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合集下载

汉中地区某石材矿水文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

汉中地区某石材矿水文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

6矿床开采技术条件6.1水文地质6.1.1区域水文地质一、自然地理、气象水文本矿区位于汉中盆地以南低山区,海拔标高970-680m,最大相对高差290m,山坡较为陡峻,常有陡壁陡坎,切割程度相对较大,植被较发育。

地势为总体上北部高,南部低。

矿区内无较大地表水体,均为一些小的无水冲沟,仅在下雨时有流水,雨后很快断流。

矿区域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热量充足,温和湿润。

年平均气温14.3℃,年极端最高气温36.6℃左右,年最低气温-8℃。

气候特点为春暖干燥,夏热多雨,秋凉湿润,冬冷少雪。

年内各月降水时段分布不均,其趋势是冬季和初春干旱,夏季多雨,初秋多连阴雨。

其中:冬季降水为21.8mm,占全年的3%;春季降水为173.2mm,占21%;夏季降水390.7mm,占46%,多以雷阵雨和暴雨出现,最大降水强度133.7mm/d;秋季降水为255.6mm,占30%,多以连阴雨出现,最大降水强度117.7mm/d。

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本区位于汉中盆地西南梁山南坡,为大巴山低山丘陵区,地下水类型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与基岩裂隙水两个主要含水岩组,局部地段存在石灰岩裂隙溶洞水。

①第四系全新统晚期冲积层潜水主要分布于南部新集河、阳春河及濂水河两岸漫滩、阶地区,含水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晚期冲积砂砾卵石组成,偶夹粉土、粉细砂透镜体,局部地段含泥质,水位埋深一般1.00~3.00m,厚度变化较大。

总体而言,松散岩类孔隙发育,透水性较好;易接受河水侧向渗漏补给,富水性亦较好。

②基岩裂隙潜水含水层由中上元古界碧口群、泥盆系中下统,志留系下统与志留系中上统千枚岩、板岩、片岩组成,岩石表层破碎,裂隙发育,充填少量泥质,透水性较好,在河流漫滩往往与上部第四系松散层水力联系紧密,共同构成潜水含水层。

在山梁与斜坡地带或地形变化大地区,因地下水不易赋存,水量贫乏,泉流量多为0.36~3.60m3/h,难以开采利用。

东王村水文地质学报告

东王村水文地质学报告

该报告为个人理解,仅作为同学们的参考,切勿照搬!地质现象本就有多解性,活学活用知识才是正解!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图读图报告读图提纲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1.地形:由A-A’和B—B’剖面结合区域河流流向,东王村地区地形总体是东高西低,南北高中部低,中部为东西走向向斜核部形成的盆地,有利于四周汇集大气降水补给。

位于地区北西侧的正断层使得上盘岩层发生跌落,地形上表现为断层西部较东部高出约100米,成为南西侧地区的分水岭。

区域内沿西侧断层的延伸方向发育有一条沿南北向的主干河流,最大支流横跨东西部,经盆地中心汇入主干河流。

2.气候:该地区四季分明,气温和年降雨量落差较大,降雨主要集中在3—8月份,最大平均降水量出现在六月,为;气温峰值与降雨同期,最高达度(8月),最低达度(1月)。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3.水文:该地区地表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地区南部。

构造和地形对地表和地下径流流向起决定性作用。

受地形影响,主要发育东西向水系,东北方向和西北方向的支流在盆地中部汇集,形成一条流向东偏南方的河流,并最终汇入沿南西侧断层的干流中。

地下水资源分布广泛,资源充沛。

岩溶现象在二叠纪灰岩地层中均可见,相对集中在地区北部,形成了良好的地下径流条件;南部灰岩地区因出露面积小,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少,因此岩溶发育不如北部。

泉集中分布在北部也证明了上述结论。

主要地下水资源集中在P, J2和Q地层中(据水文地质勘探孔3),其中Q包含潜水,P和J2 包含潜水和承压水;J1与J3地层因发育弱透水页岩层使得导水能力不强。

河流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雨补给、地下水补给,整个河水流量出境时是s,支流总流量为s(东北方向支流流量为s,西北方向支流流量为s,泉1、12、13的流量分别为40L/s,s,s),增加量很少,是由于西部断层的弱导水性,阻碍了地下水和河水的联系。

