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对主题类博物馆非实物展品的态度调查及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众对主题类博物馆非实物展品的态度调查及研究

博物馆展览理念、技术、政策、观众素质等因素的变化,使非实物展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观众在实际参观中对非实物展品的态度如何尚未有人进行系统的研究。基于此,本文选择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作为实证研究案例,通过非参与式观察及问卷的方式获得本馆观众对实物及非实物展品的行为倾向、认知深浅和情感情况,并根据这三个成分明晰他们对本博物馆非实物展品的态度。然后得出结论观众对物与现象共舞式展览中的不同展品在驻足、停留时长和喜爱程度方面有所差异,同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与博物馆亲密程度不同的观众又在态度的某些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并据此对主题类博物馆运用非实物展品提出了建议。

标签:观众态度;非实物展品;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主题类博物馆

非实物展品作为博物馆展览要素之一,因为理念、技术、政策、观众素质等原因,正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尤其博物馆界逐渐实现了“从物到人”的转变,博物馆不仅重视物,还开始重视现象;不仅重视展品,还开始重视观众,因此增添了许多为了吸引观众好奇心、便于观众理解的非实物展品。

但是,虽然许多学者从理论上肯定了非实物展品的重要性,但实际工作中,运用非实物展品相对较多的信息定位型展览依然易受到抨击。这些看法大都是从日常经验出发简单得出的结论。本研究将通过实际调查数据,完全根据观众在展览现场的行为及观展后的反馈,来看观众对非实物展品的态度究竟如何。

一、研究对象

(一)主题类博物馆

主题类博物馆目前是大量存在的,但是国内对于其基本概念的认知却比较模糊。本研究所认为的主题类博物馆“是以某一个专门题材为主的专业性博物馆。”这种博物馆和传统的纯历史类博物馆不同,其并不特别强调严肃的文物基本陈列。另外,它也不同于一般的美术馆,并不是将艺术作品作为展示陈列的出发点,而是表达和反映特定题材,通常整个博物馆按照一定的逻辑陈列,注重良好的体验性和参观效果。本研究之所以选择主题类博物馆,是因为这种博物馆并非像科技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明确观众对展品的态度,其想要传达的,不是某样古物多么精美,也非过于抽样的科学原理。对于主题类博物馆及其观众而言,非实物展品和实物展品的地位没有显而易见的差别,因而其在吸引观众、传播信息方面到底效果如何,更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二)非实物展品

非实物是相对于实物而言的。“实”的概念包含双重的含义。“第一层含义‘真实’,它指的是事物的原始性和本真性,与之相对的是‘假的’、‘伪造的’,“‘实’

的第二层含义是‘实在’,它所强调的是‘确实存在的物质性’和‘可以被经验地观察的客观性’,所以,它既不能是‘虚构’和‘虚幻的’,也不能是‘抽象的’和‘精神或觀念性的’”。因此,只要包含原始历史信息的客观存在之三维实物的展示物,其都应当属于博物馆展览中的实物,即使它不美观或者经济价值不高。

另外,文物复制品虽不满足原始性和本真性的特点,但从现实工作的角度看,它严格按照实物原有的物理信息,并基本使用原技艺方法进行还原,其已经成为实物的“代言人”。因此,本研究将文物复制品纳入“实物”的范畴。

与以上实物相对的,不属于文物,也非和展览主题直接相关的展示物或文物复制品,而是为了某个展览专门制作的模型、雕塑、多媒体操作设备、互动体验设备、属于整个展览故事线一部分的图文展板等,均属于本文所研究的非实物展品。

(三)观众态度

本研究采用的“态度”定义来自Katz与Stotland。据其定义,态度指个人对特定对象,或人、或事、或物所持有的一套有组织的认知(cognition)、情感(affect)及行为倾向(behavioral intention)。按照以上定义,态度由三种相关联的成分组成:

认知成分:主体对态度对象及其相关人、事、物的认识、意见、信念及评价。

情感成分:主体对态度对象及其相关人、事、物的情感、情绪、感受(或体验)。

行为倾向:主体对态度对象及其相关人、事、物的行为意愿(behavioral intension)及反应倾向(response tendency)。

这三个成分是协调一致的,并无矛盾,并可以通过它们对态度进行测量,换言之,我们可以借助情感、认知、行为倾向等表现,从中推知态度及其改变的情况。依照以上对态度的定义,可将本文中的“观众态度”定义为观众对刀剪剑博物馆展品所持有的一套复杂而有组织的认识、情感及行为倾向的系统。

二、实证研究思路

(一)整体调查思路

根据态度的三个层次,我们可以通过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和参观后的行为倾向、认知及情感情况分析观众的态度。同时猜测展品的类型及观众的个人背景,包括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与博物馆的亲密程度、参观目的、参偏好都会影响观众对展品的态度。在态度的三个层次中,观众行为倾向可以通过是否驻足及停留时长直接表现出来,故采用观察法收集观众行为数据。认知方面,鉴于认知的复杂性和內隐性,其很难通过一些标准化方法来测量,故本研究只通过问卷对展品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深浅进行调查。情感则可通过喜爱程度量表收集观众对展品情感程度。如图1所示,圆弧形框表示猜测可能会影响观众态度的因素;矩形框表示态度的各个层次;菱形框则为研究中需要收集的数据。

实际调查过程中,考虑到结伴参观观众的参观行为会受到同伴的影响,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均通过随机抽样选择独自参观的观众,观察并记录其在所选择的20个观察点处是否驻足及停留时长,待其参观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中的问卷可获取三方面信息,一是观众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与博物馆的亲密程度、参观目的、参观偏好;二是观众对展品印象深浅;三是观众对展品的情感,即喜好程度量表。(二)案例介绍

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小河路336号,第一展厅展览为“刀与剑”,第二展厅展览为“剪刀的故事”,策展团队为杭州黑曜石展示设计有限公司。此博物馆是一座以刀剪剑文化为主题的主题类博物馆,符合本研究选择主题类博物馆为研究对象的要求。同时分析该馆的展览要素及结合亲自参观感受,可认为该馆展览是较为典型的信息定位型展览,非实物展品传播效果较好。同时,本人将馆内展品进行了系统的归类,第一展厅实物展品48组,非实物展品40组;第二展厅实物展品28组,非实物展品47组。综合起来,实物占47%,非实物占53%,非实物略高,但总体分布比较均衡,说明其不是一个有明显偏好的博物馆,使得本对比研究成为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