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核心区空间形态研究
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研究现状分析

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研究现状分析第 272 位阅读者 (更新于: 2005-04-08 09:00:19 )王萌摘要:介绍了城市滨水区概念和城市滨水区设计开发的分类,并对当今国外城市滨水区发展和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国外滨水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教训。
根据我国滨水区城市设计研究的现状,提出了滨水区城市设计的对策,总结了我国滨水区城市设计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城市设计,规划中图分类号:TU984.18文献标识码:A引言孔子口“智者乐水”(《论语》),老子也有“上善若水”的论述(《老子》)水,是大自然中最活泼的因素,在人类生活中,水是必不可缺的"自古以来,很多城市都建在水边。
沿着河边!河的三角洲!两条或多条河流的交汇处!以及在湖滨或海滨,这些城市的商业贸易也依水而繁荣,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在保护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下,城市滨水区独特地位正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把滨水区规划设计作为专门的课题进行研究和讨论的会议论文和实际项目越来越多,但仍不能同高速发展的滨水区建设热潮相比,如何将现有的研究成果与我国的建设实际相结合进行研究,是人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1 城市滨水区概念界定1.1 城市滨水区定义滨水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
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
城市滨水区笼统说就是指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地相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其特点是水与陆地共同构成环境的主导要素,相互辉映,成为一体,成为独特的城市建设用地,另一种滨水区概念主要是指心理学概念上的滨水,而并非一定是物质上的滨水。
城市滨水区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按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体系来理解,城市滨水区的规划设计属于城市设计的研究范畴。
实际项目中一般都是根据具体开发项目的范围确定滨水区的概念。
1.2 城市滨水区建设类型城市滨水区建设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开发(development)保护(conservation)和再开发(redevelopment)三种类型。
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方法

滨⽔空间规划设计⽅法滨⽔空间划设计⽅法研究1.滨⽔区概述1.1研究对象1.2研究范围2.国内外滨⽔空间设计研究2.1国内滨⽔空间探究2.2国外滨⽔空间探究2.3⼩结3.滨⽔空间形态设计要素3.1空间形态3.2⽔体尺度3.3其他物质影响3.4⼩结4.规划⽅法探讨4.1.不同⽤地类型与滨⽔空间设计研究4.2不同开发形式与滨⽔空间的研究4.3⽣态保护与景观处理4.4⼩结5.结论1.滨⽔区概述1.1研究对象城市滨⽔地区是城市中⼀个特定的空间地段,系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地或建筑,亦即城镇邻近⽔体的部分。
”空间范围包括200~300m的⽔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的诱惑距离为l~2km,相当于步⾏15~30分钟的距离范围。
根据毗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滨江、滨海、滨湖等。
城市滨⽔区笼统地说就是“城市中陆域与⽔域相连的⼀定区域的称”,⼀般由⽔域、⽔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
美国学者安妮·布⾥恩和迪克.⾥贝根据⽤地性质的不同,将城市滨⽔区划分为商贸、娱乐休闲、⽂化教育和环境、居住、历史、⼯业港⼝设施六⼤类。
另外,按其在城市中的功能及其与城市关系来分,有旧⼯业区改建的滨⽔区、与居住区相连的滨⽔区、与市中⼼相连的多功能滨⽔区、旅游休憩的滨⽔区、新开发的滨⽔区、⽣态保护的滨⽔区等。
1.2研究范围本次研究以滨⽔空间为研究对象,在对其概念的理解和范围的确定后明确研究主要内容。