二、区域地质条件1.地层:老到新依次是早泥盆纪(AnD)的片岩及片麻岩,出露于图幅的右部和左下角,分布面积广;石炭纪(C)页岩夹薄层砂岩,出露于图幅的下部和上部,与下伏AnD 片麻岩角度不整合;二叠系(P)纯质石灰岩,大面积出露;早侏罗统(J1)的页岩,与下伏岩层角度不整合,中侏罗统(J2)长石石英砂岩,晚侏罗统(J3)的泥质砂岩与砂质页岩互层,环状出露于J1内侧;Qal的砂岩,出露于图幅中部河道两侧沟谷地带,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依据水文地质区分原则,将工作区分为第四系孔隙水水文地质区和岩溶水水文地质区。

第四系孔隙水水文地质区指平原区,岩溶水水文地质区是指西部山区,①第四系孔隙水水文地质区a.包气带及岩性包气带岩性结构主要受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控制,包气带厚度则主要受潜水水位影响。

全淡区包气带岩性以亚砂土、亚粘土、中沙、粗砂为主,局部有砂砾石层,包气带厚度20-50没,有咸水区包气带岩性以亚砂土、粉砂、细砂为主,包气带厚度:10-15m,中部在6m左右b.含水层的划分平原区含水层划分为浅层和深层两个含水层,全淡水浅层为第一水组合第二水组,深层为第三水组,有咸水区浅层为第一含水组,深层指咸水界面以下的含水组。

c.地下水补、径、排条件本区地下水总的流向趋势为自西向东。

70年代开始,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发生变化。

浅层地下水补、径、排条件浅层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入渗和灌溉回归入渗,由于区内地形平坦,坡度小,侧向径流微弱,排泄方式:全淡水区和浅层淡水开采区以人工开采为主,由于浅、深层水位较大,浅层水位向下部越流也是一种排泄方式。

深层地下水补、径、排条件深层地下水因被超量开采,致使水位逐年下降,形成了区域降落漏斗,改变了初始的地下水流场,水位大部分区域向漏斗区径流,排泄方式为人工开采。

②岩溶水水文地质区总面积3843km2 ,其中西部变质岩和石英砂岩面积2204.4km,灰岩裸露区面积338.6km,灰岩覆盖区面积1300km2,是一个完整的补给、径流、排泄系统。

a.包气带及岩性分部于西部的灰岩裸露区和灰岩浅埋区,面积700km左右,包气带自西向东由厚变薄,主要岩性为寒武岩、奥陶系的碳酸盐岩,岩溶发育,形态有溶孔、溶隙和溶洞,溶洞发育具有明显的成层性,给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补给岩溶水创造了良好的储存空间和运移通道,降水入渗系数可达0.72。

b.含水岩组及其特征岩溶地下水是一个非匀质、各向异性的复杂含水体。

历史矿山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判定标准

历史矿山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判定标准

历史矿山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判定标准矿山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对于矿山开采的安全和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文地质条件的判定标准是确保矿山开采工作顺利展开并保护环境的关键。

下面将介绍历史矿山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判定的标准以及其重要性。

1.地下水位条件:地下水位是指地下水与地面的接触面高度。

矿山区域的地下水位条件是判定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依据。

一般来说,地下水位的高度对于井下的水位控制和井下采矿工作的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通常,当矿山井下地下水位高于或接近矿井入井口的位置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

2.地下水含量条件:地下水含量是指地下水在矿山区域的总体数量。

地下水的丰富程度会对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产生重要影响。

在某些地方,地下水含量非常丰富,可能导致矿井开采难度加大,需要采取相应的降水措施。

3.地下水质量条件:地下水质量是指地下水中各种矿化物和有害物质的含量。

地下水质量的好坏对矿山开采的安全和环境保护产生重要影响。

当地下水中存在过多的矿化物和有害物质时,矿井采矿作业可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地质构造条件:地质构造是指矿山区域地下的岩石层、断裂带和构造线等地质构造特征。

地质构造对于矿山开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存在相对稳定的地质构造有利于矿山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5.岩石固结条件:岩石固结是指岩石在地下采矿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强度。

当矿山区域的岩石固结性较低时,容易造成岩石坍塌和地质灾害,对矿井的安全和稳定性带来威胁。

水文地质条件的判定标准对于历史矿山区域的开采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判定水文地质条件可以有效评估矿山采矿的可行性,保障矿井的安全和生产效益。

此外,对于历史矿山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的综合判定,需要综合考虑地下水位、地下水含量、地下水质量、地质构造和岩石固结等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和保护措施。

总之,历史矿山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判定标准是保障矿山开采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依据。

通过综合考虑地下水位、地下水含量、地下水质量、地质构造和岩石固结等因素,能够评估矿山开采的可行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矿井的安全和生产效益。

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一、引言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是对某一特定地区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分析,旨在了解地下水资源分布、地下水动态变化以及地质条件对水文环境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某一区域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为该区域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质概况该调查区域位于某省中部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由花岗岩、片麻岩、砂岩等岩石组成。

