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知识总结与尺规作图知识点
三角形知识总结与尺规作图知识点

第一部分三角形考点一、三角形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意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4、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1)三角形有三条线段(2)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是封闭图形(3)首尾顺次相接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斜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浙教版八年级三角形复习+尺规作图专题资料

第一章三角形【夯实基础】一、认识三角形1.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分类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分类:①按内角大小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②按边分为两类: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3.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引申: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②一个三角形中至多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③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内角是锐角(2)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4.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和垂直平分线(1)角平分线定义:三角形其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性质:①角平分线可以得到两个相等的角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③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称作三角形内心。
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④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此角平分线其对边所成的两条线段与这个角的两邻边对应成比例(2)中线定义:三角形的中线是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及其对边中点的线段,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线 性质:①三角形的三条中线总是相交于同一点,这个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重心分中线为2:1 ②任意三角形的三条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六个部分。
中线都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部分③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直角所对应的边上的中线为斜边的一半(3)高定义:从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画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 性质:①锐角三角形: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部,交点也在三角形内部 ②直角三角形:两条高分别在两条直角边上,另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
交点是直角的顶点。
③钝角三角形:钝角的两边上的高在三角形外部,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4)垂直平分线(中垂线) 定义:经过某一条线段的中点,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又称“中垂线” 性质:①垂直平分线垂直且平分其所在线段②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③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该点叫外心,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④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必须同时满足(1)直线过线段中点(2)直线垂直线段判定方法:1、利用定义:经过某一条线段的中点,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即线段垂直平分线可以看成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作图方法:① 尺规作图法a. 在纸上任意点出A 、B 两个点,连接AB 两点作为要做出垂直平分线的线段b. 分别以A 、B 为圆心,以大于线段AB 的二分之一长度为半径画圆弧,得到两个圆弧的交点C 、D(两交点交于线段的两侧)c. 连接CD ,与AB 相交于E ,则CD 为AB 的垂直平分线,AE=BEd. AB 、CD 相互垂直平分,即CD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 ② 度量法③ 折纸法(折叠法)【拓展提升】尺规作图一、知识点梳理:(一)尺规作图的定义:尺规作图是指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
06
应用
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确定三角形形状
解决几何问题
通过尺规作图,可以确定给定条件的 三角形形状,如等腰三角形、直角三 角形等。
通过三角形的尺规作图,可以解决各 种几何问题,如求三角形面积、证明 线段相等或垂直等。
证明几何定理
利用三角形的尺规作图,可以证明几 何定理,如塞瓦定理、梅涅劳斯定理 等。
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三角形的尺规作图是常用的解题技巧之 一,用于解决几何问题。
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选拔赛
在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选拔赛中,三角形的尺规作图也是重要的考 察内容之一。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三角形的尺规作图也是选手必须掌握 的基本技能之一。
THANKS.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
汇报人: 2024-01-02
目录
• 尺规作图的基本知识 • 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方法 • 特殊三角形的尺规作图 •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技巧 •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应用
尺规作图的基本知
01
识
尺规作图定义
尺规作图
使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进行图 形构造的方法。
限制条件
现代应用
尺规作图在几何学、工程 制图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
02
三角形的性质和分
类
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三角形的不变形性
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和三个 角的大小在尺规作图过程 中保持不变。
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是一种稳定的几何 图形,不易发生形变。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 于180度。
三角形的边和角
直角三角形
总结词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其作图方法需要利用勾股定理。
第15讲 全等三角形与尺规作图

第15讲 全等三角形与尺规作图
总纲目录
泰安考情分析 基础知识过关 泰安考点聚焦 随堂巩固练习
总纲目录
栏目索引
泰安考情分析
泰安考情分析 栏目索引
基础知识过关 栏目索引
基础知识过关
知识点一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知识点二 角平分线的性质 知识点三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知识点四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知识点五 尺规作图
图 知角
于点P、Q;2.作射线O'A;3.以O'为圆心,OP长为半径作
弧,交O'A于点M;4.以点M为圆心,PQ长为半径作弧,两
弧交于点N;5.过点N作射线O'B,∠AO'B即为所求作的
角
作已知角的平分 线
作线段的垂直平 分线
1.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OB于
1
点N、M;2.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2 MN长为半径
泰安考点聚焦 栏目索引
例3 如图,在△ABC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点B,C为圆心, 以大于 1BC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M,N两点;②作直线MN交AB
2
于点D,连接CD.若CD=AC,∠B=25°,则∠ACB的度数为 105° .
泰安考点聚焦 栏目索引
解析 ∵MN为BC的垂直平分线, ∴△BCD为等腰三角形,∵∠B=25°, ∴∠BCD=25°,∴∠CDA=∠B+∠BCD,∵AC=CD,∴∠CAD=∠ CDA=50°, ∴在△ACD中,∠ACD=80°, ∴∠ACB=105°.
基础知识过关 栏目索引
拓 已知一直角边长m 1.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垂足为C,在其中一边上截
展 和斜边
取CA=m;
类 长n作直角三角形 2.以点A为圆心,n为半径画弧,与另一边交于点B;
初中重要知识点总结(个人整理)

