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图例(地灾区划)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 (共39张ppt)

读课本 p33页找出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 因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 质构造复杂、上层岩层相对松软、受重 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 大等
2020/5/29
2.时间分布特点
泥石流:爆发是受连续降雨、暴雨, 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原因),所以其 发生的时间规律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一 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 发生,均以外界诱发因素为引发条件。一般 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 、暴雨、久雨中更多。
2020/5/29
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 、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 ;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 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 的重灾区。
2020/5/29
3.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
理的是
( D)
A.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D.气温较差大,岩石破碎
4.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最
可能诱发( B ) A.地震 B.泥石流
C.滑坡
D.塌方
2020/5/29
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害指数和 限电指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2020/5/29
重叠区: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 云贵高原
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 斜坡较多,又是东南季风和西南季 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 是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 分布地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 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 了有力的生成条件。
2020/5/29
高中自然灾害地理选修课件PPT专题4 地质灾害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专题4 地质灾害
滑坡、泥石流
• 时间分布特点: 1.泥石流:一般爆发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 大暴雨的激发,所以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由于诱发因素很多,一年四 季都可能发生,均以外界诱发因素为引发条件。滑 坡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 暴雨、久雨中多发。
2005年9月3日晚19至23时泥石流冲毁民房132间,导致9人死亡。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专题4 地质灾害
泥石流
成因:是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 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分布:全球除南极洲外,其余六大洲都有泥石 流发生。中国、日本、印度、哈萨克斯坦、俄 罗斯、意大利、法国、奥地利、瑞士、美国、 秘鲁、智利等国的泥石流活动较为频繁。 主要危害:阻塞河道,冲毁农田、房屋,更重 要的是对城镇、矿山、乡村的毁灭性冲淤。
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我国山区,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 是西南地区成为重灾区。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是这些地区多 发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直接原因。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专题4 地质灾害
归纳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时空间分布特点。
自然原因引起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夏秋季 节多发,主要发生在我国山区(地域分布的广 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专题4 地质灾害
地理 选修5
●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专题4 地质灾害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专题4 地质灾害
滑坡示意图
A:原土体 坡面 D:滑坡后 坡面 E:滑坡面
滑坡体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专题4 地质灾害
滑坡
发生的条件: 陡峭的地形地势; 松散的地表物质; 植被破坏严重。 影响滑坡强度的因素: 高度与体积
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区说明表

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区说明表附表一区(段)代号主要分布区面积(km2)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及主要危害唐湾—黄甲—龙眠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包括唐湾、黄甲两镇的全部及龙眠、文昌、青草、范岗、吕亭、大关等镇(街道)的部分地区。
392.75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39起,泥石流灾害2处,造成10人伤亡,直接经济损失356.0万元,现有隐患点85处,目前仍威胁人口2308人,威胁资产2970.9万元。
文昌—吕亭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B 包括文昌、龙眠、吕亭等镇(街道办事处)的部分地区。
35.58发生滑坡地质灾害1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5万元,现有隐患点3处,威胁人口30人,威胁资产98万元。
大关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C 大关镇的部分地区。
60.75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3起,直接经济损失15.5万元,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8处,威胁人口124人,威胁资产252.5万元。
孔城—吕亭—文昌—青草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低易发区D包括孔城、吕亭、大关、青草、范岗、新渡、双港、文昌、龙眠等镇(街道办事处)的部分或局部地区286.41区内重要的交通干线( G206、合安高速、沪蓉高速)沿线及居民住房存在一定的切坡现象,一般高度较小,已砌石护坡,边坡稳定性较好。
在强降水及人为等因素作用下诱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
双港、练潭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低易发区E 该区位于双港镇的南部。
12.32区内共有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1处,仍威胁人口6人,财产20.0万元。
新渡—嬉子湖—孔城—青草地质灾害不易发区F包括新渡、双港、金神、范岗、嬉子湖、孔城、青草等镇的大部分或局部。
780.65 区内未发现地质灾害和地质灾害隐患点。
鲟鱼地质灾害不易发区G 该区为桐城市鲟鱼镇,位于枞阳县境内,为桐城市所属飞地。
2.52 区内未发现地质灾害和地质灾害隐患点。
吕亭以及孔城河中游河岸崩塌地质灾害中易发段f1 孔城河水系的中游,包括杨河、双龙河、新店河、鲁王河等4条主要支流现有岸崩段8处,全长1544m,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2.3万元,仍间接威胁人口139人,资产1723.0万元。
2018-2019学年新人教版地理高中选修5 2.2 中国的地质灾害(21张)

