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区域经济
东北亚经济合作阻碍因素分析

一、东北亚区域的界定近年来,关于东北亚地区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对东北亚地区的界定始终未能达成一个统一的标准。
一般情况下,公认的为美国外交关系协会指出东北亚包括韩国、朝鲜、日本、蒙古国、中国的东北地区以及俄罗斯的远东联邦管区,即整个环亚太平洋地区。
但是,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对东北亚地区的范围做出了许多不同的界定。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认为东北亚仅包括朝鲜半岛和日本;李振福、王梦颖(2016)认为,东北亚除了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界定的区域外,还应该包括中亚五国、阿富汗全境以及与我国隔太平洋相望的美国。
自十五、十六世纪发现新大陆以来,海洋成为各沿海国家的重要战略阵地,随着全球化和现代航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通过海洋运输完成,海洋的开发和利用俨然已经成全球化的必经之路。
所以,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将东北亚地区界定为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和日本等五个国家。
二、东北亚区域经济现状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由于政治、经济体制和历史遗留问题等众多因素的存在,虽然经济合作在不断的发展,但是到目前尚未实现一个良好高效的运行机制。
总体来说,东北亚地区的双边经济合作较为成熟,而多边经济合作仍然任重道远。
中俄之间的经济合作自“一带一路”实施以来获得众多实质性的成果,中国已经连续三年成为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国,2017年中俄双方贸易额达到840亿美元,过去10年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9%,并最迟在2020年使中俄双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
此外,双方就加强在世贸组织、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下的沟通协作,共同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方面已达成共识,用人民币完成“一带一路”投资项目建设也成为现实。
2015年中韩自由贸易区经过多次谈判最终建立,中韩贸易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环境。
2017年韩国对中国贸易出口额高达1,421亿美元,同比增长14.2%,占韩国出口总额的24.8%;韩国自中国进口的贸易额高达978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占韩国进口总额的20.5%,中国以绝对的优势保持韩国进出口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
博弈论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运用研究以东北亚区域为例

(3)演化博弈:在环保领域,东北亚各国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调整策略来 实现合作与交流。由于环保问题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各国需要通过演化博弈来 逐步完善和优化自身的环保政策和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运用博弈论分析东北亚区域 的现状和潜在问题
运用博弈论分析东北亚区域的现状和潜在问题,可以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 题:
(1)合作博弈中,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利益诉求的差异,难以达成一 致的协议。这可能导致自贸区建设进展缓慢,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2)竞争博弈中,各国在贸易政策协调方面存在分歧和矛盾。如果不能妥 善解决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战的出现,对区域经济发展产 生负面影响。
(3)演化博弈中,各国环保政策和措施尚不完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短 视性。如果不能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可能导致环保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区域的 可持续发展。
交易费用理论是解释区域经济一体化现象的重要工具。该理论以降低交易成 本为核心,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通过减少成员国之间的交易障碍,可以降低交易 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交易费用理论主要包括贸易成本、市场类型和契约关系等 核心概念。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 交易费用
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交易费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
(1)合作博弈:东北亚自贸区建设是一个典型的合作博弈案例。参与国通 过共同建立自贸区,促进贸易自由化,实现共赢局面。在此过程中,各国需要就 贸易政策、关税、市场准入等方面进行协商和妥协,以达成最优协议。
(2)竞争博弈: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各国之间的贸易政策协调是竞 争博弈的一个例子。各国在制定贸易政策时,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益,还要考虑 其他国家的反应和影响。通过加强政策协调,可以避免贸易战和贸易保护主义的 出现,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困境

