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表现手法及技巧(课堂PPT)
合集下载
《散文阅读技巧》课件

提高散文阅读技巧的方法
1 分析文章结构
通过了解散文的结构特点,如开头、发展和结尾,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2 理解作者语言特点
注意作者在散文中的用词、句式和修辞手法,从中体会作者的独特风格和表达方式。
3 注意文章细节
留心散文中的细节描写和象征意义,通过细致观察和思考,获得更深入的阅读体验。
如何应用散文阅读技巧
散文小品
以独特的观察视角,对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进行小品式的描写和表达。
散文韵文
通过韵律感强的语言,抒发情感和思考,使散文具备诗意和音乐性。
推荐的散文阅读材料
《散文的魅力》
一本介绍散文艺术的经典著作, 涵盖了多个时期和风格的散文作 品。
《百年经典散文选》
汇集了百年来的经典散文作品, 包括各个领域的名家之作。
《散文阅读技巧》PPT课 件
散文阅读是一种欣赏文学作品的阅读方式,通过散文的语言艺术,我们可以 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散文阅读的定义
散文阅读指的是阅读散文类文学作品,包括散文随笔、散文小品和散文韵文 等,通过欣赏其中的文字之美和表达方式,获得情感共鸣和人生感悟。
为什么散文阅读很重要
散文阅读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拓宽我们的文化视野。通过欣赏不同类 型的散文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多样的人生哲理和情感表达。
《影响我的一封信》
一本收录了许多感人散文和人生 智慧的书信集,能给人以深刻的 启示。
1
阅读后思考
2
阅读完散文后,反思散文中的语言和表
达,思考作者的意图和与自己的关联,
加深体验。
3
选择优质散文
挑选有深度和内涵的散文作品,如名家 的散文集或经典的散文名篇,进行细致 文中的 感悟和思考,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

线条之美 梁衡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散文阅读)课件--(共38张PPT)

窗子以外 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 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 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 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 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 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 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 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 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 以外!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清单1:散文构件的作用
1.题目 ①对象;②体裁;③线索、象征等。
2.开头 ⑴点题;⑵总领;⑶引出;⑷烘托渲染 3.主体部分
⑴过渡段:承上启下(过渡); ⑵段落总括句: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观点态度 4.结尾 ⑴卒章显志 画龙点睛 ⑵ 首尾呼应(开头题目)
清单2:人称选用的效果
题型六:探究评价题解题思路
1.答题原则:
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根在文本,走 出文本 ①观点鲜明。 ②分析辩证有分寸 评价人物事件,要考虑内因外因、主 客观因素、个人与时代等的关系
题型六:探究评价题解题思路
2.答题步骤
⑴审读题目,明确方向 ⑵紧扣文本,寻找解释 ⑶联系实际,发表见解 ⑷确定要点,规范答题
①文化视角 ②人文情怀 ③思想意蕴
二、散文读写基本规律
1.散文写作基本类型: ⑴缘情(志、理)择景(物、事) ⑵借景(物、事)抒情(志、理)
2.散文阅读基本要领: ⑴写景状物叙事是手段是依凭,抒情言志析 理才是归宿。 ⑵对景事物的理解要归结至情志理
三、散文写作技巧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清单1:散文构件的作用
1.题目 ①对象;②体裁;③线索、象征等。
2.开头 ⑴点题;⑵总领;⑶引出;⑷烘托渲染 3.主体部分
⑴过渡段:承上启下(过渡); ⑵段落总括句: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观点态度 4.结尾 ⑴卒章显志 画龙点睛 ⑵ 首尾呼应(开头题目)
清单2:人称选用的效果
题型六:探究评价题解题思路
1.答题原则:
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根在文本,走 出文本 ①观点鲜明。 ②分析辩证有分寸 评价人物事件,要考虑内因外因、主 客观因素、个人与时代等的关系
题型六:探究评价题解题思路
2.答题步骤
⑴审读题目,明确方向 ⑵紧扣文本,寻找解释 ⑶联系实际,发表见解 ⑷确定要点,规范答题
①文化视角 ②人文情怀 ③思想意蕴
二、散文读写基本规律
1.散文写作基本类型: ⑴缘情(志、理)择景(物、事) ⑵借景(物、事)抒情(志、理)
2.散文阅读基本要领: ⑴写景状物叙事是手段是依凭,抒情言志析 理才是归宿。 ⑵对景事物的理解要归结至情志理
三、散文写作技巧
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品课件(ppt)课件

