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统计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经济数据:17-5_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全球创新指数(GII)排名(2019年)

合集下载

2017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_解密

2017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_解密

2017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二给定材料材料1:中国是文明古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根据有关专家的说法,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的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人创造的成果一直占比在50%以上。

然而,到了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速度慢了下来。

这种局面,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出现巨大改变。

上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80年代后,我国科技发展迅速。

2016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5》显示,在世界40个主要国家中,中国创新能力排名第18位,与排名靠前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中国国家创新指数远远超过处于同一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如印度和南非),得分接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在5万美元左右的欧洲国家。

报告显示,中国主要指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14年,中国在被列入美国《科学论文索引》(SCI)中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达到25.0万篇,居全球第2位,占到全球总量的13.3%。

2014年,中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80.1万件,占世界总量的47.5%,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6.3万件,占世界总量的24.8%。

2014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出口占制造业出口的比重达到27.0%,占比居世界第3位。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世界比重由2000年的2.8%提高到10.4%。

另外,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康奈尔大学、英士国际商学院共同发布的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位列世界最具创新力经济体第25位,较前一年上升4位。

世界20个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综合评价

世界20个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综合评价

世界20个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综合评价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较快发展,但同时,也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因此,明确国际经济格局和本国的国际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选取了反映一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10个主要经济指标数据,采用标准差标准化法进行无量纲化后,首先,运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世界20个主要国家进行分类,然后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世界20个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排序。

实证结果表明,将世界20个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分为4类,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明显优于发展中国家,但以中国、印度和巴西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崛起,其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发达国家。

美国、日本和中国是当今世界的三大经济体。

标签:世界主要国家;系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综合评价1模型设计1.1系统聚类法分析模型的基本思想首先,把每个变量(每个样品)看作一类,并规定变量间的相似性测度换算成的距离(d2ij=1-c2ij,其中,表示变量i和变量j之间的相关系数,或样品i和样品j之间的相似系数)(或样品之间的距离)看作类与类之间的距离,然后将距离最近的两类合成新的一类,每次减少一类,重新计算新类和其他各类的距离,重复进行最近类的合并,直至所有的变量(或样品)合并成一类。

1.2因子分析模型的基本思想因子分析是一种降维、简化数据的技术,它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探求观测数据中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抽象”的变量来表示其基本的数据结构。

这几个抽象的变量被称作“因子”,能反映原来众多变量的主要信息。

原始变量是可观测的显在变量,而因子一般是不可观测的潜在变量。

2指标选取、数据来源及处理2.1指标选取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综合水平的指标很多很复杂,本文依据科学性、合理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兼顾统计年鉴所能提供的统计资料,选取了比较主要和常见的10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从树状图可见,可以将20个国家分为4类:第一类:美国,是发达国家,不仅是经济强国,而且还是科技和军事强国。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2-2 创新永无止境【知识清单+提升培优练】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2-2 创新永无止境【知识清单+提升培优练】

2.2 创新永无止境一创新强国1.★为什么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我国科技创新国情:①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②不足: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2.教育的重要性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3.我国教育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国家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如何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1)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2)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

要重视发展教育事业。

(3)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4)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二激发创新活力1.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我们要有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2.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第1框 创新改变生活习题(含知识点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第1框 创新改变生活习题(含知识点

创新改变生活知识点一、感受创新教科书第 14 页在生活中,你有过哪些利用废旧物品的创意?答:用卷纸芯做笔筒、用饮料瓶制作壁挂花篮、易拉罐做灯笼、果皮制作工艺画等1. 正确认识创新(1)生活处处有创新①表现:别出心裁的点子,突发奇想的灵感,独具匠心的构思②影响: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①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②不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面面③不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④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特别提醒:创新在日常的生活中,不仅是科学家的创新,也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得。

(3)创新无处不在,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4)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5)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①知识创新;②技术创新;③制度创新(6)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我们的生活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2. 创新对个人、生活各领域的作用(1)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2)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3)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4)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3. 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的原因①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②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③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二、创新引擎※4.社会需要创新的原因(创新对社会的作用)(1)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贯穿其间(2)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5.为什要进行创新(我国需要创新的原因)(1)时代发展呼唤创新。

