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散文阅读常用表现手法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设置悬念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设置悬念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设置悬念1、草根募捐晚会①老李突患重病的消息在老街炸开了。

②老李的病情牵动着老街人的心。

③老街,城之一隅,多是出租房,租住者皆为外来务工者,平素大家多有交集。

老李五十来岁,在老街的外来工子弟校教体育,他热心善良,喜爱游泳,水性尤佳。

老街边上是东江河。

在老李的召集下,组建了水上义务救援队。

平日里,救援队轮流在江边巡逻,劝导玩水者,救援了数十名溺水者,深受老街人敬佩。

④老李家境普通,不堪承受巨额手术费,加上病痛难忍,他决定放弃治疗。

老街人自发组织捐款,无奈大多数人收入不高,只筹得五万多元,仍旧是杯水车薪。

⑤晚上,老街古榕树下,一群人围坐着,又说起了老李。

翻着手机新闻的出租车司机小陈突然抬头,说:“要不,咱们也像新闻里一样,搞个募捐晚会,为老李筹集医药钱。

”⑥“主意倒是好,可搞晚会要有舞台、音响设备,还要排练文艺节目,我们这些土包子,怎么弄得了?”卖豆腐的老王一声叹息。

“无论怎样,咱们一定要想办法救老李。

”清洁工陈老太说。

⑦三天后,老街人又在榕树下聚集。

我昨天去文化馆收破烂,把老李的情况跟他们说了说,他们愿意无偿借给我们音响设备,收破烂的老陈说;舞台设计可以交给我孙子,他学设计的,设计舞台背景应该没多大问题,卖菜的丁奶妈说;我表演一个街舞,念书时我可是被街舞团成员,酒店服务生小胡说……⑧大家都热切地建言献策,只有卖包子的方姨沉默着不插嘴,半响,她深吸一口气,有点犹豫地说:“我唱首歌吧!”⑨“方姨,你会唱歌?平时没见你出过声儿啊?”大家都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方姨凝神想了片刻,小声说:“我……我还是唱吧,我也要为晚会出份力,草根晚会嘛,观众不会在意我唱得好坏的。

我最后唱,估计那会儿现众走得差不多了,影响不了晚会的。

”⑩一周后,“救助好人,传递爱心”草根募捐晓会在文化广场拉开了序幕。

老街人把老李也搀扶到了晚会现场。

老李虚弱地坐在观众席中,被病魔折磨得只剩下一把骨架,看着就让人心疼。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欲扬先抑2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欲扬先抑2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欲扬先抑2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作用:①使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情节波澜起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②为后文做铺垫;③丰富了文章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⑤突出了文章中心。

1、坐姿里,有灵魂的样子①有一次,作家周晓枫到河北作协开讲座。

开讲前,主持人先做介绍,周坐在台下第一排座椅上,我就坐在她身后,此时的我,作为听众,懒洋洋地靠在椅背上,极为放松,可我前面的周晓枫,却没将身体向后倚靠,她自始至终将身体离开椅背两个拳头的距离,正襟危坐,从后面看,她的双臂应该是整齐地叠放于胸前,绝对是那种芭蕾舞演员的身姿,朴素安然,雕像般一动不动。

②这种坐姿,显现的是一种自律。

这种自律唤醒我记忆深处的一个“孩子”。

③那个“孩子”,当时是西安某大型集团总裁助理,27岁,清瘦、文弱,眼神悠悠淡淡,声音细细微微,神情羞羞涩涩,一举一动,生怕惊动了什么。

扎在叔叔阿姨辈的人堆里,特别是在那群德高望重的行业老前辈面前,“乳臭未干”这个词,像是为他定制。

④在周一例会上,我所带的实习团队一律坐到后排,观摩并等待集团为我们举行的欢迎仪式。

那“孩子”与那群久经沙场的老前辈一起围坐,研讨上周工作,总结一周得失,言谈举止间,仍是静悄悄的青涩模样。

⑤如果不是仪式后他坐到后排时那个腰板笔直的姿势,我至多仅记住这样一个安静谦恭的背影。

例会结束,欢迎会开始,我们的实习团队围坐到会议桌前,那“孩子”与集团领导则退居会议桌后面——只留三两个中层领导致欢迎词。

⑥前一分钟,他们还在汇报上周各自分管的工作,谁都明白,这一次的例会大有不同,因为后面坐着我们这些外人,他们虽非首次“登台”,可是有“观众”在场,毕竟有别于平时的“例行公事”,每人都极为“重视”,一板一眼,生怕在外人面前出错,此刻坐到后面,可以稍事放松,允许紧绷的状态分神懈怠。

⑦然而,我还是从会议桌对面一眼看到了他:就在一片静悄悄的松懈中,那“孩子”依然像国旗班士兵一样身姿挺直。

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

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

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一.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联想与想象。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0、引用A、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的内容;B、引用诗歌:丰富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C、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11、渲染与烘托。

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烘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

初中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对比2

初中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对比2

初中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对比2对比手法作用:把……和……作对比,突出人物形象,突出主旨。

