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复习习题答案...doc

1、 [资料]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领用材料4400公斤,单价15元,共计66000元。本月投产的A产品为170件,B产品为210件,A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为20公斤,B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为10公斤。

[要求]按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计算AB产品实际耗用原材料费用。

解:原材料费用分配率=66000/(170×20+210×10)=12

A产品的实际材料费用=170×20×12=40800

B产品的实际材料费用=210×10×12=25200

2、 [资料]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耗原材料费用268800元,单件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甲产品15公斤,乙产品12公斤,每公斤原材料单价8元,本月投产甲产品100件,乙产品50件。

[要求]按照原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计算甲、乙产品实际原材料费用。

解:原材料费用分配率=2688000/(15×100×8+12×50×8)=16

甲产品的实际材料费用=15×100×8×16=192000

B产品的实际材料费用=268800-192000=76800

3、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耗费原材料7200千克,每千克1.5元,共计10800 元。其中:生产甲产品1200件,单件甲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为3千克,生产乙产品800 件,单件乙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为1.5千克;辅助生产车间消耗600千克,厂部管理机构消耗600千克。

要求:(1)分配原材料费用

(2)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的会计分录

解:(1)原材料费用分配率=(7200-600-600)×1.5/(3600+1200)=1.875 基本车间甲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费用=3600×1.875=6750元

基本车间乙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费用=1200×1.875=2250元

辅助生产车间应分配的原材料费用=600×1.5=900元

管理部门应分配的原材料费用=600×1.5=900元

(2)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6750

——乙 225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900

管理费用900

贷:原材料10800

4、练习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方法

[资料]红星企业6月份耗电20000度,每度电费单价1.2元,应付电力费24000元,未付。该企业基本生产车间耗电13000度,其中车间照明用电3000度;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耗用7000度。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A、B两种产品,A 产品生产工时36000小时,B产品生产工时24000小时。

[要求]按所耗电度数分配电力费用,A.B产品按生产工时分配电费,编制分配电力费用的会计分录。

解:外购动力费用分配率=10000×1.2/(36000+24000)=0.2

基本车间A产品的动力费用=0.2×36000=7200元

基本车间B产品的动力费用=0.2×24000=4800元

车间照明费用=3000×1.2=3600元

管理部门外购电力费用=7000×1.2=8400元

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 7200

——B 4800

制造费用 3600

管理费用 8400

贷:应付账款24000

5、练习职工资酬的归集与分配

[资料]星星工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根据工资结算汇总表,生产工人的计件工资分别为:甲产品1600元,乙产品2200元。生产工人的计时工资总额为10000元,其中甲产品生产工时为2000小时,乙产品生产工时为3000小时。车间管理人员工资为6580元,行政管理人员工资为4420元,销售部门人员的工资

为1000元。该企业职工福利各月相差较大,按工资总额的6%估计各部门的福利费。

[要求]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甲、乙产品应分配的生产工人计时工资,计算甲、乙产品工资费用合计;编制工资费用分配的会计分录和职工福利费分配的会计分录。

解:分配工资费用

甲产品的工资费用=1600+10000/(2000+3000)×2000=5600元

乙产品的工资费用=2200+10000/(2000+3000)×3000=8200元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 5600

——乙 8200

制造费用 6580

管理费用 4420

销售费用 1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5800

分配职工福利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 336

——乙 492

制造费用 394.8

管理费用 265.2

销售费用 60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1548

6、练习固定资产折旧费的分配

[资料]某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6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配表如下:

[要求]将上述分配表的空白处填上有关数字,并编制折旧费用分配的会计分录。

解: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2250

制造费用 13100

管理费用

3600

销售费用 730

贷:累计折旧 19680

7、某一车间、二车间两个基本生产车间。一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二车间生产丙产品,,还设有机修和供电两个辅助生产车间。8月份各辅助车间发生的生产费用和劳务供应量资料如下:

各受益单位耗用劳务情况如下:

要求:根据上列有关资料,采用直接分配法,计算分配机修、供电费用,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解:机修费用分配率=17350/(7020-80)=2.5

第一车间制造费用=3100*2.5=7750元

第二车间制造费用=3700*2.5=9250元

管理费用=140*2.5=350元

供电费用分配率=67030/(150000-15940)=0.5

甲产品应分配供电费用=49000*0.5=24500元

乙产品应分配供电费用=48500*0.5=24250元

第一车间制造费用=2000*0.5=1000元

丙产品应分配供电费用=30000*0.5=15000元

第二车间制造费用=2500*0.5=1250元

管理费用=2060*0.5=1030元

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4500

——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24250

——基本生产成本——丙产品 15000

制造费用——一车间8750

——二车间 10500

管理费用 138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 17350

——供电 67030

8、申达公司有供电、锅炉两个辅助生产车间,2001年7月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是:供电车间27300元,锅炉车间35000元,各车间和部门耗用的电力和蒸汽数量如下

表:

要求:(1)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2)编制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有关会计分录

解:(1)交互分配的单位成本:电的单位成本=27300/52000=0.525

蒸汽的单位成本=35000/2800=12.5 交互分配:供电车间分得的蒸汽费=300×12.5=3750元

锅炉车间分得的电费=2000×0.525=1050元

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供电车间=27300+3750-1050=30000元

锅炉车间=35000+1050-3750=32300元对外分配的单位成本:供电的单位成本=30000/(52000-2000)=0.6

蒸汽的单位成本=32300/(2500-300)=12.92 对外分配:基本生产车间(电费)=36000×0.6=21600元

(蒸汽费)=1410×12.92=18217.2元

公司管理部门(电费)=6100×0.6=3660元

(蒸汽费)=990×12.92=12790.8元

专设销售机构(电费)=7900×0.6=4740元

(蒸汽费)=100×12.92=1292 元

(2)交互分配: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3750

-------锅炉车间 105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1050

--------锅炉车间 3750 对外分配: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39817.2 管理费用 16450.8

营业费用 6032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30000

-----锅炉车间 32300

9、企业有供电、机修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为了简化核算,其制造费用不需通过“制造费用”科目单独进行核算。本月份供电车间发生费用4600元,机修车间发生费用655元,为各受益单位提供的服务量如下: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填列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已知供电计划单位成本0.4元,机修计划单位成本5元。(表内需列示计算过程)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550

