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基础实验(详细步骤)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实验微生物培养步骤

高中生物实验微生物培养步骤

高中生物实验微生物培养步骤微生物的培养培养的微生物通常是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等。

,属于一种生物培养。

微生物培养步骤:1.配置不同浓度的营养液稀释液:取营养液1ml溶于9ml无菌水中,振荡 5min配成10%的溶液.2.将容器口靠近(注意不是对着)酒精灯灯焰用吸管从此溶液中吸取1ml加入到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以此类推制成1%,0.1%,0.01%等不同浓度的稀释液.3.将试管口靠近(注意不是对着)酒精灯灯焰,左手拿试管,右手托培养皿(仅露一条小缝,且靠近灯焰).将溶液倒入培养皿中,在各培养皿上标上浓度.4.将有细菌生长的样品容器口靠近(注意不是对着)酒精灯灯焰,用接种环挑取菌落上的少量菌体加入10%的营养液中.把接种环放在酒精灯上灼烧灭菌,再次取样加入盛1%的营养液的培养皿(仅露一条小缝,且靠近灯焰)中.重复这个操作,将各浓度的营养液接上种.5.轻轻摇匀接上种的培养皿,置于恒温箱内37摄氏度保存,3天后就有菌落出现.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条件:1、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微生物的生长不仅由自身的遗传特性决定,还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很多,简单介绍如下。

1)营养物浓度细菌的生长率与营养物的浓度有关:μ=μmax*C/(K+C) ,营养物浓度与生长率的关系曲线是典型的双曲线。

K值是细菌生长的很基本的特性常数。

它的数值很小,表明细菌所需要的营养浓度非常之低,所以在自然界中,它们到处生长。

然而营养太低时,细菌生长就会遇到困难,甚至还会死亡。

这是因为除了生长需要能量以外,细菌还需要能量来维持它的生存。

这种能量称为维持能。

另一方面,随着营养物浓度的增加,生长率愈接近最大值。

2)温度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每种微生物都有自己的三个基本点的生长温度: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度。

在生长温度的三个基本点内,微生物都可以生长,只是生长速度不同。

只有当微生物处于最适生长温度时,生长速度最快,世代时间最短。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已整理好A4)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已整理好A4)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已整理好A4)高中生物实验大全一、显微镜使用实验实验现象: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实验原理: 显微镜是一种将非常小的物体放大的仪器。

显微镜有两个镜片,分别为目镜和物镜,通过调节物镜和目镜的距离,使物体放大到合适的大小,然后使用目镜观察被放大的物体。

实验步骤:1. 将玻片架放置在显微镜的台面上。

2. 在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水,放置一个薄片样品。

3. 载物台向上移动,调整物镜到低倍的位置,然后向下调整物镜直至薄片样品完全清晰。

4. 调整目镜直至临界,然后调节焦距使样品清晰。

实验结果: 观察样品的细节和结构,放大图像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物体的细节。

二、酵母菌发酵实验实验现象: 研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发酵的现象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有能力进行葡萄糖发酵。

在缺氧条件下,酵母菌用糖和其他有机物代谢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1. 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10毫升葡萄糖溶液。

