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气象观测实验报告
海洋水文气象调查与观测实习生实习报告及心得体会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目录1、校内二校内气象站观测------------------------------------------------51.1、数据收集-------------------------------------------------------------------51.2、数据比测-------------------------------------------------------------------62、船基海上断面观测-------------------------------------------------------72.1、数据收集-------------------------------------------------------------------72.2、数据比测-------------------------------------------------------------------83、陆基海洋监测参观-----------------------------------------------------113.1、观测项目-----------------------------------------------------------------113.1.1 潮汐--------------------------------------------------------------------113.1.2 水温与盐度----------------------------------------------------------113.1.3 悬沙--------------------------------------------------------------------113.1.4 海流--------------------------------------------------------------------123.1.5 自动气象观测站----------------------------------------------------123.1.6 能见度人工观测----------------------------------------------------123.1.7 浮标观测--------------------------------------------------------------1 23.2、数据比测------------------------------------------------------------------123.2.1 数据汇总--------------------------------------------------------------1 24、校内一海水样品分析---------------------------------------------------154.1 数据收集--------------------------------------------------------------------154.2 数据比测--------------------------------------------------------------------164.2.3 误差分析----------------------------------------------------------------164.2.4 实验感受----------------------------------------------------------------165.总结感想--------------------------------------------------------------------------176.致谢--------------------------------------------------------------------------------17海洋水文气象调查与观测实习报告1、校内二校内气象站观测时间: 6月27日9:00-11:30地点:上海海洋大学校内气象站(121.8922 °E,30.8808°N)指导老师:林军具体内容:主要对当日上午9:00-11:30期间本地的压强、温度、湿度、风速、风向、辐射通量等六个气象要素进行观测,时间间隔为30min。
水文气象观测实验报告

气象要素能表明一定地点和特定时刻天气状况的大气变量或现象, 如温、压、湿、风、降水等。
也能表明大气物理状态、物理现象以及某些对大气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有显著影响的物理量。
主要有:气温、气压、风、湿度、云、降水、蒸发、能见度、辐射、日照以及各种天气现象。
通过实地观测,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气候和天气系统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活动内容及要求1、通过观测初步学会气象观测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熟悉气象观测仪器的使用,同时加深和验证课堂上所学的内容。
3、初步学会建立小型气象园的步骤、要求等。
二、活动内容(一)温度的观测一、百叶箱中的温度观测1、百叶箱百叶箱的四边是由两排薄的木板及叶组成,木板向内倾斜成45°角,箱底由三块木板组成,中间一块比边上两块稍高些,箱盖有两层,其间空气能自由流通。
百叶箱应具有良好的反辐射能力,故内外均涂以白色,以减少太阳辐射的影响。
百叶箱应水平牢固地安装在一个高出地面125mm的特别的架子上,箱门对正正北、以避免开箱读数时太阳辐射的干扰。
2、百叶箱内仪器安装百叶箱内各仪器都安置在箱内特别的铁架上,干湿球温度应垂直固定在铁架的两端,干球在东,湿球在西,球面据地面1.5米,湿球的下方是一个带盖的水盂,水盂固定在铁架下面的横梁上,盂口离湿球约3cm,湿球纱布通过杯盖的狭缝引入盂内,侵入水中。
最高温度表应水平放置在铁架下面横梁上的铁钩上,最高温度表放在较高的一对横钩上,球部稍向下倾斜。
