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PPT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PPT课件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14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4
农业的进步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公元前132年), 黄河说在说下两游汉(时今期是河怎南样濮对阳黄附河近进)行 治 决理口的,?泛在滥当1时6个有郡何意,义20?多年都没 能堵住……西汉后期,水利长期失 ①修西,汉黄武河帝又亲泛临滥治成河灾工. 地,有八十 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过大水灾.
2.冶铁业
①汉代时兵
器有什么变 化?
②长安出土
的兵器是用 什么制成的? 哪国发明的?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什么?有何作用?
措施: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 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作用: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 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3、特点(繁荣表现)
①规模宏大长安城 ②人东口市 众多 ③设施完备
2)东汉 明帝 令水利专家 王景 主持修河,以后
八百多 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3)西汉的耕犁上安装了 犁壁 ,提高耕作效率, 这比欧洲早了 一千多年 .新型播种工具 耧车 大大 加速了播种速度。
4)农作物:北方种植 小麦 南方种植( 水稻 ) 黄河中下游大规模经营“千亩桑麻”。
2、手工业的发展
3
1) 汉代的丝织业,已经使用 提花机 ,而且 染色 的 技术也提高.
1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原因。 2、知道汉武帝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 重点:两汉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复习巩固】

1."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新课探究】
一、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两汉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 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 2.认识两汉时期经济方面取得的许多成就,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激发民 族自豪感。

2、商业的发展:繁荣的东西二京。 ①原因:__________和___ 的发展,必然促使商业的兴盛和 __________的繁荣。 ②代表:西汉的都城__________和东汉的都城__________,是当 时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人称东西二市。 ③表现:西汉的都城长安人口有五十万左右,东汉的都城洛阳人 口在百万以上,长安城内的街道宽阔笔直,两边绿树成荫,还有 较为完备的排水沟、下水道,商业区叫做“__________”,汉代 城市的繁华,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
二、学生自学
活动一:1.阅读教材72-73页,对重要的时间、人物、事件、过程、结果、意义等用线 条画出来,3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看谁回答的又快又正确。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治理黄河: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期 原因:①__________ ______减少了国库收入,影响了经济发展,也不 利于社会稳定。②__________ ______,都很重视治理黄河。 2.农业的进步:农具的改进和农作物的种植 汉代农具的改进:①两汉的________ ___ ,已经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 提高了耕作效率,这比欧洲早了________ ___。 ②西汉的新型播种工具 _______ _,一天就能播种一顷地,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汉武帝曾经下令在全 国范围内推广这种先进的播种机,还改进了其他耕耘工具,。 耕作技术的提高:西汉时普遍采用___________ 的耕作方法。 (二)、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丝织业:西汉时期已使用___________;染色技 术也很高,能织出精美的花纹,呈现出万紫千红的色彩。 冶铁业: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___________,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节约人力,提 高冶铁质量。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1、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西汉,定都长
安,是为汉高祖, 公西元汉9灭年亡。

政治:颁削布弱诸“侯推恩国势令力”
加强了中央集权 维护了国家统一

帝 的 大 一
思想:罢独黜尊百儒家术,
实现了思想 上的大一统


施 经济:
2 、公元 25年 刘秀 建立东汉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面有一些规定:如,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 春夏不得掏鸟的卵,不得”弹射飞鸟”;城内 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罚.这些规定对不对? 你怎么看?
这些规定太死了,买 东西很不方便。鸟有 益鸟,有害鸟,捕杀 害鸟是对的。
这些规定很对, 有利于市场管理 和环境保护。
四、经济发展的原因
1.国家统一 2.社会安定 3.政策开 国令 势” 力
加强了中央集权 维护了国家统一
武 帝 的 大
经济:
把收盐 回铁中意在铸央政义币,治:、武权统经帝济时、候实军,事西现和汉了思王经想朝济 一铸五上铢实钱现了。大一统上,开的始大进一入统
一 统
军事:
鼎盛时期,促进了国家的强 盛和民族的发展。