形式上: (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知识清点:
散文的分类
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例如:《羚羊木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提示: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妙处)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解题思路:第一步,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第二步,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第三步,点出体现了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亲爱的同学们,记一记啊,有好处的啊
散文:四大文学体裁之一,是一种自由的、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按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内容上:散文是作者把自已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 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 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如果出现在篇首或段尾,则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反问句:加强语气。 感叹句:抒情强烈。 排比句:层层深入,增强语势(气势磅礴)。 品味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答题句式:这是个 句, ,表达了……
(2)把握顺序
解题思路:理顺序
理顺序的方法: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一要善于利用题干的暗示作用;二要善于推敲材料、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分析材料、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知识清点:
散文的分类
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例如:《羚羊木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提示: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妙处)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解题思路:第一步,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第二步,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第三步,点出体现了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亲爱的同学们,记一记啊,有好处的啊
散文:四大文学体裁之一,是一种自由的、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按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内容上:散文是作者把自已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 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 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如果出现在篇首或段尾,则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反问句:加强语气。 感叹句:抒情强烈。 排比句:层层深入,增强语势(气势磅礴)。 品味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答题句式:这是个 句, ,表达了……
(2)把握顺序
解题思路:理顺序
理顺序的方法: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一要善于利用题干的暗示作用;二要善于推敲材料、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分析材料、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高中散文阅读方法指导ppt

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 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是窥看主题 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 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清代学者刘 熙载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 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者必顾之, 在篇末则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 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也就 是说,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 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点出文
散文阅读
信息挑选、 整合的方法训练
训练目标:
学习挑选、整合、表述信息的技能
规范答题方法一
应忠实于原文,忌就题 答题,主观臆断。
规范答题方法二三
应分点列写,忌杂乱无章,东扯西拉; 应看分答题,忌一答了事,不问分值。
规范答题方法四
应善作提炼,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规范答题方法五
应有“点睛”之词, 忌群龙无首,一盘散沙 。
⑵还要注意文段中多次出现的词语、意义相近的词语, 这些词语是内容要点、中心意思的外在表现,不可忽 视。
⑶表述时,要注意保持角度一致,概括的层次要恰当, 结构要大体一致,内容要涵盖得全面正确,概念要限 制准确,表述要精练确切。
1、文眼往往有极强的概括力。找出文中的总结句,就容易 点出文眼了。如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 “特别地来得清,来
得静,来得悲凉。”这“清”“静”“悲凉”,便是故都北平 的秋在作家意念上的总投影,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这 种“清、静、悲凉”正是故都秋的特色,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东 西。一片飘零的槐叶能打动情义,几声秋虫的哀鸣更足以牵动 心魄,这种深远的忧思和孤独者的冷落之感,正是郁达夫当时 的心境。由于在客观事物的描画中融入了作家的情绪,自然要 觉得落寞和悲凉,和故都北平一样,作者的感情也蒙上了一层 淡淡的秋意。郁达夫用他的情感绘出了一幅细腻深沉的主观意 境图,它构成了文章的骨架。读者可在对秋色、秋味、秋的意 境和秋的姿态的体味中,感受作品美的力量,“一切景语皆情 语。”正如郁达夫自己所说,在散文中“总要把热情渗入,不 能不到达忘情忘我的地步。他笔下的自然景物——秋味、秋色、 秋的意境和姿态就成为“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语),笼上 了一层深远的担忧和冷落之情。这就是以情驭景,以情显景的 写景抒情。
散文阅读之表达技巧ppt课件

8
五、说明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 状貌、引用
9
常用修辞方法的基本作用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而具体,更有说服力
动静结合 是一种 “动”与 “静”之间的衬托,用 “动” 如《雨中登泰
衬 “静”,或用 “静”衬 “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山》
13
散文阅读
之表达技巧
1
从表达方式角度: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 抒情、议论、说明
2
一、记叙
第一、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 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 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 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 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 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6
三、抒情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 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7
四、议论
叙后议论 画龙点睛,点明主旨 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1.开头或结尾的议论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在开 头有时是引起话题,在结尾是对主题总结。在段 落的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段落的中心。
2.文章中间的议论,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3
第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
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
五、说明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 状貌、引用
9
常用修辞方法的基本作用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而具体,更有说服力
动静结合 是一种 “动”与 “静”之间的衬托,用 “动” 如《雨中登泰
衬 “静”,或用 “静”衬 “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山》
13
散文阅读
之表达技巧
1
从表达方式角度: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 抒情、议论、说明
2
一、记叙
第一、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 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 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 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 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 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6
三、抒情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 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7
四、议论
叙后议论 画龙点睛,点明主旨 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1.开头或结尾的议论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在开 头有时是引起话题,在结尾是对主题总结。在段 落的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段落的中心。
2.文章中间的议论,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3
第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
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
如何阅读散文ppt课件

