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集团军群沿革考
二战德苏交战双方战斗序列

附录2德苏交战双方战斗序列交战双方战斗序列德国陆军总司令部(冯·勃劳希契)北方集团军群(冯·勒布)第16集团军(布施)第2军第32步兵师第121步兵师第10军第30步兵师第126步兵师第28军第122步兵师第123步兵师(预备队)第206步兵师第251步兵师第253步兵师第18集团军(冯·库希勒)第1军第1步兵师第11步兵师第21步兵师第26军第61步兵师第217步兵师第291步兵师第38军第58步兵师第254步兵师第4装甲集群(埃里希·霍普纳)第41军第269步兵师第1装甲师第6装甲师第56军第290步兵师第8装甲师(预备队)第3步兵师第36步兵师党卫军第3“骷髅”师中央集团军群(冯·博克)第4集团军(冯·克鲁格)第7军第7步兵师第23步兵师第258步兵师第268步兵师第9军第137步兵师第263步兵师第292步兵师第13军第17步兵师第87步兵师第78步兵师第63军第131步兵师第134步兵师第252步兵师第9集团军(施特拉斯)第8军第8步兵师第28步兵师第161步兵师第20军第162步兵师第256步兵师第62军第102步兵师第129步兵师第2装甲集群(古德里安)第12军第31步兵师第34步兵师第45步兵师第24军第1骑兵师第255步兵师第267步兵师第10步兵师第3装甲师第4装甲师第46装甲军“格罗斯”步兵团第10装甲师党卫军“大德意志”装甲师第47军第167步兵师第29步兵师第17装甲师第18装甲师第3装甲集群第5军第5步兵师第35步兵师第6军第6步兵军第26步兵师第39军第14步兵师第20步兵师第7装甲师第20装甲师第57军第18步兵师第12装甲师第19装甲师南方集团军群(冯·龙德施泰特)第90集团军(赖歇瑙)第17军第56步兵师第62步兵师第44军第9步兵师第297步兵师第55军第168步兵师第213步兵师第11集团军(冯·施科伯特)第11军第76步兵师第239步兵师第30军第198步兵师第54军第50步兵师第170步兵师(预备队)第22步兵师第72步兵师第99步兵师第17集团军(施图普纳格尔)第4军第24步兵师第71步兵师第262步兵师第295步兵师第296步兵师第49军第68步兵师第257步兵师第1山地师第52军第101步兵师第444步兵师第454步兵师(预备队)第97步兵师第100步兵师第1装甲集团集群(冯·克莱斯特)第3军第44步兵师第298步兵师第14装甲师第14装甲军第9装甲师第16装甲师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第29军第111步兵师第299步兵师第48军装甲军第57步兵师第75步兵师第11装甲师(预备队)第16摩托化步兵师第25摩托化步兵师第13装甲师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第3罗马尼亚集团军山地军第1山地旅第2山地旅第3山地旅骑兵军第5骑兵旅第6骑兵旅第8骑兵旅第4集团军第5步兵师第6步兵师第7步兵师警卫步兵师突击旅装甲旅挪威和芬兰挪威军队第34军第169步兵师第6步兵师(芬兰人)山地军第2山地师第3山地师第3芬兰军第3步兵师芬兰东南集团军第2军第2步兵师第10步兵师第15步兵师第18步兵师第4军第4步兵师第8步兵师第17步兵师卡累利啊集团军第6军第1步兵师第5步兵师第11步兵师第163步兵师(德国人)苏联最高司令部(铁木辛格)列宁格勒军区(M.M.波波夫)第4集团军第7集团军第23集团军第10机械化军波罗的海特别军区(库兹涅佐夫)第8集团军第27集团军第11集团军第3机械化军第18机械化军西部特别军区(帕夫洛夫)第3集团军第4军第11机械化军第10集团军第28军第14机械化军第10集团军第5军第1军第4机械化军第13机械化军基辅特别军区(基尔波诺斯)第5集团军第22机械化军第6集团军第4机械化军第12 集团军第15机械化军第26集团军敖德萨军区(秋列涅夫)第18集团军第16机械化军第9集团军第2机械化军第18机械化军。
二战德国陆军集团军群序列

主要历史:1940年5月,参加西方战役,担负主攻任务。1941年4月,重新改编为德国南方集团军群。集团军群总司令为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
第二次组建
组建时间:1942年7月由在苏联战场南部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分组而成