发展困境》2023-10-30CATALOGUE目录•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困境•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展望与政策建议01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东北亚区域定义东北亚区域包括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国、朝鲜半岛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东北亚区域地理位置重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良好的经济发展潜力。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旨在促进区域内的贸易、投资、物流等领域的合作,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福祉。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加速和冷战的结束,东北亚各国开始探索经济合作的可能性。
2001年,首届东北亚经贸合作会议在吉林长春举行,标志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近年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俄罗斯远东开发计划的实施,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
1992年,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和蒙古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东北亚经济合作宣言》,标志着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始起步。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义有助于促进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提高。
有助于加强政治互信和睦邻友好关系,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02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困境领土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该地区存在一些领土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如中日钓鱼岛争端、朝韩关系等,这些问题可能影响国家间的信任和合作。
地区领导权争夺在东北亚地区,各国都希望在区域一体化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导致各国在合作中存在竞争和分歧。
政治制度差异东北亚地区政治制度多样,包括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威权主义等,这导致各国在合作中存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冲突。
东北亚各国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存在巨大差异,这可能导致合作中存在不平等现象和利益冲突。
经济结构差异一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这可能阻碍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对东北地区经济的影响

摘要当今世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得如火如荼,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内部的各个成员国逐渐成长壮大、爱益匪浅。
而随之,区域经济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功所推动。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在20年前已提上议程,并将在21世纪获得重大发展。
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 中国具有重要的地位, 并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中国东北地区无疑又是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沿,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 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 东北地区应该抓住机遇, 认清面临的挑战,率先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实现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 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 建立开放型的东北经济体系, 并在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提升东北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振兴东北经济。
【关键词】东北地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生产要素跨国流动AbstractNowadays, the region economy cooperation carries on wonderfully like the fire spreading; each member nation also has benefit vulgarly from the developing region economic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But along with it, the region economic cooperation entered a new development phase, especially European Union, the 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area’s success impels. The Northeast Asia region economic cooperation also proposes the agenda. In fact, it has been discussed before twenty years, and now, it is a wish for the Northeast Asian people.In the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of the Northeastern Asia, China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and will pay an important role. The northeastern area in China is beyond doubt the frontline for China to take part in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the northeastern Asia and play a major role.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vitalizing the old industrial base, the northeast must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and realize the challenges; take lead in joining the northeast Asian regional economy cooperation, then realize the transnational flow of production factors, make full use of international marital and markets, and build up the open system of northeastern economy. Therefore, we can raise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on ability of northeastern area 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to vitalize its economy.【Key Words】Northeastern area; Northeastern Asia; Regional economy cooperation; Production factors; transnational flow目录1 东北地区经济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 (4)2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给东北地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5)2.1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给东北地区经济带来的机遇 (5)2.2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对东北地区经济带来的挑战 (8)3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对策 (11)3.1加强东北地区的经济联合,提升竞争优势 (11)3.2 提高东北地区制造业竞争能力 (12)3.3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构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新格局 (13)4小结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6)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对东北地区经济的影响当今世界,区域经济合作已经变成各国努力发展的重点。
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合作,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推动区域经济的开放和包容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产业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绿色转型。
促进绿色发展
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提高人文交流
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案例分析
06
总结词
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是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三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详细描述
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旨在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通过取消贸易限制,三国可以更好地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扩大出口市场,促进经济增长。同时,自贸区建设还有助于加强三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推动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政治与安全因素
东北亚地区政治和安全局势复杂,一些国家间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和领土争端,给经济一体化济一体化将进一步深化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金融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促进创新发展
鼓励区域内国家加强创新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东北亚成为全球创新高地。
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汇报人:
2024-01-08
引言东北亚区域经济概况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案例分析结论与建议
目录
引言
01
全球化背景下的东北亚区域合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东北亚地区作为连接亚洲与北美、欧洲的重要枢纽,其经济合作与一体化进程对于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降低贸易壁垒,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推动区域内商品、资本、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
东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展望