地下水主要富集在岩层裂隙和孔隙中,地下水补给主要依赖于降雨和河流水源。

该区域地下水埋深较浅,地下水位较高,容易受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三、水文调查1. 降雨情况通过对该区域历年降雨数据的分析,发现降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这可能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有关。

降雨量的减少导致地下水补给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挑战。

2. 河流水文情况该区域有两条主要河流,分别是A河和B河。

通过对河流水位和流量的监测,发现A河的水位和流量呈年际波动,与降雨量的变化有关;而B河的水位和流量则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河道淤积和水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四、地下水情况1. 地下水位通过对该区域地下水位的监测,发现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

这可能与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降雨量的减少以及地表水污染等因素有关。

地下水位下降对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地下水质通过对该区域地下水样品的采集和分析,发现地下水中硝酸盐和重金属含量超过了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这表明地下水受到了农业和工业活动的污染。

地下水质的恶化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潜在的风险。

五、水资源管理建议1. 加强水资源监测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网络,及时掌握水文地质情况的变化趋势,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对地下水开采和污染排放的监管,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推动水资源节约利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的节约意识。

鼓励农业和工业部门采取节水技术,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和污染。

3. 加强水环境保护加大对河流和地下水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强农业和工业活动的环境监管,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浅谈敦化市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动态特征

浅谈敦化市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动态特征
1 概 况
0 . 2 _ 一 0 . 7 l 。
敦化市位 于吉林 省东部 , 延边朝鲜族 自治州西部 , 地 理位置为

