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措施(汇编)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规范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规范导言: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和旅游意识的增强,旅游业迅速发展起来。
景区作为旅游的核心部分,承载着许多人的期望和向往。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担忧。
因此,旅游景区环境保护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旅游景区环境保护规范的内容及重要性、实施措施以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旅游景区环境保护规范的内容与重要性旅游景区环境保护规范是指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平衡、提高景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的一系列行动和要求。
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景区建设与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和环境友好型建筑设施的设计;合理控制景区规模,避免过度开发。
2.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有效的环境监测体系,对景区内的水质、空气质量、噪声等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3.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景区内的生态保护工作,落实生态修复计划,保护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限制游客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4.废物管理与资源利用:建立垃圾分类处理制度,鼓励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
5.环境教育与宣传:加强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规范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景区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在于其原始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景观。
如果环境遭到破坏,景区的吸引力将大打折扣。
其次,环境保护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保证景区长期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运营。
此外,旅游业是一个绿色产业,只有在环境友好的前提下,才能促进更好的发展和进一步提升旅游体验。
二、实施旅游景区环境保护规范的措施为了确保旅游景区环境保护规范的有效执行,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措施:1.加强监管与执法: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景区环境保护规范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考核和评估机制,对不符合规范的行为实施严格处罚。
2.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开展环境保护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借助新技术手段提高环境监测、废物管理和资源利用的效率。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规定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规定旅游景区是人们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景区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景区的自然环境、生态平衡和文化遗产,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环境保护规定。
本文将探讨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规定。
一、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旅游景区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景区环境保护意识的薄弱和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景区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景区环境保护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景区所处的地理环境通常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景区环境可以促进生态平衡的维持和恢复,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为后代子孙留下一片完整而美丽的自然风光。
其次,景区环境保护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
旅游景区常常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景区环境可以确保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留。
同时,通过景区环境的保护,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增强他们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和理解力,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最后,景区环境保护有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个良好的景区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刺激旅游经济的发展。
同时,保护景区环境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能源的消耗,促进景区产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景区环境保护规定范例为了实现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目标,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规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范例:1.垃圾分类与处理规定在景区内,禁止乱扔垃圾,游客需按照垃圾分类要求进行分类投放。
景区当地应设立足够数量的垃圾分类垃圾桶,定期清理和处理垃圾。
2.环境保护宣传标语要求景区内需要设置环境保护宣传标语,倡导游客爱护环境,保持环境整洁。
标语内容应醒目、简洁,使游客易于接受和理解。
3.禁止破坏植被和野生动物规定严禁游客随意采摘、破坏景区内的植被和野生动物。
禁止烧毁植被,禁止滥捕滥猎野生动物。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与管理规定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与管理规定引言: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各地旅游景区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保护与管理的诸多问题。
为了保护旅游资源,持久发展旅游产业,制定和执行旅游景区环境保护与管理规定是势在必行的。