通过对国内外滨⽔空间发展历程、发展趋势和规划设计⽅法的浅析,具体以多伦多中央滨⽔区公共空间设计⽅案案例分析,对⽐总结出国内外优缺点,并归纳总结出城市滨⽔空间可借鉴的设计⼿法和规划思想。
在滨⽔空间形态要素研究⽅⾯,把握空间形态、⽔体尺度对设计的影响,同时联系景观环境、建筑体量、滨⽔界⾯、场地特征。
总结以上的内容,深⼊对不同⽤地类型的滨⽔空间设计⽅法研究。
包括滨⽔商业空间、滨⽔居住空间、滨⽔休闲娱乐空间。
结合⽣态保护与景观处理,研究滨⽔景观设计。
滨水空间城市设计

2021/5/18
54
2021/5/18
55
城市与海岸的结合,设计将原有城市道路系统和样式扩展到滨水地带以联系起
现有城市肌理,设计强调了一个长1097.3米的圆形码头和一个2.63公顷的开放
式圆形广场,圆形码头不仅起到防洪堤的作用,还将为市民提供一个尽览城市
风光和海湾景色的地方以及休闲散步的场所,而圆形广场更为市民提供了公众
2021/5/18
36
城市滨水地区的城市设计理念
城市设计控制——边界
● 保证滨水地区边界的连续性; ● 营造滨水地区边界的韵律感(重在城市轮廓线及地标的引导 和控制)。
城市滨水区的物质空间形态研究

城市滨水区的物质空间形态研究作者:郭飞蒋寒箐来源:《中华建设科技》2012年第12期【摘要】滨水区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资源,本文从城市滨水区的基本概念着手,以南京市外秦淮河部分地段为例,探讨城市滨水区物质空间形态研究的三个层级,力求为广泛展开的滨水区更新建立基础。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南京;外秦淮河1.引言(1)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也即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
城市滨水区的概念笼统的说就是“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其一般由水域、水际线和陆域三部分组成。
滨水区是城市陆地与水体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其物质空间形态的肌理痕迹必然与远离水体的区域有所不同。
为此,本文选择城市滨水区展开深入的案例研究,以期为滨水区的设计操作建立基础。
(2)形态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Morph(构成)和Logos(逻辑),意指形式的构成逻辑。
随着城市研究的深入和学科间的交叉,地理学和人文科学的学者首先将形态学引入城市的研究范畴,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和变迁等问题,将城市置于相对的时空结构作剖析,研究城市演变和发展的规律。
用形态的方法分析与研究城市的社会与物质等形态问题可以被称为城市形态学。
2.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2.1研究方法。
本文从中观层次展开研究,主要关注城市滨水区街道系统、地块和建筑的形态特征。
采用的技术手段有:地图与图解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滨水区内道路、地块和建筑各主要城市物质空间要素的分析。
2.2研究对象。
本文选择南京市外秦淮河定淮门至清凉门段滨水区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物质空间形态。
研究范围北至定淮门大街及模范西路,南至清凉门大街,西至江东北路,东至虎踞北路(图1)。
研究范围被外秦淮河划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外秦淮河以东部分位于主城区,主要以教育科研用地和公共绿地为主,包括南京艺术学院、江苏教育学院和清凉山体校等单位大院以及古林公园、石头城遗址公园和国防园等公共绿地;外秦淮河以西位于河西新城,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
滨水空间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重视生活的环境,对滨水空间也具有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很多城市的滨水空间千篇一律,毫无特色,有些水体遭到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滨水休闲在城市生活中根本无法体现,如今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正如火如荼,滨水空间建设具很大的挖掘价值,天创智业通过对滨水空间的分析,创新性的提出滨水空间规划的设计手法。
一、滨水空间特征及类型一个场所的存在意义与它鲜明的特征是有必然联系的。
滨水空间最不同于城市其它地段的特点首先便是源自水体的自然资源类型,以及历史沉淀的社会人文特征。
