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教案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教案模板5篇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教案模板5篇高三生物实验专题教案模板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最精良的资源往往是收费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1.认真学习山东省《考试大纲》、《考试说明》、《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注意研究山东省与生物高考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以取得一定的课外知识量。
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准确定位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高考,培养综合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3.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突出思维过程、思维层次和思维容量的训练,强调知识的迁移与知识的再现。
4.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生物复习方式方法的指导,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生物复习过程中都能有效地提高复习水平作为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终结点。
二、学科目标1.构建知识网络体系,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提高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抓好一轮复习,研究考试说明,捕捉高考信息。
训练高考试题,争取在年高考中取得较好成绩。
三、具体教学措施1.继续认真钻研教材、考纲和《考试说明》,及时了解和收集各类高考的信息,认真分析研讨近几年生物考试试题,以便把握教学的有的放矢地进行生物学科的复习,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2.认真开展备课组活动,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重点落实备课常规和课堂教学常规,课和上课质量,备课组做到统一进度、统一资料、统一考试。
3.近一步健全集体备课制度:每周二召开一次备课组教师会议,每次活动有主题、有针对性,有专人发言,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将全组教师凝结为团结协作的整体,实现智慧共享。
4.为了进一步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积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采用“组内备课,组内评议,改进教案,再行教学,不断完善”的连动式备课、上课方式,及时总结,反思问题,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提高。
高中生物实验说课教案

高中生物实验说课教案
一、实验名称:观察昆虫口器结构
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昆虫口器结构,了解昆虫的取食方式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璃片、昆虫标本(如蝇、蜜蜂、蚂蚁等)、显微镜玻片、酒精棉球、昆虫取食器官图示。
四、实验步骤:
1. 将昆虫标本放在显微镜下,用显微镜观察其口器结构。
2. 比较不同种类昆虫的口器结构,记录下观察到的差异。
3. 根据观察结果,讨论不同口器结构对昆虫取食方式的影响。
五、实验要点:
1. 昆虫口器结构包括吸吮式口器、啃食式口器、刺吸式口器等,不同口器结构适应不同的取食方式。
2. 昆虫的取食方式与其口器结构密切相关,可以反映昆虫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
六、实验小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昆虫的生存策略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同时,也能够体会到生物多样性在进化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七、实验延伸:
1. 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昆虫口器结构的变化。
2. 探究昆虫口器结构与其生态角色的关系。
3. 制作昆虫口器结构模型,进一步了解不同口器结构的功能和作用。
通过本实验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昆虫的生物学特征和适应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认识。
2024年新课标必修一高中生物实验教案

