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与绿色食品论文

有机农业与绿色食品论文
有机农业与绿色食品论文

有机农业与绿色食品论文

姓名:学号:班级:

摘要:本文从有机农业的概念及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综述了有机食品在我国推广的屏障及展望.

关键词: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

论文正文:

1.有机农业概念:

有机农业的概念起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德国和瑞士首先提出。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机农业的概念才开始被广泛地接受。

“有机农业”是指遵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

有机农业生产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循环利用有机生产体系内的物质、依靠体系自身力量保持土壤肥力、保护生态环境,多样性种植和养殖、根据土地的承载能力饲养畜禽、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机制。

2.我国有机食品发展现状

我国从1990年开始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开发,但2002年以前由于标准不统一,管理部门多,制约了有机食品的发展速度。2003年后,随着《认证认可条例》的颁布实施,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划归认监委统一管理以及有机认证工作的市场化,极大地促进了有机食品的发展。到2005年底,中国约有1600个企业,获得不同认证机构的有机(转换)食品认证,有机认证面积169.4万公顷(包括捕捞水域、放牧区域),产量307万吨,转换认证面积61万公顷,产量181万吨。野生采集208万公顷,产量5万吨。有效认证面积居世界第三位,分布于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最近几年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机农业的发展也应运而得到蓬勃的发展,不断的有新的基地及新

的有机产品通过认证走向市场,走向我们的餐桌。虽然最近几年发展很快,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3.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A.有机农业在产业发展中的定位。虽然我国幅员辽阔,消费人口纵多,但是我国既面临着耕地减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的矛盾,又要满足庞大的消费人口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安全的要求。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求有相当规模和适度的增长,另一方面要求不断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

B.生产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有机食品发展的规模、生产总量和开发面积都比较小,只占全国大宗农产品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0.1%左右,而且有机食品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品种单一,无法满足人们对食品日益多样化的需求。C.基础理论、技术研究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有机农业的一整套技术措施及社会服务体系很不完善,在市场管理上,有机食品生产流通和规范销售的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我国有机农业生产研究与科研开发缺少经费,国内鲜有专门从事有机农业科研和教学的机构,特别是缺乏对有机农业生产资料的研究和开发。

D.各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公共认识与诚信体系的缺乏,无序竞争的问题相当严重,有机认证的规范性亟待加强。

以上是我国有机农业在推广过程存在的一些小瓶颈,为了解决这些,我们应该科学把握定位,发展有机食品需因地制宜,制定、完善和实施有机农业的产业政策,加强对有机食品及其产业发展的科学研究,切实加强监管,保障有机食品的健康发展,用良好的组织管理体系从生产、认证、销售等整个环节对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进行规范,使有机农业在我国不断的发展。

4.发展展望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传统农业基础好,又有生态农业、生态建设的基础,农业生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发展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如果发展顺利,预计在今后10年,我国的

有机食品占国内食品市场的比例有望达到1%-3%,中国将成为第3大有机食品生产国和第四大有机食品消费国,中国出口的有机食品占全球有机食品国际贸易的份额则有望达到5.0%,也就是50-60亿美元的规模甚至更高,毫无疑问,开发有机食品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我国已经具备开发有机食品的很多有利条件,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事业目前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很有必要认真借鉴他人的经验,既要积极推动她的发展,又要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如何同时开拓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课题。要想使有机食品这一新兴环保产业得到健康、稳步的发展,就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切实解决有机生产遇到的各种问题,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参与。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国际国内市场对有机食品的要求会变得越来越严格,关键就看我们能否处理好机遇与挑战的关系,把中国的有机食品牌子做大、做响、做强。发展有机食品产业前景光明,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孟凡乔.《绿色食品》.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李显军《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背景、现状和展望》世界农业,2004,

(7):7~11

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

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 什么叫有机农业?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不彩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关系,促进生态平衡、物种的多样性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建立需要有一个过渡或有机转换的过程。 什么叫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水产品、蜂产品、调料等。 有机食品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名称,国外最普遍的叫法是 ORGACIC FOOD有机食品),在其它语种中也有称生态食品、自然食品等。联合国粮农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将这类称谓各异但内涵实质基本相同的食品统称为“ ORGANIC FOO”D ,中文译为“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关系?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是一组与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相关的概念。 有机食品是通过不施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为手段,利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减少生产过程对环境和产品的污染,并在生产中建立一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系统,以促进生物多样性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绿色食品是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技术标准和环境、产品一体化的跟踪监测,严格限制化学物质的使用,保障食品和环境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并采用证明商标的管理方式,规范市场秩序。 无公害食品是通过政府实施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市场准入一系列措施,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基本实现全国范围内食用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是政府为保证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健康的一道基本安全线。 我国是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建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农产品国际竟争力,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中心任务。为此,农业部经国务院批准,全面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并确立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战略。因此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都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为了推动我国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农业部成立了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China Organic Food Certificarion Center,简称 COFC(这是中国农 业部推动有机农业运动发展和从事有机食品认证、管理的专门机构,也是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CNC)A 批准设立的国内第一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批准号 CNCA—

