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构建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问题和对策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问题和对策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问题和对策【摘要】在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文化融合不足、师生关系不和谐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比如融合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心理辅导工作和就业指导等。

这些对策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

需要高职院校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共同探讨和实施解决方案。

在未来,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注和支持,促进他们的发展和融入社会。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改善和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对策、师生关系、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少数民族文化、思考、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逐渐增多,他们来自各个少数民族群体,拥有各自的文化背景和习俗。

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少数民族学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文化冲突、心理压力、就业困难等。

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高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

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背景使得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遇到困难和挑战。

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融合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心理辅导工作、提供就业指导等方面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问题和对策,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切实行动,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和支持。

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和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就业前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问题意识在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教育资源不均衡、文化融合不足、师生关系紧张、心理辅导不到位以及就业指导不足等方面的困境。

由于一些高职院校所在地区少数民族比例较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存在不公平现象,导致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机会受限。

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创建与提升研究——以吉首大学为例

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创建与提升研究——以吉首大学为例
化的呈现形式。 民族地 区高校要以建设 “ 环境优美、 功能齐全 、 文化浓厚 、 恬静雅致” 的校 园环境为 目标 , 遵循 ‘ 计科学 、 设 规
在校园文化建设 中, 要有长期教育导向的、 稳定 的、 有本 校特色的校 园文化 。 使它扎根 于校 园环境的文化建 设与全校 师生的骨髓 中 , 使它成为指导全校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的积极 向上的 、 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 主体 。民族地区高校的校 园文 化建设对教育影 响力起着点缀与催 化的作用 。
Vo. 4 No 7 1 2 .
J .2 1 u1 01
民族地 区高校校 园文化 品牌创建 与提 升研究
— —
以吉首大学为例
李洪雄 ,陈桂峰 ,蒋文波 ,高敏
(. 1 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 ,湖南吉首 ,46 0 ;2吉首大学文学与新 闻传播 学院,湖南吉首 ,4 6 0 ) 10 0 . 10 0 [ 摘 要 ] 校 园文化既是校 园文明的窗 口, 又是先进文化的生长 点。 民族地 区高校 的校 园文化具有 民族性、 实践性 、 教
( ) 育 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
原则 , 科学规划校园 , 有效融人 中国传统文化 、 湘西 民族文化 、 学校办学理念与办学精神等文化元素 , 形成环境育人 、 文化育
人 的 良好 氛 围 。
校 园环境建设是构建校园文化的前提和基础 , 它感染 、 熏
陶、 激励着广大师生向真 、 向善 、 向美 , 是学校形象外在的 、 物

少数 民族与主流文化地 区在经济 、 教育科技水平上还存在较
大差距 , 在主流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相互作用下 , 一方势必对另

