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文稿件模板

合集下载

中国科学论文模板中文

中国科学论文模板中文

submit stencil1 《中国科学》杂志社SCIENCE IN CHINAPRESS基于固定化纳米金增强化学发光双酶传感器测定葡萄糖林洁华, 张慧, 张书圣*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生态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42 * 联系人,E-mail:******************收稿日期:2008-09-12; 接受日期:2008-10-15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批准号: Q2007B03)、青岛科技大学博士基金 (批准号: 002214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20775038)资助摘要 研制了一种新型流动注射化学发光(CL)双酶传感器, 用于葡萄糖的检 测. 该传感器将掺杂金纳米粒子(GNPs)的壳聚糖膜包覆在硅烷化试剂预处理的玻璃微珠上, 用于吸附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D)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葡萄糖在GOD 的催化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H 2O 2, 生成的H 2O 2在HRP 的催化作用下与鲁米诺发生反应, 并产生化学发光信号. 实验表明, 壳聚糖中掺杂的GNPs 不仅能够有效的吸附酶分子并保持其生物活性, 还对Luminol-H 2O 2-HRP 化学发光体系具有增敏作用. 通过化学发光光谱和紫外光谱表征, 详细研究了固定化GNPs 增强Luminol- H 2O 2-HRP 体系的化学发光机理. 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 该传感器对葡萄糖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1 ~ 6.0 mmol/L, 检测限为5.0 μmol/L (3σ). 将所建立的方法用于临床血清样品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关键词化学发光传感器 葡萄糖 金纳米粒子 辣根过氧化物酶 葡萄糖氧化酶1 引言实现葡萄糖的快速定量检测在生物化学、临床化学以及食品分析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1]. 迄今为止, 已有许多有关葡萄糖检测方法的报道, 如电化学检测[1~6], 电致发光检测[7],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检测[8], 光度法检测[9]和化学发光检测[10~15]等. 其中采用葡萄糖氧化酶(GOD)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研制的双酶传感器, 由于具有选择性好, 灵敏度高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双酶反应体系的催化反应机理如下:β-D-glucose + O 2 + H 2O GOD−−−→ gluconolacton + H 2O 2 (1) H 2O 2 + luminol HRP−−−→ 3-aminophthalic acid + h υ (2)化学发光分析技术具有仪器设备简单, 检测限低和线性范围宽等优点. 近年来, 化学发光酶传感器以其高灵敏度, 高通量分析, 易于操作和微型化等优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16~18]. 在诸多化学发光双酶测定葡萄糖的研究报道中, 以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应用最为广泛. 例如: Economou A 等结合流动注射/顺序注射分析技术, 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葡萄糖的方法, 对葡萄糖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1 ~ 1 mmol/L [10]. 一些催化剂如金属离子、金属螯合物、纳米粒子和酶等都能有效的增强该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19]. 近年来, 以金纳米粒子作为催化剂增强鲁米诺林洁华等: 基于固定化纳米金增强化学发光双酶传感器测定葡萄糖2化学发光的研究相继有文献报道[20~25]. HRP 作为 化学发光检测中应用最为普遍的酶之一, 通过催 化H 2O 2氧化Luminol 从而提高化学发光反应的效 率. 苯酚衍生物、二氧化碳、荧光素、苯基硼酸等化合物均可作为该体系的发光增强剂[26], 可增强Luminol-H 2O 2-HRP 体系的发光效率. Miró等报道了以Co(II)作为Luminol-H 2O 2-HRP 化学发光体系的增强剂, 建立了一种双酶传感器测定葡萄糖的方法[11]. 目前, 以固定化金纳米粒子(GNPs)作为增敏剂增强Luminol- H 2O 2-HRP 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还未见文献报道.章竹君等用蛋壳膜作为GOD 和HRP 的固定载体,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双酶传感器, 对葡萄糖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01 ~ 0.1 mmol/L [15]. 壳聚糖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天然聚合物, 具有无毒、附着力强、生物兼容性好以及对环境友好等优点[27], 可用作酶的固定化载体. GNPs-壳聚糖复合膜能有效地维持生物分子的活性, 被视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分子固定化载体[28~30]. 本工作采用GNPs-壳聚糖膜固定HRP 和GOD, 构建了一种双酶传感器, 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测定葡萄糖. 首次提出以固定化GNPs 作为增强剂, 建立了Luminol-H 2O 2-HRP-GNPs 增强化学发光新体系, 并对其增强机理进行了探讨.2 实验部分2.1 试剂及标准溶液壳聚糖(MW 1.9 ~ 3.1⨯105; 脱乙酰度85% ~ 90%, Aldrich), Luminol(A BCR GmbH & Co. KG, 德国), H 2O 2(A R, 上海化学试剂厂), β-D-葡萄糖(A R, 沈阳试剂公司), 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S, 南京化学试剂厂), 葡萄糖氧化酶(GO D , 146 U/mg , Sigma),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300 U/mg, Sigma), 玻璃微珠(<200 μm , 河北永清玻璃制品有限公 司). 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使用时未经进一步提纯. 0.01 mol/L Luminol 储备液: 称取0.1772 g 固体Luminol 溶于0.1 mol/L NaOH 溶液中, 摇匀, 避光保存, 使用时用0.1 mol/L pH 9.2的Tris-HCl 缓冲溶液稀释至所需浓度. 2%壳聚糖溶液(wt%): 称取1 g 壳聚糖固体粉末, 溶于50 mL 1%的醋酸溶液中, 摇匀备用. 1.0 mmol/L H 2O 2溶液: 移取10.2 μL 30% H 2O 2于100 mL 蒸馏水中, 摇匀备用. 实验室用水为二次蒸馏水.2.2 仪器IFFM-E 型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仪(西安瑞迈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0.1 mol/L pH 6.8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作为葡萄糖的载流. JEM 1200EX 型透射电子显微镜(JEOL, 日本). Cary 5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V arian Pty Ltd, 澳大利亚). 