本文将从景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规范与标准、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为读者提供相关信息和建议。
一、景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 维护自然资源景区所依赖的自然资源是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山川、湖泊、气候、浓厚人文历史等。
保护景区环境即是保护自然资源,确保其可持续利用,同时防止破坏和污染。
2. 促进生态平衡景区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各种生物和无机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环境保护可以促进景区生态平衡,保持自然界的稳定,不断丰富景区生态多样性,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3. 维护文化遗产景区往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古建筑、古文物等。
环境保护也包含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以确保其保存和可持续利用,传承和弘扬人类宝贵的历史和文化。
二、规范与标准1. 环境评估与监测在景区规划和建设之前,必须进行环境评估,评估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同时,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对景区内环境质量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景区规划与设计景区规划与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布局各类设施并将其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此外,还应充分考虑景区的容量限制,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游客量造成的环境破坏。
3. 绿色建筑与设施景区内的建筑和设施应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设计灵活且符合景区整体风貌。
同时,应建立节能减排的标准,并加强对绿色建筑和设施的审查和监管。
4. 生态保护与恢复景区应制定生态保护与恢复计划,保护和恢复景区内的植被覆盖、水域和野生动物。
同时,控制非法捕猎和乱挖乱采的行为,保护景区内珍稀物种的栖息地。
三、管理措施1. 景区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的景区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加强监管力度,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得以贯彻执行。
旅游行业中的景区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旅游行业中的景区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一、背景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需求的增加,旅游行业在近年来迅猛发展。
然而,景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如何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保护景区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成为了旅游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景区环境保护的必要性1. 保护自然生态:许多景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
若不加以保护,将面临生态破坏和物种灭绝等问题。
2. 维护生态平衡:景区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任何局部破坏都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3. 提升旅游体验: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与休闲的重要因素。
只有保持良好的环境质量,才能带给游客愉悦与满足。
三、景区环境保护的主要挑战1. 游客行为问题:一些游客在景区中乱扔垃圾、损坏植物、采摘野生动物等不文明行为,严重破坏了景区环境。
2. 旅游压力:旅游业火爆发展使得某些景区承受过多的游客压力,超负荷运营导致环境破坏。
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堵和能源消耗等问题。
3. 不合理开发利用:一些景区盲目投资、过度开发,导致土地失去原有功能,破坏生态系统平衡。
四、提升景区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措施1. 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景区管理机构,加强对游客行为的监督教育。
通过提高门票价格、设立限流措施等手段,控制游客数量以减轻旅游压力。
- 建立科学化管理体系:制定与景区特点相适应的管理规范,加强人员培训和意识普及。
- 加强监管与法律支持: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以约束不良行为,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2. 推动可持续发展:制定并实施长远的发展计划,合理规划景区开发和建设。
注重景区与周边社区的互利合作,共同分享旅游业带来的利益。
- 环境评估与保护措施:在规划和开发前进行环境评估,明确保护和修复目标,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促进文化传承与教育:加强对当地文化、历史、生态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游客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如乱扔垃圾、破坏植被等,也会导致生态破坏。
03
CHAPTER
环境保护对旅游景区的影响
维持自然风貌
保护历史遗迹
促进生态旅游发展
环境保护可以确保旅游景区内的自然风貌得到良好的维持,使游客能够欣赏到原始、自然的美景,提高景区的吸引力。
对于包含历史遗迹的旅游景区,环境保护有助于保护这些遗迹免受破坏,使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历史文化,提高景区的吸引力。
保护生态系统
保护生物多样性
环境保护能够促进旅游景区内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减少垃圾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
减少垃圾产生
环境保护能够限制旅游景区内的噪音污染,确保游客能够享受到安静、舒适的环境。
降低噪音污染
04
CHAPTER
加强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措施
针对旅游景区的特点和问题,制定相应的环保法规,严格限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
环境保护能够确保旅游景区内的生态系统得到良好的保护和恢复,从而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提高景区的吸引力。
提供优质环境
环境保护可以确保旅游景区提供清洁、优美的环境,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享受到舒适、愉悦的体验。
提升游客安全
环境保护能够确保旅游景区内的安全措施得到加强,为游客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环境,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提高服务质量