所大学的发展 目标 、 办学理念 、 办学方针 、 专业特色和人文

推动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推动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团 结
民 族 院 校 以 少 数 民族 学 生 为 主要 生 源 , 学校 教 职 员工 队伍 中也 有 不少 是 少数 民族 。 因此 , 民族 院校 具 有 多 民族 性 的 鲜 明 特点 , 园 文 化 也 呈 现 出 多元 校 性 。 而 , 元 民族 文 化 并存 的 背后 , 不 同 民族 的 然 多 是 价 值 观 念 、 教 信仰 和 风 俗 习惯等 方 面 的共 存 , 就 理 不 到位 宗 这 受历 史 、地域 和 经济 社会 发 展 等因素 的影 响 , 不 可避 免 地会 导 致 不 同 民族 的师 生员 工 在 文化 观 念 上 发生 碰撞 与 冲突 , 生威 胁 稳定 的因 素 。 设 民族 民族 院校 自办 学 以来 ,就 一直 面 临着 经费 、师 资 和 产 建
【 稿 日期 】 0 2— 6— 1 收 2 1 0 2
然 而 ,民族 院校 校 园文化 建设 并 非 是封 闭性 的 ,而 是 集 时代 性 和开 放性 于一 体 。 因此 ,注重 民族 院校 校 园文 化 与社 会文 化 的相 互适 应 和 相互 吸收 就成 为 种必 然 ,这 不仅 有利 于促进 各 少数 民族 学 生 的社 会 化 ,提 高他 们适 应社 会 的 能力 ,而且还 有 利 于实 现 学校 与 社会 的两者互 动 ,为学 校发 展赢 得更 多 的 资 源 ,营造 稳定 而 良好 的外 部环 境 。 二 、 民族 院校 校 园文化 建设 存在 的 问题 改 革 开放 以来 ,我 国民族 院校校 园文 化建 设 取 得 了很 大 成效 ,在 传 承 民族 文化 、促 进 民族 文化 繁 荣 和 培育 少数 民族 人 才等 方 面发 挥 了重要 作 用 ,同 时 也存在 一些 问题 ,需要 认 真加 以思考 。 ( )民族 院校 对校 园文化 建设 不 够重视 ,管 一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问题和对策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问题和对策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问题和对策【摘要】高职院校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一直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少数民族学生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语言障碍、文化冲突、心理压力等。

而教育管理工作也存在管理不善、交流不畅、资源匮乏等挑战。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建立多元文化教育体系,加强师生交流与合作,设立专门部门加强管理等对策。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教育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在未来,需要继续加强研究和实践,并提出具体的研究建议,以不断改进和完善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挑战、多元文化、师生交流、专门部门、总结、展望、研究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逐渐成为各地少数民族学生选择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

少数民族学生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学习特点,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加强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包括学习压力大、文化认同困难、学习资源匮乏等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

如何有效地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成为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针对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建立多元文化教育体系、加强师生交流与合作、设立专门部门加强管理等对策将会对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可以为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问题和对策,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逐渐增多,但由于其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等方面的特殊性,他们在学校教育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日益凸显。

针对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民族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民族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收稿日期:2021-12-10基金项目:2021年度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科研课题“三全育人背景下民族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研究”(SYJYYB2101)阶段成果作者简介:赵英来(1983-),女,辽宁省沈阳市人,讲师,主要从事中文教学研究。

2022年第1期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NO.12022(总139期) JOURNALOFLIAONING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SEDITION)GeneralNo.139民族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赵英来(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省沈阳市110032) 摘 要: 民族院校具有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双重使命。

文章对民族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与问题进行剖析,探索民族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寻求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 民族院校;传统文化;实现路径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898(2022)01—0074—02 中国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认同的“共同记忆”,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坚实根基。

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少数民族院校作为引领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高地,与一般的高等院校相比,具有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双重使命,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

少数民族学生接触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都会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引导他们“文化自信”,助力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养成。

一、民族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现状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人文素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采取多项举措,优秀传统文化回归校园的同时引起了全社会的共鸣。

民族院校的传统文化课程教育的主要途径包括传统文化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若干方面。

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摘要:校园文化作为体现学校价值趋向和育人环境的重要特征,在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学校的发展进程中,无论是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还是对学校的德育工作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学校也不例外。

本文从龙胜民族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结合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对少数民族地区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思考,希望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现状问题建议The multi national area boarding school campus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ponderLai Yinyan Tang ZhaokunAbstract: The campus culture achievement manifests the school value trend and nurtures the human environment th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in different category,in different level school development advancement,regardless of is to student scultural quality raise,has all played the vital role to the school moral educationwork.National minority area nationality school not exceptional.This article assists the emperor in his great tasks the victory nationality middle school campus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present situation,unifies the campus culture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carries on the ponder to the national minority area campus cultural reconstruction,hoped and develops certain promoter action to the school construction. Keywords: The campus culture Present situation Question Suggested【中图分类号】G639.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0098-02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在学校的体现和延伸,是社会主义文化和校园精神的有机结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元化的传承白族文化,使校园民族文化底气更足

