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小练笔

合集下载

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设计解析

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设计解析

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设计解析小练笔设计是散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锻炼。

在设计小练笔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合理选择散文材料,并设置合适的题目和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表达和思考。

下面就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设计进行一些解析。

一、选择适当的散文材料在进行小练笔设计时,教师首先要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的散文材料。

散文的类型多种多样,有叙事散文、描写散文、议论散文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学科内容进行选择。

在选择散文材料时,教师要考虑散文的主题和情感,注重散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阅读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和体会。

对于小学高段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对学生生活有启发和感染力的散文材料,如《我的小学》、《春天的花朵》等,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文学素养。

二、合理设置小练笔题目在选择好散文材料之后,教师需要合理设置小练笔的题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散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小练笔的题目可以围绕散文的主题、情感和内容展开,要求学生进行感悟和体会,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如描写、记叙、议论等。

对于散文《我的小学》,教师可以设置小练笔的题目为“我的小学生活”,要求学生围绕小学的校园、老师、同学等进行感受和表达,要求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生活感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练笔与修改在学生完成小练笔的写作之后,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小练笔进行修改和指导,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审美情感。

在指导学生进行练笔时,教师可以从文章的结构、衔接和语言使用等方面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小练笔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小练笔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小练笔小练笔是一种作文练习的形式。

教材的课文后常常安排小练笔,体现读与写的结合。

在写法上,以仿写为主。

既可仿内容,也可仿写法,可以把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直接迁移到“练笔”的实践上来。

它机动灵活、形式多样、切入口小,难度低,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种省时有效的途径。

在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时,须注意以下几点:1 营造氛围,把握时机,让学生情动辞发对于阅读教学中的练笔,教师要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营造宽松和谐的练习氛围,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练笔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之达到高效。

1.1 抓住学生动心之时。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学生往往会被文本语言本身的情景和语言魅力所打动。

此时,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心灵交融,思想在课堂里闪光。

在学生情有所动心有所感之时下笔,让学生用心扣击文字,用写传递深情,然后走进文本去产生情的感动,再以“情”来关照文本——通过感悟练笔,释放他们的情感。

1.2 珍惜课堂高潮之机。

课堂上随时可听到声情并茂的朗读之声;可看到面红耳赤的辩论情景。

此时,课堂教学已达到了高潮,学生的“情”也融入了文本之中,教师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时机,给予他们展现自我的空间。

可及时布置一些小练笔,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抒发,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1.3 捕捉随机生成之源。

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伴随着预设而产生,教师要善于捕捉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和信息,把握文本的空白点,从容又不失灵活机智地设计练笔。

这样,于课堂的随机生成处及时练笔,引导学生将这种情感、感悟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凝结成学生自己的思想。

1.4 激活课堂矛盾之时。

叶澜教授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文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变成生命的涌动。

”在课堂教学中,时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只要善于把握文本语言的矛盾,激活孩子们充满矛盾而又睿智的思维,设计出适合学生用语言表达的课堂练笔,我们的孩子就有可能给予你意想不到的精彩。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操作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操作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操作策略一、小练笔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小练笔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阅读教学中,小练笔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还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技巧。

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小练笔的操作策略。

二、小练笔操作策略的具体实施1. 结合文本内容,设计有趣的小练笔题目教师应结合阅读文本内容,设计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和针对性的小练笔题目。

题目要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写作练习。

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可以让学生记录身边的感人故事、观察自然风光、描绘人物形象等,为小练笔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

3. 注重方法指导,提高写作技巧在小练笔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如:如何构思文章、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何进行修改等。

通过不断实践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 开展多样化的小练笔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小练笔活动,如:作文比赛、朗诵比赛、故事会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 及时反馈,鼓励学生持续进步教师应及时对小练笔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小练笔操作策略的实施保障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校应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在小练笔教学方面的专业素养,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

2.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成长学校应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在小练笔过程中的成长,使评价更具科学性、公正性和激励性。

3. 增加教学资源投入,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应增加教学资源投入,为小练笔教学提供充足的图书、参考资料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浅谈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运用

