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县狮山生态陵园建设项目

合集下载

绿色生态墓地建设项目策划方案1

绿色生态墓地建设项目策划方案1

环保节能
在规划布局中,注重环保节能,合理 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03
项目建设方案及技术措 施
墓地建设方案及技术措施
总结词:尊重传统、创新设计、功能完善、注重环保
详细描述
尊重传统:在尊重传统墓地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设计,保持 对历史的敬畏和传承。
创新设计:运用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以“回归自然、尊重生 命”为主题,进行创新设计,使墓地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
与政府、企业和居民等多方合 作,共同推动项目的实施和发 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的双赢。
注重项目后期的维护和管理, 确保绿色生态墓地的长期稳定 发展和持续改进。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节能高效:在墓地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注重能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 ,降低能源消耗。
绿色低碳:推广绿色低碳出行方式,设置自行车道和步行道 ,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可再生能源利用: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墓地 提供电力和热水等能源。
废弃物零排放:建立健全的废弃物分类和处理体系,实现 生活垃圾和建筑废料的零排放。
绿色生态墓地建设符合当前社会对环保和生态的重视,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墓地布局规划 、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等方面。
建议与展望
加强技术研发和设计创新,提 高绿色生态墓地的建设质量和 效果,使其成为环保和艺术的 结合体。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绿 色生态墓地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促进项目的推广和实施。
02
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墓地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墓地道路、停车场、公共休息区、公共 卫生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殡葬服务设施建设

生态墓地建设实施方案

生态墓地建设实施方案

生态墓地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墓地已经面临着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诸多问题。

因此,生态墓地建设成为了当前墓地建设的重要方向。

生态墓地建设旨在保护自然环境,提供绿色安祥的墓地环境,满足人们对于墓地的情感需求,同时实现墓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生态墓地建设的原则。

1. 生态保护原则,生态墓地建设要充分尊重自然生态,保护原有植被和动物栖息地,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绿色环保原则,生态墓地建设要倡导绿色环保理念,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建设绿色墓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社会和谐原则,生态墓地建设要尊重当地文化和风俗习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满足人们对于墓地的情感需求。

三、生态墓地建设的实施方案。

1. 选址规划,选择生态墓地建设的地理位置,应考虑地形地貌、水源条件、植被覆盖等因素,确保墓地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2. 设计布局,生态墓地的设计应注重人文关怀和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规划墓地布局、道路设置、植被种植等,营造宁静、美丽的墓地环境。

3. 建设工程,生态墓地的建设工程应选用环保材料,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占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 管理运营,生态墓地的管理运营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定期进行绿化养护和环境整治,保持墓地环境的整洁和美观。

四、生态墓地建设的意义和价值。

1. 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墓地建设可以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占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 提升城市品质,生态墓地建设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增加绿地面积,提升城市品质,提供人们休闲健身的场所。

3. 弘扬社会文明,生态墓地建设可以传承和发扬社会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满足人们对于墓地的情感需求。

五、生态墓地建设的展望。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生态墓地建设将成为未来墓地建设的主流方向。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生态墓地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倡导生态墓地建设理念,加强生态墓地建设的规划设计和技术研究,推动生态墓地建设向更高水平、更广领域发展,为人们营造美好的墓地环境,实现墓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石林风景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7甄选范文

石林风景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7甄选范文

石林风景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72011年石林风景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按照昆明市创森办《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县级实施规划和实施方案的指导意见》、石林县创森办《关于编制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的要求,园林处与石林管理局签订的责任书各项目标为基础,结合石林风景区实际,特编制石林管理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2012年实施方案,指导石林景区“创森工作”的全面实施。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态建设为主题,按照“城乡一体,生态和谐”的理念,着力建设生态旅游环境,大力弘扬生态文化,提升景区形象和旅游综合竞争力,形成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为石林旅游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工作目标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标准》,在各项指标达标的基础上,完善各项工程, 进一步提高景区绿化、保护区村寨绿化、保护区道路绿化,全面提升保护区森林的质量和效益,力争2012年底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

