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道x线造影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眼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之欧阳法创编

眼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泰安市中心医院第1章眼部给药法第一节眼药水滴用方法【适应证】1. 眼病患者需滴用药物进行治疗时。
2. 眼科检査需滴用表面麻醉药或散瞳药等药物时。
【禁忌证】有明确的相关药物过敏史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 嘱患者头稍后仰或平卧,眼向上注视。
2. 滴药者用手指牵开下睑。
3. 将药液滴人下穹隆部,一般每次12滴。
4. 轻提上睑使药液充分弥散。
5. 滴药后嘱患者轻轻闭合眼睑数分钟。
【注意事项】1. 滴药前应核对所滴的药液标签。
2. 滴药时滴管或瓶口避免接触眼睑或睫毛。
‘3. 药液避免直接滴于角膜上。
4. 对于溢出眼部的药液应及时拭去,以免患者不适或流入口腔内被吸收。
5. 某些药物,如散瞳药、β受体阻滞药,滴药后及时压迫泪囊区3min,可减少药液经泪道进入鼻黏膜吸收。
6. 滴用多种药物时,前后药物之间应间隔10min。
第二节涂眼膏法【适应证】眼病患者需涂用眼膏进行治疗时。
【禁忌证】无。
【操作方法及程序】1. 嘱患者头稍后仰或平卧,眼向上注视。
2. 涂药者用手指牵开下睑。
3. 将消毒玻璃棒一端蘸眼膏少许,与睑裂平行,自颞侧涂人下穹隆部。
4. 嘱患者轻轻闭眼,再抽出玻璃棒。
【注意事项】1. 涂药前应核对所用的药膏。
2. 如不用玻璃棒,也可以类似的消毒器具替代,或直接将眼膏挤入结膜囊内。
但注意涂药时瓶口不能接触眼睑或睫毛。
第三节注射给药法一、结膜下注射【适应证】需要结膜下给药时。
【禁忌证】1. 有明显出血倾向者。
2. 眼球有明显穿通伤口,并未进行缝合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 嘱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
2. 眼部滴用表面麻醉药。
3. 以手指牵开眼睑。
4. 常用注射部位为颞下方近穹隆部。
5. 注射针头应与角膜缘平行刺人结膜下,缓缓地注入药液。
6.拔出针头,滴抗菌药物滴眼液。
【注意事项】1. 结膜下注射时谨防针头穿通眼球壁。
2. 除颞下方结膜下为常用的注射部位外,其他部位也可作为注射部位。
3. 多次注射时,可不断地变换注射部位。
泪道冲洗技术操作规范

泪道冲洗技术操作规范一、操作目的1、通过冲洗了解泪道畅通情况,判断有无炎症、狭窄、阻塞及阻塞部位,以协助诊断。
2、泪囊炎患者借以清洗脓液及注入药物。
3、内眼手术前常规冲洗。
4、泪道手术前后常规冲洗。
二、评估要点1、查看患者的双眼,有无分泌物,辨认患眼。
2、评估患者的泪道是否通畅。
如有阻塞,判断阻塞的部位。
3、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有无害怕、紧张等情绪。
三、物品准备治疗盘、泪道冲洗针头、泪点扩大器(必要时用)、受水器、5ml注射器、弯管,表面麻醉剂(0.5%丁卡因液)、生理盐水、抗生素眼药水,治疗执行单。
四、操作要点1、冲洗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泪道冲洗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消除紧张情绪,取得患者的配合。
2、操作者清洗双手,戴口罩3、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
4、实施泪道冲洗。
(1)挤压泪囊部,检查有无分泌物。
如有分泌物,需将分泌物挤出。
(2)滴0.5%丁卡因液2滴入眼内,嘱患者闭眼3-5秒,左手将下睑向外下方牵拉,暴露下泪点,右手将冲洗针头垂直插入泪点约1-2mm,然后转为水平方向,向鼻侧进入泪小管3-5mm,缓缓注入冲洗液后观察是否溢出,或咽部是否有水。
(3)如果泪点较小者,可先用泪点扩张器扩张后,再进行冲洗。
(4)不通或阻力大时,应轻轻转动针头,再行冲洗。
(5)冲洗过程中,仔细观察液体流出方向,判断泪道阻塞的原因。
