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3课教案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的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并了解汉武帝经济上的大一统措施。
2、过程与方法:1)思考概括两汉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
2)思考总结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能力,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发展,手工业取得了许多新的成就,居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这是炎黄子孙的骄傲,也和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的分不开的。
教学重点:治理黄河,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教学难点:在学习古代生产史的科技知识过程中培养想象力。
课型:综合课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西汉和东汉初年统治者采用了什么经济政策?出现了什么局面?西汉初年统治者重视农业,轻徭薄赋,奖励生产,提倡节俭,出现“文景之治”。
东汉初年统治者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惩处贪官污吏,出现“光武中兴”。
正是由于汉朝统治者对经济的重视,使两汉的经济比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
有哪些表现和成就?讲授新课: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古代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
两汉农业的表现:①水利方面:在农业发展的相关因素中,水极其重要。
但水有时不但不能带来利益,反而成为祸害。
如养育了中华民族的黄河,在历史上经常决口,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
汉朝的统治者十分重视治水,多次对黄河进行治理。
主要有哪几次?a:汉武帝时期,黄河下游决口,很多地方那个遭受洪灾。
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亲自去视察监督,并且命令文武百官背柴草去堵塞决口。
小字,动脑筋:汉武帝为什么不是一开始就治理黄河?因为田蚡为了个人私利。
而武帝有迷信思想,认为是上天的意思。
后来看到水患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才下决心治理黄河。
经过这次治理,此后80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大的水灾。
七上 第13 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同时完成开沟、 下种、覆盖机、 及播种三行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1、黄河的治理
汉武帝治理 东汉明帝治理
耕犁: 耧车: ——王景主持 二牛抬杠耕作
2、农业的进步
安装犁壁
播种工具
南水稻、北小麦 桑麻广泛种植
阅读与思考
请同学们阅读73---74页,西汉手工业的兴盛
表现在哪些行业?又有哪些领先世界的成就呢?
布局上:长安城内的街道宽阔笔直,两 旁绿树成荫,还有较完备的排水设施。
汉朝实行抑商政策,所以 长安的东西两市不设在城中 心,而设在西北角,并用墙围起 来以便与政府的控制和管理.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两汉时期,统治者在城市的管 理方面如对市场、对百姓的要求等有哪些规定?你 怎样看待这样的规定?
两汉时期,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些规定:如市场贸易时 间有一定的限制:纯夏不得掏鸟窝的卵,不得“弹射 飞鸟”;城内市民必须种树,否则要受罚。
第13 课
两汉经治者采取了什么 统治政策?出现了什么局面?
西汉初统治者重视农业,轻徭薄赋,奖 励农耕,出现“文景之治”。东汉初年,光 武帝减轻人民的负担,出现“光武中兴”。
导入:
“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
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 食京师,亿万之口。”
丝织业、冶铁业; 犁壁、耧车、提花机、水排。
二、手工业的兴盛
1、丝织业
提花机的使用 染色技术
2、冶铁业
水排的发明: 杜诗(东汉) 早欧洲1千年 铁器逐步取代青铜
钢材的出现
提花机
能在织物上织出花纹的提花设备。
织工在工作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
1971年湖南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 墓出土是我国已知 画面最大保存最完 整艺术性最强的古 代彩帛画.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ppt课件.ppt

耕犁:安装犁壁 耧车:播种工具 作物:北小麦,南水稻 耕作方式:二牛抬杠耕作
二、手工业的兴盛
1、丝织业 提花机的使用 染色技术
2、冶铁业 水排的发明:杜诗(东汉) 早欧洲1千年 铁器逐步取代青铜 钢材的出现
三、商业的繁荣
1、经济的统一(汉武帝) 铸币权与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钱币:五铢钱
么?
两汉经济为什么能得到很快 发展?
