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_两汉经济的发展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后汉书. 杜诗传》
请说出史料中的人物、发明及意义
水排
? 水排的用途:水力鼓风冶铁;
? 水排的优点:节约人力、畜力、供风稳定, 能量大、炉温高、提高冶铁质量。
? 水排的评价: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一千多 年。
马王堆长寿绣
马王堆长寿绣
方格纹毛织品
灯宫信长汉
? 宫灯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 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 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 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故名。
? 长信宫灯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神秘厚重,整个造 型及装饰风格都显得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 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堪称“中华第一 灯”。采取分别铸造,然后合成一整体的方法。 考古学和冶金史的研究专家一致公认,此灯设计 之精巧,制作工艺水平之高,在汉代宫灯中首屈 一指。
类别
成就
兴修水利
汉武帝治理黄河,汉明帝 时王景治理黄河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1、黄河的治理 ? 汉武帝治理 ? 东汉明帝治理 ——王景主持
2、农业的进步
? 耕犁: 安装犁壁 二牛抬杠耕作 ? 耧车: 播种工具
? 桑麻广泛种植 ? 南水稻、北小麦
二:手工业的发展
二、手工业的兴盛 1、丝织业 ? 提花机的使用
? 染色技术
2、冶铁业
? 水排的发明: 杜诗(东汉) 早欧洲1千年 ? 铁器逐步取代青铜 ? 钢材的出现
农作物
汉武帝治理黄河 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
耕犁安装了犁壁 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南北分别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 桑麻广泛种植
? 丝织和冶铁 丝 织 技术的提高 冶 铁
? 商业的繁荣 东西二京
使用提花机丝织品精美
请说出史料中的人物、发明及意义
水排
? 水排的用途:水力鼓风冶铁;
? 水排的优点:节约人力、畜力、供风稳定, 能量大、炉温高、提高冶铁质量。
? 水排的评价: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一千多 年。
马王堆长寿绣
马王堆长寿绣
方格纹毛织品
灯宫信长汉
? 宫灯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 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 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 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故名。
? 长信宫灯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神秘厚重,整个造 型及装饰风格都显得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 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堪称“中华第一 灯”。采取分别铸造,然后合成一整体的方法。 考古学和冶金史的研究专家一致公认,此灯设计 之精巧,制作工艺水平之高,在汉代宫灯中首屈 一指。
类别
成就
兴修水利
汉武帝治理黄河,汉明帝 时王景治理黄河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1、黄河的治理 ? 汉武帝治理 ? 东汉明帝治理 ——王景主持
2、农业的进步
? 耕犁: 安装犁壁 二牛抬杠耕作 ? 耧车: 播种工具
? 桑麻广泛种植 ? 南水稻、北小麦
二:手工业的发展
二、手工业的兴盛 1、丝织业 ? 提花机的使用
? 染色技术
2、冶铁业
? 水排的发明: 杜诗(东汉) 早欧洲1千年 ? 铁器逐步取代青铜 ? 钢材的出现
农作物
汉武帝治理黄河 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
耕犁安装了犁壁 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南北分别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 桑麻广泛种植
? 丝织和冶铁 丝 织 技术的提高 冶 铁
? 商业的繁荣 东西二京
使用提花机丝织品精美
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问题探究 顺帝之末,京都童谣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核心素养
——《后汉书》
【历史解释】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
知识拓展
面给当时的东汉带来什么影响?