——辅助生产成本——机修 720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 1600

——乙 1280

制造费用1180

管理费用 117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5000

——机修 1500 (2)计算供电、机修车间的成本差异,并根据计算结果编制相应的调整分录。

解:供电车间的成本差异=4600+550-5000=150元

机修车间的成本差异=655+720-1500=-125元

借:管理费用 25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15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125

10、某工业企业有供水和供电两个辅助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本月发生辅助生产费用,劳务量及计划单位成本如下表所示(各部门的水电均为一般性消耗)。

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量及计划成本表

要求计算:

(1)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并编制的会计分录。(2)采用一次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并编制的会计分录。(3)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并编制会计分录。(4)采用代数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并编制会计分录。

解:(1)直接分配法

供电车间的分配率=12 000÷(28 000+12 000)=0.3(元/度)供水车间的分配率=1 840÷(5 000+1 000)=0.3067(元/吨)基本生产车间的电费=0.3×28000=8400元

基本生产车间的水费=0.3067×5000=1533.5元

管理部门的电费=0.3×12000=3600元

管理部门的水费=1840-1533.5=306.5元

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9933.5

管理费用3906.5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12000

——供水 1840

(2)一次交互分配法

交互分配:

供电车间的分配率=12 000÷50 000=0.24(元/度)

供水车间的分配率=1 840÷8 000=0.23(元/吨)

交互分配:供电车间分得的水费=2000×0.23=460元

供水车间分得的电费=10000×0.24=2400元

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供电车间=12000+460-2400=10060元

供水车间=1840+2400-460=3780元

对外分配:

供电车间的分配率=10060÷40 000=0.2515(元/度)

供水车间的分配率=3780÷6 000=0.63(元/吨)

对外分配:基本生产车间(电费)=28000×0.2515=7042元

(水费)=5000×0.63=3150元

管理部门(电费)=12000×0.2515=3018元

(水费)=1000×0.63=630元

会计分录:

交互分配: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460 -------供水车间 240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2400

--------供水车间 460

对外分配:

借:制造费用10192

管理费用 3648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10060

-----供水车间 3780 (3)计划分配法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1000

-----供水车间3000 制造费用 10900

管理费用 410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15000

-----供水车间4000

金属切削用量选择原则

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数控机床加工的切削用量包括切削速度V c (或主轴转速n)、切削深度a p和进给量f,其选用原则与普通机床基本相似,合理选择切削用量的原则是:粗加工时,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选用较大的切削量;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时,选用较小的切削量,保证工件的加工质量。 1. 数控车床切削用量 1)切削深度a p 在工艺系统刚性和机床功率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选取较大的切削深度,以减少进给次数。当工件的精度要求较高时,则应考虑留有精加工余量,一般为0.1~0.5mm。 切削深度ap计算公式:a p=2m w d d 式中:d w—待加工表面外圆直径,单位mm d m—已加工表面外圆直径,单位mm. 2)切削速度Vc ①车削光轴切削速度V c光车切削速度由工件材料、刀具的材料及加工性质等因素所确定,表1为硬质合金外圆车刀切削速度参考表。 切削速度Vc计算公式: Vc= 式中:d—工件或刀尖的回转直径,单位mm n—工件或刀具的转速,单位r/min 表1 硬质合金外圆车刀切削速度参考表 工件材料热处理状态 a p=0.3~2mm a p=2~6mm a p=6~10mm f=0.08~0.3mm/r f=0.3~0.6mm/r f=0.6~1mm/r Vc/m·min-1Vc/m·min-1Vc/m·min-1 低碳钢易切热轧140~180100~12070~90

钢 热轧130~16090~11060~80中碳钢 调质100~13070~9050~70 热轧100~13070~9050~70合金工具钢 调质80~11050~7040~60工具钢退火90~12060~8050~70 HBS<19090~12060~8050~70灰铸铁 HBS=190~22580~11050~7040~60高锰钢10~20 铜及铜合金200~250120~18090~120 铝及铝合金300~600200~400150~200 铸铝合金100~18080~15060~100注:表中刀具材料切削钢及灰铸铁时耐用度约为60min。 ②车削螺纹主轴转速n切削螺纹时,车床的主轴转速受加工工件的螺距(或导程)大小、驱动电动机升降特性及螺纹插补运算速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对于不同的数控系统,选择车削螺纹主轴转速n存在一定的差异。下列为一般数控车床车螺纹时主轴转速计算公式: n≤–k 式中:p—工件螺纹的螺距或导程,单位mm。 k—保险系数,一般为80。 3)进给速度 进给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刀具沿进给方向移动的距离,单位为mm/min,也可表示为主轴旋转一周刀具的进给量,单位为mm/r。

CNC加工中心刀具的选择与切削用量的确定

CNC加工中心刀具的选择与切削用量 的确定 收藏此信息打印该信息添加:佚名来源:未知 刀具的选择和切削用量的确定是数控加工工艺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影响数控机床的加工效率,而且直接影响加工质量。CAD/CAM技术的发展,使得在数控加工中直接利用C AD的设计数据成为可能,特别是微机与数控机床的联接,使得设计、工艺规划及编程的整个过程全部在计算机上完成,一般不需要输出专门的工艺文件。 现在,许多CAD/CAM软件包都提供自动编程功能,这些软件一般是在编程界面中提示工艺规划的有关问题,比如,刀具选择、加工路径规划、切削用量设定等,编程人员只要设置了有关的参数,就可以自动生成NC程序并传输至数控机床完成加工。因此,数控加工中的刀具选择和切削用量确定是在人机交互状态下完成的,这与普通机床加工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也要求编程人员必须掌握刀具选择和切削用量确定的基本原则,在编程时充分考虑数控加工的特点。本文对数控编程中必须面对的刀具选择和切削用量确定问题进行了探讨,给出了若干原则和建议,并对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1.数控加工常用刀具的种类及特点 数控加工刀具必须适应数控机床高速、高效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一般应包括通用刀具、通用连接刀柄及少量专用刀柄。刀柄要联接刀具并装在机床动力头上,因此已逐渐标准化和系列化。数控刀具的分类有多种方法。 根据刀具结构可分为: 1)整体式; 2)镶嵌式,采用焊接或机夹式连接,机夹式又可分为不转位和可转位两种; 3)特殊型式,如复合式刀具,减震式刀具等。

