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散文的表现手法

合集下载

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四种

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四种

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四种第一篇: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四种散文的表现手法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编整理了散文的表现手法,欢迎大家学习!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四种1、描写是指作者用形象化的、渗透着感情的语言,具体生动地再现人物、事件、环境的多方面面貌和特征。

描写手法从对象上可分为人物(肖像、心理、语言、行动)描写,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细节描写;从方式上可分为概括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从风格上可分为白描,细描等。

描写可使表现对象形象化,产生艺术感染力,使读者能直接感受到,从而引起激动,得到某种程度的美感享受。

散文的描写,并非纤毫毕现的机械客观的描摹,而是渗透着作者的见解,灌注着作者的情感,显示着鲜明的倾向性。

2、叙述是指作者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概括的说明和交代,如时间、地点、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经历、事件的进展、环境和摆设等等。

在叙事性散文中,它经常与描写交错使用。

以苏轼的《前赤壁赋》为例,其第一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这一句就是典型的叙述语言。

时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地点:赤壁。

人物:苏子与客。

环境:大江(因有“泛舟”二字)、赤壁。

叙述的手法有顺叙,即按照事物在时间上发生、发展的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有倒叙,即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最突出的部分提前记述,然后再叙述事件的发展经过;有插叙,即在叙述中,暂时把顺叙的线索中断,插入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另一件事的叙述方法。

3、抒情是指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有感触而流露出来的情感和思想。

在散文创作中是常用的表达方式。

可直抒胸臆,叫作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通过议论和感叹方式来表达的。

也可以寓情于景,叫作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通过对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表达的。

它带有作者鲜明的个性特点,并反映一定时代、一定人群某种共同的感情。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好的抒情能深化作品主题,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在散文创作中,抒情手法通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使用,以渲染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专题六 鉴赏散文的表现手法

专题六    鉴赏散文的表现手法

• 3、衬托的表达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 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比的表达效 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 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 坏。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 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4)欲扬先抑:
•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 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 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 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 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 美得到强调。
一般有明确的提示)。
(2)思考分析时的两个结合:
• ①解答任何表现手法题必须与文章的 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 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
• ②解答表现手法题应该和具体语境相 结合。
• 不论是评价文章的主旨,还是表现手 法,都离不开对具体语境。否则,一 切鉴赏都是空谈。
• 第一步:明确“运用了什么手法(技 巧)”。
作用:
• 通过对……的……描写,衬托(反衬) 出……的……特征
衬托与对比的区别:
• 1、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 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 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 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 并无主、宾之分。
• 2、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 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 个不同方面。
• 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 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 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 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 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
• 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 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 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 响遏在云里。
这段文字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

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

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深入鉴赏散文的表现手法,才能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效果。

散文作品的表现手法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达技巧、布局谋篇等几方面内容。

一、修辞手法散文作品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问、反复、设问等。

比喻的作用在于把要说的事物反映得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拟人是给物赋予人的形态和情感,使之人格化,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排比使内容表达更集中、更突出、更鲜明,情感抒发更强烈、更有气势。

对比能使所表达的事物特征或所阐发的道理更鲜明、更突出,能彻底揭示矛盾,使文章内容表达更显爱憎分明。

夸张可以烘托气氛,增强表现力。

反复使得写景抒情感染力强,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

二、表达方式就表达方式来讲,散文用得最多的是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

叙述是散文重要的表达手段。

材料的叙述顺序,关系到表意的效果。

其中倒叙可以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可以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描写的目的在于给读者以鲜明的形象。

其中景物描写营造某种氛围,烘托人物情感或思想;环境描写可以交代背景,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心理或形象;人物描写是为了展现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抒情和议论往往结合在一起。

抒情有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意蕴、体现写作意图的作用;议论则起揭示主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三、表达技巧常用的有联想、想象、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铺垫照应、制造悬念等,我们简单分析以下几种:1.抑扬结合:“抑”,就是对表现对象的贬低、否定,甚至丑化;“扬”,就是褒扬,表现为对表现对象的赞扬、肯定、美化。