政治腐朽不堪,民生困苦, 社会混乱。
目标导学二: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
问题探究
东汉坞堡复原图
东汉绿釉陶水亭
核心素养 知识拓展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 积贮,满于诸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
【历史解释】结合材料说一说光武帝的一 系列统治措施带来什么影响?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 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
史称“光武中兴”。
目标导学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 问题探究
根据课本P74,归纳东汉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行业 农业
措施 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王景治理黄河
目标导学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史料实证】阅读课本P73-74,结合材料,了解光武
自主学习
帝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教师指导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知识拓展
史料
诏益州民自八年以来被略为奴婢者,皆 一切免为庶人。
释放奴婢
其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 减轻田租
措施
非犯殊死,皆一切勿案其罪。见徒免 为庶人。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政治腐朽、社会混乱。
豪强大族势力膨胀 豪强崛起,形成割据势力
黄巾起义
领导人:张角 时间:184年 特点:有组织、有准备 结果:失败 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名存实亡。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探索两汉时期经济的兴盛和繁荣,了解这一时期的经济背景和主要特点,包 括农业、手工业、商业、货币和交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繁荣。
两汉经济的背景
了解两汉经济发展的社会背景是理解这一时期的关键。该时期的政治稳定和农业生产的增长为经济的发展创造 了有利条件。
3 粮食储备
土地制度的改革使农民能 够拥有并耕种自己的土地,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建立了良好的粮食储备系 统,确保了民众的温饱。
两汉手工业的兴起
两汉手工业的繁荣推动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工匠们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精湛的工艺制作出各种精美的产品。
两汉商业的繁荣
繁忙的市场
两汉商业兴旺,市场上充满了各 种各样的商品和商贩。
运河和道路的发展使商品能够迅速到达各地,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两汉文化的繁荣
两汉时期不仅是经济繁荣的时期,也是文化繁荣的时期。文化交流和艺术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贸易路线
火车桥路是当时繁忙的贸易路线 之一,连接了不同地区的商业活 动和交流。
货币的使用
使用货币促进了交易和商品流通, 方便了商业的发展。
两汉货币和交通的发展
1
货币的兴起
两汉时期的货币系统逐渐发展完善,各种型号的铜钱开始广泛流通。
2
交通网络的建设
随着交通网络的建设,商品的运输更加便捷和高效。
3
运河和道路的重要性
两汉经济的主要特点
多元化
两汉经济表现出多样性,涵盖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多个领域。
发达的商业网络
创建了广泛的商业网络,促进了商品的交流和物质的流动。
技术的进步
新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的引入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探索两汉时期经济的兴盛和繁荣,了解这一时期的经济背景和主要特点,包 括农业、手工业、商业、货币和交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繁荣。
两汉经济的背景
了解两汉经济发展的社会背景是理解这一时期的关键。该时期的政治稳定和农业生产的增长为经济的发展创造 了有利条件。
3 粮食储备
土地制度的改革使农民能 够拥有并耕种自己的土地,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建立了良好的粮食储备系 统,确保了民众的温饱。
两汉手工业的兴起
两汉手工业的繁荣推动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工匠们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精湛的工艺制作出各种精美的产品。
两汉商业的繁荣
繁忙的市场
两汉商业兴旺,市场上充满了各 种各样的商品和商贩。
运河和道路的发展使商品能够迅速到达各地,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两汉文化的繁荣
两汉时期不仅是经济繁荣的时期,也是文化繁荣的时期。文化交流和艺术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贸易路线
火车桥路是当时繁忙的贸易路线 之一,连接了不同地区的商业活 动和交流。
货币的使用
使用货币促进了交易和商品流通, 方便了商业的发展。
两汉货币和交通的发展
1
货币的兴起
两汉时期的货币系统逐渐发展完善,各种型号的铜钱开始广泛流通。
2
交通网络的建设
随着交通网络的建设,商品的运输更加便捷和高效。
3
运河和道路的重要性
两汉经济的主要特点
多元化
两汉经济表现出多样性,涵盖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多个领域。
发达的商业网络
创建了广泛的商业网络,促进了商品的交流和物质的流动。
技术的进步
新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的引入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东汉车骂出行壁画(局部) 壁画中有车辆、骑马随从、步行仪仗等,前呼 后拥。生动再现了东汉豪强出行的景象。
黄巾起义
为什么会爆发黄巾起义?黄巾起义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
叁
1.背景
黄巾起义
根据课本结合材料归纳黄巾起义的背景?
童谣四: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汉王朝 黄巾起义军
材料: 东汉末年,朝中大臣上书提出张角所以能够兴兵作乱,万人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 侍(宦官)多放父兄、子弟、婚亲、宾客典据州郡,辜榷【gu que】(搜刮)财利,侵掠 百姓。 元嘉元年(151年)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 永兴二年(154年)蝗灾为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
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
在这个城堡院落里,豪强大族 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 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汉代庄 园中常见的望楼,高坐的顶楼上悬挂大 鼓,并有武士巡视了望,一有敌情,实 行防御。从这件望楼模型可以了解当时 豪强地主称霸一方、拥兵自保的情景。
东汉绿釉陶水亭 亭上层四角有张弩控弦 的武士守卫,中间有人扬袖 起舞,旁有一人抚琴及三人 拍手伴歌。这一陶水亭是豪 强地主娱乐生活及拥有私人 武装的写照。
立足史料实证,知道黄巾起义的背景、概况、 特点和影响。
重点: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难点:东汉盛衰的原因。
东汉建立与 “光武中兴”
东汉是怎样建立的?什么是光武中兴?