浅谈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运用
练哪课 。

方特 别多, 如本 学期 在教学 “ 人与动物” 为主题的单 元时, 学生一
度地被课 文中的人或动物感动 , 尤其是走进动物的内心世 界 , 体
会到它们 的丰富情感后 , 感动之余 更受震撼 。这时候设计写 的
训练 , 既可 以使 学生有话 可写 , 而 且又能抒 发 出学 生的真 实情 感来 。
… …
可我该 怎么在 老师 面前说呢?就说你以后给我多布置些作
战象嘎羧 的敬佩之情 , 同时对进一步理解课 文内容 , 对作者表达 的思想感情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三、 补充“ 空白” 。 提 高表达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 还可以制造一些“ 空白” 让学生进行补充。一
大陆桥视野,1 5 2
l 陆桥文化 / L UQI A O WE N H U A
业吧 ,……不 ,不 能这样说 ……要么说以后我天天 留下来……
唉, 也不行 。” 通过 自己的亲身体验 , 再联系上下文 , 桑娜 当时那 种担心 、 自责 、 后悔矛盾 的心理就容易理解 了。这样不仅理解课 文, 又能把 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
位艺术家说过这样一句话 : 对于一个高明的画家来说 , 着墨处是 画, 空 白处 于是画 。 文学作品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审美力的表 现性语言 , 包含着许多“ 不确定” 与“ 空 白” 令人遐想。如能对这些

进行仿写 。 降 低 作 文难 度
在教学《 最后一 头战象》 一课 时 , 笔者抓住重点段落 , 引导学 生反复品读 。 在读到“ 它什么也没吃 , 只喝了一点水 , 绕着寨子走 了三圈” 时, 让 学生想一想嘎羧“ 绕 着寨子走 了三圈” 时在想些什
么 。学生很快就写 出了嘎羧想说 的话 : “ 我的后半辈 子就是在 这 开这里啊 !可是 , 我 已经感觉到我 的同伴和死神在召唤我 了, 我 不得不离开这里 !因为对我而言 , 我的同伴就是我的兄弟 , 我要

谈谈“小练笔”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谈“小练笔”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 多年 的教 学 实践 , 我认 为在 教 学 中 运用 小练笔不失 为一种提高学生作 文
轰动 , 大家说这一 回咱们可争了一 口气 。” 动一词在这里用得 轰 乐于写作 ,才能提高学生 的作文水平 。 好, 但较为抽象 , 在这里我们可 以让学生展开想象 , 合理扩写 , 用
自己 的语 言 来 想 象 描述 当时 的场 面 。 由 于学 生 对 课 文 的 主题 思

作文是小 学阶段一个 重要 的学 习
的重 要 方 式 , 认 识 世 界 、 识 自我 进 是 认 行 创 造性 表述 的过 程 ” 要 “ 学 生 可 以 , 让 文 从 字顺 地表 达 自己的 意 思 , 根据 日 能 一 常 生 活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运 用 常见 的 表 达 方 式 写
小 ,、 : , 士 练 省 笔 惠
阳 区
作” 小学阶段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 , 。 教师感到难教 , 生感到难写 , 学 存在一 定 的 畏 惧 心理 , 到 无 从 下 手 , 知 道 感 不 写什么 , 怎样写 。因此 , 要搞好小学作
文 教 学 必 须 从 培 养 小 学 生 的 作 文 兴 趣
想 已全面掌握 , 以想象出当时欢呼 的场面 , 出了许多好 的片 可 写 段 。这样的补写加深 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拉近了学生
水平 的有效途径 。


精 彩 处仿 写
与文本的距离 , 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 了共鸣 , 使学生的思想得 以
主义教育。 2抓情节空 白处扩写。 . 段落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 , 尤其是 些重点语段 , 最能集 中表现文章的 中心思想 , 表达作 者的思想 感情 。 因此 , 在教学时我们要在段落上下工夫 , 找到情节空白处 ,

三年级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doc

三年级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doc

三年级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所谓“小练笔”就是围绕某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习作练习。

在阅读教学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训练,不仅可以减缓作文的坡度,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三年级才刚开始学写作文,应该从片段开始,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指导三年级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练笔训练呢?1、模仿性练笔。

模仿性练笔是选取课文中典型句段,如总分结构、排比句式、比喻句等,仿造其规范的语言和句式,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通过仿写,使学生逐步掌握各种写作方法。