最低温度表放在稍低的一对横钩上,球部稍向上倾斜。
百叶箱内外应保持清洁,大雨、大雪后,要及时将箱内的雨水擦干净,以免影响记录的正确性。
3、温度表的观测观测程序,先读干球,后读湿球。
记录后复读干球和湿球温度,然后读最高、最低温度,复读记录后,调整最高、最低温度表,放回最高温度表时应先放球部后放头部。
(二)风的观测空气的水平运动叫风。
空气的水平运动既有风向和风速两项。
风向指风的来向,用十六向来表示,通常以符号来表示,如:N、SSE 等。
实习报告(水文)2篇

实习报告(水文) (2)实习报告(水文) (2)精选2篇(一)标题:水文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介绍在XX大学水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水文学的理论和实践,提高水文观测和分析技能,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水文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数据采集、分析与处理,掌握水文观测方法和应用技巧。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实习地点位于XX市的XX水库和其周边的河流等水域,并于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进行。
三、实习内容与成果1. 实地考察我们首先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了水库的基本情况,包括水库的位置、容量、气候条件等。
同时,还观察了水库周边的降雨情况、水文水资源利用状况等。
2. 水文观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并实践了多种水文观测方法,包括水位的测定、雨量的测量和流量的计算等。
通过使用水位计、雨量计和流量计等仪器设备进行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实际操作的技巧和方法。
3. 数据采集与处理我们在实习过程中采集了大量的水文观测数据,包括水位、降雨量、流量等。
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我们学会了使用水文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绘图,进一步了解了水文参数的变化规律和趋势。
4. 实习总结通过这个月的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水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掌握了一定的水文观测和数据处理技能。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水文学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意识到我们作为水文学专业学生的责任和使命。
四、实习心得与收获本次实习让我对水文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实际操作,我不仅掌握了水文观测方法和技巧,还进一步了解了水文数据处理的流程和方法。
同时,通过参与实际的水文观测和数据分析,我对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通过与同学们的合作和老师的指导,我逐渐提高了水文观测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培养了实际操作的技巧。
这次实习不仅丰富了我的水文学知识,还增加了我在水文学实践中的经验。
五、实习反思与改进通过本次实习,我意识到自己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操作不够熟练、数据分析能力有待提高等。
气象水文监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气象水文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气象水文监测仪器的使用,并通过对气象水文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评估实验区域的气象水文状况。
二、实验时间与地点实验时间:2022年X月X日至X月X日实验地点:XX市XX区XX镇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气象监测仪器:自动气象站、温度计、湿度计、风速仪、风向计、雨量计等。
2. 水文监测仪器:水质分析仪、溶解氧仪、浊度仪、电导率仪、pH计等。
3. 数据采集与处理设备:笔记本电脑、数据线、USB接口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气象监测(1)使用自动气象站对实验区域的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降雨量等气象要素进行连续监测。
(2)使用手持式温度计、湿度计、风速仪、风向计、雨量计等对气象要素进行人工测量,并与自动气象站数据对比。
2. 水文监测(1)使用水质分析仪、溶解氧仪、浊度仪、电导率仪、pH计等对实验区域的水质进行监测。
(2)使用水文监测设备对实验区域的流量、水位、水温等水文要素进行监测。
3. 数据采集与处理(1)将气象、水文监测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2)使用笔记本电脑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绘制气象、水文要素变化曲线图。
4. 结果分析(1)分析实验区域的气象、水文状况,评估实验区域的水资源、生态环境状况。
(2)对比自动气象站与人工测量数据,分析误差原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气象状况实验期间,实验区域的气温、湿度、风速、风向、降雨量等气象要素变化如下:(1)气温:实验期间,最高气温为X℃,最低气温为X℃。