于处于 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比较特殊的地理位置上 ,无论在经济上还是 在政治上部处 于比较敏感 的地位 。在一个 只有6 个国家 的区域 ,就充 盈着如此错综复杂的社会制度和特殊的政治经济关系和生产 力发展 水 平 ,无形中构建起了彼此制肘又彼此依存 、且彼此也都较难以逾越和 打破的政治经济均衡格 局。
关 键词 东北亚 经济一体化 现状 展 望
东北 亚主 要是指 东亚 的北 部地 区 ,涉 及中国 、日本 、韩国 、 朝 鲜 、蒙古 、 罗斯等六个 国! 俄 彖。其中 ,对中 、俄两国来说 ,处于东北 亚这一地理范 围的主要是 中国的东北地 区和俄国斯的远东地区 。东北 亚地 区总 面积 为3 11 4l万平方 公里 , 占世 界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积 的2 %,人 口约68 ( 6 . 亿 ,占世 界人口的3 %,国 内生产总值( P 约5 1 GD ) 兆亿 美元 ,占世界国 内生 产总 值 的3 %。 目前 ,东北 亚是全球 经济 中举足 轻重 、发展 最 0 快、 最具发展潜 力的区域之 一。由于历史的 、政治的和经济的诸多原 因 ,至今仍是 区域经济 一体化之 “ 白地带 ”。 东北 亚各国 为了 自 空 身的发展 ,均 有意愿 加强区域合作 ,顺应 区域形势 ,以提高区域经济 的协调发展 ,提高区域的经济竞争能力 。
( 1)区域 内部 各地区之 间互 补性强 。东北 亚各国 ( 区 )在资 地 源 ( 包括 自 资源 、人力资源 、资金 、技术等 ) 然 禀赋方面存在显著的 差异性 。这种情况使 各国具 有很好 的合作动力和前景。此外 ,经济发 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具有 明显的层 次性 ,形成了一种被学者称之为 “ 雁 行模式 ”的国际分工关系。 日本 、韩国的产业结构以资本和技术密集
关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考

关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考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与现状分析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三、目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优势和挑战五、“一带一路”倡议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分析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东北亚地区作为一个经济密集区域,其各国经济关系的紧密度不断提升。
随着多边和双边贸易协定的签署,该区域经济合作的力度愈加明显。
本文将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与现状、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优势和挑战、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列举相关案例加以说明。
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与现状分析目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成员国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北朝鲜、南韩国、蒙古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等。
这些国家作为对世界经济产出、贸易额和合计GDP有巨大贡献的主要经济体,其经济合作的深入程度一直是亚洲经济甚至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研究表明,东北亚地区的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关系呈现出无限制地域性,贸易活动主要是“地区内贸易”,即东北亚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侧重于地域内部或邻国之间的贸易。
在当前全球贸易形势下,东北亚地区的主要经济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更加紧密,贸易规模也不断扩大。
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对于该经济区域内部以及与其他地区的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东北亚区域内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合作能够有效地缓解贸易依赖倾向,提高了东北亚地区经济体之间的贸易自由化水平。
通过不同贸易协议和机制的签署,区域经济合作渐成规模,异质性和更高质量的贸易关系也得到了提升。
同时,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也有利于推动东北亚地区经济体在全球舞台上的合作,促进互联互通。
三、目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尽管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
新形势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因素探讨