三、组织领导成立以局长为指挥长,各有关部门为成员的石林景区创建森林城市指挥部(简称“创森”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简称“创森办”),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推进石林景区创建森林城市工作。

“创森办”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和统筹协调石林景区创建工作,“创森办”下设三个小组:(一)督查组:负责创森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督查工作;(二)实施组:负责编制森林城市建设规划;负责工程项目实施;负责创建资料的上报、整理、综合、归档工作;(三)宣传组:负责制定创森宣传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四、工作原则(一)组织原则。

在指挥部的具体安排下开展工作,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二)全员参与原则。

创建工作涉及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

(三)目标管理原则。

严格按照国家森林城市的标准制定创建目标,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

(四)分步实施原则。

根据创建的不同阶段,有计划、分步骤制定详尽的工作进度时间表,有力有序推进创建工作。

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益性公墓管理的通知-石政办发[2011]17号

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益性公墓管理的通知-石政办发[2011]17号

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益性公墓管理的通知正文:---------------------------------------------------------------------------------------------------------------------------------------------------- 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益性公墓管理的通知(石政办发〔2011〕17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部门: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县农村公益性公墓管理,确保全县殡葬改革工作顺利推进,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07〕291号)和《石林彝族自治县农村公益性公墓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石政发〔2010〕8号)相关文件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县农村公益性公墓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严格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的选址和审批(一)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的选址农村公益性公墓是为我县农村村民提供骨灰安葬的公益性公共设施。

农村公益性公墓的选址应当选用荒山、不宜耕种的瘠地,不得占用耕地、林地。

下列范围内的荒山、瘠地不得建农村公益性公墓:1.风景名胜区附近;2.水库、湖泊、河流、水源地等附近;3.铁路、公路的两侧和文物保护区。

(二)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的审批农村公益性公墓的建设,由拟建村民委员会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同意,报经县民政、发改、国土、农林、环保、水务、旅游、住建等部门审核后,由县人民政府批准,方可进行建设。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建设农村公益性公墓,违者将按相关规定予以取缔,没收非法所得,责令恢复原样,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二、严格落实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相关规定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要严格按照城乡建设规划和项目建设的相关规定进行。

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林地保护利用与林业生态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林地保护利用与林业生态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林地保护利用与林业生态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石林彝族自治县政府•【公布日期】2011.05.02•【字号】石政办通[2011]33号•【施行日期】2011.05.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林地保护利用与林业生态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石政办通〔2011〕33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林地保护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云政办发〔2011〕43号)及市级有关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抓好我县林地保护利用与林业生态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规划编制的意义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森林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是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加强林地管理,合理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引导全社会严格保护林地、节约集约利用林地、优化林地资源配置,促进林地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绿化覆盖率与林产业同步增长,提高林地保护利用效率,有序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对保障木材及林产品供给、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开发、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紧紧围绕国际旅游胜地和滇中经济区东南新城建设,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以深化“生态美县”建设为目标,以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坚持保护和发展并重,促进林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精心研究,编制全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与林业和生态建设规划,制定我县未来10年的林地保护利用与林业生态建设战略,为指导全县林业与生态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生态公墓实施方案

生态公墓实施方案

生态公墓实施方案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传统的墓地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生态公墓成为一种新的选择,它不仅可以解决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还可以实现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为了推动生态公墓的建设和实施,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应当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生态公墓的建设标准和规范。

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文件,规定生态公墓的选址、规划设计、建设标准等内容,以保证生态公墓的建设和管理符合环保要求,同时满足人们对于墓地的需求。

其次,需要进行生态公墓的选址和规划设计。

选址应当考虑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情况,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在规划设计上,可以采用多层墓地、绿化带、景观水体等手段,打造生态友好型的墓地,提升墓地的生态性和景观性。

