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积极德育体系 践行育人为本思想

构建积极德育体系  践行育人为本思想
构建积极德育体系  践行育人为本思想

构建积极德育体系践行育人为本思想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2002年由“江阴市职业高中”和“江阴市高级技工学校”合并组建,以后又合并了“江阴市交通职业学校”和“江阴市经济管理干部学校”。目前(两个校区)占地250亩,在校学生6300多名,每年学历和技能培训约7000多人,驾校培训约4000多人。学校设立机械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系、经管商贸系等四个系部,开设专业有:机械加工、数控技术、机电维修、电气自动化、汽车维修、计算机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财务会计、商务英语等三十个专业。学校容五年制大专、五年制高级工、三年制中专、中技、综合高中于一体,是一所多层次、多元化、综合性的中等职业学校。多年来荣获了“全国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十佳教育创新先进单位”、“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先进单位”等各类国家和省级荣誉30多个;2009年被评为首批江苏省四星级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课程改革实验学校;今年十一月又被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在今天召开的江苏省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第六届年会上,被授予“江苏省职业教育德育特色学校”称号。

一、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可见,“育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职业学校首先要树立“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大力营造“育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才能取得有效的职业教育,培养出大批品德、学业、技术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秉持的是“专业为先,课程为本,德育渗透”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培养了一大批学生。然而,学生管理难,教学质量低,毕业生发展和持续发展情况不佳,成为困扰我们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一个难题。反思我们过去的工作,关键还

是办学指导思想不够正确,虽然强调了“德育为先,全面渗透”,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没有到位,德育还只是一个“配角”,以满足学校平稳的教学秩序为目标。当前的中职学生,通过中考的分流,其中相当部分同学不仅学业成绩不佳,而且或多或少的存在:怕学习、怕吃苦、好玩乐、好争斗、不自信、不礼貌、不文明、不诚实、无组织、无纪律、无追求、无责任心等等不良品行,其中有的是道德问题,有的是心理问题,有的是思想观念问题,有的是行为习惯问题。事实上,通过中考成绩分流的学生在道德、思想、行为、心理、学习态度、生活态度等方面更需要实施有针对性的“修补”,在学校的生活、活动、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等各方面实施以育人为目的的教育,才有利于他们学好知识、学好技术、成人成才。所以,对他们来说,实施以育人为本的教育更为迫切。

近年来我们与用工企业的座谈和交流中也感受到,企业更加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他们说: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比技能更重要。许多招工企业对学生的面试基本上侧重于:智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可见,职业教育应该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也进一步要求我们探索实施“育人为本”的教育。

二、积极德育的内涵和体系

1.积极德育内涵

注重预防、处罚、事后教育、学生不出事教师便无事,是当今学校德育的一个普遍现状。这是一种防守式的德育,它所防守的是学生的道德底线,学生的品德生存在道德和不道德的亚健康临界状态,我们称这样的德育为消极的德育。这就相当于只注重治疗,不注重保健的人,他将长期地生活在亚健康状态。

积极德育是注重修身立德和人格成长的德育。它从学生具体的生活出发,在学生的学习、劳动、生活、文化活动等方面,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项目、有执行力的德育推动,使学生品德水平获得持续地提升。其特点是:主动性、系统性、全方位、力行为主、持续推进。

积极德育是“育人为本”理念指引下的德育,在积极德育的推动下,学生的品德天天有提高,他们的言行水平高于道德底线,他们生存在品德健康的状态。这就相当于注重保健,坚持强身健体的人,他将生活在健康快乐的状态。

2.积极德育体系

健康的校园文化陶冶人————文化育德

严格的行为规范训练人————行为铸德

丰富的知识学习滋养人————知识养德

艰苦的技能劳动磨练人————劳动砺德

可见,德育惯穿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像氧气一样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学生,熏陶---训练---滋养---磨练,已成为我们学校全面育人的“工艺”流程。

所以,德育不是学校个别部门的事,各方面工作都要挖掘其德育资源,重视对学生的德育,德育是一把手工程,“德育为首”从一把手开始。

三、积极德育的实践与成效

1.文化育德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学生的成长同样也受制于跟他朝夕相处的环境,其中校园文化环境是深层次影响学生思想、观念、行为的关键因素,建设有效的德育体系,首先要建设一个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健康的文化陶冶人。

价值体系。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人的成长同样遵循其客观规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论述人的成长秩序的规律。依据这样一个思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下,我们制订了校本《八荣八耻荣辱观》,构成学生品德成长的价值观体系。

以孝悌谨信为荣,以虚伪无礼为耻;以爱众亲仁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好学上进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热爱劳动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以崇尚技艺为荣,以不学无术为耻;以自立自强为荣,以盲从依赖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自私自利为耻;以贡献社会为荣,以无所作为为耻。这里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修身立德,学文砺能,利已利人利社会,分别形成“根基、枝杆、花果”的人生结构。当然,《八荣八耻》并不能整体上表达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价值体系,仅是我校对学生进行道德和人格教育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文化熏陶、行为训练、知识滋养、劳动磨练等多角度的影响,使学生形成以“修身立德,自立自强”为核心的人文精神,为人生的发展夯实基础;同时也以此不断凝聚、打造学校精神。

环境文化。校舍是环境、绿化是环境、图文是环境、师生行为也是环境。其中图文是无声的教育者,常有“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功效。在图文环境的布置中,我们遵循三条主线:一是彰显学校的教育主张,二是反映师生的价值趋向,三是宣扬先进榜样。于是,我们在校园、教室、实习车间、宿舍、餐厅、实验室等显著位置布置了体现学校教育主张的墙面文化。另外,我们每学年都举行一次“校园格言500句”征集活动,围绕《八荣八耻荣辱观》体系,师生共同参与,于是,校园内处处都有师生自己的格言,形成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的氛围。学校的宣传窗定期张榜先进教师和先进学生的图像,展示榜样风采。此外,师生的仪表、礼貌、言谈举止是人的内在精神和文明素养的外在表达,我校通过制度规范,有效管理,使师生人人自律,有效地形成了“仪表大方、人人礼貌、言语友好、举止文明”的校园风尚,每个人既是学习者,又是榜样。