成因
分布(时间、空间、地域)
自然灾害分类及孕灾圈层:
一、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
1、热带气旋 (1)概念
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
从气流来看,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 2、分类:(国际标准) 分类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台风(或飓风) 强热带风暴 热带风暴 热带低压
>12级(>32.6米/秒) 10—11级(24.5—32.6米/秒) 8—9级(17.2—24.4米/秒) 7级(<17.1米/秒)
台风、飓风与龙卷风的区别?
飓风和台风其实是一回事,都是指风 速达到33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只是因为发生 的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的名称。出 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 旋被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加勒比 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则称为“飓风”。印度洋上 则称为“旋风”。统称“热带强烈风暴” 飓风与龙卷风不能混淆。后者的时间 很短暂,属于瞬间爆发,最长也不超过数 小时。此外,龙卷风一般是伴随着飓风而 产生。龙卷风最大的特征还在于它的形状。
[学习方法]判断旱灾的标准: 致灾因子——干旱; 受灾体——人、畜、农作物。 干旱与旱灾的区别?——在气候湿润、经济、人 口密度大的地区,干旱更容易酿成旱灾。
(3)形成条件 ①有广阔的暖洋面,海水通过蒸发,能向 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 ②有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 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
大气层结是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结构 的简称。
4、结构及其天气(P7图1.9和图1.10)
台风眼:无风、少云和干暖; 旋涡风雨区:最强烈的降水,并伴随大风 ; 外围大风区: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无降水 5、发生季节:全年,以7—11月最为频繁 6、源地: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热带 和副热带海域,以西北太平洋最多。 7、影响地区: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 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课件2:1.2.2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风暴潮
谢谢观看!
教室内:迅速钻入课桌椅下;或用书包护住头部,迅速逃 往墙角或靠近承重墙,避开吊灯及风扇; 建筑物附近:护住头部,逃往较开阔地带,然后蹲下或趴 倒;避开高大建筑,特别是有广告牌、玻璃幕墙的建筑; 山坡地带:避开山脚、陡峭的山坡;寻找并躲避在结实的 障碍物下;如遇到崩塌或滑坡等情况,要向垂直于滚石的 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往山下跑地。震灾害死亡人口
造成人员伤亡。
看滑坡示意图,分析滑坡可以分为几个组成部分?
滑坡体向下滑动时在斜坡顶 部形成的陡壁称为滑坡壁
滑坡体向下滑后在斜坡上形 成的阶梯状地形称滑坡阶梯 岩体、土体下滑的底面为滑动面 滑动的岩块、土体称为滑坡体
2、泥石流
(1)概念:是由暴雨或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 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特征:突然爆发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用、 奔腾而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 块冲出沟外,漫流堆积。(具有明显的突 发性特征)
(3)发生的条件 一是地形陡峻;二是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三是短时间内 大量水流。 (4)危害
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 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当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到地面上下跳动还是左右或前后 晃动?为什么? 地震发生后产生地震波,而地震波分,纵波速度比横波 速度快大约1.7倍。 所以,人们先感到到纵波,再感到横波。
3、震级与烈度
(1)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里氏震级30倍/级) 注意: ①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 ②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 一定的)。 ③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 会造成重大损害。
课件4:6.2地质灾害