多元化的传承白族文化,使校园民族文化底气更足

多元化的传承白族文化,使校园民族文化底气更足白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白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白族文化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多样化的传统习俗,吸引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热爱。

为了传承和弘扬白族文化,各级学校和教育机构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此为平台,让白族文化在校园中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

学校可以在传统节日和重大活动中,设立特色的白族文化展览。

通过展览的形式,将白族的传统手工艺品、服饰、音乐、舞蹈等展示出来,让师生和家长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白族文化的魅力。

可以邀请一些白族长者来学校,为学生们讲述白族的历史和传统,让他们深入了解白族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学校可以开设白族文化课程,让学生们有机会学习和研究白族文化。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白族文化的独特之处,还可以培养他们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心态和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让他们亲身体验白族文化的魅力,深入了解白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

在校园中可以组织一些有关白族文化的艺术节和比赛,为学生们提供展示才艺和交流的平台。

学校可以邀请有才华的白族艺术家来校园进行表演和指导,让学生们感受到白族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魅力。

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白族文化展示和比赛活动,鼓励学生们通过绘画、手工制作、写作等各种形式,表达对白族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学校可以与当地的白族社区合作,开展校园和社区的文化交流活动。

通过与社区长者的互动,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白族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传承方式。

可以组织学生们前往白族村寨,参与一些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比如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传统音乐的学习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白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他们对白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通过多元化的传承白族文化,校园民族文化能够更加丰富多样,底气更足。

学校可以借助各种机会和平台,让师生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白族文化的独特之处,通过对白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增进师生间的友谊和交流,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视野下的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人的全面发展视野下的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人的全面发展视野下的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摘要]本文从分析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入手,探讨民族院校校园文化的现状及特点,并提出针对性较强、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这对于增强民族院校的软实力,促进民族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全面发展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由此可见,深刻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在新形势下探索如何依托民族校园文化建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增强民族院校的软实力,促进民族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建设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近年来,国际社会科学界及相关组织对欠发达国家现代化的认识上,经历了由“增长”主题向“发展”的转变。

对于“发展”目前至少在两个方面达成了共识:所谓发展,是一个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社会整体性变迁过程;发展的价值趋向是“人”,所产生的结果应该是社会绝大多数人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1] 。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是人扬弃了异化的具有自由个性的发展,是其发展程度成为社会发展价值尺度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中心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整个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他们在其著作中不断重复的论断。

在他们那里,人的全面发展至少包括四个层次。

即:第一层次,亦即最基本的层次,是指人能够适应不同的劳动需求,把不同的社会职能当作相互交替的活动方式。

而这一点显然又是和旧式分工的消灭紧密相联系的;第二个层次,即在交替变换的职能中,人的先天和后天的各种能力得到了自由的发展;第三个层次则是指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第一、二层次基本上从具体形态上——全面发展的个人的形态上说的,第三个层次是从广阔的意义(形态)上说的,它也是第一个层次的引申和目标;第四个层次,由前三个层次进一步引申而来的,是指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发展[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视野NEW INSIGHTS 编辑f杨睛f E--mail:zhlyezazhi@163.com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 校园文化构建 