同时,还应当加强生态公墓的建设和管理。

在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墓地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在墓地管理上,可以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墓地的绿化养护、墓碑维护、环境监测等工作,提升墓地的管理水平。

另外,还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生态公墓的认知和接受度。

可以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开展教育讲座、发布宣传资料等方式,向社会公众介绍生态公墓的特点和优势,引导人们树立绿色、低碳、环保的墓葬观念,推动生态公墓的发展。

总的来说,生态公墓实施方案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公民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推动生态公墓的建设和实施。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严格的建设管理和有效的宣传推广,才能实现生态公墓的良性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环保、健康、美好的墓葬选择。

生态公墓的实施方案不仅是一项具体的工作,更是一种社会理念和价值观的传递和实践。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生态公墓能够成为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新亮点,为后代子孙留下一片绿色的家园。

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立项报告

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立项报告

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立项报告中咨国联出品目录第一章总论 (9)1.1项目概要 (9)1.1.1项目名称 (9)1.1.2项目建设单位 (9)1.1.3项目建设性质 (9)1.1.4项目建设地点 (9)1.1.5项目负责人 (9)1.1.6项目投资规模 (10)1.1.7项目建设规模 (10)1.1.8项目资金来源 (12)1.1.9项目建设期限 (12)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1.3编制依据 (12)1.4编制原则 (13)1.5研究范围 (14)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1.7综合评价 (16)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7)2.1项目提出背景 (17)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19)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9)2.3.1促进我国生态园建设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0)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0)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21)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21)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1)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2)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22)2.4项目可行性分析 (23)2.4.1政策可行性 (23)2.4.2市场可行性 (23)2.4.3技术可行性 (23)2.4.4管理可行性 (24)2.4.5财务可行性 (24)2.5生态园建设项目发展概况 (24)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5)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5)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5)2.5.4生态园建设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26)2.6分析结论 (26)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 (27)3.1市场调查 (27)3.1.1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27)3.1.2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27)3.1.3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28)3.1.4替代产品调查 (28)3.1.5产品价格调查 (28)3.1.6国外市场调查 (29)3.2市场预测 (29)3.2.1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29)3.2.2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30)3.2.3价格预测 (30)3.3市场推销战略 (30)3.3.1推销方式 (31)3.3.2推销措施 (31)3.3.3促销价格制度 (31)3.3.4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31)3.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32)3.4.1产品方案 (32)3.4.2建设规模 (32)3.5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33)3.6市场分析结论 (33)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34)4.1地理位置选择 (34)4.2区域投资环境 (35)4.2.1区域概况 (35)4.2.2地形地貌条件 (35)4.2.3气候条件 (35)4.2.4交通区位条件 (36)4.2.5经济发展条件 (37)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39)5.1总图布置原则 (39)5.2土建方案 (39)5.2.1总体规划方案 (39)5.2.2土建工程方案 (40)5.3主要建设内容 (41)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42)5.4.2供电 (44)5.5道路设计 (46)5.6总图运输方案 (46)5.7土地利用情况 (46)5.7.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 (46)5.7.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 (46)第六章产品方案 (49)6.1产品方案 (49)6.2产品性能优势 (49)6.3产品执行标准 (49)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49)6.5产品工艺流程 (50)6.5.1产品工艺方案选择 (50)6.5.2产品工艺流程 (50)6.6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57)6.7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57)6.7.1总平面布置原则 (57)6.7.2厂内外运输方案 (57)6.8仓储方案 (58)第七章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 (59)7.1主要原材料供应 (59)7.2主要设备选型 (59)7.2.1设备选型原则 (60)7.2.2主要设备明细 (60)第八章节约能源方案 (63)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63)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63)8.2.1能源消耗种类 (63)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64)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64)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64)8.4.1项目能耗分析 (64)8.4.2国家能耗指标 (65)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65)8.5.1工业节能 (65)8.5.2电能计量及节能措施 (66)8.5.3节水措施 (66)8.5.4建筑节能 (67)8.6结论 (68)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69)9.1设计依据及原则 (69)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69)9.1.2设计原则 (69)9.2建设地环境条件 (69)9.3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70)9.3.