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和蔡京精品书法对比

合集下载

蔡襄的书法特点有哪些特征

蔡襄的书法特点有哪些特征

蔡襄的书法特点有哪些特征蔡襄是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蔡襄的书法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蔡襄的书法特点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

“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别指苏轼(东坡)、黄庭坚(涪翁)和米芾(襄阳漫士)。

宋四家中,蔡襄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

从书法风格上看,苏轼丰腴跌宕;黄庭坚纵横拗崛;米芾俊迈豪放,他们书风自成一格,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

蔡襄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

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

其书法在其生前就受时人推崇备至,极负盛誉,最推崇他书艺的人首数苏轼、欧阳修。

苏轼在《东坡题跋》中指出:“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然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又尝出意作飞白,自言有翔龙舞凤之势,识者不以为过。

””欧阳修对蔡襄书法的评价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欧阳修说:“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

近年君漠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欧阳文忠公集》)黄庭坚也说:“苏子美、蔡君漠皆翰墨之豪杰。

”(《山谷文集》)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评论蔡襄的草书“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

存张旭怀素之古韵,有风云变幻之势,又纵逸而富古意。

”《宋史·蔡襄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尤爱之。

”许将《蔡襄传》说:“公于书画颇自惜,不妄为人,其断章残稿人悉珍藏,仁宗尤爱称之。

”朱长文《续书断》:“蔡襄书颇自惜重,不轻为书,与人尺牍,人皆藏以为宝。

仁宗深爱其迹……及学士撰《温成皇后碑》文,敕书之,君谟辞不肯书。

”从以上三段记载中,可以知道,蔡襄书法从天子到普通百姓都十分珍惜。

由于他颇自惜,不妄为人书,所以传世作品较少。

另外可以看出当时书坛的风气已完全转向了诗文尺牍,而书碑则被看作是一技夫役役之事,为士大夫所不屑为,甚至连帝王的敕命也已不能左右之。

蔡京书法大全真迹(八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

蔡京书法大全真迹(八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

蔡京书法大全真迹(八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北宋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宋朝历史从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开始,一直到1279年赵昺跳海殉国为止。

共计将近320年。

宋于1126年-1127年发生靖康之难,徽、钦二帝皆被金人掳去,宋室被迫南迁临安(今浙江杭州),与入侵的金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史称南宋,此前建都汴梁时期的宋称作北宋。

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亡于蒙古可汗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国的征服。

北宋统一以后,宋太祖对书法并未给以重视,更没有像唐代那样采取各种措施。

因此,一些士大夫也就漠然对待。

欧阳修曾这样感慨:'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

' 尽管如此,宋代书法在延续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一是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缚,而以自己为主,以意代法。

努力追求能表现自我的意志情趣,形成'尚意'书风。

苏轼的'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的'凡书画当观韵',强调'韵胜',皆是此意。

其二是有意将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宋代书法大家同时又是文学家、画家。

苏轼说:'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不仅认为书画和诗一样,是表现自我的手段,而且强调文学修养对提高书法艺术的作用。

北宋草书在前代草书发展的基础上,并没有简单的对唐代草书进行全面继承,也没有盲目地对魏晋草书盲目崇尚。

北宋书家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草书这一书体展示出代表宋代书法的鲜明特征,草书也成为了这些书家书写性情的最好载体。

历史上有两个蔡京?两个蔡京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历史上有两个蔡京?两个蔡京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历史上有两个蔡京?两个蔡京有什么相似之处吗?本文导读:北宋的蔡京不少人知道,但知道历史上有两个蔡京的人估摸就凤毛麟角了吧?听笔者聊聊两个蔡京的事,既很有意思且发人深省。

(一)两个蔡京都学有所成唐朝的蔡京(?~863),是一个诗人,水平高低笔者不敢妄评,不过从史料看,虽没达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那种领军人物的水平,但在诗史上还是留了名的。