少数民族高职院校根植于少数民族地区,从社会和济 发展角度而言,高职院校的发展壮大对提高少数民族科学 文化素质、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维护少数民族地 区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从少数民族文化的继承和 发展的角度而言,学校又起到了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 新民族文化的载体作用。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少 数民族高职院校要突出自身的办学特色,更要注重结合地 方和自身的实际,继承优质民族文化传统,面向未来,更 新办学观念,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功能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可分 为三个层次:表层文化——蕴藏于人们的物质生活中的器 质文化,这是一种外显的文化表现形式,主要指的是校园 的教学科研及生活设施(包括建筑、校园环境、教学科研 职业与教育 文/李铁虎 场地设备、图书资料等);中层文化——主要指的是学校 的规章制度方面的制度文化及师生共同体现出来的艺术涵 养、礼仪行为规范、校纪校风等行为文化;底层文化—— 主要指的是学校继承历史、开拓前进中形成和传播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文化,以及由此生成的办学理 念。这三种分层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底层文化是核 心与灵魂,对表、中层文化的表现形式起决定性的影Ⅱ向作 用:表、中层文化是底层文化的外在表现,受底层文化的 制约和影响,又反作用于底层文化。 1.校园文化具有社会导向功能 ‘ 大学是知识密集、信息汇合、文化交融、人才荟萃的 场所,高等学校师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探索精神和敏锐 的感知能力,因而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往往成为时代的风 向标和晴雨表,其发现和创造的思想、理论以及科技成果 和文化成果、培养的各学科门类的人才对整个社会的发展 

1.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建立科学实用的课程 体系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也是教 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理论教学方面,正确处理专业基 础教学和专业教学之间的关系,课时分配、授课内容、引 导方向要合理,基础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 度,专业课的教学注重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实践课程 方面,加强实践教学的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当前艺术设计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理论与实践脱节、课堂 与社会错位,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一个项目远胜空讲一套理 论。艺术设计专业最佳的教学模式就是课堂教学与设计实 践相结合的“实践——理论——实践”形式。由理论教学 和实践教学组成的科学课程体系,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 内,高效率地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产学研”研讨式教学模式 “产学研”研讨式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特 点,实现了生产、教学、科研三者的有机结合。一方面, 可以利用学校在学科上的优势,解决企业在产品开发和管 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为企业排忧解难,并直接向企业输 送学生,方便企业找到自己需要的、能够直接上岗的应用 性人才,从而达到企业、学校、学生的互惠互利:另一方 面,教师可以向企业、社会申请课题项目,有助于使教师 自身在科研、专业实践能力、项目开展的教学和管理经验 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并促进学校对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 法的准确定位,促使教学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同时,吸 

收学生全过程地参与实践,增加学生开发产品、参加生产 管理和产品销售实践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道 德和团队合作精神,减少了学生毕业不适合企业和社会需 求的现象。 3.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解决 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关键措施。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 计专业,不仅要教授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更要培养 学生从事设计工作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知识的掌握和 技能的培养,不可能仅仅通过课堂的形式实现,还需要各 种实践环节的参与。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训基 地恰恰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平台,为培养学生的 艺术设计专业能力提供了训练场所。实训基地建设包括校 外和校内两部分,校外实训基地通常与相关的企业紧密结 合,这样才能与行业当前最新发展紧密结合。在项目中, 学生独立处理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既能满足学生 对项目过程的有效把握,又能直接参与到真实项目中,实 现了与岗位的零距离训练。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拟企业模 式来开展,为学生设计了企业生产现场的模拟环境和实践 训练,使学生在“做中学”,通过自己动手设计和生产产 品,熟悉并掌握设计行业的主要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和基 本技能等,从而在毕业后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进入 工作状态。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O,N