制度文化。落实《荣辱观》,同样需要借助制度规范,《学生一日常规》、《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寄宿生守则》、《诚实考试规范》、《学生校园安全行为规定》、《学生违纪违规处理办法》、《学生奖学金评定及奖励办法》、《三好学生评选及奖励办法》、《优秀学生干部评选及奖励办法》、《优秀学生社团评选及奖励办法》等等制度,都围绕《荣辱观》要求来制订,通过制度约束和激励的方式明辨

是非、规范行为、抑恶扬善。

活动文化。由学生亲自参与的活动,有情感投入、有劳动付出、有挫折体验、有成功快乐,所以,有目的、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是文化育人的重要环节。我们提出“人人都有闪光点,人人都要有作为”的口号,创造健康丰富的学生活动机会,帮助学生闪光,培养成就情感。

根据学生特点,围绕《荣辱观》设计学生活动,形成课程化的活动系列。如:每天都有砺志晨跑、道德长跑、疯狂早读、军营内务、好兄弟用餐、集体主义操;每周都有升国旗仪式、校园新闻(电视)、天下父母(电视)、班会活动;每月都有《新职技》(校报)、星级晨读、星级自修、星级实习、星级宿舍、星级卫生;每学期都有爱学习赛诗会、人心齐合唱会、以工为荣技能大赛、自立自强创业明星评比、先进学生先进集体评比表彰、篮球联赛、足球联赛、安全逃生训练;每学年都有塑造美艺术节、攀高峰运动会、十大五四优秀青年评选和事迹报告会、成人宣誓仪式。此外结合形势还不定期举行各类团活动和班活动,如:组织文学社、创业社、轮滑社、街舞社、新闻社------等各类社团活动也是丰富多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频频地“闪光”,不仅锻炼了能力,同时也培养了成就感。学生在校园活动中的“有作为”,使“自立自强”的品质获得健康的发育成长。

舆论文化。围绕《荣辱观》大力加强舆论宣传是我校团委的工作重点,学校媒体有校园电视台、主播电台、校园网页、《新职技》校报、宣传橱窗等,《校园新闻》、《学习榜样》、《创业明星》、《高技能先生》、《文明风采》、《天下父母》等栏目,强烈地渲染了正面文化,也锻炼了大批学生,成为我校文化育人的助推器。

2.行为铸德

《弟子规》是我国清朝康熙年间编著的少年儿童读本,对青少年修身立德具有十分有效的教育效果,其深层的教育思想则为:通过正确的行为养成习惯,通过良好的习惯升华成品德。对年少的儿童来说,人生阅历浅,难以理解复杂的人生道理,在“做中学”可能是一种既易于操作,又富有实效的德育方法。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指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通过行为训练可以塑造人的品德,这是一种“有表及里”的培养方式。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们对礼貌、仪表、卫生、舍务、用膳、晨练、做操、早读、实习等日常行为中的品德内涵进行了深层次地剖析,形成了行为项目与品德素质训练的对应性关系。例如,军训化做操,就能培养行为自控能力、集体主义意识、纠错觉悟、守纪意识、质量意识、认真态度。我们对做广播操的要求是:跑步进场,跑步退场,遇阻碍时应原地跑步不能停步(培养行为控制能力);队列要求纵、横、斜均成直线(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自觉纠错觉悟);做操要求动作整齐(听口令,培养守纪意识),动作到位(培养质量意识),动作有力(培养认真态度)。可见,做好广播操不仅是一项健身活动,更是丰富的德育活动。

每一项活动科目都有其特定的德育内涵,认识它并且认真地做好它,就能实现通过训练培养品德的效果。待人礼貌,培养尊敬师长、与人为善、文明交往的品德;整洁内务,培养有条理、有规律、讲质量、讲认真的品质;砺志晨练,培养刻苦勤奋、意志坚定的品质;军训化做操,聚集积极向上的心理场,培养团队意识、组织纪律性、认真态度;疯狂早读,培养爱学习、爱文化的品质;诚实考试,培养学习责任心和诚实守信的品德;9S实习管理,培养敬业精神、劳动观念、职业道德、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等职业素养。

在实施行为铸德的过程中,我们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首先明确行为训练与品德养成的意义,明确具体项目与品德素养的对应关系,在形成共识的情况下,师生便能形成合力,各项规范训练也能顺利地推进。只要我们坚持明理力行、严格要求、持之以恒的原则,那么就能收获渐移默化、形成习惯、铸成品德的硕果。

事实证明,经过严格的行为训练,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团队意识、生活态度、学习状态、文明举止、精神面貌等方面均有明显的进步,校风学风也因此更积极和谐。所以,我们认为,严格组织和规范学生行为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品德的一个有效途径,充分体现“做中学”的德育方法切实有效。

3.知识养德

常规活动是学生校园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文化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技术能力的训练是学生校园生活的重心,占用了校园生活的主要时间。认真的学习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上进心、责任心、事业心、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科学思维、尊敬师长等等良好的品质。放任松懈的学习状态,会养成不求上进、自由散漫、弄虚作假、蔑视师长等不良习性。所以,知识学习不仅是未来职业的需要,也是培养良好品德的载体,知识学习的过程本身也是品德培养的过程。

此外,充分内化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认识能力的提升也将起到“由内养外”的滋养功效。优秀的美文美诗,严谨的政治法律,丰富的专业课程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充实了学生的文化内涵,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觉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就是知识养德的意义。

基于知识学习与品德培养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强调了“职校生也要勤奋学习”的口号。我们加强了课程改革,以“易教易学,实效高效”为原则,使学生胜任学习、有效学习、忙碌学习;我们改革了教学质量管理方式,实施了“真教、真学、真考”策略;我们还改革了激励制度,鼓励教师追求有质量的教学。

