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建水紫陶

合集下载

云南建水紫陶文化节的目标市场分析

云南建水紫陶文化节的目标市场分析

云南建水紫陶文化节的目标市场分析一、导论(一)研究背景建水县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辖的县之一,该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北岸,面积3789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1994年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建水陶瓷源远流长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早在3500多年前便出现了原始的制陶业,到汉代已经有了较为完美的陶器,至宋代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从元代到明代,建水青花瓷业进入了百花争艳的鼎盛时期,成为云南省生产陶瓷的中心,仅次于江西景德镇,产品远销省内外和东南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视为我国“国瓷”的一部分。

自清代开始,建水又烧制了名闻中外的紫陶,以其别具一格的书画艺术风格而独步天下。

建水紫陶在解放前即享有盛誉,市场价值颇高,其中尤以向逢春陶器制品价格最高,有“向氏紫陶,价同黄金”之美称。

无论是达官巨豪,还是平民百姓,俱以得到向逢春烧制陶器摆设于家为荣。

建水紫陶集书法、绘画、雕刻、镶嵌、烧制、磨光等工艺于一身,是中国汉族传统艺术的一朵奇葩。

但在清末随着内地陶瓷产品的涌入,云南陶业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冲击。

清政府的无能,导致军阀割据,各自为政。

战乱不休,课税日益繁重,人民得不到休养生息,国民经济受到了重创,云南陶业一蹶不振。

新中国的建立为云南陶业谱写的新的篇章,生产力的恢复,政治、经济的稳定。

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政方针中,云南建水紫陶又焕发了生命力,被国家轻工业部评定为四大名陶之一,云南建水紫陶在中国制陶史上又开创了历史的新篇章。

近70年的风风雨雨、起起落落,云南陶业的风采已不存在了。

在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国民经济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在文化强国的战略指引下,云南建水紫陶又恰入其份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二)研究目的通过实地考察建水紫陶生产、销售和传承的过程,采访工艺传人、老师、国际活动承办者等,综合分析总结紫陶发展现况和态势,探寻紫陶持续性和多元化发展道路。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人物采访和线上调查问卷两种形式,分别采访著名制陶大师陈绍康、红河民族师范学院陶习苑副主任李红锋,参加制陶师肖春魁承办的“2015云南建水国际柴烧创作营”活动义工,还有考察建水当地政府支持与旅游业发展等方面。

建水紫陶线雕工艺流程

建水紫陶线雕工艺流程

建水紫陶线雕工艺流程同学们,你们知道建水紫陶吗?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建水紫陶线雕的工艺流程,那可真是太酷啦!得准备好一块上好的陶泥。

这陶泥就像是我们画画用的纸,是一切的基础。

师傅们会精心挑选,确保陶泥的质量棒棒的。

接下来就是拉坯成型啦。

师傅把陶泥放在转盘上,随着转盘的转动,师傅的双手就像有魔法一样,把陶泥慢慢变成我们想要的形状,比如一个漂亮的花瓶或者一个精致的茶壶。

这一步可需要师傅有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要不然做出来的形状可就不好看啦。

做好坯体之后,要让它晾干一段时间,等坯体变得稍微硬一点,就可以进行装饰啦。

而线雕就是装饰中超级重要的一步!师傅会先在坯体上用铅笔轻轻地画出自己想要雕刻的图案,就像我们在纸上打草稿一样。

图案可以是美丽的花朵、可爱的小动物,或者是一些富有传统文化韵味的元素。

画好草稿之后,师傅就拿起专门的刻刀,小心翼翼地沿着线条开始雕刻。

这时候可千万不能手抖,一抖就可能刻坏啦。

刻刀在师傅的手中灵活地游走,一点点地把多余的陶泥去掉,慢慢地,图案就开始清晰地显现出来了。

在雕刻的过程中,师傅还会根据需要调整刻刀的角度和力度。

比如说,刻线条比较细的地方,力度就要轻一点,刻刀也要倾斜一点;刻比较粗的线条或者大面积的地方,力度就要大一些。

线雕可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有时候一个复杂的图案需要师傅花费好几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这需要师傅有足够的耐心和专注力。

等线雕完成后,还会进行一些修整和打磨,让雕刻的部分更加光滑细腻,没有一点瑕疵。

最后,就是烧制啦。

把雕刻好的紫陶放进窑里,经过高温的烧制,陶泥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变得更加坚固和有光泽。