《全唐诗》收有刘得仁、张顶等人写给他的诗,并收录了他的诗三首,即《责商山四皓》、《假节邕交道由吴溪》和《咏子规》。

在此欣赏他的《咏子规》:千年冤魄化为禽,永逐悲风叫远林。

愁血滴花春艳死,月明飘浪冷光沉。

凝成紫塞风前泪,惊破红楼梦里心。

肠断楚辞归不得,剑门迢递蜀江深。

子规鸟就是杜鹃鸟,传说是蜀王杜宇死后变的。

杜鹃鸟在暮春季节求偶时要起劲鸣唱。

作品中诗人赋予了杜鹃鸟鸣唱的新意,成了渴望留住春光、追求美好事物的呼唤。

除此而外,作者在诗里寄寓了自己深深的乡愁。

由于这首诗沾了曹雪芹《红楼梦》的光,名声大着耶!《红楼梦》书名的由来是历代红学家们孜孜不倦的一个研究课题。

开先认为取自李商隐等人的诗作,后来逐渐认同“凝成紫塞风前泪,惊破红楼梦里心”这联为《红楼梦》书命名的重要来源。

笔者管见,《红楼梦》书名直接取自蔡京诗《咏子规》未免武断了吧?不过曹雪芹是个诗词造诣厚重之人,喜欢蔡京的诗句并用作自己的书名,也在情理之中。

《红楼梦》书名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这是红学家们研究的课题,在此不赘述。

北宋的蔡京(1047-1126年),是一个大才子。

散文写得挺好,有散文集《保和殿曲宴记》一卷、《太清楼侍宴记》一卷、《延福宫曲宴记》一卷传世。

他著的《宣和书谱》二十卷,记述了上起汉魏,下迄北宋的书法家近二百人。

《四库全书提要》云:宋人之书。

终于蔡京、蔡卞、米芾。

据南宋王明清《挥尘集余话·卷一》载,蔡京之孙蔡微说,爷爷蔡京的著作甚丰,国祸家艰之后,散落人间的不知有多少。

北宋有“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据野史载,“蔡”原指蔡京,后世人以其“人品奸恶”,才改为蔡襄的。

书法绝佳的奸相蔡京的历史故事

书法绝佳的奸相蔡京的历史故事

书法绝佳的奸相蔡京的历史故事 蔡京是宋朝著名的权相,是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但同时也是历史上为世⼈垢骂的“六贼之⾸”,⼩编为⼤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编带⼤家⼀睹为快! 书法绝佳的⼀代奸相蔡京 蔡京的书法极佳。

就连恃才傲物的⼤书法家⽶芾都曾表⽰,他的书法赶不上蔡京。

有⼀次蔡京问⽶芾:“当今书法谁最⽜?” ⽶芾答道:“从唐柳公权之后,就得算你和你弟弟蔡卞了。

” 蔡京⼜问:“其次呢?” ⽶芾⾃负地说:“当然是我了。

” 宋徽宗也⾮常喜欢蔡京的字,他曾经花2万钱买⾛了蔡京的⼀幅字。

在北宋晚期,2万钱相当于东京城⼀个中等收⼊家庭⼀年的总收⼊。

然⽽,蔡京的⼈品,与他的书法⽔平成反⽐。

他得到宋徽宗的宠幸,在官场春风得意,官⾄太师、宰相,权⾼位重。

他欺君罔上,专权怙宠,蠹财害民,更因为⼤兴花⽯纲,给东南⼈民造成极⼤的灾难,酿成了⽅腊起义,给北宋王朝沉重的打击。

“靖康之变”时,由于民愤极⼤,宋钦宗将80岁的蔡京流放到岭南。

路上,百姓不卖给他⼀汤⼀饭。

最后,在⼀家破庙⾥,饿得⽼眼昏花的蔡京,吞着⼝⽔死去了。

如何评价蔡京 蔡京是北宋末年著名权相、书法家,字元长,北宋兴化军仙游县慈孝⾥⾚岭⼈,⽣于公元1047年,去世于公元1126年。

蔡京在历史上堪称为官者典范,其逐利⽽动的本事,让后世⼈叹为观⽌,太学⽣陈东称其为“六贼之⾸”。

尽管他的政治⽣涯不是⼀路坦荡顺遂,也不是平步青云直上,但是经历⼏次欺负,仍然登上了⾼位,甚⾄先后四次任相,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

蔡京于熙宁三年⾼中进⼠之后,便被下派为地⽅官,后来出使辽国回来之后任中书舍⼈,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