下辖:罗马尼亚第二集团军、德国第十七集团军和第一装甲集团军
任务:负责与苏联作战
主要历史:1942年至1943年,先在高加索方向作战,后在苏联战场的南部侧翼作战。1944年3月,改编为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历任集团军群总司令为威廉?利斯特、阿道夫?希特勒(兼)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1944年9月,改称德国南方集团军群。1945年4月,改编为德国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1945年5月,该部投降。参见“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和“德国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
〖文章来源:春秋中文网二战德国陆军集团军群序列ERbLU5〗
主要历史:1944年至1945年,指挥德国B集团军、G集团军群和H集团军群在西线与盟军作战。1945年6月,该总司令部下辖德国B集团军群(德国第十五集团军和第七集团军)、G集团军群(德国第十九集团军和第一集团军)、西线装甲集群(稍后改编为德国第五装甲集团军)和第一伞兵集团军(9月编入新组建的德国H集团军群)。1945年5月,该总司令部率部投降。
亚历山大.勒尔
马克西米列安.冯.魏克斯〈兼F集团军群总司令〉
〖文章来源:春秋中文网二战德国陆军集团军群序列cU574x〗
****************
德国西线总司令部
〖文章来源:春秋中文网二战德国陆军集团军群序列NrxTyH〗
组建时间:1944年10月在法国巴黎组建
任务:负责在西线与盟军作战
德国二战后发展历程

德国政
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德 国 是 高 度 发 达 的 工 业 国 家 。
德 国 是 世 界 第 二 大 出 口 国 。
德 国 是 全 球 第 四 大 经 济 体 。
德 国 经 济 总 量 位 居 欧 洲 首 位 。
德 国 现 行 法 定 货 币 为 欧 元 。
中国 韩国 日本 英国 法国 德国 经合组织 欧洲货币联盟(17) 美国 $0
林的一切交通往来。
柏林墙全长169.5公里。 柏林墙通电铁丝网。
1972年12月21日,西德和民德签署《两国关系基础条
约》。确定东、西德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相互之间的正 常的睦邻关系,“互设常驻代表机构”等。 1973年9月18日,东、西德同时加入联合国。 1984年2月,西德总理科尔和民德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 记昂纳克在莫斯科会晤并发表声明,强调两个德国的和 平共处对欧洲发展起着有利作用。 1989年11月9日,“柏林围墙倒塌”。 1990年8月31日,两德政府签署关于实现政治统一的 “统一条约”。 1990年10月3日,两个德国实现统一。
德国分裂
德国统一 德国奇迹
四个军事占领区
联邦德国 民主德国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向盟军宣 告无条件投降后,德意志随即被盟军分别 军事占领。盟军将德意志分为四个占领区, 分别归美、苏、英、法管制,并实施民主 化、非军事化和非纳粹化。 1948年6月20日,美英法三国占领 区合并,实行德国马克新币制,德国在经 济上开始分裂。
联邦德国(西德)
1949.5.23美英法占领区合
民主德国(东德)
1949.10.7苏联占领区成立
并成立联邦德国。
库尔斯克战役德军序列

库尔斯克战役德军序列德军共投入军事力量;人员;90万人(其中战斗人员68万人)坦克;3190辆(其中133辆虎式坦克,200辆式豹坦克,89辆“斐迪南””重型坦克歼击车,自行反坦克炮340辆,自行火炮132辆)。
(内422辆重型坦克)。
火炮;11677门(其中野战炮2268门,反坦克炮2267门,步兵炮1026门,中重型迫击炮3648门,火箭炮468辆,高射炮700门)。
飞机;2 050架(包括轰炸机660架(含攻击机100架)、俯冲轰炸机540架、战斗机500架、夜间战斗机40架、驱逐机90架、夜间轰炸机80架、侦察机140架)。
德军装甲部队计;19个装甲师,4个重型坦克营,17个坦克歼击营。
