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城市空间结构研究

合集下载

哈尔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构——基于“哈响”与城市音乐空间关系之研究

哈尔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构——基于“哈响”与城市音乐空间关系之研究
市空 间属 于 广 义 上 的公 共 空 间 。
世界上多数大都市都有其代表 的交 响乐 团 ,就是城市的音 乐学 院也把拥有 自己的管 弦乐 团作为必备条 件。 曾有 学者说 : 个近代城市 的文化水准往往取决于它所拥 有的管弦乐团 。” 0 由俄罗斯人创建的“ 哈响” 本文所 言的“ 。( 哈响” 包括俄罗斯人创 立 的“ 哈响” 时代及之后 由中国人组建的“ 哈响” 是中国最早 的 。) 职业 西 式 管 弦乐 队之 一 , 成 立 于 10 其 9 8年 , 于 14 并 9 6年 解 散 由
的改 观 。⑨
新式剧场的结 构 , 较传统 中国剧场有很 多不同 : 一是舞 台结

4 O・Biblioteka 同 构 和观众席 的平面位置 , 观演之问的视线变得 畅通 ; 使 二是观众
席 座 位 的布 局 更 加 集 中 、 一 , 显 然 利 于形 成更 为 融 洽 的 观演 统 这 气 氛 , 过 来 给 演员 的 表 演 以 良好 的 影 响 。 很 明显 , 些 新 式 剧 反 这 场 从 舞 台 、 众 席 、 场 设 施 、 构 等 已不 同 于 以 往 茶 同 式 的演 观 剧 结 出空 间 。新 式 剧场 合理 、 明 的程 度 为观 演 提 供 了 较 好 的外 部 条 文
件 :∞
8 号 的哈尔滨铁路文化宫建成 。 6 这座剧场的建成 , 谱写 r哈尔滨 西洋音乐 史的新篇章 。 哈响” @“ 存这里演 出了无数场精彩的交响
音乐会 。
正是 由于现代剧场较之传统剧场在 各方面的先进性 ,使 得 观众 f x 其 产 生 浓 厚 的兴 趣 ,愈 发 愿 意 亲 临 现 场 体 验 别 样 的视 f ̄ ] 听感 受 。“ 哈响 ” 用 具 备 先 进 视 听 设 施 的新 型剧 场 , 为其 冬 季 利 作 室内音乐会 的固定场地 优质 的演 出效果 吸引着哈尔滨众 多音 乐 爱 好 者 , 入 剧 场 观 看 演 出逐 渐 成 为 市 民的 娱 乐 时 尚 。 进 公 园 , l 纪 末 进 入 中 国后 , 初 被 中 国人 译 名 为 “ 家 在 9世 起 公 花同” 。几 十 年 后 留 日学 生 增 多 , 从 日本 引 进 、 后 确 定 名 为 才 最 “ 公园” “ 。 公家花同” 的出现 , 国人对这类“ 使 公共 ” 初步认识 。 有 @ 露 天音 乐 会 是 “ 响 ” 夏 季 最 主 要 的音 乐 会 形 式 , 主 要 在 哈 哈 在 其 尔 滨 当 时 的 几个 公 同里 进 行 。 三 、 哈 晌 ” 公 共 空 间 内的 演 出活 动 “ 在 举办音乐会 历来都是 “ 响” 主要演 出活动 , 尤其 表现 哈 的 这 在 “ 响 ” 业 化 的 进 程 中 。 “ 响 ” 西 方 音 乐 季 的形 式 带 到 哈 哈 职 哈 将 尔 滨 ,在 夏 季 音 乐 季 与 冬 季 音 乐 季 里 为 哈 尔 滨 市 民 ( 要 是 侨 主 民 ) 献 了丰 富 多 彩 的音 乐 会 。 