0 0,I圜 2 1 11I誓- 职业与教育f NEW INSIGHTS新视野 编辑l杨晴l E-mail:zhiyezazhi ̄l63.co11 具有超前性和先导性。在近现代中华民族文化衍变的进程 中,在中国社会发展变革中,校园文化起到了承前启后、 开启民智、继往开来,从而促进社会文化的更新、促进社 会变革的重要作用。五四运动开启了民智,唤起了广大民 众反帝反封建意识,激发起民众对科学民主的追求,中国 社会由此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巨大变革:上世纪大学学子喊 出的“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口号,激发出了整个民族求 真务实、发愤图强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踏上了复兴的 快车道。 2.校园文化具有育人功能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是传递文明、汇聚人才、 融会文化、更新知识、创新观念的高级文化体。大学是传 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场所。学校师生在教学活动、科 研活动中,掌握知识,学到本领,学会用科学的精神、科 学的方法去认识、分析、解决问题:大学还大力弘扬人文 精神,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及建立在这种价值观基础上的行 为规范,用以处理和调整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 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对师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 用。 在少数民族地区,当地大学、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 少数民族人才,已经担负起了促进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 重任。可以说,校园文化以及由此熏陶培养出的人才,对 当地人民脱贫致富,推动社会文明形态的进步、经济的发 展,都起到巨大而深远的作用。 =、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 1.少数民族文化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 少数民族在独特的历史沿革、社会嬗变、经济环境、 地理环境中,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相比较其他 地域而言,民族精神更坚毅顽强、注重传统、团结统一; 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安于现状、自我封闭、竞争与创 新的观念不强的弱点。在中层及表层文化上,与其他地域 文化相比,少数民族文化形成了多样性、独特的民俗民 风、艺术传统。 2.少数民族文化有一定的脆弱性 自20世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经济扑面而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文化与经济和 政治的相互交融日益深入,少数民族文化在经济全球化、 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其核心观念文化也在不断充实、更 新,但其独特的传统文化也有随着人们功利观念增强而被 逐渐模糊、异化、甚至抛弃的趋势。这很有可能会导致少 数民族的精神支柱——少数民族文化的逐渐萎缩、消亡、 异质化。如何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保留少数民族文化特色, 使之随经济的发展不断发展壮大,这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争 论的焦点。 三、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构建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1994年下发 圜 lOCCUPATION I 2010 11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B2004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出要建设 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题、健康生动的校 园文化。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学校应成为最好 的小环境之一,并对大环境的优化做出积极贡献。中华民 族数千年的历史证明,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有特色;越是 民族的东西,越具有生命力。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 其校园文化的构建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正确的思想导 向,要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发扬少数民族 文化的优质部分,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先进的校园文化。 这既是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关 键,又是学校能否培养出合格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 决定因素,还是服务地方经济、增进民族团结、共同进步 的促进力量。 1.要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坚毅顽强、注重团体、脚踏 实地的精神 少数民族高职院校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校训时, 就要大力提倡继承民族精神,注意培养倡导师生在艰苦的 环境中无私奉献、勇于进取的精神,羞力造就积极向上、 百折不挠的学校精神。 2.要善于突破和刨新,乘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东 风,创新管理体制和更新办学观念 制定符合先进文化需求、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科学的 管理制度 大力引进、培养高水平的管理人才,更新管理 文化,提高学院的教育管理水平:大力引进高学历、高职 称、双师型的科研教学人才,提高科研教学水平,培养出 高素质的学生,提高科研氛围、科研学术水平;要根据所 在地的人文、经济、学校自身的优势、结合市场的需求创 建优势专业;改革办学体制,改变以往关门办学,突出理 论轻视实践的传统教学科研观念,把教学科研场所放到生 产第一线,使教学科研的方向与社会需求保持一致。 3.在体制、观念刨新的同时。克臆少数民族的自卑心 理,弘扬优质的少数民族文化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注重保留突出少数民族的优 质文化,避免一种错误的观点:少数民族的文化是落后文 化,凡是少数民族的就是落后的,耻于承认自身的民族属 性,不愿继承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盲 目崇洋崇大,抛弃自身的民族文化特色和优势,就难以达 到独树一帜、创立品牌的目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经济 ~般都比较发达,少数民族高职学院在学校建筑设计,园 林绿化设计中要善于结合当地旅游经济的实际,继承、保 留、突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器物文化;要注重突出少数民族 建筑艺术风格,展现独特的建筑文化底蕴,让校园成为宣 扬民族建筑文化的风景线;要让少数民族文化成为教学科 研的重要内容,成为激发科研灵感和形成教学和科研特色 的催化剂。 

(作者单位:湖南省吉首市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