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共37页文档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优质文档

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优质文档

一、生产要素收入的决定与分配
◆生产要素的收入取决于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要 素的价格取决于要素的边际价值产品。
◆要素的边际价值产品(VMP)=要素的边际物质 产品×产品价格 例如: W=P·MPL
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递减,所以要素的边际价值产品递减。
●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 加,工资率不断下降。
W A’
的收入减少,共同
VMPf
生产要素的收入增
加。
Of
G2 G1
Oc
图4.5 出口贸易对要素收入的影响(出口布)
3.进口贸易对一国要素收入的影响
Wf
Wc
VMPC
进口贸易使出口品
专门生产要素的收
入增加,进口竞争
W1
E3
E1
W1
品专门生产要素的 收入减少,共同生
W3
VMPf W3 产要素的收入减少。
W1″
E1″ VMPf′
◆前提条件:
•不考虑技术进步; •要素不能跨过流动,且要素存量和要素结构不变; •不考虑贸易壁垒和运输费用; •充分就业; •需求弹性无限大; •无风险市场……
以中国和需求↑→工资↑
分工生产布
资本稀缺:
进口小麦:资本需求↓→利率↓
利率高
劳动稀缺:
美国 工资高
G4
G1
Oc
图4.7 进出口贸易对一国要素收入 的综合影响(出口布,进口小麦)
至下节
第三节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简介)
◆赫-俄-萨原理: 赫-俄原理中包含了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主要内容是 指长期大规模的国际贸易将导致不同国家的同种要素 价格趋于均等化。后来这一理论又经萨缪尔森发展成 为完整的理论,合称赫-俄-萨原理。
▲若一国贸易条件恶化,则该国从贸易中得到的好 处减少,而其贸易伙伴国从贸易中得的好处则增 加。

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

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

第四章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一、国际贸易的福利分析1.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1)生产者剩余:供给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供给者在相应供给量时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a意味提供了相同的数量,却得到了更高的价格。

(2)消费者剩余: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需求者在相应需求量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b意味购买了相同的数量,却支付了较低的价格。

❆需求曲线代表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商品时愿意并有能力支付的价格。

❆购买量较少时,产品消费所产生的边际效用较高,消费者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递减,人们愿意支付的价格也逐渐降低。

❆对于同一产品,每个消费者由于收入、偏好不同获得不同效用,从而愿意支付不同价格❆消费者在市场上实际支付的价格并不因为产品带来不同效用而有差别。

不管消费者愿意支付多少,他们最终支付的都是由市场决定的同一价格。

❆如果市场价格低于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消费者省了钱获得了额外满足。

此“愿意支付”和“实际支付”的差价或额外的满足,经济学中称为“消费者盈余”。

❆市场供求曲线中,市场价格之上、需求曲线之下的区域代表“消费者盈余”。

❆同理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由供给曲线表示)与实际卖出价格(市场价格)的差别称为“生产者盈余”。

2.进出口福利分析(1)进口国福利分析:❆贸易前,中国小麦价格由国内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供求均衡点价格P对应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

此价格高于美国。

❆贸易后,中国从美国进口小麦。

供给量增加了进口小麦,供大于求,出现剩余。

❆为了增加需求,进口商以低价促销,迫于竞争,国内小麦也不得不降价出售。

结果中国小麦市场价格下降,直至新的市场均衡点。

原来高于国际市场的国内商品价格下降国际市场价格水平P’。

价格下降导致产品总消费的增加至Qd,国内生产下降至Qs,消费与国内生产的缺口QsQd为进口所填补。

❆对小麦的生产者:自由贸易并非好事,在廉价进口产品冲击下,生产者盈余减少a部分❆对小麦的消费者:由于廉价外国产品的进口,可以付更少的钱而享受更多的产品,消费者盈余增加了a+b部分,多于生产者的损失。