根据制造刀具所用的材料可分为: 1)高速钢刀具; 2)硬质合金刀具; 3)金刚石刀具; 4)其他材料刀具,如立方氮化硼刀具,陶瓷刀具等 从切削工艺上可分为 : 1)车削刀具,分外圆、内孔、螺纹、切割刀具等多种; 2)钻削刀具,包括钻头、铰刀、丝锥等; 3)镗削刀具; 4)铣削刀具等。 为了适应数控机床对刀具耐用、稳定、易调、可换等的要求,近几年机夹式可转位刀具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数量上达到整个数控刀具的30%~40%,金属切除量占总数的80%~90%。 数控刀具与普通机床上所用的刀具相比,有许多不同的要求,主要有以下特点: 1)刚性好(尤其是粗加工刀具),精度高,抗振及热变形小; 2)互换性好,便于快速换刀; 3)寿命高,切削性能稳定、可靠; 4)刀具的尺寸便于调整,以减少换刀调整时间; 5)刀具应能可靠地断屑或卷屑,以利于切屑的排除; 6)系列化,标准化,以利于编程和刀具管理。 2.数控加工刀具的选择

切削用量试题有答案

单元四数控机床加工的切削用量习题 一判断题 1.切削用量包括进给量、背吃刀量和工件转速。( ) 2.用中等切削速度切削塑性金属时最容易产生积屑瘤。() 3.跟刀架是固定在机床导轨上来抵消车削时的径向切削力的。() 4.数控机床进给传动机构中采用滚珠丝杠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提高丝杠精度。() 5.切削中,对切削力影响较小的是前角和主偏角。() 6.粗加工时,限制进给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是切削力;精加工时,限制进给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是表面粗糙度。() 7.铣削用量选择的次序是:铣削速度、每齿进给量、铣削层宽度,最后是铣削层深度。() 8.粗加工时,限制进给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是切削力;精加工时,限制进给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是表面粗糙度。() 9.切削用量中,影响切削温度最大的因素是切削速度。() 10.使用水性切削液可吸收热量,防止变形,并可提高切削速度。() 11.切削速度会显著的影响刀具寿命。() 12.一般车刀的前角愈大,愈适合车削较软的材料。() 13. 减小车刀的主偏角,会使刀具耐用度降低。() 14.刀具前角越大,切屑越不易流出,切削力越大,但刀具的强度越高。() 15.精加工时首先应该选取尽可能大的背吃刀量。() 16.主偏角减小,刀具刀尖部分强度与散热条件变好。() 17.在各方面条件足够时,应尽可能一次铣去全部的加工余量。() 二填空题 1.车削细长轴时,为了避免振动,车刀的主偏角应取。 2.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主轴转速, , 。对于不同的加工方法,需要不同的,并应编入程序单内。 3.切削用量中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大的是,其次是,而影响最小。 4.为了降低切削温度,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切削时冲注切削液。切削液的作用包括、、和清洗作用。 5.铣削过程中所选用的切削用量称为铣削用量,铣削用量包括铣削宽度、铣削深度、、进给量。 6.工件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较低时,前角可以选得些;强度和硬度较高时,

大学VB考试题库完整

大学VB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与传统的程序设计语言相比,Visual Basic最突出的特点是()。 A、结构化程序设计 B、程序开发环境 C、事件驱动编程机制 D、程序调试技术 2、赋值语句:a=123& MID("123456",3,2)执行后,a变量中的值是()。 A、"12334" B、123 C、12334 D、157 3、保存一个工程至少应保存两个文件,这两个文件分别是(B)。 A、文本文件和工程文件 B、窗体文件和工程文件 C、窗体文件和标准模块文件 D、类模块文件和工程文件 4、以下能在窗体Form1的标题栏中显示"VisualBasic窗体"的语句是(C)。 A、https://www.360docs.net/doc/5713020219.html,="VisualBasic窗体" B、Form1.Title="VisualBasic窗体" C、Form1.Caption="VisualBasic窗体" D、Form1.Text="VisualBasic窗体" 5、为了装入一个VisualBasic应用程序,应当(D) A、只装入窗体文件(.frm) B、只装入工程文件(.vbp) C、分别装入工程文件和标准模块文件(.bas) D、分别装入工程文件、窗体文件和标准模块文件 6、赋给一个数组的数据类型一定要(A)。 A、相同 B、不相同 C、两可 D、都不对 7、下面正确的赋值语句是(C)。 A、x+y=30 B、y=π*r*r C、y=x+30 D、3y=x 8、VisualBasic 6.0集成环境的主窗口中不包括(C)。

A、标题栏 B、菜单栏 C、状态栏 D、工具栏 9、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C)。 A、Visual Basic 是事件驱动型可视化编程工具 B、Visual Basic应用程序不具有明显的开始和结束语句 C、Visual Basic工具箱中的所有控件都具有宽度(Width)和高度(Height)属性(计时器) D、Visual Basic中控件的某些属性只能在运行时设置 10、要使Print方法在Form_Load事件中起作用,要对窗体的(C)属性进行设置。 A、Backcolor B、ForeColor C、AutoRedraw D、BackStyle 11、若要使命令按钮不可操作,要对(A)属性进行设制。 A、Enabled B、Visible C、BackColor D、Caption 12、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B)。 A、一个工程中可以包含多个窗体文件 B、在一个窗体文件中用Private定义的通用过程能被其他窗体调用 C、在设计VB程序时,窗体、标准模块、类模块等需要分别保存为不同类型的磁盘文件。 D、一个工程默认的启动对象是Form1 13、Cls方法可以清除窗体或图片框中的(C)容。 A、在设计阶段使用Picture设置的背景位图 B、在设计阶段放置的控件 C、在运行阶段产生的图形和文字 D、以上均可 14、设x=3,y=5,则以下表达式值为真的是 (C) A、(-3+5>x) And (y>0) B、(x<0) Eqv (y>0) C、(x>y) Or (y>0) D、x>=y And y>10 15、为了防止用户随意将光标置于控件之上,应将进行(D)设置。 A、将控件的TabIndex属性设置为0

