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综述

我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综述
我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综述

2004N o.1

V oI.14Ser i aI56

我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

历史沿革与发展综述

常青山1,苏剑君2

(1.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北京100074;2.济南铁路公安局刑侦处,山东济南250001)

摘要:从1991年公安部审定我国自行研制的PG—I型心理襁4试仪至今,现已完善成PG一12、PG A一2000等型测试仪的智能计算机系统。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我国已实测数千起疑难重大案件,直接测试逾万人,仅PG A系列实测千起测评结果区分无辜和相关的准确率达90%以上,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已在刑事司法实践中显示了其独特的位置和实用的价值。作为以多元学科综合一体的新兴的边缘学科,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经过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的不断研究和完善,将从实践中得到积累。从积累中得以生存和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此学科应用范围将全方位拓展,其生存与发展必将走向光明的前景。

关键词:犯罪心理测试;应用;理论体系;发展

中图分类号:I)91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3192(2004)01—0093—04

犯罪心理测试的技术起源于欧美国家。早在18世纪,国外就有人开始通过人体血压、皮电、呼吸和心律研究人的情绪变化。1791年生物心理学家伽伐尼和1888年生物学家费利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血压、皮电、呼吸和心率等单道测试仪综合起来,初步研制出用于案件的专用测试仪。1895年犯罪学家龙布罗梭将测试仪用于监狱,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机警方在办案中使用了拉尔森多道心理生物测试仪。当今,心理生物测试仪在美国、以色列、前苏联、俄罗斯、加拿大、日本、土耳其、韩国、波兰、罗马尼亚、马来西亚等国家警察机关为常用设备,是刑事侦查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是美国多数州法院承认心理测试结果的问接证据作用,已有36个州承认心理测试结论。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新中国的崛起

1963年,毛泽东曾指示胡乔木同志具体组织落实心理测试研究会工作,由中科院心理所和航天工业部507所等单位负责研究。研究一年后样机基本成型,文革期间课题组解散,研究中断。

1980年公安部时任公安部刑侦局长的刘文同志带领刑侦技术考察组赴日本考察,其间考察了这一技术后,认为:“测谎仪是有科学依据的,过去持全盘否定态度是错误的”。

1982年,公安部引进了一台美国1972年生产的M A K E

—I I型语音分析仪。放在北京市公安局试验研究,王朴等人率先使用。使用后认为,由于中西方的语言文化差异,此单道测试仪准确率较低,不宜推广应用。

1989年中国科学院有感于我国运动员心理训练缺乏必要的手段,同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合作,由张祖丰主研,研制出L厂’一l型心理测试仪。随后,由北京体育师范学院的刘淑慧教授在亚运会前为国家射击队的主要参赛运动员进行了测试和心理U i l练,效果良好。这一喜讯传到了公安部,有关部门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实验,结果证明,我国完全有可能研制出自己的测谎仪。在此基础上,又经过一年的努力,1991年初公安部正式立项,由公安部科技情报所、中科院自动化所等单位的技术人员组成了课题组。同年5月,由张祖丰、王朴、杨成勋等人为主研制的我国自己研制的第一台测谎仪——P(>一I型多道心理测试仪诞生;6月通过了公安部科技司主持的专家审定,审定认为,“填补了国内空白,接近和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1992年5月,应山东省公安厅的请求,张祖丰、徐文海使用国产PG—I型测谎仪,参加了调查某乡党委书记被杀案件。经测试,排除一号嫌疑人,认定了孙鹏程的作案嫌疑。经突审孙鹏程,孙供述了犯罪过程。这是中国“测谎”第一起成功的实战案例,这一案例当时曾轰动全国,标志着中国心理测试技术运用于实战真正开端。

收稿日期:2003—06一10

作者简介:1.常青山(1961),男,北京人,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大队长;2.苏剑君(1963一),男,河北泊头人,济南铁路公安局刑侦处情报大队大队长,铁道部公安局特邀刑侦专家。

90

常青山等:我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综述

在这之后,张祖丰等一批年轻专家学者,在P G—I型心司法领域里发挥其特有的功能和效益。特别是1995年美国理测试仪的基础上,运用了现代一6,N学、实验心理技术、神经“测试”学会主席F r a nkhor va t h先生一行来华与中国人民公学及生物电子学等研究成果,通过在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政安大学心理测试中心进行技术交流,经双方介绍实验及应用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单位的大量基础实验,经过中和实测图谱分析比较,FR A N K H()R vA T H先生认为中国犯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测试中心、济南铁路公安局犯罪心理测罪心理测试技术已达到了国际水平,特别是在实际应用测评试分中心及设在全国的150余个心理测试技术点的反复实各类刑事案件上确实达到f『领先水平。

战检验,经过卜余年不懈的努力,逐步升级完善成PG A中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推广应用,使高新技术的成果(91—99)、PG A2000型智能化多媒体心理测试系统,并在在司法实际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益,特别是各级公安机关侦2000年通过了公安部刑事技术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检查案件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各类案件中,已经日益测。这是一项同时同步记录被测人多项心理生物反映指标,普及和广泛使用,它不仅在侦破案件、审理案件中起到良好从而评断心理痕迹对映相关度的实验心理技术。效果,而且打破了人们在思想意识方面的禁锢。最初这项技1997年济南铁路公安局犯罪心理测试中心根据实战需术由西方国家使用,使人们对心理科学和实验心理技术产生要与张祖丰一道开发研制了“心理测试四分割画面语音同步了认知七的差异,有人甚至将心理测试仪器贬斥为唯心主义记录装置”。,1998年首次用于实战,从以往的测试单纯打印图的东西,使之无人敢研究推动此项技术的发展。经过较长时谱分析与结论的文字化,发展过渡到了视频动态图像化、语音间的实践,人们逐步认识了犯罪心理测试的原理、功能及其同步化,是心理测试技术的一次飞跃。此项目使心理测试技在实战中的作用,进而使从事这项技术研究的专家信心大术更加正规化、法制化,为心理测试结果之视听可示性提供了增,也使该技术的生存与发展有了较宽松的研究空间,因此技术保障,在心理测试技术发展史上有着f分重要的意义。这门新兴的学科也就从最的萌芽状态逐步发展了起来。

在1991年中国科学院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测谎仪的基础上,以杨成勋、董松樵为代表的技术专家经过十余年不懈的努力,在心理测试技术和心理测试理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展研制出了P G一7、10、12型多道心理测试仪。该测试仪具有皮电、指脉、.}:呼吸、下呼吸、血压、动作等6个检测通道,各通道检测信号实时、准确,客观地描述了被测人的心理变化过程。,P G型多参蹙心理测试仪综合心理学、犯罪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及其他应用科学,通过分析被测试对象的m压、脉搏、呼吸及皮电等生理参量变化的测试图谱,判断其心理状况。2000年1月5日PG系列的多参量心理测试仪通过公安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并且2002年荣获公安部、科技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联合颁发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优秀科技成果奖,认为该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95年始,以黄兰友博士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外专家,致力于以[.j f fayet t e、St ol t i ng等美国原装测谎仪和美国测试方法在中国的推广应用,后期并与清华同方合作研究开发了L Y型测谎仪。早在1993年一1994年沈阳市法院等部门就进口美国原装测谎仪并派人到美国学习测试方法,此后,开始了实战应用,亦取得r较好的效果。再者清华同方殷涛等人研发的SPS系列测谎仪亦在公检法部门得到了广泛使用。同时,在全国如北京、上海等地的心理测试技术专家,也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和研究开发工作,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着中国的“法庭心理生理测试技术”。

中困之犯罪心理测试系统的问僦及其在司法领域推广使用,尤其是近f|年来在各类刑事案件中大量的实际应用,充分证明在中国刑事案件的侦查破案、调查取证及审讯审判过程中,对案件巾的原告(事主、报案人等)、被告(犯罪嫌疑人)及相爻证人的证言、证词情节等各环节中出现的矛盾之处或不符合事实真相情况进行测试评判,有助于案件的侦破和案件公正的审判。犯罪心理测试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已在

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独立学科的特性

众所周知,任何新生事物或新兴学科的问世,都需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应用的检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也是如此。这门新兴学科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有其自身曲规律特点,更重要的是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在中国以武伯欣为代表的犯罪心理学家在老一代心理、生理、生物学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心理实验、实战探索并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方法,总结创立了中国心理测试学科研究方向。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设立“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硕士点,武伯欣、付有志为导师。从科学角度看,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与生存,要看其有没有特殊的、独立研究对象。在此,笔者试用痕迹学与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作以分析比较,从而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特殊对象和基本概念、规律特点、基本原理和功能、具体操作程序与过程、科学理论的基础指导及其遵循的基本原理进行必要的论证。笔者在此试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论述:

第一,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犯罪心理行为痕迹,另一方面是测试仅器。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全部过程中,形成的需要、动机、感知、认知、情绪、意志、行为能力、记忆等诸多心理特征,能客观地反映出来的动态轨迹和图像。心理测试仪器是指同时同步记录被测人心理图像的专门仪器和软件系统。笔者认为,从痕迹学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研究对象的分析比较上看,前者是运用科学技术的手段,对特定的犯罪现场遗留下来各种印象和形象(指纹、足迹、年龄、枪弹、整体与分离等痕迹)与作案人犯罪活动进行同一性认定;后者则是运用科学技术的手段,对特定的个体心理生物痕迹与作案人或相关人进行同一性认定。很明显,两者本质相同,都是运用科学技术的手段对个体人身特征进行同一性认定,

9】

——堂青山等:我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综述

■—————■——■——■————————————————————————————————二—————二——二—_二—=z二二—二二——~一一

但是,两者形象上存有差异,一个是对个体人身及活动的物的关系。犯罪心理测试技术这门学科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质形象痕迹的鉴定,另一个是对个体心弹痕迹的鉴定。,观点——物质和意识、实践和认识的原理为指导思想,以现第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研究的特殊性表现在两个方代心理学、生物电子学、实验心理技术、犯罪学、刑事侦查学、

面:一个方面是测试主体通过犯罪心理行为动态分析描绘犯罪行为,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技术是通过测试题编制技术,分别将犯罪的环境与状态、犯罪出入路线、作案一[具和赃物及犯罪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由案发前到案件结束,编题测试。在一系列现场真实信息的基础E,客观真实再现案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另一方面是通过专用心理测试系统r解被测人的情绪、记忆E的心理生物学变化,从而把握被测人1:}_}关的技术指标和参数。由此可见,测试主体必须具备应有的侦查、调查案件的素质,同时能用心理学方法客观真实再现案件全过程,并能把握被测人是否相关的各项技术指标的规律特点,这些才是犯罪心理测试技术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和变化规律。,

第三,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原理和功能。众所周知,犯罪心理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使犯罪全过程伴着明显的认知、情绪的体验,特别是对犯罪过程重要情节(哪怕是瞬问的关键动作、语言等)有其深刻的}己忆储存,在心理上将会留下烙印。苏联心理学家鲁利皿经过长期测试实验,发现r“运动共轭指标”——联想反应、时问运动反应和手指肌肉震颤等情绪内隐变化指标。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原理就是通过心理特征记忆的变化导致犯罪心理痕迹的形成,造成生理不同部门产生异常反应(如出汗、颤抖等现象),达到证实案件真实本来的面目.其功能主要表现在:(1)排除无辜,避免错抓错捕;(2)在重大疑难案件中缩小范围,在关键情节上为侦查确定方向,以避免走弯路;(3)在心理测试中产生巨大震慑力,通过综合测评结果,经心理审讯,使犯罪嫌疑人认罪,从而使案件迅速侦破。

第【】rI j,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操作程序与过程,是测试技术人员为使心理测试活动圆满完成,为保征每个阶段合理地连接,充分发挥每一个具体步骤功能和潜力,从而达到犯罪心理测评结果客观真实、科学严谨、准确可靠,为侦查破案、审理案件提供科学依据。其操作程序与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6个步骤。(1)测前准备阶段,也就是测试主体熊动阶段。它包括两个步骤:一个是犯罪心理测试试题编制技术,即在充分分析案情及其突出特点的基础上,编制试题;另一个是测前访谈技术,就是在实测之前,分析确定被测人是否符合测试条件。(2)实测阶段,也就是科学采集数据阶段。它包括两个步骤:一个是犯罪心理痕迹动态描绘技术,另一个是心理测试系统、智能计算机实测操作技术。实测阶段通过个体情绪、记忆等心理特征和生理产生的变化,由测试仪器记录形成可变数据。(3)实测图谱评判阶段,也就是测评结果阶段。它是以同步声像图谱综合评判技术为步骤,综合分析得廿{客观真实的结论,为侦查破案、审理案件指明方向。(4)心理讯问阶段,也就是充分结论阶段。它是全部测试的一个步骤,通过数据评判后对被测人进行连续作战的心理讯问,确定侦查向和侦查破案嗣的,或者排除无辜。

第五,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与其他科学理论存有密不可分

92预审学等学科为研究发展基础,在长期的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完整的研究体系和理论体系。犯罪心理测试学科经常汲取众多学科的养分,为其生存发展,开创了良好的学科理论空问。

第六,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实际操作中遵循的基本原则。从刑事诉讼的角度讲,目前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心理测试技术实践之测试结果,不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l:(].在刑事司法实践中,需要高科技的成果作为刑事侦查技术的补充,犯罪心理测i式是一种鉴别技术手段。为_『使之在科学的轨道上发展与生存,确保测试全过程合法公正,保证其综合评判结果的客观准确,我们认为需对此项技术从法律、政策、制度等方面应加以规范。犯罪心理测试应当遵循的原则包括:

1.测试主体合法原则。此原则规定什么人有资格去测试,怎么去测试。测试人员应是公、检、法、司、部队保卫部门具有侦查权的人员,在实测中一定要严格按操作程序公平客观地进行。

2.测试客体适当原则。此原则规定被测试人具备的条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与案件有关人员,必须是本案嫌疑人、举报人及相关证人。另一方面不适合的人包括:(1)饮了酒的人;(2)过度饥饿者;(3)患有严重疾病和受伤者(如高血压、心脏病、哮喘、身体受伤未痊愈等):(4)测前因病服用药物或因其他原因服用药物(如感冒服药、服用、使用麻醉、镇定、兴奋剂等药物)的;(5)生理有缺陷者或智障者(如智商低下者、精神病患者、邪教功法的病态痴迷者等);(6)未成年人、孕妇或年老体衰身体机能严重退化者;(7)其他原因不能适应完成测试者(如由于受刺激惊吓而过度紧张者、生理特异者)。

3.操作程序科学严谨原则。此原则规定测试人员必须经过严格专业培训,在掌握犯罪心理技术理论基础上,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业务素质,能够客观地、严格地按科学程序去操作。

4.综合评判客观公正原则。此原则规定测试人员对搜集的情况和采集的数据,在图谱分析时应以客观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评判,切勿以个人的主观意愿加以评判。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已在刑事司法实践中显示出了独特的实用的价值。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应用上,犯罪心理测试技术都已具有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已成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诚然,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作为独立的学科,其生存与发展还非常需要高层决策者的支持和关心,更需要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操作人员、专家、学者在理论和实践中,做大量的研究论证。

三、犯罪心理测试学科理论研究与发展的持续性

作为以多学科综合为一体的技术,在司法领域办案实战中,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充分地发挥出神奇效

——常青山等:我国犯罪心理钡4试技术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综述力。笔暂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过孥家、学者和思维的破泽方法之一)”。

操作技术人员,在实践中的潜心钻研和完善,必定会形成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圈和良性循环的研究气候。实践是任何科学理论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毛泽东在《实践沦》中曾指H{:“感觉到。n!j勺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为r使犯罪心理测试学科得到nr持续的发展,则必须开拓理论研究的空问,让涉足这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技术人员,从实践积累巾得到研究财富,从研究财富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美国”测试”学会主席Fr ankhc,rvat h和国防部”测试”研究中心主任(br dnbar l a nd等人指出:”犯罪案件的实测,离开具备心理学资质、办案经验的人,再堂I斫皇之的硬件仪器或软件系统也是于事无补的。”诚然,犯罪心理测试学科的研究与发展,一方面需要得到高层决策者的支持,并给予一定优惠政策;5;一方面也要靠专家、学者港心的努力研究。笔者认为,作为相刘独立的学科要想达到一定的理论层次,甚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非常有必要建立全国性研究机构和社会学术团体及区域性研究机构;需要有关学科的专家、学者每年度或季度,在学术上进行学术交流;对在实测案件或理沦上做出特别贡献者,应在经济E和荣誉上给予适当奖励(建立奖励制度),形成全国网络系统的研究气候,以开拓出高深度的研究成果去科学、系统地指导实际工作。特别是一线直接参与操作的技术人员,一方面在具体实践中要严肃、敬业,对实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要分析比较进行系统研究;另一方面应积极参与此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从而达到对党、人民和社会高度负责的境界。只有在掌握犯罪心理测试学科的一般理论的基础上,从实际操作过程的各个环节,由浅入深,由现象的描述到本质的分析,才能在经验的积累中得到提高。在通过专家们的指导后,经全囤或区域性(行业性)学术.}二的交流互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研究必会是一片繁荣。在今后一段时期垦,笔者认为,创建此学科的科学理论体系的工作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建立此学科的科学理论体系为中心,一个基本点是加强该学科在全国、区域或行业中进行心理测试技术的积累研究,另一个基本点是最快地吸取外国在此学科的高新理论或成果,结合我国实际状况挖掘、推动、创新此学科的理念和成果。