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70)9.3.2 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71)9.4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72)9.4.1 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72)9.4.2 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73)9.4.3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 (74)9.5绿化方案 (75)9.6消防措施 (75)9.6.1设计依据 (75)9.6.2防范措施 (75)9.6.3消防管理 (77)9.6.4消防设施及措施 (77)9.6.5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78)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 (79)10.1 编制依据 (79)10.2概况 (79)10.3 劳动安全 (79)10.3.1工程消防 (79)10.3.2防火防爆设计 (80)10.3.3电气安全与接地 (80)10.3.4设备防雷及接零保护 (80)10.3.5抗震设防措施 (81)10.4劳动卫生 (81)10.4.1工业卫生设施 (81)10.4.2防暑降温及冬季采暖 (82)10.4.3个人卫生 (82)10.4.4照明 (82)10.4.5噪声 (82)10.4.6防烫伤 (82)10.4.7个人防护 (82)10.4.8安全教育 (83)第十一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84)11.1组织机构 (84)11.2激励和约束机制 (84)11.3人力资源管理 (85)11.4劳动定员 (85)11.5福利待遇 (86)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规划 (87)12.1建设工期的规划 (87)12.2 建设工期 (87)12.3实施进度安排 (87)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89)13.1投资估算依据 (89)13.2建设投资估算 (89)13.3流动资金估算 (91)13.4资金筹措 (91)13.5项目投资总额 (92)13.6资金使用和管理 (97)第十四章财务及经济评价 (98)14.1总成本费用估算 (98)14.1.1基本数据的确立 (98)14.1.2产品成本 (99)14.1.3平均产品利润与销售税金 (100)14.2财务评价 (100)14.2.1项目投资回收期 (100)14.2.2项目投资利润率 (101)14.2.3不确定性分析 (101)14.3综合效益评价结论 (104)第十五章风险分析及规避 (106)15.1项目风险因素 (106)15.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106)15.1.2技术风险 (106)15.1.3市场风险 (106)15.1.4资金管理风险 (107)15.2风险规避对策 (107)15.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107)15.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107)15.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107)15.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108)第十六章招标方案 (109)16.1招标管理 (109)16.2招标依据 (109)16.3招标范围 (109)16.4招标方式 (110)16.5招标程序 (110)16.6评标程序 (111)16.7发放中标通知书 (111)16.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 (111)16.9合同备案 (111)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112)17.1结论 (112)17.2建议 (112)附表 (113)附表1 销售收入预测表 (113)附表2 总成本表 (114)附表3 外购原材料表 (115)附表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116)附表5 工资及福利表 (117)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118)附表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119)附表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120)附表9 流动资金估算表 (121)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122)附表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23)附表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24)附表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126)附表14 借款偿还计划表 (128)附表 (130)附表1 销售收入预测表 (130)附表2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31)附表3 外购原材料表 (132)附表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133)附表5 工资及福利表 (134)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135)附表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136)附表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137)附表9 流动资金估算表 (138)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139)附表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40)附表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41)附表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143)附表14借款偿还计划表 (145)第一章总论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章,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章节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2024年墓地生态建设整治工作总结

2024年墓地生态建设整治工作总结

____年墓地生态建设整治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与概述随着人口的逐步增长和城市化的发展,墓地的规模和数量也随之增加。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一些不良的习惯和管理不到位,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土地沙化、水源污染、植被破坏等,给环境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

为了改善墓地生态环境,保护墓地的文化遗产和生态资源,____年全市墓地管理部门组织开展了生态建设整治工作。

二、工作目标与措施1. 目标(1)改善生态环境。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加强绿化建设,修复植被,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原生态景观。

