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鼠害防治方案
灭鼠防虫工作方案

灭鼠防虫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城市中的鼠害问题日益严重。
鼠害不仅给城市环境卫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还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威胁。
因此,灭鼠防虫工作成为了城市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鼠害的危害。
1. 传播疾病,鼠类是多种传染病的携带者,如鼠疫、炭疽病、钩端螺旋体病等,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2. 破坏物品,鼠类啃食物品,如粮食、纸张、织物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3. 损害农作物,鼠类啃食农作物,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4. 影响城市环境卫生,鼠类排泄物和尸体会污染环境,影响城市环境卫生。
三、灭鼠防虫工作方案。
1. 完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垃圾处理和清洁卫生的管理,减少鼠类的栖息地。
2. 加强对城市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定期对食品市场、餐饮场所、学校、医院等场所进行卫生检查,确保环境卫生。
3. 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加强对鼠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引导市民积极参与鼠害防治工作。
4. 加强城市环境监测,及时发现鼠害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5. 采取物理防治措施,如封堵鼠洞、设置鼠夹等,减少鼠类的繁殖和传播。
6. 使用化学防治手段,如喷洒灭鼠剂、放置毒饵等,对鼠类进行灭杀。
7. 加强对城市中心区域和重点场所的鼠害防治工作,确保城市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
8. 建立健全的鼠害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掌握鼠害的分布和变化情况,为灭鼠防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灭鼠防虫工作的重点。
1.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对城市环境卫生的管理,减少鼠类的栖息地,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水平。
2. 宣传教育,加强对市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和鼠害防治意识。
3. 防治措施,采取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对鼠类进行灭杀和防治。
4. 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的鼠害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掌握鼠害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五、灭鼠防虫工作的难点和对策。
1. 鼠类繁殖能力强,传播速度快,对鼠害的防治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防鼠防蝇专项方案(5篇)

防鼠防蝇专项方案为有效开展除四害工作,完善防四害设施,确保创卫技术评估阶段除四害工作达标,现制定防鼠、防蚊、防蝇、防蟑螂设施建设实施措施如下:一、指导思想通过本措施统一我校食堂四害防护设施建设标准,要求结合学校食堂自身实际情况,查漏补缺,迅速建成一批防四害设施,确保创卫除四害工作达标。
