学》练习题一答案一、填空1 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2 记忆3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4 真实验法准实验法非实验法(无顺序要求)5 生理机制社会文化6 实验研究描述研究7 指向性和集中性8 哲学心理学时期科学心理学时期9 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10 集中注意分配注意11 神经细胞12 反比13 冯特187914 注意的分散15 接受刺激传递刺激16感觉大小(感受量)刺激强度(刺激量)费希纳17弗洛伊德降低紧张度18PETfMRI19精神过程20 双眼视差21识记22明度饱和度23 保持性复述精细复述24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行为25行为、社会力量26杏仁核、下丘脑27色光混合、颜料混合28感觉阶段知觉组织阶段辨认与识别阶段29 运动定势心理定势知觉定势二.选择题bcccc babdc ccbbd dbaac abbdb cbdca b三、名词解释1.应激是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2. 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的加工过程。
3.功能固着性使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功能上认识它。
4.信号检测论是针对反应偏差问题的一种系统研究方法。
它区分感觉觉察的两个独立的过程,一是最初的感觉过程,反映观察者对刺激强度的感受性;二是随后独立的决策过程,反映观察者的反应偏差。
5.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后,在头脑中维持很长时间的记忆。
容量几乎是无限的。
6. 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7.指我们对如何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的记忆,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8.对物体形状的知觉不因它在网膜上投影的变化而变化9.指对个人亲身经历过,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10.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11.感觉适应: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变化的现象。
12.幂定律:史帝文森所提,心理量是刺激量的乘方函数,用公式表示为P=K.IN.13.反应的凝缩:强度加倍,并不能使知觉到的明度加倍,而只引起明度的微小变化。
《普通心理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A 、脊髓B 、脑神经C 、感觉运动神经D 、脑神经答案:A2. 3岁以前,幼儿的主要思维方式是()A 、经验思维B 、直观动作思维C 、形象思维D 、发散思维答案:B3. 首次采用离差智商的智力量表是()A 、比奈西蒙智力量表B 、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C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D 、瑞文推理智力量表答案:C4. 人能知觉到物体的距离和深度,主要依赖于两眼提供的线索,这种线索是?( )A 、方位定向B 、线条透视C 、运动视差D 、双眼视差答案:D5. 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于1879年创建于()A 、俄国B 、德国C 、日本D 、美国答案:B6. 强调“人的潜能和价值”的心理学流派是()A 、行为主义流派B 、精神分析流派C 、人本主义流派D 、机能主义流派答案:C7. 学生在考试时,回答选择题的记忆活动主要是( )。
A 、识记B 、保持C 、再认D 、回忆答案:C8. 下列活动中,属于意志活动的是()A 、背课文B 、摇头晃脑C 、膝跳反射D 、吹口哨答案:A9. 记忆按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分为哪三种不同类型()A 、感觉记忆、前瞻记忆、长时记忆B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C 、工作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D 、工作记忆、前瞻记忆、长时记忆答案:B10. 在问题空间中搜索,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叫()A 、概念形成B 、问题解决C 、发散思维D 、创造思维答案:B11. 动机产生的内在条件是()A 、注意B 、兴趣C 、目标D 、需要答案:D12. 如果解题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很多相关的知识,这种问题我们称之为()A 、界定清晰的问题B 、界定模糊的问题C 、语义丰富的问题D 、语义贫乏的问题答案:C13. 实现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结构是()A 、细胞体B 、细胞核C 、树突D 、突触答案:D14. 根据米勒的研究,短时记忆的容量是()A 、3±2组块B 、5±2组块C 、7±2组块D 、9±2组块答案:C15. 下面哪项不属于问题解决中使用的策略()A 、算法B 、逆向搜索C 、爬山法D 、继时性扫描答案:D16. 根据不同的标准,结合单个或多个属性所形成的概念称之为( )A 、抽象概念B 、关系概念C 、析取概念D 、合取概念答案:D17. 当获悉中国取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时,人们欣喜若狂。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标准答案《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作者:————————————————————————————————日期:1.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无意识?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指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
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一些东西。
就行为水平而言,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
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的精神实体。
无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2.如何理解意识的局限性和能动作用?意识经验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不是外部世界的镜像。
由于我们感觉器官的限制,有许多作用于的感觉器官的的事物和刺激,人们并没有意识到。
第二,当人们专注于一件事情时,通常对其他的事物视而不见。
第三,在同一时间内可以进入意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
还有人认为意识的局限来源于认知加工过程。
人们能同时意识到哪些东西或者多少东西,与认知过程的性质和认知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关。
经过训练,人们可以提高在同意时间内意识到更多的事物的能力。
意识的能动性:人们感知的东西不限于外界的刺激,有时人们可以感知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东西。
意识不是被动的反应世界,人们可以有限的超越外部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构建他们的意识内容。