奉 据 目前所 见 资料 显 示 ,哈 晌 ” 在 夏 冬 两 季 举 行 音 乐会 的 场 “ 所 主 要 有 : 里 公 同 、 外 公 园 、 岗公 同 、 尔 滨 车辆 工 厂 文 化 道 道 南 哈 宫 、 岗大直街 的铁路俱乐部 、 南 道里区商务会馆 、 马迭尔宾馆 、 亚 细 亚 电影 院 、 尼 洛 夫 影 剧 院 、 西 洋 影 剧 院 、 国 电 影 院 剧 场 达 大 美 ( 今东北电影院 ) 。 哈响” 等 @“ 在这些公共 空问内演绎 了丰富多彩 的音乐作 品。以下列举儿个代表 的演 出场所 , 以此 回顾“ 喻响” 的 演 出 历程 。 1 季 露 天 音 乐会 . 夏 夏季露天音乐会 , 公 园音乐会 ” 一般从 6月初 开始到 9 即“ , 月底 结 束 , 是哈 尔 滨 侨 民 们 存 夏 季 的 主要 娱 乐 活 动 。“ 响 ” 年 哈 每 在这 些 露 天公 园 、 园 举 办 多场 音 乐 会 。 花 哈尔滨铁路俱乐部 ( 今哈尔滨 铁路文化宫 ) 后花园 。铁路文 化宫后花 园贝壳型 的露天音乐厅承担 了“ 哈响” 大部分 的露天音 乐会 。 9 8年 ,哈响” 10 “ 的首场音乐会 即在该俱乐部的露 天花 园举 行 。 当 时 乐 团 的 指 挥 尊 杰 利 ,指 挥 乐 团 演 奏 了 柴 可 夫 斯 基 的 《 8 2序曲》 鲍罗廷的《 11 、 第五交响曲》 片段等 。@ 道里 公 园 ( 兆麟 公 同 ) 夏 日剧 场 。 10 今 的 9 3年 6月 1 t在 4E , 道里公园设立了夏 日剧场 ,该剧场与铁路文化宫后 身的露天剧 场相似 , 即新颖别致 、 似贝壳的 白色露天音乐厅 。这种 圆形厅 形 非常适合交响乐团的演 , 乐团演奏时音 响效果极佳 。这种利用 声 学 原理 的音 乐 厅 当 时在 全 国独 此 一 家 。 这 个 露 天 剧 场 内不 仅 演 出 交 响 乐 、 内乐 , 曾在 13 室 还 90年 代 演 出过 大 型 歌 剧 《 万 ・ 伊 苏 萨 宁》 许 多 歌 剧 作 品 。 直 至 16 年 7月 , 一 届 “ 尔 滨 之 等 91 第 哈 夏 ” 办 时 , 9 音 乐 会 在 此 处 举 行 ,9 0年前 后 , 剧 场 被 拆 举 有 场 18 该 除 。@ 2冬 季 室 内音 乐会 . 如世界上任何一个交响乐团一样 ,哈 晌”以其正规 的音乐 “ 季作为工作重点 ,即每年 1 开始至次年 5月底结束 的季节 , 0月 即冬季音乐会 , 这也是最能代表 “ 哈响” 术水 准的音乐会形式 。 艺 遵循西方 的传统 , 冬季音乐会多在室 内举行。在进 入正规剧 院演 f之 前 ,哈 响 ” 常 活 动 于一 些 俱 乐 部 、 馆 、 馆 、 影 院 。 由 } j “ 常 会 宾 电 于 其 缺少 乐 团演 出 必 备 的 舞 台 和乐 台 , 果 并 不 理 想 。尽 管 有 些 效 剧 场 、 剧 院 为 “ 响 ” 供 了较 为专 业 的演 出 场 所 , 是 还 达 不 影 哈 提 但 到 正规 音 乐 厅 的 标 准 。 哈尔滨铁路俱乐部 ( 今哈尔滨铁路文化宫 ) 曾是 “ 哈响 ” 季 冬 音 乐季 演 出的 主 要 场 地 。 1 1 年 1 91 2月 2 日, 位 于 南 岗 大 直 街 现