化学发光光谱在F-4500荧光分光光度计(Hitachi, 日本)上测得, 检测时关闭激发光源.2.3 GNPs-壳聚糖复合膜的合成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得粒径分别为25, 40及60 nm 的金溶胶[30], 通过TEM 表征, 得到的三种GNPs 的平均粒径分别为(25 ± 2.5) nm, (40 ± 3.0) nm 及(60 ± 5.0) nm. 然后将金溶胶分别与10 mL 2%的羧基化壳聚糖溶液混合均匀.用新配制的混酸(HNO 3:HCl=1:3)清洗玻璃微珠, 用二次蒸馏水彻底冲洗干净后晾干. 对玻璃微珠表面进行硅烷化预处理后[27], 在其表面包覆一层GNPs-壳聚糖膜, 于40℃下烘干2 h.2.4 化学发光双酶葡萄糖传感器的研制将GNPs-壳聚糖修饰的玻璃微珠分别置于1 mL 4×10-4 g/mL HRP 溶液和1 mL 5×10-4 g/mL GOD 溶液中吸附酶分子24 h, 并于4℃冰箱保存. 将固定了GOD(或HRP)的玻璃微珠填充到12 cm 长的透明塑料管中(3.0 mm i.d.)制成GOD(HRP)传感器. 如图1所 示, 在进行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检测时, 当葡萄糖标准溶液恰好充满GOD 传感器时, 立即将管路的b 和d 两端连接起来形成回路. 当GOD 与葡萄糖样品反应完全后, 断开b 和d 两端使管路恢复原状, 此时反应产生的H 2O 2通过控制换向阀被载入到流通池内, 在光电倍增管正上方的HRP 传感器中与Luminol 溶液混合, 在固定化GNPs 的增敏作用下, 由IFFM-E 型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化学发光信号.中国科学 B 辑: 化学 200x 年 第xx 卷 第xx 期3图1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双酶传感器测定葡萄糖示意图3 结果与讨论3.1 GNPs 对Luminol-H 2O 2-HRP 化学发光体系的增强作用研究了固定化GNPs 对Luminol-H 2O 2-HRP 化学发光体系的影响. 结果表明, 壳聚糖中掺杂的GNPs 显著增强Luminol-H 2O 2-HRP 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 结果如图2所示. 然而, 不同粒径的固定化GNPs 对Luminol-H 2O 2-HRP 化学发光体系的增强作用差别很小(图2中未显示), 该结果与报道的溶液状态下, 不同粒径金溶胶对Luminol-H 2O 2-HRP 化学发光体系增强作用不同的结论不符[25].Luminol-H 2O 2-HRP-固定化GNPs 增强化学发光体系的发光光谱如图3所示, 结果表明, Luminol- H 2O 2-HRP-固定化GNPs 增强化学发光体系的最大发射波长为425 nm, 与Luminol-H 2O 2化学发光体系的最大发射波长相同. 表明该体系的发光体仍然是3-氨基邻苯二甲酸盐阴离子, 没有新的发光体生成. 化学发光的增强作用可能是由于GNPs 的催化效应, 加速了体系的电子转移速率, 这与文献[25,31]报道的机理相一致.通过紫外光谱进一步研究了Luminol-H 2O 2-HRP-固定化GNPs 增强化学发光体系的发光机理, 如图4所示. 结果表明, 与金溶胶 (曲线(e))相比, 掺杂在壳图2 固定化GNPs 对Luminol-H 2O 2-HRP 化学发光体系的增强作用实验条件: 1.0 mmol/L Luminol 溶液; 0.1 mol/L Tris-HCl 溶液(pH 9.25); 1.0 mmol/L H 2O 2溶液. (a) Luminol + H 2O 2; (b) luminol + H 2O 2 + GNPs; (c) luminol + H 2O 2 + HR P; (d) luminol + H 2O 2 + HR P + GNPs图 3 Luminol-H 2O 2-HRP-固定化GNPs 增强化学发光体系的化学发光光谱实验条件: 1.0 mmol/L Luminol 溶液; 0.1 mol/L pH 9.25 Tris-HCl 溶液; 1.0 mmol/L H 2O 2溶液. (a) Immobilized GNPs; (b) luminol + H 2O 2; (c) luminol + H 2O 2 + GNPs; (d) luminol + H 2O 2 + HRP; (e) luminol + H 2O 2 + HR P + GNPs聚糖中的GNPs 的吸收波长 (曲线(f))没有出现红移, 表明固定在壳聚糖膜内的GNPs 没有发生团聚现象. 固定化GNPs 在化学发光反应前后, 紫外吸收波长没有发生改变 (曲线(f), (g)), 该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结果相吻合[25], 进一步证明了GNPs 的催化效应.林洁华等: 基于固定化纳米金增强化学发光双酶传感器测定葡萄糖4图4 不同底物溶液的紫外光谱(a) H 2O 2; (b) luminol; (c) HAuCl 4; (d) 柠檬酸钠; (e) 溶液中的GNPs; (f) 固定化的GNPs; (g) 化学发光反应后固定化的GNPs综上所述, 固定化GNPs 对Luminol-H 2O 2-HRP 化学发光体系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并且, GNPs 的粒径大小对化学发光的增强作用影响不大. 由此推断, Luminol-H 2O 2体系化学发光的增强很可能是由掺杂的GNPs 和HRP 的协同催化效应引起的. HRP 能够催化H 2O 2氧化Luminol 的反应从而促进化学发光, 首先, HRP 与H 2O 2反应形成氧化态HRP(HRP I), HRP I 与Luminol 阴离子反应形成半还原态酶(HRP II)和激发态Luminol [32]. 掺杂的GNPs 充当了反应的电子转移媒介, 加快了固定在其表面的HRP 经HRP I 和HRP II 转变为还原态(HRP)的速率, 从而起增强作用.3.2 化学发光检测条件的优化双酶传感器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化学发光反应中Luminol 溶液的浓度、缓冲溶液的pH 值, 以及GOD 催化氧化葡萄糖的反应条件. 优化检测条件的结果如图5所示. 以0.1 mol/L PBS 缓冲液作为1.0 mmol/L 葡萄糖样品的载流, 在GOD 传感器中反应4 min, 从而确定Luminol 的反应pH 和浓度. 图5(a)表明, 当0.1 mol/L Tris-HCl 缓冲溶液pH 值为9.2时, 化学发光信号最强. 图5(b)表明, 当Luminol 溶液浓度在0.05 ~ 1.0 mmol/L 之间时, 该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随Luminol 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当浓度达到 1.0 mmol/L 时, 化学发光强度基本达到峰值, 然后随着Luminol 溶液浓度的增加, 发光信号反而降低. 因此,图5 葡萄糖测定实验条件优化(a) Luminol 溶液pH 值; (b) luminol 溶液浓度; (c)葡萄糖的酶催化反应时间; (d)葡萄糖浓度. 实验条件: 1.0 mmol/L 葡萄糖溶液; 0.1 mol/L PBS 缓冲液; 0.1 mol/L Tris-HCl 缓冲液中国科学 B 辑: 化学 200x 年 第xx 卷 第xx 期5选择Luminol 溶液的最佳pH 值为9.2, 最佳浓度1.0 mmol/L.在最佳实验条件下, 试验了GOD 催化氧化葡萄糖反应时间的影响, 如图5(c)所示. 结果表明,葡萄糖在GOD 传感器中流通的时间越长, 两者的反应时间越长, 产生的H 2O 2的量越大. 但是, 反应时间太长会使整个分析过程延长. 因此, 选择催化氧化反应时间为 4 min. 试验了葡萄糖载流酸度的影响, 如图5(d)所示. 结果表明, 当PBS 缓冲溶液的pH 值为6.8时, 体系的化学发光信号最强. 因此, 检测中选择GOD 酶催化反应的最佳pH 值为6.8.3.3 葡萄糖的检测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对葡萄糖标准溶液进行了测定, 结果如图6所示. 