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法律的小故事
未成年法律案例小故事(3篇)

第1篇在一个繁华的城市里,有一个名叫李明的少年。
他聪明、活泼,但自从父母离异后,他的生活变得一塌糊涂。
他开始逃学、打架、吸烟,甚至偷窃。
最终,因为一起严重的盗窃案,李明被公安机关抓获。
这起盗窃案发生在一家商场,李明与几个同伙潜入商场,偷走了价值数万元的商品。
在作案过程中,李明被商场保安发现,但由于他年幼,并未受到严厉的惩罚。
然而,这并没有让他改过自新,反而使他更加嚣张。
公安机关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李明曾因盗窃被学校处分过一次,但并未引起家长和学校的重视。
这次盗窃案的发生,让李明的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感到了震惊。
李明被公安机关抓获后,他的父母悲痛欲绝,但同时也感到无奈。
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并纠正李明的不良行为。
在公安机关的建议下,李明的父母决定积极配合,帮助他改正错误。
为了帮助李明改正错误,公安机关将他送进了未成年人矫正中心。
在这里,李明开始接受严格的教育和训练。
矫正中心的老师们用爱心和耐心,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矫正中心的日子里,李明经历了许多磨难。
他不仅要接受思想教育,还要进行劳动改造。
在劳动中,他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也明白了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
同时,他还参加了心理辅导课程,学会了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克服心理障碍。
经过一段时间的矫正,李明的行为逐渐好转。
他开始主动与家人沟通,关心他们的生活。
在学校里,他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成为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然而,李明的过去让他难以融入社会。
为了帮助他更好地回归社会,公安机关为他联系了一家慈善机构,让他参加志愿者活动。
在志愿者活动中,李明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为社会做出贡献,让李明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在志愿者活动的过程中,李明结识了一位名叫小红的女孩。
小红曾是孤儿,在慈善机构的帮助下长大。
她用自己的经历鼓励李明,让他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红红的鼓励下,李明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十则青少年法制教育案例

十则青少年法制教育案例青少年法律故事一为筹吧资去打劫16岁的小兴,自打接触网络游戏CS后,就着了迷,经常往网吧里钻。
苦于家里管得严,小兴就想出这么一招:每天一大早打着上学的旗号,背着书包直奔网吧,差不多到放学点儿了再回家。
就这样持续了半年多时间,小兴不仅把父亲给的学费等都送进了网吧,还因为钱不够,不断向父亲索要周末补习费等各种费用。
后来到期末,小兴拿不回成绩单,父亲起疑找到学校,才知道儿子竟然已经半年没有上学,学校也没有和家长沟通!而就在小兴父亲深受打击的时候,又传来另一个“噩耗”:小兴因为上网缺钱,从家里拿了水果刀去打劫了一名女中学生身上的20元零花钱,结果被法庭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行执行。
青少年法律故事二优等生入户抢劫身患残疾的母亲病重在床,父亲是普通工人,年仅15岁的儿子小刚品学兼优,还是班干部。
家里的困难小刚都看在眼里,他非常清楚钱对于母亲及整个家庭的重要。
暑假期间,街坊一在工读学校就读的孩子找到小刚,对他说有办法能弄到钱,并向小刚保证,只要跟他一起混,一定可以发财。
孝顺的小刚动摇了,憧憬着“要是能弄到好多钱,就可以给我妈妈动手术了”。
两人一合计,目标锁定在了小刚一个家里很有钱的小学同学明明身上。
于是两人借口找明明玩,由小刚敲开了明明的家门。
两个半大孩子进去后,在明明父母在场的情况下,邻家孩子掏出事先准备好的菜刀,大声宣布:“抢劫,把钱拿出来!”明明的父亲将其制服,傻在当场的小刚也被送进了派出所。
青少年法律故事三父母从潮阳来广州做生意后,阿龙就跟着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对这个孙子百依百顺。
2002年,父母把14岁的儿子接到广州来生活。
由于长期缺少沟通,阿龙的父母和儿子已经没什么话可说,只要见儿子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夫妻俩就严厉斥责,早被奶奶宠惯了的阿龙哪里受得了,没几天,和父母大吵一番后,阿龙离家出走了。
当年1月30日,阿龙在外面和同学的弟弟、10岁的小文一起玩时,发现身上的钱花得差不多了,阿龙想在小文身上打主意。
青少年法律案例小故事(3篇)

第1篇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小杨(化名)如往常一样走在回家的路上。