德军炮兵部队计;75毫米炮营1个,13个105榴弹炮营,6个100毫米加农炮营,3个105-150混成炮营,7个150榴弹炮,5个210榴弹炮营,2个100加农炮连,5个150加农炮连,1个170加农炮连,2个210榴弹炮连。
共有2268门野战炮,包括132门自行火炮。
步兵炮连有106个,步兵炮1026门。
共有200个反坦克炮连,反坦克炮2267门。
德军高炮部队计;86个高射炮连,包括34个88毫米重型高射炮连。
拥有大约500—600门轻型高射炮,136门88毫米重型高射炮。
【装甲第2集团军】部署;奥廖尔突出部,中央集团军群所属。
兵力;110000人。
坦克和突击火炮;31辆。
自行反坦克炮;69辆。
野战炮;252门。
第35步兵军;第34,36,56,262,299步兵师,第136炮兵司令部,炮兵第69,70营,火箭炮2团,2个独立炮兵连。
第53步兵军;第112,211,208,293步兵师,装甲步兵第25师,坦克歼击第125,279营,第148炮兵司令部,炮兵第41,653营。
第55步兵军;第110,134,296,321,339步兵师,第14,6炮兵司令部,炮兵第841营,2个骑兵连。
直属:第707步兵师,装甲第5师,第305炮兵司令部,炮兵第709,817,849营,坦克歼击第2营,重型坦克歼击第561,655营,第274、284、288、290、293高炮营,第190突击火炮营,三个独立突击火炮连。
纳粹德国

当英、法军队错失良机的时候,德国却做好了西线进攻的准备,丹麦和挪威是控制北海和波罗的海必争之地, 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又是瑞典铁矿输往德国的交通要道,1940年4月9日清晨,德军空袭丹麦和挪威,四小时占 领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6月10日德军占领整个挪威,1940年5月10日德国计划绕过马其诺防线,然后迫使法国投 降,卢森堡国小力弱,不战而亡,荷兰抵抗了四天后,于14日宣布投降。比利时同一战时一样英勇抵抗,5月28 日宣布投降,但不一样的是没有能挽救法国,德军装甲兵团开始发挥其优势,前进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然而 正当众人都开始认为德军将横扫六合之时,希特勒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1940年5月1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被迫辞职,保守党领袖丘吉尔上台执政,决心挫败希特勒。丘吉尔在政期 间做了件罕为人知却对“二战”有着巨大影响的事件。
纳粹德国前后动员兵力大约在1700万左右(占全国男性人口的40%左右)。此外德国还有芬兰、匈牙利、罗 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伐克等众多仆从国,共计有300多万人的仆从军。即使是在情况急剧恶化的1944年后期, 第三帝国的军队仍然有900多万。在入侵苏联之前,1941年德国武装部队8484000人,其中125万文职人员,空军 168万,海军40万4000,党卫军15万,陆军500万(其中一线陆军380万人,后备军120万人)。
德国国会利用国会纵火案,“在选举之前就把政治上的左派排除掉。”“通过一个新的紧急法令,即‘总统 关于保护人民和国家法令’,实际上暂时取消了所有的基本权利。”在国会获得微弱多数,得以上台。
1941到1945年苏德军队编制对比

总计:1941年夏天到秋初,苏联在对德战场一共有7个方面军,即卡累利阿、列宁格勒、西北、西方、预备队、布良斯克、西南,另有少数由大本营直接掌握的独立集团军。
1941-1942年"台风"行动和苏军反击,10月-次年4月
德国没有组建任何新的集团军群,除了调拨兵力,没有拆分原有集团军群的指挥机构。
德国新建顿河集团军群,不久改为南方集团军群
B集团军群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失利后编入南方集团军群
苏联新建中央方面军,负责对中央集团军群的进攻
总计:德国5个集团军群(不久为4个)以及1个独立集团军,苏联15个方面军
1943年3月-8月,库尔斯克会战前后
苏联在对德战场拥有卡累利阿、列宁格勒、沃罗涅日、第2波罗的海、第1波罗的海、西方、第1白俄罗斯、第1乌克兰、第2乌克兰、第3乌克兰、第4乌克兰11个方面军,以及大约60个师的大本营预备队