数控车削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方法及主要问题

数控车削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方法及主要问题 数控车削加工中的切削用量包括背吃刀量ap、主轴转速n或切削速度vc(用于恒线速度切削)、进给速度vf或进给量f。这些参数均应在机床给定的允许范围内选取。 切削用量的选用原则 (1)切削用量的选用原则 粗车时,应尽量保证较高的金属切除率和必要的刀具耐用度。 选择切削用量时应首先选取尽可能大的背吃刀量ap,其次根据机床动力和刚性的限制条件,选取尽可能大的进给量f,最后根据刀具耐用度要求,确定合适的切削速度vc。增大背吃刀量ap可使走刀次数减少,增大进给量f有利于断屑。 精车时,对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加工余量不大且较均匀。选择精车的切削用量时,应着重考虑如何保证加工质量,并在此基础土尽量提高生产率。因此,精车时应选用较小(但不能太小)的背吃刀量和进给量,并选用性能高的刀具材料和合理的几何参数,以尽可能提高切削速度。 (2)切削用量的选取方法 ①背吃刀量的选择粗加工时,除留下精加工余量外,一次走刀尽可能切除全部余量。也可分多次走刀。精加工的加工余量一般较小,可一次切除。在中等功率机床上,粗加工的背吃刀量可达8~10mm;半精加工的背吃刀量取0.5~5mm;精加工的背吃刀量取0.2~1.5mm。 ②进给速度(进给量)的确定粗加工时,由于对工件的表面质量没有太高的要求,这时主要根据机床进给机构的强度和刚性、刀杆的强度和刚性、刀具材料、刀杆和工件尺寸以及已选定的背吃刀量等因素来选取进给速度。精加工时,则按表面粗糙度要求、刀具及工件材料等因素来选取进给速度。进给速度νf 可以按公式ν f =f×n计算,式中f表示每转进给量,粗车时一般取0.3~0.8mm /r;精车时常取0.1~0.3mm/r;切断时常取0.05~0.2mm/r。 ③切削速度的确定切削速度vc可根据己经选定的背吃刀量、进给量及刀具耐用度进行选取。实际加工过程中,也可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查表的方法来选取。粗加工或工件材料的加工性能较差时,宜选用较低的切削速度。精加工或刀具材料、工件材料的切削性能较好时,宜选用较高的切削速度。切削速度vc确定后,可根据刀具或工件直径(D)按公式n=l000vc/πD 来确定主轴转速n(r/min)。在工厂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切削用量一般根据经验并通过查表的方式进行选取。常用硬质合金或涂层硬质合金切削不同材料时的切削用量推荐值见表1表2为常用切削用量推荐表,供参考。

卧式数控车床如何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卧式数控车床如何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本文就卧式数控车床如何合理选择切削用量进行探讨。 一. 原始资料:无论编制加工工序卡-即制定工艺方案还是调装设计都需要掌握以下资 料,做为刀具选择.卡具设计以及选择切削用量的依据。 1 工件图:包括形状.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粗糙度和其他技术要求。特别强调的是本序 加工的部位必须明确,用于及可能影响装卡部位的形状要表示清楚。 2.毛坯图:毛坯形状.尺寸,加工余量,材料.硬度等。 3.生产纲领:即年产量或单件时间,这对招标项目尤为重要。 4.验收要求:机床验收时对工件考核什麽项目,有无Cp 值和其它要求。 5.用户对工件定位基准.卡紧面.辅助支承 等要求,或指定参考的卡具样式。 6. 对刀具选择要求:用国产刀具或国外指定厂家 的刀具,特殊刀具是否自备等。 7. 用户单位,件名.件号等也应标明,以便管理。 二 选择切削用量的原则: 1. 总的要求:保证安全,不致发生人身事故或设备事故;保证加工质量。在上述 两项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机床的潜力和刀具的切削性能,选用较大的切削用量以提高生产率;不应超负荷工作,不能产生过大的变形和震动。 2. 一般原则:切削用量选择的原则是提高生产率,即切削时间缩短。切削时间可按下式计算: . (min)1000p p a f V D L a f n L t ??????=??= πδδ………(1) 式中: L -每次走刀的行程长度 (mm ) δ-工件单边总余量 (mm ) n -主轴转数 (r/min ) D -工件直径 (mm ) αp -吃刀深 (mm ) f -进给量 (mm/r ) V -切削速度 (m/ min ) 从(1)式中可知要使切削时间最短,必须使 V ,f, αp 的乘积为最大。提高 V ,f, αp 都能提高生产率,且影响程度都是一样的。但是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三者是不相同的。 切削用量与刀具耐用度的一般关系式为: 式中: C R -刀具耐用度系数,与刀具. 工件材料和切削条件有关。 X.Y.Z -指数,分别表示各切削用量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程度。 用YT5硬质合金车刀切削σb =0.637GP α的低碳钢(f>0.7mm/r )切削用量与刀具耐用度的关 系为: T = 75 .025 .25 p R f V C α?? (3) 从(3)式中可以看出,切削速度V 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最大,进给量f 次之,吃刀深αp 影响最小。这与三者对切削温度的影响完全一致。反映出切削温度 对刀具耐用度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优选切削用量以提高生产率时,其选择顺序应为:首先尽量选用最大吃刀深αp 然后根据加工条件选用最大的进给量f ,最后才在刀具耐用度或机床功率所允许的情况下选取最大切削速度V 。

VB第三章练习题

1、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在窗体上放置5个标签,4个文本框,3个命令按钮,单击“计算”按钮,右侧文本框显示相应的结果;单击“清除”按钮,清除所有文本框的内容;单击“结束”按钮,程序结束。(用两种方法做) 2、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3、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根 求二元一次方程5X2-9X-10=0,运行界面如图

1.填空题 1.在程序设计语言系统中具有固定语法含义的符号串称为(),它们通常用来表示系统提供的标准过程、函数、运算符、常量等。 2.()用于标记用户自定义的常量、类型、变量、控件、过程、函数等名字。 3.整型数据占()字节的内存空间。长整型数据占()个字节的内存空间。单精度浮点型数据占()个字节的内存空间。双精度浮点型数据占()个字节的内存空间。日期型数据占()个字节的内存空间。 4.100%表示100为()型数据;100!表示100为()型数据;100@表示100为()型数据。 5符号常量在某一过程中说明,则该符号常量只能在()内有效。 6.若一个整型变量说明了之后没有给它赋值,则它的值为()。 7.在VB中可以把类型说明符放在变量名的()来说明变量的类型。 8.为使VB的编译程序自动检查变量声明,遇到未经说明的标识符发出错误警告信息,在程