①泪道正常:冲洗液自鼻腔流出,或自后鼻孔流入口腔;②泪道狭窄:液体流出不畅或冲洗时有阻力;③泪总管阻塞:冲洗时阻力大,液体由原泪点逆流溢出;④鼻泪管阻塞:冲洗液逆流,鼻咽部无水;⑤慢性泪囊炎:可见脓性分泌物流出。
五、指导要点1、交待患者保持眼部清洁,不要用手揉擦双眼。
2、告知急性泪囊炎或慢性泪囊周围炎患者禁止挤压泪囊部。
六、注意事项1、泪点狭小者,先用泪点扩张器扩大后再冲洗。
2、动作轻柔、准确,切忌损伤角膜、结膜、泪点、泪小管。
遇到阻力不可暴力推进,防止损伤泪道或形成假道。
3、急性炎症或泪囊有大量分泌物时不宜进行泪道冲洗,及时与医生联系。
X线检查操作规范

X线检查技术操作规范一.X线检查的特点与临床应用1.X线检查的特点X线检查是一种临床广泛应用的、无创伤的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病变的诊断方法。
它具有以下特点:(1)可直视人体内组织器官和病灶。
X线检查不仅可以看到诸如心、肺、骨骼、消化道等体内组织器官,还可以看到病变形态特点、位置、大小、形状、毗邻关系等。
(2)无创伤的观察活体器官的功能。
X线检查能在不改变或破坏机体完整的情况下,对活体器官的形态与功能进行观察,对其解剖和临床生理进行研究。
如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消化道系统、胆道系统等的X线造影检查。
近年来,CT、CR、DR等数字X线检查的发展,更加拓展了X线检查的临床意义。
X线检查影像的全面数字化,将为医院的医学信息进入PACS系统(图像管理与通讯传输系统)及远程会诊的实现做出贡献。
(3)X线检查同时是一种有辐射损伤的检查方法。
因此,X线检查必须遵循放射实践的正当化和辐射防护的最优化2.X线检查的应用范围X线检查可以应用于人体的各个系统。
但其选择应考虑以下原则:(1)受检查部位应具有对比条件。
(2)检查必须安全,不危及病人生命,不发生严重后果。
(3)根据病情、临床需要及适应症选择最恰当的检查方法,采取最优首选检查制。
3.X线检查的限度(1)病变密度的限制。
如脓胸、血胸在X线检查中无法定性鉴别,密度一致。
(2)病变反应时间的限制。
某些疾病症状早于X线征象的出现。
如大叶肺炎、急性骨髓炎等。
(3)病变部位的限制。
多数位于体表部位或一般视诊所及的部位,如皮肤、外耳等,临床检查优于X线检查。
(4)发育方面的限制。
人体某些部位的检查与年龄发育有关。
如副鼻窦在新生儿尚未发育,无X线检查价值。
4.X线检查方法X线检查方法分三大类,普通X线检查(透视与摄影)、X线造影检查和X线特殊检查。
(1)X线透视检查优点:可转动病人体位,改变方向观察;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费用低;可立即得出结论. 缺点:影像对比度、清晰度差,难以分辨密度或厚度差异较小的器官,以及密度或厚度较大的部位;缺乏客观记录也是重要缺点。
放射科X线检查操作规程

放射科X线检查操作规程放射科X线检查操作规程放射科X线检查一般有X线透视、摄片、特殊检查等。
我单位(院、所)因条件所限一般进行X线透视和X线摄片,现仅述X线透视和X线摄影操作规程。
一、X线透视操作规程1、透视前必须妥善对控制台上的各种仪表,如电源、电压稳定在200v,透视电压、电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2、了解病情及目的,请病人脱去外衣,拿掉一切可造成伪影的金属、膏药等。
3、透视检查应循一定顺序,射野大小适当,将受检部位靠近荧光屏或影像增强系统,以免影像放大。
4、透视应注意脚开关的断续、每数秒间隔一次,一般间断时间应长于曝光时间,以防X线管过热而受损,并减少医生眼睛的疲劳和病人医生不必要的照射量。
一般集体胸部介体透视,平均每人30—60秒钟,疑难病人一次不超过5分钟为宜。
二、X线摄影操作规程放射工作者必须掌握所用X线机特征,使其充分发挥没计效能,摄出较满意的X线照片:为保证机器的安全及延长其使用寿命,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X线机,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1、X线机的使用原则:①首先对X线机有基本认识,了解机器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②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而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的使用安全。