一、?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知识点总结一、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应用:〔1〕判断三条线段a、b、c能否组成三角形;〔2〕确定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两边之差< 第三边< 两边之和2、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3、三角形的外角之间的关系:1〕、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二、全等三角形1、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判定:SSS、SAS、ASA、AAS。
方法总结:1、要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要结合题目的条件和结论,选择恰当的判定方法2、全等三角形,是说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的重要方法之一,说明时①要观察待说明的线段或角,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
②分析要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已有什么条件,还缺什么条件。
③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般是对应边,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般是对应角,有对顶角,对顶角一般是对应角。
④大角与大角对应,长边与长边对应。
三、线段中垂线与角平分线的性质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2、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判定]四、尺规作图1、根本作图主要有4类:〔1〕作一条线段等于线段;〔2〕作一个叫等于角;〔3〕作角的平分线;〔4〕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尺规作图的步骤:①写出、求作;②分析图形该怎么画;③写出做法,要保存作图痕迹;④写出结果,即哪个为所求。
注意:④容易忽略,此步骤必不可少。
二、?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一、相似三角形1、概念: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注意①相似比的顺序性;②记三角形相似时注意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③全等三角形是特殊的相似三角形。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

04
已知一角及两边长度作三 角形
已知一角及两边长度作三角形的方法
确定已知角
首先确定一个已知角,这 个角的大小不能超过180 度。
确定已知两边
确定两条已知的边长,这 两条边必须能够与已知角 形成一个三角形。
使用尺规作图
使用尺子和圆规,首先绘 制已知角,然后根据已知 两边,分别绘制两条线段 ,形成一个三角形。
使用尺子和圆规,首先绘制出 30度的角,然后分别绘制两条
线段,形成三角形。
05
复杂三角形的尺规作图
已知两边及夹角,作一个等腰三角形
总结词
使用尺规作图,可以根据已知两边及夹角 ,作一个等腰三角形。
VS
详细描述
首先,使用圆规以已知夹角的一边为半径 ,以夹角的顶点为圆心画弧,与已知的另 一边相交于两点。然后,使用直尺将两点 连接,从而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最后 ,使用圆规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半径, 以底边的两个端点为圆心分别画弧,相交 于三角形的顶点,从而完成三角形的作图 。
第二步
以A点为圆心,以$BC$为半径画弧线,与 AB和AC两侧的延长线分别相交于D和E两 点。
第四步
以$AO$为半径,分别以$B$和$C$为圆心 画弧线,两段弧线在BC的同侧交于一点, 记作$F$。
第三步
连接$DC$和$EB$,得到的两条线段相交 于点$O$。
证明所作三角形为唯一的方法
• 根据圆的唯一性定理,以已知边长和夹角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圆。因此,已知两边及夹角作三角形的方法是唯一的。
已知一边及邻角,作一个直角三角形
总结词
通过已知一边及邻角,可以尺规作图得到一个直角三 角形。
详细描述
用尺规作三角形及三角形全等应用(提高)知识讲解

