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的广义概念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重点

第一章绪论水资源的概念:广义:指地球上水的总体,包括大气中的降水、河湖中的地表水、浅层和深层的地下水、冰川、海水等。
狭义:指与生态系统保护和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的、而又逐年能够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水资源的自然属性:流动性、可再生性、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多态性、不可替代性、环境资源属性。
水资源的社会属性:社会共享性、利与害的两重性、多用途性、商品性。
水资源的主要用途: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水力发电、生态用水。
水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水环境污染。
第二章水资源概况水的组成:可分为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四部分。
地球总水量为13.86亿km3。
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水(约占淡水总量的0.27%)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
以年降水量和厚度计,大洋洲各岛(除澳大利亚外)水量最丰富,多年平均降水深达2170mm,年径流深达1500mm以上。
总体而言,世界上水资源总量是够用的,但全球淡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约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
我国水资源分布状况: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有余有缺;我国水资源量的年际和季节变化很大,水旱灾害频繁。
第三章水资源的形成水循环:指水圈中的各种水体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地表径流的往复循环过程。
水圈中的各种水体在在太阳的辐射下不断地蒸发变成水汽进入大气,并随气流的运动输送到各地,在一定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
降落的雨水,一部分呗植物截留并蒸发,一部分渗入地下,另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沿江河回归大海。
渗入地下的水,有的被土壤或植物根系吸收,然后通过蒸发或散发返回大气;有的渗入到更深的土层形成地下水,并以泉水或地下水的形式注入河流回归大海。
水循环分为:大循环、小循环、内陆水循环。
从海洋蒸发的水汽被气流输送到大陆上空,冷凝形成降水后落到陆面,其中一部分以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形式从河流回归海洋;另一部分重新返回大气。
水资源的概念与特性

水资源的概念与特性广义的水资源是指自然界一切形态的水,包括气态水、液态水和固态水。
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能不断更新的天然淡水。
这主要指陆地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通常以淡水体的年补给量作为水资源的定量指标,如用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表示地表水资源量,用地下饱和含水层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表示地下水资源量。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水资源的特性1.水资源的循环再生性与其有限性水资源与其它资源不同,在水文循环过程中使水不断的恢复和更新,属可再生资源。
水循环过程具有无限性的特点,但在其循环过程中,又受太阳辐射、地表下垫面、人类活动等条件的制约,每年更新的水量又是有限的,而且自然界中各种水体的循环周期不同,水资源恢复量也不同,反映了水资源属动态资源的特点。
所以水循环过程的无限性和再生补给水量的有限性,决定了水资源在一定限度内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在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不能破坏生态环境及水资源的再生能力。
2.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作为水资源主要补给来源的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都具有随机性和周期性,其年内与年际变化都很大;它们在地区分布上也很不均衡,有些地方干旱水量很少,但有些地方水量又很多而形成灾害,这给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带来很大的困难。
3.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代替性水资源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料,在国计民生中用途广泛,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它。
从水资源利用方式看,可分为耗用水量和借用水体两种。
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用水等,都属于消耗性用水,其中一部分回归到水体中,但量已减少,而且水质也发生了变化;另一种使用形式为非消耗性的,例如,养鱼、航运、水力发电等。
水资源这种综合效益是其它任何自然资源无法替代的。
此外,水还有很大的非经济性价值,自然界中各种水体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水是一切生物的命脉。
不考虑这一点,就不能真正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分类题型