二、具体措施(一)、结合学校食堂具体情况,制定防四害设施建设工作措施,并迅速组织实施。
(二)、防鼠1、完善防鼠设施。
主要是完善重点部位(包括食品仓库、加工间、操作间等部位)的防鼠设施(包括门、窗、下水道、地沟及通风口等处)。
(1).防鼠网。
操作间的下水道和排水沟要完整无缺,在出口处安装活动的装有金属网的挡板,或在下水道和排水沟铁栅栏上面加装金属网,网眼直径不能大于1.0____1.0cm,防止老鼠从下水道中和排水沟进入室内。
排油烟机、排气扇、通气孔等孔洞也要加装防鼠网,防止老鼠从这些孔道进入室内。
(2).防鼠门或挡鼠板。
防鼠门适用于重要部位如食品仓库、加工间、操作间,方法是在原有门(包括门框)的外面下部镶嵌高度﹥30cm 的铁皮或其它金属材料,以防止老鼠啃坏门板(框),进入室内。
挡鼠板设在重要部位如食品仓库、加工间、操作间的门口。
即在门口下部安装一道可灵活拆装的门槛。
通常方法是做一块高度﹥60cm,宽度同要安装的门(包括门框)的尺寸一样的板,外敷铁皮或其它金属材料,在门框两边做一个插槽,用以固定挡鼠板,并便于灵活拆装。
(3).门窗缝隙。
门窗的缝隙(包括与地面、门窗框之间的缝隙)不大于0.6cm。
(4).堵塞孔洞:用水泥堵塞所有的管道和电缆进出建筑物的孔洞。
(5).抹平缝隙:用水泥抹平建筑物内所有的孔洞和缝隙。
2、布放粘鼠板。
按每15㎡,布放2张粘鼠板。
粘鼠板一般沿墙根、尽量隐蔽放置,并要防止潮湿、尘土、阳光暴晒。
也可以使用捕鼠笼、捕鼠夹、电子捕鼠器等。
3、清除鼠迹。
清除各种鼠迹,包括鼠洞、鼠粪、鼠道、鼠咬痕等。
4、清除积水:(1).清除各种存水容器的积水。
鼠害防治实施方案

鼠害防治实施方案
鼠害防治实施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鼠害调查:首先要对鼠害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
可以借助捕捉器具、毒饵或红外线相机等工具进行调查,了解鼠害的规模和活动范围。
2. 卫生管理:保持环境的卫生,消除鼠害的食物和栖息地。
清理垃圾堆、封堵潮湿地带、修理损坏的建筑物等措施可以减少鼠类的滋生和繁殖环境。
3. 防鼠设施:设置鼠类隔离设施,如鼠防网、鼠板、鼠笼等。
这些设施可以控制鼠类的进入和出去,从而减少室内外鼠害的发生。
4. 化学防治:使用合适的杀鼠剂进行化学防治。
选择合适的杀鼠剂,并根据鼠害种类、密度和活动范围进行合理施药。
化学防治应遵循各项规定,确保安全使用和环保。
5. 生物防治:利用鼠类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比如引入天敌动物如猫、狗等来捕捉鼠类,或者利用捕食性鸟类如鹰、鹭等来控制鼠害。
6. 定期监测:定期对鼠害进行监测和评估,了解防治效果。
根据监测结果对防治措施进行修正和改进,以实现长期有效的鼠害控制。
7. 教育宣传:进行员工和居民的教育宣传,提高对鼠害防治的认识和意识。
指导员工和居民正确使用防鼠设施,并加强卫生管理,共同参与鼠害防治工作。
以上是一般鼠害防治实施方案的基本步骤,具体实施时还需根据鼠害的具体情况和防治需求制定相应的措施。
11.鼠害虫害控制计划

合肥恒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作业层文件公司及其周围环境有麻雀、老鼠、蚊蝇等有病源菌的动物、昆虫,易对食品生产造成污染及带来病源菌,为确保产品质量,保证食品生产体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害得到有效控制,需对害虫害鼠进行控制。
具体内容如下:1.防治计划1.1害虫害鼠控制人员(虫害控制)1.1.1公司将害虫害鼠防控外包予SGS公司,由SGS公司指定一名虫害控制人员,此控制人员必须通过培训相关的害虫害鼠的知识,经考核合格,取得虫害控制上岗证后正式成为公司的虫害控制人员。
1.1.2虫害控制人员根据公司平面图,依据公司及周围环境状况和控制情况及结果制定公司的防鼠、蚊蝇平面图,此图应覆盖全公司范围甚至包括周围环境,必要时需给出各加工车间的防鼠、蚊蝇平面图。
1.2防治1.2.1防治重点在厕所,下脚料出口,垃圾箱周围和食堂。