国际贸易第5章 国际贸易的均衡与利益格局

国际贸易第5章  国际贸易的均衡与利益格局

• 5.1.2 贸易条件的确定
• 1. 贸易条件 • 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简TOT),又称贸易 比价,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每出口一单位 商品可以交换到多少单位外国商品的数量,也就 是古典经济学家所说的国际交换比价。 • 通常用贸易条件指数来表示和衡量一个国家的贸 易条件,其公式为: • TOT=Px/ Pm • 其中,Px为出口价格指数,Pm为进口价格指数。
• 5.3.3 贸易对各国收入差距的影响:赫克 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 1.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是由萨缪尔森在赫克歇尔- 俄林模型的基础上推导而来,因而也被称为赫克 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它可以表述为:自 由贸易不仅使两国的商品价格相等,而且使两国 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以致两国的所有工人都能 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资本(或土地)都能 获得同样的利润(或租金)报酬,而不管两国生 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模式如何。
• 3. 单个出口部门的增长对其他出口部门的影响
• 在一国对外贸易发展中,不同出口部门其地位和作用也是 不同的。单一出口部门的扩张通常会对其它出口产业或部 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某一出口部门的扩张必将要求要 素投入的增加,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这意味着投入其它 部门的要素将要减少,至少其它部门要素投入增长的速度 和规模会相对受到一定抑制。如果该出口增长部门在一国 整个出口中具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话,其对外出口的增加 意味着该部门生产规模的扩大,这不仅将导致整个经济中 增加的要素将向该部门生产倾斜,还会导致其它出口部门 本来投入要素的减少,从而使这些出口部门的生产和出口 出现萎缩 。
5.4 贸易增长的利益分析
• 5.4.1 贸易增长对不同部门的影响
• l. 贸易增长对整个出口部门的影响 • (1)进口增长对整个出口部门的影响 一国进口的增加可能会对出口部门产生有 利的影响,促进该国出口部门的扩张,但也 可能会对出口部门产生不利的影响,制约出 口部门的发展,这要视进口产品的性质和用 途来定。

国际贸易学课件教程-第五章-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

国际贸易学课件教程-第五章-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
国际小麦相对价格的两个边界分别是中美两 国在没有贸易时的国内相对价格。也就是说,这 一最终进行交易的国际相对价格一定高于0.5低于 1.5。图中我们分别用P1及P1*(假定数值1)表示 中国小麦和美国小麦的相对价格。
11 2022/7/26
(二)国际贸易对生产和消费的影响
中国小麦生产增加钢铁生产减少。而在美国 ,更多的资源则会被用来生产钢铁,同时减少小 麦的生产。各国的生产点都会从原来没有贸易时 的A点向点S1转移。
2022/7/26
19
四、国际贸易对要素收益的影响
小麦相对价格变动的影响
工资率W
小麦
PwˊMPLw
PwMPLw
W2
B
W3
W1
A
钢铁 PsMPLs
C
工资率W
Lw
Lwˊ
劳动总供给 Ls
Lsˊ
2022/7/26
20
(1)在劳动力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小麦行业 的劳动投入Lw增加,钢铁行业的劳动投入Ls 减少。 (2)名义工资上升,但上升幅度小于小麦价 格上升的幅度。用名义工资衡量的劳动收益 率增加,但实际工资是否增加不能确定,取 决于用什么产品价格衡量,或取决于两种产 品价格的权重。因为名义工资上涨幅度低于 小麦价格上涨幅度,所以以小麦价格衡量的 实际工资下降;若用钢铁价格衡量,则实际 工资提高。
Pj aLjW aKj R
其中是要素i( i = 劳动,资本)和产品j( j = 小麦,钢铁)的投入产出比例。
2022/7/26
34
a ij
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两国的生产 技术假设是相同的。贸易后的生产调整和要 素流动又最终使两国同样产品中的投入产出 比例(aij)趋于相同。最终两国的产品价格 和要素价格完全相等。

