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纳米线导电膜市场分析报告
2023年银纳米线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银纳米线行业市场发展现状银纳米线是指直径在1至100纳米之间、长度可达数千到几十万纳米的银材质微小线颗粒。
银纳米线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如高导电性、高热导性、光电学性能等,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银纳米线行业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据市场研究机构ReportLinker发布的《全球银纳米线行业市场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银纳米线市场规模约为2.06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13.92亿美元,年平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6.8%。
银纳米线市场在各应用领域的增长也非常明显。
以触摸屏领域为例,据Market Research Future发布的报告,2019年全球触摸屏市场规模约为3.5亿美元,而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7亿美元,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3.8%。
银纳米线作为优良的导电材料,在触摸屏行业中应用广泛,市场份额不断提高。
二、应用领域不断拓宽银纳米线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触摸屏、导电墨水、透明导电膜、柔性电子、热界面材料、传感器、生物医学、能源储存等领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柔性电子产品需求的增加,银纳米线在该领域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比如,柔性显示器、柔性充电器、智能穿戴设备等柔性电子产品都需要使用能够弯曲的材料,而银纳米线的柔韧性能让其具备在柔性电子行业中的广泛应用。
三、市场竞争激烈目前,银纳米线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企业纷纷加强研发和生产。
国内企业有国星光电、大科翔电子、华星光电、高通等,国外企业则有Nanocomposix、RAS化学、novaCentrix、Cline Scientific等。
各家企业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产能提升、市场扩张等方面都在积极努力。
同时,银纳米线市场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银纳米线的生产成本较高,对于小型企业而言压力较大;同时,大量的生产和使用也会产生环境问题,如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等。
2024年ITO导电膜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ITO导电膜市场环境分析1. 市场概述ITO导电膜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领域的材料,具有高透光性和优良的导电性能。
随着电子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ITO导电膜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2. 市场驱动因素2.1 技术进步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对ITO导电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代电子产品对导电膜的透明度、导电性能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ITO导电膜技术不断创新和改进。
2.2 电子产品市场扩大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消费电子产品的快速普及,以及新兴市场的崛起,都对ITO导电膜市场产生了巨大的需求。
随着电子产品市场的持续扩大,ITO导电膜的市场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2.3 电子化趋势各行各业的电子化趋势也推动了ITO导电膜市场的发展。
从汽车到家电,从医疗设备到工业控制,各个领域对导电膜的需求不断增加。
ITO导电膜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增长。
3. 市场竞争格局3.1 主要生产商目前,ITO导电膜市场的竞争格局相对集中,主要的生产商包括日本的旭硝子、鸟居、JX Nippon Mining & Metals等,韩国的LG化学、三星化学、中国台湾地区的程泰机电等。
这些公司在技术研发、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2 新兴企业由于ITO导电膜市场的快速增长和利润空间的吸引力,一些新兴企业也纷纷加入到市场中。
这些新兴企业通常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技术创新和寻求合作伙伴等方式来提高竞争力。