教学管理中,以学习过程管理为重点,着力提升早读课、教学课、自修课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处于认真和忙碌的学习状态之中。以学习结果管理为落脚点,改革教学质量测评方式,确保结果的真实性,使师生的诚信品德回归于学习过程。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有效地调动了教和学的积极性,教师紧张有压力,学生回归到学习中

来,学风好起来,态度好起来,行为好起来,品德也就好起来。所以,只有形成了认真学习的教育,才可能形成完整而有效的德育。

4.劳动砺德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热爱劳动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视为社会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但是随着新一代(90后)独生子女的出生,劳动渐渐与孩子们疏远了,近几年学生热衷于选择会计、计算机、商务英语等专业,而冷却了机械加工、汽车维修、焊接技术、服装制作等专业,其中学生兴趣使然是一个方面,追求轻松、舒适、体面的工作是直接原因,怕劳动、怕吃苦是其深层原因。高尔基说:热爱劳动是最可贵的品德。马卡连柯说: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乌申斯基说: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不爱劳动的人,难以尊重劳动;不爱劳动的人,难以全心全意地服务大众。可见,人的一生中没有经过艰苦劳动的锻炼难以形成完善的品德。正因为如此,教育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9]11号)中要求的对中职生“进行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的教育。以就业创业教育为重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职业指导,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

劳动完善思想品德。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埋头苦干、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是一个健康青年应有的品德,也是贡献社会、有所作为的品德基础,而这许多品质不可能在舒适的生活中形成,只有通过艰苦劳动的磨练才能收获这样的品德。基于这样一种理念,我校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劳动实践,有校园卫生劳动、舍务劳动、餐厅勤工俭学劳动、社会志愿者劳动、学生创业劳动、实习技能训练劳动等等,从去年开始,会计、动漫、计算机、商务英语等专业都增设了一个月钳工实习课程,目的是让学生人人都经历苦脏累劳动的锻炼和体验,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惧怕劳动。

劳动培养职业素养。培养职业技能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点,但我们跟企业界的同志交流中知道,企业更加看重的是职工的职业素养。什么是职业素养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劳动观念、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我们认为,这就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不同的专业还会有特殊的素养)。这些素质不是知识、不是能力,是品德,是做好工作的基础,所以受到企业的广泛重视,而且这些品德的获得只有通过科学设计、严格要求的劳动实践才能实现。于是,我们提出“职业素养比技能更重要”的口号,实习过程实施“9S管理”,使学生在严格的劳动规范中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例如:通过限时训练,提高效率意识;通过限料训练,提高成本意识;通过质量评比,培养事业心和质量意识;通过天天卫生评分,培养环境意识;通过周周播放事故案例,培养安全意识。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劳动是不可或缺、也不可替代的教育内容。在我校的德育工作中,劳动已成为育人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通过劳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为今后的就业、生活、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两年多的实践,我们感受到,实施积极的德育,是职业学校解决德育困难的良好策略。当前,我们初步实现了:人人礼貌待人,仪表朴实大方,宿舍整洁文明,用膳有序友好,晨练天天砺志,做操振奋有力,早晨书声朗朗,上课认真专注,自修紧张安静,考试真实可信,实习刻苦钻研,竞赛争创佳绩,创业有所作为,就业供不应求。

积极德育不仅使我们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打造了学校品牌,提升了办学品味,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实习质量也取得了显著的提高。同时在全校师生中形成了“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德育成了学校工作的“主角”,摆正了德育、专业、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位置,以思想品德为根本、专业技术为枝干、服务社会为花果的文化成为学校的共同认识,从而使育人有道,成才有方。当积极德育的体系建立起来后,学生们感受到校园生活“健康、充实、快乐、和谐”,教师们感受到工作“充实、成功、尊重、愉快”。我们将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指导思想,为职业教育的发展,为造福地方子弟,做出新的贡献。

(撰稿:葛柏炎)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能光靠思想政治教育唱独角戏,也不能完全局限于高校,需要树立系统观、整体观和全局观,聚合各方面、各层次、各类型教育协调推进的正能量,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种信息、资源和成果的整合、融通与交汇。 在传承以往好的经验和有益做法的同时,应当注重这几个方面:首先,要具有开阔、开放、开明的精神和气度。所谓开阔,就是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具有宽广的视野,善于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成果,为自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注入不竭动力。所谓开明,就是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具有博大的胸怀,善于兼收众家之长,吸纳多方观点,在实践中寻求发展新机遇,在创新中探求改革新突破。所谓开放,就是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搭建成才的平台,善于为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丰富资源和良好机会。 其次,要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有机统一和密切配合。教书育人是在讲授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育人是要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管理之中,服务育人则是通过优质服务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影响,三者虽然在方法和途径上有所区别,但在育人的性质和目标上却是一致的,在育人的过程中也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着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使三者统一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再次,要使各种教育力量相向而行、各种教育能量互补共融。为此,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重视养成教育,使家庭教育合理化、科学化;立足社区教育和环境优化,发挥社会教育优势,探索社会教育途径;尤其要坚持学校教育的主体地位,明确学校是大学生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教师是大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责任人,不断丰富和拓展高校教育模式。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衔接、联系与沟通,营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局面,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完整教育格局,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的教育网络环境,进一步凝聚“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