国际分工与贸易利益

国际分工与贸易利益
10
“2009年中国外贸200强
• 2010年4月20日发布的“2009年中国外贸200强” 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出口200强企业中,外商投 资企业有153家,比上年增加12家,出口总额2507. 4亿美元,占77.8%,比上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 • “数据表明,在中国出口中,外资占据绝对的 主导地位。”报告指出。同时,在出口200强中, 相当部分企业都是加工贸易出口,非常清晰地显示 了中国作为全球生产基地的地位,表明加工贸易是 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路径。
8
阅读材料:
《从新型国际分工看美国贸易逆差》 (自行上网查阅) 美国大公司控制高端生产,如微处理器、应用软 件和关键网络设备,而把边缘产品按照比较优势 分散到劳动成本低的世界各地制造,然后返销美 国,由美国大公司加以组装,销往美国本土和世 界各地。这种产业链的内部分工和全球布局,注 定要使美国进口产品大量增加。许多其他产业, 如汽车、运动鞋、玩具也具有设计在美国,加工 制造在国外的类似特点。全球化还使美国大公司
衣服 60 C 30 0
0
40
A国的生产(消费)可能性曲线
B国的生产(消费)可能性曲线
17
(一)没有贸易时
A国 粮食和衣服的交换比率为100:60 1单位粮食=0.6单位衣服 1单位衣服=1.67单位粮食 B国粮食和衣服的交换比率为80:100 1单位粮食=1.25单位衣服 1单位衣服=0.8单位粮食
第一节
国际分工
内容框架 一、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二、国际分工发展的制约因素 三、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4
一、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中叶)
形成了宗主国与殖民地的最初分工
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 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国和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 农业国之间的国际分工,是一种世界城市和世界农 村对立的垂直分工模式。

贸易利益与分工理论

贸易利益与分工理论

生产成本(单位产品): L / Q
设一人工作一天 为一个单位劳动投入
鞋匠
鞋 衣服 1/5 1/2
平均成本=产品价格 裁缝 1/3 1/4
鞋匠在鞋上占绝对优势,裁缝在衣服上占绝对优势
生产率: Q/ L
设一人工作一天 为一个单位劳动投入
鞋 衣服
鞋匠 5
2
平均生产=产品价格 裁缝 3
4
鞋匠在鞋上占绝对优势,裁缝在衣服上占绝对优势
单方面的才能与多方面的需求
柏拉图的理想国
分工是国家构成的基本原则 公民的三个阶层(由人的天赋决定)
哲王 军人 农人、工匠
单方面的才能与多方面的需求
柏拉图的理想国
分工是国家构成的基本原则
公民的三个阶层(由人的天赋决定) 哲王 军人 农人、工匠
宗教神学中的分工交换思想
2.2 重商主义思想(15~17世纪)
农民与牛人的例子 2
工作时间:一周(半周大米,半周衣服)
产量表 1
大米 衣服 产量表 2
大米 衣服
农民 30 10
农民 45 5
牛人 10 8
牛人 0 16
总计 40 18
总计 45 21
交换比例:2 : 1(12个大米换6件衣 服)
交换后的结果
大米 衣服
农民 33 11
牛人 12 10
总计 45 21
熊彼特
3 古典贸易理论
3.1 斯密的绝对优势说
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思想
裁缝与鞋匠的例子
现象 裁缝不想自己做鞋,而向鞋匠购买 鞋匠则相反
原因 生产成本﹥ 购买成本 裁缝用优势产品交换鞋匠占优势的产品 • 将此例推广到国家,进口同样会给国家带来利益

第8章 国际贸易利得与分配[37页]

第8章  国际贸易利得与分配[37页]
对贸易利得,可以从直接和间接、静态和动态角度进行分析。 所谓直接利得,是指在国际贸易过程中由国际贸易本身所产 生的利得。这种利得分别表现为生产的扩大、消费的增加和 产品价格的变化,并综合表现为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所谓 间接利得,是指通过国际贸易而产生并表现在贸易之外的其 他方面的利得,如市场的扩大、垄断的打破以及产业结构的 调整与升级等。如果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分析贸易利得,直 接利得又可视为静态利得,间接利得又可视为动态利得。
根据前面的假设,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可以直接相加减,那 么,美国参加贸易后,布市场的净利益等于b+d的面积;小麦 市场的净利益等于i的面积。若将两个市场的情况进行综合, 美国在进口布和出口小麦的贸易中,获得了由面积b+d+i所表 示的净利益。
同理可知,与美国进行自由贸易的其他国家也可以获得相应的贸 易直接利得,双方贸易利得之和,便是整个世界进行自由贸易 所获得的净利益。可见,贸易直接利得就表现为:参加贸易会 使各国的福利水平都有所提高。
从表8-1可以看出,美国的生产扩大了,消费总量增加了(主要 是布增加,而小麦则有所减少)。也就是说,贸易后美国的生 产与消费结构变化了,在新的消费点,美国国内消费者得到了 更大程度的满足。国家的福利水平由I0提高到I1。这便是国际 贸易所产生的直接利得。
若进一步分析这一贸易利得的来源,我们可以把这种贸易利
若现在美国的布和小麦两种产品的供求曲线如图8.1所示,在图 中(1)的布市场上,美国不参加国际贸易时,布的生产和消 费在A点上达到均衡,这时消费者剩余为c,生产者剩余为a+e。 当美国参加国际贸易时,布的生产点变为C,消费点变为B, 消费者剩余变成a+b+c+d,生产者剩余变为e。这样,美国参 加贸易后,使消费者增加了由面积a+b+d所表示的净收益,使 生产者减少了由a所表示的净利益,福利净增加b+d。