1.2.2公司内各种建筑结构应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不得有容易造成鼠害、虫害出入的洞等地方。
1.2.3车间与车间外相通的地沟及厂内与外界相通的地沟口必须设有足够数量密度相当的铁栅栏或护板,并保持完好状态。
1.2.4公司内不得有杂草、积水和卫生死角,适时对厂区内的草地、树木喷洗冲尘。
1.2.5生产区与非生产区分别采用防与杀的方式来控制。
1.2.5.1非生产区使用药物灭蚊蝇,诱饵站捕杀老鼠。
每年四月份开始灭有害的昆虫类,到十一月结束,四、十、十一月每周一次,五到九月每天一次,并结合其实际及观察效果,适当调节。
1.2.5.2生产区内主要采用各种防护措施。
1.2.5.2.1防昆虫类:采用纱窗、门帘、诱蝇灯、暗道加盖板,U形水弯。
1.2.5.2.2防鼠类:挡鼠板、粘鼠板。
1.3杀虫剂:1.3.1虫害控制人员依据相关规定制订允许使用药物一览表,以便控制所使用的各类灭虫药物。
1.3.2使用灭虫剂必须为政府机构批准的,并提供产地MSDS(Materal Safety Data Sheets安全资料)使用。
1.3.3允许用药一览表中应列出浓度配置、使用方法、及用在何处。
2015鼠害防治方案

2015年鼠害防治预案鼠害是草原自然灾害之一,害鼠达到一定种群数量后,对农作物、牧草等植物能造成明显的危害。
要防治草场鼠害,首先要侦查鼠情,掌握当地主要害鼠的种类、分布、及其数量动态,分析其发生趋势,作出鼠情预测预报。
伊旗境内草牧场上常见的害鼠有长爪沙鼠、鼢鼠、草原黄鼠、土拔鼠、五趾跳鼠等,其中数量大、危害严重的是长爪沙鼠。
一、长爪沙鼠的鉴别特征及主要生物学特性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 Milne-Edwards),别名:黄耗子、长爪砂土鼠、沙鼠、黄尾鼠和砂土鼠等。
头和体背面中央棕灰色而有光泽,杂有黑褐色;体侧较淡,呈沙黄色,眼周形成一微白色斑纹并延伸至耳基;耳缘具短小白毛,耳内侧几乎裸露。
下唇、颏、喉上部及前肢内侧毛端白色,颅骨宽短,颧弧细,泪骨发达,脑颅顶部隆凸,眶前孔大,鼻骨发达,长约为颅长的41%,其后端中间呈楔状缺刻;前颌骨后端向后超过鼻骨。
门齿孔后端达上颊齿列前缘水平。
腭骨后缘远离第3上臼齿后缘,中间有显著的向后突起。
上门齿有纵沟,上颌前臼齿小,但明显。
尾棕黄色,尾上被密毛,尾端有毛束,尾端毛束黑色,其远端的半段背面杂有黑毛,尾基足背面淡沙黄色;爪黑色,爪端色淡。
体腹面其余部分污白色。
长爪沙鼠活动敏捷,多群居,不冬眠。
多栖息在沙质撂荒地、固定沙丘、锦鸡儿丛、田边、地埂、道路两旁等植被稀疏、低矮的地区。
植食性,春夏季取食植物须根和绿色部分;秋季以植物种子为食,同时贮粮,为冬季准备食物,有的洞内可贮存粮食15~30kg。
长爪沙鼠不吃窝边草,白天活动,不冬眠。
春秋各有一次活动高峰,大风天气很少活动,活动范围200~400m,个别可达1km。
长爪沙鼠每年可产2~5胎,每胎产子2~11仔,平均6~8仔。
4~7月为繁殖盛期,春季出生的幼鼠可当年进行繁殖。
长爪沙鼠的洞系结构十分复杂,分为越冬洞、夏季洞和临时洞。
越冬洞比较复杂,有粮仓、老窝等。
一般老窝体积2400m3,距地面80~120cm,内有由干草或碎毛等铺成的比较精致的睡垫;一个洞系内有1~6个粮仓,总体积680~1600m3。
预防鼠害措施

预防鼠害措施引言鼠害是一种常见的农业问题,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防止鼠害的发生,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预防鼠害的措施,帮助农民有效地管理鼠害问题。
1. 定期清洁农田周围环境鼠害通常依赖于农田周围的杂草和废弃物进行藏身和繁殖。
因此,定期清理农田周围的环境是预防鼠害的重要步骤之一。
农民应该清除杂草、秸秆以及其他堆积的废弃物,确保农田周围环境的整洁。
2. 种植防鼠植物一些植物具有驱除和抵御鼠害的特性。
农民可以选择种植一些防鼠植物,如苦瓜、辣椒和茶树等。
这些植物会释放出一些特殊的化合物,对鼠害有驱避作用。
3. 加强储藏粮食的措施由于粮食是鼠害的主要食物来源,保护好储藏的粮食是预防鼠害的关键。
农民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密封的容器存储粮食,避免鼠类进入。
•定期检查储藏粮食的质量和贮存条件,并及时清理和更换受损的容器。
