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电站坝区水文地质条件研究

合集下载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研究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研究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研究1工程和水文地质的条件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包含:水文地质、地质结构、地形地貌、建筑材料等。

水利工程的建筑地基一般是岩石和土,其类型对工程的安全稳定以及技术、经济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岩石的岩体的结构主要是第四纪的土层,并且包含各种类型的土层的特征、变化以及空间分布。

工程的地质结构按构造的形态可以分成褶皱、倾斜、断裂三种构造。

地貌地形主要是指地表的形态以及类型,具体指地表的森林植被、山脉和水系以及建筑的分布。

水文条件主要包含:地下水水质、水运动特性、岩层的透水和溶水性、含水层的厚度以及隔水层的深度。

水文条件对坝基的稳定性、水库的严密性以及地下水的影响等工程相关因素都有极大的影响。

另外,对于建筑材料,施工单位要对材料的开采、质量以及运输等进行详细的勘察,以保证施工过程高效且顺利的进行。

2工程地质的问题分析2.1坝体的地质问题在水利水电工程,针于不同类型的坝型,由于地质要求不同,导致工程施工的工作特点也不相同。

如果大坝的岩体存在某些地质方面的缺陷,那么在工程施工中就可能导致坝基的渗漏以及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

由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岩体结构的影响,大坝的边坡就可能出现错落、倾倒等现象,另外如果有泥石流的发生,也会对边坡产生极大程度的破坏。

边坡的变形以及破坏。

2.2水库的地质问题水库主要有地面水库和地下水库两种类型。

水库在进行蓄水以后,水库周围的地质条件以及环境都会产生极大变化。

比如,水库以及地下水的的水位升高或是风浪的冲蚀作用,就会产生诸如水库浸没、淤积、渗透等各种问题的发生。

2.3软土基坑的地质问题软土的基坑问题主要包括边坡的稳定问题以及基坑的降排水问题。

针对边坡的问题,工程施工时,采取了设置保护面、保护坡度、减低水位等措施。

针对基坑的降排水问题,可以使用细砂或是粉砂的土层作为边坡,以及使用粘性的土作为基坑,并且一定要保证基坑的干燥。

对于降排水的处理方法,一般有人工降水以及明排法两种。

最新 水井水电站地质条件与地质问题探析-精品

最新 水井水电站地质条件与地质问题探析-精品

水井水电站地质条件与地质问题探析水井水电站采用引水式开发方式,建筑物主要为浆砌石重力坝、引水渠、引水隧洞、岸边地面式厂房等,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水井水电站地质条件的,供大家阅读查看。

1、工程概述水井水电站位于金沙江左岸一级支流五郎河中游(碧源河)上,地处云南省丽江市宁蒗、永胜两县境内。

电站采用引水式开发方式,壅水建筑物采用浆砌石重力坝,最大坝高7.0m,引水渠采用矩形断面,长约4.9km,无压引水隧洞采用城门洞形断面,长约3.4km,岸边地面式厂房,电站装机容量为19MW(2×9.5MW),工程为四等小(1)型电站。

建筑布置见图1.2、基本地质条件工程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丽江台缘褶皱带的永宁-永胜(盐源)台褶束,区内构造变形以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的共轭活动为特征。

工程区地处横断山脉与云贵高原的结合部位,属横断山系的高山峡谷区,流域地貌特征以中、高山侵蚀地形为主,河谷多呈“V”字型。

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上统的中窝组灰岩、泥灰岩与松桂组的砂岩、页岩地层。

场区紧靠小金河-丽江断裂、程海断裂,新构造运动活跃,属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差地区。

根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工程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

工程首部枢纽区出露的地层为松桂组(T3sn)砂页岩以及第四系冲洪积(Q4al+pl)松散堆积物,河床覆盖层厚度4~7m.松桂组地层岩性以砂岩、页岩为主,岩层总体产状N15°~25°E,SE∠45°~85°,与坝轴线大角度相交。

勘探成果表明岩体强风化带厚度2~5m,弱风化带厚度10~30m,两岸强卸荷带厚度2~5m.坝基覆盖层主要为混合土卵石,呈中密~密实状态。

弱风化砂页岩岩体呈中等~弱透水性,微风化岩体呈弱~微透水性,第四系松散层渗透性强,具强透水性。

引水明渠布置在碧源河左岸山坡上,长约4.6km,采用矩形断面,尺寸3.3m×3.3m.渠道主要置于岸坡表部的残坡积层上,少量渠道置于裸露的强风化的砂岩、页岩地层上,在渠道进口段以及通过冲沟段时渠道基础置于卵石混合土层上。