施 思想:罢独黜尊百儒家术,
铸铜业
长 信 宫 灯
马踏飞燕
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用一千多克 金丝连缀起2498大小不等的玉片制成。
二牛抬杠
两汉时期提高生产效率的 三项科技发明
耕犁、耧车、水排
三、两汉加强集权的经济 措施和商业的繁荣
1、两汉加强集权的 经济措施有那些?
汉武帝经济大一统: 把盐铁铸币权收回中央,
统一铸五铢钱。
汉代铁犁壁(比欧洲早近1000年) 二牛抬杠
二、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部编人教版7年级上册历史 第 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7年级上册历史 第 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7年级上册历史第 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

2.概括两汉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3.思考和概括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认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讨论探究等形式,掌握两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取得的新成就,认识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增强民族自豪感;初步认识重大发明对社会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

【教学重难点】1、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与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2、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

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和重视农业的政策,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面貌,并且有它显著的特点。

本课我们将学习两汉农业、手工业的新成就,商业和都市的新气象。

【自主预习】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师: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建设,在两汉时期是如何注重兴修水利的?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一框: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回答问题:在何时,谁对黄河进行了治理,效果如何?学生阅读,回答明确:1、汉武帝时下令治理黄河。

经过治理,有八十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过大水灾。

2、东汉明帝时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修筑了千余里的黄河大堤,在以后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多媒体展示答案和相关图片)师:兴修水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汉代的农耕技术和农具也随之进行了很大的改善,农作物的种植也广泛起来。

学生阅读了解:汉朝的农耕技术和农具有很大改进。

1、西汉的耕犁,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提高了耕作效率。

2、耧车(指导学生看书中《耧车》图)是一种播种工具。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精品课件 第 13课 两汉经济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精品课件 第 13课  两汉经济的
桑麻广泛种植
耧车
汉(前 206 一 公元 220 年) 播种工具。
由种子箱和三脚耧管组成。 以人或畜为牵引动力,一人 扶楼播种。据王土祯《农书》 和山西平陆汉墓壁画,并参考 南阳地区早期三脚楼车制作。
汉 代 牛 耕 图
(二)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丝织
使用提花机丝织品精美
冶铁
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 工具——水排
三、合作探究
1、田丞相为什么不让武帝治河?武帝为什么 会听他的话?除了汉武帝,东汉治理黄河的还有 谁呢?
2、两汉时期,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一些规 定:如,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的 卵,不得”弹射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 受罚.这些规定对不对?你怎么看?
3、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请谈一谈。
4、汉朝时,我国北方普遍种植 的农作物是
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高梁
5、汉武帝时,中央统一铸造的钱币是
A、圆形方孔铜钱
B、五铢钱
C、铲形钱
D、刀形钱
6、下列汉代城市中有专门商业区—“市”的是
A、长安 B、洛阳 C、临淄 D、南阳
7、杜诗发明水排,主要用途是
A、灌溉
B、利用水利鼓风冶铁
C、耕地
这首歌是称赞哪个皇帝接受白公建 议开凿——渠,给百姓带来的好处。
汉 武 大 帝
二、自主预习
学生结合课文掌握以下知识 1、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2、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3、商业的繁荣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兴修水利
汉武帝治理黄河 汉了犁壁 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南北分别是种植水稻、小麦为主
四、小结提升
农业 手工业
发展
促进
发展
商业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精品课件 第 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精品课件 第 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汉(前 206 一 公元 220 年) 播种工具。
由种子箱和三脚耧管组成。 以人或畜为牵引动力,一人 扶楼播种。据王土祯《农书》 和山西平陆汉墓壁画,并参考 南阳地区早期三脚楼车制作。
汉 代 牛 耕 图
(二)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丝 织
使用提花机丝织品精美