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2)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3)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4)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5)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6)让人民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7)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6. 怎样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7. 列举“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便利网络购物、网上订餐、滴滴出行、网络阅读、网络问医、在线课堂等8. 国家推进“互联网+”有何意义?(1)利于激发创新活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利于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3)利于增加就业,创造社会财富(4)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休闲娱乐等积极作用,造福于民(5)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9. 出一期“互联网+”为主题的黑板报,可以设计那几个版块?“互联网+”时代特点、“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我们在行动10. “互联网+”时代,青少年学生该怎么做(1)树立远某某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2)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文明科学上网,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及时举报网络某某行为等。

2013世界创新指数排名

2013世界创新指数排名

2013全球创新指数瑞士第1 中国第35世界知识产权组织7月1日在日内瓦共同发布《2013全球创新指数报告》(The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13)。

报告显示,瑞士和瑞典继续位列全球创新指数前两名,中国排名第35位,中国香港位列第七。

《2013全球创新指数》由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city)、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共同撰写。

报告通过对重点大学水平、风险投资、人力资源等84个指标进行分析,对全球142个经济体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估。

报告显示,尽管受经济危机影响,高收入国家和新兴国家均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并且自2010年起开始取得积极成效。

报告的作者之一、康奈尔大学教授苏米特拉·杜塔表示:“2013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了今天全球的创新状况。

排名前25位的国家位于世界各个地区,其中包括北美、欧洲、亚洲、大洋洲和中东。

在高收入国家在榜单上占据前列的同时,一些新兴国家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也出现了增长。

”报告显示,瑞士和瑞典继续排名前2位,两国在多项创新指数中均位列前25名,显示了十分平衡的创新能力。

英国、荷兰和美国分列第三至第五位,其中美国由去年的第10名上升五位,主要原因是雄厚的教育基础和知识密集行业的强劲增长。

报告还指出,包括中国、哥斯达黎加和塞内加尔在内的中低收入国家在创新方面充满活力并超过同类国家,但仍没有进入全球创新指数的领先位置。

对此,报告作者之一、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欧洲创新力项目负责人布鲁诺·朗万表示:“创新指数显示,全球范围内存在创新能力的差异。

今年和去年的前十名,都是相同的国家,只是排名有一些变化。

这表明,存在看不见的障碍让排名靠后国家没有能够进入前列。

但对那些被称作…创新学习者‟的国家来说,也有好消息,这些国家在创新领域表现出迅速的进步和增长,他们正在努力成为更好的创新者。

”《2013全球创新指数》指出,中国位列第35位,较2012年的第34位下降一名,突破创新中存在的障碍、鼓励制定创新政策是中国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九年级上册部编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及答案)解析

九年级上册部编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及答案)解析

九年级上册部编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及答案)解析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1.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0年以后的时代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时代,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

欧洲人的发现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实际上,1500年以前,存在着世界范围的种族隔离。

今天,这一格局已彻底改变,其改变的程度甚至达到一半的非洲人生活在非洲之外地区的地步。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大多数专家倾向于挑出18世纪80年代,而不是18世纪60年代作为工业革命的关键时期。

……只有到那个时期,所有相关的统计指数才都突然快速地、几乎直线式地上升,这才是“起飞”的标志,工业经济仿佛从天而降。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材料三1750—1914年间,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19世纪末,欧洲势力控制了大部分亚洲和几乎整个非洲地区。

三个历史进程——革命、工业化及帝国主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欧洲人何以逐渐地控制了世界。

——《新全球史》材料四近年来,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推动者和贡献者,在推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中国为推进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

——熊光清《“逆全球化”阻挡不了全球化进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00年前后世界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当时,最先为此实践的是哪两个国家?说明导致“一半的非洲人生活在非洲之外地区”的历史原因。

(2)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是哪个国家?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回答,为什么大多数专家认为18世纪80年代才是“工业革命的关键时期”?(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的政治、经济因素各是什么?(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为推进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