4. 市场挑战和机遇4.1 市场挑战虽然ITO导电膜市场发展迅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挑战是来自替代产品的竞争,如银纳米线导电膜、碳纳米管导电膜等。
这些替代产品具有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好的柔性特性,可能对ITO导电膜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
4.2 市场机遇ITO导电膜市场也存在着许多机遇。
首先,随着电子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和需求的不断变化,对导电膜技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为ITO导电膜市场提供了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机会。
国内外导电银胶

字体大小:大- 中- 小yaqian发表于11-10-14 09:52 阅读(1619) 评论(0)分类:太阳能导电胶国内外导电银粉、银浆、导电胶市场状况前言银有如下几方面特性:最优常温导电性\最优导热性\最强的反射特性\感光成像特性\抗菌消炎特性由于以上特性以及相对化学稳定性(高温下不氧化的最廉价金属),使其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中,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银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使其成为电子工业不可缺少的材料。
目前银在电子工业中应用已成为其使用的最主要方面。
在电子工业中银也存在着自身的缺点。
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即:抗焊锡浸蚀能力差、银离子迁移、硫化。
因此有些情况下要加入铂、钯来改善其缺陷。
银在电子工业中应用,可以分为微电子(小功率、低电压)和电气(高功率、高电压)两个方面,随着民用电气的不断发展的轻、小、薄趋势。
在微电子方面的使用将成为最主要的方面。
而银在微电子工业中的应用形式是薄层化,源于电子机器轻、小、薄以及成本的要求,要实现薄层化目前主要的技术包括厚膜浆料技术、电镀技术、其它物理方面(汽相沉积、溅射),其中厚膜浆料技术由于投资少、量化生产容易,适用于各种基材,成膜条件简单,使其成为实现导电膜层的最主要方式。
在电子工业中厚膜和薄膜的区别不是膜厚,而是不同的成膜方式。
以印刷、烧结成膜方式为厚膜工艺。
而厚膜工艺的核心就是银导体浆料。
厚膜浆料(Thick film pastes)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当时在BaTiO3单板电容器基板上如何形成电极,联想到历史上的陶瓷上釉工艺,将玻璃粉作为粘接相与银粉和载体(有机聚合物+溶剂)混合加工为具有一流变特性的“膏状物”或称油墨,通过印刷烧结方式在陶瓷上形成引导电膜,从而产生了厚膜浆料。
厚膜浆料(Thick film pastes)分为三类即导体、电阻、介质,其中最主要的,使用量最大是导体浆料,而导体浆料的主体是银导体浆料,是由银粉、粘接相、有机载体三部分组成。
随着微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厚膜浆料也不断发展,突破了原始基本概念。
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膜

银纳⽶线透明导电膜⽬录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2.1 银纳⽶线的制备 (2)2.1.1 银纳⽶线的制备状况 (3)2.1.2 银纳⽶线的⽣长机理 (4)2.2 银纳⽶线透明导电膜的制备 (6)2.2.1 银纳⽶线薄膜制备 (6)2.2.2 后处理⼯艺 (8)2.2.3 渗透理论 (11)2.3 银纳⽶线透明导电膜的应⽤ (12)2.3.1 太阳能电池 (13)2.3.2 透明加热器 (13)2.3.3 触摸屏 (13)2.3.4 显⽰器 (13)3 展望 (13)4 参考⽂献 (15)1.课题背景⾼导电性和⾼透光性的透明导电膜对于各种电⼦器件的性能是很有必要的。
具有透明导电膜的光电⼦器件在我们⽇常⽣活中被⼴泛使⽤,如触摸⾯板和液晶显⽰器。
透明导电氧化物通常在这些光电⼦器件中⽤作电极[1]。
在电⼦⼯业中最常⽤的导电氧化物是氧化铟锡(ITO)[2],它具有优异的光学透明度和低表⾯电阻,极⼤地拓宽了其在光电器件中的⽤途[3],例如太阳能电池[4]、触摸屏[5]和平板显⽰器[6]。
然⽽,ITO也有⼀些固有的缺点,例如沉积⼯艺需要⾼的真空度[7],沉积温度⽐较⾼[8],相对⾼的⽣产成本[9]和易脆的属性[10]。
随着电⼦设备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具有新特性设备的发展,例如柔性显⽰器[11],柔性触摸⾯板[12],柔性太阳能电池[13],柔性晶体管[14]和柔性超级电容器[15]等,ITO不能满⾜这些要求。
因此,⼀些研究者们已经深⼊研究了新的透明导电材料以替代ITO。
理想的能替代ITO的材料应该成本低,适应各种基底,且⽅便制备。
最近研究了⼀些能替代ITO的材料,⽐如银纳⽶线[16]、碳纳⽶管[17]、⽯墨烯[18]、铝掺杂的氧化锌[19]和导电聚合物[20]。
通常,透明导电膜应能够满⾜⼴泛不同应⽤的性能要求。
例如,光学烟雾有益于太阳能电池但对触摸⾯板有害;触摸屏需要的薄层电阻在50-300 Ω/sq 的范围内。
2023年银粉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银粉行业市场调研报告【前言】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纳米技术逐渐兴起,相关产品也飞速发展。