有时候,为了对事物进行褒扬,往往先进行贬损,以形成鲜明的对照;有时则为了贬损表现对象而先进行褒扬,形成前后的强烈反差。

分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分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疾人也一样。
徽 中考 阅读《 枫叶礼 赞》 题 : 试 作者笔
下 的枫 叶 有 什 么象征 意 义? 4理 解 内 ()
容 0 如 9年武汉 中考阅读《 父爱陷阱》
试题 : 亲说 , 为 了提 醒你 , 不得 不 父 “ 我
(0 9年【西临汾中考语 文试题 ) 20 j j ★问题 : 第⑦段中写 到了另外一 个小姑娘 , 有什么作用 ? 解析 : 无论使 用何种表 现手法 , 都有一 个原 则 , 那就是为
娘 乐观 、 强 的 品质 , 么 写 另 外 一 个姑 娘 , 坚 那 毫无 疑 问 , 是 为 也 衬 托 主 要 人 物 服 务 的 , 以 , 难 看 出 , “ 用对 比 的手 法 , 所 不 是 运 反衬( 托 、 出) 衬 突 盲姑 娘 乐观 、 强的 品 质 ” 坚 。


内容 作 简 要分 析 。 2体 会 作 用。 ( () 如 ) 9
常想 , 她想要证 明什 么呢 ?她只想证明 自己的价值 , 只想 和常
人 一 样 , 这 个 世 界增 添 光 亮 。对 一 个 双 目失 明 的 姑 娘 来 说 , 为
年 陕西 中考 阅读《 北的 山》 陕 试题 : 文 章 第③段 写对山的鄙视 、 厌倦和怨恨 ,
★问题 : 作者笔下 的枫 叶有什 么象征意义 ?
解析 : 是一篇托物 言志的写景抒情散 文 , 用 了 这 运 象征 的 表 现 手 法 。此 类 散 文 的 写 作 思 路 一 般 为 由 物 及
网 。结合写 作对象
示例 4
人 或 由物及理。所 以, 分析 物象 的象征 意 义的 时候 , 在 我们要 遵循这一写作思路 ,到 文章后 半部分去 寻找揭 示主 旨、 达情 感的重要 语 句, 以提 炼概括 即可。如 表 加 本题 , 我们可以抓 住倒数第二 小节 中相 关语句作析 。参

散文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散文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散文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一、语言艺术自然流畅的语言:散文的语言通常追求自然流畅,以贴近口语的方式呈现。

这种语言风格使得散文更具亲切感和可读性。

作家通过简单直接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营造出一种自然、真实的阅读体验。

例如,朱自清在《背影》中使用了朴实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深刻的父子情感。

修辞手法:尽管散文语言趋向自然,但修辞手法的运用仍然十分重要。

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散文的表现力。

例如,冰心在《小橘灯》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富有诗意的语言,将平凡的事物赋予了深刻的情感意义。

这些修辞手法不仅使散文更加生动有趣,还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

二、结构艺术自由结构:散文在结构上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是连续的叙述,也可以是断续的片段。

作家可以根据个人的创作需要,选择适合的结构形式来表达主题。

比如,鲁迅的《朝花夕拾》采用了回忆录的结构,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展现了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情感铺陈:散文中的情感铺陈通常是循序渐进的,通过细致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使读者能够逐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变化。

王安忆的散文作品,如《长恨歌》,通过层层递进的情感铺陈,展现了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三、内容主题个人体验:散文常常以个人的体验为中心,展现作者的独特视角和感受。

这种个人化的表达使得散文具有较强的个性和主观性。

作家通过描述个人的生活经历、内心感受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将个人的思考和情感传达给读者。

社会观察:除了个人体验,散文也常常涉及社会观察和批判。

现代散文作家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提出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例如,鲁迅的散文不仅对个人命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还对社会的不公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四、散文的创作与影响1、散文创作的挑战与技巧表达真实的自我:散文创作的挑战之一在于如何真实地表达自我。

作家需要深入挖掘内心的真实感受,将其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要求作家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反思能力。

平衡个性与普遍性:散文创作中另一个重要的技巧是如何平衡个性与普遍性。

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散文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流畅、简净等特点。

下面请欣赏为大家带来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联想与想象。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制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联想想象常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0、引用A、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的内容;B 、引用诗歌:丰富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C 、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11、渲染与烘托。

渲染是指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2020高考现代文阅读二轮复习《鉴赏散文表现手法》(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

2020高考现代文阅读二轮复习《鉴赏散文表现手法》(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

高考现代文阅读二轮复习《鉴赏散文表现手法》(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赏析散文手法类试题常见题型及命题规律,学习赏析散文手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能力目标掌握赏析散文手法的方法和技巧,准确赏析散文的手法。