到了崇宁元年,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后⼜官⾄太师。

蔡京掌权期间,兴花⽯纲之役;改盐法和茶法,铸当⼗⼤钱。

这些法制,对于当时的⽼百姓危害极⼤。

⽽他此⼈本⾝也贪权图利,且贪⽆⽌境,引得朝廷上下以及江湖百姓尽皆对其不满。

权利越⼤之后,他甚⾄不将宋徽宗放在眼⾥,参加宴会也是执家⼈礼⽽不是⾂⼦礼,引得宋徽宗对其越发不满。

宋蔡京书法

宋蔡京书法

宋蔡京书法蔡京书法作品蔡京书法,此幅是宋徽宗《听琴图》的题跋。

蔡京书法,笔开八面,风格强烈,是宋人尚意的典型之作。

启功对蔡京书法评价颇高,对蔡襄则评价一般。

蔡襄书法,秉承隋唐五代的风格,法度森严,用笔婉转流利。

蔡襄书法,对北宋书坛影响很大。

蔡襄书法,只有继承,缺少创新。

蔡襄和蔡京,谁才能当宋四家。

蔡京(1047~1126)字元长,仙游(今福建仙游)人,熙宁进士。

徽宗朝,拜尚书左丞、右仆射。

大观中,拜太师。

二年封鲁国公。

是历史有名的权奸。

精工书法,尤擅行书,形似米南宫,字势豪健,痛快沉着。

或谓“宋四家”苏黄米蔡之蔡,原指蔡京,后人恶其奸邪,易以蔡襄。

蔡京《节夫帖》此帖书法近似北宋四家之一的米芾,笔力雄健,气势亦不同凡响。

蔡京《元祐党籍碑》,宋徽宗即位后,听蔡京之言,将哲宗元祐中任职、曾对王安石《新法》不满的大臣数百人列为“元祐奸党”,并将其名单刻石,颁布全国。

这就是有名的《元祐党籍碑》。

蔡京尺牍《宫使帖》蔡京跋《赵佶雪江归棹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蔡京题赵佶《听琴图》诗,《听琴图》是宋徽宗赵佶的画作,蔡京深得他的宠信,所以在他的绘画作品上多有蔡京的题记,题诗。

蔡京书法如《铁围山丛谈》所译:“字势豪健,痛快视着。

”但后世恶其为人,往往鄙薄其书法。

蔡京行书《唐玄宗鹡鸰颂题跋》宋徽宗在位的二十多年间,蔡京曾经四度拜相,前前后后执掌政事大权十余年,这个纪录有宋一代无人能及。

公允地讲,蔡京执政能力水平并非一无是处。

他在徽宗一朝始终屹立不倒,另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与宋徽宗是艺术上的知音!高山流水知音难觅早在赵佶还是端王时,蔡京就已经引起了他的注意。

后世人们讲起书法在宋时最为著名的有“苏、黄、米、蔡”之说。

之所以把东坡学士排在首位,一者是平平仄仄的念着顺口,另外与人们喜欢苏轼也有很大关系。

对于排名末位的“蔡”到底是蔡襄,还是蔡京,直到今天仍没有定论。

小编虽然临过几天前人碑帖,从蔡的书法作品来分析,似乎这个蔡应是蔡京,而且蔡京的书法成就不在前三人之下。

【一起读帖】蔡襄、蔡京、蔡卞"三蔡"书法...

【一起读帖】蔡襄、蔡京、蔡卞"三蔡"书法...

【一起读帖】蔡襄、蔡京、蔡卞"三蔡"书法...
【一起读帖】
蔡襄、蔡京、蔡卞"三蔡"书法欣赏比较
海宁陈元瑞《渤海藏真帖》评价道,奸臣也需要才华啊!
蔡京的书法艺术有姿媚豪健、痛快沉着的特点,能体现宋代“尚意”的书法美学情趣。

因而在当时已享有盛誉,朝野上庶学其书者甚多。

元陶家仪《书史会要》曾引当时评论者的话说;“其字严而不拘,逸而不外规矩,正书如冠剑大人,议于庙堂之上;行书如贵胄公子,意气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绝占今,鲜有俦匹。

”甚能反映蔡京当时在书法艺术上的地位。

当时的人们谈到他的书法时,使用的词汇经常是“冠绝一时”、“无人出其右者”,就连狂傲的米芾都曾经表示,自己的书法不如蔡京。

据说,有一次蔡京与米芾聊天,蔡京问米芾:“当今书法什么人最好?”米芾回答说:“从唐朝晚期的柳公权之后,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