3.睡眠分哪些阶段?如何解释梦?睡眠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
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即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脑电波。
持续20分钟。
第三阶段,电波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会有“睡眠锭”波。
持续40分钟。
第四阶段,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近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发生在此。
快速眼动睡眠(REM):在此时,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
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梦境。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含考研真题)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第一部分复习笔记本章重点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过去与现在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Psychology=“psyche”+“logos”,心理学是阐释灵魂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行为的科学,要解释心理活动的规律。
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1.个体心理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包括三个大的方面:(1)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2)动机和情绪:心理、行为调节与控制系统,是人们的共性。
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情绪,是指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产生的对事物的态度及其引起的主观体验。
情感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3)能力和人格:心理特性系统,反映了个体心理的差异性。
个体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称为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
心理特性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互相依存。
2.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1)行为:是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分为不同水平——简单层次、复杂层次。
(2)行为与心理的关系: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①区别:心理是脑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能动的反应,属于精神现象,是内隐活动,无法直接测量,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②联系: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首先,心理支配行为。
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心理活动复杂性决定了人的行为的复杂性;其次,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普通心理学》习题与答案

《普通心理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指个体能够感觉到某一刺激存在或变化的最小刺激强度,包括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绝对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阈限(也叫最小可觉差)则是指两个刺激之间能够被觉察出差异的最小差异量。
2. 认知失调理论:由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指的是个体的态度与行为、认知元素之间存在矛盾或不一致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进而驱使个体改变态度、行为或认知以达到新的平衡。
3. 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提出,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执行特定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的信心和信念,它是个人在面对挑战性任务时,预测自己能否成功完成的心理预期。
4.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认为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个体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5. 条件反射:由巴甫洛夫提出,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一特定刺激做出本能反应的过程。
其中,无条件刺激可以自然引发某种反应,而条件刺激在与无条件刺激多次配对出现后,也能单独引发相同的反应。
二、填空题:1. 人类的记忆系统一般分为瞬时记忆、______ 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答案:短时记忆2. ____ 是人格结构的核心成分,它决定了一个人如何解释和理解经验。
答案:自我意识3. 根据阿龙森的“社会比较理论”,人们倾向于将自己的观点、成就等与他人进行比较,以评价自己的______。
答案:社会地位或能力水平4. 睡眠过程中经历的深度非REM睡眠期和REM睡眠期交替出现,通常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大约持续______小时。
答案:90分钟5.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速度在学习后的最初阶段______,之后逐渐减缓。
答案:最快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感觉与知觉B. 注意力分配C. 记忆编码与提取D. 生物钟调节机制答案:D2.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位于最底层的需求是:A. 自我实现需求B. 尊重需求C. 社交需求D. 生理需求答案:D3.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学习后的知识遗忘速度最快的阶段是:A. 第一天B. 第二天C. 第三天D. 第一周答案:A4. 以下哪种记忆类型主要涉及对技能和运动模式的学习?A. 瞬时记忆B. 短时记忆C. 长时记忆D. 动作记忆答案:D5. 以下哪项不是情绪的组成部分?A. 主观体验B. 生理唤醒C. 行为反应D. 思维联想答案:D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影响个体知觉的因素?A. 知觉者的动机和兴趣B. 知觉对象的特点C. 环境因素D. 知觉者过去的经验答案:ABCD2. 根据特质理论,人格特质可以分为:A. 共同特质B. 个人特质C. 表面特质D. 根源特质答案:ABCD3. 关于情绪的认知理论包括:A. 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B. 