1、国家长期处于统一局面; 2、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有利
于发展经济的措施; 3、科技的进步;水利的兴修
提花机
到了冶炼铁兵器的地方,听说以 前都是用人力来鼓风冶铁,
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利用水力鼓 风冶铁的水排。节约了人力,也提高了冶铁 质量这种水排一直沿用到唐代。它的使用要 比欧洲早1000多年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教师:李霞
基础点到位
1、汉朝都有哪些皇帝治理过黄河? 2、在农业方面,农具和耕作方式有什
么进步? 3、农作物种植的南北差异有什么表现? 4、丝织和冶铁技术有哪些进步?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1、黄河的治理
• 汉武帝治理
东汉明帝治理——王景主持 2、农业的进步
首先,早起穿衣:
女孩儿哪能 不会针线活
儿?
提花机
然后去逛街:
带上五铢钱, 去西市看看, 买把好剑给
父亲
汉武帝时将地方的铸币权 河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统一铸造五铢钱。
五铢钱
买完东西再逛逛长安街
说一说,你在集 市上都看到了什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1/30/2020
汉
明
帝
刘
庄 画
你去修河吧。
像
结果:以后八百多年里,黄河没 有改道。
是,臣遵旨 王景
1/30/2020
二牛抬杠耕犁法,始于西汉,
优点是节省劳力。
1/30/2020
1/30/2020
二牛抬杠耕犁法
西汉的耧车
它大大地加快了播种的速度,提 高了播种质量。
1/30/2020
这是四川 成都市郊 出土的采 桑画像砖 的拓片摹 本;画面 表现一个 妇女手执 长竿,正 在采桑叶 的情景。
1/30/2020
提花机 1/30/2020
1/30/2020
现代社会的提花机
1/30/2020
中午了,去逛街: 买把好剑给 父亲
1/30/2020
到了冶炼铁兵器的地方,听说以 前都是用人力来鼓风冶铁,
1/30/2020
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利用水力鼓 风冶铁的水排。节约了人力,也提高了冶铁 质量这种水排一直沿用到唐代。它的使用要 比1欧/30/20洲20 早1000多年
制和管理。
终于回到 家了,掌
灯
博山炉
1/30/2020
长信宫灯
1/30/2020
马踏飞燕
1/30/2020
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用一千多克 金丝连缀起2498大小不等的玉片制成。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导学稿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导学稿一、学习目标1.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
2掌握两汉时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
3、思考和概括两汉农业、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4认识国家的稳定,民族间的密切交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学习重点1.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2.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五、学习过程导入新课:汉武帝重视兴修水利,两汉时有哪些重要的水利工程?对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那时手工业、商业也很繁荣,城市兴旺,这节课将带你到汉代,看看那时的繁荣景象。
导学提纲:(一)阅读教材,独立完成1、两汉农业的发展的进步体现在哪几个方面?2、概括两汉时期兴修的水利设施。
3、两汉时期农耕技术的改进体现哪些方面?4、两汉时期手工业的兴盛主要体现在哪些行业?有哪些世界领先的成就?5、请你从城市规模、布局、商业活动等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两汉时期长安、洛阳的繁盛局面。
(二)小组合作探究1、田蚡为什么不让武帝治河?汉武帝为什么会听他的话?2、两汉时期,在城市管理方面还有一些规定:如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的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窝的卵,不得“弹射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罚。
