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判断题汇总

合集下载

哲学生活基础判断题(无答案)

哲学生活基础判断题(无答案)

《生活与哲学》判断题汇总1.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3.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人人都有世界观,人人都有方法论。

5.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和观点,就是世界观。

6.世界观一般是人们自发形成的,不成体系的。

7.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8.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9.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是科学之科学。

10.哲学能为具体科学提供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1.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1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哲学两大阵营的标准。

13.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的问题。

14.思维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15.天地之变,阴阳之化是一种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派生的。

16.“气者,理之依也”和“未有此气,已有此理”分属于哲学的两大阵营。

17.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面,但却在历史观上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

18.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这个观点正确把握了人主观精神的作用。

1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强大的思想武器。

20.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2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指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总和。

23.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和意识可以相互依赖。

24.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2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6.生产关系中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判断题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判断题

《生活与哲学》观点辨析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源于人们的思想.【注】错误。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注】正确。

3、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注】正确。

4、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能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注】错误。

真正的哲学能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5、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一切看法和观点.【注】错误。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6、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就是哲学。

【注】错误。

把哲学简单化了,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7、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注】错误。

有什么样世界观的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8、哲学是具体科学之和.【注】错误。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9、哲学和具体科学都是对整个世界的研究。

【注】错误。

具体科学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是对具体领域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研究整个世界的共性)10、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注】错误。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或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11、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错误。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但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真正(科学)的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2、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科学研究之母”。

哲学判断题

哲学判断题

《生活与哲学》前言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综合性学科。

( )4.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错题】1.物质就是桌子、椅子、黑板……()2.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的。

()3.物质和意识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运动的、有形的、有规律的;后者是不变的、无形的、无规律的。

()4.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有了人脑就有意识。

()5.意识能直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6.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

()7.错误的意识不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 )8.意识是客观存在在大脑中的反映。

()9.电脑是对物质的反映。

()10.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11.物质决定意识,神是不存在的,因而关于神的观念也是不存在的。

()12.世界上存在物质和精神两大现象,因此世界的本质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

()13.正确的意识同客观存在原型是一致的。

()14.人类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认识所有的客观事物。

()15.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的问题,就是哲学基本问题。

()16.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

()17.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18.社会发展是由人的意识所决定的,这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9.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20.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

()21.人们能否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键是能否使客观符合主观。

()22.“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指“精神”和“物质”的直接转化或二者地位的变化。

()23.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本质。

()24.只有正确意识才对事物有反作用。

()25.“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坚持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浙江省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判断题

浙江省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判断题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某市面对发展规划和发展实际的关系涉及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 )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3.总体而言,唯物主义在大方向上是正确的,唯心主义在大方向上是错误的。

()4.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从哲学高度为科技进步把握方向。

()5.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所以,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6.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7.“心外无物”与“理生万物”在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上没有本质的区别。

( )8.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世界本原——“物质”的认识程度不同。

( )9.世界观所涉及的问题,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 )10.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和,说明二者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 )12.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坚定唯物主义立场,反对唯心主义。

()13.主观唯心主义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14.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15.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自始至终贯彻在社会历史研究领域之中。

( )16.哲学之所以富有活力,就在于它能够指导具体科学的研究。

()17.缺乏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一定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偏离正确的方向。

()18.离开运动谈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

( )19.“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蕴含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 )20.我们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时必然涉及哲学的基本问题。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因为规律是亘古不变的。

()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承认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3.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生活与哲学易错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知识点专题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有正确错误之分,并不是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2.哲学决定生活。

(生活决定哲学,哲学反作用于生活)3.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4.所有哲学都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正确的、科学的哲学能)5.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

(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最一般规律、最普遍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7.世界是物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8.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反作用,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9.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10.世界观就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与哲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1.世界观等于方法论(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12.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哲学与具体科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企图建立包罗万象的哲学取代具体科学的观点是十分错误的)13.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旧哲学既有唯物论也有唯心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14.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15.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6.哲学的基本问题等同与哲学的基本派别。

(哲学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7.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错,如果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盲目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心主义;如果承认物质作用的前提下,重视意识的作用,强调精神力量不是唯心主义。

哲学判断题答案

哲学判断题答案

哲学判断题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高二《生活与哲学》判断改错题答案注:红色字体为错误之处,括号里为原因说明。

1、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世界观。

(错,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科学。

)2、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着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二者关系说反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科学之科学。