4.此次地震
()
①发生在太平洋板块上 ②发生在亚欧板块 ③是地壳张裂
造成的 ④是地壳挤压造成的
A.②④ C.①④
B.③④ D.②③
5.在同一次地震中,台湾岛的西部往往比东部灾情严重,造成
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经济活动频繁
B.西部人口稠密、聚落众多
C.西部人们的抗震避险意识较差
第二节 地质灾害
知识梳理
一、地震 1.概念:地壳中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 层便会突然发生 断裂 或错位,使长期积聚的 能量 急剧释放,并 以 地震波 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2.地震构造
(1)图中 C 为 震源 、B 为震中、BC 为 震源深度、AB 为震
中距。
滑坡
泥石流
山体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 概念 在_重__力__作用下沿一定滑动 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
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石块的特殊洪流
发生 岩体破碎、_地__势__起__伏__大__、 地形陡峻、丰富的_松__散__物
条件 植被覆盖度差
质、短时间内大量水流
发生 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 区域 的地区
1.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坡就是冰川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向下滑动的现象
B.泥石流就是特大洪水暴发
C.滑坡和泥石流都会破坏农田、村舍、道路等,危及人类
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D.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完全相同
解析: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 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滑坡不是冰川运动。泥石流是 山区暴发的特殊洪流,它包含泥沙、石块以及巨大的砾石, 不能将泥石流说成是洪水暴发。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受不 同方面因素控制。
高三艺术班复习课件 地质灾害(共33张PPT)

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 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 区岩石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 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导致滑坡、 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地面塌陷:天然洞穴或人 工洞室、巷道上覆岩土体 失稳突然陷落,导致地面 快速下沉、开裂的现象和 过程。
地面沉降:发生在较大面 积的地表高程降低、地面 舒缓变性的现象和持续过 程。
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原因是什么?
地处一、二阶梯分界线附近,地形复杂、坡度大;岩体破碎; 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边界附近,地壳活动活跃;该 地区降水多,且夏季多暴雨;人类活动对该地区植被、地形破 坏较大。
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地震震级高,烈度大;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 不及反应;地震波及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 塌严重;次生灾害(水灾)严重。
4.如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 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 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 灾害。
我国地震预警机制
(2015海南·25)1.(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阿卜巴利克是阿富汗东北部山区的一个贫穷村落,居民大多住在 土坯房中,2014年5月2日的一场暴雨触发了地质灾害,摧毁了山 下的村庄。1小时后该灾害再次发生,掩埋了自发前来救援的村民 。此次灾害共造成2700多人死亡。图 为灾害发生后的实景照片。
2003年9月26日凌晨3点50分,日本北海道 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5时7分又发生7.1级余 震,但仅造成1人死亡400多人受伤的微乎其微 的损失。
试推测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试推测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ppt

滑坡、崩塌、泥石流
主讲人:赵其华
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我国是地质灾害种类繁多、灾情严重、分布面积广 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灾害的频度和规模有逐年增 加的趋势,所谓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或人为诱 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如崩 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 爆,坑道突水、灾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 岩土膨胀,砂图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 化及沼泽化, 土壤盐碱化,海岸带变迁以及地震,火山、 地热等。
100
流
四川省
2007.5.24
甘孜州九龙县乌拉溪乡 河坝村庙子沟
泥石 流
12
5
1267.75
降雨引发泥石 流
雅安市石棉县丰乐乡国
四川省 2007.5.25 道108线2545Km+700m 崩塌 10
16
处
自然因素
云南省
2007.7.19
腾冲县猴桥镇苏家河口 电站施工工地
滑坡 29
5
工程施工
四川省
据不完全统计(至2003年),我国仅滑坡、崩塌等 崩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就在50亿元人 民币左右,并且,随着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的深度和广 度的不断增加,上述统计数字还在呈加速增长的趋势。
2004年,全国共发生中等规模以上地质灾害875起,其中滑 坡572起,崩塌181起,泥石流77起,地面塌陷25起,地裂缝13 起,造成688人死亡,172人失踪,42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20.5亿元。今年因地质灾害死亡的人数略低于往年。2003年因 地质灾害造成死亡的就有743人,125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 48.7亿元。
中国东部丘陵,平 原地面变形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