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文学的情感,提高文化、文学素养。

教学要点了解赏析散文手法类试题考点要求、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学习赏析散文手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并熟练运用赏析散文手法的方法技巧,准确赏析散文中的手法。

教学流程一、明确教学目标:1.鉴赏散文阅读中表现手法的类型。

2.掌握该类型题的答题规范。

二、命题揭秘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联想与想象、烘托、象征、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

学生朗读课本上这些常见表现手法的表述及作用。

三、典例导引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题。

第13题,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6分)参考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2.命题规律总结解题思路:(1)确认该句(段、篇)所用的表现手法,(2)依据其作用,紧扣文本内容作答。

3.牛刀小试我生在陕北,长在陕北,曾经和陕北的山零距离地亲吻过。

在这茫茫的大山深处,我扶过犁,拾过粪;吞过糠,咽过菜;淌过汗,流过泪。

……为什么陕北人是那样的、豪放,那样的纯朴,那样的勤劳,那样的坚强!文章第段写对山的鄙视、厌倦和怨恨,有什么作用?(4分)点名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答案】这是运用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手法,为了更加强烈地表达对陕北的山的赞美之情。

四、课堂练习1.重庆卷《甘森的西红柿》作者在旅途中与到达甘森后的所见有何不同?这样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5分)参考答案:途中自然景象的单调荒凉,甘森生活景象的生机勃勃。

散文鉴赏的方法

散文鉴赏的方法
例4.说说第⑥段开头“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这两句诗在结构和内容 上的作用。(泰州08《郁孤台笑了》)
理解词义的方法
品析词义:要注意在理解该词本义的 基础上,认识这个词在特定语境中具 有的特殊含义。有时也要联系文章的 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品析句子:较之词义品析步骤,首 先应抓住关键词,并关注修辞手法, 同时也要结合上下文内容,联系文 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曹刿论战》——详略得当
4考查对作品中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
例1.本文是写春风的,可是为什么前文却用了大 量的文字来写济南、青岛秋天的美丽呢?试谈谈 自己的认识。(青岛08《春风》)
例2.第①、第⑤自然段都用了较多篇幅描写葡萄 叶,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连云港08《生命之 芯》)
例3.作者写夏日的洋槐,为什么要着力写暴风 雨中的洋槐?(济宁08《窗前的树》)
2考查对所描写的景物特征(品质、 象征意义)的理解。
例1.镜泊湖的黄昏美在哪里?试用文中的 几个词语加以概括。(常州08《镜泊湖的 黄昏》)
3.考查对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 词语、句子的品析品味能力。
3.考查对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句子的品析品味能力。
例1.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 (1)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
例1:文章第4~6段对镜泊湖作了具体介绍,请 用短语依次概括各段的内容。

)(
)(
州08《镜泊湖的黄昏》)
)(常
例2:这是一篇以游踪为线索的游记散文。阅读全 文,从文中找出表明线索的主要语言标志,加以 概括,填在横线上。(每空限5字)(3分)
仰望郁孤台——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泰州08 《郁孤台笑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散文的表现手法鉴赏散文的表现手法1、了解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诸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题发挥、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象征手法等。

2、鉴赏散文的表现手法,体会其作用。

鸟是树的花朵吴忌我们都穿起了厚厚的棉衣,而有些树木落光了叶子!你看吧,这就是冬天了!一棵树落光了叶子,不能说丑,但缺了枝繁叶茂的风姿,裸露出树枝之间巨大的空旷,总是遗憾。

我时常有一种冲动,希望能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放点什么。

我喜欢让一切事物都从无到有。

这令人激动。

冬天总是如此疏疏朗朗,这是不是我们在冬天缺少快乐的真正缘由呢?树木仿佛都停止了生长,我们总是怀着一种等待的心理度过冬天。

如果下雪,玉树琼枝,以及吊着冰凌,都能令我们开心。

大雁的声音已经很远了。

我在大地上为冬日的阳光感到可惜,因为,阳光的灿烂和温暖如不照在红花和绿叶上,阳光岂不等于虚度了岁月?正如袖手旁观的我们在一堆红红的炭火前,等天黑。

然而一些鸟落到了树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

我仿佛看见了满树的花朵!鸟儿们叫着喊着,吵吵闹闹。

有时候,三只五只,它们散落在稀疏的树枝上。

有时候只是一只,一只也好。

一只鸟孤独地立在细细的树枝上,这使人记起树上的花朵,也是先开一朵,再开一大片的。

每当看到树上落满鸟的时候,我就停下来看。

有了鸟的树显得格外生动。

我喜欢这些在树与树之间飞来飞去的小鸟,喜欢它们在树枝上舞蹈。

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

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一只鸟的歌唱使树木上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