经过这么多复杂的工序,一件精美的建水紫陶线雕作品才算完成。

同学们,是不是觉得建水紫陶线雕工艺特别神奇和了不起呀?。

建水紫陶作文

建水紫陶作文

建水紫陶作文
云南建水的紫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

我有一个爱好,就是爱到建水紫陶博物馆去看一看,到那个地方去感受一下不一样的文化氛围。

走进建水紫陶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陶缸,上面雕刻着美丽的图案。

走进展厅,第一个房间就是手工制作紫陶的地方,那里有许多紫陶制作过程中留下的痕迹。

第二个房间里摆放着许多美丽的紫陶制品,有花瓶、茶杯、茶壶、茶杯等。

第三个房间里摆放着许多精美的陶瓷工艺品,有花瓶、茶壶、茶杯……第四个房间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陶瓷作品,有花瓶、杯子、茶壶……第五个房间里摆放着一些古老的陶器,有陶器、木碗等等。

走出展厅,我仿佛来到了一个古老的世界:到处是古老而又神秘的气息,仿佛是一片神奇而又神秘的土地。

这些古老而又神秘的物品似乎在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故事。

我喜欢到建水紫陶博物馆去看一看,喜欢在里面亲手制作一件工艺品,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我还喜欢在那里闻一闻那独特而又芬芳的紫陶香气。

—— 1 —1 —。

四大名陶建水紫陶

四大名陶建水紫陶

建水紫陶驰名中外,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四川荣昌陶并列中国“四大名陶”。

建水紫陶产生于清代,始于道光年间,是在明代粗陶生产昌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建水陶瓷发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

紫陶是用碗窑村红、黄、青、紫、白五种不同颜色的泥土,泡水滤浆后成紫红色的陶泥,用以制成器皿坯胎烧制而成。

与其它陶器不同的是,建水紫陶采用无釉磨光,陶器烧成后用鹅卵石精工细磨抛光,使之质地细腻,光亮如镜,轻轻敲击有金属之声。

有“体如铁、明如水、亮如镜、声如磬”之说。

建水紫陶以其独具的风格蜚声海内外,成为人们喜爱的珍品。

究其原因,除了制作精美、造型新颖之外,最主要的是将传统的书画艺术运用于紫陶身上,使其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成为一种典雅的艺术品,登上了艺术大雅之堂。

其他各地名陶,多从造型和品种上下功夫,至于把书画搬上陶器,似乎建水紫陶独出。

众所周知,在紫陶上写字绘画,不像在宣纸和瓷器上那样方便,用颜色或墨直接书写绘画即可装裱,它必须用墨或颜色写在陶坯上,再用刻刀刻,然后以白色陶土或红、黄、蓝等色泥填满晾干后入窑烧制,出窑后再磨光。

其经过多次打磨,可以达到光彩照人的程度。

如书画、雕刻、烧制、磨工均佳,则产品呈紫地镶白或黑地镶白的图文,明快爽朗,典雅秀丽。

名家书画,经制陶艺人的雕刻,呈观自然班驳、浑朴古拙的金石韵味,给人以无限美的艺术享受,为其他名陶所不及,和传统的字画及江西景德镇瓷器相比,别具魅力。

建水紫陶正是由于书画名家的参与才能得以驰誉中外。

从清末到现代,无数的书画名家为建水紫陶的发展、兴旺和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如王定一的烂简书,就是摹仿断简残篇,以真草隶篆行书于其上,更显得古朴雅致。

其他如刘光烈的板桥体书,王式稷的金文,王克敏、王孝全的花卉翎毛,王宪斌的竹子,王垂书的草书,肖茂园的山水,沈河清的鱼虾,马吉生的菊花,向逢春的山水、人物、梅兰竹菊和各种字体及李贯夫的楷书等。

建水紫陶博物馆观后感

建水紫陶博物馆观后感

建水紫陶博物馆观后感
今天,我和妈妈去参观了建水紫陶博物馆,这是一个令人向
往的地方,因为这里有各种各样的陶艺作品。

建水紫陶博物馆位
于建水县城建设路中段,距昆明160公里,距红河40公里,距
南涧40公里。

它是由建水县人民政府投资兴建的中国西南地区
唯一的紫陶文化博物馆。

它是一个集收藏、展览、科研、文化交
流于一体的专业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两个大陶缸,里面装着
各种各样的陶艺作品,有孔雀、兔子、乌龟等动物,还有一些栩
栩如生的人物,陶艺作品真是美丽极了!我仔细地端详着每一件
作品,每一个造型都那么优美、生动。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件
孔雀的陶艺作品。