在学习完第五课《北大荒的秋天》后,我们就根据第四节总分段式设计了一个小练笔,以操场热闹非凡,集市上热闹非凡,果园里热闹非凡等等,来练习写一段总分段式的话,学生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句子。

2、看图写话。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作文,应该尽量降低写作的难度,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看图画书是他们最喜欢的,看图写话也会有图可依,再加上学习课文,他们更会有话可说。

比如,在学习完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奖》,我就引导学生来看图写一写北海的美景,学生把文中所运用的好词语都运用上了,并且加上了自己的想象,收到了很好地效果。

3、改写性练笔。

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织,重新表达,既可以帮助小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为学生创造练笔的机会,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古诗教学中,可经常采用这种方法来提供学生练笔的机会。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大多都是浅显易懂的,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可引导他们把自己当作诗人,将这些古诗改写成自述式的现代文。

如教学《枫桥夜泊》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地感受到诗人张继当时内心的孤独、寂寞、忧愁,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一段导语: 在秋风萧瑟的夜晚,诗人张继只身坐船来到江南,将船停泊在枫桥边,漫天霜华,寒气袭人,他看着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点点灯火,听着乌鸦凄惨的叫声和寒山寺悠扬回荡的钟声,肯定是愁绪万千、难以入眠,相信此时此刻的张继一定有许多话想说,你能帮他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位说出来吗?这样,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他们的感受一定会不同寻常,有话可说可写。

阅读教学中小练笔设计的形式

阅读教学中小练笔设计的形式

阅读教课中小练笔设计的形式一、内容提挈型。

可文中心笔,引梳理,使学生文内容有个整体的印象。

如:《一夜的工作》后,可学生依据文把以下句子写详细:理的生活是那么朴,你看他公室的施是那么,只有一写字台、一台灯、两把小椅;工作了一夜,他的晚饭是那么任意,一杯茶、两把小椅;理的工作是那么苦,一夜要批一尺来厚的文件。

他批文章是那么真,一看,一画,一想,一,他工作了整整一夜;理待人是那么可,到了公室,他“我”去歇息,他自己文件,班室的同志叫“我” ,他切地招呼“我”坐下;工作了一夜,他“我”一同和他品茶,吃花生米。

二、内涵发掘型。

可抓住内含丰富,深刻的句引想象发掘,借助形象化文。

如:“信息一出来,全国都了,大家一回咱可争了一口气”(《詹天佑》)中的“ ”一深隧,内容丰富,可引:“ ”是一种什么的面?假如你置身于一面之中,能详细描绘其“ ”的情形?学生有的描绘了大街上“ ”的情形:信息一出,,大街上彩旗,歌声震天,人奔忙相告,呼雀⋯⋯ 有的描绘村“ ”的情形:信息一出,村里的男女老小,聚一同,老人捋着胡笑,孩子得拍手跳,青年男女得歌舞⋯⋯ 发掘,引理解詹天佑为国争光的坚毅信心和爱国热忱作了铺垫。

三、创建想象型。

课文阅读后可激疑引思,促其创建想象,从而练笔。

如:阅读《自相矛盾》后可这样指引;那人想,什么方法能够将矛和盾所有售出?(他能够任意收起同样来,待同样卖掉后再卖另同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矛和盾都卖掉了”为题想象作文。

四、条件更改型。

可更改课文第一条件,指引想象条件变化对事情变化的影响,从而练笔。

如:读《小珊迪》后,可指引想象:假如小珊迪安全换回零钱,事情会怎样发展?让学生想象表达其还零钱、购食品以及与弟弟互让食品的情形。

五、条件逆反型。

可逆反课文中某一条件,指引推理事情的发展,让学生在正反比较中加强理解。

如:阅读《将相和》后可这样指引。

假如廉颇不服时,蔺相如据理力求,事情将怎样发展?这样可使学生在正反比较中深入理解课文中心。

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开展“小练笔”的策略研究

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开展“小练笔”的策略研究

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开展“小练笔”的策略研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如何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成为了语文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中开展“小练笔”的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素养。

一、小练笔的意义“小练笔”是指通过读后续写、续画、仿写等形式来进行笔头练习,以加深阅读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教学策略。

在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中,开展“小练笔”能够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小练笔”活动,学生能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续写或续画,从而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培养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拓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小练笔”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文章进行续写或续画,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丰富想象力。