哈长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

哈长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

05
推动哈长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 策略建议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
制定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
明确哈长城市群的发展目标、空间布局、产 业定位等,为城市群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完善政策体系
制定一系列支持哈长城市群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 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为城市群发展提 供政策保障。
加强组织协调
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机制,加强 政策实施和监督,确保政策落地生根。
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面临的机遇
政策支持
资源优势
国家对哈长城市群的发展给予了政策支持 ,为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
哈长城市群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土地 、水资源等,为城市群的发展提供了有力 支撑。
交通优势
产业优势
哈长城市群交通便利,拥有完善的交通网 络,为城市群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哈长城市群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如汽车 、化工、装备制造等,为城市群的高质量 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VS
公共服务设施
哈长城市群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 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的设施和服务水 平,对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
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资源
哈长城市群所在地区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矿产等资源,对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 具有重要影响。
生态环境
哈长城市群的生态环境,包括空气质量、水资源状况、生态保护等方面,对城市群的高 质量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哈长城市群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包括人均GDP、财政收入等指标,对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具有 重要影响。
产业结构
哈长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包括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比例和布局,对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 具有关键作用。
社会因素

黑龙江省经济空间结构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

黑龙江省经济空间结构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

Ke od : oo is t rc r;vltni una f t ; eogagPo ne yw rse nmc pi sute eo i ; et a o H inj a a t u l uo n l f i cr l s l i n r c i v
1 前 言
区域发 展演 化 的核心是 区域 空间结 构的发展 与优
c frgo a e eo me tlc t n t n p r t n c n io sa d n tr e o i e w r e if e t a os y o in ld v lp n ,o a o , a s o t o o dt n n al a r¥ u' e t l n a fc r . e i r a i i il c e h nu i l t
Z _ So HA G h u—z o g HU N n N hn , a
( oeeo Aci c r dC、 ni en , e ogagI tu i c Clg rhet ea il g erg H dnjn steo S e e&T cnl yH rn102 ,hn) l f t u n rE n i i i ni t f c n eho g , a i 07 C a o b 5 i
s c 95 t s ae a zdt vltno ooOl tl tc r eog agPoic.oc s n 眦 a lw : h l i tn i e19 , pr nl e eeo i  ̄nI C p i r t ei H i njn r ne Cnl i s n i h p a y h uo f T s asuu n l i i a v uo w so os  ̄Tep a zi f o ra o o eoo cs t rc r W m d l. h orsrg n e p dd ③T easlegp r o vl m n WS na igadte f cnm p i sut e a r amb  ̄Tepo t i s r e a e . h o t as f g nd e p et 3 l g i a a t u s e l e e o w e xn e b u oe i e o e rn n h

哈长城市群空间格局变化监测研究

哈长城市群空间格局变化监测研究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GEOMATICS &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第44卷第2期2021年2月Vol.44, No.2Feb.,2021哈长城市群空间格局变化监测研究周玉刚1,朱晓东2(1.黑龙江省测绘科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1;2.自然资源部黑龙江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81)摘要:基于已有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和最新的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结合收集到的国土、规划、经济、人口、交通等专题资料数据,开展对哈长城市群空间格局变化监测,掌握哈长城市群范围内的自然资源分布、经济发展 状况、产业结构、交通状况、城市群健康等信息,为城市群规划建设、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城市群;空间格局;变化监测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867( 2021) 02-0101-06Study on the Monitoring of Spatial Pattern Change ofHarbin Changchun City GroupZHOU Yugang 1 , ZHU Xiaodong 2(1.Heilongjiang Provinci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 Harbin 150081, China ;2.Heilongjiang Geomatics Center of MNR , Harbin 15008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ults of the survey data of geographic national condition and the latest monitoring resultsof basic geographic national condition, combined with the collected data of land, planning, economy, population, transportation andother special data , carries out the monitoring of the spatial pattern change of Harbin Changchun City Group , masters the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tus,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ffic status, urban group health and other information withinthe scope of Harbin Changchun City Group, provides data support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city group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landand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Key words : monitoring result of geographic national condition ; city group ; spatial pattern ; change monitoring哈京广通道纵轴北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拓展区域 发展新空间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具有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北方开放重要门户、老工业基地体 制机制创新先行区、绿色生态城市群等四大战略定位。