4. 安装捕鼠器捕鼠器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鼠害控制工具。
农民可以在农田周围和储藏粮食的地方设置捕鼠器,以减少鼠害的数量。
常见的捕鼠器包括传统的夹板鼠夹和现代的捕鼠笼等。
5. 使用化学药物控制鼠害当其他措施无效时,使用化学药物是一种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法。
农民应该根据鼠害的种类和数量选择适当的化学药物,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
在使用化学药物时,农民应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6. 合理利用天敌一些动物,如猫、狗和猫头鹰等,是鼠害的天敌。
农民可以利用这些天敌来控制鼠害的数量。
例如,养一只猫来捕捉农田周围的老鼠,或者让猫头鹰在农田附近筑巢。
7. 定期巡视农田农民应建立定期巡视农田的制度,密切关注鼠害的迹象。
如果发现鼠害的存在,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并记录和报告相关情况。
定期巡视农田可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和处理鼠害问题。
8. 科学施肥和灌溉科学施肥和灌溉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健康状况,从而减少鼠害的侵害。
农民应根据农作物的需求,合理施肥和灌溉,避免因肥料过量或水分过多而引起鼠害。
虫鼠害控制方案范文

虫鼠害控制方案范文虫鼠害在农田和城市中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虫鼠害控制方案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个综合考虑农田和城市环境的虫鼠害控制方案。
首先,对于农田的虫鼠害控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蜜蜂、蚂蚁、甲虫等,对农田中的害虫进行捕食,控制害虫数量。
此外,还可以使用昆虫诱杀剂,吸引害虫进入陷阱,从而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2.杀虫剂喷洒:根据害虫种类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杀虫剂,并在适当的时间喷洒到农田中。
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害虫的数量,保护农作物的生长。
3.环境调控:加强农田的管理,保持土壤的肥沃度,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
此外,适时疏透农田,通过改变农田的结构和作物的种植方式,减少害虫的滋生和侵害。
接下来,对于城市环境的虫鼠害控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卫生管理:加强城市的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公共场所的清洁和整洁。
及时清理生活垃圾和下水道,消除害虫和啮齿动物的滋生环境。
2.防护措施:建立有效的防护措施,如安装窗纱、密封门窗缝隙等,防止虫鼠进入居住区。
此外,加强室内卫生,保持厨房、食品存放区域的清洁,减少诱引害虫的食物源。
3.药剂喷洒:在必要时,可以采用杀虫剂或鼠药喷洒的方式,对城市环境中的害虫进行控制。
但需要注意选择环保、安全的药剂,并按照规定的剂量进行使用,以防止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4.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虫鼠害危害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同时,鼓励公众参与到虫鼠害控制中来,进行自我保护和合作防治。