银粉作为一种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抗氧化性,因此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报告旨在分析银粉行业的市场现状、发展趋势、竞争格局和关键问题等方面,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市场概况】银粉是一种颗粒粒径小于100纳米的纳米材料,其主要用途是作为导电材料,广泛应用于电池、导电胶、导电涂料、电子墨水、打印墨水、屏幕等领域。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Everest Business Insights的报告,2019年全球银粉市场规模约为6.5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1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5%,市场前景良好。
图1 全球银粉市场规模及预测数据银粉市场的主要驱动力是电子行业的发展。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消费电子产品的普及和更新换代,对电子材料的需求逐年增加。
银粉作为一种常用的导电材料,在这一趋势下有着广阔的市场。
除此之外,医疗、新能源、涂料等领域也对银粉有需求。
在医疗领域,银粉被应用于抗菌药物、病毒检测等方面;在新能源领域,银粉可以作为电池电极材料的助剂,提高电池电导率和稳定性;在建筑、汽车等领域,涂覆银粉的涂料可以具有隔热、防潮、防腐等功能。
【市场竞争格局】全球银粉市场主要由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主导。
其中,美国的Applied Nanotech、Advanced Nano Products、Novarials等企业在银粉技术方面较为先进,产品质量较高;欧洲的Agni、Sun Chemical等企业则在银箔和银线材料方面较为擅长;日本和韩国的Fujimto Chemical、Sukgyung、Nanocs等企业则在银纳米粒子、导电膜等领域有优势。
此外,中国也在不断壮大银粉产业。
目前,中国的银粉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其中,南京纳米银材料研究所、上海德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孚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在技术方面具有优势。
银纳米线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银纳米线的合成方法。
2. 了解银纳米线的表征技术。
3. 分析银纳米线的形貌、尺寸、分布等特性。
二、实验原理银纳米线是一种具有高导电性、高透光率和优异力学性能的新型材料,在电子、光学、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实验采用化学还原法合成银纳米线,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银纳米线的形貌、尺寸、分布等特性进行表征。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AgNO3(分析纯)2. 脱氧水3. 还原剂(如柠檬酸钠、葡萄糖等)仪器: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4. 磁力搅拌器5. 真空干燥箱四、实验步骤1. 配制银离子溶液:称取0.1g AgNO3,溶解于10mL脱氧水中,配制成0.01mol/L 的AgNO3溶液。
2. 配制还原剂溶液:称取适量的还原剂,溶解于10mL脱氧水中,配制成0.1mol/L的还原剂溶液。
3. 合成银纳米线:将AgNO3溶液和还原剂溶液混合,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30min。
4. 银纳米线的收集与洗涤:将合成后的溶液转移至离心管中,离心分离,收集沉淀物,并用脱氧水洗涤三次。
5. 银纳米线的干燥:将洗涤后的银纳米线沉淀物转移至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
6. 银纳米线的表征:利用TEM、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银纳米线的形貌、尺寸、分布等特性进行表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银纳米线的形貌:通过SEM观察,发现合成的银纳米线呈棒状,长度在100-200nm之间,直径在10-20nm之间。
2. 银纳米线的尺寸:通过TEM观察,发现银纳米线的长度在100-200nm之间,直径在10-20nm之间。
3. 银纳米线的分布:通过SEM观察,发现银纳米线在溶液中呈均匀分布。
4. 银纳米线的光学性质: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发现银纳米线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吸收性能。
2023年纳米银线导电膜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纳米银线导电膜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银线导电膜行业正逐渐成为市场中备受关注的品种之一。
纳米银线导电膜行业具有优异的电导率,透明度和柔韧性,并且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因此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市场规模目前,纳米银线导电膜行业市场规模显示出了快速增长的态势。