1944年夏秋,苏军在白俄罗斯的攻势
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被全歼
德国随即重建中央集团军群
1942年夏季到秋季,即5月-11月
德国第一次拆分集团军群。
南方集团军群被拆分为A集团军群,负责进攻高加索;B集团军群,负责进攻伏尔加河
总计:1942年夏天到秋天,德国在东线有4个集团军群,即北方、中央、A、B,以及独立的北方集团军
苏联新建了如下集团军:
沃罗涅日方面军,负责顿河中上游的防御
北高加索方面军,负责高加索北部的防御
外高加索方面军,负责高加索南部的防御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负责伏尔加河下游的防御
东南方面军,负责斯大林格勒及以南地区的防御
期间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名顿河方面军,东南方面军改名斯大林格勒方面军
二战各国军队编制综述

1939战前,分驻13个地区的德军有51个现役师,包括39个步兵师(4个摩托化)、5个装甲师(加1个装甲旅)、4个轻型师和3个山地师。
战事一起,就迅速扩张。
到1940年,装甲师数量翻番(主要是改装轻型师)。
德军为入侵波兰编组了2个集团军群:北集团军群由2个集团军(各3个军)组成,辖2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16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旅;南集团军群(3个集团军10个军)辖4个装甲师、4个轻型师、21个步兵师和3个山地师。
德军最重要的编制是师,分为步兵师、摩托化步兵师、装甲师、轻型师和山地师。
“第1波”的35个步兵师有18000人,第2波的有15000人,第3波和以后的步兵师炮兵数量较少。
步兵师由3个3000人的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组成。
跟其他军队不同的是,德军步兵师的工程营和侦察队是战斗部队,装备有火焰喷射器和反坦克炮,经常是攻坚的先锋。
步兵营由3个步兵连和一个机枪连组成。
步兵连约180人加一个班的反坦克枪。
机枪连有3个排6挺重机枪。
步兵营还有迫击炮排6门81mm迫击炮。
一个步兵团的火器包括26挺重机枪、85挺轻机枪、18门81mm迫击炮、27门50mm迫击炮、12门37mm反坦克炮、6门76mm步兵炮和2门150mm步兵榴弹炮。
炮兵团由3个105mm野炮大队组成,大队各3个4门制的炮连。
一个150mm中型炮大队原来是配属的,后来归入第1波步兵师编制。
师以上集团军和军还有中型和重型火炮。
摩托化步兵师由3个摩托化步兵团和一个摩托化炮团组成。
波兰战役后,随着更多装甲师列编,其中一个摩托化步兵团转入其他装甲师。
波兰战役的德军装甲师由2个坦克团组成,坦克团是2个4连制(32坦)坦克营组成。
加上预备车和各级部门共有561辆,不过一般都不到满编制,平均320多辆。
多数是I型和II型轻型坦克,不过装备机枪或20mm炮,一些捷克38式坦克和少量III型和IV型坦克。
装甲师有2个全摩托化步兵团,后改称“装甲掷弹兵”。
德军装甲师的成功并不在其坦克的质量,在某些方面还不如其对手,而在于组织和战术能力。
二战德军集团军群简介

2.1942年7月6日,XTL下令将苏德战场的南方集团军群分成“A”和“B”两个集团军群,该集团军群在南高加索方向作战。1944年4月改称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参见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历任总司令为威廉.利斯特元帅(1942.7-1942.9)、阿道夫XTL(兼)(1942.9.9-11)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元帅(1942.11-1944.3)。
六.F集团军群
194.年9月在巴尔干地区组建,兼德国东南总司令部,指挥该地区的德国部队,总司令为冯魏克斯元帅。
以上三个集团军群基本属于驻守在占领区的部队,可以说称不上是野战部队,其战斗力当然大打折扣,因此在战争中没有发挥什么大的作用。战争后期基本上都被盟军成建制歼灭或投降。
七.G集团军群
2.1942蔫月6日,在苏联战场由南方集团军群分编而成,历任总司令为伯克元帅(1942.7)和马克西米利安.冯.魏克斯元帅(1942.7-1943.2)