பைடு நூலகம்
3 . 3 碎 屑岩类孔 隙裂 隙水 。主要分布在 中北部 的黑 石一 青沟子
东经 1 2 7 。2 8 ~ 1 2 9 。1 7 , 北纬 4 2 。4 2 一 4 4 。3 0 之 间。 人 口约 带 。 含水介质主要是 第三 系土 门子组砂岩 、 砂砾岩和砾岩 , 胶结较 4 7 万, 幅员面积 1 1 9 5 7 k mz 。 弱, 孔隙裂隙发育 。含 水层厚度较大( >2 0 0 m) , 接受 降水渗 入和地 以迳流排泄为主 , 富水性较好 , 降深 2 0 m时 , 单井涌 敦化市 由长白山系 的张广才 岭 、 大黑 岭 、 牡 丹岭 和威 虎岭等 山 下水迳流补给 , 水量 l O 0 - - l O 0 0 m 3 / d , 甚至大于 l O 0 0 m 3 / d , 水化学类 型以重碳酸钙镁 脉所环抱 , 中部为丘陵 、 台地 , 地势呈 四周高 、 中部低的特点 , 平均海 拔高程 7 5 6 m。境 内最高峰 为老爷岭 , 海拔 高程 1 6 8 1 . 7 m, 最低点 为 型为 主, 矿化度小于 0 . 5 g n , 水质 良好 。
牡丹 江下游 的小山嘴子 , 海拔 高程 3 4 0 m, 最大相对 高差达 1 3 5 6 m。 3 . 4基岩裂隙水。分布于敦化市北部 、 南 部和东部广大地 区 , 含 其次是变质岩类。 接受降水渗入补给 , 迳流排 全境 海拔高程 大于 l O 0 0 m 的 山峰有 1 0 7 1座 ,主要 分布 于张广 才 水介质 以岩浆岩为主 , 水量较贫乏 , 泉流量一般 小于 1 Us , 但在 岭、 大黑岭 、 牡丹岭和威虎岭山脉。各山脉总体走 向, 除牡丹 岭呈近 泄 为主。富水性极 不均匀 , 构 造裂隙发 育部位 , 地下水 一般 比较 丰富 , 单 井涌 水量可达 1 0 o — 东西 向外 , 其余 山脉均为北东~南西走向。 境 内地貌形态类型复杂多样 ,主要地貌类型有侵蚀火 山地貌 、 l O 0 0 m3 / d ( 或泉流量 l —l 0 s ) 。 水化学类型 以重碳 酸钙镁 型为 主, 矿 化度 小于 0 . 5 。 侵蚀构造地貌 、 构造剥蚀地貌和剥蚀堆积地貌四种成因类 型。 4 地下水的动态特征及补给 、 径流 、 排泄条件 2 水文气 象 敦 化市境 内河流众 多 , 素有 一江十七河之称 , 河 流均属松 花江 4 . 1 地下水的动态特征。地下水动态受气象 、 水文 、 地质 、 地貌及 水系, 境 内有牡丹江和 富尔河两个流 域 , 流域面积在 2 0 k m 2 以上的 人为等因素控制 。大气降水是地下水 的主要补给来源 , 地下水多 以 河流 1 2 8条 。牡丹江是松花江下游右岸一大支流 , 为敦 化市境 内的 泉的形式排泄 沟谷 , 汇成河 流。 该 区地下水动态具有 明显季节变化规律 。冬 季 , 大气 降水的垂 最 大河 流, 发源于江源镇 马家店 西南寒葱 岭北 , 流 向东北 , 于雁鸣湖 镇 小山咀子屯 东人镜泊湖 ,出湖 后于黑龙江省 依兰附近注 入松花 直补给停 止 , 地表径流靠 地下水的排泄来 维持 , 地 表径流量 相 当于 故地 下水位继续下 降 ; 春季一 般 3 —4月 , 冰雪 江。牡 丹江在敦化市境 内河长 2 3 1 . 5公里 , 河道坡 降 0 . 9 ‰, 流域面 地下水径 流排 泄量 , 积1 0 3 5 3 k m z 。主要支流有黄泥河 、 沙河 、 珠 尔多河 、 海浪河等。 融化 , 河水 上涨 , 部 分地段 开始受垂 向渗入 补给 , 地下 水位 开始上 本 流域 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 , 冬季漫长而寒冷 , 夏 季短 而炎热 , 升; 夏季 , 雨水大量渗入补给 , 地下水位普遍上升 ; 秋季, 大气降水减 地下水位开始下降 。一般 7 —9月为地下水 丰水期 , 最高水位 出 流域多年平均 降水量为 6 9 7 . 9 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3 7 . 3 3 3 4亿 少 , m 3 其中地下水资源量 6 . 9 0 1 8 亿m 。 现在 8 —9月份 , 一般 1 1 月 一翌年 5月份 为地下水枯水 期 , 最低水 3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位 出现在 2 —4月份 。 敦化市位于吉林省东部 中、 低山区。 出露的地层主要有 中元古 4 . 2 地下水补给 、 径 流、 排泄条件 界、 下古生界 、 上 古生界变质岩 , 中生界浅变质岩 、 火山岩和碎屑岩 , 4 . 2 . 1 松散岩类孑 L 隙潜水 。主要受 大气 降水 、 农灌水 的垂 向渗入 新生界火山岩和碎屑岩 。岩浆岩 以加里 东晚期 、 印支早期和燕 山期 补给和两侧山体 、 丘陵 、 台地地下水 的侧 向径流 补给 , 在汛期河漫滩 花岗岩为主。 不同类 型的岩石 , 由于其孔洞裂隙 、 构造裂 隙及埋藏条 区的潜水 受河水的短暂径 流补给 ,平时地下水 主要 向河 流径流排 件差异较大 , 故其富水性差异显 著。 根据含水岩组 的类型 , 地 下水 的 泄 , 部分 被蒸发消耗 。 大气降水是河谷潜水 的主要补给来源 。 因河谷 水理性质 , 水力特 征和埋藏条件 , 将本 区地 下水划分为松散 岩类孔 阶地 漫滩 上部 亚砂 土 、 亚粘 土 、 粉砂土厚 度较薄 , 地下 水位埋 藏较 隙水 , 玄武岩类孔洞裂隙水 ,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和基 岩裂 隙水 。 浅, 有利于大气 降水 的渗入补 给 , 地下水动态具有 明显季节 变化规 3 . 1 松散岩类孔隙水 。 主要分布在牡丹 江 、 黄泥河 、 沙河 、 珠 尔多 律 。冬季节没有降水渗入补 给 , 地下水靠径流消耗 , 水位 下降 , 最低 河、 富尔河等河 谷阶地 、 漫滩 区, 分布宽度受河流 发育程度控 制 , 一 水位 出现在 2 —4月 , 雨 季水 位上升 , 最高水位 出现在 8 —9月 , 水位 般为 l O 0 - - 2 0 0 0 m。含 水层岩性 以砂砾石 、 粉细砂为 主 , 厚度 0 . 5 — 年变 幅 0 . 5 0 —5 . 0 米 。区内稻 田多分布在河谷一级 阶地和二级 阶地 主要用地 表水灌溉 。 从 4月末至 9 月为引灌期。灌期 , 水 田区灌 5 . 0 m, 地下水埋深 多为 1 . o _ 一 5 . O m, 接受降水渗入及地下水侧 向迳 流 上 , 补给 , 蒸发为主要排泄方式 。富水性 一般 , 降深 5 m时 , 单井涌水量 溉水 断下渗 , 补给地下水 。4月末 5月初泡 田期地下水位猛涨 , 5月 1 0 0 - - 5 0 0 m 3 / d 。水 化学类 型以重碳酸钙 ( 或 钙钠 、 钙镁 ) 型为主 , 矿化 中旬 至 9月中旬 ,地下水位 相对 稳定 , 9月下旬 开始地 下水位逐渐 度小于 0 . 8 g / l, 水 质 良好 。 缓慢 下落 。稻 田区在灌溉期不受降雨影响。河谷地形有利于地下水 3 . 2玄武岩类孔洞裂隙水 。 分布在敦化市中部广大地 区 , 主要是 聚集 和循环 , 平水 期和枯水期排泄地下水 , 丰期河 水迅速上涨 , 阻碍 牡丹江两侧的玄武岩台地 区。 含水介质 主要为第 四系上更新统南坪 地下水径流正常排泄 , 因此 , 漫滩及一级阶地地下水位随之上升。 组气孔状 玄武岩 , 其次是下更新 统军舰 山组致密块 状玄武 岩 、 橄 榄 4 . 2 . 2 碎屑岩孔 隙裂隙水 。 在碎 屑岩裸露 区直接受大气降水的垂 玄武岩和第 三系上新统船底山组橄 榄玄武岩 、 气孔 状玄 武岩和安山 向渗入补给 , 在盆地周边受 山区 、 丘 陵区基岩裂隙水 的侧向径流 补 玄武岩。 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渗人补 给 , 侧 向迳流排泄。 富水性受 玄 给 , 向盆地中部或地形低洼部位径流富集 。 地下水在径流过程 中, 以 武岩分布规模 , 出露地形及玄武岩孔洞 、 裂隙发育程度控制 , 变化较 泉排 泄或顶托补给上覆松散岩类孔隙水。动态变化迟缓 , 地 下水 峰 大。 分布在牡丹江 、 沙河 、 秋梨沟和敦化一带 的南坪组玄武岩孔洞裂 值与降雨 峰值滞后于 1 ~ 2 个 月出现 ,最低水位一般 出现在 5 月末 隙水水量较丰富 , 降深 5 m时单井 涌水量大于 1 0 0 0 m 3 / d ( 或泉流量大 至 7月下旬 , 最高水位一般 出现在 8 —1 0月份 , 水位年变幅较小 , 一 于l O Us ) , 分布在官地 、 大山咀子等地 的军舰 山组玄武岩孔洞裂隙水 般 0 . 5 —1 . 5米 。 和分布在新开岭 、牛心顶 子等地的船底山组玄武岩孔洞裂隙水 , 由 总之 , 本 区地下水 补给 以降水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区内地形以中高山为主,岩溶微地貌及剥蚀地貌均较发育,境内碳酸盐类岩石广泛分布。