据市场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全球纳米银线导电膜市场规模在2021年超过了1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35亿美元。
而在中国市场,由于国内多个领域对该产品的需求增长迅速,纳米银线导电膜市场规模也在稳步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100亿人民币。
二、应用领域1.电子产品现在的电子产品多采用触摸屏和液晶面板,纳米银线导电膜的优势是它们可以作为透明电极,使屏幕变得更清晰,更敏感,同时保持低功耗。
由于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影响电子制造的因素越来越多,因此纳米银线导电膜的需求不断增加。
2.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是近年来因为环境保护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纳米银线导电膜可以作为太阳能电池的传导层,使电池更加高效。
它的特点是柔韧性,显微尺寸和大面积生产,这使它成为更广泛应用的太阳能电池制造材料。
3.汽车配件纳米银线导电膜可以用于电池正负极材料,电池混合物和氢燃料电池等,提高汽车的性能。
此外,纳米银线导电膜还可用于可视化驾驶电子显示屏,车载音响系统以及彩色车身装饰。
三、市场竞争形势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纳米银线导电膜行业市场正日渐繁荣,竞争也日益激烈。
行业厂商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品牌价值、技术创新、营销策略等方面。
当广大消费者对纳米银线导电膜的需求不断增加时,供应商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要提高营销力度做好品牌宣传,以获得更好的市场份额。
总之,纳米银线导电膜行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有着巨大的潜力。
在加强技术创新的情况下,更好地研发更适应市场需要的各种新产品,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不断壮大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才能更好地实现市场发展的目标。
2024年银纳米线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银纳米线市场分析现状引言银纳米线是一种具有较小直径和较长长度的银颗粒,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抗氧化性能。
由于其独特的特性,银纳米线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柔性电子、传感器、透明导电膜等。
本文将对当前银纳米线市场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趋势以及主要应用领域等内容。
市场规模目前,银纳米线市场正在快速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2019年全球银纳米线市场规模为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X亿美元。
这一增长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驱动:1.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功能的不断增强,对高性能导电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银纳米线由于其优异的导电性能,成为了众多电子产品的重要材料之一。
2.柔性电子市场的崛起:柔性电子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技术,正在逐渐改变传统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方式。
银纳米线作为柔性电子的关键材料之一,其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3.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随着全球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对能源高效利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银纳米线在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其市场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市场趋势银纳米线市场在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同时还将出现以下几个趋势:1.技术进步驱动创新应用:随着银纳米线制备技术的不断进步,其性能也在不断提高,为各个领域的创新应用提供了可能。
目前,银纳米线已广泛应用于柔性电子、生物传感等领域,未来还有更多的创新应用有待开发。
2.市场竞争加剧:随着银纳米线市场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该领域,竞争也日益激烈。