新 形势 中图分类号 :F 1 2 5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1 0 0 9 . 4 0 6 7 ( 2 0 1 3 ) 0 5 — 1 9 3 — 0 的 新 形 势
而使 贸易规模又会减少,所以东北亚区域合作很难人手。 3 .区域合作 处于初级化 阶段 ,难以约束各 国
2 .落差 巨大的贸易规 模使得合作无从 下手 东北亚六国的经济发展参差不齐 ,贸易规模相差甚远 ( 如: 表 1 ) , 这样使内部 国家之间的合作无从下手。从统计结果可以看 出,朝鲜和蒙 古的贸易规模甚小 ,而韩 国和 日 本的贸易规模相对较大 , 并且韩国和 日 本的经济存在较大的贸易依存度 ,这样情况下 ,即使东北亚 区域合作顺 利进行 ,内部贸易也就主要集 中于 日 本 、韩国、中国等国家。
新 形势下东北亚区域 经济合作的影 响 因素探讨
张 秋 平
哈 尔滨商业大学 经济 学院 黑龙江
哈 尔滨
1 5 0 0 2 8
【 摘 要 】东北亚 区 域合作 由来 已 久 ,但是合作 一直没有得到 良好 的效果 。 但是 随着 日 本和韩 国积极参与其他 国家所达成的经济合作协议 ,东北 亚 区域合作面 临着新的 问题。本文通过探讨在新 的经济形势下影 响东北亚 区域经济合作的 因素,以寻求有 效的合作路径来促进 东北亚 区域合作 的进一
全的组织规则来约束和规范东北亚区域 内的各个 国家 ,所以这种初级化 的区域合作难以约束各国。 4 .合作模式的陈旧使得 各国兴趣 下降 在东北亚区域合作的过程中 , 各 国进行 的主要是 以贸易为主的合作 , 其他形式的合作还没有很好 的开发出来 。而由于各种矛盾的存在,以及
特别是在世界经济 , 特别是工业发达 国家经济发展开始 出现低靡 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跻身资本主义工业国
中日甲午战争(1894) 日俄战争(1904) 一次大战(1914-1918) 二次大战(1937-1945)
战后经济形势
¼ 工厂厂房和1/3设备被毁 发电、钢产量损失1/7,炼油能力损失 6/7. 1947年,战后第一部《经济白皮书》: “国家有赤字、企业有赤字、家庭有赤 字”。
东北亚区域经济专题(二)
第二讲 日韩经济发展与东亚奇迹
一、日本经济发展与东亚奇迹
1.日本总体概况
总体概况
本州、四国、九州和北海道四个大岛及 6800多个小岛 1都(东京都)、1道(北海道)、2府 (大阪府、京都府)、43个县 市町村
2.日本经济发展简要历程
广场协议背景:1985年前日本顺差
广场协议背景
从1980年起,对外贸易赤字逐年扩大, 到1984年高达1600亿美元,占当年GNP 的3.6% 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 的债权国,日本制造的产品充斥全球。
广场协议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 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 长(简称G5)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 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 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 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 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 称为“广场协议”。
美元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浮动汇率——日元升值(1:360—1:308) 1973年中东战争——石油危机——原油 涨价(1桶2.6美元——11.6美元)—— 伊斯兰革命——二次石油危机——石油 涨价
经济低俗速发展(1974——1990)
广场会议背景:对外易摩擦
1965-1973,实际GNP年均增长9.4%, 出口贡献度16%; 1974-1985,实际GNP年均增长4.4%, 出口贡献度35%。 摩擦加剧:纤维、钢铁——汽车、机 床——半导体、高技术产品
1985年后日本汇率走势
参考书
李玉潭,东北亚区域经济概论,吉林大学出版社 何 剑,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 版社 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志恒,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吉林大学出版 社 金明善,日本走向现代化,辽宁大学出版社 余昺雕,日本经济论,吉林大学出版社 孙景超,冷战后日本经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徐 平,苦涩的日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池田信夫,失去的二十年,机械工业出版社
幕藩体制(1603-1867) 黑船事件(1853-1854) 明治维新(1868-1873) 民主改革(1945-1950) 经济恢复(1950-1955) 经济奇迹(1956-1973) 广场会议(1985) 泡沫经济(1985-1990) 失去的二十年
幕藩体制
德川幕府统治(1603-1867) 政治体制:二元体制——天皇体制、幕 府体制 幕府体制:大将军——大名——武士 经济体制:封建土地占有制和发达小农 经济
1949年实施的超平衡预算紧缩政策,造成了经济停滞。
特需景气——经济全面恢复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战争特需。
经济高速发展(1956-1973)
经济高速增长
1956-1973年年平均经济增长超9% 1966年GNP超过英国 1967年GNP超过法国 1968年GNP超过西德
经济低速增长
黑船事件
锁国政策(1638) 黑船事件(1853、1854) 《日美亲善条约》(神奈川条约)
明治维新
讨幕派起义(1865):长州藩、萨摩藩 明治维新(1868-1873):资本主义新政
富国强兵——政治军事制度改革,军事化 殖产兴业——地税、金融制度改革,产业革命 文明开化——教育体制改革,脱亚入欧,西化
战后经济恢复(1945-1955)
民主化改革
政治改革:和平宪法(第九条、天皇) 经济改革:解散财阀、土地改革、劳动立法
倾斜生产方式
有泽广巳教授提出:原材料、煤炭电力不足影响生产恢复,为此从金融、 财政、外援等方面,优先保证钢铁和煤炭的生产需要,突破生产萎缩。 1948年开始见效。
道奇路线——经济紧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