3.1943年8月在意大利北部组建,历任总司令为隆美尔元帅(1943.8-1944.8)和沃尔特.莫德尔元帅(1944.8-1945.4)
四.D集团军群
于1940年10月25日在法国巴黎组建,指挥法国、比利时和荷兰的德国部队,1944年划如新组建的B集团军群。历任总司令为埃尔温.冯.维茨勒本元帅(1940.10-1942.3)和冯伦德斯泰特元帅(1942.3-1944.5)。
五.E集团军群
该集团军群于1942年底1943年初在巴尔干地区由第12集团军扩编而成,主要负责和南斯拉夫军队作战,总司令亚历山大.勒尔大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德军集团军群沿革考
集团军群是二战中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等级的作战单位,在德国陆军指挥中起着巨大作用。
它通常由两个以上的野战集团军组成,在一个战区或一个战略方向上展开,配置在指定战场,单独完成或与同级友邻部队完成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军事任务。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般都是大将或元帅衔级的将领才能担任集团军群司令这一重要职务。
1939年大战爆发至1945年战争结束,德军先后共出现了19个集团军群的番号,有些番号反复出现,相互间的沿袭、变化等情况更是令人眼花缭乱。
因此,以时间为序,将大战期间德军集团军群的沿革梳理清楚,对于理解二战战史的脉络,应该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吧。
波兰战役前夕,德军一共组建了三个战略集群:“北方”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和“C”集团军群。
其中的两个主力---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用于进攻波兰,C集团军群下辖所有西线作战部队,负责对西方的防御。
波兰战役结束后,德军主力大批西调,积极准备开始西线战役。
1939年10月,“南方”集团军群改编为“A”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改编为“B”集团军群。
这两个集团军群参加了波兰战役和西线战役,属于德军的精锐野战集团军群,也成为了日后苏德战场上的主要力量,其战斗力可以说是德军中的佼佼者。
西线战役结束后,除“A”集团军群继续留驻法国外,1940年8月16日,“B”集团军群调往东普鲁士和波兰,为准备实施巴巴罗萨计划而进行改编。
“C”集团军群则转入预备队。
1940年10月26日,德军在法国由“C”集团军群抽调部队又组建了一个新的集团军群----“D”集团军群。
该集团军群基本属于驻守在占领区的部队,可以说称不上是野战部队,战斗力亦大打折扣,因此在战争中没有发挥什么大的作用。
1941年,德军在为进攻苏联做着紧张地准备。
年初,已经驻扎在波兰的“B”集团军群正式改编为“中央”集团军群;4月,“A”集团军群司令部迁往波兰,改编为“南方”集团军群;6月,“C”集团军群司令部也迁往波兰,改编为“北方”集团军群。
1942年7月6日,为准备“蓝色方案”,攻取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区,希特勒下令将“南方”集团军群分组为“A”集团军群和“B”集团军群。
1942年11月,为解决陷入重围的“B”集团军群,由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部扩编成“顿河集团军群”,以埃里希·冯·曼斯坦因元帅为司令,担负斯大林格勒的解围作战行动;
1943年1月,由第十二集团军扩编组建“E”集团军群,负责巴尔干半岛地中海沿岸的防御;和驻守法国的“D”集团军群一样,该集团军群也基本属于驻守在占领区的部队,战斗力并不可观。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顿河”集团军群接收了遭受毁灭性打击的B集团军群所余残部,同时改编为“南方”集团军群。
同一个月,德军在突尼斯以“非洲”集团军组建“非洲”集团军群。
1943年5月,由于力量对比悬殊,“非洲”集团军群在突尼斯战役中被盟军全歼。