2. 在试管A中加入三颗酵母菌,用氧气可吸入的材料封闭。

3. 在试管B中加入三颗酵母菌,用气密盖封闭。

4. 在试管C中加入三颗酵母菌,放置于通风处。

5. 将三个试管放置在恒温箱中约4小时。

6. 将试管A和B转移至活塞式气密容器,将CO2产生的肮脏和温室气体排放到显微镜后方。

实验结果: 检验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发酵的能力。

三、肌肉力量实验实验现象: 研究肌肉在不同负重条件下力量的表现。

实验原理: 肌肉收缩与神经刺激有关,当肌肉收到刺激时,细胞壁内的物质会释放并与肌肉中的肌动蛋白结合。

当肌动蛋白结合添加腺苷酸三磷酸(ATP)时,肌肉开始收缩,造成力量。

实验步骤:1. 使用标量的加权设置增加肌肉负重,并找到最大负重。

2. 要求被试者做几次肌肉收缩的动作,每次动作持续5秒钟,以测试肌肉在不同负重条件下的力量。

3. 记录每次测定的数据。

实验结果: 比较不同负重条件下被试者的肌肉力量。

较大的负重意味着肌肉展示更强的力量。

四、洋葱表皮细胞实验实验现象: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实验原理: 洋葱表皮细胞是一种单细胞植物,其中包含核,细胞膜,细胞壁和细胞质。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有丝分裂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有丝分裂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有丝分裂1、材料:洋葱根尖(葱,蒜)2、步骤:(一)洋葱根尖的培养(二)装片的制作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1.解离:药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液).时间:3~5min.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2.漂洗:用清水漂洗约10min.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并有利于染色.3.染色:用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3~5min目的:使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4.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三)观察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换高倍镜下观察:分裂中期→分裂前、后、末期→分裂间期。

(注意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

其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考点提示:(1)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

(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应选用旧洋葱,因为新洋葱尚在休眠,不易生根。

(3)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何?因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因为此时细胞分裂活跃。

(4)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解离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压片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散开来;再加一块载玻片是为了受力均匀,防止盖玻片被压破。

(5)若所观察的组织细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原因是什么?压片时用力过大。

(6)解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什么?丙酮可代替吗?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不能,而硝酸可代替。

(7)为何要漂洗?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8)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什么?染色最深的结构是染色质或染色体。

高中生物实验操作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实验操作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实验操作教案模板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离子渗透对植物细胞的影响,了解细胞膜的半透性及渗透压对细胞的影响。

实验原理:在渗透作用下,液体会从浓度较低的地方通过半透膜渗透到浓度较高的地方,直到两侧浓度均衡。

细胞在渗透过程中,如果渗透压差过大,可能导致细胞膜破裂或细胞变形。

实验材料:新鲜的洋葱、甘油、盐水溶液、显微镜、载玻片、尖头镊子、刀片等。

实验步骤:
1. 将洋葱切成薄片,用尖头镊子夹取一块洋葱表皮;
2. 在载玻片上放置一滴甘油,然后将洋葱表皮放在甘油中,静置片刻;
3. 观察洋葱细胞在甘油中的变化;
4. 将载玻片移到装有盐水溶液的容器中,继续观察洋葱细胞的变化;
5. 切换显微镜倍镜,观察细胞膜的状态;
6. 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小心使用刀片和镊子,以防划伤皮肤;
2. 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调节显微镜焦距,确保清晰观察;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台整洁。

实验结果分析:在甘油中,洋葱细胞可能发生脱水现象;在盐水溶液中,洋葱细胞可能发生质壁分离或破裂现象。

这些变化说明了渗透对细胞的影响。

延伸实验: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离子溶液对植物细胞的影响,以及探究细胞不同状态下的渗透压变化。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初步了解了离子渗透对植物细胞的影响,并且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通过延伸实验,可以进一步探索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及适应能力。

高中生物学实验课教案

高中生物学实验课教案

高中生物学实验课教案
目的: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实验目标: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细胞的特征和结构,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玻片,甲醇、细胞样本、眼镜布。

实验步骤:
1. 将细胞样本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甲醇固定。

2. 取一张盖玻片,将其斜着放在载玻片上,让甲醇慢慢渗透。

3.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平台上,调整显微镜镜头,找到合适的放大倍数。

4.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特征。

5. 记录观察到的细胞特征,包括形状、大小、细胞核的位置等。

6. 将观察到的细胞特征绘制成示意图,标注重要结构。

7. 将绘制的示意图上交给老师检查,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实验注意事项:
1. 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碰撞。

2. 在观察过程中,要保持显微镜和样本的清洁。

3. 确保显微镜的光源充足,调整焦距时要小心操作。

4. 在进行细胞观察时,要注意细心观察,保证观察结果准确。

5. 完成实验后,将使用过的显微镜和载玻片清洗干净,保持实验台整洁。

实验评价标准:
1. 能够熟练操作显微镜,找到合适的放大倍数。

2. 能够观察并描述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特征。

3. 能够将观察到的细胞特征绘制成示意图,并标注重要结构。

4. 能够对细胞的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

5. 在实验过程中,能够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保持实验台整洁。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1.花色素提取实验材料:多色鲜花、酒精、水、激光笔、小玻璃瓶、竹签步骤:1)将鲜花的花瓣切碎并放入小玻璃瓶中。