结果表明, 对葡萄糖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1 ~ 6.0 mmol/L, 线性方程为I = 42.87(±27) + 1566(±11)C (其中, I 为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 C 为葡萄糖浓度, mmol/L), 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7(n =10), 检测限为5.0 μmol/L(3σ). 与文献报道的化学发光葡萄糖传感器[10,13]相比, 本方法灵敏度高, 检测限低且线性范围宽.图 6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双酶传感器测定葡萄糖的工作 曲线3.4 干扰试验为检测血清中葡萄糖的含量, 研究了血清中共存组分的干扰. 结果表明, 当葡萄糖溶液浓度为0.5mmol/L 时, 1000倍的Na +, K +, Ca 2+, Cl -, NO 3-, PO 43-和SO 42-; 100倍的尿素和50倍的尿酸不干扰测定. 这说明该生物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3.5 血清样品测定对人血清中葡萄糖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见表1所示. 结果表明, 该方法和医院采用的临床分析方法所得结果相吻合. 为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 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了样品的回收率, 见表2. 结果表明, 回收率在96% ~ 105%之间, 方法准确, 可用于临床样品的测定.表1 血清样品中葡萄糖的测定样品 医院临床/mmol ⋅L -1 本方法 /mmol ⋅L -1, n =5相对偏差 /%, n =5 Serum 1 0.29 0.23 2.62 Serum 2 1.28 1.37 1.28 Serum 3 5.60 5.28 0.87 Serum 44.905.401.75表2 样品中葡萄糖的回收率测定样品 标液加入量mmol ⋅L -1测得值 /mmol ⋅L -1, n =5回收率 /%, n =5 相对偏差 /%, n =5 1 0.50 0.48 96.00 2.32 2 1.50 1.57 104.67 1.86 3 3.50 3.58 102.28 1.51 44.504.3897.332.703.6 传感器的稳定性传感器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固定的HRP 和GOD 的稳定性. 对所研制的传感器的稳定性进行实验, 每次测完后将其置于pH 7.0 PBS 缓冲溶液中并于4℃冰箱保存. 结果表明, 传感器保存3周后测得的发光信号没有明显的降低, 5周后测得信号大约降低到初始值的85%, 之后的两个月内信号基本保持不变. 另外, 为确定该传感器的操作稳定性, 对浓度为 1.0 mmol/L 的葡萄糖标准溶液进行了50次连续测定, 相对标准偏差为 1.9%. 说明固定在GNPs-壳聚糖膜上的酶能够保持良好的生物活性, 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林洁华等: 基于固定化纳米金增强化学发光双酶传感器测定葡萄糖6 4 结论本文构建了一种快速、高效的测定葡萄糖含量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双酶传感器. 以GNPs 掺杂的壳聚糖膜作为HRP 和GOD 的固定化载体, 可以有效地固定HRP 和GOD 酶分子, 而掺杂的GNPs 对Luminol- H 2O 2-HRP 化学发光体系具有增敏作用. 固定化的GNPs 充当了反应的电子转移媒介并加速了化学发光反应中酶的催化作用. 由于固定化的HRP 与GNPs 的协同催化效应, 该方法对葡萄糖的检测灵敏度高, 检测限低, 且线性范围宽. 所构建的生物传感器已成功地用于血清样品中葡萄糖的测定. 固定化GNPs 作为Luminol-H 2O 2-HRP 化学发光体系的一种新型增强剂, 在酶分析和免疫分析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 价值.参考文献1 De Benedetto G E, Pal misano F, Zambonin P G. One -step fabric ation of a bienzy me gl ucose sensor b ased on gl ucose oxid ase and peroxidase i mmobilized onto a poly(pyrrole ) modified glassy c arbon electrode. Biosens Bioelectron , 1996, 11: 1001—10082 唐芳琼, 孟宪伟, 陈东, 冉均国, 苟立, 郑昌琼. 纳米颗粒增强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中国科学B 辑: 化学, 2000, 30: 119—1243 Delvaux M, Walcari us A, De mo ustier C S. Bienzy me HRP-GOx-modified gold nanoelectrodes for the sensitive ampero metric detec -tion of glucose at low o verpotenti als. Biosens Bioelectron, 2005, 20: 1587—15944 Zhu L D, Yan g R L, Zh ai J L, Ti an C Y. Bienzymatic gluco se biosensor b ased on co -immobilization of peroxidase and glucose o xidase on a c arbon nano tubes electrode. Biosens Bioelectron , 2007, 23: 528—5355 蔡称心, 陈静, 陆天虹. 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葡萄糖氧化酶的直接电子转移. 中国科学B 辑: 化学, 2003, 33: 511—5186 Ferri T, Maid a S, Posci a A, San tucci R. A gluco se biosensor based on electro -enzyme c atalyzed oxidation of glucose using a HRP-GO D l ayered asse mbly. Electro an alysis, 2001, 13: 1198—12027 Mar quette C A, Blum L J. Luminol electrochemiluminescenc -based fiber optical biosensors for flow injection analysis of glucose and lactate in n atur al samples. Anal Chim Ac ta, 1999, 381: 1—108 Wu Z S, Zho u G Z, Ji ang J H, Shen G L, Yu R Q. Gold colloid-bienzy me conjugates for gl ucose detec tion utilizing surface -enh anced Raman sc attering. Talan ta, 2006, 70: 533—5399 Zhu M, Huang X M, Shen H X. Microbial enzy matic assay of gl ucose in ser um. An al Chi m Acta, 1997, 349: 165—17010 Pano utso u P, Econo mo u A. Rapid enzymatic che miluminescent assay of gl ucose by me ans of a hybrid flow -injection/sequen - ti -al-injection method. T al anta, 2005, 67: 603—60911 Maner a M, Miró M, Estela J M, Cerd à V. A mul tisyringe flow injection syste m with i mmobilized glucose oxidase b ased on ho mog e -neous che