新课标必修一高中生物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理解并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内容1.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2.观察动物细胞的临时装片3.制作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永久装片4.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5.观察动物细胞的无丝分裂6.观察细胞膜的流动性7.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8.观察细胞骨架9.观察细胞器的形态和功能10.观察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三、实验步骤1.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1)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侧撕取一小块薄膜。
(2)将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镊子展平。
(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4)用显微镜观察。
2.观察动物细胞的临时装片(1)用消毒牙签从口腔内侧壁挑取少许细胞。
(2)将细胞涂抹在载玻片中央的生理盐水中。
(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4)用显微镜观察。
3.制作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永久装片(1)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侧撕取一小块薄膜。
(2)将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镊子展平。
后缓缓放平。
(4)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
(5)用染料进行染色。
(6)用显微镜观察。
4.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1)用镊子从洋葱根尖取长约5mm的根尖。
(2)将根尖放入盛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的玻璃皿中,进行解离。
(3)用清水漂洗根尖。
(4)用染料进行染色。
(5)用镊子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
(6)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
5.观察动物细胞的无丝分裂(1)用消毒牙签从口腔内侧壁挑取少许细胞。
(2)将细胞涂抹在载玻片中央的生理盐水中。
后缓缓放平。
(4)用显微镜观察。
6.观察细胞膜的流动性(1)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形态变化。
7.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1)用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8.观察细胞骨架(1)用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的形态和分布。
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实验教案设计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让高中生了解和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观察和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细胞器的功能以及不同类型细胞的特点。
二、实验材料1. 细胞切片标本(包括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2. 显微镜3. 盖玻片4. 溴酚蓝染液5. 定影液6. 滴管7. 显微镜玻璃片三、实验步骤1. 准备细胞切片标本:使用显微镜玻璃片将细胞切片标本均匀涂抹在上面。
2. 染色:将细胞切片标本加入溴酚蓝染液中,静置5分钟。
3. 洗涤:用滴管将溴酚蓝染液洗净,再用纯水洗涤2次。
4. 固定:用滴管将定影液滴在细胞切片标本上,固定标本。
5. 准备显微镜:将细胞切片标本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
6. 观察细胞切片:调节显微镜镜头,逐渐放大细胞切片标本,观察细胞的形态、细胞器的位置和数量等。
7. 记录观察结果:使用实验记录本,记录每一组细胞切片的观察结果,并绘制相应的示意图。
四、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要戴实验手套,以免在细胞切片上引入外部细菌等。
2. 用显微镜镜头时要轻拧,调整清晰度适中。
3. 观察细胞切片时要注意细胞器的位置和数量,以便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4. 实验结束后,将使用过的显微镜和实验器材归位,注意实验室卫生。
五、预期效果通过本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学生将能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通过观察细胞切片标本,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和分析。
六、拓展实验1. 利用显微镜观察病毒颗粒的结构和形态。
2. 制作盐水中的等渗酵母细胞实验。
七、实验安全提示1. 遵守实验室的规定,并正确佩戴实验室必须的安全设备。
2. 实验结束后,注意清理实验台面,及时处理废弃物。
八、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的教学,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本概念,并培养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此外,实验也为学生提供了探究更复杂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可能性,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生物实验操作教案

高中生物实验操作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离体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氧气释放情况,了解光合作用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变化。
实验材料:新鲜的绿色叶片、水槽、试管、吸管、酶解液、灯泡、水、碳酸氢钠溶液
实验步骤:
1. 将水槽中填满水,将新鲜的绿色叶片放入水槽中浸泡几分钟,以确保叶片充分吸水。
2. 准备好一组试管,每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和少量酶解液,将叶片放入试管中。
3.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碳酸氢钠溶液,以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
4. 将试管置于灯泡下方,打开灯泡,进行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实验观察。
5. 每隔一段时间观察试管中气泡的释放情况,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分析:
1. 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叶片会释放氧气气泡,说明光合作用进行正常。
2. 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氧气气泡释放会减少或停止,说明光合作用受到光照的影响。
3. 实验中也可以尝试在光照条件下添加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观察氧气气泡释放情况的变化。
注意事项:
1. 实验中使用的叶片要尽量保持新鲜,以确保光合作用进行正常。
2. 实验中的酶解液和碳酸氢钠溶液要注意使用安全,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光合作用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表现,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教案6篇

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教案6篇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教案6篇学习并非只关乎应付考试和获取高分,更重要的是打开你们的思维,增强你们的理解力和创造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实验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高中生物实验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人类遗传病》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3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人类遗传病及其病例(2)什么是遗传病及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3)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4)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2能力目标: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难点:(1)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
(2)近亲结婚的含义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几种遗传病,教材前几章已经出现伴性遗传病和常染色体遗传病,所以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定基础。
另外“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是了解水平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达到学习目的。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药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传染性疾病已得到控制,而人的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在数量,结构或功能上发生改变,使由此发育成的个体患先天性遗传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却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学生分组讨论1什么是遗传病?举例?2怎样做到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3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什么是遗传病问:感冒发热是不是遗传病?为什么?教师讲述:遗传病是由于人的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人类遗传性疾病,而感冒发热是由感冒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两者有着根本的区别。
高中生物教案(通用7篇)