2)加入足够的酒精覆盖花瓣,并用竹签搅拌,使花色素溶解。

3)用激光笔照射溶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不同颜色的花瓣会在激光照射下显示出不同的荧光颜色。

2.酵母发酵实验材料:干酵母、糖、水、气球、漏斗、瓶子步骤:1)将瓶子底部用漏斗固定住,并在漏斗中放入干酵母。

2)在瓶子中加入适量的糖和水,将漏斗取下,迅速用气球密封瓶口。

3)观察瓶子中的气球膨胀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酵母会分解糖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导致气球膨胀。

3.光合作用实验材料:小苗、苏打水、透明塑料袋、橡皮筋步骤:1)将小苗栽种在透明塑料袋内,并用橡皮筋密封袋口。

2)往塑料袋中注入适量的苏打水。

3)将袋子放在阳光下观察,数小时后会出现水蒸气凝结在袋内的现象。

这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被苏打水吸收,使袋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水蒸气凝结。

4.进化实验材料:细菌培养皿、琼脂、棉签、温度控制设备步骤:1)在多个细菌培养皿上涂抹不同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等。

2)将细菌培养皿放入不同的温度环境中,如高温、低温等。

3)观察不同环境下细菌的生长情况,通过比较发现一些细菌对某些抗生素或特定温度更耐受,说明细菌在进化中适应了不同的环境。

5.鸟类适应实验材料:鸟类标本、竹签、彩色羽毛步骤:1)选择多种鸟类标本,观察它们的嘴形、爪型和羽毛颜色。

2)将竹签插入不同彩色羽毛中,使其呈现不同颜色。

3)根据观察到的鸟类特征,将竹签上的彩色羽毛插入到标本相应位置。

4)通过调整不同颜色的羽毛,观察鸟类标本的适应性特征,如迷彩效果。

总结:以上是高中生物实验大全,这些实验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内容包括花色素提取、酵母发酵、光合作用、进化以及鸟类的适应性等方面,涵盖了生物学的各个分支,有助于学生科学实践和实际应用的能力提升。

高中生物实验操作教案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操作教案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操作教案大全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实验材料:
1. 显微镜
2. 玻璃切片
3. 盐水
4. 植物细胞样本(如洋葱皮)
5. 动物细胞样本(如口腔内颊黏膜拭子)
实验步骤:
1. 将洋葱片或口腔内颊黏膜拭子放在盐水中,使细胞悬浮在盐水中并涂布在玻璃切片上。

2. 使用显微镜观察制片,并在低倍镜下找到一个清晰的细胞。

3. 逐步放大,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等。

4. 比较观察不同种类的细胞,比如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之间的差异。

5. 结合观察结果,讨论细胞的功能和不同结构对细胞功能的影响。

实验注意事项:
1. 使用显微镜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坏设备。

2. 注意盐水和细胞的处理方式,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3. 在观察细胞时要注意仔细观察,确保能够清晰看到细胞的结构。

4. 实验完成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台和设备,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到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同时也可以比较不同种类细胞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深入理解细胞的多样性。

高中生物实验(超详细)

高中生物实验(超详细)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一、实验原理: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

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 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 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盐酸的作用①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②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4、0.9%的NaCl溶液作用: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的形态二、目的要求: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三、材料用具: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也可用其他动物或植物细胞代替,如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取A液20mL,B液80mL配成染色剂,使用时现配。

A液:取吡罗红甲基绿粉1g,加入100mL蒸馏水中溶解,放入棕色瓶中备用。

B液:取乙酸钠16.4g,用蒸馏水溶解至1000mL。

取乙酸12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取稀释的乙酸钠溶液30mL和乙酸20mL,加蒸馏水50mL,配成pH为4.8的溶液),蒸馏水五、方法步骤: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②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上述载玻片上的液滴中涂抹几下。

