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高一版

合集下载

2.1.2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课件(中图版必修1)

2.1.2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课件(中图版必修1)

例1
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列示意
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
【思路点拨】判读以上环流不同部位、不同时间的风向时,
关键是抓住地面的热力差异。A图的判断主要是结合海陆热力 性质的差异,陆地比海洋升温快,降温也快。白天陆地比海 洋热,垂直方向上空气上升,故A错。B图表示的是夜晚,山 谷比山顶热,空气上升。C项市区由于人为排放大量的热量,
表现为向海拔低的地方)凸出,则该地的气温低,即“凸高
为低”。
(3)在等压面图中,由于在垂直方向上气压随高度的增加 而降低,所以离地面越远的等压面气压越低。若等压面向气 压低的地方 (直观表现为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则该地的 气压高,即“凸低为高”。 若等压面向气压高的地方(直观 表现为向海拔低的地方)凸出,则该地的气压低,即“凸高 为低”。
(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
(3)近地面,空气做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 的合力方向( )
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 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 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6.读风的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该图表示______(近地面或高空)风向图,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
(2)此风是在______半球,判断理由是______。
(3)图中的a表示______,b表示______,c表示______,d表 示______。
提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地
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两类风向的画法 依据气压差异状况和所在半球,若不考虑摩擦力(高空中的 风),所画风向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偏转 90°(北半球向 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与等压线平行;若考虑摩擦力(近

高一地理__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高一地理__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地区间的冷热不均 大气的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 大气的水平运动
本节主要内容
❖气压梯度: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 压差。
❖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面上因存在着气压梯 度,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风向的3种情况: ❖ 情况1:只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理想状态〕 ❖ 情况2: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高
5
极地高压带
中中纬纬环环流流 9 8 6 37
低纬环流 2 4
1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西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 风
赤 道 低气 压 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
西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气压带
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风向与等 压线平行。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西

1.以下图中,属于北半球风向的有〔C 〕
1000
1008
1008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hpaA
1006 1004 1002 1000
hpa
B
1006 1004 1002 1000
hpa
C
1002 1004
大气运动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成西南风
到北纬30度上空偏 转成西风,气流无 法北上在此堆积
南风



人教版地理必修1 地球上的大气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21张)

人教版地理必修1 地球上的大气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21张)

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
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B.乙
低压
C.丙
D.丁
(经典教 学PPT) 人教版 地理必 修1 第 二章地 球上的 大气 2 .2 大 气的水 平运动 —风(共 21张PP T)-导 学课件 (示范 )
(2013·安徽卷)下图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 , (经典教学PPT)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共21张PPT)-导学课件(示范) 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图。 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问题。
)D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经典教 学PPT) 人教版 地理必 修1 第 二章地 球上的 大气 2 .2 大 气的水 平运动 —风(共 21张PP T)-导 学课件 (示范 )
(经典教 学PPT) 人教版 地理必 修1 第 二章地 球上的 大气 2 .2 大 气的水 平运动 —风(共 21张PP T)-导 学课件 (示范 )
三力共同作用下的风
(北半球近地面)风向:斜交等压线
(经典教 学PPT) 人教版 地理必 修1 第 二章地 球上的 大气 2 .2 大 气的水 平运动 —风(共 21张PP T)-导 学课件 (示范 )

低压
前(风向)

北半球

近地面的风压定律:
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左前,高压右后:
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右前,高压左后
高空的风压定律: 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 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右,高压在左. 北半球,向风而立,低压在右,高压在左 南半球,向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2.2.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课件(26张)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2.2.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课件(26张)

大,反之越小
与其他两 力共同作 用,使风向 总是与等 压线斜交
2.风向的应用 (1)判断气压的大小:顺着风向,气压值越来越小。 (2)判断南、北半球:向右偏→北半球;向左偏→南半球。 (3)判断近地面和高空(高空忽略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的关 系:成一夹角(或斜交)→近地面;平行→高空。 (4)判断高压和低压:观测者背风而立,北半球高压中心位于其 右后方,南半球高压中心位于其左后方。
1.从“地理实践力”的角度分析上图总结高空的风和近地面 的风在受力上有什么不同?最终风向有何差异?
提示:高空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个力作用, 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 力和摩擦力三个力共同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2.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 力、摩擦力各有什么特征?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气压场位于北半球
B.图中 F2 是使风力增强的地面摩擦力
C.图中等压线数值 L1>L2 D.图中 F3 是使风向向左偏的地转偏向力 (2)图中促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 )
A.F1
B.F2
C.F3
D.F2、F3 的合力
解析:在近地面,大气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
[技法点拨] 风向的确定
第一步:画出与等压线垂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 第三步:按照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偏转规律画出与水平 气压梯度力成 30°~45°偏角的风向(近地面),或画出与等压线平行 的风向(高空)。(如下图)
【学以致用】
读形成某半球近地面的气压及各种力的示意图,回答(1)~(2) 题。
3.受力分析(北半球近地面)
符号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2章第2节 3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2章第2节 3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含答案)