用尺规作三角形及三角形全等应用(提高)【学习目标】1.知道基本作图的常用工具,并会用尺规作常见的几种基本图形;2.根据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掌握用尺规作三角形及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3.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练习,并初步培养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要点梳理】要点一、基本作图1.尺规作图的定义利用直尺(没有刻度)和圆规完成基本作图,称之为尺规作图.要点诠释:尺规作图时使用的直尺是不能用来进行测量长度的操作,它一般用来将两个点连在一起.圆规可以开至无限宽,但上面也不能有刻度.它只可以拉开成之前构造过的长度或一个任意的长度.2.常见基本作图常见并经常使用的基本作图有: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作角的平分线;4.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5.作三角形.要点诠释:1.要熟练掌握直尺和圆规在作图中的正确应用,对于作图要用正确语言来进行表达;2.第3、4条基本作图,在第5章再详细叙述,本节重点叙述其他三个基本作图.要点二、三角形全等的实际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典型例题】类型一、基本作图1、作图题(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但保留作图痕迹)如图,已知,∠α、∠β.求作∠AOB,使∠AOB=∠α+2∠β.【思路点拨】先作∠BOC=∠β,再以OC为一边,在∠BOC的外侧作∠COD=∠β,再以OB为一边,在∠BOD的外侧作∠AOB=∠α,∠AOD即是所求.【答案与解析】解:只要方法得当,有作图痕迹就给分,无作图痕迹不给分.【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综合应用.举一反三:【变式】(2015•湖州模拟)请把下面的直角进行三等分.(要求用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答案】解:(1)以点B为一顶点作等边三角形;(2)作等边三角形点B处的角平分线.2、(2015•宝鸡校级模拟)如图,△ABC,用尺规作图作角平分线CD.(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思路点拨】以C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CA、CB于点M和N,再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连结CP并延长交BA于点D.【解析】解:如图所示:DC即为所求.【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做法,熟练掌握基本作图方法是解题关键.类型二、作三角形3、已知线段b和∠α,用尺规作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两边长分别为b和2b,且这两条边的夹角等于∠α.(先填空,再根据步骤依次作出图形,保留作图痕迹)作法:作射线OM;在射线OM上截取OA=.作∠=∠α在射线ON上截取OB=.连接.所以△AOB为所求.【思路点拨】运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先在已知角的两边取OA=B,OB=2b,连接AB,即可得出答案.【答案与解析】解:作图如图所示:作射线OM;在射线OM上截取OA=b,作∠AOB=∠α在射线ON上截取OB=2b,连接AB,所以△AOB为所求;故答案为:b,AOB,2b,AB.【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解题的关键是在已知角的两边分别取OA=b,OB=2B,都是基本作图,需熟练掌握.举一反三:【变式】已知△ABC,求作一个三角形,使其与已知△ABC全等,并写出作图全等的依据.(用尺规画图,保留必要的画图痕迹)【答案】先作出∠MEN=∠ABC,然后在变EM、EN上截取DE=AB,EF=BC,连接DF,即可得到△ABC的全等三角形;如图所示,△DEF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依据为SAS;类型三、三角形全等的实际应用4、如图为紫舞公园中的揽月湖,现在测量揽月湖两旁A、B两棵大树间的距离(不得直接量得).请你根据三角形全等的知识,用几根足够长的绳子及标杆为工具,设计一种测量方案.要求:(1)画出设计的测量示意图;(2)写出测量方案的理由.【思路点拨】(1)本题属于主观性试题,有多种方案,我们可以构造8字形的全等三角形来测得揽月湖的长度(如下图);(2)根据三角形全等的证明得出对应边相等即可得出答案.【答案与解析】解:(1)如图所示;分别以点A、点B为端点,作AQ、BP,使其相交于点C,使得CP=CB,CQ=CA,连接PQ,测得PQ即可得出AB的长度.(2)理由:由上面可知:PC=BC,QC=AC,又∠PCQ=∠BCA,∴在△PCQ与△BCA中,,∴△PCQ≌△BCA(SAS),∴AB=PQ.【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与证明;此题带有一定主观性,学生要根据已知知识对新问题进行探索和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这种做法较常见,要熟练掌握.举一反三【变式】我国的纸伞工艺十分巧妙,如图,伞不论张开还是缩拢,△AED与△AFD始终保持全等,因此伞柄AP始终平分同一平面内两条伞骨所成的角∠BAC,从而保证伞圈D能沿着伞柄滑动.你知道△AED≌△AFD的理由吗?()A.边角边B.角边角C.边边边D.角角边【答案】C;。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