LT食品专业培养方案#1

宁波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掌握食品科学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要求 1.素质结构要求 ⑴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信为人,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较强的团队意识、 奉献精神; ⑵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代意识及健康的人际交往意识; ⑶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革新精神;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较好的综合分析素养和价值效益观念; ⑷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 2.能力结构要求 ⑴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有较好的口语及书面表达交流能力,有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⑵应用知识能力: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具备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的能力,具备食品科学与工程实践和技术革新的能力,具备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的 能力,具备食品生产过程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具备食品质量与安全性检验、分析的能力; ⑶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开展创新实验和科技开发能力。 3.知识结构要求 ⑴自然科学知识: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⑵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哲学、思想道德、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⑶工具性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外文专业文献;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⑷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⑸专业知识:掌握水产、果蔬、畜禽、林特原料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产品的生产工艺及技术参数,掌握食品质量的控制与食品安全卫生分析检验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掌握食品机械与设备的选型、使用、维护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掌握食品工厂及车间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技术。 ⑹工程技术知识:掌握工程制图、电工电子学和基本工程技术等知识; ⑺经济管理知识: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初步知识;了解与食品工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三、核心课程 1.学位课程: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 2.主要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分析、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 原料学、果蔬加工工艺学、水产品加工工艺学、食品保藏原理与技术、食品质量控制技术、食品安全学

绿色食品课程论文 浅谈绿色食品中的添加剂

浅谈绿色食品中的添加剂 摘要:食品添加剂则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形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的物质.绿色食品的加工原料是来自经认证的绿色食品产地,在加工过程中食品添加剂必须合理选择,限量添加,防止对绿色食品的二次污染。Abstract: the food additive is to improve food quality and color, fragrance, taste, shape and for anticorrosion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need to join the food chemical synthesis or natural substances. Green food processing raw material is from a certified green food production area, in the course of processing food additives must be reasonable choice, set limit to add and prevent the green of food in the secondary pollution 。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品质色泽香气味感变质生产工艺营养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而食品添加剂则 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形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的物质.此外,食品营养强化剂也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范畴.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了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 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绿色食品的加工原料是来自经认证的绿色食品产地,在加工过程中食品添加剂必须合理选择,限量添加,防止对绿色食品的二次污染.生产绿色食品时使用食品添加剂,其目的是: (1)保持和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并补充或改善在加工过程中损失的风味, 色泽; (2)提高产品的耐储性和稳定性; (3)改善产品的成品,品质和感官,提高加工速度,方便生产操作. 一、改善绿色食品品质的食品添加剂 能够改善绿色食品品质的添加剂有七类,分别是乳化剂,增稠剂,水分保持剂,面粉处理剂,稳定和凝固剂,膨松剂,胶母糖基础剂. 1、乳化剂是指能使两种或两种以上不相混溶的液体(例如油和水)均匀分散成乳状液(也称乳浊液)的物质.美国FDA的定义是:"能使某乳浊体中的组成相改

有机农业发展的起源和目标

有机农业的起源和原则 1.有机农业发展的起源 20世纪上半叶,发达国家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大肆发展“石油农业”,造成全球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沙化和盐渍化问题日益加剧。为此,1931年英国的农业专家霍沃德提出了有机农业的概念,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罗代尔农场开始了有机农业生产实践,成立了世界第一个有机农场,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发达国家自发建立有机农场,有机食品市场逐渐形成,1972年全球非政府组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在法国成立。这是农业发展的里程碑,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参加。目前世界有机产品生产面积达到6000万公顷,形成澳洲、北美、欧洲和亚洲4大生产区域和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4大消费市场,每年的市场销售额达到1000亿美元。 我国有机农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2005年4月颁布并实施了有机产品