点燃酒精灯,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

(固定细胞)2、水解①在小烧杯中加入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小烧杯中。

②在大烧杯中加入30℃温水。

③将盛有盐酸和载玻片的小烧杯放在大烧杯中保温5m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实验材料:
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和蔗糖溶 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
3、实验方法与步骤
(1)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号,然后向1号管注入 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和2ml新鲜淀粉酶溶液。向2号管 注入2ml蔗糖溶液和2ml新鲜淀粉酶溶液。 (2)轻轻振荡两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 匀,然后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0C左右的热水中, 保温5min。
(3)取出试管,各加入2ml斐林试剂。 (4)将两支试管的下半部放进盛有热水的大烧杯 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持1min (5)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内的变化。
4、实验结果与分析
1号有砖红色沉淀,2号没有颜色变化。即淀 粉被淀粉酶水解,而蔗糖没有被水解。酶作用有 专一性。
5、注意事项
做好本实验的关键是蔗糖的纯度和新鲜程度; 实验中要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入到600C的温水中; 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一定要完全冷却。
B、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取三支洁净的试管,编号,分别注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 (2)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盐酸.清水.5%氢氧化 钠各1ml (3)在3支试管中各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4)振荡这3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3 支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0C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min。 (5)在3支试管中各加入2ml斐林试剂 (6)将3支试管的下半部放进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 煮沸并保持1min
3、实验结果与结论
两支试管均有气泡产生,但1号试管产生得快 而且多,两支卫生香均燃烧,但1号试管口的更猛 烈。以上的一组对比实验可以证明酶的高效性。
4、注意事项
①肝脏要新鲜,并要研磨(不新鲜的肝脏中,过氧化
氢酶的活性会由于细菌的破坏而降低。研磨液效果好, 因为它增加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
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因而收缩 幅度大,造成质壁分离。
2、实验材料及试剂
紫色洋葱磷片叶(液泡大且有颜色易观察) 0.3g/ml的蔗糖溶液
实验七、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p78 83)
(一)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1、实验原理:
新鲜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和Fe3+一样,能 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但二者效率不一样。
主要存在部位
主要在细胞核,线粒 体、叶绿体含少量 主要在细胞质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0.9%的NaCl)
水解
冲洗涂片 染色 观察
(8%HCl,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同时使DNA与蛋白质分离) (蒸馏水)
人口腔上皮细胞 DNA、RNA分布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细胞DNA、RNA分布
1、将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的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放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 A.细胞核内呈现红色,细胞质内呈现绿色 B.细胞核内呈现绿色,细胞质内呈现红色 C.细胞核和细胞质都呈现绿色 D.细胞核和细胞质都呈现红色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没有用 的试剂 A.0.9%NaCl B.8%的HCl C. 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 D.斐林试剂
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p7)
实验四、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p47)
一、实验原理 1.高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基质 中,叶绿体一般是 绿 色的,扁平的 球 形或 椭球 形,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2.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的细胞染料。可以使 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 蓝绿 色。
实验五、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p61) 实验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p61)
观察植物的质壁分离与复原1
渗入 细胞液
清水
(低浓度)
(较高浓度)
渗出
蔗糖溶液
(高浓度)
细胞 (液泡)
实验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1.实验原理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质壁 分离;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质 壁分离复原。
绘图: 用铅笔画一个叶绿体形态和分布情况清楚的叶肉细胞
显微镜下的黑藻细胞
注意事项:
1)选用藓类的小叶或者菠菜叶的下表皮(稍带叶肉) 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因为藓类属阴生 植物,菠菜叶的下表皮是菠菜叶的背阳面,这样的细胞中的叶 绿体大且数目少,便于观察。)