只见它栩栩如生地站在一棵树上,身上还披着
华丽的彩衣。

这件陶艺作品是用一种叫做“水乐彩”的颜料画出
来的。

在我看来,孔雀那高贵的姿态是那么优美、动人,好像在
向人们炫耀自己有多么漂亮!
然后我来到了建水古代制陶作坊。

这里有好多陶片、泥块等。

一位叔叔正在给泥片上色。

—— 1 —1 —。

建水紫陶茶杯清洗方法

建水紫陶茶杯清洗方法

建水紫陶茶杯清洗方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建水紫陶茶杯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茶具,它不仅具有优美的外观和精湛的工艺,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然而,由于紫陶茶杯的材质特殊,清洗方法也需要特殊注意。

本文将介绍建水紫陶茶杯的清洗方法,并提供清洗前的准备工具和清洗步骤,以及清洗后的注意事项和保养建议,帮助读者正确地清洗和保养紫陶茶杯,保持其优美的外观和品质。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建水紫陶茶杯清洗的重要性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建水紫陶茶杯的特点,清洗前需要准备的工具以及清洗方法的具体步骤。

结论部分将总结清洗后需要注意的事项,提出保养建议,并以简短的结语结束全文。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使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建水紫陶茶杯清洗方法的全貌,同时也能得到实用的保养建议和注意事项。

"1.3 目的目的部分内容:本文的目的是为了向读者介绍建水紫陶茶杯的清洗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正确地清洗和保养紫陶茶杯,以保持茶杯的质地和保持茶水的纯正味道。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将能够掌握清洗紫陶茶杯的正确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对紫陶茶杯的合理保养方法,从而延长茶杯的使用寿命,提升茶具的品质和美观。

2.正文2.1 紫陶茶杯特点紫陶茶杯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茶具,它因其独特的工艺和优秀的品质而备受青睐。

紫陶茶杯通常采用高岭土为原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具有以下特点:1. 高温烧制:紫陶茶杯经过1300以上的高温烧制,使其具有较高的密实度和耐热性,可以承受高温的茶汤而不会破裂。

2. 透气性:紫陶茶杯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利于茶汤与空气的交换,有利于茶叶中的香气散发和口感的提升。

3. 保温性:紫陶茶杯在冬季可以保持温度,使茶汤不易降温,保持饮茶者手中的温度。

4. 吸附性:紫陶茶杯内壁微孔结构使其具有一定的吸附性,可以吸附茶汤中的杂质和余味,增加茶汤的纯净度和口感。

建水紫陶资料

建水紫陶资料

建水紫陶资料一、紫陶历史背景介绍建水陶瓷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我国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3500多年前便出现了原始的制陶业,到汉代已经有了较为完美的陶器,至宋代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从元代到明代,建水青花瓷业进入了百花争艳的鼎盛时期,成为云南省生产陶瓷的中心,仅次于江西景德镇,产品远销省内外和东南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视为我国“国瓷”的一部分。

清代开始,建水又烧制了名闻中外的紫陶,以其别具一格的书画艺术风格而独步天下,解放前即享有盛誉,市场价值颇高,其中尤以向逢春陶器制品价格最高,有“向氏紫陶,价同黄金”之美称。

无论是达官巨豪,还是平民百姓,俱以得到向逢春烧制陶器摆设于家为荣。

建水紫陶采用近郊五色陶土作原料,通过传承千年的传统手工艺制作成型,集“坚如铁、明如镜、润如玉、声如磬”的特性于一身,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二、紫陶工艺简介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是一个汉、彝、回、哈尼、傣、苗族聚居的边陲重镇,距今3500多年前就开始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约在汉唐时期,建水就开始接受汉文化的影响,境内众多文物古迹都具有汉文化与边地文化相融合的特色。

1994年建水被国务院批准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就产于建水县碗窑村。

碗窑村制作建水紫陶的工艺始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1),成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0),距今约170多年的时间,在此之前,碗窑村已有千余年成规模炼制陶瓷的历史,是一个因烧制陶瓷而得名的村落,村后的红坡山上堆积着大量的宋、元以后的陶瓷残片,数座元代以后的龙窑遗址清晰可见。

建水紫陶因艺而珍,其品质洁如玉,明如镜,声如磬,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无铅、无毒、对人体无有害物质;建水紫陶更侧重于文化的张扬,以传统中国书法绘画为主要内容的装饰,使建水紫陶古貌淋漓,文气盎然。