(2)分别以B,C为圆心,以c,
b(为3半)径连画接弧AB,,两A弧C。交于A点;B
C
△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1.你能用尺规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其 两条直角边分别等于已知线段a,b吗? 并写出作法。
a
b
分析:先在草稿纸上画出一个假设的“已 作出的三角形”,会发现是“已知两边及 夹角求作三角形”,所以按照此方法作图。
△ABC和△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D
CN
A cα BaC E
两边及夹角
C' α
a
a
A
bBM
两边及一边的对角
感悟: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一角并不都能只确定一个三 角形。当已知两边及夹角时可以确定一个三角形,因此 可以用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而当已知两边及一边的 对角时,会画出两个不同的三角形,因此不能用来作为 判别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如何利用尺规作出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 A
B
C
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这 个三角形。
已知:线段a,c,
a
c
求作:△ABC,使BC=a,AB=c,∠ABC=
请按照给出的作法作出相应的图形。
作法
示范
(1)作角
D
DBC
(2)在射线BE上截取线段BC=a, 在射线BD上截取线段BA=c;
B
AD
B
A
(3)连接AC,△ABC就是
所求作的三角形。
B
C C C
将你所作的三角形与同伴作出的三 角形进行比较,它们全等吗?为什么?
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对应相 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三角形考点一、三角形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意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4、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1)三角形有三条线段(2)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是封闭图形(3)首尾顺次相接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斜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8、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21×底×高 考点二、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夹边就是三角形中相邻两角的公共边,夹角就是三角形中有公共端点的两边所成的角。
2、全等三角形的表示和性质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
如△ABC ≌△DEF ,读作“三角形ABC 全等于三角形DEF ”。
注: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1)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 (2)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 (3)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 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 4、全等变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二不改变其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全等变换。
全等变换包括一下三种:(1)平移变换:把图形沿某条直线平行移动的变换叫做平移变换。
(2)对称变换:将图形沿某直线翻折180°,这种变换叫做对称变换。
(3)旋转变换:将图形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到另一个位置,这种变换叫做旋转变换。
考点三、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2)等腰三角形的其他性质: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 ,底边长为b ,则2b<a ④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关系:设顶角为顶角为∠A ,底角为∠B 、∠C ,则∠A=180°—2∠B ,∠B=∠C=2180A∠-︒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这个判定定理常用于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边相等。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三角形中的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1)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并且它们又重新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2)要会区别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位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
数量关系:可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
常用结论:任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位线,由此有:结论1: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三角形,其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
结论2: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结论3: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划分出三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结论4:三角形一条中线和与它相交的中位线互相平分。
结论5:三角形中任意两条中位线的夹角与这夹角所对的三角形的顶角相等。
考点四、相似三角形1、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相似用符号“∽”来表示,读作“相似于”。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2、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用数学语言表述如下:∵DE∥BC,∴△ADE∽△ABC相似三角形的等价关系:(1)反身性:对于任一△ABC,都有△ABC∽△ABC;(2)对称性:若△ABC∽△A’B’C’,则△A’B’C’∽△ABC(3)传递性:若△ABC∽△A’B’C’,并且△A’B’C’∽△A’’B’’C’’,则△ABC∽△A’’B’’C’’。
3、三角形相似的判定(1)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①定义法: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②平行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③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④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相等,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⑤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2)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①以上各种判定方法均适用②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③垂直法: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4、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3)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4)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5、相似多边形(1)如果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2)相似多边形的性质①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②相似多边形周长的比、对应对角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③相似多边形中的对应三角形相似,相似比等于相似多边形的相似比④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6、位似图形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此时的相似比叫做位似比。
性质:每一组对应点和位似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它们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都等于位似比。
由一个图形得到它的位似图形的变换叫做位似变换。
利用位似变换可以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第二部分 解直角三角形考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3~5分)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表示如下:∠C=90°⇒∠A+∠B=90°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A=30° 可表示如下:⇒BC=21AB∠C=90°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ACB=90° 可表示如下: ⇒CD=21AB=BD=ADD 为AB 的中点 4、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 5、摄影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ACB=90° BD AD CD •=2⇒ AB AD AC •=2CD ⊥AB AB BD BC •=2 6、常用关系式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 AB •CD=AC •BC考点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3~5分)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3~8分) 1、如图,在△ABC 中,∠C=90°①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为sinA ,即casin =∠=斜边的对边A A②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为cosA ,即c bcos =∠=斜边的邻边A A③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为tanA ,即batan =∠∠=的邻边的对边A A A④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为cotA ,即abcot =∠∠=的对边的邻边A A A2、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4、各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1)互余关系sinA=cos(90°—A),cosA=sin(90°—A) tanA=cot(90°—A),cotA=tan(90°—A) (2)平方关系1cos sin 22=+A A(3)倒数关系tanA •tan(90°—A)=1 (4)弦切关系 tanA=AAcos sin 5、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 当角度在0°~90°之间变化时,(1)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2)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3)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4)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考点四、解直角三角形 (3~5) 1、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