普西桥水电站坝后渗水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评价

普西桥水电站坝后渗水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评价

普西桥水电站坝后渗水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评价一、引言普西桥水电站是一座位于山间峡谷中的大型水电站,拥有极大的发电潜力。

在水电站投入使用后,坝后渗水问题却成为了一个持续困扰水电站管理者的难题。

本文将对普西桥水电站坝后渗水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渗水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评价这些处理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坝后渗水原因分析1. 地质构造普西桥水电站所在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存在着多种基岩和构造断裂带,这些构造特点容易造成地层渗透性的不均衡,形成水电站坝后渗水问题。

2. 水文地质条件水电站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也是坝后渗水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水电站周围存在着大量的地下水,这些地下水对水电站坝体的渗透起着重要作用。

3. 坝体结构水电站坝体的结构可能存在设计或施工方面的缺陷,例如坝体内部的渗水管道不畅通、渗水缝隙未得到有效处理等,这也将导致坝后渗水问题的出现。

4. 天气条件季节性的降雨和融雪会增加地下水位,加速地下水对坝体的渗透,从而导致坝后渗水问题的加剧。

5. 老化和破损坝体的老化和破损也是坝后渗水的重要原因。

随着坝体的使用时间增长,坝体的渗透性能会逐渐下降,破损和老化的部位将对渗水问题起到催化作用。

三、处理措施1. 地质勘察与设计优化在新建水电站时,应对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进行详细的勘察,以便对水电站的设计进行优化,减少地质构造对坝后渗水问题的影响。

2. 加强抗渗处理水电站的坝体应采取一些抗渗处理措施,包括加强坝体的防水层、加大注浆强度等,以提高坝体的渗透性能,防止坝后渗水问题的出现。

3. 定期维护检测定期对水电站的坝体进行维护检测,及时发现老化和破损部位,对其进行修复和加固,是减少坝后渗水问题的有效措施。

4. 提高监测和预警能力在水电站周围设置监测井和监测装置,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和坝体的渗透情况,提前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坝后渗水问题的发生。

5. 完善排水系统水电站应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及时将周围地下水排除,减少地下水对坝体的渗透,从而减少坝后渗水的出现。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是指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为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水文地质问题广泛涉及水资源、地下水、地层结构、地下水动力学等方面,以下是对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问题的详细分析。

一、水资源问题
1. 降水量:降水量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设需要准确预测降水量变化趋势,以便合理安排水资源的利用和调度。

2. 水文周期性:水资源的供应和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工程建设需要根据水文周期性合理规划和调度水资源。

二、地下水问题
1.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对工程建设有重要影响,需要进行地下水位观测和分析,以确定工程的水源和排水方案。

2. 地下水质:地下水质状况对工程的供水和排水有重要影响,需要进行地下水质评估,以保证工程的水质安全。

三、地层结构问题
1. 地层性质:地层的稳定性和承载力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需要对地层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以及变形特性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

2. 地层岩性:不同地层的岩性对工程的建设和施工有不同要求,需要进行地层的岩性分析,以确定合适的施工方法和设计方案。

某水电站工程地质条件研究

某水电站工程地质条件研究

某水电站工程地质条件研究
要:该水电站地处青海省祁连县县城。

论文以水电站库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区域地质条件,探讨了其库区及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并结合相关研究结论及提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水电站工程地质条件研究
1 研究背景
该水电站地处青海省祁连县县城八宝镇高塄村,位于八宝河下游河段。

枢纽位于祁连县城东南方约10km处,省道304线沿八宝河左岸从电站旁经过,对外交通较为便利。

工作区地处高寒山区,属大陆性气候。

气候特点表现为:地势高峻空气稀薄,太阳总辐射强;气温分布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凉爽;降水地区分布差异显著,季节变化大,降水日数多;春季受强大西北气流影响,空气干燥,多大风。

据祁连气象站观测资料,多年平均气温0.7℃,极端最高气温30.5℃,极端最低气温-39℃。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选定的规划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库区地质调查,论证水库的建库条件,对影响方案的工程地质问题及环境地质问题作出评价。

2 区域地质概况
工作区地处高寒、高海拔地区,地形地貌类型以高山峡谷为主,山脉总体呈NWWSEE向延展,海拔均在3000m~4000m,相对高差500m~1000m,河谷切割严重,受构造和洪积扇挤压河道等因素影响,河流弯弯曲曲,但总体走向呈NWW向,两岸植被发育较好,森林密布,基岩出露相对较少。