这些规定对不对,你怎么看?3、看课本75页,看图分析:看上面的西汉长安平面图,再对照今天城市的市场分布,想一想,东市、西市为什么在城的边缘?又为什么用墙围了起来?(三)成果展示(四)质疑问难(五)达标检测现代教育报选择与填空。
(六)总结感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请说出史料中的人物、发明及意义
水排
? 水排的用途:水力鼓风冶铁;
? 水排的优点:节约人力、畜力、供风稳定, 能量大、炉温高、提高冶铁质量。
? 水排的评价: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一千多 年。
马王堆长寿绣
马王堆长寿绣
方格纹毛织品
灯宫信长汉
? 宫灯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 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 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 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故名。
? 长信宫灯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神秘厚重,整个造 型及装饰风格都显得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 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堪称“中华第一 灯”。采取分别铸造,然后合成一整体的方法。 考古学和冶金史的研究专家一致公认,此灯设计 之精巧,制作工艺水平之高,在汉代宫灯中首屈 一指。
类别
成就
兴修水利
汉武帝治理黄河,汉明帝 时王景治理黄河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1、黄河的治理 ? 汉武帝治理 ? 东汉明帝治理 ——王景主持
2、农业的进步
? 耕犁: 安装犁壁 二牛抬杠耕作 ? 耧车: 播种工具
? 桑麻广泛种植 ? 南水稻、北小麦
二:手工业的发展
二、手工业的兴盛 1、丝织业 ? 提花机的使用
? 染色技术
2、冶铁业
? 水排的发明: 杜诗(东汉) 早欧洲1千年 ? 铁器逐步取代青铜 ? 钢材的出现
农作物
汉武帝治理黄河 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
耕犁安装了犁壁 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南北分别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 桑麻广泛种植
? 丝织和冶铁 丝 织 技术的提高 冶 铁
? 商业的繁荣 东西二京
使用提花机丝织品精美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3课_两汉经济的发展精品课件

1、丝织
丝织技术 丝织品 提花机 染色
素纱襌衣
2、冶铁技 术的提高
杜施发明水排 “炒钢”技术
素纱襌衣
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 女主人辛追
这件纱衣应属于辛追。辛追生活在22 个世纪之前的汉代,是长沙国丞相利 苍的妻子,死于公元前186年,享年50 岁。 1972年出土于长沙市东郊浏阳河 旁的马王堆1号墓。时逾2100多年,形 体完整,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 毛发尚在,指、趾纹路清晰,肌肉尚 有弹性,部分关节可以活动,几乎与 新鲜尸体相似,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 湿尸。
成就 汉武帝治理黄河 东汉明帝派王景治理黄河 安装犁壁 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二牛抬杠 南种水稻北种小麦 桑麻广泛种植
手工业 丝织业
冶铁业 商业
使用提花机 染色技术高超 杜诗发明水排
东西二京——长安、洛阳 专门商业区——市
1、西汉时期大规模治理黄河是在( A、汉高祖时期 C、汉武帝时期
C
)
B、汉文帝时期 D、汉景帝时期
2.找一找:西汉时期提高生产 效率的科技发明有哪些?
• 有犁壁、耧车、水排等
3.议一议:1961年,日本奈良的古墓里出 土了一把钢刀,背上有东汉皇帝的年号。这 刀是带到日本的,还是日本制造的,目前还 不清楚。我国史书记载光武帝赠给日本来汉 使者一枚金印,上写“汉委奴国王”。近代 这枚金印又在日本被发现。你怎么看这些事? 说说看。
人口众多
设施完备 市场独立
东汉集市画像砖
长安城
东市 西市
东市、西市为什 么在城的西北角? 又为什么用墙围 起来?