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 工具——水排
这是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 出土的素纱禅衣;它是由精制的罗 纹绢制成,因其没有颜色,因此而 得名“素纱禅衣”.这件禅衣长128 厘米,重约49克折叠后可以握在手 中,可谓薄如蝉翼,轻如鸿毛,由 此可见,汉代纺织业已经达到了极 高的水平。
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东汉铜奔马
一、情景导入
西汉 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汉文帝、汉景帝时出现———局面 汉武帝时出现———局面
两 汉 政 治
东汉
光武帝时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局面
“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牛, 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这句话的意思是:
开垦者的铁锨举起多如云,渠水流灌像雨一 样滋润.泾水夹带着河泥流过来,灌溉田地又施肥, 促进禾苗快快生长.京师众多人口的衣食,全靠这 条渠水啊! 这首歌是称赞哪个皇帝接受白公建 议开凿——渠,给百姓带来的好处。
(三)商业的繁荣
长安 50万 东西二京 人口
洛阳 100万 人口
三、合作探究
1、田丞相为什么不让武帝治河?武帝为什么 会听他的话?除了汉武帝,东汉治理黄河的还有 谁呢? 2、两汉时期,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一些规 定:如,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的 卵,不得”弹射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 受罚.这些规定对不对?你怎么看? 3、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请谈一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探索两汉时期经济的兴盛和繁荣,了解这一时期的经济背景和主要特点,包 括农业、手工业、商业、货币和交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繁荣。
两汉经济的背景
了解两汉经济发展的社会背景是理解这一时期的关键。该时期的政治稳定和农业生产的增长为经济的发展创造 了有利条件。
3 粮食储备
土地制度的改革使农民能 够拥有并耕种自己的土地,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建立了良好的粮食储备系 统,确保了民众的温饱。
两汉手工业的兴起
两汉手工业的繁荣推动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工匠们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精湛的工艺制作出各种精美的产品。
两汉商业的繁荣
繁忙的市场
两汉商业兴旺,市场上充满了各 种各样的商品和商贩。
运河和道路的发展使商品能够迅速到达各地,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两汉文化的繁荣
两汉时期不仅是经济繁荣的时期,也是文化繁荣的时期。文化交流和艺术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贸易路线
火车桥路是当时繁忙的贸易路线 之一,连接了不同地区的商业活 动和交流。
货币的使用
使用货币促进了交易和商品流通, 方便了商业的发展。
两汉货币和交通的发展
1
货币的兴起
两汉时期的货币系统逐渐发展完善,各种型号的铜钱开始广泛流通。
2
交通网络的建设
随着交通网络的建设,商品的运输更加便捷和高效。
3
运河和道路的重要性
两汉经济的主要特点
多元化
两汉经济表现出多样性,涵盖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多个领域。
发达的商业网络
创建了广泛的商业网络,促进了商品的交流和物质的流动。
技术的进步
新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的引入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治理黄河
①汉武帝治理黄河 ②东汉明帝时期:
王景修筑千里黄河大堤。 意义:黄河下游几十个县,被淹的土地又变 成良田;而且在以后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 改道。
2.农业的进步 • 、农具的进步:
• 西汉的耕犁,已安装了犁壁。比欧洲 早一千多年。
• 西汉时出现了新型播种工具耧车。
2.繁华的东西二 京: 西京:长安
东京:洛阳
特点: ①规模宏大 ②人口众多 ③设施完备
④市场独立
东汉集市画像砖
3、重农抑商的政策:
• 原因:
• 为防止农业劳动力流失,影响农业生产, 并保证政府财政收入。
• 内容:
• 禁止商人穿用丝织品,携带武器和乘车 骑马; • 加倍征收商人的人头税; • 商人及其子女不准入仕做官等。
小结:
• 本课主要从经济角度讲述两汉的历史。 • 注意对治理黄河和农业进步、丝织和冶 铁技术的提高。
大 大 加 快 了 播 种 的 速 度
耧Hale Waihona Puke 车、耕作技术的进步:二牛抬杠
提高了耕作速度和效率
、农作物的种植:
• 汉朝时,南北分别以水稻、小麦为主。 • 桑麻广泛种植。
二、丝织业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1.丝织业:
• 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提花机。 • 丝织技术:染色的技术也很高,能织出精 美的花纹,呈现出万紫千红的色彩。 • 中原地区的丝绸,不仅为国内各族人民喜 爱,也为外国人叹服。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仅重49克)
长 沙 马 王 堆1 号 汉 墓 女 主 人 辛 追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几何纹绒圈锦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对鸟菱纹绮
提花机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金银火焰印花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进一步体会我国古代历史
上的两汉盛世奠定基础。