(2)提高墓地景观质量。

通过改造墓地景观,增加文化元素和艺术设计,提升墓地的美学价值和观赏性,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环境。

(3)加强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墓地管理制度,加强对墓地的日常巡查和维护,提高管理效能。

2. 措施(1)科学规划。

制定墓地生态规划,明确各墓地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合理布局墓地的位置和面积,确保墓地整治工作的科学性和可维护性。

(2)加强植被建设。

根据各墓地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树种和花卉进行绿化建设,修复土地,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3)加强水源保护。

加强对墓地周边水源的保护,禁止随意排放污水和废弃物,建立健全的污水处理系统,保持水源的清洁和透明度。

(4)完善设施建设。

修建墓地道路、围墙、园林等设施设备,提供便捷的交通和便利的服务,提高墓地管理水平。

(5)加强管理力量。

增加管理人员数量,提高管理人员的层次和素质,加强对墓地的巡查和日常维护,及时处理环境问题,维护墓地的整洁和秩序。

三、工作成果与效果1.工作成果____年,全市墓地生态建设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总体上,墓地绿化面积和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文化元素和艺术设计得到了加强,墓地景观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同时,增加了墓地管理人员,加强了管理力量,墓地的日常巡查和维护工作得到了更好的落实和执行。

此外,墓地生态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为墓地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后续工作提供了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概况 1.1.1项日名称石林县狮山生态陵园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单位1. 单位名称:石林福座陵园开发管理有限公司2. 法定代表人:黄亨本3.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南部石林彝族自治县 1.1.3项目建设地点云南省昆明市东南部石林彝族自治县鹿阜镇境狮子山项目地理位置图项目位置 项目位置1.2项目建设单位概况1. 石林福座陵园开发管理有限公司简介石林福座陵园开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2月,公司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人民币。

公司成立的宗旨是全力开发建设管理“石林殡仪馆及公墓项目”。

2.注册资金、各股东简介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

(1)黄亨本,男,公司法人代表,本人从事商业经营管理近10余年,对企业经营管理有丰富的经验,个人和家族有较雄厚的资本积累。

(2)王礼兴,男,本人祖籍福建,从事商业工作20余年,曾任玉昆钢铁公司董事(大股东之一)。

个人资本雄厚,经营管理经验丰富。

在华东华南等地已有大型项目投资,总投资达三亿元,2005年转向云南。

(3)舒炯,男,35岁,取得澳大利亚中央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从事商业管理工作5年,具有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雄厚的资本积累。

(4)云南兴农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本企业是驻昆台资企业,以开发生产炭道有机食品为主,主要从事炭道有机食品种植开发、连锁销售、乡村酒店、观光地产、农场度假村等农业投资项目。

石林福座陵园开发管理有限公司虽然组建不久,但具有强大资金实力和经营管理经验,公司理念为“谨慎投资,稳健经营,诚信做人,认真做事”。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2)《殡葬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25号);(3)民政部《关于公墓管理的暂行规定》;(4)《云南省殡葬管理条例》;(5)《云南省公墓管理规定》;(6)《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公墓建设管理的通知》(民发〔2008〕203号)(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1998年12月;(8)《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国家林业局,林资发[2003]139号;(9)《云南省土地管理条例》(10)《云南统计年鉴》(2007年)、(2008年)(11)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建设工程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12)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1.4主要研究结论1.4.1主要结论概述本项目名称为石林县狮山生态陵园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南部石林县境内。