国家标准(GB/T19630-2005),对有机生产、加工、标志和销售以及管理体系四个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2011年又重新修订了有机标准,对种植、养殖、加工三大农业板块生产、加工、销售、追溯体系都做了详细的规定,逐步建立了与世界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机标准。 2.有机农业发展的原则 发展有机农业不仅能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更重要的是旨在建立一种综合、健康和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体系,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使农业生态实现自我调节,农业资源实现再生利用,最终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世界有机农业的原则为: 健康(health) 有机农业将土壤、植物、动物、人类和整个地球的健康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加以维持和加强。在生产、加工、销售和消费中关注从土壤中的微生物直到人类的整个生态系统和生物的健康,强调生产高质量和富有营养的食品,避免使用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肥料、农药、兽药和食品添加剂,为预防性的卫生保健和福利事业作出贡献。 生态(ecology) 有机农业强调以生态平衡和循环利用为基础,在维持生产环境生态的同时实现营养和福利方面的需求。有机管理必须与当地的气候环境和生产条件、生态、文化和规模相适应,所有从事有机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及消费有机产品的人都应为保护包括景观、气候、生境、生物多样性、大气和水在内的公共环境做出贡献。 公平(fairness) 强调所有有机农业的参与者——包括生产者、加工者、分销者、贸易者和消费者建立公平的关系,同时应根据动物的生理和自然习性来

食品与化学 论文

食品与化学论文 随着人类生态环境的恶化,食品的化学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人们期盼着能得到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于是绿色食品应运而生。 发展绿色食品工程,将食品的化学污染遏制在源头 绿色食品是指对人和环境无害、有营养、优质的食品,它的生产必须以生态环境较佳的地域为基地,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和工艺,努力做到生产流通使用及废弃物的后处理均对食品、人和环境无污染或尽可能的少污染,可见绿色食品工程是一项致力于环境保护,减少和消除食品污染的系统工程。发展绿色食品工程,可将对食品的化学污染的治理从治标转化为治本。 1.树立环保意识,明确开发绿色食品工程的意义 当前,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和ISO14000系列标准的颁布表明:21世纪是绿色产品的世纪,21世纪的主导食品是绿色食品。对于即将加入WTO的中国食品业来说,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只有重视和解决食品的污染(尤其是化学污染)问题,通过ISO14000认证的企业,其产品才能在全球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否则将被无情地挡在世界贸易大门之外,而且其产品在国内市场所占的份额也将受到严重的冲击。因此我国的食品业应增强环境意识,花大力气治理和消除食品的污染源,执行ISO14000系列标准进行生产和开发绿色食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树立自身的良好信誉和形象。政府应该完善和严格环境法规,迫使企业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扶持兴建绿色食品基地,培育绿色食品市场,这对控制食品的化学污染、发展绿色食品工程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应用绿色食品技术,是发展绿色食品工程的关键 绿色食品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既不产生污染,也不破坏环境,即绿色食品的生产应该是绿色生产。为从技术上消除或减少对产品及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生产中运用绿色技术尤为重要。比如提倡以有机农业技术取代无机农业技术,在使用农用或食用化学品上推行“少就是多”的新概念(即用量要求越小越少,其效果却要愈强愈好),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用生物类杀虫剂少用化学农药,慎用化学生长调节剂。还有食品业中广泛采用的塑料包装以及塑料大棚、地膜等废弃物造成的“白色污染”,不仅是继水质大气污染之后的又一大社会公害,而且会造成食品的“二次污染”。解决这一问题的真正出路在于运用绿色包装技术,即采用新型可降解(光解或生物降解)的绿色塑料代替传统的百年之久不分解的塑料。这样不仅使食品“里面”(原料、生产过程)绿,也使食品的外观绿,换上了无污染的绿衣服。因此,选择维护食品生产基地生态环境的绿色技术,采用食品的绿色包装,是预防食品的化学污染、发展绿色食品工程的重要环节。 3.培养公众的绿色消费意识,是发展绿色食品工程的源动力 说到食品的化学污染问题,许多人认为是生产者造成的,与自身没有多大关系。据专家统计,平均每人每天要制造0.9kg垃圾,5个不可分解的塑料袋,2~3个一次性饭盒;一个人因洗头发、洗澡、洗衣服平均每天制造200L的废水污染河流、大海、土壤;一个人每天平均用20g的化学用品在污染着环境……造成地球上生态环境恶化,工业污染只占总污染源的41%,家庭污染却占到了59%。不难想象,人们不恰当的消费、生活行为也是危害人类生态环境的一大污染源。绿色消费的主旨在于要求人们的消费活动无害于环境。发达国家在