坎农-巴德的情绪环路理论C. 阿诺德的认知评价理论D. 沙赫特-辛格的情绪二因素理论答案:CD4. 简单反应时任务中,信息加工的主要阶段包括:A. 感受器反应阶段B. 决策阶段C. 反应组织阶段D. 运动反应阶段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A. 观察学习B. 自我效能感C. 结构化观察D. 替代强化答案:AD五、判断题:1. 刺激物的新异性越大,越容易引起个体的无意注意。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0套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0套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一套)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A. 描述心理现象B. 解释心理现象C. 预测心理现象D. 控制心理现象2.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学的主要分支?A. 生物心理学B. 认知心理学C. 行为心理学D. 化学心理学3.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人类心理的哪部分负责欲望和冲动?A. 自我B. 超我C. 本我D. 他我4.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亚伯拉罕·马斯洛B. 莱昂·费斯汀格C. 卡尔·罗杰斯D.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5. 以下哪个不是情绪的基本类型?A. 快乐B. 悲伤C. 恐惧D. 羡慕6. 人类的记忆分为几个阶段?A. 两个A. 三个B. 四个D. 五个7. 以下哪个是学习理论中的经典条件作用?A. 观察学习B. 操作条件作用C. 经典条件作用D. 社会学习8. 心理测量学主要研究的是:A. 心理现象的测量B. 物理现象的测量C. 社会现象的测量D. 生物现象的测量9.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发展阶段理论?A.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B.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C.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D.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10. 以下哪个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个体认知过程B. 个体情绪过程C. 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D. 个体生物过程答案:1-5 DCBDA 6-10 BCCC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 描述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
3. 解释什么是心理测量,并举例说明。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及其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
2. 论述社会心理学在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中的应用。
结束语:本次普通心理学试题涵盖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以及研究方法,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个性是一个人整体的心理面貌,它是()和( )的总和。
3、 影响人的心理因素概括起来有三类:环境因素、()和()°
4、 在心理学史上,一般把()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学实验室为独立的标志, 把( )誉为心理学独立的旗手。
三、简答题:
1、个性心理包括哪些结构成分?
2、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
普通心理学课程练习册
年级:专业:护理、公共事业管理、检验技术
层次:专科2012年9月
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物质的一种反应形式,心理的器官是( 神经元B、神经系统
大脑D、大脑皮层
二、填空题:
1、人的心理过程极其复杂,概括说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和( )两
5、 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的注意特性是()。
5、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是()。
A、绝对感受性B、差别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D、绝对感觉阈限
6、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现象是()。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D、联觉
7、吃了糖以后接着吃橘子会觉得酸,这是()。
B、活动容丰富有趣,时间短估
C、活动容贫乏枯燥,回忆时时间长估
D、பைடு நூலகம்动容丰富有趣,回忆时时间长估
14、电影、霓虹灯活动广告等是按照(
A、时间知觉
C、似动知觉
)原理制作而成的。
B、真动知觉
D、错觉
15、用红笔划出书中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特性。
A、整体性B、选择性
C、理解性D、恒常性
二、填空题:
1、感受性用感觉阈限来度量,可以分为(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D、联觉
8、
A、
C、
刺激停止作用于感受器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而保留片刻的现象是(
闪光融合B、视觉对比
后象D、联觉
)。
9、
A、
C、
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够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色觉 感觉
B、
D、
知觉
统觉
)。
10、个体对物体空间特性的知觉是(
A、形状知觉
C、方位知觉
)。
B、指向性和调节性
D、集中性和选择性
)。
B、不随意注意
D、有意注意
3、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
4、 听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现象是()。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围
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起伏
)和( )。
2、适应是一种普遍的感觉现象,它表现为感受性的(
)。
)和( )。
3、光的波长、振幅及纯度所引起的色觉心理现象是色调、
4、声波的频率和振幅所引起的听觉感受是(
)和
)。
)
B、
D、
距离知觉
空间知觉
11、产生物体立体(深度)知觉的最重要线索是(
A、视轴辐合B、结构级差
C、双眼视差D、晶体调节
)。
12、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对自己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是(
A、方位知觉
C、距离知觉
B、形状知觉
D、大小知觉
13、下列哪个选项符合人对时间估计的规律?()
A、活动容贫乏枯燥,时间短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