最后,为了确保虫鼠害控制方案的有效实施,需要制定相关的监测和评估措施,对虫鼠害的数量和分布进行定期调查和评估。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控制措施,以保证控制效果的持久和稳定。
综上所述,虫鼠害控制需要综合考虑农田和城市环境的特点和需求,通过生物防治、杀虫剂喷洒、环境调控等措施,来控制虫鼠害的数量和分布。
同时,加强卫生管理、防护措施、药剂喷洒,并开展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
农区鼠害防控技术方案【模板】

附件1农区鼠害防控技术方案2015年全国农区鼠害总体呈偏重发生趋势。
东北大部、华北北部、海南、云南部分地区、广东、广西和新疆部分地区呈重发生态势。
预计发生面积4.4亿亩次,比去年增长2000万亩次,其中重发面积(鼠密度超过8%)预计在6800万亩,比去年增加1400万亩。
为做好农区鼠害防控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农区鼠害防控率达60%以上,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鼠害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农田鼠密度控制在3%以下,农户鼠密度控制在2%以下。
全面达到“防灾、防病、保粮、保安全、保生态”的农区鼠害防控目标。
二、防控重点及策略针对农田重点发生区域,抓住关键时期、关键技术,推行统一灭鼠模式,加强“五统一”灭鼠技术和“毒饵站”灭鼠技术以及TBS灭鼠技术的示范与推广。
抓好南方冬春季蔬菜田鼠害防控和江河湖库滩区及草原、山区周边等害鼠栖息地治理,重点抓好春季灭鼠保播种、秋季灭鼠保归仓,确保全年防控目标的实现。
三、防治技术措施(一)防控重点对象及防治时期东北地区:以褐家鼠、黑线姬鼠、大仓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时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春播前。
秋季防治时期为9月下旬到10月下旬。
华北地区:以褐家鼠、达乌尔黄鼠、长爪沙鼠、黑线仓鼠、中华鼢鼠、棕色田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时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
秋季防治时期为9月下旬到10月下旬。
西北地区:以褐家鼠、中华鼢鼠、小家鼠、灰仓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时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
秋季防治时期为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
华东地区:以黑线姬鼠、黄胸鼠、黄毛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时期为3月中旬至4月中旬。
秋季防治时期为10月上旬到10月下旬。
华中地区:以黄毛鼠、黄胸鼠、褐家鼠、黑线姬鼠、棕色田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时期为3月上旬至4月中旬。
秋季防治时期为11月上旬到12月中旬。
华南地区:以黄毛鼠、板齿鼠、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时期为2月下旬至4月上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鼠害防治预案
鼠害是草原自然灾害之一,害鼠达到一定种群数量后,对农作物、牧草等植物能造成明显的危害。
要防治草场鼠害,首先要侦查鼠情,掌握当地主要害鼠的种类、分布、及其数量动态,分析其发生趋势,作出鼠情预测预报。
伊旗境内草牧场上常见的害鼠有长爪沙鼠、鼢鼠、草原黄鼠、土拔鼠、五趾跳鼠等,其中数量大、危害严重的是长爪沙鼠。
一、长爪沙鼠的鉴别特征及主要生物学特性
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 Milne-Edwards),别名:黄耗子、长爪砂土鼠、沙鼠、黄尾鼠和砂土鼠等。