名词解释 1.水资源: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 量的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狭义上:指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 广义上: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 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2.还原计算:消除人为影响,将资料系列回归到“天然状态”的一种方法,以求得资料系列的一致性 和可比性。常用的径流还原计算的方法有分项调查法和降水径流模式法。 3.达西公式:反映地下水层流运动时的基本公式:Q K H1 H 2 * AW 又可写成 v K * J 表明渗透速度与水 L 力坡度的一次方成正比。Q:渗透量(m3/d);H1-H2:在渗透途径 L 长度上上下游过水断面上的 水头损失(m);L:渗流途径长度(m);Aw:渗流的过水断面面积(m2);K:渗透系数,反 映各种岩石透水性能的参数(m/d);v:渗透速度(m/d);J:水力坡度,单位渗流途径上的水 头损失(无量纲)。达西公式适用条件:雷诺数小于 1-10 时的地下水运动。 4.起泡作用:指水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的作用。如果气泡不能立即破裂,就会在水面以上形成很厚的极不稳定 的泡沫层。泡沫太多时将使锅炉内水的汽化作用极不均匀和水位急剧升降,致使锅炉不能正常运 转。 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水中易溶解的钠盐、钾盐以及油脂和悬浮物受炉水的碱度作用发生皂化的 结果。 5.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指在一定范围内(行政、经济区域或流域)不同时期的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供求关系 分析。 6.节约用水:基于经济、社会、环境与技术发展水平,通过法律法规、管理、技术与教育手段,以及改善供水 系统,减少需水量,提高用水效率,降低水的损失与浪费,合理增加水可利用量,实现水资源的 有效利用,达到环境、生态、经济效益的一致与可持续发展。 7.水资源利用率:指现状 P=75%保证率下的城市供水量与城市水资源总量之比。 8.水污染:凡是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水质变化朝着水质恶化方向发展的现象,都叫水污染。 9 再生水:污水经过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进行有益使用的水。 10 点源:长期连续性集中排放污染物质,并对水体环境构成严重危害的污染源称之为点源。 11.腐蚀作用:指水通过化学的、物理化学的或其他作用对材料的侵蚀破坏的现象。 12.重复利用率:在一定的计量时间内,生产过程中重复用水量加上回用水量与总用水量之比。 13.更替周期:指在补给停止的条件下,各类水从水体中排干所需要的时间。 14.水量平衡:地球上任一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的蓄水变化量。 15.补给量:指天然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进入含水层中的水量。包括地下水流入、降水渗入、地表水渗入、 越流补给、人工补给。 16.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体,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 入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变、能量交换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循环是自然界重要 的物质循环,水循环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水体的更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水源,同时在全球起 到热量传递等重要作用。 17.水资源量评价:水资源评价是保证水资源持续发展的前提,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水资源评价包括水资 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和水资源利用评价及综合评价。 18.成垢作用:水煮沸时,水中所含的一些离子、化合物可以相互作用而生成沉淀,依附于锅炉壁上形成锅垢, 这种作用称为成垢作用。 19.中水:再生水可供给工农业生产、城市生活、河道景观灯作为地质用水,其中办公楼、宾馆、饭店和生活小 区等集中排放的污水就地处理后回用于冲洗厕所、洗车、消防、绿地等生活杂用,又称为“中水”。 20.监测断面:为了弄清排污对水体的影响,评价水质污染状况所设的采样断面(也称控制断面)。
水资源

(1)广义的水资源是指能够直接和间接使用的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以称为水资源。
(2)狭义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
1.水资源的特性1.资源的循环性2.储量的有限性3.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4.利用的多样性5.利、害的两重性2 自然界的水文循环,根据其循环途径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大循环是指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的循环过程。
(具体表现为:1水蒸2水汽输送3降水4地表径流5下渗,地下径流。
)小循环是指陆地或者海洋本身的水单独进行循环的过程。
(陆地上的水1蒸发2植物蒸腾3降水)、(海洋本身的水循1蒸发2降雨)3 全球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我国水资源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时空分布极大,分布极不均匀,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多冬少。
中国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3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5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规划和有效管理。
4 地表水为河流、冰川、湖泊、沼泽等水体的总称。
降水、径流和蒸发是决定区域水资源状态的三要素。
我国河流的补给主要为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和积雪、冰川融水补给水资源评价、1水资源数量平价2……质量评价3……利用评价4……综合评价5 蒸发主要包括水面蒸发和陆面蒸发。
1、水面蒸发水面蒸发主要反映当地的大气蒸发能力,与当地降水量的大小关系不大,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湿度、日照、辐射、风速等。
因此在地域分布上,一般冷湿地区水面蒸发量小,干燥、气温高的地区水面蒸发量大,高山区水面蒸发量小,平原区水面蒸发量大。
2、陆面蒸发量主要是指某一地区或流域内河流、湖泊、塘坝、沼泽等水体蒸发、土塌蒸发以及植物蒸腾量的总和,即陆地实际蒸发量。