从口前我国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研究状况看,易造成测试失误和测试的局限性应成为最基础性的研究。为减少测试的失误,除加强行业管理,还应严禁仿制和未经审定的测试仪器进入实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为切入点:I瑚j罪心理测试技术人员和专家的专业知识一定要掌握得精确(决不可马虎),以便增加对犯罪心理动态描述和试题编制的科学性与严谨性。2.对不具备测试条件的,如测试对象饮酒过量等情况,如何使非常态参数的追踪研究控制在特定范围内。3.测试仪器如何研究开发出反映个体心理生物活动变化的参数,如脑电波等。有专家预言:“破译识别人类谎言,未来的多道心理测试仪所取的生理参量最具发展前景和最有nj能取得革命性突破的将是人类的脑电波(将是人类

四、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应用前景的广阔性

伴随着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正逐步在司法实践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_F l J。,i r以预测:其功能作用将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其应用范围也将从司法领域中逐渐浸透到国家安全、行政管理等领域中去,发挥其独特的效力。目前此项技术的应1}1{j正全方位地拓展,在改革开放的中国进~步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但我们确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科学的态度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生存和发展,加强宏观的管理和规范。当前,以下两个问题是需要迫切解决的。第一,用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测试主体的资格和测试客体的条件,这是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中极其严肃的问题。第二,对测试仪器行业管理的生产、销售、使用以及生产者的资格培训等问题,加以统一的制度规范,这样才能确保中国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健康科学地得到推广和使用。

另外,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中国还未真正建立自己的心理学体系,尤其是实验心理研究更加缺乏。我们的心理学家之专著还限在对国外理论的研究和形式的模仿上,没有真正系统地融入我们自己的心理学研究,想研究就要首先获取大量的真正的实验数据,科学地分析总结以形成我们自己的心理学,系统地发现中国人之心理定式。心理测试技术是心理学实验的实践积累,又是实验心理学之应用。此项技术的发展将丰富中国心理学之发展,同时也期待我们自己的心理学理论支持。尽管我们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高层次理论的认识还有一定差距,但可以深信,在不远的将来必将以法律形式,会在司法实践中以刑事证据的地位加以确认,作为以多元学科综合一体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此学科的生存必定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武伯欣.中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与应用研究概览[J].公

安大学学报,1992,(2).

[2]张祖丰.心理测试技术[M].PG、PG A系列随机教材,

1994.

[3]武伯欣.刑侦审讯与犯罪心理测试技术[J].上海公安研

究,1997,(1).

[4]王补.犯罪情景_i受1l试[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社,1997.

[5]裴相,李东.物证鉴定科学[M].北京:群众出版社,t998.

[6]苏剑君.中关首届测试技术交流[J].世界警察参考,

1995,(11).

[7]张所非.“测谎”犯罪心理扫描[J].民主与法制,1997,(7).

[8]杨承勋.测谎技术[M].P(;系列随机教材,2002.

[9]李玫瑾.犯罪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社,1999.

[10]常青山.“测谎”人机大较量[J].法律与生活,1999,(7).

责任编辑:贾永生

93

犯罪心理学试题1

1.下列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伦理性原则 2.下列研究方法中属于因果研究的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 3.现代犯罪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 ) A.莫兹利《精神生理学和精神病理学》的出版 B.龙勃罗梭《犯罪人论》的出版 C.科雷《犯罪人》的出版 D.格罗斯《犯罪心理学》的出版 4.下列不是弗洛伊德认为的犯罪行为产生原因的是( ) A.本能 B.人格 C.罪恶感 D.追求优越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认知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阿德勒 D.班杜拉 6.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犯罪生物学因素是一类自然因素 B.犯罪生物学因素是一种内因 C.犯罪生物学因素是非决定性因素 D.犯罪生物学因素是根本因素 7.下列不是犯罪心理形成模式的是( ) 20 年 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96585401 犯罪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 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A.渐进式 B.突发式 C.机遇式 D.跳跃式 8.罪犯在犯罪前经常有自我辩解心理,如把犯罪团伙结盟比作“桃园三结义”属于 () A.合理化 B.比拟 C.投射 D.补偿 9.下列不是犯罪心理恶性发展的阶段的是() A.定型化阶段 B.准备阶段 C.个性化阶段 D.职业化阶段 10.下列不是犯罪动机的功能的是() A.激发功能 B.指向功能 C.维持和调节功能 D.减弱功能 11.青少年比较容易出现的犯罪是() A.预谋性犯罪 B.激情犯罪 C.贿赂罪 D.贪污罪 12.下列对犯罪人格描述错误的是() A.犯罪人格的本质是一种反社会人格 B.犯罪人格具有稳定性与连续性 C.犯罪人格就是注定要犯罪的人格 D.犯罪人格是外显行为与内心心理的统一 13.关于男女两性犯罪手段的差异表述错误的是() A.男性比女性在作案时更多的运用暴力 B.女性比男性在作案时具有更高的隐蔽性 C.男性比女性犯罪具有更高的逆变倾向性 D.男性比女性在作案时具有更高的主动性 14.下列关于初次犯罪者的犯罪动机表述错误的是() A.好奇 B.习惯 C.寻找刺激 D.自我显示 15.诈骗犯罪的目标多为() A.骗财 B.骗色 C.满足虚荣 D.练胆 16.下列强奸犯中比例较高的是()

【测试】变态犯罪心理学测试题

更多课程传送门:点这里 第一题:企鹅肉 一个男科学家回忆说:他和他的朋友去南极考察,但是他中途中了雪盲,什么都看不到。所以他们在南极游荡,最后只能生吃企鹅来维持生命。但是他朋友最后还是没有挺住,最后死了。他一个人继续走了一天,最后被救了回去。第二天他特意去企鹅店吃企鹅,但是回来后竟然自杀了。为什么? 第二题:跳火车 一个人坐火车去临镇看病,看完之后病全好了。回来的路上火车经过一个隧道,这个人就跳车自杀了。为什么? 第三题:水草 有个男孩跟他女友去河边散步。突然他的女友掉进河里了,那个男孩就急忙跳到水里去找,可没找到他的女友,他伤心的离开了这里。过了几年后,他故地重游,这时看到有个老人在钓鱼,可那老人钓上来的鱼身上没有水草,他就问那老人为什么鱼身上没有沾到一点水草,那老人说:这河从没有长过水草。说到这时,那男孩突然跳到水里自杀了。为什么? 第四题:葬礼的故事 有母女三人,母亲死了,姐妹俩去参加葬礼。妹妹在葬礼上遇见了一个很有型的男子,并对他一见倾心。回到家后,妹妹把姐姐杀了。为什么? 第五题:夜半敲门 一个人住在山顶的小屋里,半夜听见有敲门的,他打开门却没有人,于是去睡了。等了一会又有敲门声,去开门,还是没人,如是者几次。第二天,有人在山脚下发现死尸一具,警察来把山顶的那人带走了。为什么? 第六题:满地木屑 马戏团里有两个侏儒,瞎子侏儒比另一个侏儒矮。马戏团只需要一个侏儒,马戏团的侏儒当然是越矮越好了。两个侏儒决定比谁的个子矮,个子高的就去自杀。可是,在约定比个子的前一天,瞎子侏儒,也就是那个矮的侏儒已经在家里自杀死了,地上残留着许多碎木屑。他