河谷两岸发育有不对称的侵蚀堆积阶地和基座阶地。

工作区出露。

思林水电站坝区岩溶水文地质特点及其对工程建设之影响1精

思林水电站坝区岩溶水文地质特点及其对工程建设之影响1精

思林水电站坝区岩溶水文地质特点及其对工程建设之影响一、概述岩溶水文地质特点是指在岩溶地区的水文地质环境下,如地下水循环、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的特征。

思林水电站是一座位于岩溶地区的水电站,其坝区的岩溶水文地质特点对工程建设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水文地质特点、岩溶水文地质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水文地质特点1.队列孔隙结构思林水电站坝区的地质构造以灰岩为主,主要存在于板斑岩、白云质灰岩和细粒灰岩中,其中板斑岩和白云质灰岩具有典型的由长石、石英和碳酸盐岩等构成的花岗斑岩结构特征。

岩溶地区的岩石中普遍存在着大量的小孔、裂隙和缝隙,而且这些孔隙间的空隙往往呈锯齿形状,形成了队列孔隙结构。

这种特殊的孔隙结构对水的运移和渗透产生了影响。

2.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思林水电站所处的地理区域是一个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的区域,不同层次的地质岩石组合在一起,在该地区形成了各种水文地质条件。

其中,含水悬壳层是思林水电站坝区的主要水文地质条件。

这种地质条件的存在对于水的渗透、分布和流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三、岩溶水文地质对工程建设的影响1.对坝体稳定性的影响水电站坝体的稳定性是水电站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

思林水电站坝区的岩溶水文地质条件非常特殊,这种特殊的地质环境对坝体的稳定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由于岩溶地貌形成过程中的石灰溶蚀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因素,在灰岩地层中往往形成了大量的洞穴、奇石和岩溶构造等。

这些岩溶构造不仅影响着岩层的物理力学特性,同时也影响着水文地质条件。

在设计坝体时,需要考虑到该地区的岩溶地质特点,特别是洞穴和岩溶构造对坝体稳定性的可能影响。

2.对水资源的保护作用思林水电站坝区存在着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这些地质条件不仅影响着水的运动,同时也对水的质量产生着影响。

高浊度、硬度大和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离子等特性,使得思林水电站坝区的地下水不适宜直接作为饮用水。

但是,水电站将其用于对发电机组发电提供重要的水源。

因此,在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岩溶水文地质对水资源的保护作用。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问题分析水利水电工程是指利用水资源进行水利和水电开发的工程。

在水利水电工程开发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着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持久性。

水文地质问题分析是指对水文地质状况进行系统综合分析,揭示其演变规律和特点,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地质构造与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质构造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二是地质构造对水文地质灾害的影响。

地质构造所影响的主要是地下水流的路径和速度,特别是河流穿越地区的工程;地质构造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从而影响水库的蓄水和水库下游的水位。

地质构造还可能引发地壳运动,从而引起地震和地质灾害,对水电站产生不利影响。

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问题分析时,必须重视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的特点与规律,充分考虑水文地质条件和灾害风险。

二、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是指地下水位、水文地质构造、渗透性、水源补给条件等一系列水文地质要素。

水文地质条件对水利水电工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是指水文地质中地下水的上升高度和水位分布规律,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水文地质问题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地下水位的高低和分布规律直接影响着水库的蓄水和排泄、地表水的补给与消耗、地下水位变化与水库运行的协调。

2. 渗透性渗透性是指储水层或地层内渗透水分子的能力,它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水文地质问题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渗透性直接影响着水库的渗漏和渗透,若渗透性过大,就会导致水库渗漏严重,影响水库的蓄水量和安全性;渗透性过小,又会影响水库的缓冲能力,增加了库区的泥沙淤积。

3. 水源补给条件水源补给条件是指地下水层或地表水体对水库的补给能力。

水源补给条件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水文地质问题尤为重要,它关系着水库的蓄水量和水电站的发电能力,也关系着水库下游的水位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研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研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研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引言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与地质勘测不可分割,近些年来,水利水电工程方面的地质勘查已经有了比较快速的进步,尤其是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以及遥感技术和物探技术等四个方面的发展,更是为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勘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水文地质勘查概述水文地质简而言之就是岩土结构中的地下水情况,地下水是影响岩土体工程特征的主要因素,在水电水利工程的施工设计中,需要将这个问题作为重点的研究内容,必须要经过一系列全面系统的勘查和分析之后,才能够制定和设计施工技术。