他的眼神迷茫,脚步沉重。
几天前,他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冲动之下,犯下了一起盗窃案,现在正面临着法律的审判。
小杨是某中学的一名高一学生,成绩优异,性格内向。
然而,在他内心深处,一直隐藏着一个无法言说的秘密。
自从父母离异后,小杨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母亲独自承担起家庭的重担,父亲则常年在外工作。
小杨渴望得到关爱,却总是感到孤独和无助。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杨结识了一群社会青年。
他们热情、开朗,总是带给小杨无尽的快乐。
然而,在这群人的影响下,小杨开始学会抽烟、喝酒,甚至参与盗窃。
他渐渐迷失了自己,忘记了曾经的梦想和责任。
几天前,小杨和那群社会青年一起,趁夜色潜入了一家便利店,盗走了价值数千元的财物。
他们得手后,疯狂地挥霍着这笔钱,却不知道这已经是他们犯罪的开始。
案发后,小杨内心充满了恐惧和悔恨。
他害怕面对警察,害怕面对母亲失望的眼神。
在母亲的鼓励下,小杨鼓起勇气,向警方自首。
经过调查,警方证实了小杨的犯罪事实。
在审讯过程中,小杨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
面对法律的制裁,他悔恨不已。
然而,他也明白,这是他必须承担的后果。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考虑到小杨是未成年人,且犯罪动机不纯,且认罪态度良好,决定从轻处罚。
最终,小杨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
判决下来后,小杨深感愧疚。
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了损失,更让自己失去了美好的未来。
在缓刑期间,小杨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用自己的行动弥补过错。
在法律的帮助下,小杨逐渐走出了阴影。
他开始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努力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青少年。
他还主动向母亲道歉,表达了自己的悔意。
母亲看到小杨的转变,感动不已。
她知道,儿子已经懂得了珍惜,懂得了感恩。
她决定放下心中的怨恨,给予小杨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犯下错误。
但是,只要他们勇于面对,勇于改正,法律就会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青少年小法律案例小故事(3篇)

第1篇第一章:梦想的翅膀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国某市的一所中学里,学生们正兴奋地谈论着即将到来的篮球比赛。
李明,一个热爱篮球的青少年,也是这次比赛的队长。
他梦想着有一天能代表学校参加全国青少年篮球比赛,实现自己的篮球梦。
然而,就在比赛前夕,李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一个关于篮球比赛的惊天秘密。
原来,这次比赛的裁判员中有一个人与某体育用品公司有利益关系,为了保证该公司的产品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这个人打算在比赛中作弊。
得知这一消息后,李明陷入了纠结。
第二章:法律的召唤李明深知,这是关系到比赛公平、公正的大事,如果坐视不管,不仅会影响比赛的公正性,还可能给其他队员带来不公平的待遇。
经过一番思考,李明决定将此事告知学校领导和体育部门。
然而,在调查过程中,李明发现,这个裁判员与某些学校领导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李明意识到,自己需要寻求法律的帮助。
于是,他向学校法律顾问请教,并查阅了大量相关法律知识。
在法律顾问的指导下,李明收集了充足的证据,准备向有关部门举报。
第三章:青春守护者的诞生在李明的努力下,事情终于水落石出。
有关部门对这名裁判员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对涉及到的学校领导进行了调查。
经过调查,这名裁判员和部分学校领导被追究了法律责任。
李明也因为勇敢地站出来维护比赛的公平、公正,被誉为“青春守护者”。
这次事件让李明深刻地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有力武器。
从此,他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工作者,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章:法律的力量李明的事迹在学校和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许多青少年纷纷向他学习,立志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在法律知识的普及下,青少年们逐渐明白了法律的重要性,开始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下,青少年法治观念不断增强,法律素养不断提高。