下面就滨水空间特征和类型进行简要归纳概括:1、滨水空间特征(1)水体造就的自然资源特征生态多样性——滨水空间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这里水生、陆生、两栖类生物品种多样,即是人们观赏、考察的特殊区域,也是人们能体会到最多自然要素的最直接场所。
小气候——当水体达到一定数量、占据较大空间时,由于水体的独特性质,水域附近常常呈现出宜人的小气候。
场地形态多样性——来自水体的冲刷、搬运和堆积作用使得滨水呈不同面貌,滩、沱、岛、矶、缓坡等特殊形态往往使滨水空间更具自然性,有利于形成滨水堤岸空间独特的场所感。
(2)滨水区独特的人文特征水乃生命之源,人类观水、近水、亲水、傍水而居的趋水天性是源远流长的。
水和社会意识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自古就对水有着深刻的参悟。
“上善若水”是人类向谁学习的一种人生态度;“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乃是借情于山水,抒怀自己的胸襟,孔子的“智者乐水”则道尽了对水的理解。
滨水地带作为文化灵魂的载体,集中体现了城市深厚的文化积蕴和丰富的物质文明。
2、城市滨水空间类型(1)从宏观的概念上来看,城市滨水空间包括城市滨水开放空间和城市滨水堤岸空间。
城市滨水堤岸空间即是陆地空间与水体空间的边界;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是指城市中在建筑实体之外存在着的开敞式空间体,包括公共绿地、专业绿地、河流水体、城市广场、城市街道以及城市中待建或非待建的空地,城市滨水开放空间则是滨水堤岸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交叠。
滨水地段改造与开发中空间形态与环境的塑造

2 淠 河 总干 渠市 区段现 状及 存在 的主 要 问题
可作为城市开敞空间系统的重要 载体 。在设计 中可 借 自然 之 1 现状淠河 南岸 土 地利 用性 质 单一 , 共 建筑 用 地规 模较 点 , ) 公 势, 并与城市 内部水系连通 , 两侧辅 以绿化 , 形成 “ 蓝带 ” 及开 敞空 小 , 城更新问题突 出。 旧
手法 等等 , 发人们 的思 古情 调。用 这种 思路 把 六 引 织邀请海 内外规划设计机构 , 对六安市淠 河城市滨水 地 区进 行城 传 统的种类 、 安皋城历史遗存 以滨水空间设计为 载体 , 立城市 文脉 的重要 场 建 市设计 。
六安市淠河总 干渠市 区段现状建 设主要 为南 岸 ( 安大桥一 所 空 间 。 新
. 明确 城 市 规划 的新城 三路 , 西 向分别 以滨河 西路 与滨河 东路 为界 , 至 3 1 充分发 掘 六 安母 亲 河 的 历 史 文化 内涵 , 东 南
西环路 。
文脉 的延 续 、 史遗 存 空 间的保护 、 历 继承 与发展
城 市水 系往往历 史遗迹 和资源丰 富, 见证一个 城 市的历 史和 19 9 9年 9月 国务 院批准六安撤地设 市后 , 首届 市委市政 府全 1 保存 , 即严 格保 面启 动了淠河总千渠 市 区段生 态环境 综合 治理 以及沿 干渠滨 河 发展 。所 以我们首先 确定 的应是 保护 的思路 : ) 护或恢 复滨水地 区现有 的历史遗 迹 。对 于质 量较差 者则 可 用现 公 园的规划建设 。2 0 05年 8月 六安市 淠河 干渠 城 区段 环境 综合 名称 , 体现文物的 “ 原真性 ” 形 成特 , 治理 工程获得 了 2 0 05年度 中国人居 环境奖 。20 0 8年 , 安 市委 代人工 手段恢 复其原 本风貌 、 六 标志物 ” 增添文化 氛 围。2 协 调 , , ) 即对滨水 新建 地 区进行 市政 府组织编制 了六安市总体规 划修编 (0 8~ 00 , 出淠河 殊 的“ 20 23 )提
城市滨水空间的改造与更新研究

城市滨水空间的改造与更新研究作者:王超郢来源:《建筑与文化》2013年第04期【摘要】城市滨水空间改造与更新规划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措施。
构筑山水城市大空间结构,加快城市环境建设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
本文结合岳阳南湖风景区湖滨大道的改造更新,对城市滨水空间的改造和更新进行了研究,以便更好地开发利用滨水区域。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改造与更新;规划1、引言城市滨水空间改造与更新规划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措施。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城市市民企望得到更多的城市滨水自然空间和生活空间,而城市的发展和品位的提高,也要求创造更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生活环境,使得城市能立足于发展的多样性竞争之列,构筑山水城市大空间结构,加快城市环境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鉴于此,本文结合岳阳南湖风景区湖滨大道的改造更新,对城市滨水空间的改造规划进行了一些探讨[1]。