为了保持市场竞争优势,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同时加大研发投入,以满足市场的不断变化需求。
3.政策支持推动市场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推出相关政策来支持银纳米线市场的发展,如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鼓励企业创新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银纳米线市场的快速发展。
主要应用领域银纳米线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1.柔性电子:银纳米线因其高导电性和良好的柔性特性,成为柔性电子领域的重要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纳米线导电膜市场分析报告一、纳米银线是一种ITO替代技术,相比ITO具有三大优势1、较低的方阻值,适合中大尺寸触控屏应用目前触摸屏使用的ITO Glass 方阻主流规格为60Ω/□,ITO Film 方阻主流规格为150Ω/□,上述指标对于10 寸以下的触控产品是完全够用的,但是在触控笔记本、一体化机(AIO)等10寸以上中大尺寸触摸屏应用中,存在触控灵敏度和抗干扰性变差的问题,应用显得吃力。
2、具有良好的可弯曲性,适合柔性触控和显示应用ITO 的易脆性容易造成阻抗稳定性将变得很差,导致ITO 主要集中在19寸以下中小尺寸触摸屏应用,而以纳米银线为代表的ITO替代技术具有良好的弯曲性适合柔性显示和触控应用。
3、较低的低成本在触摸屏上游材料的成本中,ITO材料占据40%左右,随着触摸屏行业快速发展,对ITO材料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作为ITO主要成分的铟,不但价格随之不断上涨,而且未来将有告罄的危险,而以纳米银线为代表的ITO替代技术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基于上述三方面因素,ITO 替代技术成为近年来触控领域研究的热点,触摸屏行业有关厂商在积极研发能应用于中大尺寸触摸屏且低成本的ITO替代材料。
二、ITO替代技术格局—纳米银线和金属网格是主流目前,主要的ITO替代技术方案有金属网格(Metalmesh)、纳米银线(Agnanowire)、石墨烯(Graphene)、碳纳米管(CNT)和导电聚合物(PEDOT)等,应用领域定位在中大尺寸触摸屏。
五种ITO替代技术方案的优缺点、主要研发生产企业和技术指标等情况如表1、2、3所示。
表1 主要ITO替代技术方案资料来源:互联网、公司网站表2 ITO替代技术优缺点及主要厂商资料来源:互联网、公司网站1、金属网格和银纳米线金属网格和银纳米线两大技术阵营研发起步较早,技术优势明显,成本较低,在产业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是目前主流的中大尺寸触摸控屏发展方向。
2、石墨烯石墨烯技术理论上的透光度及电阻性能很有优势,但是由于其制作工艺复杂,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具备量产条件,且制作导电膜后的实际方阻值目前仅能达到ITO导电膜的水平,成本较高,所以在产业化方面进展一直较慢,还有一些制备、镀膜等技术需要完善,但近年来产业化有加快的趋势。
3、碳纳米管纳米碳管工业化量产技术尚未完善,其制成的导电膜产品导电性还不能达到普通 ITO 薄膜的水平,成本较高,目前国内仅有一家企业宣称量产,实际情况不详。
4、金属网格和银纳米线技术优劣比较从技术方面看:金属网格成本低,方阻值更低,能适应全尺寸触摸屏产品的需要,存在小尺寸可以看见网格的问题;银纳米线的透光率更好一些,在曲面应用时方阻值更稳定,较适合智能穿戴设备的应用。
总体而言,两种技术在阻值,延伸性,弯曲性等方面均可满足中大尺寸触控屏要求,但金属网格可以适应的触摸屏尺寸范围更大。
表4 金属网格与银纳米线技术优劣比较技术优势劣势金属网格成本低,方阻更低,小尺寸可见网格莫瑞干涉银纳米线透光率更好,曲面时阻值稳定雾度问题资料来源:互联网从产业方面看:纳米银线印刷油墨包括纳米银线(线径约50nm、线长约 23μm)、调制溶液配方等,并非能直接取得,而是由Cambrios等少数专业纳米银线材料供应厂商垄断专利,因此原料成本更不易下降,这也是目前国内主要企业大力发展 Metal Mesh的原因。
三、ITO替代技术市场格局1、中大尺寸触控屏或迎来千亿级市场,ITO替代技术市场空间巨大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消费电子、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教育培训等领域的人机互动需要中大尺寸的交界面。
其中,中等尺寸触控需求主要在大众消费电子领域,大尺寸触控屏需求主要集中在智能家居、智能设备领域,初步估计将有千亿级市场空间。
消费电子领域:主要包含平板脑,触控笔记本、一体机等,其近年来出货量及增速数据如图1、2、3所示。
图1 2011-2014全球平板电脑、笔记本、出货量及增速图2 2011-2014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及增速图3 2011-2014全球一体机出货量及增速数据来源:Digital Research2011-2014年,虽然消费电子的三个主要方向产品增速下滑趋势,但整个消费电子领域的触屏渗透率会不断增加。
原因是传统厂商为了逆转近年来增速下滑趋势,将在各种产品形态功能上增加人性化、智能化的改变,将极大提高消费电子领域的触控体验。
据Digital Research预计,未来几年在中等尺寸模组成本下降、用户体验提升的双重因素推动下,触控和摄像头麦克风一样逐步成为笔记本标配,触控在体机中的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并且在苹果等知名厂商的推动下迎来销量快速增长。