”蔡京问:“其次呢?”米芾说:“当然是我。


然苏轼评价蔡襄说"当属当朝第一"!你们认为谁的最好呢?
图1~3:蔡襄《陶生帖》
图4-6:蔡京《大观御笔记》
图7-9:蔡卞《楞严经刻石》。

宋四家的手札,尽显文人气质,实在是美

宋四家的手札,尽显文人气质,实在是美

宋四家的手札,尽显文人气质,实在是美宋四家的手札,尽显文人气质,实在是美书画加 2018-06-08 19:06:00古代人最常用的联系方式就是通过书信传递,来交换信息。

古代的书信称之为书札,透过书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历史故事,同时,也能透过书札,学习和欣赏古人的书法特色。

今日,我们一起来看看,宋代人的书札,了解宋代的书法特点,领会宋代人的文人气质。

(文中出现的书札均来自宋四家)第一位:蔡襄宋四家中,排行第四的为蔡襄。

曾有人传言,宋四家中的“蔡”实际上指的是蔡京,但因为蔡京的为人品质恶劣,而被踢出宋四家的排名中。

但是无论历史真相是如何,如今我们看来,蔡襄与蔡京书法更具特色,而从笔法上而言,蔡襄的书法一点也不输于蔡京。

蔡襄的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仔细欣赏他的书札,都有一种如履春风的感觉。

宋四家中的苏东坡对蔡襄赞赏有加,他说:蔡君为本朝第一。

这种夸奖并非是同行之间的客套话,而是真心实意表达对蔡襄书法的肯定与赞赏。

《脚气贴》《暑热贴》《蒙惠帖》第二位:米芾米芾应该是宋四家四人中最怪异的一位,人称“米颠”,因为他的举止癫狂,遇石称“兄”。

但是也或许正是因为这种随性的个性,因此,他的书法潇洒奔放,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

他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又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

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清和帖》《伯允帖》《临沂使君帖》第三位:黄庭坚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他最重要的成就是诗。

诗论标榜杜甫,但是强调读书查据,以故为新,"无一字无来处"和"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

他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

他又能词,兼擅行、草书。

《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牍》《致天民知命打主薄书》一《致天民知命打主薄书》二第四位:苏轼苏东坡是中国古代绝无仅有的天才人物:诗有苏黄之美誉,词成豪放开派之祖,文列唐宋八大家,书冠苏黄米蔡宋四家。

宋朝时有一位因人品而被忽略的大书法家,米芾都承认不如他

宋朝时有一位因人品而被忽略的大书法家,米芾都承认不如他

宋朝时有一位因人品而被忽略的大书法家,米芾都承认不如他蔡襄蔡襄跟蔡京都是宋朝时期非常著名的大书法家,但是在我们常说的宋四家中的“苏、黄、米、蔡”中的蔡到底是指哪一位呢?宋代前期的人所说的“苏、黄、米、蔡”可能指的是蔡京,而不是蔡襄,这里有两个原因,其一是蔡襄相对而言有点守旧,按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有点古板,并非一个开拓性的人物,也没有一种很独特的风格。

蔡襄但是“苏、黄、米”这三人他们都是尚意的,我们知道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便是印刷术的使用。

由于印刷术的使用,那么就不需要抄经、书了,因为抄经抄书都是用楷书。

所以书法发展到宋朝时,楷书的使用就越来越少,这也是为什么宋人写楷相对唐朝来说要少很多,在这个时期的书法大家,多以行书为主。

因此我们看“苏、黄、米“都是行楷或者行书甚至是行草,而蔡襄的字相对来说楷书要多一些,行草书就要少很多。

而蔡京不同,他主要以行书为主,所以按这个思路来讲的话,“苏、黄、米、蔡”中的蔡应当是指蔡京。

蔡京其二,蔡襄比苏轼大了二十岁,而蔡京跟苏轼是同龄,所以如果说“苏、黄、米、蔡”中的蔡是指蔡襄的话那么他不应该排在未位,而应当排在首位变成“蔡、苏、黄、米”。

所以如果从年龄来看的话这里的蔡也是指蔡京。

但是为什么最后大家公认的变成了蔡襄呢?我们知道蔡京是一个大奸臣,在我国的历史上,一个人的品德是会影响到他的艺术成京的,除了蔡京外,宋朝还有一位被大家忽略的的大书法家,但由于他是一位臭了几千年的奸臣,所以其书法成就也就一直不被人所提及,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猜到是谁,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蔡襄宋四家中以蔡襄书法最为规矩,他的楷书学颜,精致蕴籍,端庄婉丽。

