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一课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总结《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接下来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一、字音宕dàng 沁qìn 头昏脑眩xuàn 惮dàn踱duó 棹zhào 归省xǐng 行háng辈撺掇cuān duō 凫fú水撮cuō桕jiù 楫jí 旺相xiàng二、结构第一部分:十年间两次看京戏的回忆。

(1)第一次看京戏的情形。

(至“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2)第二次看京戏的情形。

(至“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终于出了大门”)第二部分:平桥村随母归省的生活。

(1)随母归省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平桥村的环境,突出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2)交代乡间生活的小朋友的情况(热情、好客)和关系(平等)。

(3)写平桥村的乐事(钓虾、放牛)。

第三部分:在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1)看社戏前的波折。

(2)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3)在赵庄看社戏。

(4)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第四部分:看社戏后的余波。

三、重难点1.文章的重点是写看“社戏”,为什么用很大篇幅写在北京戏园里看京戏的情景?是否是多余之笔?(1)找出两次看京戏时的场面和人物描写的句子。

(2)这些句子的作用是什么?意在用看京戏的令人生厌反衬社戏的令人神往。

欲扬先抑,增强小说的表现力。

比如:戏院里的场面是那样的嘈杂、混乱、龌龊,这恰好与看社戏时和谐、清新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我”在戏院里向坐在近旁的胖绅士请教,对方“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态度是那样的冷漠、傲慢,这恰好又与看社戏时小朋友们的互相友爱形成鲜明的对照;看京戏和看社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京城生活和江南水乡生活的不同,显然,作者的感情是倾向于后者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毛泽东。

2. 消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以简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最新事实。

二、字词积累。

1. 溃退(kuì tuì):(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2. 泄气(xiè qì):泄劲。

3. 督战(dūzhàn):监督作战。

4. 要塞(yào sài):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三、内容理解。

四、消息的结构。

2. 导语:通常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3.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具体展开事实的叙述。

4. 背景: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的部分。

5. 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往往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

五、语言特点。

1. 准确:用词准确,数据精确。

2. 简洁:语言简洁明了,不拖沓。

3. 生动:适当运用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增强感染力。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5.民族英雄:关天培等战死虎门,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
6.结果:中国战败,1842年8月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7.补充条约:
(1)1843年中英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2)1844年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扩大了侵华权益。
(2)虎门销烟:1839年6月3至25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3)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鸦片战争
1.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2.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3.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4.经过:英军封锁珠江口→攻陷浙江定海,直趋天津→道光帝派琦善与英军谈判→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攻虎门、广州→占厦门、定海、宁波→1842年进犯吴淞→占镇江→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第1课鸦片战争
(1840-1842)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贸易不利局面,向中国走私鸦片。
(2)危害:白银外流,威胁清政府的财政,加重百姓负担;摧残国人体质;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2.林则徐禁烟:
(1)措施:在广州,明察暗访,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8.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9.启示:
①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②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生字词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生字词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生字词
一、生字。

1. 溃(kuì)退。

- 解析:“溃”在这里指(军队)被打垮。

如“敌军狼狈溃退”,表示敌军失败后散乱地后退。

2. 泄(xiè)气。

- 解析:本意为自气球或轮胎中排出空气或其他气体,在这里表示失去信心和干劲。

例如“你可不能泄气,要坚持到底”。

3. 督(dū)战。

- 解析:监督作战。

“督”有察看、监管的意思,如“都督”(古代的军事长官),在“督战”这个词里强调对作战情况的监督。

4. 要塞(sài)
- 解析:险要的关隘。

“塞”在这里表示可做屏障的险要地方,区别于“塞(sāi)子”(堵住容器口使内外隔绝的东西)和“塞(sè)责”(对自己应负的责任敷衍了事)。

例如“这个地方是军事要塞,易守难攻”。

5. 业已(yǐ)
- 解析:已经。

是比较书面的用法,如“业已完成”表示已经完成。

二、词语。

1. 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
- 解析:枯、朽:枯草朽木。

摧折枯朽的草木。

形容轻而易举。

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例如“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下了敌人的阵地”。

2. 锐不可当(ruì bù kě dāng)
- 解析:锐:锐气;当:抵挡。

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如“战士们在战场上锐不可当,奋勇杀敌”。

8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

8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

8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是《桃花源记》。

这是一篇古文,讲述了一个渔夫偶然发现了一个隐秘的桃花源,那里的人们过着自给自足、和谐安宁的生活。

这篇文章通过描绘桃花源的美好景色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桃花源的描写非常生动形象。

他用“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来形容桃花源的美丽景色。

同时,他也描绘了桃花源里的人们生活得非常幸福:“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里的人们没有战争、没有压迫、没有贫穷,他们过着简单而自由的生活。

然而,这篇文章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他通过描述渔夫离开桃花源后找不到回去的路,暗示了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一个像桃花源一样的理想社会。