石林县位于云南省东部,昆明市东南部,东南与泸西县毗邻,东北与陆良县接壤,南部紧邻弥勒县,西部、北部与宜良县相连,土地总面积1725平方公里。

是滇东北、滇东南及广西。

贵州、广东等地地进入昆明的门也是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入境我国的重要通道。

县人民政府驻地鹿阜镇,距昆明89km。

其中,墓地建设要以绿化为主,经营性墓地为辅。

尽量保留现有的植被,达到“远眺青山绿水,近看死者安息”。

用地比例为道路,绿化,景观用地60%,墓地40%。

石林县狮山生态陵园建设及配套经营型公墓要充分利用石林的品牌优势,在规划设计方面要将文化融入殡葬文化之中,要充分利用这方面的优势。

把历史文化,佛家文化融入我们的殡葬文化陵园之中,建一座“活人乐”“死人安”的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殡葬文化主题公园,既解决了殡葬又能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根据目前的选址,距石林县城约十公里,面山背水,完全有条件打造一个园林式主题公园。

1.4.2总投资与资金筹措1.项目总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为4000万元,其中:土地:3.5万元×370亩=1295万元一期墓地(含景观、道路):2000元×12500座=2500万元流动资金:205万元。

2.项目资金筹措项目建设总投资4000万元,全部由企业自筹解决。

1.4.3财务评价结果财务效益净现值 FNPV=40034.8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FIRR=17.04%财务投资回收期 FN=18.8年资本金净利润率 = 88.5%1.4.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背景据云南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统计的数据表明,2006年全省火化率仅为10.7%,与全国53%的平均火化率相比差距很大,在全国仅高于西藏。

2009年3月,昆明市召开殡葬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到2010年,全市火化率要达到80%,今年要超过60%,力争达到70%。

今年底,全市要建成农村公益性公墓80个,明年再建40个。

据介绍,去年全市火化率为56.68%,虽高于全省12%的平均水平,但远远落后于成都、贵阳等西部城市。

2008年,全市火化率与2007年相比,仅提高3个百分点,农村火化率仅为12.6%,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全市火化率的整体提高。

2008年完成火化率指标较好的安宁市,较之上年提高了18%,而个别县火化率仅为2%,差距甚远。

与2010年全市火化率要达到80%的目标差距较大。

这次会议提出,要在提高火化率上实现新的突破,凡是划定为火葬区的,要坚决推行火葬,严格禁止土葬,确保火化率提高。

要制定相应的优惠及鼓励政策,促进火化率提高。

下达给个县市区的火化率指标是一项刚性指标,每年要进行考核,各县市区要确保完成。

要在殡葬设施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加大财政投入,抓紧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到2009年底,全市要建成农村公益性公墓80个,2010年再建设40个。

根据规划,云南省殡葬改革的重点将向农村延伸,并规划建设1000-1500座农村公益性公墓,在火化区规划建设骨灰公墓,解决边远山区群众死亡后的遗体火化问题;对暂不具备火化条件的农村地区,也要因地制宜地划定荒山瘠地作为公益性遗体公墓,从而规范农村村民的丧葬行为,严禁乱埋乱葬。

同时,将大规模清理取缔活人墓及空墓穴,并有计划地将现葬于耕地良田中的坟墓统一迁进公墓。

在此背景下,本项目的开发建设具有很大的迫切性和必须性。

2.2项目建设必要性1.公墓是社会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建设的组成部分。

如果把医院的产房比作生命的起点,把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视为,生命之旅的各个驿站,那么陵园和墓地则是人生的终点站和归宿。

其存在本身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公墓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搞好公墓建设正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公墓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丧葬消费是一种精神消费,由于其相对稳定性和传承性,它易与封建迷信的风俗习惯连在一起,产生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哭、闹,烧纸,冥钱等,这就需要政府去引导,用先进、科学、文明的丧葬理念取代愚昧、落后、迷信的丧葬观念。

所以现代公墓建设是精神文明发展的需要。

3.公墓建设是殡葬改革的需要。

公墓是党和国家推进殡葬改革的重要载体,可以规范人们的丧葬消费。

建国以来,殡葬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人们基本上树立了正确、文叨的丧葬观,丧葬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本身具有很多落后的东西,一旦条件允可,很可能死灰复燃,因此,加强公墓建设与管理,提供多元化的骨灰处理方式,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的需求,可以起到引导殡葬消费的作用。