为什么自杀? 第七题:牛吃草 有一个年轻的男人,他的房子和邻居夫妇的房子中间隔着一片草坪。有一天深夜,男人被隔壁的吵架声吵醒,之后他又听到了摔东西声、砍刀子声和牛吃草的声音,过了一会,他又听到了有人撞他家门的声音,但他都没有理会,又睡了过去。第二天,他发现隔壁的男主人惨死在他家门口。推理其过程。 第八题:半根火柴 有一个人在沙漠中,头朝下死了,身边散落著几个行李箱子,而这个人手里紧抓著半个火柴。推理这个人是怎么死的? 第九题:过山车 有一对恋人去乐园玩,女孩想玩过山车,可男孩有点怕没敢玩,女孩玩了一次后,还想玩,这次她强拉着男孩和她一起玩,结果只有她一个人下来了,为什么? 第十题:报纸 晴天一个男人在一个很高的建筑物下面看报纸,他看到一条消息后突然跑到建筑物顶层,打开灯,然后跳下去自杀了。为什么? 第十一题:雨夜广播 雨夜,一个男人在车里面听广播。然后,突然一个闪电,随后打雷。由于闪电的干扰广播停了几秒种,然后那个男子自杀了。为什么? 第十二题:睡美人 从前,有一个被巫师施了魔咒的美丽公主,被关在城堡里长眠不醒。据说只有王子的深情一吻能吻醒公主。后来,一位很帅的王子攻占了城堡救出了公主。可是,他吻醒了公主后就被公主给杀了,为什么? 第十三题:两个军官 某次战争中杀人无数的两个军官,被困在了荒野里。他们孤苦无住,被恐惧和绝望快逼疯了,偏偏其中一位没熬的过去,先死了。另一位更加陷入绝望中,他将自己的战友埋了后,精神已经接近崩溃。更可怕的是:第二天的早上,当他醒来时,发现,死去的战友竟然正坐在他的身旁,用同样绝望的眼睛盯着他,请问怎么回事?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与思考

2007年4月第2期(总第65期) 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Journal of Adult Educatio n of Gansu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Instit ute Apr.2007 N o.2(G eneral N o.65) 收稿日期: 2007-03-07 作者简介: 王雁平(1970—),男,甘肃兰州人,兰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刑警大队技术员。梁亚军(1968—),男,河南洛阳人,兰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刑警大队技术员。惠春喜(1955—),男,陕西渭南人,兰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与思考 王雁平,梁亚军,惠春喜 (兰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甘肃兰州730060) 摘 要: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运用现代基础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及生物电子学等研究成果,经过专用测试仪和智能化计算机系统,通过对仪器记录的生理指标,图谱进行分析,进而评判受测人对被调查的案件是否知情或参与。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司法实践中表明,它即有科学性,但又亟需立法保障。 关键词: 犯罪心理;测试;法律保障 中图分类号: DF7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7759(2007)022******* 近年来,随着我国刑事诉讼理论研究和刑事审判制度不断深入,人们已经逐步认识到证据是刑事诉讼中的核心问题,因为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围绕收集、固定、审查判断和独立运用证据,确认案件事实的过程。在司法实践中,人们利用人体生理或心理进行个体识别已渐普遍。例如指纹、足迹鉴别、DNA 鉴定、笔迹、犯罪心理测试(生理与心理的结合体)等识别术。其中心理测试就是借助科学仪器运用心理学生物电子学原理,综合被测试人员有关生理心理参数变化,编制同一测试题目对涉案嫌疑人或当事人提问,用心理测试仪器软硬件系统,将违法犯罪嫌疑人与无辜者准确地区分开来。 中国古时候,自周代以来就有“五听”(或五辞)判案法,即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通俗的讲:就是审案官员对被审查人员进行察言观色,从其语言的表达是否连贯、神情是否紧张、精神是否集中、面色是否变化、呼吸是否平稳,而断定其供述的真伪程度。在一百多年前,首先由意大利科学家龙勃罗梭使用液压脉搏仪测量被测人的脉搏和血压变化来认定犯罪嫌疑人[1]。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试验手段的进步,现代的测谎仪引入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测谎仪主机和传感器与计算机融合,主要采集人的皮肤电、呼吸、脉搏、血压、血容量、脑电波等多项生理参数。测谎仪由三大部分构成: 1.主机:接受计算机的指定,将传感器采集的模拟信号经滤 波放大,至换成数字信号,并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2.传感器:联接主机和被测试人,采集人的多项生理参数。3.计算机:利用软件系统,对所采集的生理参数数信号进行处理,并控制主机的自动化操作。 犯罪心理测试又称犯罪记忆检测[2](俗称测谎)但无论怎样称谓,其工作原理基本上是相同的: 由于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心理异常紧张,他所 感知的形象、体验的情绪和作案情节行为都会在其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记,难以清除和忘却,如果案后被人提起,对他都是一种强烈的刺激。用心理测试仪进行测试过程中,当问及与案件有关的事项和犯罪情节时,犯罪嫌疑人必然会在心理和生理上产生异常反映,包括呼吸变化、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皮肤出汗等,不论他回答是与不是或默不作答,由于这些反映都是受植物神经系统控制,一般不受人的意识支配,测试仪器将忠实记录下被测试人的血压、脉搏、呼吸、皮肤电阻及生理心理的变化。由此可知心理测试关注的不是他的口供,而是他听了主试的提问后,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及心理生理反映,比如通过对被测人员提问:即只有刑侦人员,犯罪嫌疑人掌握的案件情节,而且必须是没有扩散的情节。即使作案人(被测试人员)默不作答,测试人员也能根据他对涉案目标问题的特异反映找到有价值的线索。成为甄别和判定被测试人员是否系犯罪嫌疑人的重要科学依据。 “测试技术”在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并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1971年美国高等法院对心理测试进行了法律上的规定[3]。1991年公安部科技司把研制“测谎技术”纳入了部科研计划。犯罪心理测试专家武伯欣教授自1992年起与他的同事们一直不间断地应用这项技术参与全国各地警方、检察院、部队保卫部门主持侦破的重特大疑难案件,在过去的20多年,他运用心理测试技术,一共进行了1万多次的测试,在全国1100多起重大疑难案件中取得了成功,就无辜和涉案人的区分准确率达到98%。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武伯欣教授所在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测试中心为全国第一个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点[4],心理测试专家武伯欣教授认为:近20年来,通过理论研究并结合实战应用这项技术,可以总结出它的主要作用有:有助于发现未知的新线索, 6 5

犯罪心理学期终试卷

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200 -200 学年第学期犯罪心理学期终试卷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集群犯罪的特点是。(此题多选) A、参与人数多,彼此不认识 B、具有情境性和偶发性 C、事先无预谋 D、感染和互动激发起来的破坏 2、经验在保持中发生质和量的变化是多样的,常见的有。(此题多选) A、简略和概括 B、完整与合理 C、详细与具体 D、夸张与突出 3、心理是一种现象。(此题多选) A、纯主观的精神现象 B、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D、主观见之于客观的 4、犯罪心理产生的标志是的形成。 A、犯罪动机 B、不良个性 C、消极的情绪 D、犯罪行为“ 5、弃恶从良、重新做人,对于惯犯来说显得十分困难;顽固到底、走向灭亡,是多数惯犯的选择。这体现了他们在意志的品质。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两极性 6、性格的社会评价意义,主要体现在上。 A、性格的情绪特征 B、性格的理智特征 C、性格的态度特征 D、性格的意志特征 7、在犯罪心理的动力系统中,包括。(此题多选) A、畸变的需要B、犯罪动机 C、不良兴趣D、薄弱的意志品质 8、“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所表现出来的是 心理冲突。 A、多避斗争 B、多重趋避斗争 C、双趋斗争 D、多趋斗争 9、突变型犯罪模式具体可分为(此题多选) A、原发型 B、继发型

C、由人际关系冲突引起的 D、由特定的气氛引起的 10、一些强奸犯罪人在犯罪之前,认为这是被害人愿意的,从而减少了良心的谴责,决意实施犯罪;抢劫犯精心策划的抢劫对象,是那些他认为的“为富不仁”者,这些分别是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前者属于,后者属于。 A、合理化作用 B、压抑作用 C、投射作用 D、升华作用 11、组织严密、内部等级森严、不公开活动、主动寻找犯罪目标犯罪的是以下何种犯罪群体。 A、团伙犯罪 B、集团犯罪 C、集群犯罪 D、合作式犯罪 12、处于侦察阶段的犯罪嫌疑人心理特点是。(此题多选) A、认知失调 B、情绪随警方侦察力度波动 C、心理冲突激烈 D、行为反常 13、犯罪心理在个体自身的犯罪活动中不断强化而趋于巩固和发展,这一规律的心理学原理是。 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B、挫折—攻击理论 C、亚文化理论 D、标签理论 14、心理外化的途径可以是。(此题多选) A、言语 B、心理冲突 C、行为 D、身体语言 E、面部表情 15、无论是暴力式还是非暴力报复型犯罪,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A、情绪失控 B、报复对象易转移 C、作案时疏于防范 D、事后后悔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陈述的对错,你认为正确者,请在题目前的括号内打“√”,错者打“×”。(1分*12=12分) ( ()2、未成年人的犯罪活动,常具有明显的情境性的特点。 ()3、激情可以是一种积极、也可以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4、不需要克服困难的行动不是意志行动. ()5、饥、渴和性的需要是维持机体生存和延续种族所必须的生理需要,对生理需要的追求就是对人的生命权力的追求,在任何时候都是正当的,无可指责的. ()6、希腊语中的“性格”一词翻译成英语为“雕塑的痕迹”,这就说明,对于具有正常神经功能的人来说,性格主要是由外力即个人所的环境塑造的。 ()7、个体决定要实施犯罪行为,主观方面的意识倾向决定了犯罪会立即发生。 ()8、犯罪不一定都存在明确的犯罪动机。