壹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1.西汉末年政治形势
读图知史,说一说西汉末年的的社会状况?
武帝病逝后,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 或为幼主,或为昏君,导致外戚势力坐大,西汉朝政 越来越腐败。地主兼并大量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或 沦为奴婢,或流亡他乡。各种社会矛盾尖锐。
七年级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三、商业,城市
铸币权 1、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将地方的 _______和 五铢钱 盐铁经营权 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大大增加 经济 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______上的大一统。 2、 西、东二京:_______、_______。 长安 洛阳
找一找:西汉时期提高生产 效率的科技发明有哪些?
田蚡为什么不让汉武帝治理黄河? 汉武帝开始为什么会听他的话?
田蚡是为了个人的私利不让 汉武帝治河,因为田蚡的田产 在 黄河北岸,河道南移,他的田地就 没有水患之忧. 而汉武帝是因为有迷信思想, 所以才听田蚡的话 .
一、农业的进步
1、水利 2、农具
犁壁 ①耕犁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______ 耧车 ②发明播种工具_______ 汉武帝 ①西汉:_______治理黄河 王景 ②东汉:明帝时_______治理黄河
第 13 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有一个电影摄制组想拍摄一部以两 汉时期历史为背景的电影.为了力 求表现出两汉时期真实的社会原貌, 导演想请大家担任这部影片的历史 顾问,给以下三个场景的设计提供 一些建议:
黄河岸边农村的田园风光 城市中的商贸活动 贵族家庭中的宴乐生活
二牛抬杠耕犁法,始于西汉, 优点是节省劳力。
3、耕作技术: 二牛抬杠 牛耕普遍使用_________的耕作方法 4、农作物
水稻 小麦 ①南、北方分别以_______、_______为主。 桑麻 ②______广泛种植。
二、手工业的辉煌成就
提花机 染色 1、丝织业:已经使用_______,而且_______技术 也很高,能织出精美的花纹。 水排 东 杜诗 2、冶铁业:___汉的南阳太守_______发明了______, 一千多 比欧洲早________年。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13课PPT课件

26
三:商业的兴胜
27
两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有那些?
1、汉武帝经济大一统: 把盐铁铸币权收回中央, 统一铸五铢钱。
28
西汉五铢钱
汉武帝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 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了经
济上的大一统。
29
两汉城市繁荣的表现
• 规模大:西汉都城长安和东汉都城洛阳,规模宏 大,人称东西二京。二京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 城市,长安人口有五十万左右,东汉洛阳人口在 百万以上。
---------《后汉书. 杜诗传》
请说出史料中的人物、发明及意义
21
水排
22
• 水排的用途:水力鼓风冶铁; • 水排的优点:节约人力、畜力、供风稳定,
能量大、炉温高、提高冶铁质量。 • 水排的评价: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一千多
年。
23
二、手工业的兴盛 1、丝织业 • 提花机的使用
• 染色技术决渠为雨,泾水一石, 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2
这句话的意思是:
开垦者的铁锨举起多如云,
渠水流灌像雨一样滋润.泾水
夹带着河泥流过来,灌溉田地
又施肥,促进禾苗快快生长.
京师众多人口的衣食,全靠这
条渠水啊!
3
4
5
一:两汉农业的发展:
1:兴修水利
6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 黄河在下游(今河南濮阳附近)决口, 泛滥16个郡,20多年都没能堵住…… 西汉后期,水利长期失修黄河又泛滥成灾。
假如你是汉武帝,面对此情此景你将
怎样办???
7
汉武帝刘彻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 经过这次治理,此后八十多年黄河 未发生大水灾。
三:商业的兴胜
27
两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有那些?