③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可粗枝大叶。
④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防止过载:禁止曝光时转支调节器。
2、操作技术:①闭合外电源总开关。
②X线管交换开关调至需用台次位置。
③根据检查方式进行技术选择,如一般摄片应将滤线器、体层、点片等,调至所需位置。
④接通机器电源,调节电源调节器,使电源电压指示针在标准位置上。
⑤条件选择,可根据摄片位置,病人情况调节行状值(kvp)毫安值(mA)和曝光时间(s)。
⑥以上各部完毕,患者调照体位摆好,一切准备就绪,即可按下手闸进行曝光。
⑦曝光完毕,切断电源,将电源调节到最低值。
⑧所摄X线归咎照片拿到暗室进行处理,送放射医师进行X线诊断。
外眼一般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外眼一般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眼睑检查【适应证】1.就诊的眼病患者。
2.健康体检者。
【禁忌证】无。
【操作方法及程序】1.眼睑的一般检查可在自然光或人工照明光下进行。
2.可在肉眼下进行检查。
必要时应用放大镜或裂隙灯显微镜进行检查。
3.一般按照先右后左的顺序进行检查。
4.注意双侧是否对称,睁眼和闭眼是否自如。
5.注意眼睑皮肤有无充血、水肿、压痛,有无皮疹、溃疡、瘫痕、肿物以及皮下结节、皮下出血、皮下气肿等情况。
6.注意眼睑位置、形态、睑裂大小,有无上睑下垂、缺损或眼睑闭合不全。
7.注意睑缘有无内翻、外翻、充血、肥厚及炎症等。
8.注意睫毛有无乱生、倒睫、秃睫或睫毛脱色,睫毛根部皮肤有无充血、鳞屑、溃疡和脓痴。
9.若有提上睑肌功能异常,应测定提上睑肌肌力。
【注意事项】1.若遇感染性眼病,应先查健眼,后检查患眼,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2.若有眼球严重外伤、角膜穿孔或即将穿孔时,翻转眼睑时要格外小心,以免眼内容物脱出。
第二节泪器检查【适应证】1.流泪、溢泪的患者。
2.眼干的患者。
3.怀疑有泪器炎症或肿瘤的患者。
4.怀疑泪器损伤的眼外伤患者。
【禁忌证】在泪囊和泪道的急性炎症期间禁止冲洗泪道。
【操作方法及程序】(一)泪腺检查1.泪腺的一般检查(1)触摸颖上方眶缘,确定有无肿物。
如有,应判断其质地、界限、活动度、有无结节等。
(2)患眼向鼻下方注视,翻转上睑,以拇指将外毗部向外上方牵引,并轻轻地将眼球向外上方推动,可将脱垂的泪腺或由于炎症或肿物引起肿胀的睑部泪腺暴露在外毗部上弯隆部结膜下,以便检查。
(3)泪腺有炎症时可有压痛。
2.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试验)(1)怀疑泪液分泌减少时可行泪液分泌试验。
(2)用准备好的5mmX35mm的消毒滤纸,将其一端折弯5mm,夹持于下睑外1/3处结膜囊内,另一端垂挂于睑外。
嘱受检者轻闭双眼。
(3) 5min后以毫米为单位测量滤纸条被泪液浸湿的长度(折叠端的5mm不记在内)。
(完整版)眼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完整版)眼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完整版)前言本操作规范旨在规范眼科临床技术操作流程,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本规范适用于眼科临床专业人员执行临床操作。
一、术前准备1.手术前应核实患者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和手术耗材等,杜绝手术误操作。
2.术前应核实手术设备器械是否符合规范,确保器械完好无损。
3.术前应确认患者的身份信息和手术方案,确保患者知情、同意手术。
二、麻醉操作规范1.麻醉执行医师必须具备相应职称和持证上岗。
2.患者应在手术前行全面体检,排除任何不适宜手术的相关疾病。
3.麻醉开始前应做好氧气吸入和呼吸管理、血流动力学监测、心电监护等操作。