序中要加上(Option Explicit)语句。 9.对含有多种运算的表达式,各种运算之间的顺序为()→()→()→()。 10.把的小数部分四舍五入转换为整数,可使用函数()。 11.将x四舍五入到百位(例如,若x=应舍入成23900),可使用表达式()。 12.将x从十位截断(例如,x=应截成23800)可使用表达式()。 13.设X为数值变量,求X的常用对数可使用的表达式是(Log(X)/Log(10))。 14.要从字符串“VisualBASIC”中截取子字符串“BASIC”可使用函数() 15.设S是字符串变量,并且串长度为7,写出生成由S的偶数序号字符组成的字符串的表达式(例如,把字符串”ABCDEFG”变成“BDF”)。 16.设S是字符串变量,并且串长度为7,写出用第2i–1个字符代替第2i个字符所得到字符串的表达式(例如,把字符串”ABCDEFG”变成“AACCEEG”)。 17.产生从整数a到整数b之间的随机整数可使用表达式(Int((b-a+1)*Rnd+a))。

第十一章 切削用量的制定

第十一章切削用量的制定 切削用量的制定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加工成本。学习本章后应能够根据具体条件和要求,正确地选择切削用量。 11.1 必备知识和考试要点 1.了解切削用量的制定原则。 2.掌握粗加工时切削用量的选择方法。 3.明确限制选择切削用量的因素和解决办法。 11.2 典型范例和答题技巧 [例11.1] 选择切削用量的原则是什么?从刀具耐用度出发时,按什么顺序选择切削用量?从机床动力出发时,按什么顺序选择切削用量?为什么? [答案] 选择切削用量的原则是:首先选取尽可能大的背吃刀量αp,其次要在机床动力和刚度允许,又能满足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前提下,选取尽可能大的进给量厂,最后根据确定的刀具耐用度选取或计算切削速度v。 以刀具耐用度选择切削用量时,选择的顺序应为αp—f—v。其理由可从刀具耐用度表达式T=C T/v X f Yαp Z中,由于X>Y>Z,即切削速度v对刀具耐用度影响最大,其次是进给量f,背吃刀量αp的影响最小。按这个顺序选择切削用量,得到的生产率最高。如果生产率不变,按这个顺序选择切削用量,刀具耐用度最高。 根据机床动力选择切削用量时,选择的顺序应为.f—v—αp. 其理由从机床功率的计算 公中,由于 1=X Fz>Y Fz>n Fz; 当nF z=0时,影响切削功最小的是f,其次是v与αp;当nF z<0时,通常X,>1十nF,影响切削功率最小的是f,其次是v,最后是αp所以,从机床动力考虑,理论上首先应按影响功率最小的f、其次v、最后αp的顺序选择切削用量。但实际上,考虑αp取小值时,会增加走刀次数,从而增加了辅助工时,因此生产中一般仍按αp—f—v的顺序选择切削用量,即先选择尽可能大的αp,其次选择尽可能大的f, 最后确定v。 [例11.2] 粗加工时进给量选择受哪些因素限制?当进给量受到表面粗糙度限制时,有什么办法增加进给量,而保证表面粗糙度要求? [答案] 粗加工时切削力很大,合理的进给量应是工艺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进给量。最大进给量主要受以下因素限制:(1)机床进给机构的强度;(2)车刀刀杆的强度和刚度; (3)工件装夹刚度;(4)硬质合金或陶瓷刀片的强度。 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时,进给量的选择受到表面粗糙度的限制。此时为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可适当增大刀尖圆弧半径γε、减小副偏角κr9,采用修光刃等办法。此外,可增大前角γo,提高刀具刃磨质量,选用有效的切削液等措施,以减小积屑瘤和鳞刺的不利影响。 [例11.3] 如果选定切削用量后发现超过机床功率时,应如何解决? [答案] 理论上影响机床功率大小的因素排列顺序是αp—v—f,所以,选定的切削用量超过机床功率时,也应按上述顺序减小切削用量。但考虑减小αp,会增加走刀次数,增加辅助工时,所以在不希望增加走刀次数的情况下,首先应适当降低v,然后再考虑减小f。 [例11.4] 制定切削用量时,影响切削速度的因素有哪些?解释其原因。 [答案] 制定切削用量时,依次选择背吃刀量αp和进给量f后,可用计算或查表来选择切削速度v。从公式和表格中可以看出影响切削速度的因素有:(1)背吃刀量αp、进给量f与速度v成反比例关系,即粗加工时,由于αp和f均较大,故应选择较低的v;精加工时,αp 和f均较小,故应选择较高的v。(2)工件材料的性能影响切削速度v。 工件材料强度、硬度较高时,应选较低的v,反之则选较高的v;工件材料加工性愈差,则v也选得愈低。(3)刀具材料的性能影响切削速度v。刀具材料切削性能愈好,v可选得愈

vb练习题第三章

VB第三章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Visual Basic程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 一行可以写多条语句,语句之间用“:”隔开 B) 一条语句可以写在多行上,用“空格”加“_”作为续行标志 C) 程序中的大小写字母不区分 D) 变量在使用之前必须先定义类型 2.Visual Basic的一条语句可以写在多行,但要用续行符,续行符应为________。 A) 一个空格加一个下划字符(_) B) 一个下划字符(_) C) 直接回车 D) 一个空格加一个连字符(-) 3.Visual Basic的一行可以写多条语句,语句之间用________隔开。 A) 逗号 B) 分号 C) 顿号_ D) 冒号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__。 A) 注释语句是非执行语句,仅对程序的有关内容其注释作用,它不被解释和编译 B) 注释语句可以作为代码中的一行 C) 注释语句不可以放在其他语句的后面 D) 代码中加入注释语句的目的是提高程序的可读性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 调试程序时,使用解释运行方式比较方便 B) 解释运行方式比编译运行方式运行应用程序的速度慢 C) 解释运行方式必须在Visual Basic集成环境下使用 D) 解释运行方式和编译运行方式都必须在Visual Basic集成环境下使用 6.一般情况下,用Visual Basic创建应用程序分为4个主要步骤。以下操作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_。 ① 创建应用程序的界面② 编写程序代码,建立事件过程 ③ 设置对象属性④ 调试运行程序,生成可执行文件 A) 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 ②①④③ D) ②③①④ 7.新建工程的快捷键是________ 。 A) Crtl+A B)Crtl+D C) Crtl+N D) Crtl+E 8.工程文件的扩展名是________。 A) frm B) frx C) cls D)vbp 9.假定窗体的名称(Name属性)为Form1,则把窗体的标题设置为"Visual Basic Test"的语句为________。 A) Form1="Visual Basic Test" B) Caption="Visual Basic Test" C) Form1.Text="Visual Basic Test" D) https://www.360docs.net/doc/5713020219.html,="Visual Basic Test" 10. 下列不能打开代码窗口的操作是________ 。 A) 双击窗体上的某个控件 B) 双击窗体 C) 按F7键 D) 单击窗体或控件