50年代初,建水紫陶就凭据独特的制陶工艺和浓郁的文化气息与江苏宜兴、广西钦州、四川荣昌陶齐名,并列中国四大名陶。

建水紫陶游发朋友圈文案

建水紫陶游发朋友圈文案

建水紫陶游发朋友圈文案
1、云南建水紫陶街,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未来可期,人生值得。

2、展开时隔4年,再到建水紫陶街,愿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3、入建水,一梦到盛唐;亦人间烟火,也文艺浪漫的紫陶街。

4、嗨游建水,紫陶里览尽锦绣山河,说尽大唐盛世。

5、美哉云南,艺而珍,因文而雅,建水紫陶。

6、艺是陶之魂,一杯茶,若有思。

建水紫陶,匠人精神。

7、墨香古城,匠心致志,千年古城紫陶之都非遗行,我们出发吧!
8、游览自在陶都,悦享诗意生活。

9、到了建水紫陶街,感受到紫陶艺术的美真是一种享受。

10、云南建水古城旅游,体会古临安城的深厚文化,什么是紫陶。

11、岁月别催,容我落一处庭院,慢悠悠,发发呆,来建水紫陶。

12、建水紫陶,茶生活风暖人间草木香,一盏清茶入春来。

13、建水紫陶里,夏意还未尽,忽觉秋已来。

14、小城很小,生活很慢,享受惬意慢生活,我在建水等你,阳光微淡,岁月静好。

15、随着建水小城一起醒来,享受不紧不慢的生活。

16、百年古村,一炉窑火燃过宋元明清;千年紫陶,一尊素坯容下江河大地。

双龙古桥,泸江烟柳,袅袅炊烟,十里荷花,绘就了一
幅边地江南水乡的水墨画卷。

17、千年建水紫陶,百年滇越铁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水紫陶工艺流程
目录
1、泥料选择 (2)
2、泥料拼配 (2)
3、泥料发酵 (3)
4、揉着泥料 (4)
5、拉坯造型 (6)
6、书画点染 (7)
7、精雕细刻 (10)
8、彩泥填压 (12)
9、精修粗坯 (13)
10、自然阴干 (15)
11、进窑烧制 (15)
12、粗制打磨 (16)
13、精细抛光 (19)
14、成品欣赏 (20)
1、泥料选择
建水有一片五彩山,五彩山上有五色土,各为红,黄,青,紫,白五色陶土。

2、泥料拼配
千万别以为这是五色土中的红土,这是经过陶人么加了五色陶土和7分汗水混合起来的泥料,陶人们把泥料收集好之后,敲打成末之后,按不同的比例混合配在一起(这就是江湖上传说的各家祖传的独特的配方,它直接影响到陶的质感,陶色如温度高烧出的黑色有墨黑蓝黑配方不好的就会出现灰黑灰黑的名曰:雾朦朦,灰朦朦,建水陶中还有白陶,白陶一般配方就没有红陶复杂,但配方终究是
配方,还是秘密等待下次探讨)
3、泥料发酵
此泡在大缸里洗澡的就是配好之后的泥料,为什么说是洗澡呢?因外在缸里,陶人么要将陶不断搅拌,然后舀漂在上层的漂浆(因为上层是比较细腻颗粒小的)用筛子过滤,过滤完之后的再换更细的筛子在过滤,如此反复3.4道,已经细腻到像牙膏一样,就放在大缸里醒泥,发酵,等到需要时就可以拿出来完成它们的使命了。