司法心理测试编题

司法心理测试技术考查 编题1 1月28日夜1:10分许,在广州动物园南门附近一条小路上,一个留长发,身穿深蓝色外套毛衣的女青年遭到抢劫。案犯从后面走来,突然抢走她挂在左肩的红色手袋,袋里有873元现金,一张身份证,一个三星翻盖手机,一串钥匙,一包卫生巾,一支口红。女青年回头看到案犯逃走:中等身材,穿灰色旧西装上衣。警察在现场附近一出租小区内找到一个嫌疑人。名叫林俊,湖南人,身材与受害人所述大致相符。刚来广州不久,一直未找到工作。此人好赌,据调查,他欠了1000多元的赌债,但还继续赌,钱的来历不明。有作案动机和时间。当天晚上他在一个老乡住处赌博,1:00以前散伙,各自回家。 请根据上述案情,编出GKT测试题 第一组: N O、你知道被抢的手袋是什么颜色吗? N1、被抢的手袋是白色的吗? N2、被抢的手袋是黑色的吗? R、被抢的手袋是红色的吗? N3、被抢的手袋是蓝色的吗? N4、被抢的手袋是黄色的吗? 第二组: N O、你知道口袋装有一包什么吗? N1、手袋里是装有一包泡泡糖吗? N2、手袋里是装有一包新丝袜吗?? R、手袋里是装有一包卫生巾吗? N4、手袋里是装有一包塑料手套吗? N5、手袋里是装有一包快食面吗? 第三组:N O、你知道手袋里的手机是什么品牌的吗? N1、手袋里的手机是苹果直板手机吗? N2、手袋里的手机是摩托罗拉翻盖手机吗? R、手袋里的手机是三星翻盖手机吗? N3、手袋里的手机是索爱滑盖手机吗? N4、手袋里的手机是直板华为手机吗? 第四组:N O、你知道手袋被抢前是挂在那里的吗? N1、手袋被抢前是背在原主的胸前吗? N2、手袋被抢前是系在原主的腰部吗? R、手袋被抢前是挂在原主的左肩吗? N3、手袋被抢前是背在原主的后背吗?

无损检测技术综述

无损检测技术原理与应用 安全工程1401班 2014074201 1无损检测技术的定义及发展概况 随着中国科学和工业技术的发展,高温、高压、高速度和高负荷已成为现代化工业的重要标志。但它的实现是建立在材料高质量的基础之上的。必须采用不破坏产品原来的形状,不改变使用性能的检测方法,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可靠性,这种技术就是无损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不损害被检测对象的使用性能,应用多种物理原理和化学现象,对各种工程材料,零部件,结构进行有效地检验和测试,借以评价它们的连续性、完整性、安全可靠性及某些物理信息。目的是为了评价构件的允许负荷、寿命或剩余寿命,检测设备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结构不完整性及缺陷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保障设备安全[1]。 无损检测技术是机械工业的重要支柱,也是一项典型的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工程应用技术。可能很难找到其他任何一个应用学科分支,其涵盖的技术知识之渊博、覆盖的基本研究领域之众多、所涉及的应用领域之广泛能与无损检测相比。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发给美国无损检测学会成立20周年的贺电中曾说过,(无损检测)能给飞机和空间飞行器、发电厂、船舶、汽车和建筑物等带来更高的可靠性,没有无损检测(美国)就不可能享有目前在飞机、船舶和汽车等众多领域和其他领域的领先地位。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技术,只有与国家大型工程项目结合,解决国家大型和重点工程项目中急需解决的安全保障问题,无损检测技术才能有用武之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2]。 我国无损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快速增强。近十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快速发展期,无损检测事业也处于蒸蒸日上的局面,其总体形势和水平已是十年前无法比拟。在我国各工业部门和国防单位,我国无损检测工作者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2]。 2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类型及其原理 目前常用的无损检测类型主要有超声检测技术、射线检测技术、磁粉检测技术、渗透检测和红外检测技术五种,本文选取其中3种检测技术对其基本原理和应用进行简单的讲述,选取超声波检测技术和红外检测技术这两种检测技术进行

犯罪心理学—微课课堂

微课课堂—犯罪心理学 中国政法大学 第一节犯罪心理学概论 什么是犯罪心理学? 公众视野中的犯罪心理学 电影:沉默的羔羊 电视剧:犯罪心理千谎百计 现实中的犯罪人:疯狂犯罪人变态犯罪人天生犯罪人 犯罪心理分析+犯罪心理对策 犯罪心理分析分为:生物学派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犯罪人格说犯罪类型论 犯罪心理对策分为:犯罪心理测试(测谎技术)犯罪心理画像证人证言心理审讯与供述心理犯罪危险性评估犯罪心理矫正 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犯罪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偏向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 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 或然性学科:可能性推断 犯罪心理学的任务: 研究犯罪人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为揭晓、惩治犯罪和改造罪犯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地预防犯罪。 犯罪测量与描述 犯罪预测与控制犯罪 犯罪心理学的主要课题: 犯罪人的动机分析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人质危机谈判技术 犯罪心理画像技术 法庭心理专家证人 犯罪人危险性评估 犯罪行为矫正技术 犯罪心理学的方法论: 基本原则:客观性实践性系统性伦理性如“监狱犯罪实验” 研究策略:横向/纵向个案/群案 描述研究:“是什么”和“怎么样” 相关研究:“暴力电视”与攻击行为 因果研究:实验法自变量与因变量控制变量与条件 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个案法 主要困境:犯罪人的对抗性犯罪因素的复杂性实验的难度与伦理道德 第二节精神分析的犯罪观 精神分析与弗洛伊德

精神医学:无意识与性本能 精神疾病与犯罪动机同源 精神分析五大理论 第三节行为主义的犯罪观 。。。。 第四节犯罪型人格 概述: 典型案例:杨新海案 概念:具有犯罪行为驱动力的身心组织(精神面貌) 第五节犯罪人 第六节清醒的“疯子” 精神病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天生的犯罪人 人格障碍的极端表现 非精神病状态(思维具有很强的条理性,外部行为具有良好的控制性,是一种仿佛的精神病状态) 这类人通常被描述为反社会人格障碍 反社会人格障碍:CD 极端的自私:自我中心化 无道德感,无罪责感:悖德狂缺乏同情心,很难和别人建立起亲密的人际关系犯罪手段残忍:本能化具有典型的病理性犯罪的特征 持续性:难以矫正 精神病态 冷酷无情人格特质 内心阴险与精心算计 日常生活中善于伪装 检测工具: 精神病态检测清单 法律责任处置方案: 极刑:危险性持续存在 终身监禁+强制治疗被当成一种特殊的精神病患者 矫正措施: “中途之家”:重新社会化(西方实验失败) 认知-行为疗法:移情能力(效果不好) 症结来源:早期心理创伤遗传负因(P质/MAOA) 第七节恋童症 恋童症是性变态的一种

应变测试技术概述及发展

目录 1.前言 (2) 2.正文 (3) 2.1应变测试技术概述 (3) 2.1.1应变量测的原理. (3) 2.1.2应变量测的方法 (3) 2.1.3.应用`最广泛的电阻应变计的构造,性能及使用技术。 (3) 2.1.4应变量测技术中的温度补偿技术 (6) 2.1.5.应变测点的布置技术 (6) 2.2应变测试技术的发展 (6) 2.2.1.我国近年来应变测试技术的发展 (6) 2.2.2.浅谈对应变测试技术的展望 (7) 3.结束语 (8) 4.参考文献 (8)