(2)湿度:实验期间,最高湿度为X%,最低湿度为X%。
(3)风速:实验期间,最高风速为X米/秒,最低风速为X米/秒。
(4)风向:实验期间,主导风向为X。
(5)降雨量:实验期间,降雨量为X毫米。
2. 水文状况实验期间,实验区域的水质、流量、水位、水温等水文要素变化如下:(1)水质:实验期间,溶解氧、浊度、电导率、pH值等指标均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观测水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地观测,了解水文观测的基本方法,掌握水文要素的测量技巧,并学会利用观测数据进行分析,为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地点及时间实验地点:某河流水文观测站实验时间:2023年11月1日三、实验器材1. 全站仪2. 水位尺3. 流量计4. 温度计5. 沙样采集器6. 笔记本、记录表等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水位观测(1)将全站仪置于测站,调整仪器水平,设置基准点。
(2)在河岸上选择合适的位置,用全站仪测量水面至基准点的高程。
(3)重复步骤(2),获取多个测点的水面高程。
(4)计算平均值,得出水面高程。
2. 流量观测(1)在河流的观测断面处,利用流量计测量流量。
(2)记录流量计读数,同时记录水温、气温等环境参数。
(3)重复步骤(1)和(2),获取多个流量数据。
(4)计算平均值,得出流量。
3. 水质观测(1)利用沙样采集器采集河水中沙样。
(2)将沙样带回实验室,进行粒径分析。
(3)记录沙样的粒径分布情况。
4. 水温观测(1)使用温度计测量河水的温度。
(2)记录温度计读数。
(3)重复步骤(1)和(2),获取多个水温数据。
(4)计算平均值,得出水温。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位观测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该河流的水面高程为XXX米。
2. 流量观测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该河流的流量为XXX立方米/秒。
3. 水质观测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该河流的沙样粒径分布情况为:XX%小于0.1mm,XX%小于0.5mm,XX%小于1mm,XX%小于2mm。
4. 水温观测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该河流的水温为XXX摄氏度。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水文观测的基本方法进行学习和实践,掌握了水位、流量、水质、水温等水文要素的测量技巧。
实验结果表明,该河流的水位、流量、水质、水温等参数在一定时间内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
通过本次实验,为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七、实验建议1. 提高实验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对水文观测技术的学习和培训。
水文气象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水文气象学实习旨在巩固和加深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水文气象学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
通过实习,我们能够熟悉水文气象观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掌握地面、高空观测的基本方法,了解气象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措施,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单位及时间实习单位:XX市气象局实习时间:2022年7月15日至2022年7月31日三、实习内容1. 实习第一天(1)参观气象观测场,了解气象观测场的基本布局和设备。
(2)学习气象观测设备的操作方法,如温度计、湿度计、风速计、风向计等。
(3)了解气象观测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实习第二天(1)进行地面气象观测,包括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等要素的观测。
(2)学习气象数据的记录、整理和分析方法。
(3)了解气象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措施。
3. 实习第三天(1)进行高空气象观测,了解高空气象要素的观测方法和设备。
(2)学习气象卫星云图的识别和分析方法。
(3)了解气象预报的制作流程。
4. 实习第四天(1)参观气象预警中心,了解气象预警系统的运行原理和预警信号的发布流程。
(2)学习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3)了解气象服务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5. 实习第五天(1)进行野外水文观测,包括水位、流速、流向、含沙量等要素的观测。
(2)学习水文数据的记录、整理和分析方法。
(3)了解水文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措施。
6. 实习第六天(1)进行水质观测,了解水质监测指标和方法。
(2)学习水质数据的记录、整理和分析方法。
(3)了解水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措施。
四、实习收获1. 通过实习,我们对水文气象学的基本理论、观测方法和设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学会了使用气象观测设备和进行数据记录、整理和分析。