2.2.3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1.能够通过示意图,解释说明风形成的过程 2.能够画出南北半球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3.能判断风力的大小并解释原因知识点01 风的形成(一)水平气压梯度力1,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上升和下沉,进而使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产生了差异。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称为气压梯度。

2,只要水平面上存在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从高压区向低压区做水平运动,就形成了风。

可见,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A B C3,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如果没有其他外力的作用,风向应该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

红色箭头:水平气压梯度力蓝色箭头:风向(二)风向1,地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使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

具体偏转方向为: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在赤道上不偏转,纬度越高表现越明显。

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2,风一旦形成,马上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3,高空中的风在不受摩擦力作用的情况下,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下图示意北半球高空风向)4,在近地面,风还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摩擦力可以减小风速。

5,在近地面,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下图示意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知识拓展】1,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表现在等压线图上,就是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就越大。

【即学即练1】下图中M、N为等压线,气压值分别为PM.PN,且PM<PN,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各箭头,表示大气运动直接原因的是()A.①B.⑧C.⑤D.⑥2.若此图表示北半球近地面同一水平面,则O点风向为()A.①B.②C.③D.④【答案】1.A2.B【分析】1.据题干知,气压值PM<PN,大气运动直接原因空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风由高压流向低压即由N-M,①正确,⑤错误即A正确,C错误。

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2.1.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共14张PPT)

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2.1.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共14张PPT)

高空
996 hPa 1000 hPa
近地面
大气运动的意义
1. 阅读材料,说出大气运动的地理意义。
影响水热状况
2017年8月23日受台风“天鸽” 影响,广州日 最高气温下降特别明显,与登陆前(8月16日)相 比,降温幅度在6℃左右。本次台风为广州带来了 247毫米的降水,有效缓解了高温、干旱状况。
大气运动的意义
风向斜穿等压线
700 hPa 800 hPa 900 hPa 1000 hPa
地面
当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合 力和气压梯度力平衡时,风向斜 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合力
摩擦力
风向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练习:画出南半球高空、近地面的风向。
476 hPa 484 hPa
等压线 在地图上把气压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
地转偏向力 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使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
发生偏转的力。
北半球右偏
赤道无偏转
地球自转
傅科摆
南半球左偏 科里奥利效应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 没有其他外力因素影响
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600 hPa 700 hPa
气压梯度力
风向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Hale Waihona Puke 2. 不受摩擦力影响(北半球)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因地球自转, 空气运动后地转偏 向力立即产生,与 476 hPa 风向垂直。
484 hPa 492 hPa 500 hPa
当地转偏向力 与气压梯度力是一 对平衡力时,风向 平行于等压线。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课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_人教版必修一地理PPT课件_优秀版

课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_人教版必修一地理PPT课件_优秀版

|迁移应用| 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是诸葛亮借来 “东风”火烧曹营。 (1)从诸葛亮借东风火烧曹营成功,可知两军中孙刘联军位 于赤壁东侧。
(2)试分析火烧曹营当天赤壁附近的气压状况、等压线走
向。下图中,最可能正确反映赤壁之战气压(单位:hPa)形
势的是
()
A
B
答案:B
C
D
探究点一 风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此地风受到三个力作用:水平气 压梯度力(决定风向)、地转偏向 力(与风向垂直)和摩擦力(与风 向相反)
信息2
图中各箭头的方向指向:c 与b方向大体一致;c与d相 互垂直;c与a相反
c为风向,b为水平气压梯度力,d 为地转偏向力,a为摩擦力
风向c与地转偏向力d相互 信息3 垂直,并相对于水平气压
梯度力b向左偏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②每一条等压线都是 的(但是受图幅限制,可能出现不闭合的情况)。
日本
B.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风向向右偏。
②在图中分别画出甲、乙两地风向:甲地为 风,乙地为 风。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也是风的原始方向)总是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而摩擦力总是和风向相反。
【例1】读某地近地面风形成示意图,已知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始终垂直。
根据①处在等压线图中的位置,过①点作垂直于等压线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是诸葛亮借来“东风”火烧曹营。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风向向右偏。
⑤同一幅等压线图上,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可能相差一个等压距(相邻两条等压线的差距),也可能 。
解析:根据等压线的数值,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2)比较图2.17中甲、乙两地的风向和风速大小。 ①从气压梯度看,甲地 大于 乙地,因为甲地等压线密集 , 单位距离内气压差 大 。 ②在图中分别画出甲、乙两地风向:甲地为 偏北 风,乙地 为 偏东 风。(提示: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根据地 转偏向力,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 ③ 甲 地 风 速 大于 乙 地 , 主 要 原 因 是 甲 地 等 压 线 密 集, 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