法律小故事案例青少年(3篇)

第1篇在我国的一个小城市里,有一个名叫小杨的青少年。
他聪明、活泼,但自从进入青春期后,开始变得叛逆,经常与父母发生争执。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小杨结识了一群不良少年,他们一起打架斗殴,逐渐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然而,在法律和道德的洗礼下,小杨最终选择了回归正途,成为一名法治宣传员,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诫青少年们要珍惜青春,远离犯罪。
第一章:叛逆的青春小杨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工人。
在他小时候,父母对他管教严格,小杨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然而,进入青春期后,小杨开始变得叛逆,经常与父母发生争执。
他觉得自己受到了束缚,渴望自由。
在一次与父母争吵后,小杨离家出走,独自一人来到了城市。
在城市里,小杨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自由。
他结识了一群同龄人,他们一起玩耍、学习,逐渐成为了好朋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杨开始接触到一些不良信息,他开始学会抽烟、喝酒,甚至参与打架斗殴。
第二章:误入歧途有一天,小杨在街头闲逛时,无意间遇到了一个名叫小张的少年。
小张是一个不良少年,他经常带着一群人欺负弱小。
看到小杨独自一人,小张主动上前搭讪。
在了解到小杨的情况后,小张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团伙。
小杨虽然心中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被小张的诱惑所打动。
他跟着小张开始了不良少年的生活。
他们一起打架斗殴,欺压弱小,逐渐在街头小有名气。
然而,这种生活并没有给小杨带来快乐,反而让他感到空虚和恐惧。
第三章:法律的制裁有一天,小杨和小张他们在一间酒吧门口发生了冲突,双方打了起来。
在混乱中,小杨失手将对方打伤。
事发后,小杨和小张慌忙逃离现场。
然而,他们并没有想到,这次打架事件被监控摄像头记录下来。
不久后,小杨和小张被警方抓获。
在警方的审讯下,小杨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小杨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在监狱里,小杨深刻反思了自己的行为。
他意识到,自己的青春已经浪费在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上。
他开始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希望能够在出狱后重新做人。
最新法制小故事中学生五篇

最新法制小故事中学生五篇法包含着一个民族经历多少世纪发展的故事,因而不能将它仅仅当作好像一本数学教科书里的定理、公式来研究。
为了知道法是什么,我们必须了解它的过去以及未来趋势。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法制小故事,供大家参考。
法制小故事1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这句涵义精湛的话,就道出了法律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法律,就没有了根基,没有根基,就注定灭亡。
可见,法律是多么重要,是法律,让社会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如果没有法律,我们还能和平地生活在世界上吗?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更应该遵守法律。
在读了《关爱成长,法制护航》这本书后,我对法律的认知更近了一步。
我们这些祖国的希望,应该懂得怎样利用法律保护自己。
可是,一些人却因为不懂法律,而酿成惨案。
年2月20日,家住扶风县的小杨在上网时,被小王等4个无业小青年强行拉出网吧,围住索要“保护费”。
小杨说自己没钱。
谁知对方一听此言威胁说不给钱就等着挨打,惊慌失措的小杨掏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直捅小王的腹部造成对方血流不止。
见闯了大祸,小杨当天就潜逃到外地。
可最后还是被警方抓住。
其实,小杨完全可以用法律保护自己。
只因不懂法律,伤了别人,毁了自己,伤了俩家人的心。
这样的事例不止一个,但原因都是一样的。
为了我们的明天,为了我们的未来,我们要懂得法律,改掉坏习,不要被利益所诱惑。
我们也不能总是依赖法律。
我们要多读读像《关爱成长,法制护航》这样的书,做一个好公民,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学法,懂法。
愿天下的人都能正确地认知法律,做好国家的栋梁。
法制小故事2什么是法制?法制就是法律制度,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无情的,只要你触犯了法律,法律就会毫不留情面的对待你!法律,是维护社会治安的一个工具,是我们公民的一个保护伞,是我们的权益遭到破坏时的一个维护者,也是我们公民应该遵守的一个法则。