而行书学虞(世南)散笔飞草,古意纵逸。

尤其是手札,舒展自如,如周南后妃,体态娇娆。

蔡襄作为一个政治家,官做的很大,他开始学字学的是颜真卿,所以我们在看蔡襄的作品时,有很多很明显的颜体笔意在里头。

蔡襄学颜是学的非常像的一位。

蔡襄在学了颜体之后,又学了虞世南的字,从篆体入手,所以蔡襄的字也是相对内藏,没有很明显的外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蔡襄和蔡京精品书法对比
蔡襄,大学士,良臣,书法家;
蔡京,宰相,奸相,书法家。

这两位大书法家经常被拿来对比(最后附投票)。

图 / 看照片都知道谁是谁了
最早提出宋四家中的蔡是指蔡京而非蔡襄的,是明代书画大家王绂在其《书画传习录》中指出:世称宋人书,则举苏、黄、米、蔡。

蔡者,谓京也,后世恶其为人,乃斥去之,而进端明书焉。

端明在苏、黄前,不应列元章后,其为京无疑矣。

意思是这蔡,原本指的是蔡京,后世之人因不耻其为人,故而把他给划掉了,用曾任端明殿大学士的蔡襄取代。

如果是蔡襄的话,按辈分和年纪,应该排在苏黄之前,是蔡苏黄米,按他的逻辑基础,这样的榜单,蔡只能是蔡京。

但这本《书画传习录》本身就很多后人按主观意愿刊刻进去的蛇足,出现了很多个版本且各有异同,史学家梁启超先生就曾指出:补缺略订讹舛,间有阑入近代。

蔡襄书法作品
我们在往前追溯对蔡襄和蔡京的书法本身的品鉴,北宋徽宗编《宣和书谱》,历代书法大家被尽收其中,正书部宋代八人入选,行书部宋代九人入选,蔡襄与蔡京皆列入其中。

这说明蔡京的书法水平还是得到了当时的认可。

苏东坡认为蔡君谟为近世第一。

宋徽宗赵佶:蔡君谟书包藏法度,停蓄锋锐,宋之鲁公。

宋高宗赵构称蔡襄的字为本朝诸臣之冠。

此时蔡襄已经故去多年了。

就时人风评而言还是蔡襄更胜一筹。

蔡襄书法作品
赵构《翰墨志》记载:至熙丰以后,蔡襄、李时雍体制方入格律,欲度骅骝,终以骎骎不为绝赏。

继苏、黄、米、薛,笔势澜翻,各有趣向。

然家鸡野鹄,识者自有优劣,犹胜泯然与草木俱腐者。

意思是蔡襄,李时雍勉强及格吧,但还算不上绝品,之后的苏黄米薛各有所长,其他的与草木俱腐不值一提,这里也没蔡京什么事。

这也是第一次把苏黄米放在一起的,但后面跟的不是蔡襄也不是蔡京,而是宋神宗时期的书家薛绍彭,与米芾齐名,人称米薛。

这时候蔡京都没能和苏黄米齐名为四家,以后就更没机会了。

人品即书品将他定在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

所以宋四家的蔡,怎么也轮不着他蔡京。

蔡襄书法作品
那为什么蔡京能在这个榜单里面搅弄风云呢?首先就是薛绍彭在大浪
淘沙之后,他没能抗住,被排位更靠前的蔡襄顶替了,这才有了二蔡之争。

再者,就是因为蔡京姓蔡,喜欢做翻案文章的人,总要寻点儿由头来做说辞。

我们一起来看看蔡京的字:
蔡京书法作品
对比能看出,蔡襄书风要比蔡京收敛,不够开张,黄庭坚说:君谟书如蔡琰《胡笳十八拍》,虽清壮顿挫,时有闺房态度。

觉得蔡襄的书法太过娇柔媚妍。

米芾也赶紧补刀:蔡襄书如少年女子,体态娇娆,多饰名花。

长枪大戟的黄鲁直和变幻奔放的米元章都不怎么待见有些偏柔媚的蔡襄。

到了尊碑抑帖的清后期,更是看蔡襄不顺眼,于是宋四家中的蔡,是京非襄的声音甚嚣尘上就不足为奇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