3. 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小练笔”,学生能够学会将自己的想法用文字或图画表达出来,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通过“小练笔”,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内容,从而激发对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小练笔的开展策略1. 确定适合的教学内容。

在开展“小练笔”活动之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阅读能力确定适合的教学内容。

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文章或课文,保证学生能够感兴趣并且能够理解。

2.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

在开展“小练笔”活动之前,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所选内容,确保他们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能够进行起点续写或续画。

3. 引导学生进行续写或续画。

在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帮助他们开展续写或续画活动。

比如可以问:“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你将如何面对这个情境?”或者“你认为这个故事的结局会怎样?可以用图画来展现。

”4. 鼓励学生展示作品。

在学生完成“小练笔”作品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小练笔
[摘要] 小练笔是读写互动的桥梁,以读促写,以写促悟,以练学写。

在学生学习写文的过程中,经历了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其中小练笔的容和形式非常丰富:可于文字精妙处,可于标点精细处,可于句式精致处,可于修辞精彩处,可于结构精巧处,可于真情流露时,可于想象迸发间,可于文字留白处……找准其中的训练点,智慧设计,合理运用,值得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应用。

[关键词] 如何;阅读教学;有效的;小练笔
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读是吸收,写是倾吐,读影响和制约着写,写又反过来促进读。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读促写,以写促悟的“小练笔”形式,是打开小学生习作大门的钥匙,也是阅读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练笔的形式多样,有模仿、续写、改写、扩写……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小练笔较之大习作,篇幅短小,难度降低,容减少,目标清晰,表现出更灵活、更生活、更鲜活的特点,分解了知识与能力的难点,增强了学生写文的信心。

一、抓住妙词,进行仿写
著名语言学家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

”模仿优秀作品进行写作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
受到大家之作的灵气熏,提高文学修养,更重要的是依样画葫芦中,能感受作者的表情达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精髓。

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的心理需要。

所以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以文本为例进行模仿练笔,模仿的切入点多种多样。

当然,小练笔的目的都是在积累、应用、感悟、表达,都是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文本中来,又回到文本中去,这就是读与写的双生双长。

1.随文积累词语,练笔灵活应用
完成课文学习后,及时运用新学的词语进行练笔,特别是一些成语和四字词语,可以加强学生对词语的积累,让语言表达更具表现力。

如《兵马俑》这篇课文,运用了很多像“举世无双、所向披靡、南征北战、神态自若、惟妙惟肖、若有所思”等这样的四字词语来形容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此处可设计小练笔,用上这些词语描述你眼中的各类兵马俑,或是细致刻画其中的一种。

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大量新词的理解,也能让学生现学现用,巩固新知,更润色练笔语言。

2.随文解读词语,练笔细致刻画
文章中的重点字词,看似不起眼,却值得“咀嚼”,需要透彻解读。

《黄河的主人》中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艄公”一词,可让大家结合预习搜集的资料,想象描述艄公的样子,从肤色到五官,从肢体到衣着,从神态到动作……在教师的
引导下,学生会将艄公的饱经风霜、镇定自若、勇敢娴熟等特质融进这一独特的形象中,加深对课文容的理解,也训练了人物刻画的能力。

3.随文品析词语,练笔同一主题
许多经典文学名著也可成为学生抓住好词佳句进行练
笔的例。

如六年级下册练习3中的“语文与生活”,出示了
一段《红楼梦》里姥姥进大观园逗乐众人的文字,其中刻画了不同种类的“笑”,堪称经典。

练习题要求学生品味词语,想象画面,理解不同笑的表述方式,并进行积累。

在完成以上练习要求的基础上,可延伸读写结合式的小练笔,让学生仿写生活中的“笑”,比如请班级故事大王讲笑话,或观看
一段幽默视频……然后让学生进行人物神态、动作的刻画,很多学生能够活学活用,描写妙趣横生,表达丰富流畅。

二、抓住句式,丰富仿写
从低年段开始,句式的模练习就是学习语言表达的主要途径,但是不同的年段模仿句式时的训练要求应该是不同的。

低年级段是集中识字的年段,句式的练写主要作用是给孩子一个语言格式,扩展他们的思维,初步建构规的语言习惯。

比如二年级上册中的课文《秋游》第四段“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仿写,只要学生能表达清楚同一主题下的不同情境就可,不强求语言工整,不强求有多么的精彩。