2、城市滨水区域改造更新的研究2.1 滨水地区改造更新的成因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城市规模迅速膨胀,城市滨水空间也随之极剧缩小,为此对原有滨水区域进行改造更新就十分必要。
滨水地区改造更新的成因大致包括:1)对滨水地区的开发是重新利用滨水区的良好区位,把单一的港区改为多功能的综合区,以此作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2)城市在发展中一直在寻求新的可以利用的土地。
对滨水区的改造和再开发,是为了满足新的开发需求、城市居民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3)通过滨水地区的建设开发,使之成为本城的新的城市形象,最易吸引市民注意。
2.2 滨水地区的规划设计滨水区是公共开敞空间的重要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生态、景观等层面与城市设计息息相关。
滨水区的规划需要有效合理的城市设计手段,通过利用水体特征、突出滨水空间特色得到高品质的滨水区空间形态,让滨水区中独特的自然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2]。
成功的滨水区规划,在滨水城市的空间整合、景观塑造、提高城市整体质量等方面具有深刻的意义,并以此带动城市发展。
城市滨水空间环境整合研究——以徐州云龙湖为例

谐 共 生关 系融 洽 ,在 中 国 古代 城 市 不 少 地 区 都 是 异 常 繁 华 之 处 。但 随着 历 史 的脚 步 , 工 业 化 时 期 , 类 急 切 地 开 发 在 人 自然 资 源 , 由于 机 器 的 诞 生 , 的活 动 能 力 大大 提 高, 水 空 人 滨 间 的 面貌 在 城 市 发 展 过 程 中受 到较 多 的 破 坏 .难 以 维 持 完 整 的 风 貌 , 这种 人 与 自然 的关 系演 变 当 中, 市 滨 水 区 景 在 城 观就 反 映 了这 种 演 变 。 发展 、 荣 、 败 、 兴 可 以 说 是 许 多 繁 衰 复
I e r t d S u n ba a e f o tS c v r n e nt g a e t dy o Ur n W t r r n pa e En i o m n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滨水核心区空间形态研究赵秋璐王立科摘要:城市滨水核心区是城市滨水区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类活动与自然互动最强烈的地带之一,本文选取滨水核心区这一矛盾最集中地区的空间形态进行研究,探求其空间构成的形态要素及相关问题,以期对今后大规模展开的城市滨水核心区城市设计与开发工作有所借鉴。
本文的研究方法是首先将滨水核心区的空间形态进行分解、归纳出影响其空间形态的六种最主要的因素,逐一分析其影响方式和所起到的作用,然后又分析了几种最能影响空间形态的客观因素的作用原因及效果,试图将复杂的空间形态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并以新加坡Marina bay和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滨水区为例将组成要素进行类比,对比了两种类型的滨水核心区空间形态,并剖析了客观因素在滨水区空间形态形成过程中做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滨水核心区空间形态空间要素一.引言滨水区(Waterfront)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系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亦即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
”滨水区按其毗邻水体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滨河区、滨江区、滨湖区和滨海区○1。
城市核心区是指城市结构的核心地区和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建筑和第三产业的集中地,为城市和城市所在区域集中提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活动设施和服务空间,并在空间上有别于城市其它地区,可以代表城市的形象○1。
城市滨水核心区就是以上两种概念的复合体,城市滨水核心区不但包含了优美的自然景观,而且蕴含着城市的物质空间和人文景观,且与其他城市核心区不同,为大众提供了行为的释放空间与可选择余地,可缓释形态结构过度复合造成的冲突,并可作为城市特色的一种主题元素,为趋同的城市风貌提供个性化发展的基础。
由于滨水核心区的独特性以及近年来人们对滨水区发展的重视,本文从空间形态这一角度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未来的滨水核心区的设计开辟一个新的视角。
二.物质要素及要素组合结构根据形态学的研究方法,空间形态是研究形式的构成逻辑,把复杂的整体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要素,是研究从局部到整体的分析过程。