miluminescence detec tion. An al Chi m Acta, 2004, 508: 23—3012 Nicolau P, Man uel M, José M E, Víctor C. Auto mated enzymatic assay s in a renewable fashion using the multisyringe flow inject ionscheme with soluble enzy mes. An al Che m, 2004, 76: 773—78013 Li B, Zh ang Z, Jin Y. Pl ant tissue -b ased che miluminescence flow biosensor for glycolic acid. Anal Che m, 2001, 73: 1203—1206 14 Zhan g X R, Baeyenes W R G, Garci a C A M , Ouy ang J. Recen t develop ments in che miluminescence sen sors. Trends An al Che m,1999, 18: 384—39115 Li B X, Lan D, Zh an g Z J. Che mil uminescence flow-thro ugh biosensor for glucose with e ggshell me mbrane as enzyme i mmobilizationplatfor m. An al Bioche m, 2008, 374: 64—7016 Li B, Zhan g Z. Che miluminescence flo w biosensor for deter min ation of total D -amino acid in ser um with i mmobilized reagen ts. Sen -sor Ac tuat B, 2000, 69: 70—7417 Abo ul-Enein H Y, Stef an R I, van Staden J F, Zh ang X R, Garci a C A M, Baeyens W R G. FA non -poten tiome tric sensing me thod forthe deter mination of sulfite. Cri t Re view An al Che m, 2000, 30: 271—28918 Kiba N, Miwa T, Tachib an a M, Tani K, Koizumi H. Che milumino metric sensor for simultaneo us deter mination of L-Gl utamate andL-Lysine with i mmobilized oxidase s in a flo w injection system. An al Che m, 2002, 74: 1269—127419 Kricka L J, Voyta J C, Bronstein I. Che miluminescent methods for detecting and quanti tating enzyme acti vity. Meth Enzy mol, 2000,305: 370—390中国科学B辑: 化学200x年第xx卷第xx期20Ni azov T, Pavlov V, Xiao Y, Gill R, Willner I. DNAzy me-f unction alized Au n anopar ticles for the amplified detection of DNA or te-lomerase activi ty. Nano Lett, 2004, 4: 1683—168721Wang Z P, Hu J Q, Jin Y, Yao X, Li J H. In situ amplified che miluminescent detec tion of DNA and i mmuno assay of IgG using sp e-cial-sh aped gold n anop articles as l abel. Clin Che m, 2006, 10: 1958—196122Corgier B P, Li F, Blum L J, Mar quette C A. On-chip che miluminescent sign al enh ance ment using n anostruc tured gold-modified car-bon microarr ays. Langmuir, 2007, 23 (16): 8619—862323Li Y X, Yang P, Wan g P, Wan g L. Develop ment of a no vel l uminol che miluminescen t method catalyzed by gold n anopar ticles for d e-termin ation of estrogens. An al Bioan al Che m, 2007, 387(2): 585—59224Wang L, Yang P, Li Y X, Chen H Q, Li M G, Luo F B. A flo w injection che miluminescence me thod for the deter min ation of fl uor o-quinolone derivati ve using the re action of Luminol and hydrogen peroxide catalyzed by gold nanop ar ticles. Tal anta, 2007, 72(3): 1066—107225Zhan g Z F, Cui H, Lai C Z, Liu L J. Gold n anop article-c atalyzed l uminol che miluminescence and i ts an alytic al applications. An al Chem, 2005, 77: 3324—332926Lin J H, Yan F, J u H X. Nonco mpe titive enzy me i mmuno assay for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by flow injection che miluminescence.Clin Chim Acta, 2004, 341: 109—11527Lin J H, Yan F, Hu X Y, J u H X. Che miluminescent immunosen sor for CA19-9 b ased on an tigen i mmobilization on cross-linked chi-tosan membr ane. J Immun Me th, 2004, 291: 165—17428Hao C, Ding L, Zh ang X J, Ju H X. Biocomp atible conduc tive architecture of carbon n anofiber-doped chitosan prepared with con-trollable electrodeposition for cytosen sing. An al Che m, 2007, 79: 4442—444729Huan g H Z, Yan g X R. Chito san medi ated asse mbly of gold nanop articles multiplayer. Colloids Surf A: Physicoche m Eng Aspects, 2003, 226: 77—8630Lin J H, Qu W, Zh ang S S. Disposable biosensor b ased on enzy me i mmobilized on Au-chitosan modified ITO electrode with flo w in-jection ampero metric an alysis. An al Biochem, 2007, 307: 288—29331Wallace W T; Whe tten R L. Co adsorp tion of CO and O2 on selected gold cluster s: Evidence for efficient room-temper ature CO2 gen-eration. J Am Che m Soc, 2002, 124: 7499—750532Dodeigne C, Th un us L, Lejeune R. Che miluminescence as diagnostic tool. Tal anta, 2000, 51: 415—4397。