4.手术麻醉应在有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医师指导下完成。
三、手术操作规范1.手术前应做好手部消毒和手术用具消毒工作。
2.术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手术方式进行手术,禁止手术过程中随意更改手术方案。
3.术后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手术方式、手术耗材、手术时间等。
四、手术后处理规范1.患者手术后应进行详细观察,并在确认无异常情况后安排出院。
2.手术后应及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特别是手术后注意卫生等方面的知识。
3.手术后应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术后随访。
五、安全规范1.手术操作过程中应保证手术器械完美无缺,避免因手术器械不合格而导致手术失败等问题。
2.医务人员应端正职业道德,不得进行虚假治疗、假手术等违法违规操作。
3.所有患者的隐私信息要严格保密,未经患者同意,不得随意发布。
六、总结严格执行本规范,能够规范医疗安全、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竭力保护患者的健康权益,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X线摄影技术操作技巧规范标准

腕关节后前位
位置:患者侧坐摄影台前,肘部弯曲。腕关节放于暗盒中心,手指握拳,使腕部掌面易与暗盒靠紧。
中心线:对准尺骨和令人满意的桡骨茎突联线的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所有腕骨、尺桡骨下端与掌骨近端的后前位影像。
腕关节侧位
位置:患者侧坐摄影台前,肘部弯曲。手和前臂侧放,将第五掌骨和前臂尺侧紧靠暗盒。尺骨茎突放于暗盒中心。
腕关节轴位
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将腕关节掌面放于暗盒的前1/3处,腕部垫高约3cm摆布。然后嘱患者将手掌极度后倾,并用对侧手扳住被检侧手指,使保持后倾姿式。为了使腕豆骨和钩骨的影像不致互相重叠,可将手指稍偏向桡侧。
中心线:向肘侧倾斜25~30度,对准第三掌骨底部上约2cm处,射入暗盒中心。
3、中心线与斜射线的利用:中心线垂直于被摄体和胶片为最好的投影方式。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者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面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得到相同效果。
4、滤线设备的应用:普通在摄影千伏超过70KV以上均需使用滤过板,滤去软射线。体厚超过15㎝或者60KV以上管电压时需用滤线栅,应注意滤线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7、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摄片时被检者的呼吸动作对影像质量有重要影响。普通不因呼吸运动而产生挪移的部位,勿需屏气暴光;有五种情况,即平静呼吸下屏气、深吸气后屏气、深呼气后屏气、缓慢连续呼吸及平静呼吸不屏气。
8、体厚的测量:首先要目测体厚测量尺的横杆与游标杆是否平行,使两杆平行才干测得正确的数字,然后选择适当的测量点,如胸片取第六胸椎处,并应按暴光时状态测量。
-/
可根据患者情况加照其他位置,如切线、轴位等。3.摄影前的准备:去掉一切影响X线穿透力的物质,有条件者换上专为患者准备的衣服,投照下腹部、脊柱应事先做好肠道准备。4.选择胶片尺寸:根据投照方式,要求范围,胶片应放置于适当位置。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

第一篇眼科临床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第1章视力检查第一节远视力检查【适应证】1. 眼科就诊及其他科室要求会诊的患者。
2. 健康体检者。
【禁忌证】1. 全身状况不允许检查者。