这个法则是铁面无私的,永远不会因为某些原因而改变,也不会因为环境而变动。
法律小故事案例青少年(3篇)

第1篇在一个宁静的小镇上,有一个名叫小明的青少年。
小明聪明好学,性格开朗,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然而,在他成长的道路上,却遇到了一件让他困惑不已的事情。
一天,小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一辆崭新的自行车。
这辆自行车色彩鲜艳,款式时尚,小明非常喜欢。
他忍不住走近一看,发现自行车旁边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此车出售,价格面议。
”小明心想,自己一直想要一辆自行车,这辆自行车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
于是,他鼓起勇气,向车主询问价格。
车主是一位中年男子,他告诉小明,这辆自行车是他朋友送的,现在想要卖掉。
小明询问了价格,发现比自己想象中的便宜很多。
于是,小明毫不犹豫地掏出身上的零花钱,买下了这辆自行车。
然而,小明在使用自行车的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个问题。
自行车的链条经常掉落,骑行起来非常不方便。
小明多次尝试修理,但都无法解决问题。
于是,他怀疑这辆自行车存在质量问题。
小明找到了车主,要求退货。
车主却以各种理由拒绝,说:“自行车已经卖给你了,你不能再退货。
”小明非常生气,他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
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小明决定寻求法律帮助。
小明首先向学校法律援助中心求助。
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他,这种情况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维权。
工作人员还告诉小明,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小明按照工作人员的建议,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受理了小明的投诉,并联系了车主。
在消费者协会的调解下,车主最终同意退货,并退还了小明购买自行车的款项。
然而,小明并没有满足于此。
他认为,车主的行为已经构成了欺诈,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于是,小明决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诉讼过程中,小明聘请了一位律师。
律师详细了解了案件情况,并向小明提供了法律意见。
律师告诉小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货、更换、修理或者赔偿损失。
青少年法律小故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犯罪案件逐年上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采取措施,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
本案例讲述了一位名叫小明的青少年在法制教育活动中逐渐成长,最终成为一名守法公民的故事。
二、案例经过小明,一个活泼好动的初中生,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
父亲忙于工作,母亲则忙于照顾小明和妹妹。
由于缺乏关爱,小明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叛逆心理,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甚至与老师对抗。
某日,小明在街头与一伙不良青年发生争执,被对方打成重伤。
在医院治疗期间,小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这时,学校组织了一次法制教育活动,邀请了法院法官为同学们讲解法律知识。
法官以生动的事例向同学们阐述了违法犯罪行为的严重后果,并强调了法律对于青少年的重要性。
小明被法官的讲解深深触动,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定重新做人。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小明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制教育活动,认真学习法律知识。
他逐渐明白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并决心改正自己的错误。
然而,小明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
他的朋友劝他:“别那么认真,反正大家都这样。
”他的父母则担心小明会再次走上犯罪道路。