德育专题讲座-2019年精选范文

德育专题讲座 很荣幸,我参加了由管城区教师进修学校主办的“2019年管城区区培计划——德育专题培训活动”。其间,有幸聆听了韩玲老师所作的《直面教育新问题,智慧化解寻对策》讲座。受益匪浅。 韩玲老师是北京市平谷区教委教研中心高中教科室主任,北京市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国家新课改课题组核心成员,中央教科所“整体构建和谐德育体系”总课组高中学段负责人。全国各地讲座近300场,代表作有《我的班级管理之道》、《名校之门向你敞开》。其演讲风格幽默,思想深刻。如:班级稳定了,学校也就办好了。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上去了,学校的品牌也就打造出来了。学校办得好不好,关键在于班主任。班主任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人格。管理班级工作的前题是学生服你。第一次在全体学生面前亮相要打动学生的心。第一次上课要牵引学生的魂。不到万不得已不请家长到校。在学生面前赞扬科任老师。班主任是苦干、巧干干出来的。等等会让我们耳目一新。教师,有人把它喻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学校,有人把它喻为生活中一片净土。从走上教师岗位的那天起,我们就为自己的选择而骄傲。对自己的选择情有独钟,一如既往。正是对教育事业的挚爱,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里,努力实践着身教重于言教的教学原则。用自己良好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做到教书育人完美统一。师德之魂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中

的“黏合剂”。作为班主任,要懂得热爱学生,因为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力量之所在。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教师的爱应播撒在集体中,播撒在学生的心坎上。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它不但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一颗慈爱的心。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要表现在言语上,更要身体力行的融入到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爱的阳光。 班集体是培养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创设优质的管理情境,把学生从受教育者变成一个自我教育者,使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培养、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过程中,主体意识得到加强,创建一个文明守纪、团结互助、勤学上进、有较强凝聚力的班集体。工作中,我们会发现学校有的班,虽然班内学风很浓,凝聚力强,学生都有较远大的理想,可是“傲”气很重,都看重“大事”,不注重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且不屑于做小事。比如,放学后窗户没关就走了,大白天教室里灯全亮着却不以为然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及时组织召开主题班会,宣传“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理念,对“小事该不该管”进行了辩论,最后得出结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同时,我们还可以组织同学们成立一个志愿团,定期为学校、社会做好事,以实际行动感化、感染周围的同学。在以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支配集

德育为先_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育人为本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而现在看,德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所以德育工作,成为我们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从四个方面做好德育工作:一、养成教育,知行统一;二、课堂教学,学科渗透;三、实践活动,情感教育;四、拓宽途径,增强实效。只有做好各项工作,加强德育工作的认识,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道德内化,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教育工作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小的方面,它关系着一个人的道德素养;大的方面,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它在我们教育教学中已经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要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不仅需要“聪察强毅”的才,但更需要“正直中和”的德,道德是人才的核心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都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作为实施德育的主要场所,怎样适应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怎样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是当今学校德育工作的崭新课题。 怎样做好德育工作呢? 一、抓养成教育,知行统一

中学阶段的德育要从基本的品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入手,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因为人的品德都是从日常言行细节上体现出来的,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这些细节要求的指导,逐渐使之形成人格化自动习惯,这是个人品德养成的奠基工程。所以,我校首先引导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竞赛、评比,认真领会规范要求,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日常行为准则,针对标准纠正自己的言行,尽显美的风采。但是,我们知道,处于青少年期的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知”与“行”不能完全统一,这样应在“认知”的基础上“行”。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如果一味强调学习、背诵,那就成了形式主义。为做到“知行统一”,我校从最简单的规则开始,比如:学生有乱扔垃圾的习惯,弄得校园和教室脏乱不堪,。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要想办法培养学生不乱扔垃圾的习惯。我们学校就规定了在预备铃声响之前,每个班都要把自己的卫生区拾捡干净;教室里,每位任课教师上课前都要看一下地上是否有纸屑。同时,课下派监督员监督有无乱扔垃圾的现象。没过多久,学生就改掉了乱扔垃圾的坏习惯。进入校园,你会看到整洁亮丽的美好环境。这种习惯,也会迁移到生活中,成为他们一个自觉的行为。 二、抓课堂教学,学科渗透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学科渗透教育是学校德育主要途径之一。思想品德课是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和专门德育的一门课程,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思

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小陈小学德育工作管理体系 一、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1、首先要抓好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和全员抓德育的工作队伍,要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班主任培训制度,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坚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公正、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鼓励班主任主动认真地开展工作。开好每周的班会,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及时提出批评或表扬。 二、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励志教育。 1、利用午读对学生进行教育。每天下午上课之前每个班级进行10分钟的午读,各级午读的内容各不相同,通过短短的10分钟,渗透德育教育,潜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他们从小懂得该做什么样的事,该做什么样的人,学会怎样做好事,做好人,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利用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教育。如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对照进行教育训练,使其言行举止受到约束,逐步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3、利用校园广播对学生进行教育。每天早上上操之前和每天下午上课之前,学校广播室会播放一首感恩歌曲和一首励志歌曲,通过听这些歌曲,达到让学生学会感恩、有远大志向的目的。 三、加强班级建设,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 1、要求班主任老师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每一节班会课,认真设计班会内容,写好教案,多讲身边人,身边事。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争创班级特色。 3、以活动为载体,在班级、年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荣誉感、集体感。在班级中开展做文明事、说文明话、争当文明小学生的活动。活动中要给更多的学生参与的机会,创造一个展示个性的舞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教育网络体系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体系。即:学校——德育教育机构网络;家庭——学生家长和家长学校;社会——各级关工委组织和相关执法部门。 (二)开辟两块阵地,即:学校、家庭 1、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地方,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园内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教育培养。

