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方法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归纳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归纳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归纳高中生物实验知识归纳如下:一、实验方法1.显微观察法:如“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等。

2.观色法:如“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观察动物毛色和植物花色的遗传”、“DNA和RNA的分布”等。

3.同位素标记法(元素示踪法):如“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恩格尔曼实验”等。

4.补充法:如用饲喂法研究甲状腺激素,用注射法研究动物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等。

二、实验技术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包括显微镜的取送、放置、旋转、对光(反光镜及光圈的使用)、低倍观察、高倍观察、镜头的擦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体的长和宽,不是面积,也不是体积)、焦距问题、物镜离装片的远近、准焦螺旋的使用、显微镜使用时物象移动方向、显微镜使用时异物的判断(通常通过移动玻片、转动转换器或旋转目镜来判断)。

2.临时装片、切片和涂片的制作:适用于显微镜观察,凡需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先制成临时装片、切片和涂片,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中要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在“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中要制作花生种子的切片,在“观察动物如人体血液中的细胞”中要制作血液的涂片等等。

3.研磨,过滤:适用于从生物组织中提取物质如酶、色素等,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研磨、过滤的方法,如研磨时要先将生物材料切碎,然后加入摩擦剂(常用二氧化硅)、提取液和其它必要物质,充分研磨之后,往往要进行过滤,以除去渣滓,所用过滤器具则根据需要或根据试题中提供的器材加以选用,如可用滤纸、纱布、脱脂棉、尼龙布等。

4.解离技术:适用于破坏细胞壁,分散植物细胞,制作临时装片。

5.恒温技术:适用于有酶参加的生化反应,一般用水浴或恒温箱,根据题目要求选用。

6.层析技术:适用于溶液中物质的分离。

主要步骤包括制备滤纸条、划滤液细线、层析分离等。

7.植物叶片中淀粉的鉴定:适用于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主要步骤包括饥饿处理、光照、酒精脱色、加碘等。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实验原理: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实验步骤:1.准备样本:从洋葱、鱼鳞、人口腔等样本中取得细胞。

2.制作干片:将样本切成薄片,用干片夹将其固定。

3.染色:用甲苯染色或碘酒染色,使细胞更加清晰可见。

4.观察:将干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实验四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原理: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

实验步骤:1.准备样本:从植物叶片或动物肌肉中取得细胞。

2.制作干片:将样本切成薄片,用干片夹将其固定。

3.染色:用碘酒染色,使线粒体和叶绿体更加清晰可见。

4.观察:将干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实验五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实验原理: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不同溶液对膜的透性的影响。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葡萄糖、淀粉、蒸馏水、试管、漏斗、滤纸、膜。

2.制作实验装置:将试管中部用膜隔开,分别装入葡萄糖和淀粉溶液,用漏斗和滤纸将膜固定在试管中部。

3.观察:观察不同溶液对膜的透性的影响,如是否通过膜进入另一侧的溶液。

实验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原理: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和低渗溶液中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洋葱片、高渗溶液(如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低渗溶液(如蒸馏水)。

2.观察:将洋葱片放入高渗溶液中,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过程;然后将洋葱片放入低渗溶液中,观察细胞质壁复原的过程。

实验七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原理:通过探究不同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了解酶的特性和作用。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淀粉酶、淀粉溶液、酶试剂、试管、恒温水浴。

2.制作实验装置:将淀粉酶、淀粉溶液和不同因素(如温度、pH值、酶浓度等)混合在试管中,放入恒温水浴中反应一定时间。

3.观察:观察不同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如酶活性的增加或减弱。

实验八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原理:通过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了解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已整理好A4)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已整理好A4)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已整理好A4)高中生物实验大全一、显微镜使用实验实验现象: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实验原理: 显微镜是一种将非常小的物体放大的仪器。

显微镜有两个镜片,分别为目镜和物镜,通过调节物镜和目镜的距离,使物体放大到合适的大小,然后使用目镜观察被放大的物体。

实验步骤:1. 将玻片架放置在显微镜的台面上。

2. 在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水,放置一个薄片样品。

3. 载物台向上移动,调整物镜到低倍的位置,然后向下调整物镜直至薄片样品完全清晰。

4. 调整目镜直至临界,然后调节焦距使样品清晰。

实验结果: 观察样品的细节和结构,放大图像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物体的细节。

二、酵母菌发酵实验实验现象: 研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发酵的现象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有能力进行葡萄糖发酵。