一、区域含水层岩组的富水性区域内地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两大类:碳酸盐岩主要包括石炭系灰岩、二叠系中统栖霞组、茅口组及二叠系上统长兴组灰岩、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的含燧石灰岩以及三叠系下统、中统的灰岩等。

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广,分布区多属裸露及半裸露的基岩山区,地表岩溶洼地、落水洞、溶斗、岩溶潭、岩溶大泉等较发育,地下局部发育溶洞、暗河。

大气降水容易通过地表大量的负地形渗入岩溶裂隙、管道、暗河之中,地下赋存着丰富的岩溶水,富水性强。

碎屑岩分布面积相对较小,主要包括二叠系下统中的砂岩、粉砂岩及粘土岩、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中的粘土岩、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砂泥岩、三叠系中统的泥页岩、钙质页岩。

碎屑岩靠近地表时风化作用较强烈,风化裂隙较发育,含风化裂隙水,深部发育构造裂隙地段,含构造裂隙水为主,碎屑岩区地下水运动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控制,富水性总体较弱,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受地势影响较大,一般为近源补给、就近排泄。

区域内龙潭组煤层和上覆的中~强岩溶含水层之间一般具有较好的隔水层,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较弱,对煤矿床开采影响较小,只有当导水断层或其它导水通道沟通上覆含水层时,上覆含水层才会成为矿井的充水水源,从而威胁到煤层的开采。

二、区域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区内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为主,地表水补给为辅。

在非可溶岩分布区,部份降水沿地面的孔隙及裂隙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在可溶岩分部区,大气降水多沿落水洞、漏斗等岩溶负地形集中渗入式补给地下。

补给强度随降雨时间、强度及岩性的不同而不同,一般降雨时间长、强度大补给量亦大,可溶岩分布区补给强度大于非可溶岩分布区。

地下水的迳流排泄在可溶岩地层中,以管道流为主,脉状流为辅,大部份沿地下溶洞、暗河经长途迳流,最后以溶蚀泉形式排泄于河谷中;在非可溶岩地层中,以隙流为主,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控制,经短距离迳流在地形适宜处排出地表,为近源排泄。