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桃花源记》是一篇充满哲理和思考的文章。

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同时也让我们反思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开学第一课+++课件(共20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开学第一课+++课件(共20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语文是什么? 高适——离别情怀
《别董大二首》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聊一聊“变”


身份
身心
环境
翻看语文书,谈谈你发现的“变”
课后巩固—— 1. 写作业不用修正带、修 正液等涂改工具(适应 中考) 2. 记忆、背诵,总结做 题方法,翻看笔记
• 红笔、黑笔、荧光笔若干

(黑笔写作业,红笔订正,荧光笔划生字词)

• 《现代汉语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 上学期的笔记本

• 摘抄本、听默本

• 一本课堂用的本子(左上角标注“语文课堂用”,夹在书本中)
八上语文 开学第一课


聊一部假期影片

《长安三万里》:诗人谱写的民族精神志 影片共计引用了48首诗 你认为,影片中的 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什么?
杜甫——忧国忧民
白烽感国
头火时破
搔连花山 更三溅河 短月泪在 ,,,, 浑家恨城
《 春 望 》
欲书别春
不抵鸟草
胜万惊木
簪金心深
语文是什么? 李白——思乡怀亲
难度提升,自学能力要求高
挑战!
不变——
心志!


谈一谈规范

课前预习—— 1. 标自然段(自然段不标 清楚,影响课文分析进 度;考试时碰到长文也 标一标) 2. 划生字词(荧光笔) 3. 读课文(掌握大意)
课堂学习—— 1. 勾画,勤做笔记,会做 笔记(关键词!) 2. 感受文字 3. 规范发言(简洁明了, 一语中的)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导言:语文作为中小学重要的一门学科,在学生的中学阶段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是我们进入新学期的首堂语文课,本文将围绕这一课程内容展开,探讨其主要内容与意义。

一、课程内容概述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主要围绕着《红楼梦》中的一部分文本展开阅读与分析。

1.背景介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红楼梦》的背景与作者。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虽然未完结,但已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者曹雪芹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描绘出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贵族家庭,以及其中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现出了丰富的社会、人性与生活哲理。

2.文本解析本课程会选取《红楼梦》中的一部分文本进行解析和讨论。

学生将通过阅读这一片段,理解其中的情节、描写手法、人物性格等元素。

同时,教师也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背后的主题与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课程意义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学生将能够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这一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情感体验与共鸣《红楼梦》作为一部描写人物情感的作品,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学生通过阅读与主人公的经历和情感经历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理解和关心他人,培养情感交流的能力。

3.历史文化的传承《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通过学习该作品,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宫廷文化、儒家思想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4.阅读理解与思辨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和解析文本,学生需要理解其中的词句含义、人物心理等,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还需要培养思辨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出发思考文本背后的意义和主题。

结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作为新学期的首堂课,为学生们打开了语文学习的新篇章。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列表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列表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列表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的内容,也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适应学习生涯,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列表一、字词基础1《新闻两则》鄂。

:湖北省的简称。

豫yD:今河南省的简称。

绥靖suijing: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过去反动政府。

阻遏zY。

:阻止; 遏止。

锐不可当ruibDk苞dang:锐:锋利。

当:抵挡。

形容来势锐猛,无法阻挡。

芜湖荻港溃退要塞阌乡逃窜聿2《芦花荡》尖利jianli:尖锐锋利。

能耐n6ngnai:[口]:本事;技能。

悠闲youxian: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

寒噤hanjin: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仄歪z。

:倾斜。

央告yGnggdo:恳求。

转弯抹角:语言不便直说,以比喻、暗示或正言反说等方式表达。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苇塘堤防竹篙编算疟子吆喝蹿飒飒泅水莲蓬3《蜡烛》拂晓fuxiao :天快亮的时候;紧连黎明前的时间.瓦砾wdli:破碎的砖瓦.地窖di jiao:贮藏用的地坑或地下室。

鞠躬j&gOng:请安、低头,弯腰或屈膝以表示尊敬、屈从或羞愧;在跳方形舞时(向舞伴)行礼。

颤巍巍chanweiwei:震颤而动作不准确的样子。

偷袭迫击炮匍匐交叉腋窝名副其实=名符其实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赃物zGngwD:贪污、受贿、盗窃等非法获取的财物。

箱箧xiGngqi。

:装各种东西用的方形容器,可用木头、塑料、皮革等制成。

制裁zhicdi:用强力管束并处罚。

荡然无存ddngrdn-w血3:形容原有的东西尽数失去。

赞誉珐琅惊骇瞥见劫掠笑嘻嘻5《亲爱的爸爸妈妈》肃穆sDmD:严肃而安静,庄严肃穆。

荒谬huGngmiD:荒唐,错得离谱。

健忘jianwang:记忆力差,易忘事。

杀戮蜿蜒恍惚斑白盟誓憧憬控诉执著韵律云霄倾泻缭绕不绝血腥6阿长与《山海经》骇hai:惊骇;惊诧;惊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