数控加工中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

数控加工中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 【摘要】文章介绍了切削用量的三要素,并对数控机床加工时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进行了详细阐述,为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切削用量;加工质量;刀具耐用度;选择原则。 前言:数控加工中切削用量的原则是,粗加工时,一般以提高生产率为主, 但也应考虑经济和加工成本;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时,应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兼顾切削效率、经济性和加工成本。具体数值应根据机床说明书、切削用量手册,并结合经验而定。切削用量是表示机床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大小的重要参数。切削用量的确定是数控加工工艺中的重要内容,切削用量的大小对加工效率、加工质量、刀具磨损和加工成本均有显著影响 一、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数控加工中选择切削用量,就是在保证加工质量和刀具耐用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机床性能和刀具切削性能,使切削效率最高,加工成本最低。 (一) 加工质量:加工质量分为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 ⒈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相符的程度。符合程度愈高,加工精度愈高。实际值与理想值之差称为加工误差,所谓保证加工精度,即指控制加工误差。 ⑴尺寸精度:加工表面的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的尺寸误差不超过一定的尺寸公差范围。在国标中尺寸公差分20级(IT01、IT0、IT1~IT18)。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 ①试切法:试切——测量——调整——再试切。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②调整法:通过预调好的机床、夹具、刀具、工件,在加工中自行获得尺寸精度。用于成批大量生产。 ③尺寸刀具法:用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刀具加工获得。生产率高,但刀具制造复杂。 ④自动控制法:用一定装置,边加工边自动测量控制加工。切削测量补偿调整。 ⑵几何形状精度:加工表面的实际几何要素对理想几何要素的变动量不超过一定公差范围。在国标中形状公差有六项: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几何形状精度的获得方法: 成形运动法 ①轨迹法:利用刀具与工件间的相对运动轨迹来获得形状。 ②成形法:利用成形刀具加工获得表面形状。 ③展成法:利用刀具与工件相对运动使工件被刀具切削成一定形状的包络线。 非成形运动法:人工修配、样板加工、划线加工等。 ⑶相互位置精度:加工表面的实际几何要素对由基准确定方向或位置的理想几何要素的变动量。在国标中位置公差有八项: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圆跳动、全跳动。相互位置精度的获得主要由机床精度、

夹具、刀具的选择及切削用量的确定

夹具、刀具的选择及切削用量的确定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一、夹具的选择、工件装夹方法的确定 1.夹具的选择 数控加工对夹具主要有两大要求:一是夹具应具有足够的精度和刚度;二是夹具应有可靠的定位基准。选用夹具时,通常考虑以下几点: 1)尽量选用可调整夹具、组合夹具及其它通用夹具,避免采用专用夹具,以缩短生产准备时间。 2)在成批生产时才考虑采用专用夹具,并力求结构简单。 3)装卸工件要迅速方便,以减少机床的停机时间。 4)夹具在机床上安装要准确可靠,以保证工件在正确的位置上加工。 2.夹具的类型 数控车床上的夹具主要有两类:一类用于盘类或短轴类零件,工件毛坯装夹在带可调卡爪的卡盘(三爪、四爪)中,由卡盘传动旋转;另一类用于轴类零件,毛坯装在主轴顶尖和尾架顶尖间,工件由主轴上的拨动卡盘传动旋转。 数控铣床上的夹具,一般安装在工作台上,其形式根据被加工工件的特点可多种多样。如:通用台虎钳、数控分度转台等。

3.零件的安装品质新空间 数控机床上零件的安装方法与普通机床一样,要合理选择定位基准和夹紧方案,注意以下两点: 1)力求设计、工艺与编程计算的基准统一,这样有利于编程时数值计算的简便性和精确性。2)尽量减少装夹次数,尽可能在一次定位装夹后,加工出全部待加工表面。 二、刀具的选择及对刀点、换刀点的设置 1.刀具的选择 与普通机床加工方法相比,数控加工对刀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刚性好、精度高,而且要求尺寸稳定,耐用度高,断屑和排屑性能好;同时要求安装调整方便,这样来满足数控机床高效率的要求。数控机床上所选用的刀具常采用适应高速切削的刀具材料(如高速钢、超细粒度硬质合金)并使用可转位刀片。(1)车削用刀具及其选择数控车削常用的车刀一般分尖形车刀、圆弧形车刀以及成型车刀三类。 1)尖形车刀尖形车刀是以直线形切削刃为特征的车刀。这类车刀的刀尖由直线形的主副切削刃构成,如90°内外圆车刀、左右端面车刀、切槽(切断)车刀及刀尖倒棱很小的各种外圆和内孔车刀。 尖形车刀几何参数(主要是几何角度)的选择方法与普通车削时基本相同,但应结合数控加工的特点(如加工路线、加工干涉等)进行全面的考虑,并应兼顾刀尖本身的强度。2)圆弧形车刀圆弧形车刀是以一圆度或线轮廓度误差很小的圆弧形切削刃为特征的车刀。该车刀圆弧刃每一点都是圆弧形车刀的刀尖,应此,刀位点不在圆弧上,而在该圆弧的圆心上。 圆弧形车刀可以用于车削内外表面,特别适合于车削各种光滑连接(凹形)的成型面。选择车刀圆弧半径时应考虑两点:一是车刀切削刃的圆弧半径应小于或等于零件凹形轮廓上