1、与稻田重逢①儿时记忆里,散布在村子里的每一块稻田,都像家里的孩子一样,有自己的名字。

村里人的心思似乎都扑在稻田里,唤起孩子的名字,一贯粗嗓门,而说到稻田呢,开口闭口则是“俺家的长丰大丘”“屋门口的三湾丘”……完全是一副温柔的声调。

②老家地处丘陵地带,在村子起伏的版图上,稻田呈现出极不规则的形态,大小不一。

村民往往按其形状和所在地,给一丘丘稻田命名。

三角形的就叫三角丘,长方形的就叫长条丘,荷叶状的叫荷叶丘,碟子状的干脆叫碟子丘。

那丘最大的田,叫长丰大丘。

弯弯曲曲的,就叫大湾丘。

在昌蒲洼的田就叫昌蒲丘,在尖子山脚的就是尖子丘。

从荒地上挥汗如雨地拓出几分田来的,那就叫新开丘好。

稻田像个碗,装着村子绵长的日子。

③站在老屋门槛外,一抬眼就能看到长丰大丘。

长方形,显得规整,面积也不小,足有五亩三分,这样的大田在小村里可不多见。

大丘的上面就是椿树塘,只要塘里有水,这田里的收成就不愁了,所以叫它“长丰”还真不是没来由的。

一脚踩进黑油油的泥里,一股爽溜溜痒滋滋的感觉从足底直抵心里头。

④长丰大丘以前可是谁家都想耕作的一块田。

分田到户时,爷爷靠运气抓阄分得了长丰大丘,高兴得不亚于中了头彩,一天里少不了要去田边转上几趟。

邻居槐三爷见了,半是调侃半是妒忌地讲:转什么转呢,别人又搬不走你的田。

田是好田,种田的亦是好手。

爷爷在长丰大丘干得风生水起,一年两季里,稻子穗穗金黄饱满。

⑤几年之后,村里对田地进行调整,这次爷爷没那么幸运了,长丰大丘被槐三爷家的后辈新初分去了,爷爷为此郁闷了好一阵子。

其实,当时爷爷已八十高龄,即便身体再健康,也种不动长丰大丘了。

可他还是喜欢到田边去转悠转悠,回来后总不忘和槐三爷唠叨几句,无非是让他提醒一下新初,田里要放水了,田里要治虫了,田里又要薅草了。

有次新初随口回了一句:“老伯你就莫操长丰大丘的闲心喽。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2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2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21、淡竹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

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腹;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像极薰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

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嗜血,一边甜言蜜语……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甚至动物。

三只人工繁殖的小老虎,眼睛都未睁开,拼命争抢着狗奶妈的乳头。

甚至那口奇异的千年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

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

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要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这样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

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真是空的吗?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

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

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

常见的散文的表现手法(共五篇)

常见的散文的表现手法(共五篇)

常见的散文的表现手法(共五篇)第一篇:常见的散文的表现手法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欲扬先抑,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6、渲染与烘托。

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烘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

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

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第二篇: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一.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散文的表现手法介绍

散文的表现手法介绍

散文的表现手法介绍散文的表现手法介绍导读:任何文学形式在其起源与发展过程中,都会派生出各种不同种类,各种类间难免或相互抵毁或相护影响或相互结合。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散文的表现手法和分类,欢迎阅读!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

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

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3)对比烘托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5)开疆开疆拓境这个成语,出自明代陈子龙晋论中的武帝开疆拓境,几侔秦汉一句,意为开拓疆域,扩展领土。

写意类散文在追求意境上与之异曲同工,即拓境。

古今散文中写实的作品浩如烟海,或写人,或记事,或录言。

然而世界上另有一些事物是不可言传而只能意会的。

如一首歌曲给人的感染力,一幅绘画显露出的技巧性,两人分手时依依惜别的情绪,就很难以实笔叙写。

正因为这样,就产生了另一类循实求虚的散文,即写意散文。

作者运用笔墨和技巧全力写出的这类散文,透出的就是那种意会所及的深邃境界。

营造散文的意境,起于庄子,成熟于魏晋南北朝,繁荣于唐宋。

与写实散文不同的是,这类散文主要着眼于写意或表意,就要求作者致力于把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体,因而一切叙写,最终都得归宿到意境的营造上。

就技巧而言,也就有了变化,即要更多地运用想象、简笔传神、打破时空束缚、增大作品密度等。

中考散文阅读的表现手法及答题技巧

中考散文阅读的表现手法及答题技巧

中考散文阅读的表现手法及答题技巧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的表现手法及答题技巧一、散文的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

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

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3对比烘托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8.散文的思想内容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

写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叙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把握作品内容;写景状物抒情,要分析行文线索、写法、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二、关于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

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

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散文阅读常用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广义的表现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

作用具体如下:
(1)小中见大:本文从我们所熟知的……入题,抓住……的……特点,让我们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或从平常小事中体现出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或从平常小事中表现出美好的精神品质)。

(2)对比:本文巧用对比,把……和……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的变化(或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地表现出……。

(3)象征:本文运用象征的写作手法,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地描写刻画,更好地达到了表现……的目的。

(4)巧合:本文巧妙地运用了巧合,……,既在读者的意料之外,却又在生活的情理之中,很好地表现了主题,令人读后不免颔首称许。

(5)先抑后扬:本文运用了抑扬之法,作者的本意是……,而先……,令读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使所表现的对象更丰满,更鲜明。

(6)衬托:本文运用了衬托之法,用的……衬托……的……,使作者对表现对象的表达意图更明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7)烘托:本文大量运用环境烘托,把表现对象的……心理,放在一个……的环境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8)托物言志: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紧紧抓住……的……特点,精心刻画,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理想(或人生观或生活态度或精神品质)。

(9)卒章显志:本文运用了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层层铺叙,直到最后才突然揭开谜底,点明了……的主旨,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然后又转入深深的思考。

(10)悬念: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悬念的表现手法,先把……抛给读者而又并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主题的目的。

(11)首尾呼应:文章首尾呼应,使结构、内容更……,中心更……,从而加深读者印象,引起读者共鸣。

(1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过描写……的情景,烘托了一种……的气氛(或者渲染了一种……的氛围),表达了人物……的感情(心理)。

(13)虚实结合: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