头和体背面中央棕灰色而有光泽,杂有黑褐色;体侧较淡,呈沙黄色,眼周形成一微白色斑纹并延伸至耳基;耳缘具短小白毛,耳内侧几乎裸露。
下唇、颏、喉上部及前肢内侧毛端白色,颅骨宽短,颧弧细,泪骨发达,脑颅顶部隆凸,眶前孔大,鼻骨发达,长约为颅长的41%,其后端中间呈楔状缺刻;前颌骨后端向后超过鼻骨。
门齿孔后端达上颊齿列前缘水平。
腭骨后缘远离第3上臼齿后缘,中间有显著的向后突起。
上门齿有纵沟,上颌前臼齿小,但明显。
尾棕黄色,尾上被密毛,尾端有毛束,尾端毛束黑色,其远端的半段背面杂有黑毛,尾基足背面淡沙黄色;爪黑色,爪端色淡。
体腹面其余部分污白色。
长爪沙鼠活动敏捷,多群居,不冬眠。
多栖息在沙质撂荒地、固定沙丘、锦鸡儿丛、田边、地埂、道路两旁等植被稀疏、低矮的地区。
植食性,春夏季取食植物须根和绿色部分;秋季以植物种子为食,同时贮粮,为冬季准备食物,有的洞内可贮存粮食15~30kg。
长爪沙鼠不吃窝边草,白天活动,不冬眠。
春秋各有一次活动高峰,大风天气很少活动,活动范围200~400m,个别可达1km。
长爪沙鼠每年可产2~5胎,每胎产子2~11仔,平均6~8仔。
4~7月为繁殖盛期,春季出生的幼鼠可当年进行繁殖。
长爪沙鼠的洞系结构十分复杂,分为越冬洞、夏季洞和临时洞。
越冬洞比较复杂,有粮仓、老窝等。
一般老窝体积2400m3,距地面80~120cm,内有由干
草或碎毛等铺成的比较精致的睡垫;一个洞系内有1~6个粮仓,总体积680~1600m3。
每一洞系有4~15个洞口,洞口直径多数为3.5~8cm。
洞道长度可达10m,洞系占地面积小于60m2。
夏季洞只有老窝,距地面50~90cm。
临时洞也叫避难洞,洞道短而浅。
二、草原鼠害预防及防治方法
害鼠的种群数量变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及活动规律,通过对其影响因子的控制,影响其数量,进行预防和治理。
(一)做好预测预报
鼠类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包括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和发生程度三方面内容。
牧草返青前是草原鼠害防治的关键时期,要根据鼠情积极调配防治所需人力和机械,保证药剂供应,抓住有利时期,完成春季防治工作,并根据春季防治情况,提前做好秋季防治各项准备。
调查害鼠天敌的分布及数量,春季调查样方不少于25个。
调查当地蛇类、鹰、狐狸等的数量年度消长情况,了解当地植被、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观察冬季低温、积雪、雨季迟早、降水强度、春秋季冷空气活动、洪涝、淹水、冻土、旱灾等气象因子调查结果。
(二)突出防治重点
草原鼠害防治方法有很多种,概括国内外鼠害防治方法,可分为四大类: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和生态方法。
要根据草原鼠害发生情况,结合当地草原技术的监测预报信息,适时采取防治技术措施。
1、地上害鼠
地上害鼠的数量与植被密度有重要关系,在茂密的草场上一般害鼠不多,在低矮、稀疏的草场上害鼠则较多。
伊旗境内草原属于半干旱荒漠化草原,植被稀疏,可采用生态灭鼠、生物灭鼠、药物控制等方法。
据我旗鼠害分布特点及活动规律,采取生态灭鼠和药物控制灭鼠2种方法。
生态灭鼠是合理利用草原,恢复已退化的草原生态功能,利用食物链进行控制。
狐狸控制鼠害时,野化狐狸控制区域要避免人为侵害,保持狐狸的生存、繁殖和控鼠能力,促进生态系统自我修复。
生物灭鼠的主要内容包括保护天敌和微生物灭鼠等内容。
天敌是捕食害鼠的动物或鸟类,适当的采取措施对天敌进行保护,在控制害鼠数量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如果有较多的天敌害鼠就不会猖獗,从而不会引起大面积鼠害,只是保持一定数量进行繁殖,维持生态平衡。
但是迄今为止,利用天敌灭鼠的尝试并没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保护好草原、建设好草原是防治害鼠的最根本措施,而且适用时间长,对各方面都没有危害。
生物灭鼠对人、畜比较安全,不污染环境,但所需时间长,其使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都不如化学灭鼠和物理灭鼠。