干旱指数定义为某一地区年水面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6 岩石空隙中的水的主要形式为结合水(吸着水、薄膜水)、重力水、毛细水、固态水和气态水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水资源:狭义上的水资源指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广义上的水资源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
2. 大循环:水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之间的循环。
3. 小循环:陆地或海洋本身的水单独进行的循环。
4. 径流:流域上的降水,除去损失后,经由地面和和地下途径汇入河网,形成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
5. 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6. 径流总量: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过水断面的总水量。
7. 径流深:设想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所得的水深8. 径流模数:单位面积上产生的流量。
9. 干旱指数:某一地区年水面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
10. 地下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空隙中的水。
11. 渗透系数:水力坡度为一时的地下水流速。
12. 年径流量:一个年度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3. 设计年径流量:通过河流某指定断面对应于设计频率的年径流量。
14. 水质:水和其中所含物质组成共同表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
15.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在一定范围内不同时期可供水量与需水量的供求关系分析。
16. 典型年法:对某一范围的水资源供需关系,只进行典型年份平衡分析计算的方法。
17. 径流系数:径流深与降水量的比值。
18. 可供水量:指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或不同频率下通过工程设施可提供的符合一定标准的水量。
19. 供水保证率:多年供水过程中,供水得到保证的年份占总年份的百分数。
20. 岸边式取水构筑物:取水设施和泵房都建在岸边,直接从岸边取水的固定式取水构筑物。
二.填空题1.决定区域水资源状态的三要素是降水,径流 ,蒸发.2.我国河流的不给形式有: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积雪冰川融水补给。
3.蒸发主要有水面蒸发和陆面蒸发。
4.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5.河流水文现象的特征是周期性随机性与确定性区域性。
水资源重点

水资源重点1-1、水资源的定义:水资源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自然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的含义,又包括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狭义: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以江河、湖泊为代表的地表水和以地下水的淡水为主)。
广义: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的物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都可以称为水资源(包括天上的雨雪、河湖中的水体、浅层和深层的地下水、土壤水、冰川、海水等等)。
2、水资源的分类:(按形成条件分)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他们共同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并相互转化和影响;(按工程措施分)天然水资源和调节水资源:调节水资源是指天然水资源中通过工程措施被控制利用的部分;(按用水部门的用水情况分)消耗性和非消耗性水资源:消耗性指灌溉、给水;非消耗性指航运、发电用水3、能够做为水资源的基本要求:按需要能够稳定(数量上与质量上提供);这个水量有可靠的来源,通过自然界水文循环不断得到更新与补充;这个水量及水质可以通过人工来控制。
4、水资源的性质: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用途广泛性不可替代性利、害两重性水量的相互转化性5、全球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储量有限总量稀少分布不均6、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中国最缺水的地区是: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缺水原因: 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水资源少、水体污染严重2-1、河川径流形成过程:从降雨到达地面至水流从流域出口断面流出的整个物理过程2、水量平衡概念::地球上任一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的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的储水量变化(质量守恒定律) 结论:全球多年平均年蒸发量等于多年平均年降水量3、形成含水层的基本条件:①岩层要具有容纳重力水的空隙,能储存并给出地下水。
②具有储存和聚集地下水的地质条件:岩层下有隔水层,使水不能向下漏失,水平方向有隔水层阻挡以免全部流空。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

每8秒钟有一名儿童因喝不到饮用水死亡
国际在线报道:意大利世界水资源合作委员会2003年12月8 日公布了一份关于世界饮用水状况的报告。报告提供的数据表 明,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每8秒钟就有一名儿童因为喝不到饮用水 而死亡。
据意大利安莎社报道,报告中还称,全球每年有近500万 人由于饮用被污染的水生病死亡;世界上有31个国家大约10亿 人喝不到干净的水。
人均 不足
总量 丰富
污 染 、
浪 费 严 重
春夏 冬秋
南 多
少多
北
少
节约、治理、保护 兴修水库 跨流域调水 核心:节约用水 对策
找 出 季 节 分 布 共 同 点
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年变化柱状图
我国水资源的 季节分布特点
更少
少
多
一遇暴雨,城市部分街道就会
江苏 南京 受淹,一家三口一个月平均用
“水球” 缺水?