在缺氧条件下,酵母菌用糖和其他有机物代谢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1. 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10毫升葡萄糖溶液。

2. 在试管A中加入三颗酵母菌,用氧气可吸入的材料封闭。

3. 在试管B中加入三颗酵母菌,用气密盖封闭。

4. 在试管C中加入三颗酵母菌,放置于通风处。

5. 将三个试管放置在恒温箱中约4小时。

6. 将试管A和B转移至活塞式气密容器,将CO2产生的肮脏和温室气体排放到显微镜后方。

实验结果: 检验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发酵的能力。

三、肌肉力量实验实验现象: 研究肌肉在不同负重条件下力量的表现。

实验原理: 肌肉收缩与神经刺激有关,当肌肉收到刺激时,细胞壁内的物质会释放并与肌肉中的肌动蛋白结合。

当肌动蛋白结合添加腺苷酸三磷酸(ATP)时,肌肉开始收缩,造成力量。

实验步骤:1. 使用标量的加权设置增加肌肉负重,并找到最大负重。

2. 要求被试者做几次肌肉收缩的动作,每次动作持续5秒钟,以测试肌肉在不同负重条件下的力量。

3. 记录每次测定的数据。

实验结果: 比较不同负重条件下被试者的肌肉力量。

较大的负重意味着肌肉展示更强的力量。

四、洋葱表皮细胞实验实验现象: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实验原理: 洋葱表皮细胞是一种单细胞植物,其中包含核,细胞膜,细胞壁和细胞质。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汇总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汇总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汇总1.显微观察法:如“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等。

2.观色法:如“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观察动物毛色和植物花色的遗传”“DNA和RNA的分布”等。

3.假说一演绎法:研究遗传物质传递的基本规律孟德尔做的碗豆杂交实验、摩尔根做的果蝇的杂交实验,还有促胰液素的发现等。

4.补充法:如用饲喂法研究甲状腺激素,用注射法研究动物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等。

5.摘除法:如用“阉割法、摘除法研究性激素、甲状腺激素或生长激素的作用”“雌蕊受粉后除去正在发育着的种子”等。

6.杂交法:如植物的杂交、测交实验等。

7.化学分析法:如“番茄对Ca和Si的选择吸收”“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等。

8.理论分析法:如“大、小两种草履虫的竞争实验”“植物向性动物的研究”等。

9.模拟实验法:如“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分离定律的模拟实验”等。

10.引流法:临时装片中液体的更换,用吸水纸在一侧吸引,于另一侧滴加换进的液体。

11.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探究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水还是cO2、卡尔文循环、探究DNA的复制方式、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2.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13.密度梯度离心法:探究DNA的复制方式14.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⑴增加水中O2:泵入空气或吹气或放入绿色植物;⑵减少水中O2: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⑶除去容器中CO2:NaOH溶液、Na2CO3溶液;⑷除去叶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饥饿);⑸除去叶中叶绿素:酒精水浴加热(酒精脱色);⑹除去植物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干扰:给植株遮光;⑺单色光的获得:棱镜色散或透明薄膜滤光;⑻血液抗疑:加入柠檬酸钠(去掉血液中的Ca2+);⑼线粒体提取:细胞匀浆离心;⑽骨无机盐的除去:HCl溶液;⑾消除叶片中脱落酸的影响:去除成熟的叶片;⑿消除植株本身的生长素:去掉生长旺盛的器官或组织(芽、生长点);⒀补充植物激素的方法:涂抹、喷洒、用含植物激素的羊毛脂膏或琼脂作载体;⒁补充动物激素的方法:口服(饲喂)、注射;⒂阻断植物激素传递:插云母片法。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1.花色素提取实验材料:多色鲜花、酒精、水、激光笔、小玻璃瓶、竹签步骤:1)将鲜花的花瓣切碎并放入小玻璃瓶中。