要明确水电工程的地质条件以及地下水赋存,形成以及变化规律等。

工作人员在实际勘查过程中,需要从地质性质,岩土类型以及地质结构等方面入手,全面分析和了解水文地质的各项参数,水文地质勘查讲究方法和策略,如果那个方面做的不够,不到位,必然会影响勘查的结果,导致地下水危害,并给工程带来一定的不安全隐患。

基于这个方面,水文勘查过程中,除了要做到明确水利工程项目的各种地质问题,还应该充分考虑地下水所带来的影响,有效方式地下岁对建筑物以及岩土工程所带来破坏。

并积极制定各种合理的建议以及预防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危害以及损失。

二、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查的主要方法1.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通常人们又将这项技术称之为GIS,是一信息系统为基础,通过制动柱状图、平面图以及等值线图工程图片而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的一种技术,目前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地质勘查中中应用比较广。

2.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全球定为系统我们并不陌生,在我国应用的时间也相对较长,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定定位以及测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非常有效的解决跨沟,跨河以及传递等多种问题,同时还能够进行一些高精度的测量,实现了勘查水平与质量的双重提高。

3.工程物探技术的应用从目前我国工程物探技术的发展来看,其中钻孔彩色电视系统以及地球物理层析成像技术是比较完善的额,其中钻孔彩色电视系统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在性能方面非常稳定,同时集成度高,并且在电路设计上也十分合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水电站坝区水文地质条件研究
发表时间:2018-03-07T12:18:46.56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9期作者:靳锴樊学文余国祥宋宇[导读] 某水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高程825m,水库总库容206亿m3,电站枢纽由拦河坝、泄洪消能设施、引水发电系统等主要建筑物组成。

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14
摘要:水文地质条件是进行坝址及地下建筑物防渗排水设计的重要依据。

本文在查明坝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坝区水文地质结构、水化学特征及岩体渗透性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分析表明,坝区裂隙水埋藏及渗流复杂,坝基岩体以弱透水性为主,存在坝基渗漏及绕坝渗漏问题。

坝区渗透稳定问题主要是软弱结构面的渗透稳定问题。

通过设置防渗帷幕,可以减少坝基渗漏及绕坝渗漏,防止产生渗透变形。

关键词:水文地质结构、水化学特征、岩体渗透性、渗透变形
1 前言
某水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高程825m,水库总库容206亿m3,电站枢纽由拦河坝、泄洪消能设施、引水发电系统等主要建筑物组成。

坝型为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顶高程834m,最大坝高289m。

地下厂房分别布置于两岸山体内,电站装机容量16000MW。

2 坝区基本地质概况
坝区属中山峡谷地貌,地势北高南低,向东侧倾斜。

河流由南往北流,河谷呈左岸低、右岸高的不对称“V”字型。

坝区位于联合乡背斜东翼,大跨山向斜西翼,为倾向SE的单斜构造,岩层产状N35~55°E,SE∠15~20°,缓倾上游偏右岸坝区出露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组(P2β)玄武岩,岩性有块状玄武岩、柱状节理玄武岩、角砾熔岩、凝灰岩。

玄武岩岩质坚硬,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大于90MPa;凝灰岩岩质较软,为17MPa。

3 坝基岩体及结构面分类
坝基岩体分类定性指标取岩性、岩体风化卸荷、岩体结构、错动带发育程度、地下水,定量指标取声波波速、地震波波速、岩体块度或RQD值、错动带间距、透水率。

根据以上分类指标,结合现场岩体力学试验成果,将坝基岩体共分为Ⅱ1、Ⅱ2、Ⅲ1、Ⅲ2、Ⅳ1、Ⅳ2、Ⅴ共四类七个亚类。

根据胶结程度、起伏程度、物质组成等,将软弱结构面分为岩块岩屑、岩屑夹泥、泥夹岩屑型。

软弱结构面一般宽5~30cm,带内物质多见岩屑、泥质。

4 水文地质条件
坝区地下水主要有覆盖层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潜水。

部分钻孔在揭露缓倾角错动带等结构面时,孔内地下水位出现抬升的情况,因此坝区还存在局部裂隙承压水。

坝区地下水位具如下特征:
(1)坝区两岸地下水位埋藏深,除近河边孔外,埋深多在100m以上,其中左岸埋深范围变化相对较小,埋深在100~170m。

右岸岸坡陡峻,埋深范围变化大,为100~400m。

(2)左岸随距河谷水平距离的增大,水位逐渐抬高,与地形对应性较好,可划分为三段。

第一段为近河谷段(距河边150m内),水位低缓,可形成较统一的水面,与河水位基本一致,水力坡降在5%以下。

第二段为岸坡段(距河边150~350m范围内),与陡峻的地形一样,水位高程急剧变化,水位差达150m,水力坡降50%~100%,是地下水活动最强烈的地段。

第三段为坡顶段(距河边350~550m范围内,一般距谷肩100m以里),该段地下水位相对较统一,水位埋深在100~150m之间,水面与地形面坡度基本一致,水力坡降约10%。