高中地理必修一-2.2大气的水平运动

高中地理必修一-2.2大气的水平运动
A
水平气压梯度 水平气压梯度
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A<B
970hPa 980hPa 990hPa 1000hPa 1010hPa
方向 垂直于等压线,高压→低压
大小 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作用 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影响风向和风速
930hPa 950hPa 970hPa 990hPa
B
1010hPa
§ 2.2.3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 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三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上) 主讲教师:XXX
2022年xx月xx日
【课前回顾】 热力环流: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简单形式。
低压
600hpa
高压
低压
高空
800hpa
1000hpa
1010hPa
方向 垂直于等压线,高压→低压 大小 作用
理想状态: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风向
§ 2.2.3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风:大气从高压区 向低压区水平运动
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A<B
970hPa
方向 垂直于等压线,高压→低压
大小 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作用
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高压
低压
高空800hpa10来自0hpa高压冷
地面 冷热 不均
根本原因
大气 热 垂直 运动 冷
低压

同一水平面 上气压差异
直接原因
高压

地面

大气 水平 运动
高压 低压
§ 2.2.3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力环流示意 图.swf


1. 地面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 受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 请在动画演示过程中观察分析 : 压,相应的高空则形成高气压;冷却的地方,空气收 1. 引起空气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 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相应的高空则形成低气 压。 2. 垂直方向上的空气运动使水平气压分布有何变化 ? 3. 在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热 力环流。 3. 水平方向上空气如何运动 ?
(hpa)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高空中的风:与等压线平行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 度力和 风向 地转偏 向力对 地转偏向力 风向的 影响示 意图 (北半 球)
在不受摩擦力的情况下,当地转偏向力增大到与水平 气压梯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一对平衡力时,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导航 热力环流 海陆影响 水平运动 季风环流 理想环流 课堂练习 三圈环流 影响气候 风带移动 主页
请观察分析:
1. 引起空气运动 的直接动力是 什么? 2. 高空风向取决 于哪些力的作 用?风向稳定时 指向何方? 3. 与高空风向相 比,近地面风 的受力、风向 有何不同?
解 说 导航 热力环流 海陆影响 水平运动 季风环流 理想环流 课堂练习 三圈环流 影响气候 风带移动 主页 空气的水平运动—— 风.swf
(3)定偏转角度。分清是高空还是近地面的气流,若是近地面受
三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的角度(偏转30°~ 45°);若是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按照以上方法即可绘出
风向(绘成实线箭头)。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近地面风:
根据风向判读
(1)等压线数值的大小:由于风从高压吹向低压,故顺着 风向,等压线数值越来越小,如下图,图甲等压线A数值 最小;乙图等压线D数值最小。
近地面的风(详解)
摩擦力越大,夹角越大,风速越小。
(与等压线垂直 高压指向低压)
水平气压 梯度力 风向
(百帕) 1000
1005
1010
(北半球)
地面摩擦力
(与风向相反)
地转偏向力
(与风向垂直右侧90°)
小结
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始终与风向 垂直 大小随纬度增 大而增加,赤 道处为零 只影响风向, 不影响风速
B C 1006 (1010-1006) = 0.04 100 (1010-1006) = 0.027 150
1008
A 1010
大气水平运动—风的 力学分析
• 1只受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 向如何? • 2高空的风受几个力的影响?这些力是 如何影响风向的?其最初和最终的风向 如何? • 3近地面的风受几个力的影响?这些力 是如何影响风向的?其最初和最终的风 向如何? (画出不同状态下的风向及其受力分析)
(2)南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风向右偏,如 上图甲,南半球向左偏,如上图乙。 (3)判断近地面和高空:若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则为近地 面的风;若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则为高空中的风。
风力大小判断
(1)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 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图,风力:
导航 热力环流 海陆影响 水平运动 季风环流 理想环流 课堂练习 三圈环流 影响气候 风带移动 主页
请观察分析:
1. 引起空气运动 的直接动力是 什么? 2. 高空风向取决 于哪些力的作 用?风向稳定时 指向何方? 3. 与高空风向相 比,近地面风 的受力、风向 有何不同?
解 说 导航 热力环流 海陆影响 水平运动 季风环流 理想环流 课堂练习 三圈环流 影响气候 风带移动 主页 空气的水平运动—— 风.swf
(hpa)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近地面的风:与等压线斜交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摩擦力 水平地转偏向力
1010 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地面摩 擦力(→)共同作用下开成的风(北半球)
摩擦力:
与空气运动方向相反。
水平气压
梯度力 风向 (百帕) 1000
1005
1010
1).垂直于等压线
3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特点:
2).从高压指向低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 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会产生促使大气 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叫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hPa) 1010