2)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目的 是为了防止叶绿体失水。如果叶绿体失水,叶绿体就缩成一团, 无法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3)正确使用低倍镜:取镜——对光——安放装片—— 下降镜筒——调焦。下降镜筒时,必须双眼注视物镜和装片的 距离,以免压坏装片和碰坏物镜。 4)正确使用高倍镜:将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移到视野 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调整光圈和反光镜, 使视野亮度适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
二、操作指导:(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的构造 2、取镜安放 3、对光 4、放置玻片标本
5、观察
6、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目镜
粗准焦螺旋 镜筒
细准焦螺旋 镜臂
压片夹
载物台 遮光器与光圈 反光镜
物镜
镜柱
镜座
三、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
观察叶绿体装片:
取材: 取一片 藓类小叶或波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 。 (薄且有叶绿体) 制片: 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将叶片放入,加上盖玻片, 制成临时装片 观察: 先 低 倍镜找到叶片细胞后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形 态和分布)[光强度的变化与叶绿体的位置关系]
选修1-04
选修1-05
探讨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 用 植物的组织培养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PCR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选修1-06
选修1-07 选修3-0 8
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 蛋白质的鉴定
1、实验原理:
还原糖 +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脂 肪 + 苏丹III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内容 必修2-01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必修2-02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必修2-03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必修3-01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必修3-02 模拟尿糖的检测 必修3-03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必修3-04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2、实验方法与步骤
(1)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号,各注入2ml过氧化氢溶液 (2)向1号试管内滴入2滴肝脏研磨液;向2号对照试管内 滴入2滴氯化铁溶液。 (3)堵住试管口,轻轻地振荡两支试管,使试管内的物质 混合均匀。观察并记录哪支试管产生的气泡多。 (4)将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分别放入1、2号试管内液面 的上方,观察并记录哪支卫生香燃烧猛烈。
条件 有氧 无氧
澄清石灰水/出现的时间 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
变混浊/快 变混浊/慢 无变化 出现灰绿色
七、实验结果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进行细胞呼吸。 在有氧条件下,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CO2, 在无氧条件下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的CO2。
高三
生物实验专题复习
基础部分
1、学生实验(必修部分)
序号
必修1-01 必修1-02 必修1-03
实验内容 观察DNA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必修1-04 必修1-05 必修1-06 必修1-07 必修1-08 必修1-09 必修1-10 必修1-11
②滴加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不能合用一支滴管。
③实验时将点燃的卫生香插入试管处,不要插入太 深,防止受潮熄灭。
④过氧化氢有腐蚀性;实验注意安全。
(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1、实验原理:
淀粉和蔗糖都没有还原性,淀粉酶将淀粉水 解成的麦芽糖则具有还原性;蔗糖水解产生的葡 萄糖和果糖都具有还原性,但淀粉酶不能将蔗糖 水解。
(7)观察并记录这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3、注意事项
在实验A中注入2ml可溶性淀粉的3支试管要先放入 不同环境5min 在实验B中,操作时必须先将酶置于不同环境条件下, 再加可溶性淀粉液。
问题讨论
在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为什么要 在加入淀粉酶溶液之前控制好各自的温度?
防止在控制温度之前淀粉酶已将淀粉水解, 从而失去对照作用,影响实验效果。
①定性滤纸要干燥 ②剪去滤纸条一端两角 ③滤液细线画细而直 ④重复画线 ⑤盖上培养皿盖
实验九、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p91)
一、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 水和CO2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 2、 CO2的检测方法 (1)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CO2使溴麝香草酚酞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3、酒精的检测 橙色的重酪酸钾溶液在酸性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二、实验假设 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在无氧情况下 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
实验八: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实验原理:
(1)色素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 溶剂无水乙醇(丙酮)中,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2)色素分离:叶绿体中色素在层析液(汽油) 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 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这样,叶绿体中的色素就在扩散过程中分离开来。
2.实验方法步骤:
(1)提取绿色叶片中的色素:称取5g新鲜绿色叶 片,剪碎放入研钵中,向其中加入少许碳酸钙和二 氧化硅,再加10mL无水乙醇,进行迅速充分研磨, 将研磨液倒入漏斗中过滤出色素液。
(2)制备滤纸条
(3)色素分离——纸层析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