环境保护能够促进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提高,பைடு நூலகம்游客能够享受到更加周到、细致的服务,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环境保护能够确保旅游景区内的生态系统得到良好的保护,避免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失衡,从而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环境保护能够保护旅游景区内的生物多样性,避免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从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必要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重要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成为了影响游客体验和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保护旅游景区的环境,不仅是为了让游客能够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更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传承文化遗产以及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对于生态平衡的维护至关重要。
许多旅游景区都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时间的演化形成的,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
比如,一些山区景区是众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这些景区的环境遭到破坏,可能会导致物种灭绝、生态失衡等严重后果。
以森林景区为例,如果游客过度砍伐树木、乱丢垃圾,或者景区开发者过度开发,破坏了森林的生态环境,就会影响到森林的蓄水能力、土壤保持能力,进而引发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问题。
而且,生态系统的破坏往往是不可逆的,一旦失去,就很难恢复。
其次,良好的环境是旅游景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往往会优先考虑那些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质清澈的地方。
一个脏乱差的景区很难吸引游客的目光,更别提让游客流连忘返了。
比如,一个海滨景区,如果海滩上布满垃圾,海水受到污染,那么即使它拥有再美丽的海岸线,也无法让游客感受到度假的愉悦。
相反,如果景区环境优美,游客能够在青山绿水之间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放松心情,这样的景区必然会受到游客的青睐,从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为了保持景区的吸引力,维护良好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再者,保护环境有助于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
很多旅游景区不仅有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和智慧。
然而,如果景区环境恶化,这些文化遗产也会受到威胁。
比如,古建筑可能会因为潮湿、污染等原因而受损,历史遗迹可能会因为人为破坏而失去原有的风貌。
只有保护好景区的环境,才能为这些文化遗产提供良好的保存条件,让后人能够了解和欣赏到先人的智慧和成就。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必要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重要方式。
每逢节假日,各大旅游景区往往人满为患。
然而,在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不仅仅关乎着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更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未来息息相关。
首先,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对于生态平衡的维护至关重要。
许多旅游景区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比如森林、湿地、湖泊、山脉等。
这些生态系统是众多动植物的栖息地,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大量游客涌入景区,如果不加以保护,随意践踏植被、破坏土壤、干扰动物的生活习性,就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
比如,某些植物可能因为过度采摘而濒临灭绝,某些动物可能因为栖息地被破坏而失去生存空间。
一旦生态平衡被打破,将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影响到整个地区甚至全球的生态环境。
其次,良好的环境是旅游景区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之一。
游客们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往往会倾向于那些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景色宜人的地方。
如果一个景区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空气污染严重,即使它拥有再独特的自然风光或人文景观,也难以吸引游客的到来。
相反,一个注重环境保护、环境整洁优美的景区,能够给游客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这不仅能够增加景区的经济效益,还能够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再者,环境保护有助于保护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
许多旅游景区不仅拥有自然景观,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如古老的建筑、寺庙、碑刻等。
这些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
然而,环境的恶化,如酸雨的侵蚀、空气污染对文物的损害等,会对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因此,加强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对于保护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从当地居民的角度来看,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与他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旅游业的发展往往能够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但如果景区环境遭到破坏,将会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健康。
景区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景区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方案景区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旅游项目,它不仅有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也能让游客欣赏美景、获得放松与愉悦。