学习重点:“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学习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课堂导入:
1、引导学生复习前课内容导入,如提问:西汉和东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
出现了什么局面?
2、激情导入:同学们,你知道炒菜、炒饭,可你知道炒钢吗?炒钢是西汉中期出现的
一种新技术,冶炼的方法是先将生铁加热到液态或半液态,然后鼓风或加进精矿粉,降低生铁的含碳量,使其成钢。

由于在冶炼中要不断搅拌,好像炒菜一样,因而得名,而欧洲的炒钢技术在18世纪中叶才出现。

由此可见我国的经济在汉代就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汉时期的经济。

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农业的成就:
1、水利:西汉__________、东汉__________治理黄河
2、农具: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手工业的成就
1、丝织业:①______________②代表____________
2、冶铁业:①_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铁制兵器代替青铜兵器。

③_________我国最早发明炒钢技术
三、商业繁荣:
1、大一统的经济措施及作用:_________________
2、东西二京:长安、洛阳
①规模宏大:人口_________、________。

②布局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商业区___________市
合作探究: 1.讨论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
页动脑筋
2.P
72
页活动与探究
3.P
75
精讲点拨:1. 讲述农耕技术的改进时,可分为两个方面讲解:一是农具的改进,包括犁壁和耧车的发明;二是牛耕技术的改进,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法。

对于这
些,学生由于接触太少,不易理解,教师可借助于计算机、录像片、投影仪、
挂图或模型进行讲解,增强直观性,启发学生的想像力。

与第7课内容相联
系。

2.两汉农业的进步表现在兴修水利、农具的改进和农作物的种植三个方面。

3.提花机是一种提花设备,能在织物上织出花纹。

4、解释五铢钱。

并同秦朝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比较。

5.强调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进步提供了有利条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兴盛。

它们之间不是孤
立的,是有其内在联系的。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于黄河的治理,汉朝比较重视的两个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景帝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武帝光武帝
2.东汉时期,主持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是()
A、杜诗 B.张衡 C.王景 D.郦道元
3.水排是一种()
A.纺织工具 B.冶铁工具 C.灌溉工具 D.耕种工具
4.我国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是在()
A.西周 B、春秋 C.秦朝 D.汉朝
5.汉武帝在经济上实现大一统的措施有①收回地方铸币权②盐铁官营③统一铸五铢钱④奖励工商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发明水排的是()
A.杜诗 B.张衡 C.王景 D.郦道元
7.小红家中收藏一枚五铢钱,请你判断一下这枚钱最早铸于() A.战国时期 B.秦始皇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春秋时期
8.东汉时,著名科学家张衡著有《两京赋》,其中的“两京”指的是() A.咸阳和洛阳 B.长安和洛阳
C.长安和镐京 D.咸阳和长安
9.西汉的都城和东汉的都城非常繁华,其根本原因是()
A.两汉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B.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商品繁多
C.城市人口多
D.街道宽阔笔直,长安城内有比较完备的排水沟和下水道
10.长安城里的“市”是指()
A.商业区 B.居住区 C.作坊区 D.宫廷区
二、识读下面两幅图片
11.上面两幅图片分别展示的是汉代在农业方面的什么成就?这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C 2.C 3.B 4.D 5.D 6.A 7.C 8.B 9.A 10.A
11.牛耕普遍采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西汉采用耧车进行播种。

说明汉代农业生产技术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拓展提升:
1、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在我国古代历来被称为“害河”,展示你的聪明才智,你认为我们今天应如何有效地治理黄河,以使它造福于人类?
2、假如你生活在西汉,你愿意做一个农民,还是商人,说出理由。

课外作业:
必做题:列表归纳两汉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选做题:1、衣、食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课下可以广泛收集资料,结合汉代的衣食情况,再和今天人们的衣食情况做个比较,谈谈古今衣食的变化。

2、到农村去做实地考察,了解现代农具,并同两汉时期的农具做比较。

知识梳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