7月19日,由隆美尔元帅在巴伐利亚重新组建“B”集团军群,指挥驻意大利的德军部队,阻止从西西里登陆的盟军入侵意大利北部。
在意大利退出轴心国后,该部奉命解除意军的武装并占领战略要地。
1943年11月26日,该部解散,部分兵力被抽调去组建德军西南总司令部。
8月,在巴尔干组建“F”集团军群,同时兼兼德军东南总司令部,负责该地区的占领及游击作战。
11月21日,新的“C”集团军群在意大利第二次组建,隶属西南德军总司令部。
11月26日,新的“B”集团军群在丹麦第四次组建,用于防御英吉利海峡和北海区域。
1944年4月5日,“南方”集团军群改称“北乌克兰”集团军群,“A”集团军群改称“南乌克兰”集团军群。
同一个月,为应对盟军在法国南部的登陆部队,德军在法国南部组建了“G”集团军群。
1944年9月,“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改编为“A”集团军群,用以防御波兰南部和斯洛伐克;“南乌克兰”集团军群改编为“南方”集团军群
11月,为防卫荷兰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等区域,德军组建“H”集团军群。
1945年初,德军已经进入灯枯油尽的最后搏杀阶段。
为保卫帝国,德军的集团军群序列最后一次进行了调整:
1月,被围困于库尔兰半岛的“北方”集团军群改称“库尔兰”集团军群;
l月26日,退到波兰和东普鲁士的“中央”集团军群残部改称“北方”集团军群;
同日,退到捷克斯洛伐克一带的“A”集团军群改称“中央”集团军群;
3月21日,“H”集团军群改编为德军西北总司令部;
3月25日,撤销“F”集团军群建制;
4月,在巴拉顿湖地区和维也纳战役中遭到惨败的“南方”集团军群改称“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
4月22日,“D”集团军群改编为德军南线总司令部,指挥所有南线作战部队。
此外,为抵御苏军进攻,德军还组建了两个新的集团军群:
1945年1月25日组建“维斯瓦河”集团军群,承担防卫西普鲁士、波美拉尼亚和柏林的任务;
4月,组建“东普鲁士”集团军群,负责东普鲁士和维斯瓦河三角洲地区的作战。
各集团军群的战争结局:
“库尔兰”集团军群:连续击退苏军七次进攻,困守库尔兰半岛直至战争结束。
1945年5月8日,最后一任集团军群司令卡尔·希尔佩特大将率领所部20余万人向苏军投降;
“北方”集团军群:在东普鲁士战役中遭到惨重失败,37个师被全歼或重创。
1945年4
月2日,该部解散;
“中央”集团军群:4月,参加柏林战役;5月,在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西米亚被苏军合围,50余万人投降;
“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5月,在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西米亚被苏军合围,全军投降;
“维斯瓦河”集团军群:3月,该部在波美拉尼亚战役中遭到苏军重创,所辖第3装甲集团军几遭全歼。
4月,该集团军群全部约55万人参加柏林战役,再遭重创,大部被歼,其残部逃向西线,于5月8日向盟军投降。
“东普鲁士”集团军群:该部成立之后,在苏军打击之下损失惨重,5月14日,总司令迪特里希·冯·绍肯装甲兵上将率残部15万人向苏军投降。
这也是整个大战期间最后一批成建制投降的德国部队。
“B”集团军群:1944年12月至1945年1月,该部组织实施阿登反击战;1945年4月17日,该部在鲁尔战役中被歼,司令官沃尔特•莫德尔元帅自杀;
“C”集团军群:1945年5月2日,该部投降。
“D”集团军群:1945年4月22日,该集团军群改编为德军南线总司令部。
5月,总司令戈特弗里德·冯·菲廷霍夫大将率部向盟军投降;
“E”集团军群:1945年4月12日,该部撤往斯洛文尼亚-奥地利边境。
5月8日,经过协商,该部向奥地利的英军投降;
“F”集团军群:1945年3月25日,该集团军群建制被撤销,所部并入德军东南总司令部;
“G”集团军群:1944年11月,该部在与巴顿将军的美国第三集团军作战中遭受重创,随后撤回德国南部。
1945年5月5日,该部在慕尼黑附近投降;
“H”集团军群:1945年3月21日,该部改组为德军西北总司令部。
5月,总司令恩斯特·布施元帅率部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