杨寨中心小学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工作汇报

一、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文件精神和意见要求,根据学生思想实际和学生年龄特征,整体构建小学阶段德育体系,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合理设置德育目标内容,努力拓展德育渠道,科学实施德育评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学校德育更具科学性,更富实效性,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我校重点突出养成教育,学习和践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纪校规为重点的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开展以中华传统美德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了解乡土文化,热爱祖国文化,逐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1、具体德育模式: 学校实施“一二一分步式”德育模式下的德育教学。即:一个中心--以学校教育为中心;两个方面:学校和家庭教育;一个目标: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的人。学校采用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每个年级组制定自己授课计划和配档表,规定在一定时间段的完成目标,使学生的道德修养台阶式提高。 我校德育的基本途径主要有德育课程和其他学科教学、班队会活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等。 2、德育课程建设: 德育课程的开设是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就学生成长而言,在德育方面需要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以达到国家提出的德育工作要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要求。在目前国家开设的课程中,小学只有“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属德育课程,这两门课程在内容、途径和方法上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德育发展的需求。 我们坚持以德育创新发展为主线,在全面实施国家德育课程的同时,根据本校学生现状和学校教育的实际,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层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采取“一二一分步式”德育教育模式,开发并实施了每周一课时的德育校本课程,学校组建了由课程部牵头的德育校本课程研发小组,制定了《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各班主任教师根据学校德育校本课程研发原则,针对学校、学生及教师自身实际,提交课程专题及研发设想,然后由政教处组织研发小组进行选题,细化了对德育活动的综合设计,力求做到教育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使每一节特色德育课都成为一个完整和谐的、富有弹性的教育空间,使学生的道德发展成为了一种自然、愉快的过程,让每一个学生在参与中获取知识,在教师的关爱中健全人格,在课程化的德育课堂与系列化的德育活动中学会做人。德育校本课程的开设,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整体性和针对性,解决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随意性问题,构建了以拓展性实践活动为主,融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系统而又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德育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学校以教学为主,因此通过德育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最经常的、最基本的途径。 语文课中,通过分析课文中事物和人物的是非、善恶、美丑,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的感染和教育。音乐、美术课通过艺术形象使学生受到美好道德情操的熏陶。传统文化课是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人民的好教材。数学、科学课可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教育。 4、加强家校联系,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一是通过学生的德育课前置作业,需要家长的协助完成,不但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和亲近,而且让家长了解了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构建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构建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所谓德育评价,就是教师、学生群体(包括学生自己),依据一定的社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作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笔者认为,对于现行的德育评价,应当突破单一的评价模式,既进行定量精确评价,又进行定性模糊评价;既有终结性评价,又有过程性评价;既自我评价,又他人评价,创造性地构建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构建多样化的德育评价方式 多样化的德育评价指的是德育评价的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即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智力因素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等等。有学者指出,在教育评价的方法论上,一直存在着两类不同的体系:一种是实证评价体系,另一种是人文评价体系。传统的德育评价的方法多注重整体概念和印象,缺乏对要素的细致分析。事实上,学生的品德的某些侧面和某些要素是很难进行量化处理的,不可能也不应该采用划一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对待千变万化的评价对象,也不能完全依靠定量评价手段。所以,德育评价应逐步趋于多样化: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量化评价;不能量化的部分,则应该采用描述性评价、作品评价、成长档案评价、课堂激励评价等多种方式。以动态的评价替代静态的一次性评价,视“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为同等重要,把期末终结性的总结评价与日常激励性的描述评语结合在一起。绝不能把德育评价简单理解为总结性地“打分”或“划分等级”。例如,几年前我所任教的二年级四班,在德育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上,既有和学校常规管理相一致的“班级管理评价量化细则”进行量化评价,又采用了“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所推广的《德育》读本和《成长册》进行系统性评价,还利用每天的晨会时间、每周的班会时间进行随时性评价,还有期末“你、我大展示”的终结性评价。特别是结合一些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进行专题性教育与评价,更是受到低年级儿童的喜欢。 二、构建多元化的德育评价方式 多元化的德育评价指的是德育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就德育评价内容而言,德育多元化要求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注品德教育的过程。这种评价应该是多角度的。就评价主体而言,德育评价的多元化要求进行德育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传统的德育评价方法的主体是学校教师,而学生则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改革下的德育评价必须提倡多元化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也可以把小组互评与对小组每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这种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过程。具体地说,家庭评价就是通过电话访谈、家访、家长会和 “家校联系卡”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学生生活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客观评价,为学校对学生进行具体、客观的评价提供依据;社会评价是指学校通过向学生身边的亲戚、朋友和邻居等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为人处事的能力、思想倾向、社会责任感和与他人的合作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以补充和完善学校评价的内容;学校评价是整个学生评价体系的核心,应该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三个方面。自我评价可通过谈话、成长日记和书面自我鉴定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公正、公开、客观地评价自己,这个环节中他们可以检讨自己的过失和缺点,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从而达到进一步明确目标、增强信心、提高判断是非能力的目的。这个环节会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思想的成熟、经验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地完善。这

德育课程体系

构建小学德育校本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重庆市万州区五桥小学多年的德育实践证明: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把认知性教育、体验性教育、隐性教育有机贯穿到学校德育工作中去,构建适应社会进步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新型德育课程体系,才能增强小学德育实效性。一、构建认知性德育课程体系——启德 在构建认知性德育课程中,我们从基础课程、拓展课程、主题教育、心理辅导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具体来讲,就是在继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等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环境意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组织了骨干教师队伍认真编写了以指导学生实践活动为主的德育校本教材《成长的足迹》,每册安排18个德育实践活动;编制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段达标要求与序列训练方案》,对加强学生实践教育、养成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构建体验性德育课程体系——立德 体验教育是让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设定的各种各样的场景当中,学会分析,学会选择,形成正确的判断。体验性德育课程我们设置了学习形态、生活形态、实践形态、情境形态等四大板块13个小板块的体验性德育内容,每个板块都有具体规范要求。例如:学习形态的体验德育课程,我们完成了语数学科德育渗透教育目标及实施建议的编制,供教师在教学中参考使用。体验性德育课程实施难度较大,能效相对较低,需要教师事先做许多准备工作;直接体验比间接体验更多情绪性,难于使学生作出理性的思