土地利用空间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分析——以哈尔滨市为例

土地利用空间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分析——以哈尔滨市为例

作者简介 : 李艳芳 ( 92一) 女 , 18 , 内蒙古莫旗人 , 龙江省 国土资源勘测规划 院助理工程师 , 黑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 土地利用 规 划 与管 理 研 究 。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E oo i 20 / 6 nmc oC n c s fh a 0 0 9 @
土 地 利用 空 间洛 伦 茨 曲线 与 基 尼 系 数 分 析
— —
以 哈 尔 滨 市 为 例
李艳芳 陶军德 关 国锋 孙凤英 , , ,
(. 1 黑龙 江省 国土 资源 勘测 规划 院 , 尔滨 109 哈 500;
2 西 藏 自治 区 国土 资源 厅 , 萨 8 0 0 ) . 拉 5 0 0
N t r lR s r e a u a e ou c
S u y o ehnc lEc n my t d n T c ia o o
洛伦茨 曲线常用于分析地 区之问收入差距或财 富不平等。 利用频率累积数绘制成 的曲线来刻画集 中或分 散程度 , 其坐标
然后 , 以总土地面 积累计百分 比为横坐标 , 以某地类 面积
用 布 局 的 区域 差 异 性 与合 理性 , 区域 产 业 布 局 调 整 , 约 、 对 节 集 约用 地 具 有 重 要 的指 导 意 义 。
1 研 究 区概 况
哈 尔 滨 市 位 于 我 国 东 北 北 部 , 龙 江 省 的 西 南 部 , 经 黑 东
16 0 0 2 。73 ”一10 1 0 , 纬 4 。 13 ”一4 。 92 ” 3 。34 ” 北 51 7 6 3 0 。地 处
松嫩平原东部 、 小兴安岭南麓 、 张广 才岭北麓 , 东部 中低 山丘 陵
和西部 平原 , 山地 占全 市 总 面 积 的 3 . 5 , 陵 占 2 .3 , 32 % 丘 14%

哈尔滨市城市环境设计调研报告1

哈尔滨市城市环境设计调研报告1

哈尔滨市城市环境设计调研报告组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小组分工: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简介:本小组以“时间轴”的顺序对于兆麟公园、斯大林公园、群力体育公园进行调研分析。

兆麟公园:始建于1906年,公园的兴建经了四个发展时期,初建命名为“董事会公园”,后改为“特别市公园”,解放后更名为“道里公园”。

一九四六年三月九日,李兆麟将军安葬于此,后经黑龙江省政府命名为“兆麟公园”。

哈尔滨兆麟公园坐落在繁华的市中心地带,周围大厦林立,与美丽的松花江隔道相望,公园占地面积8.4公顷,是哈尔滨人休闲度假的圣地,气势磅礴“冰灯游园会”更是吸引来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

一、交通流线分析兆麟公园主入口的交通引导功能较弱;城市公园入口是交通序列的第一要素,是交通系统的第一阶段,是游人由外部空间向内部空间过渡的开端,也是内部空间向外部空间的结尾,具有强烈的交通组织功能。

对于汽车时代的今天,兆麟公园的交通引导功能明显不足。

随著时代的变迁,人们对美感和空间的进一步追求,兆麟公园的入口设计显然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

再次,因为城市公园是一个复杂的场所,他既要服务于公园,也要服务于城市,充当一个过渡的空间,兆麟公园与城市的过渡性较弱,不能使游人享受到由此及彼的一种放松感,容易造成游览过程中心理的突变。

兆麟公园的设计是延中轴进行的,主入口、桥梁、山体、纪念碑基本成一条直线,这也符合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思路,入口、山体、桥梁等构筑物、纪念碑共同组成了一组高低起伏的有机形式。