4.公墓建设是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的需要。

陵园建设的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象征着现代城市的文明与进步。

综观其他城市的公墓陵园,无不以其优美的环境、独奇的艺术形态、浓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城市历史、人文的景观。

公墓是城市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人文景观,更应成为重要的人文纪念公园,而不是一堆人为的垃圾。

因此,一个城市应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搞好公墓陵园建设,提高公墓陵园的文化含量。

公墓这种形式其实是很适合现代城市发展需要的,它分为碑葬、塔葬、树葬、廊葬几种形式,不多占用土地,同时又充分照顾人们对先辈的怀念之情,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

5.公墓是人们寄托感情的场所和国家推行殡葬改革的载体,是社会化服务中不可或缺的相对独立的行业。

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公墓已有简单、单一的处理骨灰或遗体功能演变这、为多功能的集合体。

充分认清公墓的价值与功能对于公墓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市场预测及分析3.1项目定位石林县狮山生态陵园建设项目要充分利用石林的品牌优势,在规划设计方面要将文化融入殡葬文化之中,要充分利用这方面的优势。

把历史文化,佛家文化融入我们的殡葬文化陵园之中,建一座“活人乐”“死人安”的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殡葬文化主题公园,既解决了殡葬又能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根据目前的选址,距石林县城约十公里,面山背水,完全有条件打造一个园林式主题公园。

同时,本项目的实施也将具有以下功能。

(一)文明消费的功能死亡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受绵延已久的灵魂不灭观念的影响,中国人相信人死后多变成鬼,鬼是要害人的,所以田野、林间山地出现的墓地,都给人以压抑感和恐惧感。

殡葬是一个民族、一个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制约规范着人的行为,人们在祭、扫墓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夹杂着一些潜意识的、迷信落后的东西;严重地侵蚀了人的心灵,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现代公墓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乱埋乱葬这种有碍观瞻、大煞风景的行为。

另外,现代公墓环境幽雅、庄严祥和,使祭扫者得到熏陶,心灵得以净化,行为受到约束,自觉告别不文明、不健康的消费、悼念方式,如送鲜花代替烧纸钱就是很好的例证,可以说,现代公墓对丧葬消费起着导向的作用。

(二)绿化观赏的功能历史上无论是皇家陵墓还是平民墓地,都比较重视绿化,一座陵、一块墓地,往往就是一片树林,外国公墓更是如此。

现代人物质生活条件好,要求高,在丧葬上也希望故去的亲人安息在像公园一样的墓地中,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精神上的安慰。

特别是以荒山瘠地为主建立的公墓,若绿化美化做得好,不但不会产生污染,还是对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公墓是人文景观,一草一木、一亭一碑无不体现着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和审美情趣。

随着时光的流逝,墓地早已失去了最初的功能,像法国的拉雪兹神父公墓、俄罗斯新外女公墓等都以优美的自然环境、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

中国的现代公墓起步晚、时间短,完全可以用现代的眼光,把公墓建设纳入到城市规划中,努力增加公墓的文化、艺术品位,努力营造墓地的可亲性,使其成为一个可供人游览的融自然与人文一体的纪念公园。

(三)历史文化的功能墓地是古代文化的遗存,是人类历史的见证。

无论是山间的孤冢,还是城市郊野的墓群,都不仅是生命终止时的最后定格,也是记录墓主所生活时代的若干信息的宝库。

一代代墓地的积累,给人留下了无穷的遐想和回忆,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由于战乱和时代变迁,记录人类活动的很多资料已湮灭无闻,给后人研究造成很大不便。

幸亏有了墓葬这种古人有意无意留下的遗产,才使我们能够完整地考察、解读文明时代人的思想、生活、生产和习俗等。

几十年、几百年后,现代公墓也将成为历史的遗迹,我们的子孙后代若要研究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或习俗演变,很可能也要借助于墓地这一实物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