(6)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 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征是利用象征物与 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 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21
悬念: 引起读者对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感知作用。 照应: 对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现的内容作暗示,
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 狭义: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 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 茂的文学样式。
1
散文知识点汇总表
选材—广泛自由
~形 散~
表现方法—不拘一格 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线索— 人—事物—感情
神
(主题)
景物—时间—地点
明确
集中
开拓 深化
语言 (凝练优美)
方法— 寓情于事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①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 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②寓情于物(托物言志)— —通过对所写之 “物”的分 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③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 “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 情
3.从写作背景及作家的思想发展上来了解作 者的写作意图。
11
1.理解有 深层含义的句子
二、 揣摩 语言
2.理解富有 感情色彩的句子
虚实结合: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
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22
阅读与解题的一般要求: 原则:忠实于原文 观念:整体的观念;联系的观念 步骤: 第一步 带着问题 读文章 第二步 把握大意 读试题 第三步 结合原文 巧作答
23
1. 定区域。
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 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主题。
14
21
悬念: 引起读者对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感知作用。 照应: 对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现的内容作暗示,
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 狭义: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 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 茂的文学样式。
1
散文知识点汇总表
选材—广泛自由
~形 散~
表现方法—不拘一格 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线索— 人—事物—感情
神
(主题)
景物—时间—地点
明确
集中
开拓 深化
语言 (凝练优美)
方法— 寓情于事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①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 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②寓情于物(托物言志)— —通过对所写之 “物”的分 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③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 “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 情
3.从写作背景及作家的思想发展上来了解作 者的写作意图。
11
1.理解有 深层含义的句子
二、 揣摩 语言
2.理解富有 感情色彩的句子
虚实结合: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
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22
阅读与解题的一般要求: 原则:忠实于原文 观念:整体的观念;联系的观念 步骤: 第一步 带着问题 读文章 第二步 把握大意 读试题 第三步 结合原文 巧作答
23
1. 定区域。
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 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主题。
14
高考复习之散文阅读ppt课件