1、汉武帝经济大一统: 把盐铁铸币权收回中央, 统一铸五铢钱。
28
西汉五铢钱
汉武帝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 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了经
济上的大一统。
29
两汉城市繁荣的表现
• 规模大:西汉都城长安和东汉都城洛阳,规模宏 大,人称东西二京。二京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 城市,长安人口有五十万左右,东汉洛阳人口在 百万以上。
---------《后汉书. 杜诗传》
请说出史料中的人物、发明及意义
21
水排
22
• 水排的用途:水力鼓风冶铁; • 水排的优点:节约人力、畜力、供风稳定,
能量大、炉温高、提高冶铁质量。 • 水排的评价: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一千多
年。
23
二、手工业的兴盛 1、丝织业 • 提花机的使用
• 染色技术决渠为雨,泾水一石, 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2
这句话的意思是:
开垦者的铁锨举起多如云,
渠水流灌像雨一样滋润.泾水
夹带着河泥流过来,灌溉田地
又施肥,促进禾苗快快生长.
京师众多人口的衣食,全靠这
条渠水啊!
3
4
5
一:两汉农业的发展:
1:兴修水利
6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 黄河在下游(今河南濮阳附近)决口, 泛滥16个郡,20多年都没能堵住…… 西汉后期,水利长期失修黄河又泛滥成灾。
假如你是汉武帝,面对此情此景你将
怎样办???
7
汉武帝刘彻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 经过这次治理,此后八十多年黄河 未发生大水灾。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件(共24张PPT)

天地之性,人为贵
免罪徒为庶民
鼓励流民返乡 垦荒种地
废除什一制度, 恢复三十税一
折射出东汉前期 开拓进取、孜孜 求治的精神风貌。
反映百姓积极从 事农业和手工业 生产、改进技术。
浓缩了政治清明、 社会安定大局下百 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影响: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 经济恢复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自古中兴之盛,无过于光武。” ——陈亮《龙川文集》卷5
在中国的历代帝王中,汉光武帝刘秀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中 兴之君”与“定鼎帝王”(开国皇帝)两项头衔的帝王。
——黄留珠
帝每旦视朝,日仄乃罢。 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 分乃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闲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 ,而失黄老养性之福,原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 自乐此,不为疲也。”
州牧割据
东汉末年,为了镇压黄巾起义,朝廷不得 不借助地方力量,令各地州牧(原刺史)掌握 兵权。董卓在凉州刺史任内拥有的兵权;袁绍、 曹操、刘表也是各自拥兵的州牧。此后形成州 牧割据局面,东汉政权已名存实亡。
兴 衰
结合历史事件“光武中兴”和“ 黄巾起义” , 谈谈东汉政权兴亡的启示。
体恤民情 轻徭薄赋
政治腐败 残酷剥削
人
民 群 众 是 历 史 的 创
以 民 为 贵 , 和 谐 兴 盛
失得 民民 心心 者者 失得 天天 下下 。,
造
者
1、完成导学第12课; 2、预习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阅读课文第107页的《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说出时间轴上发生的重大 历史事件,并指出东汉的起止时间。
秦西 朝汉 建建 立立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2年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53张ppt)课件(共53张PPT)

杜诗水排
杜诗,河南汲县(今卫辉)人。光武帝时,任侍御史。 建武七年(公元31年),在任南阳太守时,通过总结前人劳 动生产经验而创造出水排(水力鼓风机),运用水力传动机 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 具,用力少而见效多。他还主持修治陂池,广开田池,使郡 内富庶起来。有“杜母”之称。南阳人称赞说:“前有召父 (召信臣),后有杜母”。
二、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1.汉代的丝织业
汉代的丝织水平技术已经十分高 超,不仅被国内的人民所喜爱,还受 到外国人民的欢迎。
2.汉代的冶炼技术
汉代的冶炼技术是当时世界上最 先进的。
古代织造技术的最高成就——提花机
提花的工艺方法源于原始腰机挑花,汉代时这种工艺 方法已经用于斜织机和水平织机。通常采用一蹑(脚踏板) 控制一综(吊起经线的装置)来织制花纹,为了织出花纹, 就要增加综框的数目,两片综框只能织出平纹组织,3—4 片综框能织出斜纹组织,5片以上的综框才能织出缎纹组织。 因此,要织复杂的、花形循环较大的花,必须把经纱分成 更多的组,多综多蹑的花机逐步形成。据《西京杂记》载: 有巨鹿人陈宝光妻所织散花绫“机用一百二十蹑”,这么 多的综蹑织造起来十分烦琐,到了三国时马均“旧绫机丧 功费日乃思绫机之变”改六十综蹑为十二综蹑,采用束综 提花的方法,即方便了操作又提高了效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两汉时期是我 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和手工 业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当时居于世界领 先地位,是我国的骄傲。
重点
两汉经济的发展的表现,农业和 手工业的发展成就。
难点
正确分析和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 的原因。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治理黄河