(此节重要提示:为何要过滤如此细,如此大费周折呢?请关注下文。


4、揉着泥料
需要他们的时候到了,经过过滤,筛选之后的陶泥,要想成器,必先劳其筋骨,像揉面一样,直到揉到腰酸背痛,手抽经的时候,他就可以开始加工了。

(揉泥,是为了让泥结实有胫骨,也是让泥中不要残留气泡,不然烧出来形成气泡这件作品就会留下遗憾)
5、拉坯造型
揉完之后的泥就可以拉坯了。

这个工艺很普遍就不多费口水,随着建水陶的发展,现在也出现打坯等造型工艺。

6、书画点染
以下这几道工艺要隆重介绍下,这些就是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了!当然能获此殊荣,没点本事可不行,上面几幅图展示的工艺流程就是建水陶重要的组成部分--装饰,其为第一道工序书写绘画,建水陶为何如此有魅力有味道,离不开各位书画大师在陶上的笔走龙蛇,笔酣墨饱,入目三分的书画,在建水陶上书画可不是一般的难,充分考验了书画家笔的驾驭能力和章法布局能力,在陶上书写难度有:1生坯陶面是非常光滑的而且是带弧度的光滑,书画家在装饰时候蘸墨多少要拿捏得当因为不像纸会吸墨,并且在书写时笔的走势要跟着陶器的弧度走,时而盘旋时而起伏,这就考验真功夫了,难度2,你能在陶上书写那还不算本事,一位好的装饰大师,不仅考验你的书画功力,更多的是结合陶器本身的器形进行装饰,布局,让整幅书画和陶器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让赏陶之人赏器形,赏装饰,赏古味。

而如今能做到这一步者屈指可数。

7、精雕细刻
装饰之后就是刀客出场,一名出色的刀客必备:稳,准,狠。

刀客日子不好过,不能像书写的那些家伙喝酒吃烧豆腐,一名刀客,心细胆大,刀法流畅,下刀如有神。

如果你不耐心,不细致那么刻穿了的,喝酒那些写的画的线条刻走样的陶器就是你的刀下陶。

8、彩泥填压
这幅图描绘的是我们的陶人们,在经过书画家装饰完,刀客们刻完之后,用泥在细致的填进刀客刻出来的凹槽中,填进去还不完事,还得反复挤压,经过5-6道的压刮,保证了烧后不能出现裂纹。

因为填泥它填的不是原来陶器本身的泥,比如常见的陶器用五色土做的生坯时呈紫红双色,那么填泥就是填不同的如白泥,当然随着建水陶的发展,现在又有了彩填,彩填的话比填单色泥复杂很多,需要填泥着有绘画功底,知道什么地方用什么色,而且彩填必须刻一道填一道,很是费工。

9、精修粗坯
精修就是把多余的拱出来的泥修掉,就像回家休媳妇儿一样不要就不要了。

修坯可是一道技术活,在拉坯完成拉出大体形状后,有一道初修,修成陶人要的器形,修出那股子味儿。

10、自然阴干
这些就是修完之后的陶器,精修之后就让他们休息休息,晒不着太阳,不用受折磨。

可别忘了“居安思危”这句至理名言。

更大的考验在后面。

11、进窑烧制
好陶不怕火炼,经过完全晾干之后,就整齐进入窑炉烧制。

建水陶的烧制温度一般在1000度以上(具体温度还的根据各家配方),8-12个小时。

建水陶泥由于泥料非常细腻,所以缩水率高达20%,导致建水陶造型难度高,烧制容易变形,大器形非常稀少。

很多精品都是过不了这一道关,像以前传统龙窑烧制,成功率不到40%
12、粗制打磨
在精修时还笑的脸,看看你们烧出来的甭样,经过烧制之后出来的建水陶,外面是有一层银灰色,紫红色,带金属质感的火皮,简单理解就像锅巴,这个时候就像赌玉一样,你根本还不能看出它的面貌。

此为建水陶后续工艺磨光的重要道具,它有粗的,细的。

发挥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13、精细抛光
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建水陶人云:“好陶也靠磨出来”建水陶之所以光彩照人,亮如镜,就是靠磨,建水陶分为亚光与亮光,传统工艺上再打磨时,陶人们将陶器置于装盘之上,用泥巴固定住,在转盘飞速运转下,双手各执一磨石打磨,由于是用泥巴固定,所以陶器会晃动,这就考验磨工师傅们的手艺了,他们的手要跟着陶器晃动来浮动,而且用力要恰当,轻了磨不出来,重了,啪一声陶瓶要不飞了要不碎了。

再磨的时候,师傅们根据磨的情况,更换不同粗细的磨石,以达到温润细腻。

14、成品欣赏
这些作品为亚光磨工,给人以古朴,
自然,高古的感觉,耐人寻味。

像这件陶瓶就是建水陶亮光的陶瓶,亮光就是在磨工师傅磨成亚光之后,在更换当地河里面的一种鹅卵石经行抛光,同样也是固定在转盘之上,只是磨的道具换了。

很多不了解建水陶,看到亮光的作品,认为了是上了釉的,其实不然,从手感,无釉磨光的紫陶更细腻自然。

这无釉磨光也是建水陶不同于其他陶的一种独特工艺。

正是因为建水陶泥料的细腻,才能让建水陶磨光的时候,抛出这种明亮如镜的光亮。

更多相关建水紫陶资料可以去这里面查找或者欣
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