水文地质条件的评估与分析

水文地质条件的评估与分析

水文地质条件的评估与分析水文地质条件是指研究区域的水文和地质特征,包括地下水的储存和流动情况,以及地下水与地质结构的关系。

评估和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地下水提取的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水文地质条件的评估与分析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一、水文地质条件评估的基本方法水文地质条件评估是通过系统调查和采样,结合实验室分析和地质与水文资料的解释,来评估研究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质量和动态变化。

评估方法包括现场调查、水文地质剖面的制作和地下水监测。

1. 现场调查现场调查是水文地质条件评估的第一步,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来获得一些基本的地下水信息。

例如,通过测量井深、水位和井筒内地下水水质参数的变化,可以初步了解地下水的储存和流动情况。

2. 水文地质剖面水文地质剖面是通过沿着地表或钻探井进行水位、水质和地质分析的方法,可以获得更详细的地下水信息。

通过绘制剖面图,可以清晰地展示地下水流动的方向、水位变化的规律以及可能存在的地下水层次结构。

3. 地下水监测地下水监测是评估和分析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在研究区域内布设水位、水质和地下水流量监测点,可以实时地获取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信息。

监测结果可以为合理规划地下水开采和保护提供依据。

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内容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是对评估所得的水文地质数据进行综合解释和分析,以了解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和潜在问题。

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地下水储存特征、水质状况和地下水流动规律。

1. 地下水储存特征地下水储存特征反映了地下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可利用性。

通过分析地下水埋深、含水层厚度以及地下水储存量,可以评估研究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可持续利用潜力。

2. 水质状况水质状况评估是判断地下水资源可利用性的重要指标。

通过水质分析,包括酸碱度、溶解氧、电导率和重金属等指标,可以评估地下水的适宜用途和对环境的影响。

3. 地下水流动规律地下水流动规律分析对于地下水开采工程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区域自然地理概况邯邢地区位于河北省南部,包括邯郸和邢台两市。

全区地形西部为山区丘陵,东部为平原,地形总趋势呈西高东低。

气候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531~552mm。

邯邢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尤以煤铁资源着称,矿产资源开发已经成为该区主要产业之一。

依靠资源优势,目前初步形成了煤炭、冶金、电力、陶瓷、建材、纺织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

河流,区内从北到南主要有沙河(上游为朱庄川也称北沙河、渡口川也称南沙河)、洺河(上游为马会河、北洺河、南洺河)、滏阳河、漳河(上游为清漳河、浊漳河)。

除漳河属南运河水系外,其余均属子牙河水系(见图1-1)。

流经石灰岩的河流渗漏严重。

水库,区内大型水库主要有:朱庄水库、东武仕水库和岳城水库(见表1-1)。

中小型水库主要有:野沟门水库、东石岭水库、峡沟水库、口上水库和车谷水库。

表1-1 主要水库一览表其次是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及第三系的砂砾岩、页岩等。

同时伴有岩浆岩的侵入。

基岩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岩层倾角一般10°左右,局部地段受构造的影响,地层产状有所变化。

石炭二叠系地层是区内主要含煤地层,夹有8~10层煤和3~5层薄层石灰岩(图1-2)。

么犭-秦岭两个巨型纬向构造带之间,“祁吕贺”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边缘,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太行山复背斜)与第二沉降带(华北沉降带)之间的过渡地带(见图1-3)。

二级构造应属赞皇隆起与武安-涉县凹陷。

区域构造主要受新华夏系控制,构造线呈北北东向,形成倾向南东的单斜构造。

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

褶皱规模较小,多为短轴背斜、向斜。

断裂多为高角度(60°~85°)正断层。

主要断裂有涉县~长亭断裂、紫山~鼓山断裂、邢台断裂、南洺河断裂等(表1-2)。

表1-2 区域主要断裂一览表1.2.3 岩浆岩岩浆岩为燕山期闪长岩侵入体。

由西向东出露有符山、固镇、武安、矿山、綦村、新城、紫山和鼓山8个较大的岩体(见表1-3,图1-2)。

闪长岩多以似层状侵入奥陶系石灰岩中,并在其接触带上形成矽卡岩型铁矿床。

表1-3 燕山期火成岩体一览表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3.1 主要含水层区内主要含水层为中奥陶统(O2)灰岩含水层,其次为石炭系(C )煤系地层中薄层灰岩含水层(主要为山伏青灰岩和大青灰岩)以及第四系(Q )砂砾石含水层。