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

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
间的差额。 P
3.图示:
S a P’ b
D
O
Q
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a
2
二、国际贸易的福利分析 1.进口对生产者集团与消费者集团的影响
生产者集团: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国内生产者集团。 消费者集团:对进口产品有消费的消费者集团。
P
P
S
c Pa
a Pc e
bd
O
Q1 进口国
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d
D
f
O Q
a
参加国
S’ D’ Q
其中,劳动力是共同生产要素,土地、资本是专 门生产要素。
二、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
决定于该要素的边际价值产品。
a
6
• 边际产品价值决定因素:
– 生产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
一般而言,当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保持不
变时,增加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将增加 该产品的生产总量,但是其边际物质产品量将 会减少。
– 生产出的产品的价格
总结论:国际贸易提高了所有参加国的净福 利水平。
a
5
第二节 生产要素价格和收入的短期变动
一、假定条件
–边有际关国价家值有产三品种是生指产,要素在:投土入地两、种劳生动产力、要资素本 –的两情个部况门下:,小如麦果、其布中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 –量部保门所持用不生变产,要增素加:一小麦单(位土另地一、种劳生动产力)要;素 投入所带来的产品价布值(。劳动力、资本)
2. 共同生产要素的收入水平可能提高、 不变或下降,它取决于进出口商品 价格的相对变化程度;
3. 出口部门的专门生产要素的收入水 平会绝对提高。
a
14
案例:英国《谷物法》的废除 讨论:我国加入WTO对农民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结论
共同生产要素(劳动力)报酬上升;
布专门生产要素(资本)报酬上升;
(二)商品进口所造成的价格下降对各生产 要素的影响
1.对共同生产要素价格影响---劳动力
小麦的价 格下降
小麦生产部门劳动力的 边际价值产品降低
部门间工资 率的差异
但工资水平低 于原来的水平
两部门工 资相等
劳动力从小麦部门 流向布生产部门
第四节 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 与收入分配
▪ 一、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 ▪ 二、短期与长期收入分配效果的比较
一、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
定理内容: 在出口(价格上升的)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
的报酬提高。在进口(价格下跌)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 产要素的报酬降低,而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
部门间不能自由流动)或土地;另一个生产要素可自由 变动 ➢ 资本、土地在短期内属于一种“特定要素”(固定要素)
特定要素:是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 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需要
又如,汽车行业的资本——复杂的机器设备与大型厂房 纺织行业的资本设备
但资本的特定性只是一种暂时现象,不会长久存在。
意味着,长期内所有生产要素都可自由流动
▪ 供给面的分析通常分为:
(主要是按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划分)
短期分析:
◇在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定理:特定要素模型
长期分析
◇在长期条件下,从供给面来探讨要素禀赋与国际贸易 间的关系,要素价格均等化其实就是一种长期分析
◇定理: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 短期中假设:一个生产要素固定不变——资本(即不同
二、短期分析——特定要素模型
1.基本假设 (1)X、Y两种产品生产都使用资本和劳动; (2)规模收益不变 (3)劳动是同质的,可在两个部门间自由流动; (4)劳动总量是固定的,并且充分就业; (5)资本是特定生产要素,即两个部门的资本不能互相使
用; (6)每个部门的资本投入都是固定不变的; (7)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 利益集团
生产者集团, ◇出口国的生产者 ◇进口国的生产者,是指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国内
生产者集团 消费者集团
二、国际贸易的福利分析
商品的进、出口对生产者集团和消费者集团的影响。
分析与结论
▪ 左图:进口国的净福利