刀具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磨削时的主运动是( ) A.砂轮旋转运动 B工件旋转运动 C砂轮直线运动 D工件直线运动 2.如果外圆车削前后的工件直径分别是100CM和99CM,平均分成两次进刀切完加工余量,那么背吃刀量(切削深度)应为( ) A.10mm B.5mm C.2.5mm D.2mm 3.随着进给量增大,切削宽度会( ) A.随之增大 B.随之减小 C与其无关 D无规则变化 4.与工件已加工表面相对的刀具表面是( ) A.前面 B后面 C基面 D副后面 5.基面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并垂直于( ) A.刀杆轴线 B工件轴线 C主运动方向 D进给运动方向 6.切削平面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与基面垂直,并且( ) A.与切削刃相切B与切削刃垂直C与后面相切D与前面垂直 7能够反映前刀面倾斜程度的刀具标注角度为 ( ) A主偏角B副偏角C前角D刃倾角 8能够反映切削刃相对于基面倾斜程度的刀具标注角度为 ( ) A主偏角B副偏角C前角D刃倾角 9外圆车削时,如果刀具安装得使刀尖高于工件旋转中心,则刀具的工作前角与标注前角相比会( ) 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定 10切断刀在从工件外表向工件旋转中心逐渐切断时,其工作后角( ) 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基本不变D变化不定 1选择题: 1 A 2 C 3 C 4 D 5 C 6 A 7 C 8 D 9 A 10 B 二填空题: 1工件上由切削刃形成的那部分表面,称为_______________. 2外圆磨削时,工件的旋转运动为_______________运动 3在普通车削时,切削用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个要素 4沿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测量的切削层横截面尺寸,称为切削宽度. 6正交平面参考系包含三个相互垂直的参考平面,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正交平面 7主偏角是指在基面投影上主刀刃与______________的夹角 8刃倾角是指主切削刃与基面之间的夹角,在___________面内测量 9在外圆车削时如果刀尖低于工件旋转中心,那么其工作前角会___________________ 10刀具的标注角度是在假定安装条件和______________条件下确定的. (1)过渡表面(2)主运动(3)进给(4)三(5)主刀刃(6)基面,切削平面(7)进给方向(8)切削平面(9)减小(10)运动(或假定运动) 三判断题:判断下面的句子正确与否,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VB课本习题答案第三章

第3章程序流程控制 3.1 填空题 1.设变量r 表示圆的半径,则计算圆的面积并赋给变量s使用的赋值语句为(s=3.14159*r*r )。 2.给命令按钮Command2的Caption属性赋予字符串“退出”使用的赋值语句为(Command2.Caption="退出")。 3.为了求n的阶乘,要求用户输入n的值。程序使用InputBox函数输入,要求对话框提示信息为“请输入一个求阶乘的数:”,标题为“求数的阶乘”,并且正确地把输入的信息转换为数值存放到变量n中,则使用的赋值语句为(n=val(InputBox("请输入一个求阶乘的数:","求数的阶乘"))。 4.如果使用MsgBox对话框显示提示信息“退出本系统?”,并显示“是(Yes)”和“否(No)”两个按钮,显示图标“?”号,指定第一个按钮为默认值以及标题为“提示信息”,则调用MsgBox函数的形式为(MsgBox("退出本系统? ",4+32+0,"提示信息"))。 5.如果使用MsgBox对话框显示提示信息“文件未找到!”,并显示“确定”按钮、图标“!”号和标题“文件查找”,则使用的MsgBox语句为(MsgBox"文件未找到",0+48+0,"文件查找")。 6.要在当前窗体Form和立即窗口输出字符串“Visual BASIC 6.0”使用的Print方法分别是( Print “Visual BASIC 6.0”)和( Debug.Print “Visual BASIC 6.0”)。 7.使用Print方法时,若用逗号分隔,则按( 标准)格式输出各表达式的值,若用分号分隔,则按( 紧凑)格式输出各表达式的值。 8.注释语句是一个(非执行)语句,VB不对它们进行编译,对程序的执行结果没有任何影响。 9.判别变量i是否为偶数,若为偶数就把它显示出来。使用单行结构条件语句为(If i Mod 2=0 Then print x )。 页脚内容1

最新VB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设x=4,y=6,则以下不能在窗体上显示出“A=10”的语句是() A.PrintA=x+y B. Print"A=";x+y C. Print"A="+Str(x+y) D. Print"A="&x+y 2、假定有如下的命令按钮(名称为Command1)事件过程: PrivateSubCommand1_Click() x=InputBox("输入:","输入整数") MsgBox"输入的数据是:”,,”输入数据:"+x EndSub 程序运行后,单击命令按钮,如果从键盘上输入整数10,则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 x的值是数值10 B. 输入对话框的标题是“输入整数” C. 信息框的标题是“输入数据:10” D. 信息框中显示的是“输入的数据是:” 3、有如下程序 a=3;b=4 PRINT b<a END 运行后,输出的结果是( ) A.4>3 B.-1 C.0 D.显示出错信息 4、在窗体(名称为Form1)上画一个名称为Text1的文本框和一个名称为Command1 的命令按钮,然后编写一个事件过程。程序运行以后,如果在文本框中输入一个字 符,则把命令按钮的标题设置为“计算机等级考试”。以下能实现上述操作的事件 过程是() A. Private Sub Text1_Change() B.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Command1.Caption=”计算机等级考试”Caption=”计算机等级考试” End Sub End Sub C. Private Sub Form1_Click() D.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Text1.Caption=”计算机等级考试”Text1.Text=”计算机等级考试”

切削用量的选择

切削用量的选择 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三者称为切削用量。它们是影响工件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车削时,工件加工表面最大直径处的线速度称为切削速度,以v(m/min)表示。其计算公式: v=πdn/1000(m/min) 式中:d——工件待加工表面的直径(mm) n——车床主轴每分钟的转速(r/min) 工件每转一周,车刀所移动的距离,称为进给量,以f(mm/r)表示;车刀每一次切去的金属层的厚度,称为切削深度,以ap(mm)表示。 为了保证加工质量和提高生产率,零件加工应分阶段,中等精度的零件,一般按粗车一精车的方案进行。 粗车的目的是尽快地从毛坯上切去大部分的加工余量,使工件接近要求的形状和尺寸。粗车以提高生产率为主,在生产中加大切削深度,对提高生产率最有利,其次适当加大进给量,而采用中等或中等偏低的切削速度。使用高速钢车刀进行粗车的切削用量推荐如下:切削深度ap=0.8~1.5mm,进给量f=0.2~0.3mm/r,切削速度v取30~50m/min(切钢)。 粗车铸、锻件毛坯时,因工件表面有硬皮,为保护刀尖,应先车端面或倒角,第一次切深应大于硬皮厚度。若工件夹持的长度较短或表面凸不平,切削用量则不宜过大。 粗车应留有0.5~1mm作为精车余量。粗车后的精度为IT14-IT11,表面粗糙度Ra值一般为12.5~6.3μm。 精车的目的是保证零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生产率应在此前提下尽可能提高。一般精车的精度为IT8~IT7,表面粗糙度值Ra=3.2~0.8μm,所以精车是以提高工件的加工质量为主。切削用量应选用较小的切削深度ap=0.1~0.3mm和较小的进给量f=0.05~0.2mm/r,切削速度可取大些