其中O2灰岩含水层为最强的含水层,并根据岩性特点分为3组8段。

每组底部的一段由不纯碳酸盐岩(以角砾状灰岩为主)组成,如1、3、6段角砾状灰岩,属于相对隔水层;2、4、5、7段为纯灰岩,属于强含水层。

各段岩性及水文地质特征见表1-4。

O2灰岩为煤矿床的间接底板、铁矿床的直接顶板,C 薄层灰岩为煤矿床的直接顶板或底板。

O2灰岩和C 薄层灰岩通过断裂沟通,发生水力联系,因此对矿山开采构成严重威胁。

表1-4 峰峰矿区中奥陶统岩性及水文地质特征1.3.2 地下水系统划分根据区域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特点,将全区划分为3大岩溶地下水系统(或水文地质单元),分别为:(1)邢台百泉岩溶地下水系统(亦称北单元);(2)峰峰黑龙洞泉岩溶地下水系统(亦称南单元);(3)涉县东风湖泉岩溶地下水系统(亦称西单元)。

这3大岩溶地下水系统在平面上的分布位置见图1-4。

上述每个单元都具有自己独立地下水流动系统,并以岩溶大泉的形式集中排泄,因此,也称为泉域。

邯邢地区岩溶地下水系统基本情况见表1-5。

表1-5 邯邢地区岩溶地下水系统基本情况一览表(1)峰峰黑龙洞泉岩溶地下水系统北有邢台百泉单元,南有河南珍珠泉单元,西有涉县东风湖泉单元与之相邻,其边界为(图1-5):北部边界:为北洺河区域地下水分水岭和南洺河断层;南部边界:至漳河南岸,其西段山区与地表水分水岭相一致,东段平原区为地下水分水岭;西部边界:为涉县-长亭阻水断层。

(2)邢台百泉岩溶地下水系统北有邢台临城石鼓泉单元,南为峰峰黑龙洞泉单元,其边界为:北部边界:以内丘-西北岭地下分水岭,与临城石鼓泉单元相隔;南部边界:为北洺河区域地下水分水岭,和峰峰黑龙洞泉单元毗邻;东部边界:为奥陶系(O)与石炭系(C)接触带,O灰岩顶板500m标高等高线(或邢台—内丘弧形大断裂);西部边界:为地表分水岭,大体位置在河北与山西两省省界附近。

km2,石灰岩裸露面积1296 km2。

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另外还有南、北洺河流经灰岩区的渗漏补给。

岩溶水的径流明显地受构造和埋藏条件的控制,从宏观上看呈现为自西向东的径流总趋势。

西部九山、东部鼓山裸露灰岩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大气降水渗入地下后转化为地下水,地下水沿地层倾向自西向东径流,并向岩溶强径流带内汇集,汇集于岩溶强径流带的地下水向黑龙洞泉方向径流,最终于黑龙洞泉群排泄。

排泄点黑龙洞泉出露标高为122 m,多年平均泉流量为7 9 m3/s,最小泉流量5.0 m3/s(1973年6月),最大达35.4 m3/s (1963年8月),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滏阳河源头岩溶水的大量开采,1987年泉水开始断流(图2-5),以后仅在丰水年或雨季有泉水出流。

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Mg型水,矿化度为0.428g/L。

泉域内岩溶地下水最大径流长度45km,最大循环深度的标高为–500m。

地下水动态明显地受大气降水的季节性、周期性变化规律所控制。

每年7、8、9三个月集中接受补给,水位上升,枯季长期消耗,水位缓慢下降,具有集中补给,常年消耗,周而复始的特点。

约7 10年出现一次多年周期的高水位。

图1-6 峰峰黑龙洞泉流量动态(2)邢台百泉岩溶地下水系统泉域面积3843 km2,石灰岩裸露面积339 km2。

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另外,境内白马河、七里河、沙河(北为朱庄川,南为渡口川)、马河、北洺河等,进入灰岩区后漏失断流,补给地下水。

从宏观上看,岩溶水呈自西向东径流的总趋势。

西部山区裸露灰岩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沿地层倾向自西向东径流,并向岩溶强径流带内汇集,受邢台断层的阻挡,岩溶水溢出,形成百泉。