一、水是宝贵的资源
1、水资源的概念
广义:包括海水在内的地球水量总 体
狭义: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2、我国的水资源
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径 流资源比较
国家
径流量(亿 占世界 人均径流量(立
巴西
立方米) 总量% 方米/人)
51912
11.00
加拿大
31220
6.7 129600
美国
29702
6.3 12920
印度尼西亚 28113
6.0 19000
中国
27115
5.8 2632
印度
17800
3.7 2450
世界
468700 100 10340
一、水是宝贵的资源
1、水资源的概念
什么是水资源

什么是水资源(1).从广义上说“水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任何形态存在于地球表面和地球的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中的水。
而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可利用的或者可能被利用的、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保证的、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
(2).地球上的水似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实际上,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资源。
而地球上的浅水资源却很少,在这样很少的淡水资源中人类只能使用其中的极少部分。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它不仅为地球上的生命所需,而且对于整个农业、工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由于人类对保护淡水资源的认识不足,保护措施不力,致使淡水资源浪费严重,特别是因使用不当而对淡水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污染,以致造成可用的淡水资源缺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什么是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
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
林地包括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宜林地。
森林可以更新,属于再生的自然资源,也是一种无形的环境资源和潜在的“绿色能源”。
反映森林资源数量的主要指标是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
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生物多样化的基础,它不仅能够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多种宝贵的木材和原材料,能够为人类经济生活提供多种食品,更重要的是森林能够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止和减轻旱涝、风沙、冰雹等自然灾害;还有净化空气、消除噪音等功能;同时森林还是天然的动植物园,哺育着各种飞禽走兽和生长着多种珍贵林木和药材。
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乔木和竹林;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覆盖在大地上的郁郁葱葱的森林,是自然界拥有的一笔巨大而又最可贵的“绿色财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水资源的广义概念、狭义、工程概念广义:水资源指包括海洋、地下水、冰川、湖泊、土壤水、河川径流、大气水等在内的各种水体。
狭义:水资源指上述广义水资源范围内逐年可以得到恢复更新的那一部分淡水。
工程意义:水资源仅指上述狭义水资源范围内可以恢复更新的淡水量中,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为人们所用的那一部分水以及少量被用于冷却的水。
2水资源的特征:人均占有量少;时空分布不均匀;哪些水多哪些水少:地表水94%、地下水6%3按水的物理性质分:毛细水、重力水、薄膜水、吸着水、固态水、气态水。
4岩石的水理性质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岩石的容水性在自然充水的条件下,岩石具有的容纳外来液态水分的性能,称为岩石的容水性。
岩石的容水性主要决定于岩石孔隙的性质和数量,特别是空隙有无连通,通道的宽窄、曲折情况等。
同时,水的性质(尤其是水的粘滞性)对岩石的容水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岩石的给水性在重力作用下,一定数量的水从饱和含水层中,自由流出一定数量的性能。
岩石的持水性在重力作用下,岩石依靠分子力和毛细管引力,在岩石空隙中保持一定液态水量的性能。
岩石的透水性岩石本身能使水透过的性能,称为透水性。
对岩石透水性起主导作用的是空隙的大小,其次是孔隙的多少。