因此,本文在进行滨水核心区空间形态的研究时,采用了要素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要素分析以物质空间的基本元素及其类型特征的呈现为目标。
通过阅读、分析滨水核心区的空间形态,提炼滨水核心区的片段得出本文所指的几大空间要素。
本文将影响滨水核心区空间形态的要素分为以下四大项六小项:2.1空间要素的组合结构 2.1.1紧凑型临水要素与城市主要活动要素紧密结合,以城市活动要素作为空间形态的核心,自然要素被最大程度的简化。
紧凑型以最集约的用地和空间,达到最大限度的产业聚集,滨水核心区空间要素临水要素 交通要素 生态要素 活动要素 水域 堤岸街道绿化景观建筑公共空间图3 紧凑型图1 空间要素组合示意(图片来源:笔者自绘)图5 下曼哈顿滨水区(图片来源:百度搜索)是利用水面的开放性赢得经济效益的区域。
以这种方式出现的滨水区一般是因为水体位于城市中心地价高昂,用地紧张,使得其不得不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创造出最大的经济价值。
例如巴尔的摩内港滨水区,是巴尔的摩著名的景区之一,以前是码头,翻新后成为一处集观光、娱乐和购物区于一体的游览区,内港综合了商业和多种娱乐设施,水边高楼林立,成为一个繁荣的城市公共空间。
2.1.2职能型要素之间的结合相对紧密,各要素得以充分展现。
职能型的特点是以滨水区的公共职能为主导因素,主要城市活动要素与临水要素有所分离。
绿化起到补充城市自然 要素,调节城市生态平衡的作用,多以公园绿地的形式出现。
建筑和绿化要素表现出很强的标志性和形象性。
以这种方式出现的滨水区,一般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景观风貌,往往因较大规模的滨水开敞空间而引人注目。
(图5) 2.2构成空间形态的要素 2.2.1水域水域是城市最大的开放空间,也是滨水核心区的景观中心,是核心区的窗口和门户。
在设计中要首先考虑水体的特性,如水体的类型,宽度,流量及水质等图2 北望巴尔的摩内港全貌(图片来源:/F616425694.html )图4 职能型因素,其次水域作为空间要素的主体,要保证从水上或者对岸观赏沿河景观时水域与周边城市环境保持和谐。
卢元义信在《外部空间的设计》中曾提到人的视觉感受跟建筑物距离远近的关系:如人在距建筑物20-30米的距离时可以分辨出单体建筑物,而在1200-1350米的距离上只能看清楚建筑群及轮廓。
因此,应根据水体本身尺度对两岸界面进行设计,使水体以及滨水区成为联系城市而非隔离城市的场所。
2.2.2堤岸堤岸是用于保护河岸和堤坝免受河水冲刷作用的构筑物,是滨水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阶段广泛接受的堤岸设计原则:1.生态性:用自然的设计手法,达到满足防洪和景观生态两个目的,严格控制建筑与水体边缘的距离,水边设连续的散步道和绿化林带,使堤岸在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满足人们渴求接近自然的愿望。
2.整体性:对岸线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线条的走向,在滨水沿线设置连续的绿化林带和休闲步道,丰富视觉景观效果。
3.步行优先:机动车道尽量布置在建筑外围,人行道接近堤岸布置或与堤岸结合布置。
4.共享性: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滨水活动场所和设施,可以吸引人们接近水面。
2.2.3街道滨水区交通体系的建立有两重意义,首先是将人们从城市中心区连续不断的引入到滨水区,其次是在滨水区内部组织步行道路让人更容易接触到水或者水域的气氛。
因此,作为通向滨水区的途径,道路的格局、公共交通、站点、人行车行的组织、步行体系的建立,是影响滨水空间可达性,决定滨水区人气的重要因素。
根据街道职能的差别,可以分四级道路体系:以“路”构成城市的交通骨架,主要进行对外交通联系;以“道”联系城市各组团及开放空间。
两侧建筑界面需满足一定景观控制要求;以“街”承担城市组团生活性服务功能,注重人行和非机动车系统,街廓体现繁华,安全的城市意象,以“径”承担慢速、步行及观景需求,强调步行优先。
2.2.4绿化景观滨水绿化景观的设置,不仅可以改善沿岸生态环境,重塑城市优美景观,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而且能增加城市税收,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新的投资,并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带动城市其它地区的发展。
滨水核心区的景观按其作用类型主要分为两种:城市化景观和生态化景观。
滨水核心区景观的设置一般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1.开放性,滨水景观要向全体市民开放;2.多样性,点线面相结合。
点—重点观景场所或被观景对象,如重点建筑、重点环境艺术小品、古树;线—林荫道;面—绿化活动空间,如中心广场、公园等;3.亲水性,景观绿化与水面结合设计。