a. 垂直于 等压线
1020
103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 • 第1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SINOMAPS PRESS
热力环流
高 空
1020hpa
地面冷热不匀
低压
高压
低压
1060hpa
1100hpa
地 面
高压 C 冷却
低压 A 受热
高压 B 冷却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图
低 密度减小 高 密度增大 低 密度减小
高 密度增大 冷却
在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 (北半球) (h p a) 1000 1002 1004 1006
F F
梯 梯
F

F

V风 G
高空大气 风向与等 压线平行

F G
梯 1008 F梯
G

G

G
偏 G偏
偏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垂直。只改变风的方向,不影响 风速的大小(北半球指向右,南半球指向右左)。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 风向(北半球高空)
• 初始状态:垂直于等压线运动,按水平气压梯度力的 方向。 • 最终状态: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 这个过程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逐 渐建立平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空气质点始终是 按两个力的合力方向运动,,而水平地转偏向力始终 是垂直于运动方向之右侧,所以使风向不断的右偏。 最后,风向平行于等压线,此时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 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零,达到平衡 状态,空气运动不在偏转,而作惯性运动,形成了平 行于等压线吹的稳定的风(地转风——只考虑了气压 梯度力和地球自转的影响) • 高空平直等压线的状况下是实际存在的。 • 风压定律:人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风与 气压场之间的关系)
影响风的三种力比较
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 度力 地转偏向力 对风速风向的 影响 既影响风向, 又影响风速 只改变风向 不影响风速 风向
高空中,风向 受水平气压梯 度力和地转偏 向力共同影响, 平行于等压线; 近地面,风向 受三个力共同 影响,与等压 线有夹角。
摩擦力
既降低风速 又影响风向
巧学易记
数字法记忆大气的水平运动 一个直接原因: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D A 海陆间热力差异 B 太阳风的驱动作用 C 地面高度不同 D 因纬度不同造成的地面热量差异 2.产生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A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地转偏向力 C 地面摩擦力 D 前三个力的合力 3.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是: C A 气旋和反气旋 B风 C 热力环流 D 大气环流
摩擦力
始终与风 向相反 大小与下垫 面性质有关 使风速减小
方向 大小 对 风 风 速 的 影 风 响 向 备注
始终与等压线垂直, 由高压指向低压 等压线越密集, 气压梯度力越大 气压梯度力越大, 风速越大 垂直于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 原动力
最终与等压线 与其他两力共同 作用,使风向斜 平行 穿等压线 无风无此力 无风无此力
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风向垂直等压线
风向
(hPa)
1010 1020 1030
如果没有其他外力因素的影响,风向应该与 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即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
高空中的风:与等压线平行
(hpa) 1000 1002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1004
1006 1008
1010 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
下形成的风(北半球)
地转偏向力
a.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b.垂直于空气的运动 方向(即风向);
(百帕) 1000 1005
水平气压 梯度力
1010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
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 向产生偏转的力。 1 特点:与风向垂直。只改变风的 方向,不影响风速的大小(北半 球指向右,南半球指向左)。 2 纬度越高,速度越大,偏转程度 越大。
(hpa)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近地面的风:与等压线斜交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 度力、 地转偏 向力和 摩擦力 对风向 的影响 示意图 (北半 球)
风向
摩擦力 水平地转偏向力
在受摩擦力的情况下,当地转偏向力与与摩擦力的合 力和气压梯度力相平衡时,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 夹角,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
1产生原因
(hPa) 1010 1020
1030
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水平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 压梯度。(因为它表示的是同一水平面上的气 压变化情况,所以也称为水平气压梯度) (百帕) 1000 2.水平气压梯度力:只要 水平面上存在气压梯度, 1005 便会产生促使空气从高压 1010 流向低压的力。
b .由高压 指向低压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一)作用于大气的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①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 (决定风的初始方向,如果没有其他外力影响,风 向将垂直于等压线) 设AB=100KM ②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成正比。 AC=150KM 求AB、AC的水 (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 平气压梯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