2)加入足够的酒精覆盖花瓣,并用竹签搅拌,使花色素溶解。

3)用激光笔照射溶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不同颜色的花瓣会在激光照射下显示出不同的荧光颜色。

2.酵母发酵实验材料:干酵母、糖、水、气球、漏斗、瓶子步骤:1)将瓶子底部用漏斗固定住,并在漏斗中放入干酵母。

2)在瓶子中加入适量的糖和水,将漏斗取下,迅速用气球密封瓶口。

3)观察瓶子中的气球膨胀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酵母会分解糖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导致气球膨胀。

3.光合作用实验材料:小苗、苏打水、透明塑料袋、橡皮筋步骤:1)将小苗栽种在透明塑料袋内,并用橡皮筋密封袋口。

2)往塑料袋中注入适量的苏打水。

3)将袋子放在阳光下观察,数小时后会出现水蒸气凝结在袋内的现象。

这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被苏打水吸收,使袋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水蒸气凝结。

4.进化实验材料:细菌培养皿、琼脂、棉签、温度控制设备步骤:1)在多个细菌培养皿上涂抹不同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等。

2)将细菌培养皿放入不同的温度环境中,如高温、低温等。

3)观察不同环境下细菌的生长情况,通过比较发现一些细菌对某些抗生素或特定温度更耐受,说明细菌在进化中适应了不同的环境。

5.鸟类适应实验材料:鸟类标本、竹签、彩色羽毛步骤:1)选择多种鸟类标本,观察它们的嘴形、爪型和羽毛颜色。

2)将竹签插入不同彩色羽毛中,使其呈现不同颜色。

3)根据观察到的鸟类特征,将竹签上的彩色羽毛插入到标本相应位置。

4)通过调整不同颜色的羽毛,观察鸟类标本的适应性特征,如迷彩效果。

总结:以上是高中生物实验大全,这些实验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内容包括花色素提取、酵母发酵、光合作用、进化以及鸟类的适应性等方面,涵盖了生物学的各个分支,有助于学生科学实践和实际应用的能力提升。

高中生物常用的实验方法

高中生物常用的实验方法

高中生物常用的实验方法
高中生物常用的实验方法有很多种,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实验方法:
1. 显微镜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显微生物、细胞结构等。

2. 实验培养:通过培养生物来观察其生长和变化。

3. 酶活性测定:通过测定酶的活性,研究酶的特性和功能。

4. DNA/RNA提取:提取生物体的DNA或RNA,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

5. 基因转化:将DNA导入生物细胞中,观察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和功能。

6. 免疫沉淀:利用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沉淀出特定蛋白质。

7. 蛋白质电泳:通过电泳方法分离和检测蛋白质。

8. 培养基微生态分析:通过培养基和细菌培养基的相容性进行微生态研究。

9. 病原体培养:通过培养病原体,研究其传播途径和生物学特性。

10. 经典遗传实验:观察遗传规律,比如杂交、基因频率、连锁不平衡等。

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课题和资源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

高中生物实验(超详细)

高中生物实验(超详细)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一、实验原理: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

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 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 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盐酸的作用①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②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4、0.9%的NaCl溶液作用: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的形态二、目的要求: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三、材料用具: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也可用其他动物或植物细胞代替,如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取A液20mL,B液80mL配成染色剂,使用时现配。

A液:取吡罗红甲基绿粉1g,加入100mL蒸馏水中溶解,放入棕色瓶中备用。

B液:取乙酸钠16.4g,用蒸馏水溶解至1000mL。

取乙酸12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取稀释的乙酸钠溶液30mL和乙酸20mL,加蒸馏水50mL,配成pH为4.8的溶液),蒸馏水五、方法步骤: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②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上述载玻片上的液滴中涂抹几下。

点燃酒精灯,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

(固定细胞)2、水解①在小烧杯中加入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小烧杯中。

②在大烧杯中加入30℃温水。

③将盛有盐酸和载玻片的小烧杯放在大烧杯中保温5min。

高中生物实验检测与数据处理技巧

高中生物实验检测与数据处理技巧

高中生物实验检测与数据处理技巧引言:生物实验是高中生物学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知识。