高中生物教案〔通用7篇〕高中生物教案〔通用7篇〕高中生物教案篇1一、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1.DNA主要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线粒体、叶绿体中有少量DNA,它们都有复制和遗传的自主性。
2.同一种生物在不同发育时期或不同组织的细胞中,DNA 的含量根本相等。
3.所有诱发DNA构造变异的因素均能引起生物的遗传突变。
4.蛋白质不具备以上这些特征。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原理: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T2噬菌体自身的组成成分,从而进展大量繁殖。
〔2〕过程:①用35S和32P分别标记不同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②用被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③在噬菌体大量繁殖时,对被标记物质进展检测。
〔3〕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原理:S型菌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2〕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体内转化〕过程:①R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②S型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③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④S型死菌+R型活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
结论: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进入R型菌,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使小鼠死亡。
〔3〕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体外转化〕①过程:S型菌 DNA+R型菌R型菌+S型菌;S型菌蛋白质+R型菌R型菌;S型菌荚膜物质中的多糖+R型菌R型菌;S型菌的DNA+DNA酶+R型菌R型菌。
②结论:S型菌的DNA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4〕结论:由〔2〕〔3〕实验可知DNA是遗传物质。
考虑:人和具有细胞构造的生物遗传物质主要是什么?提示:主要是DNA。
三、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1.过程①TMV A RNA 感染TMV A病毒;②TMV A蛋白质未感染病毒;③TMV B RNA 感染TMV B病毒;④TMV B蛋白质未感染病毒;⑤TMV A RNA+TMV B蛋白质感染TMV A病毒;⑥TMV B RNA+TMV A蛋白质感染TMVB病毒。
高中生物实验操作教案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操作教案大全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实验材料:
1. 显微镜
2. 玻璃切片
3. 盐水
4. 植物细胞样本(如洋葱皮)
5. 动物细胞样本(如口腔内颊黏膜拭子)
实验步骤:
1. 将洋葱片或口腔内颊黏膜拭子放在盐水中,使细胞悬浮在盐水中并涂布在玻璃切片上。
2. 使用显微镜观察制片,并在低倍镜下找到一个清晰的细胞。
3. 逐步放大,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等。
4. 比较观察不同种类的细胞,比如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之间的差异。
5. 结合观察结果,讨论细胞的功能和不同结构对细胞功能的影响。
实验注意事项:
1. 使用显微镜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坏设备。
2. 注意盐水和细胞的处理方式,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3. 在观察细胞时要注意仔细观察,确保能够清晰看到细胞的结构。
4. 实验完成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台和设备,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到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同时也可以比较不同种类细胞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深入理解细胞的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目的]
1.了解显微镜的结构;
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学会生物绘图。
[实验材料]
显微镜、各类玻片
[实验步骤]
观察显微镜的结构并认识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
物—像反向
三.字体判断:
水平180度旋转
四.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
(1)右手握镜臂,左手握镜座(右臂左座);
(2)把显微镜置于实验台上,略偏左,便于观察和绘图,装好镜头。
2.对光: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镜头和载物台间距离约2厘米);
(2)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直致见到一个圆形的白色视野。
(2)高倍镜观察:
其它都不变,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光圈和反光镜,把视野调到最清晰。
物镜:
螺旋式;
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
规格:10倍、40倍和100倍(一般没有多用在油镜上)
特别说明:
放大倍数和与盖玻片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2.特大倍数:
=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特大倍数的积。
说明:
放大的是二维空间的长度和宽度,俗称线性放大,并不是面积放大。
3.镜头说明:
低倍镜:放大倍数小,凸度小,直径大,通光量多,视野亮;
3.观察(先低后高):
(1)低倍镜观察:
A.置标本于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央,用压片夹固定;
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从侧面观察镜头和玻片间的距离,
直到其接近玻片,但不能靠上,以免压坏玻片;
C.左眼对着目镜观察,再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
清物像为止,然后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像更加清晰。
凹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强,当光线过弱需要用强光时使用;
在一般情况下,光圈和反光镜配合使用,以确保所需要的最佳光线。
思考题:
反光镜上的污点能否通过反射出现在视野中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1.镜头规格及辨别:
目镜:
直插式:
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
规格:5倍、10倍、16倍和40倍
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光线用来调节光
线的强弱:
大光圈:光线强,视野亮;当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
小光圈:光线弱,视野暗;当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使用;
高倍镜:和低倍镜正好相反。
准焦螺旋:
有粗细之分。
粗准焦螺旋(又称粗调):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细准焦螺旋(又称细调):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
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一.污点判断:
玻片移;目镜转;物镜换。目标在右上方,要移到中央
二.目标移动:则玻片向右上方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