3. 培养了独立工作的能力,学会了在团队中协作完成任务。
4. 增强了对气象灾害和水污染的认识,了解了防灾减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五、实习总结本次水文气象学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们的专业技能,还增强了我们的环保意识。
水文实习报告4篇

水文实习报告4篇三月份,我们地本02的全部人去进化水文站实习,我从水文站实习回来后写了这份实习报告:1.金华水量概况金华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较多,有干、湿季节。
春早秋短,夏季长而炎热,冬季光温互补。
盆地小气候多样,有一定的垂直差异,灾害性天气较频繁。
6月10日进入梅汛期。
受冷空气影响,6月10-11日降下入梅后的第一场雨。
本次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武义江流域降雨大于东阳江流域。
其中永康市前仓雨量站测为24小时降雨量达毫米,9、10两日降雨量218毫米,近年来少见的特大暴雨,暴雨引发的局部洪水造成公路交通中断,康市的前仓、石柱等地受灾严重。
XX年,金华市梅汛一是时间短,只有18天;二是降雨连续时间较长,但降雨总量和强度不大。
金华站梅汛期降雨量131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62%;4-10月降雨量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32%;年降雨量毫米,比多年平均降雨偏少%;金华站XX年蒸发量毫米。
XX年,金华市降雨偏少,各主要江河水位站年最高水位都未达到警戒水位。
金华站年最高水位米;武义莲塘口站米;义乌市佛堂站米;兰溪站。
因未达预报标准,金华、佛堂、莲塘口站XX年均未发布洪水预报。
兰溪站于6月26日连续发布预报三次,最后一次预报兰江最高水位米,实测米,精度达到规范要求。
XX年市水文站共收发水情信息8940份。
金华市1月份雨量普遍偏多,所以金华站和佛堂站的年最高水位均出现在1月份。
金华站最高水位米,是解放以来年最高水位最低的一年。
但浦江芳地水文站6月10日出现建站以来最高水位达米。
2.金衢丘陵盆地土地面积约850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00万,耕地约150万亩。
域内主要河流为衢江和金华江,均为钱塘江上游水系。
该地区已建有乌溪江、安地、金兰、铜山源、沙畈等大中型水库以及乌溪江引水工程等。
由于该地区地处丘陵盆地,蒸发量大,农业灌溉用水占较大比重,而本地水资源有限,且开发条件较差,因此,该区域水资源配置的主要思路为:推行节水灌溉改变农业田间漫灌以及减少灌区渗漏是农业节水的重点。
气象水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气象水文的基本概念、观测方法和实验技能;2. 掌握气象仪器的使用和观测数据的处理方法;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验时间与地点1. 时间:2022年X月X日;2. 地点:XX气象站。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普通温度表;2. 最高温度表;3. 最低温度表;4. 自计温度计;5. 动槽式(福丁式)水银气压表;6. 定槽式(寇乌式)水银气压表;7. 空盒气压表;8. 雨量计;9. 地形图;10. 计算器;11. 笔记本。
四、实验内容1. 气温观测(1)使用普通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和自计温度计分别进行气温观测,记录数据。
(2)分析不同观测仪器的优缺点,总结温度观测的方法。
2. 气压观测(1)使用动槽式(福丁式)水银气压表、定槽式(寇乌式)水银气压表和空盒气压表分别进行气压观测,记录数据。
(2)分析不同观测仪器的优缺点,总结气压观测的方法。
3. 雨量观测(1)使用雨量计进行雨量观测,记录数据。
(2)分析雨量观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 地形观测(1)利用地形图,分析实验地点的地形特征。
(2)结合气象数据,分析地形对气象的影响。
5. 数据处理与分析(1)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2)绘制气温、气压、雨量等气象要素的曲线图,分析其变化规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气温观测结果实验中,使用普通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和自计温度计分别进行气温观测,结果显示各仪器观测结果基本一致,气温变化趋势较为明显。
2. 气压观测结果实验中,使用动槽式(福丁式)水银气压表、定槽式(寇乌式)水银气压表和空盒气压表分别进行气压观测,结果显示各仪器观测结果基本一致,气压变化趋势较为明显。
3. 雨量观测结果实验中,使用雨量计进行雨量观测,结果显示实验地点降水量较大,且分布不均。
4. 地形观测结果实验地点位于山区,地形复杂,对气象要素产生一定影响。
5. 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气温、气压、雨量等气象要素在实验期间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要素能表明一定地点和特定时刻天气状况的大气变量或现象, 如温、压、湿、风、降水等。
也能表明大气物理状态、物理现象以及某些对大气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有显著影响的物理量。
主要有:气温、气压、风、湿度、云、降水、蒸发、能见度、辐射、日照以及各种天气现象。
通过实地观测,对学生
进一步学习气候和天气系统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活动内容及要求
1、通过观测初步学会气象观测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熟悉气象观测仪器的使用,同时加深和验证课堂上所学的内容。