然而,景区建设过程中,环保问题也需要重视,特别是生态环境保护方面。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景区建设中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一、生态环境保护方案的必要性在景区建设过程中,若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就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景区的破坏会直接影响自然生态,损害土地、水源、动植物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改变天然的物种组成和生态平衡,甚至会引发生态危机。
其次,因人类活动释放污染源,可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噪音等负面影响,使得游客的游览体验受到破坏,从而影响景区的形象,乃至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因此,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旅游发展,我们需要制定科学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案,从而在景区建设中实施生态环境保护。
二、生态环境保护方案的具体措施(一)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景区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特别是在自然景观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区建设时,土地资源的保护尤为重要。
因此,需要制定地形图、土地利用规划等建设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不破坏原有的生态土地。
(二)保护水资源水是景区建设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因此在施工和日常管理中应注意保护水质和水量。
施工过程中要防止污水、建筑垃圾、渣土等污染源对环境的影响。
管理时应关注每年的雨水以及水库、河流、地下水的水量,定期进行水质监测,防止人员和车辆在水库、自然河等水源周边随意排泄引起的污染。
(三)植物保护景区建设往往面临建设场地原有植物的破坏,因此要制定保护现有植物和新种植植物的规划。
在改变景区植被时,应优先选用易于适应环境的本地植被,且采用植被“重生”的方式,遵循“原则去外来植物,保护珍稀植物”的原则,有效防止外来植物对景区带来的安全隐患及植物入侵等问题。
(四)动物保护对于非耐外力的动物,如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保护,应在修路、建馆、架设输电线路等工程前进行野生动物调查和走访。
同时制定条件允许时,仅能进行“小采”或“不采”,并通过建设环境指示牌等方式告知游客避让、爱护小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措施★旅游景区环境破坏的因素★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措施★木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青铜文物的保护与修复★铁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对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旅游景区的环境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次讲座通过分析目前中国旅游景区环境破坏的因素,针对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的系列措施。
一、中国旅游景区环境破坏的因素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现代化的人们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更注重精神的需要,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加,很多人将旅游作为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一种生活方式,对旅游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是在我国很多旅游景区的环境却随着旅游人员的增加而破坏日益严重,造成旅游景区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一)旅游景区破坏的自然因素1.由于自然灾害给旅游景区带来的破坏如地震、火山喷发、飓风、海啸、洪水、泥石流、塌方、滑坡等自然灾害,会突然直接改变一个地区的自然面貌,毁掉部分或全部的旅游资源和环境。
例如: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中国旅游资源大省四川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四川省旅游局局长张谷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截至目前,汶川地震已造成四川旅游业损失达624亿元,相当于去年四川省全年总收入的一半。
据四川省旅游局数据显示,在此次汶川地震中,四川省4000多个旅游景区被损坏了568个,累计损失达278.40亿元。
四川两处世界遗产地都江堰――青城山、大熊猫栖息地卧龙景区受到了严重的损坏。
都江堰景区二王庙等大部分古建筑倒塌,而通往卧龙景区的所有道路全部断裂受阻,彭州银厂沟、什邡欢乐谷、平武猿王洞、北川小寨子沟和安县千佛山等景区在地震中均受到不同成都的破坏。
对于像博物馆这样的人文景观,受到自然因素影响相对较小,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忽视自然灾害对人文景观的影响。
相应的要做好必备的应急预案,当自然灾害来临时,才能够做到快速安全有效的防御。
2.景区的风化腐蚀、生物变化等自然原因也给旅游景区带来了破坏自然界的风化侵蚀,生物变化会慢慢地改变景观的形态,严重的破坏景区的环境。
如山西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重庆大足石刻在内的中国岩石雕像都在不同程度地受到风化和渗水作用的严重困扰。
由于长期风化,许多雕像已经“面目全非”,有的石像脸部五官残缺,有的四肢脱落,上面留下被水侵蚀的印痕。
而洞窟顶部的裂缝处也明显有渗水的痕迹。
如稀世之宝的敦煌壁画和雕塑,频受威胁;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的汉白玉浮雕、铜制品,正遭受酸雨的侵蚀;又如秦始皇陵,据说它高约120米,底边周长约2167米,这座由人工用黄土堆积的陵墓,经过2000年的风化侵蚀,目前高度已降到64.97米。
兵马俑也正在缓慢风化,这些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的老古董开始地面生活后,出现“水土不服”症状。
由于暴露于空气之中,兵马俑一直面对氧化、水侵的威胁。
对于博物馆来讲,腐蚀和生物变化对文物影响较大。
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文物陈列时,充分考虑到温度、湿度、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例如,我馆的武魁匾,道光年间的木质文物,在储藏保存和展陈上则需要按照木质文物特有的特点来进行保护。
在本讲座的最后,会请文物保管部分的专家具体介绍木质文物、青铜文物、铁质文物的保护和处理办法。
(二)旅游景区破坏的人为因素1.旅游者人为地破坏旅游景区环境2008年网上报道:“黄金周鸟巢惨变垃圾场、后奥运拷问国民素质”一文。
文中指出随着2008年8月24日,“祥云”圣火缓缓熄灭,北京奥运会在全世界的赞叹声中圆满落下了帷幕。
如今,奥运已经过去两年多,国人心中的“奥运激情”却没有丝毫的降低。
十一“黄金周”,鸟巢想当然成为众多游客的首选观光地,然而,一组曝光的鸟巢“黄金周”照片,令所有人遗憾、震惊!那个开幕式上美轮美奂,比赛期间干干净净的“鸟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垃圾遍地,肮脏不堪的“鸟巢”。
这种因旅游者人为地破坏旅游景区环境的现象在旅游景区屡见不鲜。
2.水景污染和建设性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旅游景区的环境世界自然遗产著称的张家界自然景区,五一“黄金周”期间,武陵源各生活接待区的空气质量都超过了国家一级标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总悬浮颗粒物都呈上升趋势;酸雨频率加大52%;大量游客的涌入导致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然而这些生活垃圾却得不到及时处理,这些污染使旅游资源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美丽的国家旅游度假区银滩,当年的那片海“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因而冠之以“天下第一滩”的美名。