右岸近河谷段地下水位与河水位基本一致。

其余水位高程分布散乱,高低悬殊,相邻钻孔水位差可达百米,水力坡降自10%~300%均有分布。

(3)两岸地下水位变幅在1.7~21.1m之间。

近河谷段水位变幅大,为10~20m,与河水位变幅一致。

远离河谷段水位变幅在10m以下,干湿季节水位差别不大,表明降水难以直接下渗补。

5 水文地质结构特征
玄武岩水文地质结构以裂隙结构为主,可进一步划分为块裂结构、网络裂隙结构和脉状结构。

脉状结构由断层及缓倾错动带构成,构成渗流场的主干网络。

脉状结构在垂直结构面方向上阻水,平行于结构面方向导水,具有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

错动带上、下盘有相对独立的水流系统,上盘岩体裂隙水接受垂向补给后,主要沿错动带水平向往岸坡排泄,少量垂直向下排泄。

由于地下水主要发生近水平向流动,下盘岩体垂向上得不到充足的补给,便产生了分层现象,钻孔揭穿缓倾角错动带时,地下水位突降。

6 水化学特征
两岸裂隙水分浅部、中部和深部三个水质带。

浅部水质带与地表水相近,水质类型以HCO3--Ca2+?Mg2+为主,或HCO3-?SO42--Ca2+?Mg2+,分布于距岸坡水平距离50~100m的块裂结构岩体内。

中部水质带为浅部重碳酸盐型水向深部硫酸盐型水的过渡带,水质变化较大,与浅部裂隙水最大区别是K++Na+增加、Ca2+、Mg2+减少,弱酸减少、强酸增加,水质有HCO3--K++Na+、HCO3-?SO42--Ca2+? Na+等类型。

深部水质带分布于离岸坡水平距离约200m的山体内,水质类型主要为CO32-?SO42--K++Na+、PH值大于9的强碱性极软水。

坝区地表水、岸坡裂隙水对混凝土不具腐蚀性,但深部水质带对混凝土具溶出类腐蚀性。

7 岩体渗透性研究
通过现场大量的原位试验及室内试验,查明了坝区各类岩体及软弱结构面的透水性,见表1、表2。

表1 玄武岩渗透系数建议值
9 处理建议
(1)坝基岩体以以弱透水性为主,相对隔水层埋深变化大;坝基岩体内缓倾角错动带贯通性好,其渗透性大都比围岩大一个量级。

大坝存在坝基渗漏、绕坝渗漏问题,建议沿线进行防渗帷幕灌浆,帷幕应进入相对隔水层内一定深度,帷幕下游设置排水措施,以便有效减低渗压,防止渗透变形。

(2)对渗透稳定性较差的脉状结构,应加强灌浆,并增设排水廊道或排水孔,降低扬压力,控制其渗透变形。

10 结论
(1)坝区玄武岩裂隙结构可划分为块裂结构、网络裂隙结构和脉状结构三个次一级结构。

缓倾角错动带在水平面上呈导水性,在垂向上呈阻水性,起到了相对隔水层的作用,在空间上与玄武岩构成互层状结构,使得坝区两岸地下水流具有分层性。

(2)除近河边孔外,两岸地下水均埋藏较深。

除近河边孔地下水水位变幅较大,且与江水位变幅一致外,两岸地下水水位一般变幅不大。

(3)根据现场大量试验,坝基岩体渗透系数在1.0×10-5~1.0×10-3cm/s之间,结构面渗透系数在10-4~10-2cm/s量级,脉状结构临界水力坡降0.6~3.5。

(4)坝基岩体以弱透水为主,并发育脉状透水结构,存在坝基和绕坝渗漏,应采取防渗措施,帷幕深度应进入相对隔水层。

软弱结构
面易产生渗透变形,建议在结构面发育部位加强灌浆,并增设排水廊道或排水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