答:汉朝实行抑 商政策,所以长 安的东、西两市 不设在城中心, 而设在西北角, 并用墙围起来, 以便于官府的控 制和管理。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课题: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一、教材内容分析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一统时期,长达400年的统一局面,两汉经济也使封建经济出现了一个发展高峰。
这一课是汉武帝大一统措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我国今天经济的建设也有借鉴作用。
二、课程标准了解两汉经济成就。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两汉水利与农业的进步、手工业的提高、商业的繁荣2 、体会“两汉盛世”名不虚传(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思考和概括两汉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综合归纳能力2 、通过思考和概总结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能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体会我国(2)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增强民族自豪感;初步认识重大发明对社会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四、重难点重点:治理黄河,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难点:在学习古代生产史中的科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想象力。
五、教学过程钢是西汉中期出现的一种新技术,冶炼的方法是先将 生铁加热到液态或半液态,然后鼓风或加进精矿粉, 降低生铁的含碳量,使其成钢。
由于在冶炼中要不断 搅拌,好像炒菜一样,因而得名,而欧洲的炒钢技术 在18世纪中叶才出现。
由此可见我国的经济在汉代 就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汉时期的经济。
新授:(古代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所以首先让我们看 看当时的农业的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1、 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⑴水利展示:黄河水咆哮的画面并叙述:在农业发展的相关因素中,水极其重要。
但有时不能 带来利益,反而成为祸害。
比如养育了中华民族的黄 河,她在历史上经常决口,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 汉朝的统治者十分重视治水,多次对黄河进行治理。
问题一:汉朝有哪些人先后治理过黄河,分别起了什景之治的局面出能够温故 现; 而知新。
汉武帝治理黄 河,此后80多年 黄河下游未有大 灾认识水对 农业发展 的作用, 所以治水 患,兴修水利是非 常重要的 统治举认识统治 者重视是农业发展汉明帝时王景治 理黄河,从此黄 河800多年没发 生大的决口改 道,下游被淹的 土地又变成了良 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对于黄河的治理,西汉、东汉比较重视的两个皇帝是()
A汉高祖、光武帝B汉文帝、汉质帝
C汉武帝、光武帝D汉武帝、汉明帝
2、东汉时期,黄河经常泛滥成灾。
为此,一位水利专家主持进行治理,此后黄河八百年没有改道。
这位
水利专家是()
A张衡B王景C杜诗D郦道元
3、早在哪一个时期,我国就已经使用提花机织出精美的花纹()
A商朝B西周C秦朝D汉代
4、发明水排的是()
A西汉的王景B东汉的杜诗
C东汉的王景D西汉的杜诗
5、铁制兵器已逐步取代青铜器是在()
A商朝B西周C秦朝D汉代
6、见右图,此发明的用途是()
A冶铁B灌溉C播种D犁地
7、为了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大规模治理黄河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D颁布“推恩令”
二、填空题
1.自古以来,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在哺育中华儿女的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为此,西汉和东汉时,大规模治理黄河的皇帝分别是、。
另外,还有东汉著名的水利专家。
同时,两汉时期的农业也有很大发展,具体表现有:的进步;的出现;和桑麻的普遍种植。
2.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而且技术也很高,能织出精美的花纹,呈现出万紫千红的色彩。
3.汉代冶铁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列。
东汉,发明了,比欧洲早年。
汉代的铁器数量大为增加,兵器已逐步取代青铜兵器。
汉代还发明了制作方法。
4.汉武帝时将地方的和收归中央,统一铸造,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称东西二京。
长安城有专门的商业区——“市”。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汉武帝和汉明帝的相同历史功绩是()
A.反击匈奴B.治理黄河C.提倡节俭D.弘扬佛法
2.下面几项重大发明,属于东汉时的是()
A.温室栽培蔬菜B.发明耧车
C.发明水排D.在耕犁上安装犁壁
3.(2007年,湖南模拟)西汉发明的新型播种工具是()
A.简车B.翻车C.耧车D.水排
4.新型生产工具的发明,促进了两汉经济的发展。