2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稿件格式要求

2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稿件格式要求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稿件格式要求1.来稿请用使用正式的GB简体横排书写。

要求文字清晰,标点符号规范合理,句段语义完整,全文连贯通畅,可读性好。

2.题名:简明、具体、确切,以20个字以内为宜,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3.作者署名:作者姓名署于题名下方,多位作者之间以逗号分隔;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区)、城市名、邮政编码,加圆括号置于作者署名下方。

作者来自不同单位的,在作者名右上脚注1,2…,单位分别标注,以分号分隔,并在作者单位名称前标注1.2. …4.中文摘要(300字以内)、中文关键词(3~8个),每词之间用逗号分隔。

5.英文题名、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与中文题名、摘要和关键词对应。

人名姓前名后分写,姓、名的首字母大写,名字中间不加连字符;给出准确的英文单位名称,并在省市名及邮编后加国名,期间用逗号分隔;地名中的专名和通名分写,每分写部分的首字母大写。

6.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要按照引文先后在文中标出序号,并与文后参考文献序号一致。

标引序号两边加[],空半字后书写著录项目。

著录最后加标点“.”。

著录项目需折行时,著录项目的文字应与标引序号后第一字齐肩。

作者不超过3人的姓名都写,超过3人的,余者写“,等”或“,et al”。

姓名之间用“,”分隔。

正文中未标注序号的文献列于标注序号文献之后。

参考文献一律置于文末。

具体格式如下:类别著录项目的格式连续出版物:作者.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专著:作者.书名[M].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译著:作者.书名[M]. 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论文集:作者.文题[A].编者.文集[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学位论文:作者. 文题[D]. 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年份。

专利:申请者. 专利名[P]. 国名及专利号, 发布日期。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代号. 技术标准名称[S]。