而如今,那里的沙子已经不再洁白,海水也很有“味道”。
大量的农民涌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云南石林采石,将造型优美的高石芽截去半截,用于烧石灰或水泥,使石林伤痕累累。
西岳华山风景区当年为建设一条进山路,毁千年绝壁,埋溪流泉水,把六千米长的山道上的树木连同千年古树一起砍掉,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怎样保护好我们的旅游资源,如何保护好我们旅游景区的环境?这是值得我们全国人民思考的问题,面临这些问题提高景区旅游的保护意识已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
二、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一)提高旅游景区的可观赏性,提升旅游景区的旅游价值旅游景区是人们陶冶情操、放松心情的圣地,优美环境,既能使人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中,又可使人精神和生活上的满足。
所以应通过绿化环境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为人们提供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机会。
同时旅游景区是历经亿万年的自然和人类演变过程而得以保存下来的、具有价值的珍贵资源,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进而提升旅游景区的旅游价值,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促进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特色的景区旅游资源是旅游景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旅游资源是有限的,因此要科学搞好环境规划,在合理开发新旅游资源时,注重落实环保措施,实施林木和绿化建设,确保景区生态平衡,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造成环境破坏和地方特色逐渐消失。
景区发展必须保护好旅游资源,使其可持续发展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三、采取系列措施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一)控制旅游景区旺季时游客的数量自2000年5月1日第一个五一“黄金周”开始实行以来,,国内游客承受了太多的苦难,各大景区的生态环境承受了太大的压力,从车站到码头,从市区公园到郊外景点,从商场到酒店,无一处不贯彻着“车水马龙、人满为患”这八字“方针”。
在旅行的路上,游客们可以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除了污染物,还是污染物。
超负荷接待造成景区破坏、文物和环境保护受损,这些都不利于我国整个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黄金周”期间由于游客增多而产生的供不应求往往会导致质次价高。
从近年来全国假日办所接到的投诉情况来看,旅行社服务不到位以及商店欺客宰客的现象比较严重,航班晚点、后续服务跟不上的问题时有发生,景区服务设施不全、服务相对滞后的问题比较突出,宾馆饭店服务缺失的问题也不断增多,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景点要采取有效措施如通过实行调整门票价格和限制游览人数的作法,对游客进行疏导、分流或限制。
(二)环保部门要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环保部门要对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管理情况依法进行监督,对旅游景区排放污水、粪便和其它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要限期进行治理,经治理仍末达标的要进行关闭。
同时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要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
例如旅游景区把环保责任纳入企业规范,严肃处理违反制度的导游及司乘人员,将环保责任纳入单位的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与工作业绩挂钩,严格考核。
同时杜绝游客在公路沿线随意抛弃垃圾,禁止游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袋,旅游汽车和客运车辆内必须设置垃圾箱,并在车内和旅游景区醒目的位置张贴和悬挂有关环境保护、杜绝白色污染、回收垃圾等告示牌。
(三)提倡文明旅游,增强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当下,外出旅游已是人们度假的首选,然而在一些名胜古迹和参观景点,“乱刻乱画、乱丢乱扔、乱攀乱爬、乱嚷乱哗、乱摘乱采、乱拥乱挤、乱拍乱摄。
”被媒体称为游客中的常见的“八大丑”陋习随处可见。
早在2006年,我国政府就在全国实施了“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并将其提升到了维护国家荣誉和尊严,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高度。
文明旅游不仅仅是游客的责任,旅游地同样需要提高文明意识。
文明出游对保护旅游景观,营造整洁高雅的环境氛围有着重要意义,提升旅游文明素质,无不是展现良好个人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现实要求。
自然美景、和煦春光,再加上旅游参与营造的良好氛围、文明的环境,才能构成真正的美。
木质文物保护墓葬掘开后出土的木质文物幅面保护的状态必须很快弄清楚一、基本发掘措施1、在全过程中要保湿2、避免强光3、取出的木质文物要尽快浸入净水中4、对于简牍类尤其要小心,要用硬板托着取出、不要弄乱5、迅速运往实验室二、实验室的科学保存:1、避光2、保湿、水浸3、低温20℃4、甄别木质文物的质地、针对不同质地分别保存、制定保护方案三、出土饱水木质文物的状况及甄别方法:针扦发物理状况木器:1 质感、泥状、但形态完整、手感柔软 2 有一定硬度、但用银针一扎即透3 针扎不透、质地较好含水率测定绝对含水率=(湿重—干重)/干重*100%破坏性试验只能用线片进行测定——严重朽蚀按朽蚀状况不同分别贮存制定处理方法选择1、对于保存的文物考虑自然干燥—得到的文物质量最好2、有一定朽蚀的文物采用其他方法处理一般含水率100-200%可能质地较好、200-600%朽蚀严重、600-1000%则接近毁灭完好地进行干燥,不变形是很困难的事情、强化也不易、漆存更难处理前的贮存1、避光,尤其是有彩绘的及有字的简牍2、去离子水定期更换、浸渍3、低温20℃4、有专人保存,防止脱水木质文物处理的基本原理一、朽材的物理化学模型1、化学模型、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的分子降解大量的流失,内含物大多不存在2、物理模型:宏观上讲,依然有细胞形态,但细胞壁破损,有较大的通透性3、实际上朽蚀的木质文物由少量纤维素包裹着大量的水分为存在形式。
二、木质文物的脱水问题—世界上公认的难题1、表面张力导致的收缩将使木质文物全然失去外型,这是毁灭性的。
2、脱水后,木质文物强度差、易破损——暂未解决的问题三、木质文物脱水的基本思路1、填充法:将溶于水的其他材料填入木材,最后取代水分2、用表面张力小的液体替换水。
(醇—醚法)3、综合1、2 醇醚树脂连浸法达到减小表面张力又强化木质的目的4、找到一个对抗表面张力的力(方法一对于器形敏感的器物不适用)漆器:由于漆膜的包裹,许多方法不能解决问题。
木质文物的脱水处理一、自然干燥法,前提是出土文物质地好与现代的木材气干不同,必须是缓慢干燥,在高温的环境中实现,注意防霉通常的做法是:(1)沙埋法:因地制宜如小木船一类(2)把木头置于木锯屑之中,缓慢干燥,可随时加水(3)对珍贵的文物(小型器件)可用密闭容器盛装后,控制出气孔使缓慢干燥,其中要加防霉剂(4)材质为泡桐、楦木、柳木、枫木上述方法不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