经济数据的分类来源及使用

经济数据的分类来源及使用
13
三、国际组织统计数据
国际组织通常都根据自身性质和特点,建立了各自的数据库系统。 这些数据库对于研究相关问题,进行国际比较非常有用,比较重 要的国家组织数据库包括:
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数数据库(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 该数据库有全球各国家(经济体),1960年至今,有关经济发 展方面的大量数据,并且还根据地区(洲)、组织(如欧盟)、 不同收入水平,提供了加总或平均的数据。
3.微观数据: 主要是统计调查数据,包括企业调查统计数据、住户调查统计数
据,主要是针对某些特定的需求,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实地走访 采访、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的有关不同微观主体(企业、居民)按数据来源划分 1.官方统计数据 2.国际机构统计数据 3.国内外商业数据 4.民间调查统计数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IFS): 该数据库也基本涵盖了全球大部分国家(经济体),内容更多侧 重于金融、外汇储备、经常及资本账户等方面的数据,当然,也 有GDP等宏观总量方面的数据。在时间频度方面,IFS还有很多 月度、季度的数据。
路透(Reuters)数据库,主要专注于金融市场方面的 数据和信息提供,目前已经被加拿大的汤姆森公司收 购。
17
四、商业数据
中经网:由国家信息中心组建的中经网公司, 是国内目前做的较好的商业宏观数据库,也提 供行业数据库以及文献等信息服务。
(二)其他公开商业数据 股市行情、汇市行情、期货行情、银行间债券
15
四、商业数据
(一)付费商业数据 比较著名的有: 全球银行、金融机构信息库( BankScope ):欧洲著名财务信息
数据库提供商Bureau van Dijk (BVD)与国际银行业权威机构 Fitch Rating(惠誉)合作的结晶。囊括世界主要银行(1673北 美银行、9700其他各国银行)的财务数据 、银行类别、世界及 本国排名、评级、股票价格、详细股东及附属机构附等信息。同 时包含各项高级财务、统计分析、制图等功能。 全球市场信息数据库(Global Market Information Database,简 称GMID)是Euro monitor International提供的关于各国消费行为、 消费市场、产业和服务市场研究的重要数据库。

全球创新策源地的分布、科技前沿与发展态势

全球创新策源地的分布、科技前沿与发展态势

04STRATEGY AND TREND战略与趋势张宓之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统计评价研究室副研究员何雪莹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统计评价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全球创新指数》是评估世界各国科技创新发展水平最权威的报告之一,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共同创立,已经连续发布12年。

该报告每年均有重点关注主题,2017年开始新增科技集群专题,对全球排名前100位的科技集群城市进行跟踪分析和全面评估,揭示全球主要创新策源地科学技术发展的聚焦领域与未来趋势。

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科技集群城市主要通过科学论文数量和PCT 专利申请量两个指标来进行等权重测度,排名越靠前的城市拥有越多的科学论文数量和PCT 专利申请量。

2017年采用PCT 专利申请指标,2018年加入科学论文指标(SCI 论文),2019年报告数据来自2013—2017年数据,其他年份类推。

本文对《全球创新指数2019(GII )》科技集群专题进行深入分析解读,对当前全球科技集群的科技前沿领域、创新合作态势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上海紧密跟踪全球主要创新策源地发展情况,把握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方向提供战略借鉴,进一步提升上海创新策源力。

一、全球创新策源地分布新情况与新特点新兴市场经济体科技集群成为开启“创新超越”之路的重要依托。

全球主要国家中超过七成的科技集群城市位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等新兴经济体的科技集群实力稳步提升。

2019年发达国家拥有全球72%的科技集群城市,主导着全球新科学、新技术的诞生和发展。

主要分布为美全球创新策源地的分布、科技前沿与发展态势何雪莹 张宓之STRATEGY AND TREND 战略与趋势世界科学 增刊• 上海科创2025国拥有26个、德国10个、法国5个、英国4个、加拿大4个、日本3个。