考和整体的理解,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加工。 三、构建隐性课程体系——冶德 隐性德育课程是广泛存在于课内外、校内外有目的的、间接的、内隐的教育活动中,以隐蔽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品德及行为方式。我们通过精心打造校园物质文化、发掘校园精神文化、崇尚社会进步文化,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完美人格 素养。隐性课程具有正向和负向功能,在设计中要重视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正向功能,抑制其负向功能,防止、克服其消极影响。 认知性德育课程、体验性德育课程和隐性课程在实践中是相互交叉的,是不可能完全割裂开来的,同时也是各有利弊的。只有合理重组认知性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和进程,灵活发挥发挥体验性德育课程特有的功能,有意识的构建隐性课程,才能使德育更具实效性。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1)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今天,如何实行有效的小学生德育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素养,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小学班主任老师面前的一个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德育教育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一项育人工作。我们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为主导,“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为了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我努力做到: 一、常规训练常抓不懈 对学生严格要求,一抓到底。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二、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有些孩子由于家庭富裕,在学生中摆谱,自私自利成为习惯,蛮横无礼很严重。针对这种孩子,常找他们谈心,让他们明白应该喜欢什么样的人,知道什么人才是受人尊重的人。并告诉他,老师为何受到尊重,英雄为何受人敬佩,是他们本身具有做好人好事的品质,具有团结同学的好品质。靠压制别人,靠花钱收买人心,是不会长久的。渐渐的相处中,我及时引导他们热爱劳动的心理,并多次奖励,运用小红花引导他多关心他人,替同学着想,他们就会很快转变为一名遵守纪律,学习优秀的学生。

一是要坚持育人为本

新班主任工作规定 一、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目标导向。要把学校教育目标落实到班级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切实把德育放在首位,注重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培养和形成,培养学生健全、独立的人格。引导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促使学生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二、要注重公平,面向班集体每一个学生。班主任要关心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相应的教育方案,引导、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要特别注意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要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班主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思想道德、身体、心理、人格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

四、要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班主任要平等对待学生,建立和谐的、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注重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方式,做学生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 五、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成才的强烈愿望,帮助每一个学生建立不断提高进步的目标;善于发现和激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让学生始终在成功的喜悦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六、要建立完善班级管理制度。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日常管理规范,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从小事、细微处着手,积极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增进学生民主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七、要积极进行班集体文化建设。指导班集体通过开展班会、团队会、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精神,形成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班风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八、要指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开发社区、学校和班级的各种教育资源,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发展和道德养成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道德体验,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

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一、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1、首先要抓好队伍建设。 要花大力气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和全员抓德育的工作队伍,要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加强值日值班领导和对值班教师和值周学生的检查制度,做到随时、随地。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班主任、年级之间的联系。建立健全班主任培训制度,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坚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公正、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鼓励班主任主动认真地开展工作。开好每周的班会,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及时提出批评或表扬。本学期将开展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二、德育常规教育常抓不懈 开学第一个月,各班要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对学生集中进行行为规范系列教育,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具体的强化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动,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终身受益。以学校、班级管理为一体,形成一个良好的校风。加强值班领导、值班教师和值周学生常规检查反馈、督促作用,使常规管理达到精细化。 三、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励志教育。

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上好“文明礼仪第一课”。通过举行校园礼仪风采展示、“手拉手、一帮一,大手牵小手”等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加强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教育。从平时的点滴做起,培养学生文明礼貌和衣着打扮的良好习惯,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要求教师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不讲过头话,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 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的放矢抓好年级学生管理。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抓好学生不同阶段的管理和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本学期要求各年级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活动,制定循序渐进的德育养成程序,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及诚实守信、自立自爱的意识。 五、加强班级建设,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 1、要求班主任老师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每一节班会课,认真设计班会内容,写好教案,多讲身边人,身边事。政教处要利用主题班会、推门班会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并把评比结果列入对班主任的评价中。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争创班级特色。 3、以活动为载体,在班级、年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荣誉感、集体感。在班级中开展做文明事、说文明话、争当文明中学生的活动。活动中要给更多的学生参与的机会,创造一个展示个性的舞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六、加强学科德育渗透功能。 继续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各学科自身的特点,做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学生思想修养相统一,灵活随机

以雅文化引领 构建和谐德育体系

以雅文化引领构建和谐德育体系 辛店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囿于城郊结合部一个狭小的平民居住区,外来人员混杂,流动频繁,周边文化浮躁。辛店中心小学结合学校实际,推行《以雅文化引领整体构建和谐德育体系》的发展策略,创设良好的管理文化,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对区域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优化育人环境确立核心理念引领师生发展 学校文化与学校德育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2008年以来,学校多方筹措资金50余万元,完成了两草地三球场的建设,建设了以雅文化为主调的文化小广场,把德育阵地建设从教师延伸到了校园,丰富了德育教育途径。 学校确定了以“创办品牌学校,培育优秀人才,享受读书人生”为办学宗旨,以“为儿童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以“育文雅学生,做儒雅教师,创高雅校园”为育人目标,确定了学校的校训“雅”,致力于打造“文雅、儒雅、高雅”的校风。 在学生管理文化中,追求“勤学、善学、乐学,做文雅学生”的育人效果。学校扎实有效地推动德育序列化工作,强化三自(自立、自主、自强)、三爱(爱班、爱校、爱国)、三雅(文雅、儒雅、高雅)主题教育,充分调动社区、家长的参与,在全区打造德育品牌 二、明确德育目标丰富活动形式落实德育评价 学校本着德育工作从整体入手、从部分深入的科学思想,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水平、认知能力、社会经验等规律,按年级、年龄分层次制定不同年段的教育培养目标:低年级(1-2年级)爱班、守纪、自立,中年级(3年级)爱校、自律、平等,高年级(4-5年级)爱国、合作、自强,全方位构建“三自”德育体系,系统设计各年级每个主题活动月的参考活动题目。 学校德育没有停留在口头上空洞的说教,与校园文化中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好结合,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学校德育。学校以活动为载体,抓好每个月的主题教育。一学年共有十个月,确定了每个月的教育主题:九月--养成教育活动月;十月--爱国教育活动月;十一月--心理健康教育月;十二月—法制安全教育活动月;二月——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月;三月——学雷锋互助活动月;四月——革命传统教育月;五月——感恩教育月;六月——生命安全教育月。 学校要求班主任教师根据每月教育主题确定每周班队会要点,并要求各班将这些要求认认真真贯彻到每一个学生的言行中,通过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让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日积月累的教育熏陶中不断提高。学校