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

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资源与环境的双重任务,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常常会导致环境的破坏与资源的浪费。 在所有产业中,农业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最为密切和特殊,农业生产既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也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并浪费大量资源。如不当的耕作造成水土流失;过度种植与放牧使土壤地力下降;过量的施用化肥和不当的灌溉破坏了土壤结构,加速了次生盐渍化,使土壤生产能力日益下降,而为了维持农田眼前的生产,愈益依赖于化肥,如此反复的恶性循环,导致土壤生态环境的恶化;为了防止有害生物的危害,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和除草剂,虽然暂时控制住了病虫草的危害,保住了产量,但与此同时,杀灭了天敌,破坏了自然界动物区系及昆虫、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生态平衡,有害生物抗药性逐渐增强,最终会导致病虫害的暴发,甚至达到难以控制的地步;此外,森林和草原面积的减少使风沙加剧,人类生存环境更加恶化,农业的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理有甚者,农药、化肥的滥用不仅污染了大气、土壤与河流,也直接威胁到我们的食品安全等等,这些问题使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代价,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讨既能实现发展目标,又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途径,寻求农业持续发展之路,而发展有机农业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当前,世界农业和农村发展主要面临食品质量与粮食安全、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农民增收与经济安全等问题,而有机农业正是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或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主席GUNNAR RUNDGREN先生曾把发展有机农业的理由总结于下表中。

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定义及区别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购买食品时,常常发现食品的包装袋上会带有有机食品、无公 害食品、绿色食品等字样。因为大概的意思十分相近,很容易被人们混淆。今天为大 家详解一下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的定义,有何区别? 有机食品也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等。有机食品是国际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有机食品通常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 准生产加工的。 所谓无公害食品,指的是无污染、无毒害、安全优质的食品,在国外称无污染食品、 生态食品、自然食品。在我国,无公害食品生产地环境清洁,按规定的技术操作规程 生产,将有害物质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内,并通过部门授权审定批准,可以使用无公害 食品标志的食品。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和有机农业原则,在空气、土壤和水源均无污染的生态 环境之中,应用无公害生产的操作规程,产出和加工出的安全优质、富于营养,并经 绿色食品发展机构认证,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一切食用农副产品的总称. 区分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大致上可从加工、生产、数量控制方面进行区分。 加工方面,有机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其它食品则允许有限使用这些物质,并且不禁止 使用基因工程技术。绿色食品对基因工程技术和辐射技术的使用就未作规定。 生产方面,有机食品在土地生产转型方面有严格规定。考虑到某些物质在环境中会残 留相当一段时间,土地从生产其他食品到生产有机食品需要两到三年的转换期,而生 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则没有转换期的要求。数量控制方面,有机食品在数量上进 行严格控制,要求定地块、定产量,生产其他食品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 总之,生产有机食品比生产其他食品难度要大,需要建立全新的生产体系和监控体系,采用相应的病虫害防治、地力保持、种子培育、产品加工和储存等替代技术。老爷岭 整理介绍。

论文___生活中的化学_之食品

江苏理工学院2013 —2014—2学期 “吃”里面的化学 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姓名张俊 班别11东文秘2 学号11871228

“吃”里面的化学 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班级:11东文秘2 学号:11871228 姓名:张俊邮政编码:213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们对于日常饮食的营养与健康更为关注,但大多数人对于食物营养成分的了解并不多。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人们对其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一些东西我们本来对我们很有益处,但是由于我们的饮食搭配问题可能使我们本来应该获得的营养物质都被抵消,最严重的可能导致饮食中毒,甚至于危害我们的生命。 关键词:生活中的化学食品中的化学亚硝酸盐食品安全 其实不管是在平时和朋友们的交谈中还是在网上,经常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化学知识在平是饮食中的应用。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记得老师曾经不止一次的提到亚硝酸盐这个名词。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关于亚硝酸盐的问题吧。 我只是从几个小方面谈了一下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希望大家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貌,生活中涉及化学的方面还多着呢!涉及的具体知识更多,只要大家留心,多观察、多发现,化学的发展将会突飞猛进,我们生活中的奥秘也将进一步被发现,生活将会更加方便、舒适,用心去体验,生活本身就是一本化学书。 化学是与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的学科之一,随着化学的发展,生活中一些奥秘也逐渐被揭示。生活中随处可见化学知识,化学课本也常涉及生活。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就从饮食方面来说说我们生活中的化学吧 有一些东西我们本来对我们很有益处,但是由于我们的饮食搭配问题可能使我们本来应该获得的营养物质都被抵消,最严重的可能导致饮食中毒,甚至于危害我们的生命。就拿我们好多女孩子都喜欢吃的巧克力来说把,巧克力甜香的味道、润滑的口感深为人们所倾心。特别是吃黑巧克力还可有益心脏健康。因为黑巧克力中含有可以提高血液中预防心脏病作用的抗氧化剂。但是,你知道吗,吃黑巧克力时喝牛奶就会将这种好处全部抵消。