2. 因精神或智力状态不能配合检查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 可选用对数视力表、国际标准视力表、ETDRS( 早期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研究)视力表。
前两种视力表的检查距离为5m后者的检查距离是4m。
视力表的1.0 一行应与被检眼同高。
视力表的照明应均匀,无眩光,可采用自然照明。
如用人工照明,照明强度为300-500lux 。
2. 两眼分别检查,常规先查右眼,后查左眼。
检查时用挡眼板遮盖非受检眼。
如受检者戴镜,应先查裸眼视力,再查戴镜视力。
3. 下面以国际标准视力表为例叙述远视力检查方法。
该表分12行,能看清第1 行者视力为0.1 ,第10 行为1.0,第12行为1.5。
若能辨认第8行全部视标,同时辨认第9行半数以下视标时则记0.8+;如能辨认第8行全部视标,同时辨认第9行半数以上视标时则记0.9-。
4. 如被检者不能辨认表上最大视标时,可嘱被检者向视力表靠近,直至看清第1行视标(0.1),记录的视力为:01 X被检者与视力表的距离(m)/5,例如在2m处能看清0.1,视力为0.1 X 2/5=0.0405. 如在1m处不能辨认最大视标,则检查数指(cou nting fin ger , CF)。
嘱受检者背光而坐,检查者伸手指让被检者辨认手指数目,记录其能辨认指数的最远距离,如数指/30cm或CF/30cn。
如果在眼前5 cm 处仍不能辨认指数,则检查者在受试前摆手,记录能辨认手动(hand motions, HM) 的最远距离,如手动/30cm 或HM/30cm。
6. 对只能辨认指数或手动的受检者,应在暗室中进一步检查光感(light per-ception, IT) 及光定位(light projection) 。
检查光感时,将患者一眼完全遮盖,检查者一手持烛光放在被检眼前5m处开始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泪道x线造影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适应证】
1.了解泪道的解剖形态。
2.观察手术前后泪道的变化。
3.了解泪囊大小,泪道阻塞部位,是否有占位性病变,为决定手术方式提供依据。
【禁忌证】
泪道造影无绝对禁忌证,但有泪道急性炎症、结核及恶性肿瘤者应当慎重采用。
【术前准备】
无特殊准备。
【麻醉】
同泪道探通术。
【操作方法及程序】
1.造影准备造影前要充分冲洗泪道,并按压泪囊区,以排空泪囊。
2.造影剂常用造影剂包括:35%泛影葡胺、45%碘化油、
30%碘苯酯和水溶性碘剂等。
3.注射造影剂
(1)患者取坐位或卧位,表面麻醉泪小点部位的薪膜。
(2)针尖钝圆的16号针按泪道探通的方法插人下泪小管中,插人深度以达泪小管长度一半为宜。
(3)注入造影剂1-2.5m1。
注人量以被检者有轻微胀痛感为度。
有时,为了增加泪囊内压,使造影剂进入狭窄处,可在上泪小管中放人泪小点扩张器,防止造影剂反流。
若造影剂已反流至结膜囊,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摄影
(1)注人造影剂后轻轻闭合眼睑,即刻摄眼眶正、侧位片。
(2)拍摄正位片时,让患者俯卧,用20°后前位或枕颊位。
X线的中心线通过枕外粗隆上4cm处,由眶下缘射出。
(3)拍摄侧位片时,X线的中心线通过鼻根。
(4)如同时做两侧造影,可先做一侧或先拍摄斜位。
【术后处理】
滴用抗菌药物滴眼液。
【注意事项】
1.根据不同临床要求,选择合适的造影剂:碘化油对比好,但比较猫稠,需加压注射,且不与泪液混合,不易进人狭窄处,以致不能准确显示狭窄部位,若碘化油分散,易误诊为多角泪囊。
醋酸碘剂比碘化油稍好。
泛影葡胺、水溶性碘剂赫度低,可与泪液混合,有利于显示病变细节。
2.造影剂注入过少、浓度过低、泪囊内残留液体过多或造影剂注射与摄影间隔时间过长均可引起显影不良或不显影。
泪囊内残留液体可同时显示球形阴影。
应结合病史,注意分析鉴别。
3.观察非阻塞性泪道病变时,由于注人的造影剂易于流失,应采用注射后立即拍摄的方法。
4.为观察泪道排空情况,根据诊断的需要,可在注射造影剂后15min追加拍摄1次。
5.若上下泪小管或泪总管均阻塞,可采用逆向插管造影法即在鼻腔内镜下,从下鼻道的鼻泪管开口处,插人细胶管,
注射造影剂后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