因此在这里主入口发挥的起引的作用。

主入口坐落在森林街,而不是其他街道,并不只是因为与后部纪念碑相呼应,还因为森林街可以东西向无限延伸,,而南北方向的两条街道却没有,从而满足了主入口的利用尺度,极大的增加了公园的交通流动性。

二、周边环境分析兆麟公园周边大致有四部分主要的区域、上方橙色的区域临近江边主要是商业区与住宅区的结合,左边蓝色的区域临近中央大街,有许多商业建筑以及饭店酒店,主要以商业区为主,右侧绿色区域以学校、住宅为主,还有许多的单位,主要以办公区和住宅区为主,下方的三个颜色区域以学校、政府机构为主,主要以办公区和商业区为主。

基于空间句法的商业街区空间研究

基于空间句法的商业街区空间研究

基于空间句法的商业街区空间研究作者:应卓加庞颖来源:《绿色科技》2020年第04期摘要:基于空间句法的理论,以哈尔滨哈西商圈为例分析了其街区空间结构。

将哈西商圈的轴线图,导入Depthmap进行运算,结合拓朴学相关计算方法,通过分析该空间的整体集成度、局部集成度、全局深度和选择度等拓扑数值,定量的探究空间的结构,了解整体街道空间和局部空间的联系,发现空间结构中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对应的优化策略,为空间日后的改造提供思路。

关键词:空间句法;商业街区;定量分析;集成度;可理解度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20)04-0143-031 引言商业街区作为人们社会活动和社交场所,它良好的空间结构和优美的空间环境可以间接性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达到促进沟通和交流的作用。

因此,如何使人们在空间中能快速的理解和感受空间,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

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背景在全球的目光聚集在经济的时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商业区已经成为城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中商业区中街区的空间构建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占据重要位置。

如何宏观调控商业街区空间,满足人们对交通、安全等街道需求,这个问题是一直在被讨论和研究的。

目前商圈中的街道空间不再仅仅承担着交通和引流的作用,同时担负着人们社交、促进经济贸易发展的使命。

人们已不再满足街道空间的基本功能,为了打造更人性化的街道空间,哈尔滨全面实施“1356”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

根据哈尔滨南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指出,着重打造哈西“高铁新城+总部经济”商圈,对哈西区域进行全面规划和建设,力求打造一个经济、文化和政治集一体的新城区,给人们带来崭新的居住和旅游体验。

2.2 研究对象哈西商圈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南岗区是哈尔滨的中心城区,是全市经济发展迅速、政治来往密切、媒体传播迅速的重要功能区。

哈尔滨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演变与优化研究

哈尔滨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演变与优化研究
表 2 哈尔滨市旅游 资源 空间结构 演变过程
Ta . T ee ou o f p t ltu t r f o rm s u cs nH a i t b2 h v lt n o s a a s cu eo t u i r o re r n Ci i i r s e i b y
面, 城市旅 游空间结构演 化包括横 向演变和纵 向演 变。 横 向演变 即增 量拓展 ,是指 在原有 的城市旅 游空 间结构 的 基础上新增加 了旅 游产 品导致旅 游空 间结构在空 间上的 扩大 , 的景 区( 的开发等 ; 向演变 即存 量重组 , 如新 点) 纵 是 指城 市旅游发 展过程 中 ,原有 的旅 游 区域 内空 间承 载的 【 收稿 日期】 00 1-2 2 1-0 1
孟 庆娇
( 丹江师范学 院 牡 管理系 , 黑龙 江 牡丹江 171 ) 502
【 要】 目 哈尔滨市旅游业虽然呈现出良 摘 前, 好的发展势头, 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优化哈尔滨市域旅游资源空间
结构, 对促进哈 尔滨城市旅 游业快速发展显得十分迫切 。通过对哈 尔滨市域旅 游资源空间结构现状的分析 利 用 “ 点一 轴 系 统” 理论模型研 究哈 尔滨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演变的过程 , 并根 据分析结果对哈 尔滨市优化旅 游资源空间结构提 出“1 , 14 式 ,
2 0 5