德育为先-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育人为本 家长好!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而现在看,德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所以德育工作,成为我们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今天我就从四个方面浅谈了如何做好德育工作:一、养成教育,成就孩子一生; 二、、课堂教学,必须渗透德育;三、实践活动,加强情感教育;四、拓宽途径,深入孩子内心。只有做好各项工作,才能加强德育工作的认识,我们教师和家长必须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 德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教育工作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小的方面,它关系着一个人的道德素养和家庭修养;大的方面,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国家的未来。德育工作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已经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怎样做好德育工作呢? 一、抓养成教育 小学阶段的德育要从基本的品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入手,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因为人的品德都是从日常言行细节上体现出来的,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这些细节要求的指导,逐渐使之形成人格化自动习惯,这是个人品德养成的奠基工程。所以,我们班首先做的是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认真领会规让范要求,让小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日常行为准则,针对标准纠正自

己的言行,尽显美的风采。但是,我们知道,处于童年期的小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知”与“行”不能完全统一,这样应在“认知”的基础上“行”。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如果一味强调学习、背诵,那就成了形式主义。为做到“知行统一”,我校从最简单的规则开始,比如:学生有乱扔垃圾的习惯,弄得校园和教室脏乱不堪,。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要想办法培养学生不乱扔垃圾的习惯。我们学校就规定了在预备铃声响之前,每个班都要把自己的卫生区拾捡干净;教室里,每位任课教师上课前都要看一下地上是否有纸屑。同时,课下派监督员监督有无乱扔垃圾的现象。没过多久,学生就改掉了乱扔垃圾的坏习惯。进入校园,你会看到整洁亮丽的美好环境。这种习惯,也会迁移到生活中,成为他们一个自觉的行为。 二、抓课堂教学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学科渗透教育是小学德育主要途径之一。思想品德课是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和专门德育的一门课程,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有着其他途径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堂优秀的品德课,通过生动形象的材料和联系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的讨论、参与,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中能够明辨是非,懂识道理,掌握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其他学科都应与思想品德课进行整合,每一个学习内容都有德育教育的体现。语文学科,在文质兼优的文章中,我们老师学会让学生在学习语

德润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构建(瑾2012年12月31日)

德润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构建(瑾2012年12月31日)

系统思考整体构建追求实效 —-德润园小学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德润园小学是一所新建的于2010年才投入使用的学校。“德润园”取自《大学》中的“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和《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体现了中国传统教育重品行修养,人格完善的特点。由此,学校办学特色定位为:以德育人,德润童心;学校的校训是:做最好的自己;努力追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人生的自信,培养健康、文明的社会人。 德润园小学学校德育体系整体构建就是根据这样的顶层设计,将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评价等要素进行系统思考,纵横交错,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以保证整个德育过程的完整性、连续性、有效性,发挥德育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 具体构思如下: 一、目标体系: 德润园小学德育目标体系具体构思为:一条主线,点面结合,螺旋上升。 一条主线:德润园小学校训是“做最好的自己”,学校的德育目标体系紧紧围绕这一主线来构建。 点面结合:围绕“做最好的自己”这条主线,我们的德育目标从“文明”“健康”“乐学”“感恩”“自信”“创新”这六个点切入,希望学生能“知回报,做懂感恩的自己”;“爱科学,做会创新的自己”;

“展特长,做有自信的自己”;“习礼仪做讲文明的自己”;“会读书,做最乐学的自己”;“常运动,做最健康的自己”。 螺旋上升:德育目标的实现是需要一定的反复,即使是同一德育目标也应该在反复中递进。我们根据每个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对小学六个年级进行分阶段确定德育目标,每一个目标又从知行两方面进行具化。后一阶段的目标是前一阶段目标的巩固和提升。这样的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前后衔接,呈螺旋式上升形态,让学生的品德与生命实现和谐成长。 “一条主线,点面结合,螺旋上升”的构建模式既关注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又让每个德育点有侧重和突破;既尊重每个年龄阶段学生在品德与行为习惯、生活态度及探究能力方面发展的独特性,又引领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品质。 附:目标体系表格: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办学理念的学校章程制度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 果庄镇小学 多年来,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以深化素质教育为重点,以深化素质教育为重点,以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心,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的德育体系。切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德育管理制度,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营造了和谐的德育育人环境,为我校的跨越式和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对学校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作为一所学校,其目的是培养能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是育人的特殊地方,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德育必须放在首位,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的重要地位,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我校的发展印证一条清晰的发展轨迹:教学的成功来自德育教育的成功。我校为了使学校德育工作做出实效,做到以下几点: 1、领导的认识是最关键的 任何一项工作,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是难以做好的。学校领导开拓创新、高屋建瓴,树立全新教育办学理念。建校伊始,就提出:“学校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学校成立了以教导处为中心的职能处室、年级组长、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等德育工作队伍,构建适合学校实际发展的德育体系,保证多渠道、多方位的德育教育途径,营造和谐的德育育人环境。 2、育智先育人 首先学生要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学习。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学校的基本职责是育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直接或间接为育人服务,离开育人,学校工作就失去了灵魂和存在的意义,抓住了育人,就抓住了学校工作的根本。求知与育智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但不是根本任务,让学生学会做人与和谐发展,才是学校教育的顶级目标。育人和育智的关系一个都不能削弱,成绩是最现实的、最残酷、最直接的东