vb练习题,电子版 第三章 建立简单的Visual Basic应用程序

第三章建立简单的Visual Basic应用程序 教学要求: 掌握Visual Basic语言语句的语法规则,掌握赋值语句、注释、暂停与程序结束语句;通过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了解如何用Visual Basic开发一个应用程序,掌握设计应用程序的方法,学会程序的保存、装入及运行。 知识点: 面向对象的交互式程序设计;使用Visual Basic开发应用程序。 内容导航: 一、语句 (一)语句 语句是执行具体操作的指令,每个语句以回车键结束。 (二)赋值语句 用赋值语句可以把指定的值赋给某个变量或某个带有属性的对象,一般格式为:[Let]目标操作符=源操作符 (三)注释、暂停与程序结束语句 1.注释语句 格式:Rem 注释内容 ′注释内容 2.暂停语句(Stop) 格式:Stop 3.结束语句(End) 格式:End 二、编写简单的Visual Basic应用程序 (一)用Visual Basic开发应用程序的一般步骤 在用Visual Basic开发应用程序时,需要以下3步:建立可视用户界面;设置可视界面特性;编写事件驱动代码。 (二)编写Visual Basic应用程序 1.建立用户界面 2.设置属性 3.编写代码 三、程序的保存、装入和运行 (一)保存程序 应用程序可以用4种类型的文件保存。一类是单独的窗体文件,扩展名为.frm;一类是公用的标准模块文件,扩展名为.bas;第三类是类模块文件,扩展名为.cls(本书不涉及类模块文件);第四类是工程文件,这种文件由若干个窗体和模块组成,扩展名为.vbp。 (二)程序的装入 一个应用程序包括4类文件,即窗体文件、标准模块文件、类模块文件和工程文件,这4类文件都有自己的文件名。但只要装入工程文件,就可以自动把与该工程有关的其他3类文件装入内存。 (三)程序的运行

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

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 切削用量不仅是在机床调整前必须确定的重要参数,而且其数值合理与否对加工质量、加工效率、生产成本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确定了刀具几何参数后,还需选定合理的切削用量参数才能进行切削加工。所谓“合理的”切削用量是指充分利用刀具切削性能和机床动力性能(功率、转矩),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获得高的生产率和低的加工成本的切削用量。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时,必须考虑合理的刀具寿命。 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切削用量与刀具使用寿命有密切关系。在制定切削用量时,应首先选择合理的刀具使用寿命,而合理的刀具使用寿命则应根据优化的目标而定。一般分最高生产率刀具使用寿命和最低成本刀具使用寿命两种,前者根据单件工时最少的目标确定,后者根据工序成本最低的目标确定。 粗车切削用量的选择 对于粗加工,在保证刀具一定使用寿命前提下,要尽可能提高在单位时间内的金属切除量。在切削加工中,金属切除率与切削用量三要素绝保持线性关系,即其中任一参数增大一倍。都可使生产率提高一倍。然而由于刀具使用寿命的制约,当任一参数增大时,其他二参数必须减少。因此,在制定切削用量时,三要素的最佳组合,此时的高生产率才是合理的。由刀具寿命经验公式知,切削用量各因素对刀具使用寿命的影响程度不同,切削速度对使用寿命的影响最大,进给量次之,被吃刀量影响最小。所以在选择粗加工切削用量时,当确定刀具使用寿命合理数值后,应首先考虑增大被吃刀量,其次增大进给量,然后根据使用寿命、被吃刀量和进给量的值计算出切削速度,这样既能保持刀具使用寿命,发挥刀具切削性能,又能减少切削时间,提高生产率。被吃刀量应根据加工余量和加工系统的刚性确定。 精加工切削用量的选择 选择精加工或半精加工切削用量的原则是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兼顾必要的生产率。进给量根据工件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来确定。精加工时的切削速度应避开积屑瘤区,一般硬质合金车刀采用高速切削。 大件精加工时,为保证至少完成一次走刀,避免在切削时中途换刀,刀具使用寿命应按零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来确定。 切削用量制定 目前许多工厂是通过切削用量手册、

机械制造工程学习题集

第一章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 1. 在加工中,运动称为切削运动,按其功用可 分为和。其中运动消耗功率最大。 2. 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和。 3. 刀具静止角度参考系的假定条件 是和。 4. 常用的切削刃剖切平面有、、 和,它们可分别与基面和切削平面组成相应的参考系。5. 在正交平面内度量的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后刀 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 6. 正交平面与法平面重合的条件是。 7. 用以确定刀具几何角度的两类参考坐标系 为和。 8. 切削层公称横截面参数有、和。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在切削加工中,进给运动只能有一个。() 2. 背平面是指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平行于假定进给运动方向,并垂直于 基面的平面。() 3. 其它参数不变,主偏角减少,切削层厚度增加。() 4. 其它参数不变,背吃刀量增加,切削层宽度增加。() 5. 主切削刃与进给运动方向间的夹角为主偏角 K。() r 6. 车削外圆时,若刀尖高于工件中心,则实际前角增大。()

7. 对于切断刀的切削工件而言,若考虑进给运动的影响,其工作前角减少, 工作后角增大。( ) 8. 当主偏角为ο90时,正交平面与假定工作平面重合。( ) 9. 切削铸铁类等脆性材料时,应选择K 类(YG 类)硬质合金。( ) 10. 粗加工时,应选择含钴量较低的硬质合金。( ) 三、简答题 1. 为什么基面、切削平面必须定义在主切削刃上的选定点处? 2. 试述刀具的标注角度与工作角度的区别,为 什么横向切削时,进给量f 不能过大。 3. 试分析图2-1所示钻孔时的切削层公称厚 度、公称宽度及与进给量、背吃刀量的关系。 4. 何谓直角切削和斜角切削?各有何特点? 5. 刀具切削部分材料必须具备那些性能?为什么? 图2-1 6. 试按下列条件选择刀具材料或编号。 ⑴ 45钢锻件粗车; ⑵ HT200铸件精车; ⑶ 低速精车合金钢蜗杆; ⑷ 高速精车调质钢长轴; ⑸ 中速车削淬硬钢轴; ⑹ 加工冷硬铸铁。 A. YG3X B. W18Cr4V C. YT5 D. YN10 E. YG8 F. YG6X G. YT30 五、分析计算题 1. 试画出图2-2所示切断刀的正交平面参考系的标注角度o γ、o α、r K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