空隙愈大对水流的阻力愈小,水易于流动,所以透水性就好,卵石、粗砂以及裂隙或溶隙发育良好的块状岩石的透水性最好;黄土、亚砂土以及裂隙或溶隙发育不良的块状岩石,透水性次之;粘土及致密的块状岩石透水性最差,一般称为不透水岩石。
5我们的所说的地下水指哪部分?6地下水按水的埋藏条件分?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三个里面承压水作为水源最好)这三种水作为水源哪有哪些特征?上层滞水,它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
它的特征是分布范围有限,补给区和分布区一致,水量随季节变化,早季甚至干枯二只宜用作少数居民或临时供水水深。
潜水是埋截在第一隔水层上的地下水,主要特征是具有一个自由表面。
它主要靠雨水和河流等地表水下渗而补给。
潜水分布较广,储量丰富,常用作供水水源。
但由于易被污染,须注意卫生防护。
承压水是充满于两隔水层间有压的地下水,又称自流水。
其主要特征是含水层上下都有隔水层及承压力,有明显补给区、承压区和排泄区,补给区和排泄区往往相隔很远,一般埋藏较深,不易被污染。
7什么是隔水层什么是含水层?隔水层又称不透水层,是指粘土和花岗岩等紧密岩层,透水性极差甚至不透水的岩层。
含水层又称透水层,是指卵石层、砂层、和石灰岩等组织松散、具有众多的相互连通的空隙,透水性较好,水在其中的流动属渗透过程的岩层。
8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卫生防护地表水水源卫生防护必须遵守下列规定:(1)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的水域内,严禁捕捞、网箱养殖、停靠船只、游泳和从事其它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
(2)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渣,不得设立有毒、有害化学物品仓库、堆栈,不得设装卸垃圾、粪便和有毒有害化学物品的码头,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及施用难降解或剧毒的农药,不得排放有毒气体、放射性物质,不得从事放牧等有可能污染该水域水质的活动。
(3)以河流为给水水源的集中式供水,由供水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会同卫生、环保、水利等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可把取水点上游1000m以外的一定范围河段划为水源保护区,严格控制上游污染物排放量。
(4)受潮汐影响的河流,其生活饮用水取水点上游及其沿岸的水源保护区范围应相应扩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其范围由供水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会同卫生、环保、水利等部门研究确定。
(5)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水库和湖泊,应根据不同情况,将取水点周围部分水域或整个水域及其沿岸划为水源保护区,并按(1)、(2)项的规定执行。
(6)对生活饮用水水源的输水明渠、暗渠,应重点保护,严防污染和水量流失。
.地下水水源卫生防护必须遵守下列规定:(1)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水源保护区、构筑物的防护范围及影响半径的范围,应根据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供水的数量、开采方式和污染源的分布,由供水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会同卫生、环保及规划设计、水文地质部门研究确定。
(2)在单井或井群的影响半径范围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和施用难降解或剧毒的农药,不得修建渗水厕所、渗水坑、不得堆放废渣或铺设污水渠道,并不得从事破坏深层土层的活动。
(3)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严禁排入渗坑或渗井。
(4)人工回灌的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要求5.2.1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选择,并符合下列要求:1 位于水质好、不易受污染的富水地段;2 尽量靠近主要用水地区;3 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4 尽量避开地震区、地质灾害区和矿产采空区。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1地表水的水文地质条件【没找到】2在设计取水构筑物时候,应收集有关河段的水位、流量、流速的资料:河段历年的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逐月平均水位和年产水位。
河段历年的最大流量和最小流量。
河段取水点历年的最大流速、最小流速和平均流速。
3设计枯水位的保证率应根据水源情况和供水重要性选定,一般可采用90%-99%;设计枯水流量应根据城市规模和工业大、用户的重要性选定,一般可采用90%-97%4按泥沙的运动状态可分为推移质和悬移质两大类。
推移质是指在水流的作用下,沿河底滚动、滑动或跳跃前进的泥沙。
粒径较粗,通常占总挟沙量的5%-10%。