然而,实验只有进行到数据处理环节,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中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检测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帮助学生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常用的生物实验检测方法1. 酶活性检测酶活性是生物体内许多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比色法、荧光法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等。

其中,比色法是最常见的方法,通过测定酶催化反应后产生的产物的颜色变化来间接反映酶的活性水平。

2. 细胞培养与细胞计数细胞培养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可以培养出大量的细胞用于后续实验。

在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进行细胞计数,以确定细胞的密度和生长情况。

常用的细胞计数方法有显微镜计数法、涂片计数法和流式细胞术等。

3. DNA/RNA提取与测定DNA/RNA提取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步骤,常用的方法有酚/氯仿法、硅胶柱法和磁珠法等。

提取得到的DNA/RNA可以通过凝胶电泳、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进行测定。

4. 蛋白质的分离与测定蛋白质的分离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常用的方法有SDS-PAGE凝胶电泳、免疫印迹和质谱等。

蛋白质的测定可以通过比色法、荧光法和生物素标记等方法进行。

二、生物实验数据处理技巧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在进行生物实验时,及时准确地收集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实验数据可以通过记录表格、图表和文字描述等方式进行整理。

同时,要注意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步骤,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2. 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在生物实验数据处理中,统计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常用的统计学方法有均值、标准差、方差和t检验等。

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可以判断实验结果的显著性和可靠性。

3. 图表的绘制与分析在生物实验中,图表是展示实验数据和结果的重要方式。

常用的图表包括柱状图、折线图和散点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方法总结
1.模型方法。

(必修一、P54)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等。

⑴以事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⑵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如“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t 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t。

(必修三、P65)
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②提出合理的假设。

③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④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2. 提出假说(必修一、P66)
提出假说:莫得成分和结构的初步阐明,最初都是先根据现象和有关知识,提出假说,而不是通过实验观察直接证实的。

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同事还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

假说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3. 控制变量(必修一、P79)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

其中认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

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上述实验中只有反应条件是改变的,其余因素(如反应物的性质和浓度)都没有变化。

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在对照实验中,出来要观察的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当始终保持相同。

4. 对比实验(必修一、P93)
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

对比试验也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5. 同位素标记法(必修一、P102)
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会改变。

科学家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用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这种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

此方法用于:⑴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途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⑵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⑷DNA半保留复制实验。

6. 人工异花传粉的方法:①去雄,套袋。

②传粉,套袋(必修二、P2)
孟德尔的实验方法(成功原因):⑴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⑵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⑷假说—演绎法:先提出问题,然后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

7. 假说——演绎法(必修二、P7)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惊醒演绎推理,在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繁殖,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做假说——演绎法。

8. 类比推理(必修二、P28)
这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

简称类推、类比。

它是以关于两个事物某些属性相同的判断为前提,推出两个事物的其他属性相同的结论的推理。

例如:19世纪物理学家研究光的性质时,曾经将光与声进行类比。

声有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现象,其原因在于它有波动性。

后来发现光也有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现象,因此推测光也可能有波动性。

上面介绍的萨顿的推理,也是类比推理。

他将看见的基因与看不见的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根据其惊人的一致性,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应当注意的是,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8. 排除法(必修三、P46)达尔文运用排除法研究植物表现向光性的原因。

9.预实验(必修三、P51)
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

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预实验也必须像正式实验一样认真进行才有意义。

10.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⑴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技术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估计值。

适用于植物。

(必修三、P60)
研究方法:①取样的原则:随机取样。

②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m2的正方形为宜。

③计算方法: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⑵标志重捕法: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标志重捕法。

也就是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必修三、P62)
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另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可用样方法;土壤小动物可用捕捉器取样法;趋光性昆虫可用灯光诱捕法。

⑶抽样检测法,适用于微生物(如酵母菌)。

11. 研究群落(必修三、P71)
种群是一个系统,种群水平的研究集中于种群的数量动态,包括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群落是更高层次的系统,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另外一些问题:物种组成、优势物种、中间关系、群落演替、种群空间结构、群落范围和边界。

12.能量流动的分析(必修三、P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