25
[2015山东卷Z132 例2]
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案】(1)承接上文“如花似锦的猜想”,引起下文对四堡雕 版的介绍。 (2)写建安雕版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富有民间气质的审美品格,表 达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为介绍四堡雕版提供历史和文化背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 【应考思路】首先,要分析相关段落的内容与文章主体内容的关系。 其次,要从相关段落所在的位置出发,分析其结构上的作用。
11
[2013·上海卷]例2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句子。(4分)
【参考答案】“飞溅”一词化静为动,表现 了银河耀眼夺目、闪烁生辉的美感。
12
[ 例 3]
文中一会儿说草木生命“顽强”,一会儿又说草木“脆弱和
不堪”“卑微和无语”,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你联系全文谈
谈你对此的理解。
【参考答案】不矛盾。(1)“脆弱和不堪”“卑微和无语”的确 是草木的普遍生存状态,这是草木与生俱来的生命特质。(2) 但是,就是这样卑微和脆弱的草木,却又是顽强的。一方面, 草木即使身处绝境也依然坚韧生存;一方面,草木生命哪怕 结束后还能够在合适的条件下获得重生。(3)所以,无论脆弱 或顽强,都是草木的本色,而作者认为人的生存状态与草木 一样,草木生命就是人生百态的缩影,表达的是作者对草木 的尊重和对生命的严肃思考。
9
10
[[2015·广东卷Z127]例1]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句子。(4分)
【参考答案】 “凝固”一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乡下人想抱小狗而小狗 跑掉的的尴尬之态,反映出老人的心理;“迟迟疑疑”一词写出小 狗和乡下人保持提防的心理,两个词语写出了乡下人和城里的小狗 之间的隔阂。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赏析词语的含义的题目,注意词语在文章中表 达的“人物”的心理特征,以及背后的深意。
[2015山东卷Z132 例2]
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案】(1)承接上文“如花似锦的猜想”,引起下文对四堡雕 版的介绍。 (2)写建安雕版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富有民间气质的审美品格,表 达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为介绍四堡雕版提供历史和文化背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 【应考思路】首先,要分析相关段落的内容与文章主体内容的关系。 其次,要从相关段落所在的位置出发,分析其结构上的作用。
11
[2013·上海卷]例2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句子。(4分)
【参考答案】“飞溅”一词化静为动,表现 了银河耀眼夺目、闪烁生辉的美感。
12
[ 例 3]
文中一会儿说草木生命“顽强”,一会儿又说草木“脆弱和
不堪”“卑微和无语”,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你联系全文谈
谈你对此的理解。
【参考答案】不矛盾。(1)“脆弱和不堪”“卑微和无语”的确 是草木的普遍生存状态,这是草木与生俱来的生命特质。(2) 但是,就是这样卑微和脆弱的草木,却又是顽强的。一方面, 草木即使身处绝境也依然坚韧生存;一方面,草木生命哪怕 结束后还能够在合适的条件下获得重生。(3)所以,无论脆弱 或顽强,都是草木的本色,而作者认为人的生存状态与草木 一样,草木生命就是人生百态的缩影,表达的是作者对草木 的尊重和对生命的严肃思考。
9
10
[[2015·广东卷Z127]例1]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句子。(4分)
【参考答案】 “凝固”一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乡下人想抱小狗而小狗 跑掉的的尴尬之态,反映出老人的心理;“迟迟疑疑”一词写出小 狗和乡下人保持提防的心理,两个词语写出了乡下人和城里的小狗 之间的隔阂。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赏析词语的含义的题目,注意词语在文章中表 达的“人物”的心理特征,以及背后的深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衬托
:
用……衬托……,突出了……表达
作者……的情感。
烘托: 通过对……的描写,渲染出……的 气氛(心情),或烘托出……氛围。
10
象征:
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加含蓄深刻,增 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借景抒情:通过对……的景物描写,使文章内容
更充实,更富感染力,抒发作 者 ……的感情。
4
自主学习(复习):
明确散文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 (云南2016中考面对面P193194页)
5
合作探究题型:
(一)2015云南《别样山茶红》(抒情 散文)
1.第(1)段描写寒流来时昆明冬天的景象, 有什么作用?
答案及评分:用寒凉和萧瑟的气候, 侧面烘托了山茶高傲、不畏严寒、 持久灿烂的特点,为下文做铺垫。 (2分)
[解题指导] 示例:幼时的妹妹与长大后的妹妹对比; 妹妹的善良、纯洁、率真与我的冷漠世 故对比;“我”与妹妹对一只死老鼠的不同态度的对 比;过去的“我”与现实中的“我”对比,引起我对 现实、生活的思考,表现“我”对儿童率真、自然的 天性的向往以及赞扬,对长大后灯红酒绿的世俗生活 的不满和厌恶。(任意找出一组,言之有理即可)
托物言志: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使文章更具感
染力,充分表现了作者……思想感 情,。
11
【答题方法总结】 第一步,审读题干,找准切入点。 第二步,精读全文,判断表现手法。 第三步,结合文本主旨,抓住关键词 句,从内容、情感等方面分析其表现 方法及作用或效果。
方法:表现手法+关键词+内容 (语境)+情感。
处的哦!
执教:楚雄市吕合中学 罗正琴
• 1、识记理解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及 其效果(作用)。
• 2、掌握散文中的表现手法题的答题技 巧(方法)。
自主学习(复习):
知识积累:散文常见表现手法
• 铺垫、象征、对比(对照 ) • 衬托(烘托)、抑扬、 (前后)照应、 • 正侧描写、虚实结合、托物言志、 • 借景抒情、衬托或渲染、动静结合、 • 开门见山、伏笔等。
同学们,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我们的 学习生活中,我们会经历许多挫折,比如学习中, 课堂上老师一讲就懂,可每次做练习、考试又不 会做了,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就是同学们在 审题中没能很好掌握题型方法技巧,今天老师就 和同学们一起探讨有关《散文阅读表现手法及技 巧》,希望我们合作愉快!谢谢!
1
亲爱的同学们, 记一记,有好
12
巩固达标:
面对面P201-202 《如果可以这样爱你》
第4、5题
课外作业:
能力提高: 阅读《吃喝之外》 完成第11题
14
祝同学们中考成功!
再见☺
2016年3月16日 15
思路分析:参看P195页
6
2015云南《别样山茶红》(抒情散文) 3.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及评分:托物言志(或象征、借物抒情); 表达了作者对山茶的喜爱,对美的不竭追寻和永 恒渴求。(3分)
思路分析:参看P196-197页
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2013昭通)《谢谢你,我的妹 妹》 (24).选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 出一例,并简要分析。(3分)
8
(三)、(2014云南)《最初的温暖》 (21).第④段写到了女孩的哥哥,请结 合文章内容,简析这一人物的出现在文中 的具体作用。(2分)
[解题指导] 为主持人的出现和故事情节 的发展埋下伏笔(2分,答对其中1点即 可)。
9
答题技巧小结:
对比:
把……和……相对比,突出了…… (主要描写的事物)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