悬移质是指悬浮于水中,随水流前进的泥沙。
粒径较细,约占总挟沙量的90%-95%。
5推移质——泥沙的起动和沙波运动。
悬移质——随机性6含沙量与挟沙能力的概念和区别含沙量是指单位体积河水内夹带泥沙的重量,以kg/m3表示。
挟沙能力是指水流能够携带泥沙的饱和数量7河床演变:在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下,河道形态发生变化的过程。
河床演变的影响因素:1河段来水量及其变化,2河段的来沙量、来沙组成及其变化,3河段的水面比降,4河床地质情况。
8取水构筑物的位置选择:☺在弯曲河段上取水构筑物位置宜设在河流的凹岸,宜选在顶冲点下游(0.3-0.4)L。
☺在顺直河段上取水构筑物位置宜设在河床稳定、深槽主流近岸处,通常也就是河流较窄、流速较大,水较深的地点。
在取水构筑物处的水深一般要求不小于2.5-3.0M☺游荡型河段尽量选主流比较密集处。
☺岔道型河段设在上游距沙洲500m处。
9取水构筑物的类型可分为固定式取水构筑物和活动式取水构筑物。
10江边固定式主要分为岸边式和河床式两种,另外还有斗槽式。
岸边式取水构筑物是指直接从江河岸边取水的构筑物。
是由进水间和泵房两部分组成,适用条件:河岸边较陡,主流近岸,岸边有足够水深,水质和地质条件较好,水位变幅不大的情况。
河床式取水构筑物是指用伸入江河中的进水管和固定在河床上的取水头部取水的构筑物。
它是由泵房、进水间(注:在河床式石,将进水间称之为集水间或集水井)、进水管(即自流管或虹吸管)和取水头部等部分组成。
适用条件:河床稳定,河岸较平坦、枯水期主流离岸较远,岸边水深不够或水质不好,而河中又具有足够水深或较好水质。
11岸边取水口设计要点当河流水位变幅在6m以上时,一般设置两个进水孔,以便洪水期取表层含沙量少的水。
上层进水孔的上缘应在洪水位一下1.0m处,下层进水孔的下缘至少应高出河底0.5m,其上缘至少应在设计最低水位以下0.3m(有冰盖时,从冰盖下缘算起,不小于0.2m)12按照进水间和泵房建的合建与分建,岸边式取水构筑物的基本形式可分为合建式和分建式合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当地基条件较好的时,进水间与泵房的基础可以建在不同的标高上,呈阶梯式布置当地基条件较差时,宜将进水间与泵房的基础建在相同标高上当岸边地质条件较差时,进水间不宜与泵房合建,宜采用分建式。
进水间设于岸边,泵房则建于岸内地质条件较好的地点。
格栅的小计算13进水孔格栅面积的设计F0=Q/K1K2v0F0—进水孔或格栅面积,m2Q--进水孔的设计流量,m3/sv0--进水孔的设计流速,m/sK1—栅条引起的面积减少系数:K1=b/b+s, b为栅条净距,s为栅条厚度(或直径)K2--格栅阻塞系数。
采用0.75,水流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一般采用0.05~0.1m14泵房地面层的设计标高:岸边式取水构筑物的泵房地面层(又称泵房顶层进口平台)的设计标高,应分别按下列情况确定:当泵房位在渠道边时,为设计最高水位+0.5m;当泵房位在江河边时,为设计最高水位+浪高+0.5m;必要时设防浪爬高措施。
当泵房位在湖泊、水库和海边时,为设计最高水位+浪高+0.5m,并应设有设防浪爬高措施。
15泵房还要注意排水和通风的问题。
16河床式按进水管形式的不同,河床式取水构筑物有以下类型:、1自流管取水2虹吸管取水3水泵直接吸水(无集水井)4桥墩式取水17虹吸管取水:当河水位高于虹吸管顶时,无需抽真空即可自流进水;当河水位低于虹吸管顶时,须将虹吸管抽真空方可取水。
虹吸管的吸水高度一般采用不大于4m,虹吸管末端至少应伸入集水井最低动水位以下1m,以免空气进入。
虹吸管应朝集水间方向上升,其最小坡度为0.003-0.005,虹吸管条数至少两条以上,每条虹吸管宜设置单独的真空管路,以免互相影响。
18取水头部有哪几种形式:喇叭管、蘑菇形、鱼形罩、箱式、桥墩式等。
P209-21019取水头部上的取水孔淹没多少?取水头部的位置和朝向:取水头部应设在稳定河床的深槽主流,有足够的水深。
为避免推移质泥沙,侧面进水孔的下缘应高出河底,一般不小于0.5m,顶部进水孔应高出河底 1.0-1.5m以上。
取水头部进水孔的上缘在设计最低水位以下的淹没深度:当顶部进水时不小于0.5m,侧面进水时不小于0.3m,当有冰凌时,从冰凌下缘算起,虹吸管和吸水管进水时,其上缘的淹没深度不小于1.0m。
20按水流进入斗槽的方向分,可分为:顺流式、逆流式和双流式适用条件:什么时候用顺流式/逆流式/双流式?顺流式斗槽适用于含沙量甚多,而冰凌不严重的河流。
逆流式斗槽适用于冰凌严重而泥沙较少的河流。
双流式斗槽适用于含沙量甚大而冰凌又严重的河流。
21湖泊水库的水质特征:p22322山区浅水河流的取水构筑物可采用低坝式(活动坝或固定坝)或底栏栅式。
低坝式取水构筑物一般适用于推移质不多的山区浅水河流;底栏栅式取水构筑物宜用于大颗粒推移质较多的山区浅水河流。
23 低坝式和底栏栅式放的位置?低坝位置应选择在稳定河段上。
坝的设置不应影响原河床的稳定性。
取水口宜布置在坝前河床凹岸处。
底栏栅的位置应选择在河床稳定、纵坡大、水流集中和山洪影响较小的河段。
管井:垂直安置在地下的取水或保护地下水的管状构筑物。
按井是否穿透含水层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
24移动式取水构筑物:浮船式取水构筑物和缆车式取水构筑物(它们的构造组成和适用条件):5.3.20 当水源水位变幅大,水位涨落速度小于2.0m/h,且水流不急、要求施工周期短和建造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有困难时,可考虑采用缆车或浮船等活动式取水构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