排泄点百泉出露标高为67 m,多年平均泉流量为6 8 m3/s,最小泉流量2.0 m3/s(1973年6月),最大达9.6 m3/s(1963年8月)。

由于岩溶地下水的开采量逐年增加,以及上游水库的截流,泉流量逐年减少,1982年出现断流,以后时断时流,流量极小,现在完全断流。

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水,矿化度为0.328g/L。

泉域内岩溶地下水最大径流长度49km,最大循环深度的标高为–650m。

地下水动态明显地受大气降水的季节性、周期性变化规律所控制。

每年7、8、9三个月集中接受补给,水位上升,枯季长期消耗,水位缓慢下降。

岩溶地下水位的下降期,一般在补给区为每年的10月至翌年6月,径流区为每年的11月至翌年6月,排泄区为1 6月。

百泉岩溶地下水的年变幅,在补给区一般为20 150 m,径流区为10 20 m,排泄区为 10 m。

地下水动态除具有年内季节性变化规律外,还存在7 10年出现一次多年周期变化规律。

图2-6 邢台百泉流量动态1.3.4 岩溶水强径流带岩溶水强径流带是北方石灰岩地区发育的一种普遍的岩溶水文地质现象,也是北方泉排型岩溶地下水系统的一个典型特征。

岩溶水强径流带是碳酸盐岩经差异性溶蚀形成的。

由于岩溶地区裂隙大小的差异,水流愈来愈集中于大的裂隙,水流集中造成大的裂隙进一步溶蚀、扩大。

通过差异性溶蚀,水流越来越向少数主要通道集中,地下水循环速度加快,结果形成非均质、各向异性的含水介质。

因此,岩溶发展的过程实质上便是介质的非均质化过程和水流的集中化过程,最终沿大的构造裂隙方向演化为岩溶水强径流带。

研究区岩溶水强径流带具有如下特点:(1)岩溶水强径流带的发育受区域构造所控制,其中纵向构造控制着区域主要径流带的展布方向,其方向与近SN向构造的各种阻水界面的走向基本一致,在平面上呈纵向条带状分布。

抽放水试验中水位降落漏斗的长轴方向与其走向基本一致。

而埋藏条件则决定着径流带的强弱,一般来说强径流带埋藏较浅,弱径流带埋藏较深。

本区强径流带主要沿背斜、向斜翼部的浅埋区分布。

(2)岩溶水强径流带内岩溶发育,富水性强、且相对均匀;远离岩溶水强径流带,岩溶不发育,富水性弱,具明显的非均质性。

从地下水开发利用的角度来看,岩溶水强径流带也是最富水的地段,邯邢矿区的主要供水水源地就位于岩溶水强径流带上;从矿山防治水的角度来看,邯邢矿区的煤、铁矿床也主要位于岩溶水强径流带上,是矿山防治水中的重点防治对象。

(3)沿岩溶水强径流带延伸方向的近SN向导水性强,垂直径流带延伸方向的近EW向导水性弱,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

径流带内岩溶水水力梯度平缓,动态稳定。

岩溶水的径流方向具有“向泉性”,并通过岩溶大泉排泄。

峰峰黑龙洞泉域岩溶地下水系统发育有3条规模较大的岩溶水强径流带,分别是:①鼓山东侧强径流带,②南洺河-黑龙洞强径流带,③漳河-黑龙洞强径流带,详见表1-6。

邯郸市的主要供水水源地羊角铺水源地就位于强径流带的排泄区,而且,峰峰矿区大多数煤矿也均位于强径流带上,因此对矿床的开采构成严重威胁。

表1-6 峰峰黑龙洞泉域岩溶水强径流带邢台百泉泉域岩溶地下水系统也发育有3条规模较大的岩溶水强径流带,分别是:①白马河-百泉强径流带,②沙河-百泉强径流带,③紫泉-百泉强径流带,详见表1-7。

邢台市的主要供水水源地就位于岩溶水强径流带的排泄区,而且主要铁矿也均位于岩溶水强径流带上,因此对矿床的开采构成严重威胁。

表1-7 邢台百泉泉域岩溶水强径流带2 井田地质概况井田自然地理概况2.1.1 位置与交通河北省峰峰集团公司万年矿位于峰峰矿区北部,隶属武安市伯延、磁山二镇和峰峰矿区和村镇,北距武安市10km,东距邯郸市35km,南距峰峰矿务局20km。

井田西以F1号断层为界;南以F11号断层为界与通二矿相邻;东部南段以F15号断层为界,中段为岩浆岩体,北段以煤层-750m等高线为界;北部以F1号断层和煤层-750m等高线为界。

井田南北长9km,东西宽1~4km,面积约22km2。

万年矿井田西2km为磁山火车站,有邯(郸)长(治)铁路及邯郸环行铁路线经过,公路南通峰峰矿区、北通邯郸市、西通涉县,区内交通十分便利(见图2-1)。

2.1.2 地形地貌万年矿井田位于太行山东麓中段,东为鼓山,西为磁山。

鼓山标高为400~888m,磁山标高为350~490m。

本区属于丘陵地区,地面标高200~300m左右。

地势南高北低,东西部地形向中间倾斜,中间低洼地带为南洺河河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