应变测试技术概述及发展 100607224 许嘉琳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摘要:大多数的试验与检测中都要用到应变测试技术。应变测试技术简单说来就是用应变计测出试件在一定长度范围内的长度变化,再由长度变化和应变的关系求出应变值。电阻应变计是最主要的一种应变计,测点的选择,应变片的粘贴,以及温度补偿技术是应变计使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应变测试技术有了很大发展,与虚拟技术的结合将使它拥有更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应变量测技术,概述内容,电阻应变计,使用技术,发展与前景。Title: The simple present and development of strai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bstract: Most experiments and tests have to use strai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To put it simply, strai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is using strain gauges to measure length changes within a certain distance, and then get strain values by relationships in length changes and strain. Resistant strain gauge is the most important strain gauge. It’s using technology includes choosing measuring points, pasting strain gauges , and the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technology. Recent years , strain measuring technology developed quickly .It will have a more broad prospect combined with the virtual technology. Key words:strai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simple present; resistant strain gauge; us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1.前言 在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中,试件作为一个系统,所受到的外部作用(如力,位移,温度等)是系统的输入数据,试件的反应,如应变,应力,裂缝,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是系统的输出数据.通过对输入与输出数据的量测,采集和分析处理,可以了解试件系统的分析特性,从而对结构的性能作出定量的评价.为了采集到准确可靠的数据,应该采用正确的量测方法,选用可靠的量测仪器设备.应变量测是结构试验量测中最重要的内容,掌握应变测试技术,了解构件的应力分布情况,特别是结构控制截面处应变的最大值及应力分布,对于建立强度计算理论或验证设计是否合理,计算方法是否正确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犯罪心理学试题1

复核总分 复核人 总 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题 分 20 10 10 15 25 20 合分人 得 分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1.下列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伦理性原则 2.下列研究方法中属于因果研究的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 3.现代犯罪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 ) A.莫兹利《精神生理学和精神病理学》的出版 B.龙勃罗梭《犯罪人论》的出版 C.科雷《犯罪人》的出版 D.格罗斯《犯罪心理学》的出版 4.下列不是弗洛伊德认为的犯罪行为产生原因的是( ) A.本能 B.人格 C.罪恶感 D.追求优越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认知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阿德勒 D.班杜拉 6.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犯罪生物学因素是一类自然因素 B.犯罪生物学因素是一种内因 C.犯罪生物学因素是非决定性因素 D.犯罪生物学因素是根本因素 7.下列不是犯罪心理形成模式的是( ) 20 年 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96585401 犯罪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 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A.渐进式 B.突发式 C.机遇式 D.跳跃式 8.罪犯在犯罪前经常有自我辩解心理,如把犯罪团伙结盟比作“桃园三结义”属于 () A.合理化 B.比拟 C.投射 D.补偿 9.下列不是犯罪心理恶性发展的阶段的是() A.定型化阶段 B.准备阶段 C.个性化阶段 D.职业化阶段 10.下列不是犯罪动机的功能的是() A.激发功能 B.指向功能 C.维持和调节功能 D.减弱功能 11.青少年比较容易出现的犯罪是() A.预谋性犯罪 B.激情犯罪 C.贿赂罪 D.贪污罪 12.下列对犯罪人格描述错误的是() A.犯罪人格的本质是一种反社会人格 B.犯罪人格具有稳定性与连续性 C.犯罪人格就是注定要犯罪的人格 D.犯罪人格是外显行为与内心心理的统一 13.关于男女两性犯罪手段的差异表述错误的是() A.男性比女性在作案时更多的运用暴力 B.女性比男性在作案时具有更高的隐蔽性 C.男性比女性犯罪具有更高的逆变倾向性 D.男性比女性在作案时具有更高的主动性 14.下列关于初次犯罪者的犯罪动机表述错误的是() A.好奇 B.习惯 C.寻找刺激 D.自我显示 15.诈骗犯罪的目标多为() A.骗财 B.骗色 C.满足虚荣 D.练胆 16.下列强奸犯中比例较高的是()

美国FBI犯罪心理测试题

美国FBI犯罪心理测试题 题目是没有所谓正确答案的,题目不是判断一个人的IQ,而是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心理变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如果你的心理正常~你几乎想不到所谓的"标准答案".只要你认为正确就是答案,没有错对,如果你真的答中了那个"标准答案"那你90%就是心理变态.如果你看到题目不经思考马上可以想到变态答案,你或多或少有不同程度的变态,这些绝对不是乱编,都是FBI的心理专家写的,可以很正确测定一个人心理状态的题目。 这些测试题目你不要专门去想变态的答案,你看到题目后,不经过考虑首先得出想法是怎么样,才可以测试你自己的心理状况.不要看了标题就转牛尖的去想专门那些变态的答案,这些绝对不是IQ测试,你根本不用为了要找一个自己认为够cool的答案伤脑筋.其实那些很多题目答案对正常人来说根本就没有得解,想不到有答案就是最好的答案,如果你真想到了变态的答案不是表示你聪明,是表示你对一件事情想法与正常人有很多的出入,极很有可能心理出问题。 第一题:企鹅肉 一个男科学家回忆说:他和他的朋友去南极考察,但是他中途中了雪盲,什么都看不到。所以他们在南极游荡,最后只能生吃企鹅来维持生命。但是他朋友最后还是没有挺住,最后死了。他一个人继续走了一天,最后被救了回去。第二天他特意去企鹅店吃企鹅,但是回来后竟然自杀了。为什么? 心理严重变态答:男孩以前曾和女友一起去北极考察,因为没东西吃,女孩把自己的肉一片片割给男孩吃,骗他说是企鹅肉,结果男孩活下来了,女孩却饿死了。多年后男孩吃到了真正的企鹅肉,终于明白当时女孩的苦心,伤心之下,自杀徇情。 第二题:跳火车 一个人坐火车去临镇看病,看完之后病全好了。回来的路上火车经过一个隧道,这个人就跳车自杀了。

犯罪心理学

欧美其他各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评估现状及方法流程 刘山1007020013 李然1007020014 王晨芮1007020015 摘要: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相比有其特殊性,因此不论在刑罚领域还是在防控矫治机制上,均应寻求恰当的策略。未成年人犯罪有其主、客观原因,一方面由于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缺乏正确判断是非能力;另一方面,当代社会纷繁复杂,外界不良诱因太多,难以抵御,使一些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为此,要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发育水平,对未成年罪犯进行心理评估,对未成年人犯罪动机的矫治应采取说理式、抑制式和训练式等方法,从培养其成熟人格入手矫正其人格缺陷。因此,有必要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评估进行深入了解。本文旨在了解欧美其他各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评估现状及方法流程。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心理评估,现状,方法,流程 正文: 一、关于心理评估: 在心理咨询中,心理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开始环节。系统的心理评估其实是有效治疗的良好开端。心理评估是一个动态过程,贯穿于整个咨询过程中,是指咨询师通过对来访者的言行举止面貌的仔细观察,参考相关的心理测验结果,并对来访者以及相关人员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后,根据这些信息对来访者的认知、情感、行为、个性特征、生理状况形成一个大致的了解,对来访者是否存在心理问题、问题性质、严重程度、是否需要心理咨询、是否愿意接受咨询、需要什么样的咨询、能否提供咨询的一个大概分析和判断。 国内外的心理咨询师都强调心理评估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几种评估模式,如Leitner 及其同事提出的以生活问题和最佳机能表现为基础的非医学术语模式,Anord Lazarus (1976)提出的BASIC ID 模式等。[1] 心理评估层次模型:最高层次:生命安全,心理评估中最紧急的部分是评估自杀风险与安全性;第二层次:疾病与否;第三层次:咨询动机;第四层次:咨访匹配;第五层次:经验与资源。[2] 未成年犯罪人员的心理评估,是指心理学工作者对未成年犯罪人员的过去和现在的智能状况、个性特征、心理健康水平及潜在危险性所作的评价和鉴定。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一般性评估,即未成年犯罪人员生活适应状况评估,涉及各种一般性心理测量与评估,以犯罪人员心理健康水平评估为主,也包括智能水平评估、个性特征评估、承受挫折水平评估及需求层次评估等;二是特殊评估,即危险性评估,指对未成年犯罪人员造成某种潜在危害后果的可能性评估,