技术报告:作者.文题[R].报告代码及编号,地名: 责任单位,年份。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稿件格式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稿件格式
建 议、 颅测 等 。
报 道性 文 摘 .办 法 、结 果 、结 论应 写得 详细 , H的 可写 简单 指 , 性 文摘 , ¨的麻 得 I细 ,方 法 、结 果 、结 论 可 得 简 。
3. 意 事项 : 1 不能加进 作者的 上观见解 、解 释或评论 。 2 着 熏反应新内存 翮 作者特 别强 调的观点 。 3 要排 除奉学科 领域常 识 注 () () 】 () 性 内容。 4 得简 单重复题名 r 已有的信 息。 5 要用第 3人称 法。 6 文摘小小能 m现C 『 文献 、公式 、化学结 构式 、反 应式。 () { 1 () () 『1 { ( ) 商品 名应注学 名 ,缩略 语、略 称 .代 号,在 ‘ 出现处须 加以 说明 。 7 次 4. 荚文摘 要注意 事项 :, 英 文摘 要内容 要对应 , 尤其其中 出现的数船 ・ 相符 .英文摘 婴 : 住 1 0 2 0 为 =( ) 取 消 小必 t l 定 } 数 0 0 l。 1 I _
巾 【 类 :谯阅 《 目图 拈馆 分 类法 》 刳分 巾I
英文标题 ( 与中文标 题对应 )
ZHANG a LI S i u n 2 . S n0 h g a g … . . .
(1Ce tr o ce c n e h oo yDeeo me tM iit fE u ain B i n 0 8 ,C ia . ne rS in ea dT c n lg vlp n nsr o d c t , ej g 1 0 4 hn . f y o i 0 2 De a t n,U iest, ejn 0 0 4 hn . . p rme t n vri B i g 1 0 8 ,C ia) y i
i rae n eS ,川 t e rsl h w 代替 fo h x e me tlrs l ,j C R b o c d d t a c h cut s o s r m t ee p r n a cut t a c n l e h t。 i s e u

中国科学 技术科学-论文模板

中国科学 技术科学-论文模板

提高二冲程发动机扫气效率的若干方法12051043 景健文第一周9,10节摘要二冲程发动机具有推重比大,高效率,轻便等优点,但目前世界上对二冲程燃油发动机的使用范围有限,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二冲程发动机的扫气效率比较低故产生的污染较大,所以经济性和环保性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所以笔者的目的就是通过采用新的扫气形式提高发动机扫气效率从而提高其经济性和环保性,如果将二冲程发动机的扫气效率大幅度提升的话,那么其在世界上的利用范围一定会大幅度跃升。

关键词二冲程,扫气效率,直流横流回流。

绪言二冲程发动机具有推重比大,高效率,轻便等优点,但目前世界上对二冲程燃油发动机的使用范围有限,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二冲程发动机的扫气效率比较低故产生的污染较大,所以经济性和环保性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所以笔者的目的就是综述一下现有的若干种提高二冲程发动机扫气效率的方案及其解决问题的方式。

所谓二冲程发动机,即发动机气缸体上有三个孔,即进气孔、排气孔和换气孔,这三个孔分别在一定时刻由活塞关闭。

其工作循环包含两个行程:1.第一冲程:活塞自下止点向上移动,三个气孔同时被关闭后,进入气缸的混合气被压缩;在进气孔露出时,可燃混合气流入曲轴箱。

2.第二冲程:活塞压缩到上止点附近时,火花塞点燃可燃混合气,燃气膨胀推动活塞下移作功。

这时进气孔关闭,密闭在曲轴箱内的可燃混合气被压缩;当活塞接近下止点时排气孔开启,废气冲出;随后换气孔开启,受预压的可燃混合气冲入气缸,驱除废气,进行换气过程。

目前世界上所使用的二冲程燃油发动机的扫气形式有横流扫气,回流扫气,和直流扫气三种。

“横流扫气扫排气口分别位于气缸下部的两侧,扫气时新鲜充量漏失,所以扫气效率不高,新型机很少采用。

回流扫气扫气口和排气口分别布置于气缸下部同一侧,扫气流充入气缸后先向上流动,然后再折转流向排气口再气缸内形成扫气回流,这种扫气方式扫气质量较高,结构也简单获得广泛应用。

直流扫气扫气流由扫气口进入气缸,沿气缸轴线单向流动,同时绕气轴线旋转将废气从排气口排出新鲜充量与废气很少掺混。

中国科技三分钟演讲稿(3篇)

中国科技三分钟演讲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中国科技发展的辉煌历程和未来展望。

在接下来的三分钟里,我将带领大家领略中国科技的魅力,感受科技带给我们的无限可能。

一、中国科技发展的辉煌历程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78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迈出了关键一步。

2. 在信息技术领域,我国自主研发的“龙芯”处理器、华为手机、阿里巴巴、腾讯等一批科技巨头崛起,为全球科技产业贡献了“中国智慧”。

3. 在生物科技领域,我国科学家在基因编辑、抗肿瘤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4. 在新能源领域,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国和风能发电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5. 在航天科技领域,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了月壤样品返回,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迈向了新的里程碑。

二、中国科技发展的未来展望1.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我国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全球科技产业提供更多“中国方案”。

2. 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我国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的活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3.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科技治理。

我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4. 关注民生,服务国家战略。

我国将加大科技对民生领域的投入,推动科技在医疗、教育、环保等领域的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福祉。

5. 培养科技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我国将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三、结语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人民的智慧和努力。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定信心,勇攀科技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谢谢第2篇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中国科技的发展。

中国科技信息投稿模板

中国科技信息投稿模板

中国科技信息投稿模板中国科技信息投稿模板中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科技信息的传播和共享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推动科技信息的传播,我们特别撰写了以下内容,涉及了中国科技信息的发展、科技信息的共享和传播以及科技信息投稿的规范。