=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

(a)(abd)
bd
▪ 右图:贸易参加国的净福利水平
2.对进口竞争部门专门生产要素价格影响---土地
进口小麦
本国小麦生 产规模缩小
土地的边际物 质产品降低
小麦的 价格下降
土地的收 入下降
商品进口所造成的价格下降对各生产要素 的影响
▪ 结论: ▪ 共同生产要素(劳动力)报酬下降; ▪ 小麦专门生产要素(土地)报酬下降
两方面共同作用结果:
进口竞争部门的专门生产要素的收入水 平大幅下降; 出口部门专门生产要素的收入水平大幅 增加; 共同生产要素的收入水平可能提高、不 变或下降。
(1)劳动实际报酬的变化
▪ 重新达到均衡时实际工资:
▪ 推导:
w PX
MLPX,P w Y MLPY
X部门劳动
w
投入量增加 MPLX
PX
PX
Y部门劳动 投入量减少
MPLY
w PY
W上升,但没有 PX上升的幅度大
(2)X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 X部门的资本实际报酬可表示为:
rX PX
MPKX
▪ 推导
根据上述假设,X、Y的生产函数可表示为下列 形式:
X FX (K X , LX ) Y FY (KY , LY )
LLX LY
2.模型的均衡解
3、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 ▪ (1)劳动实际报酬的变化 ▪ (2)X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 (3)Y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注意:假设PY不变,只有PX上升
布的价 格上升
布生产部门劳动力的 边际价值产品上升
部门间工资 率的差异
但工资水平高 于原来的水平
两部门工 资相等
劳动力从小麦部门 流向布生产部门
2.对出口部门专门生产要素价格影响---资本
布的价 格上升
劳动力从小麦部门 流向布生产部门
资本的边际物 质产品上升
资本的 报酬增加
出口品--布的价格上升对生产要素价格 或收入的影响

进口国: bd

出口国(供给者剩余): f
结论:国际贸易有利于进口国的消费者和出口国 的生产者。从总体上看,国际贸易提高了所有参 加国的净福利水平。
第二节 生产要素价格 和收入的短期变动
▪ 几个概念
◇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价格; ◇ MPP; ◇ MR; ◇ MRP; ◇ VMP。
一、假定条件
框架
▪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福利分析 ▪ 第二节 生产要素价格和收入的短期变动 ▪ 第三节 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与收入分配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福利分析
▪ 一、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p
消费者剩余
S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 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实际支付
E
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
O
D Q
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 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 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PX
X部门劳动 投入量增加
资本投入量 相对减少
MPK
X
rX PX
rX上升的幅 度大于PX 上升的幅度
(3)Y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 Y部门的资本实际报酬可表示为:
▪ 推导
rY PY
MPKY
MPKY
rY PY
PY不变,故 rY下降
特定要素模型的结论
(1)提高贸易国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 (2)降低与进口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 (3)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的影响则不确定。
要素报酬的决定:
生产要素报酬 = 产品价格(P)×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
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是否提高取决于要素 所有者的消费结构。
三、国际贸易与生产要素收入分配P79
▪ 从两个方面分析:
◇出口品--布的价格上升对生产要素价格或收 入的影响。 ◇商品进口所造成的价格下降对各生产要素的影 响
(一)出口品--布的价格上升对生产要 素价格或收入的影响
1.对共同生产要素价格影响
(1)有关国家有三种生产要素,即土地、劳动力和资本; (2)有两个部门,即小麦生产部门和布的生产部门; (3)小麦和布的生产要素都需要两种生产要素;
小麦: 土地+劳动力 布: 资本+劳动力
劳动力—共同生产要素; 资本或土地—特定生产要素或专门生产要素 (4)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不流动,但在—国范围内可以 自由流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