犯罪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犯罪心理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犯罪对策中1 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2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情绪型动机犯罪:又称情感型或感情型动机犯罪,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犯罪行为。34、初犯:是指具有犯罪心理发生、发展的复杂过程和激烈的犯罪动机斗争过程的第一次违法犯罪者。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过失犯罪:、5 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结果,其行为构成犯罪的。、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67 、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主观上通过实施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变态心理:是指人的知、情、意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行为表现超出了正常范围,8 甚至表现为某种程度地丧失了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犯罪心理预测:是指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某些个体犯罪或再犯罪的可能性所做9 的有根据的估计和推断。、10触是指犯罪人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影响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他人和社会的、犯罪行为:犯刑法处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犯罪对策:是指预防、揭露、惩罚犯罪和娇治犯罪的各种策略、方法手段的总称。11。

指不同:指不同犯罪心理结构稳定的具有区别的样式(或模式)、犯罪心理结构类型12。可以反应不同类型的犯罪所具 有的不同犯犯罪心理结构稳定的具有区别的样式(或模式) 罪心理状况的特点。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在起因,犯罪动机是 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犯罪动机、 13 是犯罪心 理结构中的重要动力因素。5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 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累犯:14年内再犯应当 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故意犯罪。:群体犯罪心理是指在犯罪 群体或落后群体以及副文化群体中,个人与、群体犯罪心理15 群体的意向、动机和目的相互影响而形成的适合犯罪的共同心 理倾向。:是一种以青少年犯罪人为主体,以纠合性的松散结构 为特征的违法犯罪群、团伙犯罪16 体的总称。:是指在掌 握罪犯犯罪心理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监狱常见矫治手段,、犯罪心理矫正17成为使其在出狱后能自觉抑制不良的心理冲动,促使罪犯的犯罪心理结构向良性方向转化,守法的公民。: 让犯罪人与外界隔绝,面壁思过、反省罪错、思考犯罪的原因,进而达到、内省疗法18 顿悟与转变心理的治疗方法二、填空题、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 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1 :分为初犯与累犯,偶犯与惯犯、依犯罪经历的差异,2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的常见模式有:渐变型、突变型、机遇 型3 、犯罪心理结构的不断强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定型化阶

犯罪心理测试题

结婚证 某天,一对即将结婚的夫妻来到一个教堂。来做她婚前的祈祷。然后他们直接回到家里。第2天早上。警察在教堂天楼发现该一具穿着清洁工衣服人的尸体。经过证实。是该教堂神父的。当天晚上。警察在女性家里发现该女性的尸体。手里拿着他们的结婚证。请问是怎么回事? 因为在祈祷的时候。神父突然爱上了该女性。于当天晚上假装清洁工来到女子家里。并施暴于该女子,第2天早上回到教堂由于自愧,神父自杀在天楼上。后面女子发现他和丈夫原来是兄妹。于是看着他们的结婚证自杀了。 外科医生 一医生在日常的外科手术结束后,正准备下班回家。出医院的时候买一条活鱼带回家。第2天。一名警察死于医生家里,那条鱼还活生生的游在水池里,请问为什么? 医生在外科手术的时候,把尸体的某器官给切了下来准备带回家,为了掩饰包裹的是器官,所以买了一条活鱼一起带回家,当到家的时候。该尸体的朋友一名警察正在来访。并且发现医生私自切下器官,产生争执,最后被医生杀死。 一个汉堡 某冬天的夜里4点左右。一出租车司机开着自己的出租车在夜里的路上,但是当路过桥头的时候却被突然临检的警察拦了下来。在证明无事以后他继续通过。路上还载了一名刚下班的警察,当路过某汉堡店的时候。司机下去买了一个汉堡,回来时,警察把司机杀死在车上,请问为什么? 因为警察临检,正是因为有逃犯出来了。而司机通过临检后在路上搭载了一名警察,那并不是警察。而是逃犯假扮的。司机并不知道,后面因为去汉堡店购买汉堡以后,汉堡店内贴有通缉令和照片。逃犯为了怕司机认出自己。所以将司机杀害 录象带 一对男女朋友。某天。男性在家里看着一部恐怖录象带。并决定模仿里面的人物来吓他女朋友。当天晚上,他女朋友回来了。他正准备吓她的时候。自己却死了,为什么? 他女朋友当是正参加同学的化装舞会,而她女朋友化装的刚好是哪个录象中的人物,而当他女朋友回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而且因为没有把化装去掉。所以男朋友看见的时候。以为是电影中的人物真的来了。所以被吓死了 空瓶子 2009年某天美国俄勒冈州市的某男子,在商品店买了他喜欢软体以后,回到家里并开始尝试,第2天离奇的死在了自己的电脑前面!而家里一个人都没有,电脑桌上放了充满烟蒂的烟灰盒和一个空瓶子,请问为什么? 2009年的时候。美国正是金融危机。很多人都失去了自己的工作。并把现实的期望和压力抒发在虚拟的世界里,该男子整屋的烟蒂更证明了该男子平时都是在家里一个人上网。缺乏和外界的交流。缺乏和朋友的交流,并经常用药物来强制自己睡眠。产生了严重的抑郁症。而他购买的软体一定是一款另人缓解压力的软件,然后他在虚拟的世界里一定遇见了和他现实同样的状况。所以另他感到非常困惑。于是在现实和精神的双双压力下。最后。他自杀在自己的电脑前了。死因正是他过多的服用了安眠药。 度假的作家 一名职业作家在一个礼拜前买下一栋木屋,并到该木屋度假,却在第三天被人发现死在屋内,死亡时间不明。调查后发现以下线索;男子死于冻死并且神态安详。桌上有一张蜜月行程表上面注明第二天滑雪打猎。背面写着。依然爱你。旁边还有大半杯咖啡。抽屉里有500元现金。一部手机。和一袋刚开封的袋装咖啡。垃圾桶内发现十几个烟头。最后结案该男子死于谋杀,请问为什么? 男子是个职业作家很出名有着不菲的家财。和一个女孩认识并且马上就要结婚了。他在郊区埋下了一栋木

犯罪人分类中人格分类模式的研究(一)

犯罪人分类中人格分类模式的研究(一) 一、人格权的定义 人格不仅仅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人格的定义同样广泛的见于哲学、生物学、社会学、法学等领域。在哲学上,康德的伦理学通常被认为是人格主义学说的起点,其认为人格具有崇高的价值,应形而上学地和各种事物区分开来,而主观的经验是最后的心理的判断标准。在生物学上,认为“人格是社会的刺激价值,别人对一个人作为刺激物而作出的种种反应,表明那个人的人格”。在社会学上,认为“人格是文化的主观方面,或社会的有效性。”1]在法学上,认为“做人的资格就是取得权利的资格,法学上称主体资格为人格”。2]在心理学上,有学者认为“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机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3] 对于犯罪人格的定义,有学者认为:“犯罪人格是指犯罪人群所持有的稳定而独特的反社会心理特征的总称,它是一种反社会人格。”或“犯罪人格是指犯罪人内在的相对问题的反社会行为倾向的特定身心组织。”4]还有学者认为“犯罪人格是指直接导致犯罪行为生成的严重反社会且为刑事法律所否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5] 上述前两种观点都认为犯罪人格只有犯罪人才具有。我们分析发现,一些没有实施犯罪的人,同样具有与犯罪人一样的人格特征。如果说一个人是在实施犯罪后才具有犯罪人格,就好比说这种人格是在实施犯罪的那一刹那间最后形成了,此前的就不是犯罪人格,这显然是与人格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存在一定的矛盾。我们认为,犯罪人格同样为潜在犯罪人所具有,这种人格的本质在于具有严重的反社会倾向并能导致犯罪行为的生成。鉴于此,我们较为同意上文中的最后一种观点。 值得商榷的是,犯罪人格究竟能否“直接导致”犯罪行为的产生?在心理学上,这与“个人—情境”的争论紧密相关,普遍的观点认为,行为是由个人与情景的互动所决定的,人格特质并不具有跨情景导致行为的完全一致性。美国犯罪学家萨宾(T.R.Sarbin,1979)从哲学层面区分了最初原因(originalcause)、直接原因(efficientcause),以及有效原因(effectivecause)或形式原因(formalcause)。直接原因是犯罪行为的前体,原则上讲,人们之间的各种行为在这种直接原因方面并没有什么区别。6]我们并不否认,犯罪人格在一定情景下能导致犯罪行为的产生,但这种原因可能是原发性或继发性意义上的,并不见得就是直接意义上的,而且即便行为人主观上想犯罪,但客观上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格环境或者说情景条件,才能共同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因而并不能说人格能够直接导致犯罪。至于犯罪人格究竟应界定为一种“身心组织”还是“心理特征的总体”,我们认为这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界定有关,传统的观念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只涉及人类的精神或心理方面的问题,而自20世纪二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心理学被认为是对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直到七十年代又改变为心理学是对行为和心理历程研究的科学。7]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犯罪人格是指具有严重反社会倾向的,能够导致犯罪行为产生的特定的身心组织。 二、为何选择“人格”作为犯罪人分类的标准 对犯罪人进行分类的标准通常包括年龄、性别、人格类型、犯罪动机、犯罪的历史等。从20世纪30年代起,相关学者对已经提出的犯罪类型学研究进行了分类和整合,提出了若干犯罪类型学的框架。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有8]:德国犯罪学家埃克斯纳(FranzExner)将以往的犯罪类型学研究分为7类:①性格学分类;②犯罪社会学分类;③犯罪心理学分类; ④遗传生物学分类;⑤刑事政策学分类;⑥以现行法律为标准的分类。美国犯罪学家斯蒂芬.;谢弗(StephenSchafer)将以往的犯罪人类型学研究分为7类:①法律类型学;②多因论的类型学;③社会学的类型学;④心理学的类型学;⑤体质类型学;⑥规范类型学; ⑦生活—倾向类型学。