2.2.5建筑建筑是滨水核心区空间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作为空间要素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首先,建筑物是提升滨水区活力的重要组成因素,根据对国外相关案例的研究,城市经济活力离不开“聚集”,城市第三产业有效聚集是经济活力的重要前提,国外滨水核心区的建筑功能多形成以商业、游憩开发为导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业态结构,建筑一般是多种功能的综合体,通过功能的“复合”带来大量的“人气”。
国外滨水核心区建筑功能复合一览表下曼哈顿滨水区悉尼达令港巴尔的摩内港波士顿滨水区多伦多滨水区横滨21世纪滨水区新加坡Marina bay商业√√√√√√√办公√√√√√√√酒店√√√√会展√√√√√√剧院√√√√休闲√√√√√√√体育√√√√居住√√√√√其次,建筑群体布局决定了滨水区实体景观的城市意向。
城市的意向是指城市整体布局形态和结构以及由若干个空间标志节点和大环境所形成的空间格局图6 多伦多滨水区天际线(图片来源:华汇资料)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天际轮廓线来表达,天际线的考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横向天际线要轮廓清晰,有韵律感,对峰顶和峰谷有所控制,可在天际线的“高潮点”设置地标建筑。
二是纵深方向要有层次感,要形成”远、中、近“三个层次的建筑景观。
2.2.6公共空间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展示城市面貌的窗口,也是满足市民日常交往的活动场所,还可以提高城市的宜居性,提升周边地区的土地和房产价值,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3。
公共空间的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研究人在空间中的行为特征,满足市民的需求和爱好,提供宜人的尺度,创造特色的空间。
在开发时要注意整体性和连续性,提供必要设施,增加空间活力。
1973年SASAKI事务所为波士顿城里滨水区的重建区域规划1.8公顷的水滨公园。
它连接着市政厅广场和波士顿港。
她成为既满足滨水区居民交往生活的需要又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滨水图7 波士顿滨水区(图片来源:Google 地图)公共空间的成功典范(如上图)。
三.影响空间形态的因素城市滨水核心区空间形态除了由上述要素组成之外,还受以下几种客观因素的影响。
3.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资源等地理环境,其中,对空间形态影响最大的是地形和气候因素。
地形对地区的形态布局及居民的生活舒适性产生很大影响,同时地形对气候的也产生一定影响,通常地势越高,温度越低;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日照较弱。
滨水区的设计应更多地考虑气候因素的差别。
因为水是气温调节的重要因素,城市中的河流、水池、雨水、蒸汽,城市排水及土壤和植物中的水分都将影响城市的温、湿度。
水面升温慢,也不易降温,蒸发强烈,可以消耗城市很多热量。
地区气候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气候调节要求,如热带要通风,寒带需保暖,水的利用方式也多种多样。
3.2历史文化因素一座城市的厚重感需要历史文化的积淀。
历史文化因素包括地理条件、景观构成因素、区域社会构成、传统建筑物、街区人文历史等。
由于滨水核心区土地价值的昂贵,以及在城市中起到城市名片的作用,在建设的过程中更应当要注意文化的延续性,水边的传统建筑和遗迹是滨水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和人们生活的印记,人类共同的文化情感和城市的记忆应被视为城市永恒的标志。
四.以中外两个城市滨水核心区为例阐述其空间形态的异同及原因4.1两个城市的概况 4.1.1新加坡Marina bay1973年新加坡政府开始开发滨海中心(Marina Center ),作为城市中心办公、会议 和休闲等功能的延续。
2001年,新加坡开辟滨海区南部并规划为海湾地区的新中心,作为现有中央商务区的自然衍生部分,以应付现代商务需求,吸引顶级跨图8 新加坡河边传统风貌建筑与摩天大楼的对比(图片来源:笔者自摄)图9 新加坡Marina bay 全貌 (图片来源:.sg/)国公司转移到这里。
位于新加坡南端的Marina bay,面积约360公顷,是新加坡新的金融与商业区,为企业提供了优越的滨海办公地点,Marina bay地区的建设得到政府大力支持,加之这里设施齐全,结合了商业,休闲,居住,旅游与文化枢纽等多种功能的业态,成为充满活力和富有蓬勃朝气的工作—生活—娱乐的理想环境。
4.1.2于家堡滨水区于家堡金融区位于天津塘沽区海河北岸,三面临海河,规划占地面积约3.86 平方公里,建筑面积约95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