绿色食品论文

绿色食品论文 绿色食品论文 当你去超级市场采购时,你是否注意到,有些奶粉,茶叶,咖啡,果脯,饮料等的包装袋(盒)上都印有同样的图案——太阳底下的两片绿 叶轻托着一枚绿芽,这就是"绿色食品"的标识图案,这些食品就是大 名鼎鼎的"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特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之所以称为“绿色”,是因为自然资源和生态 环境是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由于与生命、资源、环境保护相关的 事物国际上通常冠之以“绿色”,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 态环境,并能给人们带来旺盛的生命活力,因此将其定名为"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为什么受人青睐呢?这要从环境污染说起. 工业污水是重要的污染源.例如制造染料,农药,灯炮,电池,开关 的工厂,它们排出的废水中通常含有汞,这些废水流入到江河里,使生 长在河里的鱼儿体内含有了许多的汞.人吃了这种鱼,汞便在人体内 慢慢积累起来,这就是汞中毒.久而久之,汞中毒的病人会出现口齿不清,手脚麻木,耳聋眼瞎,精神失常等病状,甚至会死亡. 农药也是重要的污染源之一.据统计,现在常用的400多种农药中,就有140多种农药含有毒性很大的有机氯.……人稍有疏忽,吃了用 这些作物做成的食品,轻者会出现头昏,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重者 还会丧命.丙如果人长期慢性中毒,就会得白血病,胃癌等不治之症……现在,因食物被污染而引起的中毒现象屡屡发生,人类的食源 已亮起了红灯. 而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1.强调产品出自良好生态环境; 2.对产品实行“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 3.对产品依法实行统一的标志与管理。 绿色食品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产品或产品原料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 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3.产品必须符 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4.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 通用标准,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装潢和标签规定。绿色食品 标准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A级绿色食品标 ·A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 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 品添加剂、饲养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从而保证产 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产地的 环境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绿 色食品生产资料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 合成生产资料,并积极采用生物方法,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 产品标准要求。为了和一般的普通食品区别开,绿色食品有统一的 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有特定图形。绿色食品图形由三部分构成:上 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蓓蕾。标志图表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安全。 绿色食品的涵盖面十分广泛,它包括地里种的,水中游的等多种多样的食品,如餐桌上的粮食,蔬菜,鱼肉,鸡蛋,水果以及油,茶,酒,调 味品等.绿色食品的生产要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如作物要在没有污染 的地方进行栽培,以保护作物不受污染;禽畜的饲料中,不准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激素添加剂;制罐头,饮料的工厂中,使用的工艺设备必须无铅,锌等污染.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杨曙辉,宋天庆 (云南大理州农科所,云南大理671005) 摘要:简述了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浅析了制约我国当前有机农业发展的5大方面主要障碍因素:粮食战略安全、农业环境质量、技术和咨询体系滞后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进一步提出并阐释了“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为有机农业发展打好前站”、“建立和完善技术和咨询体系”以及“加大投入,确保发展”等8个方面的现阶段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有机农业;有机认证;制约因素;发展策略 文章编号:1005-4944(2006)02-0042-05 42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年第2期 了IFOAM国际有机颁证服务机构(IOAS)的正式认可,是迄今全球30个获IFOAM认可的认证机构之一,也是亚洲仅有的获得IFOAM认可的三家认证机构之一。这也标志着我国有机认证事业走向国际化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此外,截至目前,全国共有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万泰、中国农业生态研究所等19个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相继加入IFOAM,并正式成为其会员;同时,已有4个国际有机认证机构在我国设立了代理或委托部门,负责国外有机认证机构在中国的认证。迄今,国家已制定并发布了《有机产品认证标准》(OFDC)和4项有机食品行业标准,49个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标准,并积极引用、遵循和执行国际标准、发达国家标准或进口国的相关标准,有力地保障了有机产品的质量水平。据统计,自1994年以来,全国经OFDC认证的有机食品达100多个品种,认证农场、加工或贸易企业(单位)400多家,范围涵盖谷类、豆类、蔬菜、干果、饮品、中药材等各类作物或食品。截至2003年底,全国经农业系统认证的有机食品企业203家,产品559个,实物总量17.9万t,占全国的21.7%;年销售额11.3亿元,占全国的44.5%;出口额4 360万美元,占全国的30.7%;认证面积62.86万hm2,占全国的31.4%。截至2004年6月底,农业系统有机食品认证企业达到417家,产品662个,实物总量24.7万t,分别比2003年底增长3.7%、18.4%和40%;其中有机水产品产量位居全球榜首。由此可见,我国有机农业在近年发展迅速,有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潜力已初步显现,前景广阔。 2制约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2.1粮食战略安全的制约 (1)现阶段粮食数量安全的压力。目前,我国已跃居为世界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粮食、棉花、蔬菜、水果、肉类、禽蛋等8类农产品产量均位居世界首位。1998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均创下了历史新高,分别达1.138亿hm2、5 123亿kg和每667m2 300 kg的新水平;1996年,全国人均拥有粮食达414.3 kg,是历史的最高年。然而,事实说明,我国农产品虽已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并出现了供给相对过剩的局面,可这也仅仅是结构性过剩、阶段性过剩、季节性过剩、局部性过剩和低水平过剩的表象,而真正的粮食数量安全的隐患和危机远未消除。1999—2003年,全国粮食产量出现了连续5年的下滑;200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分别比1998年减0.13亿hm2、816亿kg和每667 m2 11 kg,人均拥有粮食较1996年减80 kg;同时,全国粮价出现了跳跃式上扬,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开始由顺差转向逆差,呈现净进口格局;2004年,全国粮食产量虽出现恢复性增长,增幅达9%,但实际净进口仍达459.8万t;而2005年的粮食缺口仍将持续。 (2)粮食需求持续增长的压力。当前,我国人口已突破13亿,并以每年1 500万的速度递增;而耕地面积却只有0.95亿hm2,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且以每年40万~46.7万hm2的速度递减;2004年,人均耕地面积已降至0.094 hm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3.8%,东部600多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FAO确定的0.05hm2的警戒线;同时,全国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的耕地只占耕地