据Digital Research 推算,至 2020 年,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的触控渗透率将超过70%,而这一数值在2013年还不到30%。
即便按照触控笔记本和一体机的渗透率按照20%来保守估算,2014年中等尺寸触控屏市场空间仍然有接近 130亿元。
表5 消费电子领域中等尺寸触控屏市场容量预测出货量:万触控渗透率尺寸单价:元市场容量:亿平板5,000.00 100% 7.00 30.00 15平板17000.00 100% 10.00 45.00 76.5触控笔记本17000.00 20% 14.00 80.00 27.2触控一体机1300.00 20% 23.00 300.00 7.8合计市场容量(亿)126.5数据来源:方正证券智能家居、智能设备领域:该领域对大尺寸触控屏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工作、生活、休闲三个方面,涵盖家庭壁挂、影院互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酒店、游戏、办公、传媒互动、智能汽车等应用场景。
图4 超大尺寸触控设备在工作中的应用图5 超大尺寸触控设备在生活中的应用图6 超大尺寸触控设备在休闲中的应用据方正证券研究所推算,目前全球有超过10 亿中产阶级,假设在办公地点和家中,每 100个人有1台 55 寸及以上的触控设备,每 40个人有1台 21 寸触控设备,预测未来新兴大尺寸触控屏应用领域,将有千亿人民币市场容量。
在“互联网+”的带动下,超大尺寸触控屏将会应用将会延伸到各个行业,在不远的未来,超大尺寸触控设备将全面进入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业余休闲的方方面面。
表6 大尺寸触控屏市场容量预测尺寸(寸)出货量(百万)单价(RMB)市场容量(亿)55 10 2500 25042 12 1500 18032 40 1000 40021 25 800 200合计1030数据来源:方正证券2、ITO替代技术对现有触摸屏市场的影响以金属网格和银纳米线为代表的两大技术阵营相比ITO 最大的优势体现在低方阻和低成本两个方面,同时,石墨烯技术比ITO有更好的柔性曲面显示优势,随着石墨烯技术和工艺的发展,其方阻值和成本有进一步降低的可能。
因此,一方面以金属网格和银纳米线为代表的两大技术阵营术未来几年会凭借较好的技术性能和成本优势,不断向ITO难以应用的21寸以上的中大尺寸触摸屏市场渗透,前面已经分析过,这个庞大的市场据估算有两千亿人民币的潜在容量。
另一方面,以金属网格和银纳米线为代表的两大技术阵营已进入产业化形成期,石墨烯技术阵营正加快进入产业化形成期,可能的后果就是随着产业化进程的发展,这三大阵营会不断向ITO占据绝对优势的中小尺寸触摸屏市场(终端为智能手机和小尺寸平板电脑)渗透,进一步挤压ITO 在该市场领域的生存空间,未来几年有可能会形成激烈竞争的局面。
在ITO替代技术阵营内部,金属网格和石墨烯技术是纳米银线需要重点关注的外部威胁。
3、金属网格和银纳米线技术产业化先行一步目前有许多国内外厂商进行金属网格产品的研发,包括韩国MNTech (2012年底供货)、Atmel的XSense(2013上半年推出,已有手机和7吋平板使用)、富士软片(Fujifilm,2013第二季推出)、UniPixel的UniBoss(2013下半年推出)。
欧菲光开发的银纳米金属网格触摸屏,已经与联想、惠普、戴尔、华硕、宏基、三星等全球前六大PC生产产商进行合作,研发超过60款新机型。
图7 Atmel的XSense触摸屏和欧菲光的金属网格触摸屏纳米银线技术已经在华为的Ascend、LG和联想的AIO、GVISION的POS屏幕等终端上应用。
3、石墨烯产业化步伐加快2014年1月,无锡丽格光电公司的全球首款手机用石墨烯电容触摸屏研制成功,使石墨烯材料商用化迈出一大步。
2014年5月,常州二维碳素科技公司第一条年产3万平方米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生产线实现量产,标志着石墨烯材料在制备和应用的产业化上迈出了关键性一大步。
2014年6月,无锡格菲电子研发的国内首条石墨烯触控传感器生产线正式投产,年产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8万平方米,各类触屏达1000万片。
格菲电子已成为国内乃至全球首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实现石墨烯规模化应用于触摸屏的企业。
2015年3月,全球首批量产石墨烯手机在重庆首发。
这款名为影驰“SETTLERα(开拓者α)”的石墨烯手机,核心技术由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开发,采用最新研制的石墨烯触摸屏、电池和导热膜等新材料。
四、结论和建议1、在众多ITO替代技术中,金属网格和银纳米线两大技术阵营研发起步较早,技术优势明显,成本较低,在产业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是目前主流的中大尺寸触摸控屏发展方向。
2、中大尺寸触控屏市场规模巨大,ITO因为自身技术性能缺陷难以进入,ITO替代技术在该市场领域前景广阔。
3、随着以金属网格和银纳米线为代表的两大技术阵营已进入形成期,石墨烯技术阵营正加快进入形成期,随着产业化进程的发展,会不断向ITO占据绝对优势的中小尺寸触摸屏市场(终端为智能手机和小尺寸平板电脑)渗透,进一步挤压ITO 在该市场领域的生存空间,未来几年有可能会形成激烈竞争的局面。
在ITO替代技术阵营内部,金属网格和石墨烯技术是纳米银线需要重点关注的外部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