从变化趋势来看,2019年德国、法国分别新增2个科技集群,其余国家保持平稳。

在发展中国家序列中,中国、印度、土耳其的全球科技集群最多,占据发展中国家总数的79%,其中深圳-香港、北京、上海、班加罗尔、伊斯坦布尔等科技集群实力雄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45 57.49 56.87 54.38 52.75 52.61 51.62 51.59 51.10 50.08 49.20 47.55 47.15 45.00
15 日 本
Japan
16 法 国
France
17 加 拿 大
Canada
18
比利时-卢森堡
BelgiumLuxembourg
19 挪 威
Singapore Switzerland United States Sweden Denmark United Kingdom Finland Hong Kong, China Canada Korea, Rep. Netherlands Germany Norway Japan
72.15 71.02 70.85 70.43 69.33 68.22 68.04 66.69 66.40 65.95 65.40 65.28 65.27 65.03
Slovenia Malaysia Brunei Darussalam Latvia Poland Lithuania Hungary Greece Russia
54.10 52.93 51.74 51.29 50.97 50.58 50.35 50.20 49.11
新加坡 中国香港 日本 冰岛 爱沙尼亚 捷克 马耳他 加拿大 塞浦路斯 比利时 奥地利 匈牙利 挪威 西班牙 意大利 斯洛文尼亚 澳大利亚 新西兰
64.35 63.50 63.28 63.09 62.82 62.13 60.73 59.07 57.73 57.65 57.29 56.88 56.10 55.54 55.43 54.74 54.69 54.58
44.51 斯洛文尼亚 43.23 马来西亚 42.68 文 莱 42.17 拉脱维亚 42.05 波 兰 41.46 立 陶 宛 41.31 匈 牙 利 40.35 希 腊 38.90 俄 罗 斯
30 意 大 利
Italy
31 斯洛文尼亚 Slovenia
32 葡 萄 牙
Portugal
33 匈 牙 利 34 拉脱维亚 35 马来西亚 36 阿 联 酋 37 斯洛伐克 38 立 陶 宛 39 波 兰 40 保加利亚 41 希 腊
Hungary Latvia Malaysia United Arab Emirates Slovakia Lithuania Poland Bulgaria Greece
Australia France Israel New Zealand Austria Ireland Belgium Iceland Luxemburg United Arab Emirates Spain China Estonia Cyprus Czech Rep. Italy Portugal Malta
Switzerland Sweden United States Netherlands United Kingdom Finland Denmark Singapore Germany Israel Korea, Rep. Ireland Hong Kong, China China
67.24 新 加 坡 63.65 瑞 士 61.73 美 国 61.44 瑞 典 61.30 丹 麦 59.83 英 国 58.44 芬 兰 58.37 中国香港 58.19 加 拿 大 57.43 韩 国 56.55 荷 兰 56.10 德 国 55.54 挪 威 54.82 日 本
年)
创新产出分指数 Innovation Output Sub-Index
国家或地区 Country or Area
数值 Score
瑞士 荷兰 瑞典 英国 中国 美国 芬兰 以色列 德国 爱尔兰 卢森堡 丹麦 韩国 法国
Switzerland Netherlands Sweden United Kingdom China United States Finland Israel Germany Ireland Luxemburg Denmark Korea, Rep. France
排名
全球创新指数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Rank 国家或地区 Country or Artion Input Sub-Index
国家或地区 Country or Area
数值 Score
1 瑞士 2 瑞典 3 美国 4 荷兰 5 英国 6 芬兰 7 丹麦 8 新加坡 9 德国 10 以 色 列 11 韩 国 12 爱 尔 兰 13 中国香港 14 中 国
54.68 澳大利亚 54.25 法 国 53.88 以 色 列 53.47 新 西 兰 51.87 奥 地 利 51.53 爱 尔 兰 50.94 比 利 时 50.34 冰 岛 50.18 卢 森 堡 49.97 阿 联 酋 49.55 西 班 牙 49.43 中 国 49.01 爱沙尼亚 48.34 塞浦路斯 47.85 捷 克 46.30 意 大 利 45.25 葡 萄 牙 44.65 马 耳 他
Norway
20 冰 岛
Iceland
21 奥 地 利
Austria
22 澳大利亚
Australia
23 比 利 时
Belgium
24 爱沙尼亚
Estonia
25 新 西 兰
New Zealand
26 捷 克
Czech Rep.
27 马 耳 他
Malta
28 塞浦路斯
Cyprus
29 西 班 牙
Spain
Singapore Hong Kong, China Japan Iceland Estonia Czech Rep. Malta Canada Cyprus Belgium Austria Hungary Norway Spain Italy Slovenia Australia New Zealand
17-5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全球创新指数(GII)排名(2019年) The Ranking of Global Innovation Index(GII) in 2019
资料 来 源: 《全 球创 新指 数 2S0o1u9rc e:The Globa l Innov ation Index 20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