1 1 2

8 2 2 9
景区( ) 点
郊区 1 9
2 0 -现在 0 0 0-









2 l
水 体景观

l 】
注: 因有一处景点的相关信息和数据还有待考究, 以本表 涵 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一、哈尔滨市城市空间结构历史研究(一)哈尔滨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分析1.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规律回顾哈尔滨城市形态的演变,经历了由简单形态变为复杂形态的过程,并有显著的周期性特点。

即由多核点的聚落一多核连片发展叶按二个方向定向发展叶沿轴线发展(指状生长期)斗四周蔓延(蔓延期)一沿轴线发展(指状再生期)呻掌状结构。

2.城市空间影响因素分析综观哈尔滨市城市空间发展演变历史,影响历史上哈尔滨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基本因素有如下几条:(1)自然地形与铁路布局哈尔滨的地形条件对哈尔滨市最初的城市形态是十分重要的,而且仍然具有影响作用。

松花江南岸地势由两部分构成,紧临松花江的低地高程是116、120米,高地的高程在130-160米,一条陡坎由西侧的顾乡延伸至太平。

三条支流,马家沟、何家沟及阿什河最终汇聚于松花汁。

这样的地理形态直接影响着城市用地的布局,同时影响了城市的空间结构。

铁路最初的选线正是考虑到这一地形条件,沿陡坎的平坦地带布局,免受洪水的侵害。

地形条件及铁路布局决定厂哈尔滨的城市布局及城市形态一呈团状分布。

历史上“T”形的铁路线及陡坎将城市分割成三部分,即南岗、道里和道外。

而现在“日”字形的铁路与河流把哈尔滨市城区分割得更为严重。

(2)西方城市规划模式的影响哈尔滨是依据规划而建设起来的,而不是自然形成的城巾。

规划对城市的基本形态与结构的影nS,集中表现在由俄国人和日本人所编制的哈尔滨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上。

方格网模式足哈尔滨新市街(即南岗中心地区)的突出特征,与中国传统城市模划有较大区肚俄国人将欧洲先进的城市规划手法(如方格网、大尺度对角线形及林荫大道等)运用到哈尔滨新巾街的规划中来。

尽管,根据哈尔滨的地形条件等做了一定的修改,但哈尔滨方格网状的道路仍然折射出19世纪末的欧洲规划思想。

1934年由闩本人编制的“大哈尔滨都邑计飞C”,确立了哈尔滨作为当代大都巾的城市构架,对于今天的哈尔滨城市空间发展仍具有重大影响作用。

其具有以下主要特点:采用绿带控制城市的蔓延;采用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在中心城区周围设置卫星城;强调功能分区,并对居住区按等级进行规划布局;强调一个中心,以垂直于中央客运站的道路为铀,站北布置经济中心,南部为行政小心,集中了一批大商业和行政机构,形成新的城市核心等。

这些都体现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城市规划思想,与大伦敦的规划模式基本卜是一致的。

其实质仍足西方扯市规划思想在哈尔滨的运用。

(3)交通线路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引导交通线路对哈尔滨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演变产生了重大作用,使之呈现出沿主要交通道路向外延伸的轴向扩展特点。

并且这种空间发展趋势还将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得到进一步加强。

“.五”、“二五”期间同家在哈尔滨设立的十三个重点项目,以及以后的一些重点工程和军L企业辞,大致沿哈尔滨的主要交通十道布置,促成了三大动力区、学府区、哈西工业区、香坊区、太平区、平房区等形成,使城市发展表现出明显的轴向发展特征。