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区别

一、有机农业发展的过程 有机农业自提出至今已有近70年时间,其间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0-1945年)--思想萌芽阶段。 这一阶段是有机农业思想萌发和提出时期,主要是有关专家和学者对传统农业的挖掘和再认识,而中国在几千年发展传统农业过程中所积累的优秀农艺思想和技术,如农林牧结合、精耕细作、培肥地力、合理轮作等对有机农业的出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由于处于初创阶段,有机农业只是在小范围内运作,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技术体系,水平均较低,其影响也很有限。 第二阶段(1945-1972年)--研究试验阶段。 美国罗代尔有机农场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有机农业进入了研究试验时期。这一时期,有机农业在规模和数量上远远超过第一阶段,但与常规农业相比仍然非常弱小。尽管人们在部分地区实践、操作有机农业,但由于现代农业体系的建立及运作的惯性,以及有机农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人们对有机农业尚处于观望、验证阶段。有机农业生产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对农场外部系统的依赖。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需求非常少,大多用于自身消费或赠予亲朋好友品尝,因而缺乏市场需求拉动,进而难以形成效益规模。 第三阶段(1972@1990年)--奠定基础阶段。 1972年11月5日,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 (l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t Agricultural Movements,IFOAM)在法国的弗赛拉斯(Versailles)成立,标志着国际有机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有机农业发展有如下特点:一是通过发展组织会员,扩大有机农业在全球的影响和规模;二是通过制定标准,规范有机农业生产技术;三是通过;制定认证方案,提高有机农业的信誉。由于有机农业运动是各国民间组织或个人自发开展的,加上自身具有分散性和不稳定性的缺点,因而这时期发展仍比较缓慢,其影响也没有得到大多数国家政府的足够重视和支持。 第四阶段 (1990年至今)--加快发展阶段。 进入90年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全球的共同响应,可持续农业的地位也得以确立,有机农业作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和一支重要力量,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无论是在规模、速度还是在水平上都有了质的飞跃。这一时期,全球有机农业主要发生了以下变化:由单一、分散自发的活动转向区域性有组织的民间活动,在一些国家甚至还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有的法律上给予保护,有的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就标准而言,许多国家已根据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的基本标准制定了本国和本地区有机食品标准。就产品开发而言,有机产品日益丰富,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和加工产品的比重日益扩大。就市场发育而言,有机食品已开始由现产现销转向批发销售,并进入超市,有的国家还有连锁经营,一部分有机食品已由乡村市场进入城市市场,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 二、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一)有机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一种类型 有机农业在二战之前就开始在西方一些国家实施,起初只是由个别生产者针对局部市场需求而自发地生产某种产品,尔后逐步由这些生产者自发组合成区域性的社团组织或协会等民间团体,自行制定规则或标准指导生产和加工,并相应产生一些专业民间认证管理机构,这种现象至今在西方发达国家依然普遍存在。由于它的产生是自发性的,在管理、检查、监督等方面不可能形成完善的体系,同时由于当时的有机农业过分强调传统农业,实行自我封闭式的生物循环生产模式,排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未能得到广大农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加工技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备与食品专业相适应的文化知识,掌握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和简单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掌握食品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工艺技能,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能力,能从事食品及相关领域内的生产加工、技术管理、品质控制、分析检验、产品开发及车间设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主要就业岗位 学生毕业后应具有食品加工的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在各类食品企业及相关领域工作。 1、食品生产加工岗位; 2、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岗位; 3、食品质检岗位; 4、食品成分分析与检验岗位; 5、产品开发岗位; 6、食品厂车间设计岗位; 7、食品营销岗位。 三、培养规格 学生毕业后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要求:(一)知识要求 1、掌握食品加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 2、掌握食品加工产品的生产原理、工艺流程和操作知识; 3、掌握食品企业有关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的规范、标准,熟悉食品卫生法规; 4、掌握英语基础知识,能进行简单听说读写; 5、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必要的网络知识和常用软件应用知识; 6、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 (二)能力要求 1、掌握食品生产主要设备和仪器操作的基本能力,并能对简单设备仪器进行维护 和维修能力