具体科学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或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反思,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能用总和;科学之科学是指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是错的,即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是科学之科学;哲学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4、哲学就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知识。

)5、哲学的一切问题都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应是基本问题。

另注意不能说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对的)7、学习实际与学习计划之间的关系,从哲学上讲,就是意识与思维的关系,处理这一关系,要求我们做到客观与主观相统一。

(与前面对应应是存在与思维的关系或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做到主观与客观统一,注意一定是主观在前。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是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

)9、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之科学”。

(去掉。

)10、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意义。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判断题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判断题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判断题唯物论部分1、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

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2、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正确说法: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

3、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正确说法:意识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5、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本质;(错误)P386、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对事物有反作用;(错误)P387、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P40(错误)(正确的意识才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8、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错误)P409、意识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错误)P4010、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正确说法: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一定是正确);1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正确说法: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

12、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注意:颠倒了二者的特点。

1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正确说法: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14、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注意: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形式15、“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坚持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正确)P4116、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前提,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正确)17、实事求是是按规律办事的前提;(错误)18、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使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正确)19、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错误)20、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错误)21、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不可改变的;(错误)22、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23、因为规律是正确的(错误),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正确)24、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前提,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生活与哲学 判断题(易错题)

生活与哲学  判断题(易错题)

判断题(错的,想一想为什么)1、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整体决定部分。

()3、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4、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5、不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期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7、唯物主义一定正确,唯心主义一定错误。

()8、“客观实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性。

()9、物质是永恒的、不灭的,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暂时的、可生可灭的。

()10、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

()11、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12、规律是可以变化的。

()13、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14、人们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形式,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15、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16、规律的客观性具有阶段性,规律阶段性地起作用。

()17、同一规律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特点。

()18、规律会随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19、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20、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1、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22、实践既是客观性的活动,又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23、实践既是客观性的活动,又是主观性的活动。

()24、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25、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26、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

()27、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

()28、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29、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

()30、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思想。

()31、量变引起质变就是发展。

()32、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33、新事物必定能够战胜旧事物,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34、新事物每一次较量都能战胜旧事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判断题
一、判断题:阅读下列各题,判断正确与错误
1.哲学就是世界观或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错)
2.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错)
3.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错)
5.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错)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错)
7.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人生。

(错)
8.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错)
9.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10.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群众路线。

(错)
11.物质就是桌子、椅子、黑板……(错)
12.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的问题,就是哲学基本问题。

(错)
13.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错)
14.旧哲学是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错)
15.唯物主义是世界观,辩证法是方法论。

(错)
16.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错)
17.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错)
18.意识是主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错)
19.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错)
20.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错)
2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错)
22.运动是相对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无条件的。

(错)
23.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它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

(对)
24.规律是客观的,是永恒不变的。

(错)
25.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错)
26.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错)
27.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前提,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对)28.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错)
29.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惟一途径。

(错)
30.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错)
31.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

(错)
32.有用的就是真理。

3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对)
3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对)
35.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错)
36.人们可以根据已有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对)
37.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错)
38.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对)
39.所有事物的整体功能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错)
40.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

(对)
41.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对)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

(错)
42.量变都能引起质变。

(错)
43.凡是新出现的事物都是新事物。

(错)
44.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对)都具有其优点和缺点。

(错)
45.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对)
46.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是否承认联系。

(错)
47.矛盾具有普遍性,这一观点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对)49.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体现了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错)
50.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错)
51.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错)
52.坚持两点论就是看到矛盾的对立统一,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

(错)
53.只有创新,才能彻底否定旧事物,实现事物的发展。

(错)
54.不固守书本、敢想敢干就是创新精神。

(错)
55、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对)
56.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是不可分的。

社会存在依赖于社会意识。

(错)
57.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社会意识能够决定社会存在。

58.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对)
59.社会生活在本质是实践。

(对)
60.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知识分子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错)
61.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错)
6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
之间的矛盾。

(错)
63.社会历史的主体有时是人民群众,有时是少数英雄人物。

(错)
64.价值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错)
65.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人们的行为有导向作用。

(错)
66.价值观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和促进作用。

(错)
67.先进人物只贡献不索取,因而人生价值大。

(错)
68.评价人生价值,首先看他在物质方面的贡献,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的贡献。

(错)69.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是看社会对他的承认程度和他从社会获取的多少。

(错)70.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