电力电缆故障测试技术及应用的概述

电力电缆故障测试技术及应用的概述 发表时间:2017-09-21T10:49:37.03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3期作者:张涛 [导读]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规划的迫切需要,电力电缆的应用迅速增长,从而导致电缆故障明显增加(内蒙古鲁电蒙源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规划的迫切需要,电力电缆的应用迅速增长,从而导致电缆故障明显增加。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就必须以最短的时间修复故障,然而电力电缆是埋设于地下的电力线路,不能用眼睛直接发现故障点。如果不能及时查找出故障点的位置就更不用谈到修复故障,所以如何快速准确的测试出电力电统故障的位置,是修复电力电缆故障提高电网供电可靠,减少经济损失的关健所在。本文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电缆故障的测试方法以及国内外一些先进测试设备进行概述,并介绍电统故障测试设备的应用体会。 关键词:电力电缆故障测试技术应用 随着电缆电网的发展,在电缆数量增加、工作时间延长的环境下,其故障发生频率也逐渐升高,而由于电缆路线隐蔽性强、检测设备和技术有限等原因的影响,使得电缆故障检测难度提升,因此,如何进行电缆故障检测,保障电量供应安全,成为电缆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电力电缆具有供电可靠、不占地面和空间、受各种自然灾害影响较小等优点,使在现代电网供电系统中,电缆的使用数量急剧上升。与此同时,电缆的故障几率也随之增加,这给电力管理部门带来很多困扰,也给电网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迅速准确地判断故障点的位置,对保证供电线路的及时修复和恢复供电有着重要意义。电缆故障的探测方法取决于故障的性质,探测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判明故障的性质。电缆故障的性质可分如下几种。①接地故障,即一芯或多芯接地。②短路故障,即两芯或三芯短路。③断线故障,即一芯或多芯被故障电流烧断或外力破坏断开。④闪络性故障,即当所加电压达到某一值时,绝缘被击穿,而当电压低于某一值时,绝缘又恢复。⑤混合故障即同时具有两种和两种以上性质的故障。另外,高阻与闪络性故障的区分不是绝对的,它与高压试验设备的容量或试验设备的内阻等因素有关。而在各种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外力破坏成为电力电缆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在测定电缆故障类型时,首先用2500V以上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对电缆进行直流耐压试验以鉴定电缆是否有故障。泄露电流可能出现的情况有:①泄露电流变化很大。②泄露电流值随试验电压的升高而急剧上升。③泄露电流值随时 一、常见的电缆故障测试方法 根据电缆故障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串联故障和并联故障两种,其中并联故障又可分为主绝缘故障和外皮故障两种,而不同的绝缘故障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其具体表现在:主绝缘故障根据电阻影响的不同,分为低阻故障、高阻故障和间歇性故障,在与定位检测中,其分别主要采用低压脉冲反射法、二次脉冲法和二次脉冲法,而有时也可分别采用电桥法、冲闪法和衰减法等,在精确定位检测时,则采用音频感应法、声响法、声磁同步法等,而在断线故障检测中,则使用低压脉冲反射法和生磁同步法进行与定位和精确定位,在外护套故障中,预定位法与精确定位法分别为高压电桥法、降压法和生磁同步法、跨步电压法。 直流闪测发和冲击闪测法是现代进行故障检测的主要方法,其分别面向间歇故障与高阻故障,而其中的电压法也已有效实现检测效果,其波形清晰,盲区较少,这就有效实现了高电阻检测,但是接线操作复杂,分压过大,若操作不规范,往往会产生危险;电桥法、低压冲脉反射法对低压电缆进行故障检测,能起到一定效果,但是,对高阻故障却不能使用;二次冲脉法是现阶段较为先进的基础测试法,其与高压发生器冲击闪络技术相结合,通过内部装置将低压脉冲法神,而次脉冲在电弧电阻很低的情况下,发生短路反射,在仪器中形成记忆,而在电弧熄灭后,则实现开路反射,其有利于实现对故障点的转却判断,因此其具有很强的应用前景,而究其使用设备来看,主要有Baur和Seba产品,其中Baur具有安全性高、容易接线、方便切换、结构紧凑、子宫判断以及消除盲区等优点,可有效提升检测的精确度。 二、电缆故障测试的设备要求 2.1考虑价格比和价值比。在选用设备中,往往将其价格和性能进行比较,而鉴于高性能设备成本较高,出于经济效益考虑,而不予购买或是使用,实际上,当设备达到相应的使用规模时,则会实现其性能效益,若是因设备使用不当而引起停电等,则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2.2由于电缆故障的隐蔽性,提升了检测难度,尤其对一些不知路径的直埋电缆,由于其埋于地下、管线干扰较强、损失较大,因此要加强各个检测工具和设备的综合运用,如将电缆识别仪器、预定位设备、精定位仪器等,以实现其检测的有效性。 2.3关注仪器反射的波形。在进行波形测定中,要考虑到冲击能量的影响,现代国外仪器一般采用2μF或是4μF电容,但是在进行测试时,往往的不到波形,因此要求其电容量加大,且对主绝缘进行有效保护,控制仪器体积等,促使冲击能量加大,以延长故障点起弧时间,增强放电量,从而获得测试波形,这对于低压电缆而说,其更为突出。 2.4由于电缆设置的隐蔽性,且电缆内部危险性等因素的影响,在检测中要求对故障点进行精确检测,这就要求选择高精确度的设备,在提升检测准确性的同时,实现安全性维护,避免因检测位置不当,或是故障点把握不准,而造成安全事故等。 三、电缆故障测试的把握点 3.1事前准备。电缆故障预测前的准备是保障故障检测的先决条件,也是实现有效监测的保障,因此在进行电缆验证时,要将电缆长度、路径预留情况、接头位置等各项资料查看,以保证监测点的准确性。 3.2检测定位。查找故障点,是进行检测的根本,若是故障点定位不准确,则会造成经济和安全损失,因此在检测中,要充分利用故障预定位检测方式和精定位检测方式,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有机结合,以实现故障点检测的准确性,进而提升检测维修效果。如由于主绝缘故障精确定位较难但是预定位较容易,外护套恰恰与之相反,因此,在绝缘和外护套故障发生点相同时,则可将两者进行结合使用,以有效实现检测定位。 3.4预定位误差。由于操作或是仪器、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检测误差是必然现象,因此,在检测中,要考虑到预定位误差,其中包括仪器误差、度量误差、波速误差、波形误差等,由于仪器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其具有一定恒定性,不以人为改变;度量误差,是在测量中存在的,人为因素有一定影响,因此,必须强化人员的规范化操作,注意两端电缆的预留圈的存在性;在波速误差控制中,则要以电缆长度计算的方式,尽量降低误差与正确值之间的差距;而在仪器和人为作用下出现的波形判断误差,因此,在进行其控制中,不仅要实现规范性操作,而且要进行经验收集,以提升其准确度。 3.5获得波形。在电缆一段测试不到波形时,要进行两端互换,或是将燃弧电流加大后再进行测试;若是因为电缆较长而在预定位得不到波形,则要采用延长触发时间、加大冲击电压等措施,来获得波形;而对间歇性故障测试中,若冲击电压不能击穿,则可采用直流耐压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