水排的发明主要用于()
A.农业B.冶铁业C.冶钢业D.丝织业
5.我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钢材的国家,其时间大概是()
A.春秋战国B.秦朝C.汉朝D.三国时期
6.汉武帝时期,人们使用得最多的钱币是()
A.圆形方孔钱B.刀形币C.五诛钱D.银元
7.下列促进大一统局面的措施属于经济方面的是()
A.统一铸币,盐铁官营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兴办太学D.颁布“推恩令”,重视人才
8.在西汉的都城长安城内,有被叫做“市”的地方,这是专门的()
A.文化区B.生活区C.商业区D.行政区
9.汉朝时,被人们称作东西二京的是()
A.咸阳、临淄B.临淄、洛阳
C.洛阳、长安D.咸阳、长安
二、材料解析题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
其中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
珍贵的是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保护完好。
品种众多,有绢、绮、罗、纱、锦等。
有一件素纱襌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该衣长 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
阅读下列材料:
考古学者在西汉都城长安遗址,曾发掘一座建于汉高祖时期而在王莽末年毁于兵火的武库,出土了大量铁制的刀、剑、矛和斧等,仅铁煤一种就达一万余件,还有锈结成块的铁盔甲;而青铜兵器极少,主要是煤,其数量只有出土铁做的十分之一左右。
请回答:
(1)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三、组合列举题
1、根据提示写出问题的答案
(1)命随从的文官武将都去背柴草,堵塞决口的皇帝:
(2)命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的皇帝是:
(3)发明水排的南阳太守:
2、根据相关的提示写了事件的时间
(1)已经开始使用提花机:
(2)水排发明的时间:
(3)铁制兵器已逐步取代青铜兵器:
(4)统一铸造五铢钱的时间:
(5)钢材发明的时间:
3、根据相关的提示写出答案。
(1)汉代的一种提花设备,能在织物上织出花纹的机器:
(2)东汉南阳太守发明的可以用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
(3)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的铁币:
(4)汉朝时人称东西二京的都城分别是:
拓展探究
黄河原称河水,西汉初年开始有了黄河的称呼。
先秦时期,黄河流域环境状况良好,适合农业生产。
秦汉时期,这一区域的森林开始遭到破坏。
秦始皇时大兴宫室,砍伐殆尽。
直接后果是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水泥沙含量增多,河床因泥沙淤积而抬升,黄河开始泛滥。
治理黄河成了汉朝统治者不得不时常关心的大事。
请你举例说明汉朝统治者是如何治理黄河的?
联系现实,你认为我们应当从历史上吸取什么样的教训?请查找相关资料,看看与项羽有关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知识链接
汉武帝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加上他奢侈迷信,重用酷吏,人民处境越来越差。
武帝晚年,西汉社会出现动荡,农民不断暴动。
面对危机,汉武帝毅然颁布承认过失的“罪己诏”,宣布停止征战,减轻赋税,除去暴政。
从此,汉武帝将注意力集中到恢复民力、发展农耕上,一场严重的社会危机过去了。
所以史书记载说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对此你怎么看?课下搜集有关秦汉的历史资料,对汉武帝做出评价。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D 2.B 3.D 4.B 5.D 6.A 7.C
二、填空题
1.汉武帝东汉明帝王景耕犁耧车水稻小麦
2.提花机染色
3.杜诗水排一千多铁制钢材
4.铸币权盐铁经营权五铢钱长安洛阳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B
2.C
3.C
4.B
5.C
6.C
7.A
8.C
9.C
二、材料分析题
(1)汉代的铁器数量大为增加,铁制兵器已逐步取代青铜兵器。
(2)汉代冶铁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列。
东汉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节约人力,提高冶炼质量。
三、组合列举题
1、汉武帝;汉明帝;杜诗
2、汉代;东汉;汉代;汉武帝时;汉代
3、提花机;水排;五铢钱;洛阳和长安。
拓展探究
提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要保护黄河,爱护黄河,要与黄河和谐共处;我们要科学地、合理地治理、开发黄河,同破坏黄河的行为做斗争。
(意思表达相近即可。
)
知识链接
点拨;汉武帝是历史上的明君,在历史_L做出了较大贡献,功不可没,但这不能掩盖他的过失。
因此,对他的评价应一分为二、功过分明、全面客观公正。
答案:汉武帝连年征战,奢侈迷信,施用酷刑,重用醋束,以致爆发农民起义,导致社会动荡,这与秦末统治相似,所以汉武帝有“亡秦立夫”。
但汉武帝认识到统治危机,承认过失,停止暴政,采取措施稳定社会,发展生产,使统治稳定,所以“无亡案之祸”。
评价:汉武帝统治前期,残暴奢侈,暴露出封建皇帝专制统治的弊端。
但他及时改正,为稳定统治采取措施,调整统治政策,说明他能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总之,汉武帝统治时期,功大于过,是一位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