古代的黄河下游经常决口,给当 地的百姓造成了极大的灾难,汉武帝 和东汉明帝都曾经下令治理黄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农具的改进
犁壁
返回
• 用于翻土,提高了工作效率, 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
镂车
加快了播种的速 度
汉代牛耕图
• 战国时期由于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为 深耕细作创造了条件。当时的深耕就是要 耕到有底墒(种庄稼以前土壤中已有的水 分)的地方,这样才能做到既可消灭杂草, 又能防治害虫,从而达到连年丰收的目的。 战国时期牛耕图,反映这时期的农业耕作 技术已向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类别
成就
兴修水利
汉武帝治理黄河,汉明帝 时王景治理黄河
农 生产工具
耕犁安装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 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业 耕作技术
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 方法
农作物
南北分别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 桑麻的广泛种植
丝织 使用提花机,丝织品精美
手工业
冶铁
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 铁工具——水排
三:商业的兴胜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பைடு நூலகம்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两汉经济的发展
兴修水利
• 治理黄河和 生产工具 农业的进步
农作物
汉武帝治理黄河 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
耕犁安装了犁壁 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南北分别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 桑麻广泛种植
• 丝织和冶铁 丝 织 技术的提高 冶 铁
• 商业的繁荣 东西二京
使用提花机丝织品精美
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水排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 黄河在下游(今河南濮阳附近)决口, 泛滥16个郡,20多年都没能堵住…… 西汉后期,水利长期失修黄河又泛滥成灾。
汉武帝刘彻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 经过这次治理,此后八十多年黄河 未发生大水灾。
一:两汉农业的发展:
1:兴修水利
汉明帝刘庄
公元69年,汉明帝派水利专家王景 治理黄河,从此使黄河800多年未发
西汉五铢钱
汉武帝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 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了经
济上的大一统。
两汉城市繁荣的表现
• 规模大:西汉都城长安和东汉都城洛阳,规模宏 大,人称东西二京。二京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 城市,长安人口有五十万左右,东汉洛阳人口在 百万以上。
• 布局:长安城内的街道宽阔笔直。两旁绿树成荫, 还有较为完备的排水沟,下水道。 商业活动:城 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市”。市场上商品繁 多,有生产原料、工具,有日常用品,还有各种 食品,望去令人眼花了乱。活跃在城市里的车马 行人熙熙攘攘,显示了汉代城市的繁荣。
马王堆长寿绣
马王堆长寿绣
方格纹毛织品
汉长信宫灯
• 宫灯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 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 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 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故名。
• 长信宫灯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神秘厚重,整个造 型及装饰风格都显得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 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堪称“中华第一 灯”。采取分别铸造,然后合成一整体的方法。 考古学和冶金史的研究专家一致公认,此灯设计 之精巧,制作工艺水平之高,在汉代宫灯中首屈 一指。
生重大改道。
想一想:
“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 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这句话的意思是:
开垦者的铁锨举起多如云, 渠水流灌像雨一样滋润.泾水 夹带着河泥流过来,灌溉田地 又施肥,促进禾苗快快生长. 京师众多人口的衣食,全靠这 条渠水啊!
• 汉代的铁器数量大为增加,汉代铁制兵器 已逐步取代青铜兵器。从汉代长安武库遗 址出土的兵器看,都是钢材制成的。这种 钢材的制作方法,是中国发明的。
提花机
水排
• 水排的用途:水力鼓风冶铁;
• 水排的优点:节约人力、畜力、供风稳定, 能量大、炉温高、提高冶铁质量。
• 水排的评价: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一千多 年。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1、黄河的治理 • 汉武帝治理 • 东汉明帝治理 ——王景主持
2、农业的进步
• 耕犁: 安装犁壁 二牛抬杠耕作 • 耧车: 播种工具
• 桑麻广泛种植 • 南水稻、北小麦
二:手工业的发展
二、手工业的兴盛 1、丝织业 • 提花机的使用
• 染色技术
2、冶铁业
• 水排的发明: 杜诗(东汉) 早欧洲1千年 • 铁器逐步取代青铜 • 钢材的出现
长 安 50 万 人 口 洛 阳 100万 人 口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