随着哈尔滨辐射能力的增强以及对外社会经济联系程度的加深,城市空间发屉的轴向发展特征得到进一步加强。

目前,城市用地空间主要沿哈双南线、哈五公路、哈阿公路、哈同公路、哈成公路、机场路向周边地区延伸,形成丁“手指状”的空间发展格局。

这些轴线则与中心城区共同构成了“手掌状”的城市空间形态。

综合分析哈尔滨城市形态的演变,地形地势条件引导着城市空间的向外扩张,如向南、西南、东三个方向定向发展,地势较低的西部群力地区反松北地区受防洪、排涝等经济门槛制约,发展规模不大,整体城市形态是同心圆式发展,并具有明显沿主要对外交通轴线向外延伸的发展趋势。

(二)哈尔滨市城市空间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1.哈尔滨市城市空间结构现状哈尔滨经过一目年的发展与演变,成为黑龙汇省省会,东北北部的中心城市,并已经拥有347万人㈠,占地为293平力’公里的现代化大都巾。

1.哈尔滨[仃城市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1)城区发展空间明a不足,急需拓展空间目前哈尔滨城区问积为293’F方公里,人均84.4平方米。

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北qk重要中心城市的地位相比,城市用地水平明显偏低。

从址市用地结构来看,各类用地布局与城巾性质存在较大偏差,无法满足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时城市发展空间的要求。

(2)旧械区发展问题在过去十年中,是哈尔滨城市发展屉快的—‘个时期,以大规模、快速的城巾更新为主要特征。

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城巾建设集中在旧区改造,新区发展不够,造成扒b城市功能高度集中、城市人口密度过高、对历史街区破坏严重等问题。

(3)铁路与城巾之间的矛盾仍/·分严重铁路分割城市仍然是围绕哈尔滨市城市发展与有效运行的主要矛盾。

城市内部铁路沿线地区是哈尔滨市城市到;境最差、城市改造与开发力度最弱的地区,影响城市的功能与形象的推台。

(4)传统文化勺空间日渐消失传统文化与空间的日渐消失,主要表现在历史文化古迹遭到破胡;,城市历史文脉出现断带,传统空间与现代城市多功能的扩张需求产生矛盾,历史文化街区与传统空间保护受到影响。

(5)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失衡在城市建设中,近期规划与城市建设基本同步,缺少前暗性和指导性;远期规划的目标不能逐步实施,用地无法控制,投入不能保讦,仙城市发展缺乏有系统的延续性。

(6)宏观总体与微观局部的冲突条块分割是城市建设中的又一突出问题。

从宏观区域看,城与城、城与乡、江南与江北之间缺乏整体的协调。

从城市内部看,各部门划地分离,独立建设。

这种本位卞义的城市建设观造成了城巾发展的许多不良现象。

(三)哈尔滨市未来发展对空间结构的要求哈尔滨已经发展成为…个拥有3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

这就使得哈尔滨需要一个新的串间结构来土持其经济、扑会的快速协调发展。

首光,未来的空间结构应当能与她的城市地位相一致;与未来的区域经济关系和产业联系相呼应;碉边城镇的发展相协调;与未来中心城市的辐别、吸引方向相一致,从而为哈尔滨城市地位的提升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载体。

其次,未来的空间结构要适应现有城市功能的调牲、疏解和新功能的安排,使城市对未来的发展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婴为城市未来不可预见的增长冈袁保留空间资源:第三,未来的用地布局不再延续“摊大饼”的拓展方式,而应当通过决策意;占的引导.充分利用优良的自然条件,构筑个勺自然环境相融合的生态型的城市结构,实现城市用地有序扩张,实现城市叮持续发展和最适宜居住的战略H标。

第四,未来的城市建设一定蟹亢分尊重历史,保护风貌,延续优秀传统,创造城市特色,,要注重协调新区律设和老城改善的关系。

二、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研究(一)城市空间结构理性分析1.城市空间结构的胛念(1)与自然共生理念与自然共生,足叮持续发展的应用。

人类与白然界不可分割,将人类牛活的空间与自然界并存址惟一合理的发展途径。

<1)创造适宜环境理念丰间规划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创造人类生活环境的一部分。