希望这些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一、中国科技信息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创新力的增强,中国科技事业迅速发展。

中国科学院是中国最高的科技机构,它积极推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为中国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与此同时,许多高校和大学也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通过体制改革和创新创业,不断改进科学管理和技术贡献。

二、科技信息的共享和传播科技信息的共享和传播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前提。

现在,通过互联网可以更轻松地分享科技信息。

科技网站为中国科技信息共享和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中国科学院网站、科技论坛、科技博客和新闻。

这些网站可以促进科学研究和对科学研究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能够为创新创业提供帮助和支持。

科技信息的传播还需要借助科技期刊和研究报告。

这些期刊和报告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科技信息和成果,提高科技研究的品质和影响力。

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发布科技研究成果的重要国家之一,许多国际重要的科技研究刊物都进行了全文翻译并在中国发表,这对于世界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科技信息投稿的规范投稿是科技信息共享和传播的重要环节,对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促进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投稿之前,应该了解一些基本规范。

这些规范有助于保证科技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

1. 投稿应该遵循学术规范。

投稿应该具有科学性、准确性、逻辑性和可重复性。

同时,应该尊重学术界的规范和规则,不得抄袭、剽窃和伪造数据。

2. 投稿应该遵循期刊编辑规范。

投稿应该符合期刊的编辑要求和格式,尊重期刊的编审制度和流程,不得进行擅自更改或随意剪裁文章。

3. 投稿应该遵循道德规范。

投稿应该遵循研究伦理和学术道德规范,不得涉及人工干预、伦理争议、不公正竞争和侵犯版权等问题。

中文科技论文(5篇)

中文科技论文(5篇)

中文科技论文(5篇)中文科技论文(5篇)中文科技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科技类文章;事实细节;推断推想我们英语教学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培育同学的阅读水平。

因此,英语试题中占分最多的就是阅读题,而其中有一个题材就是科普类文章,这种文章是同学们最头痛的。

经过多年的教学积攒的阅历,我想在这篇论文中谈一下我对于这种题材的应对方法。

科普类文章主要是介绍国内外最新的科技动态以及和日常生活亲密相关的科技学问,属于说明文范畴。

这种文章具有以下特点:1、科技词汇多,而词汇的意义比较单一、稳定而且不带感彩。

文章中不常常消失排比比方等修辞方法。

2、句子结构简单,语法分析困难。

通常会使用长句子来严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描述某个新技术。

3、常使用被动语态。

综合这些特点,都使得这种科普类文章对于高中生来说有些难以理解,然而这种题型也是有章可循的。

下面的文章中我想来谈一下对于这种文章的分析结构。

一、科技论文文章结构科技日新月异,因此这类文章也比比皆是,然而,正是由于这种文章的严谨性,我们可以把握它们的规律。

首先,我想先庖丁解牛,分析这种文章的结构。

简洁介绍一下我所列的这个结构图:首先文章会提一下我们的技术现状,尤其是现在科技到达了一种瓶颈期,这就召唤了新科技、新技术的到来。

在介绍了新科技的目的、创造家、新技术材料和工作原理等之后,再对新科技进行评价,在这一段落中,肯定要留意新科技是否已经生产出来还是处于试验室理论阶段;最终,就是对于这种技术的前景的展望。

二、阅读过程留意事项1、看清以下词:designer, architect, inventor, scientist, researcher,create 阅读时,留意这些细节,看清毕竟是谁提出这种理论,而又是谁创造的这种产品的。

2、同学们最担忧遇到生单词,而实际上,有许多单词是不影响阅读的,比如大写字母多为专出名称、人名、地名,不影响理解。

比如说,Indian inventor Santosh Pradhan,Mumbai, the largest city in IndiaYanko Design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国际空间站)3、用定语从句来介绍新技术、新创造。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稿件格式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稿件格式
2 De a t n ,U ie s t, i n 0 0 4 . p rme t n v r i Be ig 1 0 8 ,Chn . y j iaJ
Ab t a t 与中文 摘要 对应 sr c : Ke r s e r ;k ywod 2 k ywod 3 y wo d :k ywod 1 e r ; e r ;…… ( 与中文摘 要对应 )
《 国科技论文 在线》 期刊以 中国科技 论文在 线 网站 ht p: 中 t //www . p r. dU. n/ 为基 础 , pa e e c 对在线发表 论文进 行 评 审 ,将 评 选 的 优 秀 论 文 作 为 期 刊 的 主 要 稿 源 。稿 件 格 式 如 下 :
中文标 题 ( 不超 过 2 0字 ,宜用 二号 黑体 )
关键 词 :关键 词 I ( 文内容 所属 二级学科 名称 ) 该 t关键 词 2 ( 研究成 果名称 或若干 成果的 息称 ) ,关键 词 3 ( 究方法 的具体 名称或综 述 、评 研 论等 ) ・关键 谰 4 ( 主要研 究对象 的事 或物质的 名称 ,或者 重要的 朽词 ) 。如有需 要 ,第 5及其 后的 关键 词是有利 于检索的 其他 关键词 。 中圈 分 类号 :蠢 阅 Ⅸ 中国 图书 馆 分类 法》
英文标题 ( 中文标题对应 ) 与
ZH ANG a . hiu n … S n1LIS g a g …
r. ne rS in ea d Tc n lg v lp n Miit fE u ain B i n 0 0 4 hn . JCe tr o ce c n e h oo yDe eo me t nsr o d c t , ej g 1 0 8 ,C ia f y o i
建 议 、 预 测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中国科技论文线