3、初步学会建立小型气象园的步骤、要求等。
二、活动内容
(一)温度的观测
一、百叶箱中的温度观测
1、百叶箱
百叶箱的四边是由两排薄的木板及叶组成,木板向内倾斜成45°角,箱底由三块木板组成,中间一块比边上两块稍高些,箱盖有两层,其间空气能自由流通。
百叶箱应具有良好的反辐射能力,故内外均涂以白色,以减少太
阳辐射的影响。
百叶箱应水平牢固地安装在一个高出地面125mm的特别的架子上,箱门对正正北、以避免开箱读数时太阳辐射的干扰。
2、百叶箱内仪器安装
百叶箱内各仪器都安置在箱内特别的铁架上,干湿球温度应垂直固定在铁架的两端,干球在东,湿球在西,球面据地面1.5米,湿球的下方是一个带盖的水盂,水盂固定在铁架下面的横梁上,盂口离湿球约3cm,湿球纱布通过杯盖的狭缝引入盂内,侵入水中。
最高温度表应水平放置在铁架下面横梁上的铁钩上,最高温度表放在较高的一对横钩上,球部稍向下倾斜。
最低温度表放在稍低的一对横钩上,球部稍向上倾斜。
百叶箱内外应保持清洁,大雨、大雪后,要及时将箱内的雨水擦干净,以免影响记录的正确性。
3、温度表的观测
观测程序,先读干球,后读湿球。
记录后复读干球和湿球温度,然后读最高、最低温度,复读记录后,调整最高、最低温度表,放回最高温度表时应先放球部后放头部。
(二)风的观测
空气的水平运动叫风。
空气的水平运动既有风向和风速两项。
风向指风的来向,用十六向来表示,通常以符号来表示,如:N、SSE 等。
风速是指空气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水平距离,通常以米/秒表示,有时也用公里/小时,日常用风力等级来表示。
测定风向风速的方法通常用电接风向标和风速仪来测量。
电接风向风速计是目前地面气象观测站普遍使用的测量地面大环境风场的有线遥测仪器,能够对风向风速进行测量并自动记录。
电接风向风速计由感应器、指示器、记录器组成,感应器安装在室外的塔架上,
距地面10~12m,指示器和记录器置于室内,指示器与感应器用长电缆相连,记录器与指示器之间用短电缆连接。
(三)降水的观测
降水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的水。
降水的观测包括降水量观测和降水强度观测,观测时还要记录降水的起止时间和种类,此外还有雪深和雪压的观测。
降水量是指某一时段内的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以mm为单位,精确到0.1mm。
降水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通常测定5分钟、10分钟、1小时的最大降水量。
雪深是指从积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以cm为单位,取整数。
测量降水的仪器最常用的有雨量器和虹吸式雨量计等。
1、雨量器雨量器是观测降水量的仪器,由雨量筒和雨量杯组成,雨量筒由承水器、储水筒、储水瓶及筒盖构成,雨量杯为一特制的玻璃量杯,其口径与雨量筒口径成一定比例关系。
降水量在每天08时和20时观测。
观测时,用空的储水瓶将积有降水的储水瓶换下,然后把储水瓶中的降水慢慢地倒入雨量杯内,直到储水瓶里的水倒净为止。
读数时,把雨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或用拇指与食指夹住雨量杯上端,使雨量杯自由下垂,视线要与水面平齐,以水凹面最低处为准,读得的刻度数即为降水量。
降水量大时,可分数次量取,求其总和。
2、虹吸式雨量计
虹吸式雨量计是用来连续记录液态降水的自记仪器,通过对自记纸上的降水自记迹线进行分析,可以得到降水量、降水的起止时间、降水强度等。
虹吸式雨量计,由承水器、漏斗、浮子室、自记钟、自记笔、虹吸管、盛水器等部件组成。
虹吸式雨量计应牢固地安装在水泥或木底座上,器口保持水平,距地高度以仪器自身高度为准。
有降雨时,雨水由承水器经漏斗流入浮子室,使浮子室内的水量增加水位上升,导致浮子升高,并通过浮子上固定的直杆带动自记笔一起上升,配合卷有自记纸的自记钟的转动,使自记笔的笔尖在自记纸上画出相应的降水迹线。
当自记笔的笔尖到达自记纸的上限,即10mm的降水量时,浮子室内的水位恰好达到虹吸管的顶端,此时浮子室内的水会经由虹吸管迅速排出,流入至盛水器内,自记笔的笔尖也随之下降到自记纸的零线位置上。
若继续有降雨,自记笔的笔尖又会重新开始随之上升。
由于浮子室的截面积比承水器的筒口面积小,因此自记笔画出的降水迹线是经过放大了的,能够比较精确地反映出降水的变化。
有降水时,自记笔上升,降水迹线上升,没有降水时,自记笔不动,自记迹线为平直线,降水迹线的变化可以反映出降水的起止时间。
降水强度大时,自记笔上升快,降水迹线陡,降水强度小时,自记笔上升慢,降水迹线平缓,降水迹线的坡度就反映了降水强度的大小。
所观测时间段内降水迹线爬升的总高度即为该时间段内的降水量。
由于冬季寒冷,容易出现结冰现象,虹吸式雨量计应停止使用,并将浮子室内的水排尽,以免结冰损坏仪器,直到次年结冰现象结束,再恢复虹吸式雨量计的使用。
(四)、蒸发的观测
蒸发量是指一定时间内由于蒸发而消耗的水量。
气象上测定的蒸发量是水面(含结冰时)的日蒸发量,是指一定口径的蒸发器中的水在一天中因蒸发而失去的水层深度,以mm为单位,精确到0.1 mm。
1、小型蒸发器
小型蒸发器又称蒸发皿,为一口径20cm,高约10cm的金属圆盆,口缘镶有内直外斜的刀刃形铜圈,器旁有一倒水用的小嘴,为了防止鸟兽饮水,器口附有一个上端向外张开成喇叭状的金属丝网圈,称为蒸发罩,如图6所示。
蒸发皿安置在一个架子上,蒸发皿的口缘保持水平,口缘距离地面的高度为70cm。
蒸发皿
蒸发量在每天的20时进行观测,在前一天的20时用雨量杯往蒸发皿内注入的20mm清水,称为今日原量,经24小时蒸发后,在当日的20时用雨量杯量出蒸发皿内剩余的水量,记为余量。
然后倒掉余量,重新量取20mm清水注入蒸发皿内,作为次日原量。
在冬季结冰时,测余量时用称量法来进行测量。
(五)地温的观测
日照时数是指太阳中心从出现在一地的东方地平线到进入西方地平线,其直射光线在无地物、云、雾等任何遮蔽的条件下,照射到地面所经历的小时。
暗筒式日照计是最常用的一种测定日照时数的仪器,由记录用的暗筒、调节筒轴倾角的支架和固定方位的底座组成,暗筒两侧各有一个进光孔,分别用于上午和下午进光。
筒内放置日照记录纸,日照纸上标有时间刻度线,每小格为0.1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