中年段是从字词教学向篇章过渡的关键时期,句式的模仿练习非常多,在模仿的过程中从单句向复句,向小段落过渡,逐步提高要求,增加篇幅,讲究对仗工整,表达准确。

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中的课文《秋天的雨》中“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可模仿练写“像,――啊,。

”此处比低年段中的“像”句式练写提高了难度,有了容、格式、感情的要求。

高年级段和中年级段比较句式仿写的要求又上了一个
台阶。

比如,六年级下册练习6中仿照“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来了,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来写一写夏、秋、冬三季。

这里要求用上拟人的修辞方法,抓住季节特点,用诗歌的语言形式仿写三句,还要能连句成段。

三、抓住修辞,想象模仿
在许多课文中,为了表达的需要,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夸、对仗等修辞方法,这些优美的句式往往也是学生们模仿提升的例子。

比如六年级上册练习1中的“语文与生活”中比较几组句子后,让学生写一写熟悉的事物,让它们“活”起来。

其中“风儿不知向小草说了什么笑话,乐得小草前仰后合”,在这个练习中拟人的修辞方法让习作变得生动有趣,而应用到生活中的小练笔则让这种“活”成为孩子们信手拈来的精彩。

在练笔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不同的修辞方法,也试着学习并丰富纸上的表达。

从课文出发,读写结合,解决了习作的“无米之炊”的问题,但是怎么成炊,还需要教师智慧的点拨和提升。

对于从整篇文章入手,总结写文方法,学习布局技巧,这样的仿写还是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层层推进。

1.段落结构
三年级上册中的课文《之珠》课后练习4中仿照课文第五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息日,街上就热闹起来”这一句话来写一段话,以及《海底世界》第三段仿写,都是在训练学生掌握“总分”表述的方法。

在同一册课本中有这么相似的练笔,教师在设计时,可分层次练笔,第一次先规定把主题补充完整,比如“一到休息日,街上就热闹起来”;第二次课文《海底世界》进行练笔时,再回顾方法,自由定题,提升为“总分总”式的前后呼应构段,或是重点关注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2.篇章布局
回顾写文思路,统领文章脉络,渗透表达方法,也是仿写练笔的一种方式。

比如《颐和园》一课,先总写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接着详写几处景物,最后总结抒情。

总分总和移步换景的写文方法在这篇文章中非常显眼,是学生们学写游记的经典例。

还比如《黄果树瀑布》《游双龙洞》等课文也有着不同的仿写练笔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学生在阅读中吸收营养,拓宽知识面,积累语言素材,掌握写文技巧,培养思辨能力,有了一定的积淀,学生会在不知不觉间跳出模仿,“创”出精彩,表达自己。

1.合情合理,读写结合于课文留白处
“空白”是绘画技法,在课文中也有着许多艺术的留白,巧以利用,引导学生有效地填补。

值得注意的是留白处的练笔要与课文衔接起来,做到理解文意,合理延伸,合理想象,表达出深入思考后的感悟与个性解读。

当然,这样的练笔也有很多:《雪地里的小画家》中的练笔抓住插图想象留白;《狼和小羊》续写结尾想象留白;《普罗米修斯盗火》中人们得到火种后的表现为移情留白……
2.灵魂共鸣,读写结合于真情流露时
课本中的许多文章除了语言优美,还离不开一个“情”字。

有浓于水的骨肉之情,有浓烈的爱国热情,有深厚的手足之情,有坚毅的生命之情……在文章高潮跌宕的时候,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可增强情感体验,训练表情达意。

从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中的离别祖国和亲人的时刻,能感受到肖邦浓厚的爱国热情,虽没有细致的刻画,却能让学生想象肖邦此刻的心活动,丰富对人物的解读。

从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中,在感受巴金爷爷大气、淡泊、淳朴、真
挚的语言文字后,很多学生需要一个抒发感受的渠道,此时给巴金爷爷写回信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练笔。

阅读中的小练笔是智慧的结晶,是笔尖的美景,是动情的歌谣,是表达的台阶……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以文本为依托,以阅读为根基,潜心会文,找准切入点,帮助学生练好语用本领。

责任编辑敖小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