但小明坚定地说:“我要用实际行动证明,我可以成为一个守法的好公民。
”在法制教育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小明开始努力改变自己。
他主动与同学沟通,化解矛盾,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法制观念。
三、案例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逐渐成为了一个守法的好公民。
他的成绩不断提高,与同学的关系也日益融洽。
在一次法制教育活动中,小明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发言,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小明说:“以前,我认为法律离我很远,现在我明白了,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只有遵守法律,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我要感谢法制教育,让我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小明的故事在学校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同学纷纷效仿他的行为,争做守法公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青少年法律的小故事
青少年法律故事一
16岁的小兴,自打接触网络游戏CS后,就着了迷,经常往网吧里钻。
苦于家里管得严,小兴就想出这么一招:每天一大早打着上学的旗号,背着书包直奔网吧,差不多到放学点儿了再回家。
就这样持续了半年多时间,小兴不仅把父亲给的学费等都送进了网吧,还因为钱不够,不断向父亲索要周末补习费等各种费用。
后来到期末,小兴拿不回成绩单,父亲起疑找到学校,才知道儿子竟然已经半年没有上学,学校也没有和家长沟通!而就在小兴父亲深受打击的时候,又传来另一个“噩耗”:小兴因为上网缺钱,从家里拿了水果刀去打劫了一名女中学生身上的20元零花钱,结果被少年法庭判处缓刑。
青少年法律故事二
身患残疾的母亲病重在床,父亲是普通工人,年仅15岁的儿子小刚品学兼优,还是班干部。
家里的困难小刚都看在眼里,他非常清楚钱对于母亲及整个家庭的重要。
暑假期间,街坊一在工读学校就读的孩子找到小刚,对他说有办法能弄到钱,并向小刚保证,只要跟他一起混,一定可以发财。
孝顺的小刚动摇了,憧憬着“要是能弄到好多钱,就可以给我妈妈动手术了”。
两人一合计,目标锁定在了小刚一个家里很有钱的小学同学明明身上。
于是两人借口找明明玩,由小刚敲开了明明的家门。
两个半大孩子进去后,在明明父母在场的情况下,邻家孩子掏出事先准备好的菜刀,大声宣布:“抢劫,把钱拿出来!”明明的父亲将其制服,傻在当场的小刚也被送进了派出所。
青少年法律故事三
父母从潮阳来广州做生意后,阿龙就跟着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对这个孙子又百依百顺。
2002年,父母把14岁的儿子接到广州来生活。
由于长期缺少沟通,阿龙的父母和儿子已经没什么话可说,只要见儿子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夫妻俩就严厉斥责,早被奶奶宠惯了的阿龙哪里受得了,没几天,和父母大吵一番后,阿龙离家出走了。
当年1月30日,阿龙在外面和同学的弟弟、10岁的小文一起玩时,发现身上的钱花得差不多了,阿龙想在小文身上打主意。
阿龙把他带到白云区三元里附近的草地上,勒死后把尸体扔到旁边的沙井里。
第二天上午,阿龙拨通了小文家里的电话,要小文家长拿1000块钱来赎人。
最后压低到600元,在约定地点一手交钱一手交人。
小文家人随即报警。
阿龙几次变换交钱地点,最后约定小文的家人把600元现金放在广州中医
药大学附属医院门口左侧垃圾桶里。
当晚10时,阿龙取出垃圾桶里面的钱,然后直奔麦当劳。
饱餐一顿后,阿龙在麦当劳门口被警察抓住。
阿龙几次接受审讯都坦然承认是他干的,为了说服警察相信他,阿龙带着警察找到小文的尸体。
阿龙的行为犯了故意杀人罪,考虑到阿龙犯罪时没有满18周岁,广州中院从轻判处阿龙15年有期徒刑。
青少年法律故事四
丽丽的父母都是做小生意的,家境贫困,父母平时忙着挣钱养家,根本没空管教女儿。
在家里被忽视,丽丽就到外面寻找补偿,16岁的阿祥成了丽丽寻找温暖的港湾。
阿祥的家境和丽丽差不多,他因为成绩不好辍学后就在学校周边纠集了一帮小青年,成立了一个“龙腾帮”,阿祥自封“老大”,“龙腾帮”的经费来源主要靠抢在校学生的钱。
威风八面的阿祥赢得了丽丽的好感,正在读初二的丽丽很快就成了阿祥的女朋友。
他们仿照电影里的情节,称丽丽为“压寨夫人”。
丽丽这个“压寨夫人”并非浪得虚名,她心甘情愿地帮阿祥经营起了“龙腾帮”。
为了扩大势力,还在学校读书的丽丽经常游说同学加入“龙腾帮”。
一般的学生都不愿意交这笔保护费。
见软的不行,丽丽就伙同阿祥等人来硬的——他们在学校外面堵着,对不交保护费的同学拳脚相加,直到他们乖乖交上保护费。
和阿祥交往的日子,丽丽经常很晚才回家,有时甚至夜不归宿,可是她的父母却置若罔闻。
直到阿祥因为伙同他人犯抢劫罪被越秀区法院判了6年徒刑,法官找丽丽的父母做思想工作时,丽丽的父母才如梦初醒。
因为丽丽事发时还不到受刑事处分的年龄,而且犯罪情节显著轻微,法院没有追究丽丽的刑事责任,经过批评教育后,丽丽重新回学校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