鞍山市城市低收入家庭教育救助问题研究
杨家洋, 王小丹, 吴静, 杨刘根, 潘卫民**1.51.51.51.51.51.51.51.51.5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law,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Fuxin ,Liaoning 123000;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law,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Fuxin ,Liaoning 123000;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law,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Fuxin ,Liaoning 123000;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law,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Fuxin ,Liaoning 123000;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law,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Fuxin ,Liaoning 123000 辽宁 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辽宁阜新 123000;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 与法学院,辽宁阜新 123000;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辽宁阜新 123000;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辽宁阜新 123000;辽宁工程技术大 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辽宁阜新 123000123000;123000;;;15041816601;15241889866;;;15041816601;15241889866;;; 辽宁阜新中华路 47 号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辽宁阜新中华路 47 号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 院;;;15041816601@;rehou2003@;858417752@;792378215 @;1614857600@ 杨家洋(1991-),男,主要研究社会保障领域; 王小丹(1982-),女,讲师,主要研究社会保障领域;;;杨家洋;王小丹;吴静;杨刘 根;潘卫民 YANG Jiayang;WANG Xiaodan;WU Jing;YANG Liugen;PAN Weimin 王 小丹 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在线文献*|*辽沈晚报鞍山版.鞍山 市制 9 千户家庭划入城市低收入家庭 [OL].[2010-04-10]./htm/2010-04/10/content.htm<CR>2*|*在 线文献*|*华冬萍,卢韵.论人才与区域经济发展 [OL].[2009-5-20].http///jingji/090709/0909435.html<CR>3*|*期刊*|* 王振贤.库兹涅茨的经济增长理论[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1,03<CR>4*|* 专著*|*曾湘泉.劳动经济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CR>5*|* 期刊*|*吴海清.弱势群体子女教育救助从道德诉求到制度补偿[J].现代企业教 育,2009,12<CR>6*|*在线文献*|*沃顿知识在线.中国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和面临 挑战 [OL].[2010-11-25]./10/1125/13/6MBE850500253G87.html<C R>7*|*在线文献*|*中国彩票网.中国福利彩票年销量有望跨千亿台阶 [OL].[2011-6-10]./news/yw/201106/html|1|杨家洋 |YANG Jiayang|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辽宁阜新 123000|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law,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Fuxin ,Liaoning 123000|杨家洋(1991-),男,主要研究社会保障领域|辽宁阜新中华路 47 号辽 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123000|15041816601@|15041816601|15041816601<CR>*|2|王小丹 |WANG Xiaodan|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辽宁阜新 123000|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law,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Fuxin ,Liaoning 123000|王小丹(1982-),女,讲师,主要研究社会保障领域|辽宁阜新中华路 47 号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Research of Anshan city low-income families' education aid problem
YANG Jiayang, WANG Xiaodan, WU Jing, YANG Liugen, PAN Weimin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law,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Fuxin ,Liaoning 123000) Abstract: Low-income families of the city are one of the city's vulnerable groups, facing great difficulty in children's education, they need social help. As our education aid system is still not perfect, the demands of the children education of the city’s low-income families are hard to realize. The paper took Anshan city as an example, combining the investigation method of the questionnaire with the method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problems that were existing of Anshan city’s low-income families’ education assistance. On this basis, the strategies of making clear the main responsibility for education ai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lief objects standard coverage, expanding the relief in the form, multi-channel fund-raising are proposed.. Key words: Education assistance; Low-income families of the city; Anshan City
0 引言
2008 年 10 月 22 日, 民政部联合其他有关部门下发了 《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 (民 发[2008]156 号),指出城市低收入家庭,是指家庭成员人均收入和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 人民政府规定的低收入标准的城市居民家庭。据此,鞍山市与 2010 年 2 月出台了《鞍山市 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城市低收入家庭包括城市低保家庭、城市低保 边缘户家庭和其他城市困难家庭三类人群。 截至 2010 年 3 月 31 日, 鞍山市城市低收入家庭 在低收入家庭调查中, 承担子女教育的占 78.2%, 达到 40439 户, 低收入家庭人数 66050 人[1]。 其中义务教育占 30.4%,非义务教育达到 47.8%。 承担子女教育的城市低收入家庭应是城市最 弱势群体之一,在生活频临或处于最低水平的同时,还要承受子女教育的巨大压力,尤其是 在子女非义务教育阶段, 许多低收入家庭子女因无力支付高昂的学费而不得不辍学。 贫困造
作者简介:杨家洋(1991-),男,主要研究社会保障领域 通信联系人:王小丹(1982-),女,讲师,主要研究社会保障领域. E-mail: rehou2003@ -1-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123000|rehou2003@|15241889866|15241889866<CR>|3|吴静|WU Jing|辽 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辽宁阜新 123000|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law,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Fuxin ,Liaoning 123000||||858417752@||<CR>|4|杨刘根|YANG Liugen|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 共管理与法学院,辽宁阜新 123000|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law,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Fuxin ,Liaoning 123000||||792378215@||<CR>|5|潘卫民|PAN Weimin|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 共管理与法学院,辽宁阜新 123000|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law,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Fuxin ,Liaoning 123000||||1614857600@|| 鞍山市城市低收入家庭教育救助问题研究|Research of Anshan city low-income families' education aid proble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