2、具有典型食品配方的设计、计算和改进创新能力; 3、具有对食品加工过程的工艺条件进行控制的能力,并能独立操纵完成各个工艺 环节的调控运转; 4、具备食品生产的项目建设、开发、管理及服务的基本技能; 5、具有应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食品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进行技术革新的初步能 力; 6、能根据厂家实际情况设计可行的管理方法能力,熟悉并熟练运用食品企业有关 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规范、标准的能力; 7、具有食品分析与检测能力。即具有熟练操作常用食品检测设备和仪器的能力, 对食品中常规成分进行检测和撰写分析报告的能力。 (三)从业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 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马列 主义理论基础,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文化素质: 具有较强的科学文化素质修养,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3、专业素质: 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熟悉专业技术知识,掌握专业能力,能够进行产品开发、 制造、维护; 4、身心素质: 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职业资格证书与技能等级证书要求 四、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三校生”及高中毕业生

绿色食品策划书

绿色食品策划书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书 设计题目:绿色食品策划方案 系别: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 论文完成日期: 摘要 对我们来说,绿色食品这个名词已经耳熟能详了。大家都知道什么是绿色食品以及食用绿色食品的好处。但是我国现阶段,由于人们的收入状况,绿色意识淡薄,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绿色食品市场不健全,国家执法力度不够,绿色食品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对于如何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绿色食品市场推广策划方案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目标市场的选择。探讨目标市场的规模、前景及竞争格局。第二部分对消费者行为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及心理。第三部分是对产品定位进行说明,说明产品在市场上的定位及与其他产品的不同。第四部分是完整产品说明,说明产品概念来源,如何进行销售。第五部分是策划方案可能的实施状况及评估。第六部分是竞争战略的设计,本人主张实行专业化市场,对其策略及成效进行了详细说明。

关键词:绿色食品策略方案专业化消费者行为 目录 一目标市场选择 (4) (一)市场细分的基本原和关键要素 (4) (二)目标市场的规模分析和成长前景预测 (4) (三)竞争格局分析和竞争对手分析 (4) 二、消费者行为分析 (5) (一)目标客户的购买需求分析 (5) (二)其他产品为何没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5) (三)目标客户的消费流程和消费心理分析 (5) 三、产品定位说明 (5) (一)本产品在目标市场上的定位及其说明 (5) (二)目标客户非买该产品不可的理由 (6) (三)与同类产品的差异化特征主要体现 (6) 四、完整产品说明 (6) (一)产品定义的详细说明,产品概念 (6) (二)产品定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价格策略的制订 (6) (三)产品宣传的价值诉求,广告词的设计原则 (6) (四)整合营销传播设计,采用了哪些市场宣传组合方 (7) (五)销售渠道设计,渠道设计的原则和考评原则 (7) 五、策划方案可能的实施情况和成效评估 (8) (一)产品上市后可能的销售业绩 (8)

世界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世界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一、有机农业的基本概念有机农业始于1924年,由鲁道夫.史特内(RudolfSteiner)创立 的生物动力农业。 之后于20世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在瑞士由翰斯缪勒(HansMueler),在英国由雷蒂埃伍巴夫奥(LadyEveBalfou)和艾伯特哈瓦得(AlbertHoward),在日本由(MasanobuFukuoka) 分别创建了各国的有机农业。 六十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政府开始重视有机农业,鼓励并补贴 农场从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转换。 在国际有机农业运动的推动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有机农业的概念开始被广泛地接受。 欧洲、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已陆续建立了有机农业指南、标准、法规、条例,对有机农业 作了明确的定义。 最初,这些定义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近年定义趋于一致,目前最普遍接受的定义是:有机 农业是一个促进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循环和土壤生物活动的生态性生产管理体系。 有机农业要求尽量采取恢复、维持、促进生态和-谐的管理措施,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 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尽可能减少空气、土壤和水分的污染。 我国有机农业工作者通过深入研究以及与国外同行的交流,将有机农业定义为:遵照有机 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 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 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 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 (IFOAM) 2000年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发展有机农业生产和有机食品加工的主要目标有17个方面,其根本目标是促进土壤生物、植物、动物、人在内的且相互依赖的系统的生产力和系统的健康协调发展。 有机"是一种标识概念,只有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 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才能标识为有机产品。 有机产品除包括食品,如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外, 还包括纺织品、皮革、化妆品、林产品。 二、有机农业的现状有机食品生产是近几年世界农业中的亮点。 全世界大约有130个国家进行认证有机食品的商业生产,主要集中在欧洲国家、美国和加拿大。 据国际贸易中心(ITC)今年2月调查,全世界有机管理用地已达到1700万公顷,各大州有机管理的面积分布大体是大洋洲44.91%,欧洲24.79%,拉丁美洲21.67%,北美7.73%,亚洲0.55%,非 洲0.35%。 面积最多的10个国家依次是澳大利亚770万公顷,阿根延280万公顷,意大利100万公顷, 美国90万公顷,巴西80 万公顷,德国54万公顷,英国52万公顷,西班牙38万公顷,法国37