利用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功能和综合防治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微生物灭鼠是利用病毒、细菌等使害鼠大面积死亡。
此方法虽然能大量消灭害鼠,但对人、畜产生意外的危害。
此方法能还不适宜在我旗使用。
化学方法是使用药物控制或消灭害鼠。
以毒饵灭鼠法为主,使用胃毒剂配制成各种不同的毒饵,诱鼠取食,使鼠中毒死亡。
近几年,国家提倡使用缓效胃毒剂进行鼠害防治。
缓效胃毒剂是一种具有较长潜伏期的杀鼠剂。
其最大特点是连续小剂量给药毒力明显增大。
明显的优点是,它符合鼠类少吃多食的取食习性;同时,由于慢性毒力强,毒饵使用浓度很低,适口性较好;毒力发作的潜伏期长,鼠类对毒饵不产生警觉,常常在中毒后仍取食毒铒无拒食性;鼠类在服药后3~10天内安静地死在洞内,不会产生草原上随处可见害鼠的尸体,对人、畜比较安全,不导致二次中毒。
因此,在使用毒饵时要耐心,不能只求快,也要注意安全,维护环境不受污染。
人工投饵防治应多人并排同向前行。
长爪沙鼠投饵宽度控制在10~15米,投饵量可根据鼠洞情况适当调整,但每个洞口不多于10粒。
对于洞口密度较高且集中连片的区域,可以采取空中抛撒要求毒饵籽粒落地均匀,每平方米平均6~7粒,最多不得超过10粒。
机械投饵喷幅宽20米,行驶速度10公里/小时。
作业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划分,利于机械行走作业。
每天核对作业范围,避免重复防治和漏防,饵料投放量参考人工投饵。
2、地下害鼠
地下害鼠通过人工投饵防治开洞或扦洞投饵、利用鼠夹捕杀。
人工投饵防治,投饵饵料风干至含水量50%以下即可使用,投饵后要将洞道或扦孔封严盖好。
采
取20~30m行距,宽幅50cm条状投放敌鼠钠盐等慢性无壳谷物毒饵7~15粒/m2,牧民自行投放可采用均匀撒播即可,每施药量为7~15粒/m2。
利用鼠夹捕杀时,首先将鼠洞挖开,布放鼠夹,以大葱、胡萝卜、甜菜等作为诱饵,把洞道覆盖上,每隔2小时检查1次。
三、强化安全防治
(一)配制毒饵时为防止误食造成人畜中毒,如使用的原药中无警告色,应加入警告色,加入的警告色应易与毒饵混和且不影响害鼠采食。
应按原药要求剂量配制,C型或D型肉毒素饵料应现用现配。
(二)鼠药的保管与使用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严禁无资质人员乱制、乱发、乱用鼠药。
发放毒饵时必须采取实名制领取,并严格登记造册。
(三)毒饵加工场应选择在远离社区、牲畜棚圈、地势较高且通风良好的场所,毒饵要在专用库房中保存,专车运送,不得与其他物品混存。
(四)配制或投放人员应全面做好防护工作,工作期间禁止饮食吸烟,工具要有醒目标志,统一保管使用。
剩余毒饵要及时、全部收回。
(五)投放毒饵区域应及时发出通告、设立警告牌,实施灭鼠区域禁牧15-20天,防治人畜中毒。
死鼠尸体要及时清理深埋。
四、组织保障措施
强化组织领导,统一组织供应灭鼠药品、药械,做好现场培训。
组织精干的灭鼠指挥系统,协调好各部门关系,解决好灭鼠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加强生态建设,提高草场生物量和生物的多样性。
全旗范围全年禁牧,对退化草场实行补播,结合国家建设项目的经验,改良草场,保持水土恢复植被,进行综合防治。
五、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药品:使用青海生物制药厂生产的D型肉毒梭菌毒素。
饵料:胡萝卜、马莲、甜菜
机械:选用宇华通用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气力喷播机,55或60型拖拉机
捕鼠器:圣兰德SD-042超声波电子驱鼠器电猫老鼠灭鼠器捕鼠器
饵料费:50万亩×0.1公斤/亩×1.5元/公斤=7.5万元
用药费:2.2吨×6万元/吨=13.2万元
机械费:5台套×0.36万元/套=1.8万元
捕鼠器:100套×120元/套=1.2万元
人工费:5万亩×1元/亩=5万元
其他:(含防护设备、差旅费、测报费):2万元
总投资28.7万元,其中地方配套3万元,群众自筹3万元,需国家投资22.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