育人为本作业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农村小学学生德育工作之我见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因为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对一个人一生性格和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尤显重要。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 一是留儿童的增加,隔代管理弊端重重。在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农村外出打工经商的学生家长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大多数交给爷爷奶奶代管或托亲朋照看,他们只管生活,很少管教。这些“留守儿童”,长期处于无人管束和控制的状态,很大一部分学生是非不明,善恶不分,自控和自理能力非常差。 二是,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致使学生缺乏健康的心理品质。家长千方百计满足子女的各种要求,使孩子从小养成自私、任性、奢侈浪费、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给学校品德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是部分家庭言行不检,对社会怨气多,沉缅于赌博、和声色犬马之中,对学生负面影响很大。 四是周边环境失调。目前学校周边的环境与学校教育的要求很不协调,游戏机室、各色摊点云集周边,游戏小吃的诱惑,使学生养成了贪图享乐的,不思进取的陋习。 五是文化垃圾的影响,学生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受社会上不良现象和影视作品负面影响较大,致使是非不分,善恶不分,盲目崇拜模仿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他们只知道关心自己,不知道关心社会和他人,说话办事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哥们儿义气”重,而且误把“哥们儿义气”当成真正的友谊;崇尚金钱万能,贪图物质享受。 六是环保意识差,主动爱护环境的少。有的学生乱丢乱扔塑料袋、纸屑,有的随地吐痰;有的洗手喝水不关水龙头,大白天不关电灯开关;公共场所随便践踏花草、攀折树枝、乱写乱画等。 面对这样的现实,如何让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真正发挥德育养德育人的功效呢? 一、确保德育的首要位置。 学校必须端正办学思想,重视德育工作,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地位,坚决扭转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不良倾向。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要求全体教师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采取切实措施,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确定为教师必须履行的职责,要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小学德育纲要》等德育文件要求,从农村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德育工作实施计划,抓好舆论宣传,抓好计划实施,保证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我们建立了学校、社会、班级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长、法制副校长、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实行条线管理。即“党支部——主管副校长”一条线,主管师生政治学习,组织师生开展各项德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主管校长——

(完整版)高阳小学构建德育体系实施方案(一年级)

高阳小学一年级德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德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的落实临淄区德育体系构建,推行五四三德育行动计划(即五个主题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四项基础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制度建设、基地建设;三个优化:德育现代化、德育特色化、德育社区化),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坚持以人文本,遵循德育工作规律、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规范、科学的设计,力求达到“横向贯通、纵向衔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整体构建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体系,增强德育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二、德育总体目标: 小学教育阶段德育总体目标:初步培养起小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 三、一年级主要德育目标: 培养小学生爱学校、爱班级、爱老师、爱他人、爱父母的情感;具有基本的判断是非好坏的能力;养成规范的读书写字、独立完成作业的学习习惯;养成洗脸、刷牙,注意饮食卫生等个人卫生习惯;养成积极参加课内外体育活动,认真做好课间操和眼保健操的健体习惯。懂得升旗礼仪、餐桌礼仪,尊重家长、老师、同学,会使用你好、谢谢、再见等文明用语;形成能在家叠被、洗简单衣物的劳动观念。形成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努力培养健康向上、生动活泼、充满童趣、受人喜欢的小学生。

和谐德育

德育工作中怎样实施和谐德育 所谓和谐德育,指的是德育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个体发展需要的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调控构成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发生和谐共振效应,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一种德育模式。 1和谐教育的特征 (1)和谐教育具有智育与他育相结合的特性。教育把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作为重要的目的之一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教育部重申了教育方针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和谐发展的思想。在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德育是保障,智育是基础,体育是条件,心育是关键。然而在现实工作中,我们有不少的学校是只抓智育而忽略其他的。抓好智育是学校的基本任务之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抓好智育就要认真研究智育规律,遵循智育规律,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各类层次学生智慧水平的提高。此外,学校还应当抓好德育、体育、心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要通过教育使得学生积极向上、身心健康、能辨真假、能知善恶、能鉴美丑、热爱劳动,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此前的不和谐教育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新时期的和谐教育必须是德育与他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2)和谐教育是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过程。教育是使学生获得科学和人文素养的过程。科学加人文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我们现在教育存在的问题是,科学素养教育尚还做得不够,人文教育也亟待需要加强。人文教育中真假、善恶、美丑是基本评价标准,但在这方面,中国教育做得还很不够。一个学生科学素养再好,没有人文素养作为支撑,他很难融入社会进而有效地服务社会。我们认为和谐教育中,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结合或整合才能使得我们的教育更为完整和完善。 (3)和谐教育是方法和艺术的统一。教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们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应讲求艺术,艺术地进行教育,才能焕发师生的热情、师生的感受力、师生的创造力。单纯地讲求方法会走到技术至上的羊肠小道上去,单纯地讲求艺术会撇离科学育人的轨道,只有坚持方法加艺术,以方法为基础,艺术地实施教育,才能有教育机智、教育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方法加艺术使教育不仅成为一门奥妙无穷的科学,更使教育成为一种魅力无穷的创造。这也是和谐教育美之所在。 (4)和谐教育是共性与个性共存的多元化格局。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既有共性要求,又有个性要求。受教育个体除了遵循社会要求之外,又由于其在气质、性格、智力、意志、情感、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要求和趋向。尊重这种要求和趋向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和谐教育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即是社会本位和个体本位的统一。 2在德育工作中构建和谐教育美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理想目的,只有通过“和谐发展”才能逐步达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应当通过适应自然、适应社会、适应思维,将知识、能力、人格最大效率地转化给受教育者。和谐教育是重视整体性的教育,要做到和谐,应当坚持:①学校本位;②师生主体;③办学民主。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四个层次:①师生协同,生动主动;②整体优化,重视创新;③发展个性,五育并重;④三位一体,持续发展。其中如何有效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关键。 (1)建立协同民主融合的师生观。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有效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条件,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良好、健康的人际环境中耳濡目染,逐渐养成的。德育过程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过程,其互动的效果决定了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