我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与无公害食品特点、区别、认证及发展建议

我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与无公害食品特点、区别、认证及发展建议 队名:经济学院灰常有机实践队 指导教师:徐宝林 2010年9月10日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不断产生。因此,建立和健全健康食品生产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我国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体系的总体水平已成为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文章综述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在中国的发展特点、认证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提出了促进安全食品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认证;建议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已日趋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食品安全指的是食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产生,如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事件等一次又一次引起消费者的恐慌和愤怒,甚至有人质疑“目前我们吃什么是安全的”。大众和政府都在急切呼唤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制度,来解决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提高社会绩效。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建立和健全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体系,提高我国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体系的总体水平.以提升我国食品的国际竞争力,保障我国国民消费的安全性和人身健康发展的权益。 1.安全食品的种类、特点及其区别 安全食品是指出自洁净生态环境、限制产品生产过程中化学制品的使用、加工过程符合相应操作规程而生产的食品。是保护人类健康、保持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根据食品从种植、收获、加工生产、贮藏到运输过程都采用了无污染控制标准的不同,又分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等。下面对其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发展情况进行介绍。 1.1有机食品的特点及其发展状况 有机食品是根据有机农业原则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准生产、加工出来的经过有机食品颁证组织颁发证书供人们食用的一切食品。目前经认证的有机食品种类主要包括一般的有机农作物产品(例如粮食、水果、蔬菜等)、有机茶产品、有机食用菌产品、有机畜禽产品、有机水产品、有机蜂产品、采集的野生产品以及用上述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产品。国内市场销售的有机食品主要是蔬菜、大米、茶叶、蜂蜜等。有机食品最主要的特点是在其生产与加工过程中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农药、肥料、除草剂、生产激素、防腐剂、添加剂等化学物质,要求原料产地没有工业企业的直接污染,大气、土壤、水体等环境要素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定义,有机食品是根据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出来的,经过授权的有机食品颁证组织颁发给证书,供人们食用的一切食品。其中要符合四个条件,包括:(1)有机原料:即原料必须来自于建立的或正在建立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产品;(2)有机过程:即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3)有机跟踪:即生产者在有机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有完善的质量跟踪审查体系和完整的生产及销售记录档案;(4)有机认证:即必须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1984年,我国家环保局南京环科所等专家学者先后进行有机食品的科研工作。1989年,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正式加人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1990年,浙江有机绿茶出口荷兰,由荷兰颁证组织SKAL颁证。以及国外有一些有机食品公司带领国外认证机构在中国试探性的进行有机认证。此时有机食品贸易额仅为6万美元左右。2000年后,我国经过认证的有机食品有茶叶、蜂蜜、奶粉、大豆、芝麻、荞麦、核桃、松子、

绿色食品论文

论绿色食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入口"的东西既要美味,又要有营养,卫生,无任何污染.因此,不含有害物质残留的绿色食品便成为人们渴望的食品,绿色食品的开发和生产也因此成为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的必然趋势.绿色食品犹如绿色的春潮,正快速涌进我们的生活。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fe level, people demand for food is more and more high. "Entrance"things should not only delicious, but also has the nutrition, health, no pollution. Therefore, no harmful substance residue of green food has become a desire for food,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of green food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food processing. Green food like a green spring tide, is quickly poured into our life. 关键词:绿色食品、营养、卫生、开发和生产、食品加工 “绿色食品”是——特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之所以称为“绿色”,是因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由于与生命、资源、环境保护相关的事物国际上通常冠之以“绿色”,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并能给人们带来旺盛的生命活力,因此将其定名为"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产品或产品原料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第二、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第三、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第四、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装潢和标签规定。绿色食品标准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A级绿色食品标。 A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养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