瑚所当然.建造符合人类需:蛰的、适宜的环境应足串间发展规划的重要仟籽,它体现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3)历史与文化延续理念城市物质空间形态具有积淀和体现历史文化的特征。

城市的空间发展呵历史的文化变迁密切相关,并产生城}仃空间的文化特色,、出此,在城巾空间结征/发展变化中应当注重优秀文化的棵扩。

(4)先进文化融人Ig念空间形态的文化特色除形成于历史发展的积累和积淀外.还有其更主动的一面,这就是城市文化特色的更新,外来先进文化与经验的融人,这是体现城市未来生命力的部分,是城市发展的动力,、2.城市空间结构的内汹空间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它是巾城市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所构成的有机体。

这些要索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以及城市系统与城市之间时刻都存在着物质、人口、信息、资本、技术的交流。

城市系统的平衡稳定是—。

抖动态的平衡稳定,它始终存在运动与交换:从表面上看,城市各组成物质要素实体和空间的形式、风格、布局等有形的表现有其规律,但从其实质的内涵而言,它正是一种复杂的人类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活动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交织作用的结果,是在特定的建设环境条件下,人类各种活动和自然冈素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是技术能力与功能要求在空间—亡的具体表现。

仅仅把空间结构定义为空间关系足片面的,这是——种增忙观的机械理解。

我们需要用发展的观念来考察城市空间的结构与过程:应该对社会过程和历史内涵所表现出的组成城市发展的各种田素做出完满的解释。

这就是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建设环境的深层结构。

城市空间的发展,根据其发展的基本规律,在规模、区位、次序和白组织方式上依据不同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条件,产/七不同的自I合形式,从而形成千姿百态的城市空间形态。

将城市串间在地域』:的形态特征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个体及群体的结构和外部边缘的形式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外部形态。

由于不同空间类型具有自己的区位,所以城市从整体上形成了空间结构形态规律,它是‘种动态结构,一种演替过程。

3.空间发展规律空间发展的过程和现象虽然非常复杂、多变,但它仍布隐藏的秩序和成长的规律,这些规律存在;1、4.于空间生长的规模大小、位置选择、发展时序以及发展方式之中,这些规律除了与经济社会的因素相关外,空间条件和由此产生的自身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地域空间由于受到人为要素、地形、地貌、地质、气候等自然环境和矿藏、植被、水源等自然资源和已建成的城市、村庄、建筑等人工环境,以及文化、宗教、哲学观和价值观等精神环境的影响,形成不同的空间结构。

由于城市增长的空间过程主要在于中心区的郊区化、乡村城市化以及卫星城建设,空间扩展主要有轴向扩展和外向扩展两种形式。

空间扩展因素又包括经济的、交通的、区位的、政策的、社会心珲的固素等,因此,城市空间演化也几有相应的规律。

(1)地域分异规律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是城市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而牛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进行也同其他事物的发展变化一样,总是带有一定的不平衡性。

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平衡性使经济产生集聚现象,从而体现出城市地域分异与职能演化规律。

这一规律在城市空间演变的表现为:城郊萌芽时期一郊区形成时期一农牧园艺区形成叫期一近远郊建设时期呻文教区、工业区萌芽时期叶城市分区、职能差异形成时期。

(2)中间渐进推移规律一般来说,城市的空间扩展总是由内向外,渐进扩散,最后是同心圆圈层式发展。

这一规律在城市空间演变的表现为:由内向外推进时期斗渐进扩散时期一同心圆圈层式发展时期(3)空间充填规律城市在地域空间上的推进非完全以同心圆圈层方式生长,有些大城市则表现为指状生长—充填—蔓延这样一个循环的多次重复过程。

城市经济的发展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最根本因素,交通、区位、政策和社会心理等城市外部影响因索也随着城市用地矛盾的激化而发挥积极的作用,于是新的城市结构产牛,墩终彻底打破原有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系统的平衡,由原来的同心圆圈层式扩展形态走向分散组团和轴向发展形态,乃至最后形成带形城市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