有时一只鸟独自唱出婉转的歌声,细细地发颤、发亮,犹如一个回味爱情的人在冬天品着春茶。

那是妙不可言的。

树枝上的鸟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

你见过一朵花从春开到冬天吗?你见过树上的花朵在树枝与树枝之间飞来飞去吗?你见过会唱歌的花朵吗?这是一只鸟再造了冬天的生机。

鸟是树的花朵,此前肯定有人发现并且说出。

如此美丽的事物不会等到今天才有人惊喜。

我站在树木之下,我想做的事,鸟儿们替我做了,它们真的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打开了花朵,排练了舞蹈,播放了音乐。

实际上,鸟儿一直都在树上,在春天的树上,在夏天的树上,在秋天的树上。

只是由于树上有了真正的花朵,有了枝繁叶茂的摇动,我们看到了更多生命的美丽,因此而忽视了树上的小鸟。

鸟儿从来就是树上的花朵。

它们隐藏在树叶之间,与绿叶一起舞蹈,与春风一起歌唱。

树木本来就是鸟的家园。

“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可以让一棵柳树更加婀娜。

江南二月,哪一棵树上没有黄鹂的歌声和舞蹈?树上有花,鸟儿也会落上去,锦上添花,不是重复是更多的美丽。

我想,一年四季的树木会感谢一年四季的鸟。

人也会的。

真细想起来,我记住的人不是很多,而我记住的鸟却不少。

因为,我认定鸟是树木的花朵,千姿万态的花朵,常开常新的花朵,跳着舞蹈的花朵,唱着歌曲的花朵……我们在欣赏的同时是否要向一只鸟学习呢?我在观看一树的小鸟的同时,多少有些惭愧。

我的脸红得像春日的桃花。

1、在作者心目中,树上的鸟儿是一种怎样的花朵?答讲析鸟与花的相似之处,一是美丽,二是缀于树上的绿叶之间。

把鸟儿比作花,这种“花”当然不同于一般的花,它“是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的花朵”,是“千姿万态的花朵,常开常新的花朵,跳着舞蹈的花朵,唱着歌曲的花朵……”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形态、动态、色彩、声音等方面。

2、第三段写了冬天得人单调、寂寥、缺少生机等感受。

联系上下文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讲析写冬天的人单调、寂寥、缺少生机,是为了衬托了树上的鸟给冬天带来了美丽、生机和活力。

此题考查对衬托的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情况。

3、文章结尾写道:“我在观看一树的小鸟的同时,多少有些惭愧。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心理?请依据文章内容回答。

答讲析结尾这句话与第三段的内容相照应。

冬天我们只有等待,而鸟儿却给冬天带来了生机;鸟在一年四季中保持一种积极的生存状态为自然增色添彩,人类却没有主动地去寻求改变。

人与鸟之间还是一种比关系,表达的是对给世界带来的美丽和生机的鸟儿的感激之情。

4、作者写树上的鸟,许多语句十分耐人寻味。

请从上文画线句子中选一句(也可以另选其他句子),加以赏析。

句子:赏析:讲析(1)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

这句话细腻地写出了冬天的风给人的感受,实际上是在突出鸟儿的生动活泼,充满活力。

(2)它们隐藏在树叶之间,与绿叶一起舞蹈,与春风一起歌唱。

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小鸟活泼欢快的动态美和和谐悦耳的音乐美。

(3)一年四季的树木会感谢一年四季的鸟。

通过拟人化的手法,间接地写出了鸟在一年四季中给树木带来的美丽和生机,也引出下文人类对小鸟的感激之情。

同步迁移草堂·诗魂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

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注]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

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体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

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

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

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

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

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

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一个大起大落的朝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

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

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

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

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

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

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了不足以养家。

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

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

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

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的眼中已经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太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

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

细雨依然。

[注] “文章憎命达”出自杜甫诗《天末怀李白》,意思是有文才的人往往命运坎坷。

1、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用文中现成的句子)答2、这篇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请指出有哪些方面的对比(至少讲三点),再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答3、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了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又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B.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作的历史意义。

C.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D.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